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缺答案I.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9598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缺答案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缺答案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缺答案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缺答案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缺答案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缺答案I.docx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缺答案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缺答案I.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缺答案I.docx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缺答案I

2021-2022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缺答案(I)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元代王祯《农书》中说:

“四季各有其务,十二月各有其宜。

先时而种,则失之太早而不生;后时而艺,则失之太晚而不成。

故曰,虽有智者,不能冬种而春收。

”他强调的是

A.农业生产要把握好农时B.农事安排要注意地域的不同

C.农业生产要改进耕作技术D.农作物高产要提高土地肥力

2.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描绘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的美景。

此诗体现了

A.魏晋时期社会祥和安定B.当时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C.山水诗朴实恬淡的特点D.追求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3.下列选项是某班同学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时引用的内容。

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战国商鞅变法确立土地私有制B.汉朝乡村大量出现“草市”

C.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技术D.宋代的“市”突破时空限制

4.《史记·楚世家》载:

“(楚王)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

‘在德不在鼎。

”文中的“鼎”是

A.兵器B.炊具

C.乐器D.礼器

5.商代号称“青铜时代”,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有关青铜器的历史情况

A.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B.青铜器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C.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D.生产规模相当大

6.清乾隆八年(1743年),清政府发布了下图中的告谕。

从中可以提取的信息是

A.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清政府鼓励外商来华贸易

C.清政府调整对外贸易政策D.清政府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7.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30多为春秋以来的著名大商人立传。

这表明他

A.肯定“工商食官”政策B.肯定“重农抑商”政策

C.肯定商人的社会价值D.否定小人物的社会作用

8.从经济文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9.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

“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

”你认为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10.下列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引起了商业革命②引起了价格革命③使各个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④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⑤欧洲国家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11.1883年,恩格斯曾高度评价一项技术革命,并预见其深远意义,认为这一技术将“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不仅使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而且最终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

”该项技术革命是

A.蒸汽机的改良B.电力技术革命

C.内燃机的发明D.通信技术发明

12.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的描写:

“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

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

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从这段描写中获得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有①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②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③小农经济遭受沉重打击④农村出现新式交通运输工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B.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D.出现新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14.“在早期中国轮船航运业发展过程中,商人购买洋船后(或者与洋人合伙购买),多托洋行出面,领承舟船牌行驶,主要是为了避免报捐交税。

”材料表明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受到列强压制,不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B.对资本主义列强在资金、技术上具有依赖性

C.借助洋人势力,以避免本国封建势力压榨

D.最早出现在轮船航运业

15.下图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在1899—1930年间与外商占南通地区产量比例的变化示意图。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①大生纱厂对列强经济侵略有抑制作用②外国纱厂一直在中国拥有绝对优势

③国际环境影响了大生纱厂的发展④大生纱厂主导了南通的近代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6.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

“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

那么,“箭头”应当比喻的是

A.深圳B.浦东C.海南D.珠三角

17.邓小平说:

“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

下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四川省广汉县某公社率先“改社建乡、政社分开”

②中共中央肯定“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

③安徽凤阳小岗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④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逐步废除

A.①④②③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D.③①②④

18.英国《金融时报》称: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命运,正在慢慢脱胎换骨,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共同语言日益投机,渐而接轨上路。

促使该时期中国同国际“接轨”的事件是

A.在海南岛设立经济特区B.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9.据统计,1928—1933年期间,在中国部分城市,《离婚法论》、《中华民国民法·第四编·亲属》等法律书籍销量增长。

不少主动提出离婚的女性,都聘请律师,通过诉讼请求增加赡养费。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①西方法律开始传入中国②民国政府法治建设加强

③新文化运动的影响④乡村法律意识的增强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20.下图是电视剧《闯关东》朱开山(义和团失败,朱开山走上闯关东之路,在广袤荒凉的土地上和妻子儿女们白手起家,一路拼搏,最后一举成为哈尔滨重工业富商)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

据此,对晚清的经济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新旧交通工具并存,体现了晚清社会受工业文明的冲击

B.中国民族工业一定程度推动近代人民的出行生活新变化

C.近代列强的侵略加剧中国社会的贫穷落后

D.在近代社会转型中,中国社会经济以民族工业为主导

21.下表是1895~1897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可能对表中反映的变化产生影响的因素有

年份

当年创刊总数

其中中国人自办报刊

1895

7

3

1896

11

7

1897

49

45

①民族危机加剧刺激国人办报热情

②维新派把创办报刊作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手段

③外国在华办报数量迅速增长

④维新派的主张为广大民众接受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D.①④

22.《互联网进化论》中指出:

