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77905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一:

20XX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20XX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系统和平衡,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拓展与应用,从探究水平看,以指导性探究为主,逐步向自主性探究过渡。

本册共由六个单元组成:

《我长大了》、《遗传与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拓展与应用》。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关生长发育和良好生活习惯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

它是在学生们已经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植物的一生”、“养蚕”),知道人类是如何繁衍后代(“我是怎样出生的”)的基础上引领孩子们对自身——从出生到现在以至将来的生长变化进行深入探究的一个单元。

本单元重在指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人体一生的变化,学习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生长发育,并针对六年级学生正面临的青春期发育,给予针对性指导,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而又顺利地渡过青春发育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的重要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生物的遗传现象;第二部分,生物的变异现象;第三部分,了解人类对遗传、变异现象的探索。

第三单元《进化》是根据《课程标准》生命世界中关于生物进化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这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的繁殖、遗传与变异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生物进化的重要单元。

本单元重点就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告诉我们什么)、生物进化的原因(适者生存)以及生物进化的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并且对恐龙消失等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推理和解释。

同时,在带领学生探索生命如何进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环境对生物的作用,进而形成自然选择这一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进一步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为后面继续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依据《标准》中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部分内容来进行建构的。

这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从寻找生物的家园入手,去认识生物的栖息地,动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在形态和习性上的特征,同一栖息地上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使学生逐步认识到生物和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物要适应环境,同时又作用于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生态系统,只有生态平衡,生物和环境才能共生共长。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

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是依据《标准》中关于“能量的转换”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是小学阶段学习物质世界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能量;第二部分,说明能量可以进行转换;第三部分,介绍能源。

第四部分,倡导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教育学生节约能源。

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主要是依据《标准》中关于“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的要求来建构的。

本单元的关键词:

拓展、应用。

拓展表现在解释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释现象,拓展所学。

应用是拓展的操作形式,是将原理予以实际运用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各种成长数据。

2、能够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生长过程中的各种数据。

3、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生长过程中现象作出解释。

4、能够提出有关进化的问题,并设法找到答案。

5、运用多种方法查阅信息源,了解化石和活化石的有关资料。

6、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探究化石的成因。

7、制作化石模型。

8、能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9、观察校园或者自己居住环境中的小动物以及它们的栖息地。

10、收集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及其相关资料。

11、收集各种食物链的资料。

12、会做叶子制氧、茎输送水份,根吸水的实验。

13、能够进行生物食物链的模拟活动。

14、能够做一个简单的生态瓶。

15、能够制作火箭用其发射器等能量臵换玩具等装臵。

16、能够用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有关能量的知识。

17、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对能量的研究过程的结果。

18、能够用可待续发展的眼光看待能源问题。

19、对提出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

20、能够就问题提出方案。

21、能够依据方案收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22、能分析和调整自己所设计的产品,说明调整的意义。

23、能够表达、交流、评价自己或小组的研究结果。

(二)、科学知识:

1、知道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

2、知道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

3、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的特点。

4、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5、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6、知道生物是不断进行的。

7、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

8、认识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

9、知道化石的成因。

10、对有关恐龙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11、知道达尔文经典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12、了解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现象。

13、了解辽西古生物学新发现。

14、意识到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理解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必要的条件。

15、了解生物栖息地的组成。

16、了解食物链的组成。

17、知道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18、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19、知道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0、知道有些能源可再生的,有些能源是不可再生的。

21、知道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量都: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科学知识参与生活,愿意进行新的尝试。

17、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影响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预测收和收集证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篇二:

20XX-20XX学年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0XX—20XX学年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36名学生,男生居多,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总体上说比较爱学、会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并且能灵活地运用,特别是班内朱清悦、周雯清、周雯睿等同学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数学基础知识、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方法。

学生的组织纪律强,班集体有一定的凝聚力,给数学教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内部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但是由天本班两极分化较大,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如余可、章玲等同学成绩太偏低,比较粗心,马虎,而且学习态度较差。

二、教学内容简析(含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教育因素、重难点分析、各部分内容间关系等)。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

扇形统计图、圆柱和圆锥、解决问题的策略、比例、确定位置、正比例和反比例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

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

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目标与达成措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2.数学思考方面

(1)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增强数感。

(2)发展统计观念,发展思维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3.解决问题方面

(1)进一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3)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情感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2)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3)进一步感受数学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达成措施:

1.为学生提供现实而有趣的学习素材,创设生动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突出学生的探索活动。

2.重视数学应用,设计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不同层次的问题,增强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教学进度

六年级下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篇三:

20XX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

(1)班

数学教学计划

拟写教师:

