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626 歌词三首教案2 苏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 626 歌词三首教案2 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626 歌词三首教案2 苏教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626歌词三首教案2苏教版
《歌词三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演唱背景和创作背景,说出歌词表达的思想内容。
2、能抓住歌词中的重要词句,体会作者寄寓在歌词中的感情。
3、能根据自己自己对歌词的独特感受和认识,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过程
《我的中国心》
模块一:
明确目标
教学板块1:
导入目标
老师出镜
同学们好!
大家一定都很喜欢听歌、唱歌吧。
可以说,人类自有了语言,也就有了歌,歌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它记载了人民的生活,它是人民心灵的呼唤。
没有一个民族没有表现自己欢乐、痛苦、希望与理想的歌,而我们中华民族更是一个歌的国度。
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伴随在歌声长大的。
每首歌都有曲调和歌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曾唱响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上的《我的中国心》和《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两首歌的歌词。
学习这两首歌词,我们要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PPT1
学习目标
1、结合演唱背景和创作背景,说出歌词表达的思想内容。
2、能抓住歌词中的重要词句,体会作者寄寓在歌词中的感情。
3、能根据自己自己对歌词的独特感受和认识,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模块二:
感知大意
教学板块2:
了解背景
下面,我们先来学习《我的中国心》这首歌的歌词。
为了便于大家深刻理解课文,有必要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的背景。
这首歌的词作者是香港作家黄霑,首唱者是香港歌手张明敏。
PPT2
背景介绍
黄霑,原名黄湛森,香港著名作家、词曲家。
1941年生在广州,1949年随父母移民香港,1963年毕业于港大中文系。
先前从业广告、电影、作曲,任过香港电视台、电台主持人。
与金庸、倪匡、蔡澜一起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又与倪匡、蔡澜一同被称为“香港三大名嘴”。
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时,公然篡改侵略中国的历史,激起了黄霑的愤慨,于是和王福龄共同创作了《我的中国心》。
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张明敏成功地演唱了这首歌。
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打动了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的心。
下面让我们一起聆听这首《我的中国心》。
PPT3
《我的中国心》(MTV)。
教学板块3:
理解内容
当张明敏身穿一身白色唐装,颈挽一条红色围巾,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深情并茂地唱起这首歌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此后这首歌曲广为流传。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我的中国心》的歌词,思考以下问题:
“我的中国心”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祖国的大好河山有许多,为什么歌词中仅提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呢?
这首歌为什么引起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全世界海外游子的共鸣呢?
PPT4
理解内容
认真阅读《我的中国心》的歌词,思考以下问题:
1、“我的中国心”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2、祖国的大好河山有许多,为什么歌词中仅提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呢?
3、这首歌为什么会引起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全世界海外游子的共鸣呢?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交流结果。
时间约6分钟)
刚才,同学们都经过了认真的阅读和思考。
下面,老师也把自己的理解和大家交流一下。
PPT5
“中国心”是歌曲中反复吟唱的主题词,洋装在身改变不了,身在他乡改变不了,无论何时,无论何地,胸中跳动的永远是一颗中国心。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科学家。
他是第一位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用中文发表演讲的获奖者。
他的发现,被国际高能物理学界誉为物理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因为有他,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奖颁奖大厅里,自从1901年第一次颁发诺贝尔奖金以来的四分之三个世纪中,第一次响起了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的主要语言——汉语。
