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9047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设计.docx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设计.docx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设计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

2、加强诵读,涵咏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体味作者在述志中渗透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

【教学方法】自读法、研讨法、诵读法

【教学道具】普通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桃花源记》中,谁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

陶潜。

陶潜不仅仅为世人描绘出了一幅闲适静谧的世外桃源景象,他还带领我们走进了“五柳先生”,感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陶潜(367-427),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田园诗鼻祖。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

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

但是,他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不为五斗米折腰,从而隐居。

在传统道德理想消失殆尽之际,厌弃仕途,隐遁山林,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慰藉。

三、文体特点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

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

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

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

例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四、文题解读

1.结合课文注释,说说本课题目的含义

2.通过预习,你对文章内容有哪些了解?

——本文是作者辞官回家时的作品,分“序”和“辞”两节,“序”说明了作者出仕和弃官归隐的原因。

“辞”抒写了作者归田时的愉悦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

五、研读并序

1.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品读并序,思考并序写了几层内容?

两层内容:

一、描述了就任彭泽的心境。

二、交代了弃官归田的缘由。

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有哪几点?

你觉得哪一点是最根本的?

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不愿扭曲天性,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②“饥冻虽切,违已交病”――不愿折节为吏,那冻饿更难以忍受。

③“程氏妹丧于武昌”――亲妹过世,需要去奔丧。

第一条是根本原因。

自己的本性使然,“性本爱丘山”,崇尚自然,任性随情。

六、诵读课文

通过听录音使学生深切感受本文语言的流畅清新、音节铿锵,自然成韵的特点,使学生在美的情境中走近陶渊明这位田园大师,同时也为诵读打下基础。

  1.要求:

注意听停顿的特点--三字句2、1顿;四字句2、2顿;五字句2、3顿;六字句3、3顿或1、2、1、2顿。

(幻灯片显示课文停顿节奏)

2.对着幻灯片画面听配乐朗诵

3.学生诵读全文。

提示应注意语调、语气。

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

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降调,疑问句读升调)

七、学生自由诵读文章,疏通词句。

八、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归去”两字为核心来解读本文,可以设定以下几个问题:

①从何归去?

②为何要归去?

③如何归去?

④归去以后,如何?

⑤归去时及归去后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等等。

一.导入:

魏晋时期,隐逸诗人大量出现,各种赞颂自然之趣、追求个性自由的作品都展示出独特的风采,但欧阳修却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这篇文章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真情美文,听一听陶公内心的呼唤。

二.研习课文:

1.从何归去?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注释,了解陶渊明出仕及归隐情况,(可询问学生是否了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明确:

从官场而归去。

写作背景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

“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

”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2.为何归去?

(1)古人不是深受儒家“学而优则仕”思想影响吗?

范进、孔乙己等一大批读书人不是每日做着“为官梦”吗?

为何做了官的陶渊明却如此毅然决然地离开官场而走上“归隐”之路呢?

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吗?

——辞官原因:

“田园将芜”“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第一段作者所流露出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出仕与归田两者孰轻孰重就可知了。

问:

“田园将芜胡不归?

””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

为自己误入官场而深深地自责自悔。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中的“已往””来者”分别指什么?

“今是””昨非”各指什么?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有庆幸之意,自恕自慰之情;表现出作者对现在辞官的肯定和前半生做官的否定;仿佛是一种醒悟。

 

小结:

所以“归去”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那一份遗世独立的品格。

陶潜视“入仕”为“迷途”的心情,有他的诗为证: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归园田居》

(4).强调重点实词“役(役使)、谏(谏正、劝止)”

3.如何归去?

(分组讨论研究)

(1).作者的行程路线是怎样的?

(引导体会: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回家的过程——先乘船,后上陆。

(2).你能想象出此时作者怀有怎样的心情?

引导体会:

“轻飏”、“吹衣”——轻舟摇荡,和风吹衣,表现出冲出牢笼后的前所未有的欢快和迫切之情;前路、晨光;问、恨——归心似箭的心情。

(3).这样的心情在下文哪几个句子中可以看出?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写出作者刚入家门狂喜飞奔的样子(突出强调:

载……载……)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浓浓亲情的自然表现,能不引起作者的欣喜之情吗?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写出作者举家欢宴、兴高采烈的情景。

作者在这里开怀畅饮,欢喜异常。

(4).“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一句写“松””菊”有何作用?

