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项目社会效益评价.docx
《城中村改造项目社会效益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中村改造项目社会效益评价.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中村改造项目社会效益评价
城中村改造项目社会效益评价
1.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项目所在地处于市清城区,项目建成后,本地区的城市基础设施以及交通、卫生、教育等各方面的设施都将得到显著提高。
1.1.1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收入的影响
项目的建设,将使本地区居民的收入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2009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根本收入1300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87元,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比为2.66:
1。
2008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均工资25799元。
本项目建成后,能给本地居民提供较多的工作机会,从而较大幅度提高本地区居民收入。
1.1.2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项目建设有利于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完善当地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本地区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使居民的居住水平、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人均寿命等指标都将向我省城市居民的平均水平靠拢,实现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广东省统计厅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527.97元,农村居民全年总支出6458.79元。
本项目的建设能积极促进本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应指出的是本项目施工期间由于施工人员、材料、机械等会对施工周围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如噪音、灰尘等,应注意施工管理,将负面影响减至最低。
1.1.3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就业的影响
本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工,可以提供较多的工作岗位;项目建成后,本地区新增的企事业单位、城市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将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给本地区增加新的就业岗位,促进本地区的居民就业。
项目的建设对本地区居民就业的影响很好。
1.1.4项目对所在地区利益群体的影响
本项目的建设使得政府有能力控制城市发展所必需的土地,能让政府更好地推进城市建设。
项目的建设涉及到不同的行业,会提高从事该项目建设的有关材料供应商、施工方、运输行业及建设用地周围商家等的收入,也会增加当地的税收。
该项目用地属住宅用地,存在拆迁问题,同时建设农民安置房,解决失地农民的住房问题,正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拆迁问题。
1.1.5项目对所在地区弱势群体的影响
本项目的建成,能使妇女、儿童、残疾人员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教育等服务,增强对本地区弱势群体的保护。
项目对本地区的弱势群体带来的影响很好。
1.1.6项目对所在地区文化、教育、卫生的影响
本项目建设有利于区域的文化教育工作,促进卫生环境的有序管理。
项目建成后,能给本地区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带来良好的影响,促进社会经济稳健快速发展,对于当地的文化教育水平、卫生健康和人文环境具有正面影响。
项目造成污染较小,卫生方面无负面影响。
1.1.7项目对地区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容量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本地区目前各种基础设施较不完善,城市化率低。
本项目的建设,将给本地区带来完善的道路交通、通讯传媒、供水供电等城市基础设施,大幅度提高本地区的社会服务容量,项目建设符合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对于当地的城市化进程具有有利的推动作用。
1.1.8项目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的影响
本项目属于城市改造拆迁安置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将严格执行民族、宗教政策,尊重民族习惯,不会引发民族矛盾和宗教纠纷,也不会影响当地的社会安定。
项目的综合社会影响分析见表1.1-1。
项目社会影响分析表
表1.1-1
序号
社会因素
影响的范围、程度
可能出现的后果
措施建议
1
对居民收入的影响
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影响程度好。
部分居民陷入贫困。
针对本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完善职业培训体系。
2
对居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实现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对居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影响影响程度很好。
部分失地居民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
制定并完善居民生活保障体系。
3
对居民就业的影响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本地区居民就业水平,影响程度好。
部分居民失业。
完善职业培训体系。
4
对不同利益群体的影响
负面影响微乎其微。
土地、拆迁补偿不合理。
制定合理补偿标准,加强监督机制,严格按制度进行补偿。
5
对弱势群体的影响
提高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服务水平,增强是对脆弱群体的保护,影响程度很好。
部分弱势群体有可能陷入困境。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6
对地区文化、教育、卫生的影响
促进当地文化、教育、卫生的建设,影响程度很好。
建设期间当地居民的文化、教育卫生条件受到影响。
加强保障措施,积极利用周边地区的文化、教育、卫生机构对本地区进行保障。
7
对地区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容量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不会造成基础设施和资源供应的紧张,影响程度较少。
建设期间,造成交通堵塞。
加强施工管理,错开交通运输高峰,减少交通堵塞情况。
8
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的影响
不会对少数民族风俗和宗教产生影响。
生活方式的转变,可能使部分居民不适应。
加强社区建设,帮助本地居民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1.2互适性分析
1.2.1项目相关利益群体对项目建设的态度与参与程度
本项目直接相关的利益群体范围较小,主要考虑政府以及本地居民。
政府推进本项目,可以达到控制城市土地、统一规划城市建设的目的,并同时推进城市建设。
故政府有积极推动本项目的动力。
而本项目的进行不仅会改变本地居民的生活方式,还将改变本地居民的谋生方式。
因此,本地区的居民对本项目的参与热情也较高。
1.2.2项目所在地区的各类组织对项目建设的态度
本项目的投资建设符合市的城市发展规划,项目的建设能够得到诸如交通、供电、通信、供水等本地社会支撑系统的大力支持,以及医疗、教育等本地社会福利系统的保障。
本项目涉及到区域内所有居民。
项目建成后,本地区居民的教育、医疗、卫生等条件将会得到极大的改观。
项目的建设能得到本地居民的积极支持。
1.2.3项目所在地区现有技术、文化状况对项目建设适应程度
本项目的建设对技术、文化要求不高,项目建成后有利于充分利用城市的文化教育、职业培训体系提高和促进本地区的技术、文化状况,提高本地区居民的综合素质。
根据以上分析,编制社会对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分析见表1.2-1。
社会对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分析表
表1.2-1
序号
社会因素
相关者
适应程度
可能出现的问题
措施建议
1
不同利益相关者
附近居民
较好
施工期间产生环境污染问题
文明施工、增加环境保护措施
农地租户
较好
项目用地存在拆迁问题
加大落实政府政策力度,从农民利益出发进行拆迁工作。
2
当地组织机构
当地领导班子
好
协调、管理、控制
协调相关部门工作,做好前期准备,落实建设进度
具体实施单位(施工、设计、监理等)
较好
建设质量问题
严把各项工作质量关,加强各项工作的前期检查和后期监督
3
当地技术文化条件
设计
较好
出现各种形式的质量问题
严格按照建设标准设
计、施工、监理
施工
较好
监理
较好
建筑材料
较好
市政配套
较好
1.3社会风险分析
1.3.1拆迁安置问题
本项目是为了加快城市发展而进行的旧城改造征地、拆迁安置开发工程。
项目的拆迁安置均对原有居民生活产生较大影响,本项目用地属开发后的住宅用地,平整工作已经展开,征地拆迁正在进行。
从事拆迁工作的人员应加大落实政府政策力度,从农民利益出发进行拆迁工作,很好地解决拆迁安置问题。
1.3.2群众支持问题
本项目完成后,能使居民充分享受到城市的各种便利生活设施,提高群众生活水平,项目能获得群众的大力支持。
1.3.3环境破坏问题
项目的建设过程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和影响,带来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如施工扬尘、噪声和挖填道路等。
因此,建议严格执行报告的环保措施,加强施工控制和管理,尽量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减少对周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1.4社会评价结论
本项目对社会各方面带来的影响较好,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一致;项目的建设适应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并能充分调动本地区各个利益群体的积极性;项目以保本微利为基本原则,在做好销售定价的前提下,社会风险较小。
因此,本项目社会评价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