他就是丁肇中。
虽然多年来在美国工作、生活,但他仍深深眷恋着哺育他成人的中国。
他忘不了自己是炎黄子孙。
根据规定,获奖人应以本国语言在颁奖典礼上演讲,但这一天,丁肇中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伦琴、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和许多科学巨匠站立过的讲台,用中文发表了他的演讲。
他通过这篇演讲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人有国籍之别,心却无地域之分,中国心就是心中永远装着祖国,永远念着祖国的炽热感情。
PPT5
“中国心”是歌曲中反复吟唱的主题词,人有国籍之别,“心”却无地域之分,“中国心”就是心中永远装着祖国、永远念着祖国的炽热感情。
PPT6
黄河是母亲河,孕育了伟大的华夏民族;长江,也是中华文明的诞生地;长城,被誉为世界奇迹,是中国的象征性建筑;而黄山,是祖国最美的风景区,是世界自然遗产。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都是能够代表祖国的河山,而且在名称上又是那样的巧合,用它们来借代祖国,形象而具体,作为歌来唱,显得非常自然、和谐。
PPT6
屏显图片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最能代表伟大的华夏文明和壮美的祖国河山,用它们来指称祖国,形象而具体。
在文字上,形式整齐,音韵和谐。
PPT7
一位在国外的留学生在他的博客里写道:
“我也喜欢张明敏的歌,不过最喜欢的,还是他的《我的中国心》。
太感动了,在国外的时候,怕几首歌。
怕听到《故乡的云》,更怕这首《我的中国心》。
”
一位两届奥运国手,亚运会击剑冠军在接受访问时这样说:
“没移民前听张明敏的歌《我的中国心》只是觉得旋律动听,歌声美妙。
如今再听这首歌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远离母亲的思念才是最真诚的思念。
我和大多数华侨一样,我们之所以无怨无悔的利用自己的时间去当义工,默默无闻的去奉献爱心,就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拥有一颗中国心。
因为在国外,我们代表的就是中国。
”
是的,我们从歌曲中可以切身地感受到一腔对祖国的热爱,作为中华儿女,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那种与祖国息息相关、心心相印的感情。
PPT7
这首歌唱出了中华儿女热爱祖国的共同心声,集中体现了海外游子思念故乡的普遍情结,表现了海外华人与祖国息息相关、心心相印的感情。
从而激起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共鸣。
模块二:
体会感情
教学板块4:
走近歌手
张明敏是《我的中国心》的首唱,当年他因在央视演唱《我的中国心》而广为人知,张明敏也成为《我的中国心》的代名词,在网上我看到2005年《扬子晚报》登载的对张明敏的专访,介绍了他与《我的中国心》不解之缘。
PPT8
走近歌手
2005年5月11日《扬子晚报》登载了一篇对张明敏的专访:
记者:
从1984年的春节晚会首唱《我的中国心》,你一曲成名,而这首歌也久唱不衰,能记得这首歌唱过多少次?
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几次?
张明敏:
唱过多少遍数不尽了,观众也最喜欢我唱这首歌,逢演出必唱,至少已过万次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次:
第一次是1984年春晚,当时我还不知道央视这么厉害,第二天是初一,我上机场回香港,沿途就有很多人对我招手,在机场入关时,看我的人简直是在夹道欢迎,人人都指着我说:
那不是唱“我的中国心”的人么!
PPT9
1988年为亚运会在全国做巡回义演,共演了157场,开幕在天津,闭幕在北京首体,现场都是很轰动。
今年春节前随央视“同一首歌”艺术团在美国硅谷演出,当“我的中国心”唱响时,华人们个个热泪盈眶,演出完了,一名老教授激动地对我说:
离开了中国,才知道什么是中国心,几十年在海外,备尝艰辛,每当心酸时,总在心中唱着“我的中国心”!
教学板块5:
理解感情
这首歌仿佛从人心底生发,无论身处何处,只要胸中跳动着一颗中国心,都无一例外被这颗赤诚之心打动、共鸣,深受感染。
相信这首歌也打动着你我他,请同学们再读歌词,找出最打动你的歌词,结合歌词内容谈谈你选择这一句的原因。
PPT10
理解感情
再读歌词,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词句并用批注法写出这些词句中所蕴含的感情。
为了便于大家批注,老师选取文章中的一部分作了一个示范:
PPT11
【原文】我的中国心
【批注】“中国心”也就是心中永远装着祖国,永远念着祖国。
这寄托着身在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交流结果。
时间约8分钟)
这段时间仿佛过得特别快,同学们读得投入,分析得动情,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PPT12
【原文】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批注】一个“只”字,情深意长。
是啊,离开祖国,已不知多少年了,有的甚至从未踏上过祖国的河山。
可是不管离开了多少年,哪怕从未见过,梦里都是祖国河山的影子。
“梦萦”“多年未亲近”点明了赤子的身份。
这里包含了深深的思念,同时也有着深深的遗憾。
PPT13
【原文】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批注】“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都是能够代表祖国“河山”的具体物象,“重千斤”把不可以斤两计的对祖国的感情用斤两表达出来,形象地表现祖国在海外游子心中的分量,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
PPT14
【原文】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批注】血的流动,应该说有声音,可是谁也不曾听到;而这里用“澎湃”突出了声音之响。
不仅声音很响,而且诗人还听出了这是“中华的声音”。
——这是来自心中的声音!