****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人在本学期主要任教六年级

(1)班数学学科教学,担任该班班主任,还担任该班《品

德与社会》、《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的教学。

本班前个学期共有学生114人,本期转入1人,现有学生115人,其中男生69人,女生46人。

该班大部分学生来自其他乡镇,外乡镇的学生一共有85人,雍熙镇范围内的学生只有29人,但是家住城区的学生极少。

在这些学生中单亲家庭的孩子特别多,有父母离异的,如李腾、夏中华、何政、吴福星、何沿蝶、张黔、高涛等同学;有父亲或母亲其中一方死亡的,如陈龙、王静、沙伟、何元鸿等同学。

有父母外出打工,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的,如龙怀欣、张志林、邹丰琴、史丹等同学。

本班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农村,家长没时间管教,再加上六年级的孩子正处于青春萌动期,个别大的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已产生了或多或少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所以在教育教学上存在很大的难度。

虽然我在学生五年级时参加支教没能继续接任这个班,但是经过前四年和前个学期的接

触,对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各方面情况有较深的了解。

多数学生思维较为活跃,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上课听课认真,学习态度端正,能认真按时完成作业。

女生都比较乖巧,上课认真听讲。

但是,部分学生的自制能力还不够强,需要加强培养他们的自制能力。

在男同学中,有几位学生上课喜欢交头接耳,如:

吴长春、沙伟、何林专、陈华、张飘、王钦龙、吴福星等,有几个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如:

夏中华、张秋艳、龙星成、涂金菊等。

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显得有些吃力,如:

夏忠华家住大新桥,家离学校较远,家长基本没有教育,学习很吃力,再加上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上马马虎虎,所以成绩很差。

郝茂江上课精力不集中,爱搞小动作;龙星成不会听课,学习基础很差,等等。

这个班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少,大多数上进心差,对自己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因此学习

上缺乏上进心,这学期要注意方法引导,要有层次、有耐心地进行引导,课堂上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在前个学期三次月考中,第一次月考本班应考人数114人,实考114人。

全班均分75.17

分,最高分100分,最低分35分,及格率85.08%,优良率7.02%。

90——100分的有8人,80——89分的有41人,70——79分的有33人,60——69分的有15人,50——59分的有13人,50分以下的有4人。

均分均比同级另外两个班低。

第二次月考本班应考人数114人,实考113人。

全班均分69.6分,最高分99分,最低分18分,及格率72.6%,优良率31.9%。

90——100分的有11人,80——89分的有25人,70——79分的有25人,60——69分的有21人,60分以下的有31人。

与第一次比较有所下降,与另外两个班相比均分较低。

第三次月考应考人数114人,实考114人。

全班均分65.08分,最高分99分,最低分23分,及格率64%,优良率24.6%。

90——100分的有8人,80——89分的有20人,70——79分的有16人,60——69分的有29人,60分以下的有41人。

和前两次相比,学习有所下降。

前个学期全班参加期末考试的学生有114人,最高分100分,最低分4分,90——100

分的有16人,80——90分的有18人,70——80分的有24人,60——70分的有17人,60分以下的38人。

本班总分7447.5分,均分65.3分,及格率66.7%,优良率30.7%。

均分比本校

(2)班高1.9分,比(3)班低4.7分,低于学校均分0.5分。

从整体上说,学生掌握了较为完整的数学知识,不管是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平面图

形的知识及周长面积的计算、基本的方位知识、初步的统计意识、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的积累。

更为重要的是五年级的学习,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同时学生也要掌握不少数学思想方法,积累不少数学活动的经验。

大部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比较扎实,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很大问题:

对基础知识、概念、理念缺乏深刻理解,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稍复杂的问题,创新能力略显不足,思维的灵敏性、多样性、深刻性有待提升。

从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来看,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但也有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上课听到的知识,课后又不会运用,作业的正确率低。

针对以上情况,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

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学期的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后进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等;优等生的指导方面,力求使他们乐学,愿学,整体学习成绩有一个新的提高。

争取这个学期采取有效手段提高学生成绩,希望在本期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能有所进步。

二、教学内容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

扇形统计图、圆柱和圆锥、解决问题的策略、比例、确定位置、正比例和反比例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

首先,认识圆柱

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

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

离确定位置、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

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

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

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

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释

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增强数感。

(2)发展统计观念,发展思维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1)进一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3)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情感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

服困难的意志。

(2)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3)进一步感受数学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

觉性。

单元目标与重难点:

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

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2、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

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结合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

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重视对扇形统计图描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

的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

式计算体积、容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

的底面和高。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

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圆锥体积、容积。

教学难点:

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

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

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

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用转化的策略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启发学生用转化的策略进行思考并

明确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

2、使学生体会转化策略可以使问题化难为易,提高灵活地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

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探索把条件适当转化,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探索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第四单元《比例》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

3、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比例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里的实际应用。

4、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写出比例,判断几个数是不是成比例;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

际距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4、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用比例、比例尺、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

合的思想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第五单元《确定位置》

知识与技能:

1、根据实际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出相应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描述和画物体具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3、能根据平面图描述具体的行走路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2、使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

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解

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教学难点:

用方向和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