“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工厂诞生于工业革命后,消失于信息革命中

B.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

C.机器与人的斗争始于工业革命止于信息革命

D.信息革命后机器完全取代了“人脑”的作用

23.20世纪30年代梅纳德·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发了经济学说史上的革命。

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出现了新的经济学流派,有人认为该流派就是“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

下列属于该流派思想主张的是

A.完全肯定国家干预下的市场改革

B.通过高福利来消除贫富差距

C.加强自由经济成分,减少国有企业的比重

D.反对经济全球化

24.有人说:

“罗斯福新政是以掩饰资产阶级本质的牧师面貌出现的。

”下面最能说明这一特征的是(  )

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B.整顿财政金融,重塑信心

C.规定工资工时,维护劳工利益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25“1917年10月到1918年夏季,俄国群众实现了土地的要求,但后来他们同强大起来的政权发生了矛盾,因为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

”材料中“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是指

A.农奴制改革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斯大林体制

26.列宁曾这样说过:

“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地地道道的大傻瓜。

”列宁此话的意图是

①要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经济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政策

③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④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①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7.根据苏联报纸所做的估计,苏联妇女平均每天花两小时排队购物,全国合计一年浪费掉一百亿小时在排队上,相当于一千五百万人一年工作五十周,每周工作四十小时的时间。

此项统计反映了(  )

①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效率低下,人力的浪费严重

②苏联妇女喜欢借购物时机联谊交友

③苏联物质匮乏,供需失衡

④苏联物价上涨过快,出现抢购风潮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③④

28.2011年7月2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现任总裁特别顾问朱民正式出任基金组织副总裁。

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历史上首次选择来自中国的副总裁。

业界认为,此举体现了国际经济治理民主化演进的进步,同时也表明

①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力日益上升

②美国已经完全丧失国际金融支配地位

③世界金融组织体系已经或即将发生重大变化

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29.1963年,德法两国签订《爱丽舍协议》,协议的内容之一是两国共同为中学生编写具有一致内容的历史教科书。

这一做法的主要意图是

A.彻底消除两国在历史认识上的差异B.促进法德和解  

C.通过合作在北约内部对抗美国D.提升欧盟的合作水平       

30.下表反映了美国iPhone手机部分零部件的生产情况,分析该表内容可得出的结论是

厂商/合作者

产品/服务

成本

苹果Apple(美)

设计

——

东芝Toshiba(日)

闪存、触摸屏

$40.00

三星Samsung(韩)

应用处理器

$14.46

英飞凌Infineon(德)

相机组件、GPS接收器

$11.80

富士康Foxconn(中国台湾)

组装

≤$6.50

①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②生产资本与资源的优化配置是跨国公司的追求方向

③利润因技术层次的不同而存在明显落差

④国际分工不平衡,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二、材料、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13分)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图一:

《耕织图·耕图》[清]焦秉贞图二:

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

材料三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

……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四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五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57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分)

(2)材料二的图一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图一中的农业生产工具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

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4分)

(3)据材料三、四说明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2分)

(4)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

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

(5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17分)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曾错失过三次机遇期。

第一次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纪明朝中叶。

郑和受命七下西洋,表明那时中国有着比欧洲更强大的航海能力,但中国没有把它转化为现实力量,丧失了一次重大机遇。

第二次战略机遇出现在19世纪末期。

当时的中国已意识到,东方已经远远落后于欧洲,必须向西方学习。

但在这次机遇面前,错失。

第三次机遇发生在二战后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以及科技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时代。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错失了这一重要机遇。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刘德喜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转型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发展过程,依次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次并最终形成了三个层次的转型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其涉及面之广,改革程度之深,都是史无前例,这也增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的难度。

——人民网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作出的重大判断,对于我们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人民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错失机遇的三个时期中,逐一用史实说明分别有哪些国家抓住了机遇。

(9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转型依次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次各有何表现?

(4分)

(3)当代中国新时期的社会转型的难度很大,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回答不利因素有哪些?

(4分)

33.(10分)国家政策是经济管理有形的手,对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

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

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

“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一时之间,“计划”一词成为时髦的名词。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撒切尔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和驻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

撒切尔的一系列政策确实取得效果。

从1983年起情况好转,到1988年英国已走出危机,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通货开始稳定,失业率也持续下降,达到了正常水平。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材料一中西方人士为什么纷纷前往苏联取经?

这种取经最成功的事例是什么?

这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5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改革的背景。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经济政策调整的看法。

3400484D4蓔B3319681AC膬a28731703B瀻34366863E蘾30879789F碟"Z7V2318567C70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