这是融在血里的声音!
是海外赤子永不改变的爱国之心的表白。
教学板块6:
深入体会
是啊,“中国心”是心中永远装着祖国,永远念着祖国。
中国心的体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丁肇中永不忘记自己的母语——汉语;那位曾经的击剑冠军默默无闻地为他人奉献爱心;2003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会见中外记者,温总理以他渊博的学识和惊人的记忆力,即席吟诵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晚年在弥留之际写的一首极其哀婉动人的诗篇《望大陆》。
在这动人的诗篇中,我们分明看见于右任先生对祖国的无限深情,一颗永远不变的中国心。
下面我们来欣赏2006新年新诗会上的诗朗诵《望大陆》。
说说你认为于右任先生的“中国心”体现在哪里,为什么?
我们希望通过于右任诗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课文所抒发感情的理解。
PPT15
于右任照片及介绍
PPT16
《望大陆》朗诵MTV
PPT17
深入体会
你认为于右任先生的“中国心”体现在哪里,为什么?
《望大陆》原文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看录像、思考问题、交流结果。
时间约4分钟)
于右任先生身患重病,自知时日不久,于是在给亲属写下的遗言中说:
“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我百年之后,愿葬于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好让我可以时时望见大陆。
”之后从这遗言的思绪中进发成血泪交融,心痛如割的诗篇《望大陆》。
模块三:
深情朗读
教学板块7:
深情朗读
PPT18月之故乡背景、音乐
入情入境朗读课文,把握好重音,注意语速和语调
如果说《望大陆》确是一首震撼中华民族的哀歌,《我的中国心》则是萦绕在所有中国人心底的梵音。
可以想见,多少次身在异乡,多少次午夜梦回,他的心底也在轻轻念诵:
“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让我们一齐吟诵这来自我们心底的共同的声音。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进入情景,老师为大家配了音乐。
下面,就请大家伴随着音乐一起深情朗读吧。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朗读。
时间约2分钟)
《在希望的田野上》
模块一:
理解歌词
老师出镜
改革开放带来了新变化、新面貌,人们憧憬着幸福的未来!
我们的家乡在一片希望的田野上!
下面让我们走进晓光的《在希望的野上》。
请同学们按照刚才我们学习《我的中国心》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边听歌曲边看歌词并思考:
晓光的歌词中“希望的田野”是什么意思?
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这片土地充满了希望?
他借赞美家乡抒发了什么感情?
教学板块1:
自主学习
PPT19
自主思考:
(1)晓光的歌词中“希望的田野”是什么意思?
(2)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这片土地充满了希望?
(3)他借赞美家乡抒发了什么感情?