庭院虽已荒芜,但松、菊却保存完好,这给作者很大的精神慰藉。

松、菊傲霜耐寒,一向是忠贞坚强的象征,陶渊明更是从来以松明志,以菊寄傲的,写松写菊,从中表现了陶渊明的清高人格。

你能找到有关写松、写菊的诗句吗?

(请学生从掌握的诗句中体会“松””菊”的形象特点)

(5).“松””菊”正是作者高洁形象的化身。

你能用具体形象的文字描述“风飘飘而吹衣”的作者形象吗?

这样的形象你能想象到我们古代诗人中的哪一个?

小结:

以上几句话写出了作者归家及抵家时的欢快喜悦之情,表现了归家之乐,所以文章在句式有了一定的变化,由六字句至四字句,节奏明显加快。

4.归去后的生活如何?

(1).如果把这些语句加以分类的话,可以分成几个方面?

A家居生活——“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B田园生活——“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2).写家居生活时,作者用了哪些动词表现出了闲适、宁静的生活情趣?

引导学生体会:

引、眄、倚、审、策、矫首、抚等动作。

(想象体会,让学生上台表演)

(3).生活在如此宁静的生活环境中,作者有什么生活感受?

哪些词可以看出?

引导学生体会:

怡颜、寄傲、易安、成趣等词。

(4).作者写田园生活时,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全班齐读第三段。

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劳作之乐——农人吿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出游之乐——“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作者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和亲戚们谈家常,弹琴读书,准备劳作,驾车出游,充分表现出了农村生活的乐趣。

作者向我们展现的是一幅农村田园生活图。

生活在这样的自由王国中,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作者的心境是恬淡的。

(回顾《饮酒》,感受陶渊明这种淡泊宁静,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如何理解“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一句?

面对着欣欣向荣的花草树木和涓涓泉水溪流,作者表现出了无限的向往之情和压抑不住的兴奋,可是毕竟已经老之将至,在激动兴奋的同时又产生出无限的感慨,一种晚境凄凉之感袭上心头。

这种情感也有诗为证: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

小结:

作者通过一些具体的景物和一些具体的生活细节描写,构成了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会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

5.强调重点实词:

觞(酒杯)、策(拄着)、憩(休息)、岫(山穴)、景(太阳)、盘桓(徘徊、留恋不去)、畴(田地)、棹(划船)、窈窕(曲折幽深的样子)、行(将要)

 

第三课时

一.通过检测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导入

二.研习课文

1.陶渊明做出归隐的选择有经过思想斗争吗?

(分组讨论研究,提示结合东晋社会背景)

——我们已经知道作者归田以后充分享受到了人生的乐趣——天伦之乐、交友之乐、农作之乐、出游之乐。

但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要作出这样的选择是很痛苦的,毕竟他曾受到过的是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

养家糊口,大济苍生。

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

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选择归隐,实在是迫于无奈呀!

(1).哪句表现出了这样的低沉、伤感的情绪?

“已矣乎!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之?

(2).但他毕竟已经厌烦了官场的生活,所以有了一段的思想斗争以后,他立即进一步表明了自己的心志。

从哪几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这些文句照应了前面第2、3段的内容。

表现出一种仰天长啸、纵情吟诗的豪放态度。

(3).本段最后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乐天知命”的思想,即弃绝世情,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地生活下去,直至生命的终结,这种态度反映了作者受老庄思想的影响,鄙视官场、遗世独立的人生观、世界观——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旷达乐观精神。

小结:

最后一段写乐天知命、投身自然来保全自己心灵上的一份惬意自得的境界。

(4)强调实词:

期(至、及)、聊(姑且)

三、总结课文感情线索(幻灯片)

陶潜,既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诗酒琴书是他生活的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四、拓展:

名家话陶潜

五.知识卡片

1.古今异义词:

悦亲戚之情话

既窈窕以寻壑

2.词类活用: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愉快)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悦,乐,意动用法,以……为悦,以……为乐)

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划)

善万物之得时(善,形容词作动词,喜欢,羡慕)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策扶老以流憩(策,名次作动词,拄着)

3.五个疑问代词

 田园将芜胡不归(为什么)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复驾言兮焉求(什么)曷不任去留(何)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

4.文言虚词:

兮:

语气词,多用于诗赋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

 以:

介词(让;用;把;因为;按照;带着);连词(同"而",表修饰;

  同"而",表并列;表目的,来;才;因为)

  而:

代词(通"尔",你的);连词(表假设,如果;表转析;表并列;表修

  饰;表承接)

六、布置作业

1、结合所学过的知识,以及课文内容,深入理解作者归隐田园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艺术情趣,并形成400字的文章。

2、背诵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