研究生科社版考试复习题修改版12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6986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科社版考试复习题修改版12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研究生科社版考试复习题修改版12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研究生科社版考试复习题修改版12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研究生科社版考试复习题修改版12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研究生科社版考试复习题修改版12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生科社版考试复习题修改版12页.docx

《研究生科社版考试复习题修改版1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科社版考试复习题修改版12页.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究生科社版考试复习题修改版12页.docx

研究生科社版考试复习题修改版12页

1.怎样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⑴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必然归宿。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从不同方面给科学社会主义作论证的。

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没有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学说,固然不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伟大作用就得不到体现,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论证就得不到落实。

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才能成为变革现实的物质力量;⑵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上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它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更直接、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

它是行动的马克思主义,他的作用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和建设的实践活动,它为各国无产阶级提供正确的理论纲领和战略策略原则,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行动的指南和胜利的旗帜。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⑴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从客观实际中抽引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科学。

既然客观实际在一刻不停地变化发展着,那么,马克思主义就必然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发展。

⑵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把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一种把冷静分析客观形势和演进的客观进程同坚决承认广大群众的革命毅力、革命创造性和革命首创精神出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

⑶马克思主义是向人类文明成果开放的思想体系。

另解答:

江泽民同志在中指出: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这一科学论断,既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也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内在要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物质运动和精神运动关系的一条基本原理。

任何新的思想、理论的产生,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正是由于19世纪中期到末期,欧洲许多国家社会经济情况进入了高度发展的阶段,生产力、阶级斗争和科学技术均发展到了历史上未曾有过的水平,工业无产阶级成为历史发展的最伟大的动力,才使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成为需要和可能。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而实践又总是在不停的发展中,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

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邓小平等伟大人物从不教条,从不僵化,总是与时俱进,总是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其次,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的鲜明特色。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实践并不断地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鲜明特色。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产生、完善和检验。

实践没有止境,人的思想解放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没有止境。

新的规律认识了,新的历史课题解决了,新的理论诞生了,又会随着实践的发展,出现更新的历史课题、更新的规律需要解决和认识,新的理论就会应运而生,如此循环前进,不断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由于实践发展和历史的局限,马克思主义的每一次理论创新,都只能解决当时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大课题。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邓小平,他们是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他们也只解决了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性课题,推动历史的发展。

新的实践,需要后人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为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再次,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创新的正确道路。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历史。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顺应时代发展,不断认识新的规律,永远保持理论的先进性和指导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创新和充满活力的正确道路。

马克思主义者的使命,就是既要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更要脚踏实地地做好向共产主义奋进的每一历史阶段的工作,这就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呈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阶段性,使其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既一脉相承,又各自构成了相对独立的新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历史统一。

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只有与时俱进,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实践,把握住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才能够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网上档的)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社会制度的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始于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传播,完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由一种模式的实践到具有国家民族特色的多种模式实践,社会主义在改革中发展完善。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仍处于飞跃之中,其最明显的标志是中国改革取得初步成功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第一次飞跃:

19世纪40、5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的继承思想先贤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具备了现实的基础,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二、第二次飞跃:

人类进入20世纪后,列宁依据时代背景的变化和历史条件的转移,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地理论;以“一国胜利”论为思想指导,俄国人民在列宁为代表地布尔什维克党地领导下,赢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地胜利,在人类历史上成功地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地先例,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三、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人民在锐意进取地中国共产党地领导下,依据时代主题的变化审时度势,勇于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率先成功突破斯大林模式,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一举改变了近代以来积弱积贫的落后面貌,进入了早日实现“小康”和本世纪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新时期。

上世纪末以来,面对苏东剧变的现实,中国共产党顶住巨大压力,立志全面创新,不断深化改革,大大提升了综合国力,经济和社会发展跃上新的台阶,巩固并增强了社会主义基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诞生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五大通过的党章很突出的一点,就是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这是人民作出的郑重选择,是历史的必然。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第一,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科学地回答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现代化的问题。

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看,社会主义学说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社会主义学说第一次由空想变为科学。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主要代表者是列宁和毛泽东,他们创立了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理论,开辟了帝国主义时代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道路,在一批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邓小平和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践中,找到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使社会主义学说实现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来看,本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两次伟大革命。

第一次是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为社会主义新中国。

在这次革命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是要把中国从一个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这次革命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邓小平理论。

这一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总结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大胆吸收借鉴了人类社会共有的文明成果,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在当代中国,只有这一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问题。

走向新世纪的中国,只有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才能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解决现存的问题,使社会主义中国具有光明的前途。

第二,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能够确立为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能够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使民族振兴、国家富强。

在今天的中国,能够与中国所处的时代特征、社会发展阶段、历史任务和条件相适应,而且是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能够被绝大多数中国人民所认同、接受、从而确立为民族精神支柱的思想理论,只能是邓小平理论。

因为:

第一,这一理论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第一次比较系统、科学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二,这一理论描绘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提出了把这一蓝图变为现实的基本途径、战略和一系列原则,从而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指明了方向。

第三,这一理论博大精深,其内容涉及到经济、政治和思想、道德、文化等诸多领域,回答了许多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

第四,这一理论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第五,改革开放近20年的实践已经证明这一理论能够使国家走向富强,人民走向幸福,民族走向振兴,社会走向文明进步。

因此,以这一理论作为全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就能引导、帮助人民树立科学的信仰,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努力为实现民富国强、民族振兴的理想目标而共同奋斗。

第三,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才能保持改革开放以来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大局的连续性,抓住机遇,迎接新挑战,阔步走向新世纪。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所制定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生机勃发,取得了举世瞩目、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人民群众从国家、民族、地区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和个人的切身感受中,真心实意地拥护这一路线,希望保持这一基本路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如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指出的那样:

“我们说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不动摇。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世纪之交的中国,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们只有坚持以邓小平理论来指导各方面的工作,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纷纭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掌握改革开放和建设发展的主动权,不断开拓前进。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科学理论体系。

而邓小平理论则是马列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因此,在当代中国,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同时,邓小平理论又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体系,她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而不断充实、完善。

因此,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都具何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工人运动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在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科学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