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声音文件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听、读歌词、思考问题、交流结果。
时间约5分钟)
大家在刚才的自主学习中充分显现了你们的学习能力,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讨论得也很热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PPT20
《在希望的田野上》MTV
PPT21
“希望的田野”就是充满希望的大地。
大地充满希望,也就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充满希望。
“希望的田野”就是充满希望的大地。
大地充满希望,也就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充满希望。
PPT22
歌词从赞美家乡、歌颂理想、憧憬未来三个方面表现这片土地充满了希望。
“新建的住房”“美丽的村庄”,改革开放后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富裕了,农村兴旺了,幸福、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家乡在田野上,是通常的表达;理想在田野上,这是诗的语言。
歌词中诗意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带来了大地的丰收,“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是的幸福的生活来自于奋斗,我们在美好的生活中通过奋斗不断创造新的美好生活。
歌词从赞美家乡、歌颂理想、憧憬未来三个方面表现这片土地充满了希望。
PPT23
诗人通过对家乡充满希望的田野的赞美,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歌颂了新生活,歌颂了新时代。
歌词把希望和未来巧妙地结合起来,既歌颂了改革开放以后的新变化、新面貌,又憧憬着富裕、兴旺而幸福的未来。
诗人通过对家乡充满希望的田野的赞美,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歌颂了新生活,歌颂了新时代。
歌词把希望和未来巧妙地结合起来,既歌颂了改革开放以后的新变化、新面貌,又憧憬着富裕、兴旺而幸福的未来。
PPT24
这是一首歌唱祖国繁荣富强的歌。
通过对家乡充满希望的田野的赞美,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歌颂了新生活,歌颂了新时代。
歌词把希望和未来巧妙地结合起来,既歌颂了改革开放以后的新变化、新面貌,又憧憬着富裕、兴旺而幸福的未来。
模块二:
感情朗读
教学板块3:
深情朗读
初定在10月24日升空的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将搭载30首经典曲目,其中就有《在希望的田野上》。
这是一首歌唱祖国繁荣富强的欢歌。
下面就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诵这篇《在希望的田野上》,用我们的朗读来诠释我们对这首经典曲目的理解。
PPT25
屏显嫦娥1号图片及背景音乐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读歌词,时间约2分钟)
老师出镜同学们,在这动情的朗读中,我们的课就要结束了。
但是,我们的音乐之旅仍将继续,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同学们,再见!
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
《歌词三首》教学方案
主讲老师:
常州市北环中学祝畅红
学段:
初中学科:
语文
版本: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单元:
第六单元
第二课时
《黄河颂》
学习目标
1、结合演唱背景和创作背景,说出歌词表达的思想内容。
2、能抓住歌词中的重要词句,体会作者寄寓在歌词中的感情。
3、能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独特感受和认识,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过程
模块一:
明确目标
教学板块1:
导入新课
老师出镜
同学们,大家好。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激情赞美过它;多少仁人志士甘愿为它抛头颅、洒热血。
今天,就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它的词作者——著名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PPT1
学习目标
1、结合演唱背景和创作背景,说出歌词表达的思想内容。
2、能抓住歌词中的重要词句,体会作者寄寓在歌词中的感情。
3、能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认识,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模块二:
整体感知
教学板块2:
了解背景
PPT2
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
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州县的壶口附近东渡横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亲眼看到了黄河船夫在怒涛旋涡、礁石密布的黄河中与风浪搏斗的情景,亲耳听到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1939年2月,在行军途中,光未然不慎从马背上掉下来,左臂粉碎性骨折,在病床他的思绪飞到万马驰聘的战场前线,滚滚的黄河水巨浪滔天,汹涌奔腾,涛声怒吼,眼前展现出祖国大地上受践踏蹂躏的哀呜、怒吼、咆哮,仿佛感到黄河水不断不断地撞击着他的心灵,战争的烽烟、战火、马啸……一一涌上心头、笔头。
终于在五天多的时间,一气呵成,终于完成了长达400多行的歌词《黄河大合唱》。
不久举办的除夕联欢会上他高声昂扬一口气朗诵了他的新作,直到朗诵结束,整个大厅鸦雀无声,等人们从回忆中猛醒过来,会场上爆发出热烈轰鸣的掌声。
冼星海听后非常激动,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
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很快就在陕北及一些抗日根据地演唱开来。
一时间《黄河大合唱》的歌声,唱遍了大江南北,那锵锵有力,雄壮激烈的旋律,如同嘹亮的号角,鼓舞着千千万万的中国有血性的男儿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奋起抗日,打击侵略者。
《黄河大合唱》共八个篇章:
《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黄河颂》就是这部伟大组歌的第二乐章。
PPT2
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
祖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颂》。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教学板块3:
内容感知
下面,我们先来聆听一下这首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歌曲——《黄河颂》,听的时候,请好好体会歌中的气势。
PPT3
《黄河颂》MTV
PPT4
当时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诗人光未然在这时期创作的组诗《黄河大合唱》,反映了国难当头的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请同学们细读《黄河颂》,思考下面的问题:
内容感知
1.在诗歌的主体部分,为什么要写一段“望黄河”的内容?
2.这首诗歌主要着眼点在“颂”,歌词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3.结合时代背景和《黄河颂》的内容,说说你对“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是怎样理解的?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交流结果。
时间约7分钟)
刚才,同学们都经过了认真的阅读和思考。
下面,老师也把自己的理解和大家交流一下。
PPT5
诗歌由“我”落笔,由“我”的“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这样不仅和下两层的内容紧密相承,而且也紧扣题目的“颂”字。
而我所站的“高山之巅”,又从侧面表现了黄河的气势。
“望”中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运用“滚滚奔向东南”“掀起”“劈”一系列动作将黄河的动态、气势表现得十分充分。
条理清楚,章法严谨,为后面的歌颂作了很好的铺垫。
由“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这样不仅和下两层的内容紧密相承,而且也紧扣题目的“颂”字。
条理清楚,章法严谨,为后面的歌颂作了很好的铺垫。
PPT6
歌词从三个角度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
三者都用“啊!
黄河!
”领起,条理分明,充满激情。
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摇篮”,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屏障”,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伟大精神”。
写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呵护了中华民族,在精神上滋润了中华民族,由衷地歌颂了黄河的伟大。
以“啊!
黄河!
”为标志分为三层,从三个角度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
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PPT7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人们歌咏它,因为它古老,它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因为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因为它沧桑,它与它的人们一起经历过抗争与苦难。
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列强之一。
日本军阀甚至扬言只要一个星期就可以灭亡全中国。
当时的欧美舆论预测,中国海军只能抵挡一周,中国空军只能消耗一个月,中国陆军至多坚持六个月。
我国内部的亡国论者,也认为抗战断无胜利的可能。
但是,中国的爱国者和有识之士做出了完全相反的判断,他们认为,虽然敌强我弱,但最后的胜利必定属于中国。
这种由民族觉醒和政治进步而累积的精神能量,在民族危亡之际迸射出无比耀眼的光芒,并凝聚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坚定力量。
这正是中华民族能够结束屡战屡败的屈辱历史,夺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全面胜利的深刻背景。
经过十四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军民最终把日本侵略者逐出了国土,并使中国初步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
但抗战胜利带给中国的不仅于此,百年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精神积弊和悲观阴霾一扫而空,鼓舞着我们这个民族走出了屈辱幽暗的历史低谷,重新找回了自尊与自信。
这种久违了的自尊与自信,使中华民族获得了足够的信心去重新缔造一个崭新的国家。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指不惧艰难险阴、坚强不屈的意志和伟大的英雄体魄。
模块三:
体会感情
教学板块4:
理解感情
同学们,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
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黄河颂》,找出歌词中的重要词句并分析这些词句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PPT8
分析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黄河颂》,找出歌词中的重要词句并分析这些词句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交流。
时间约7分钟)
大家的朗读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了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歌词中也有许多重要的词句对表达感情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PPT9
啊!
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啊!
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
黄河!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啊!
黄河!
”这一句在诗中反复出现,是最能体现全诗感情基调的句子,我欣赏这几句,因为我从中感受到了作者对黄河的赞颂。
“啊!
黄河!
”充满激情,把黄河比作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民族的伟大精神,由衷地歌颂了黄河的伟大!
PPT10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我欣赏这几句,因为我从中感受到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
我站在高山之巅,从侧面表现了黄河的气势。
诗人着重描写黄河的动态美——“滚滚奔向东南”“掀起”“劈”一系列动作,着墨不多,却把黄河的气势表现得十分充分。
PPT11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我欣赏这几句,因为它由对黄河的赞颂,写到“我们”的决心,直接抒情,一个心系祖国命运的诗人,面对黄河产生不可抑制的激情,对赶走侵略者,建设美好家园充满了决心和信心。
在民族存亡的时刻,诗人借助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一形象,把心中的感情,也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感情抒发了出来。
教学板块5:
听读体会
PPT12黄河颂油画及音乐
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母亲放声高歌。
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心境,去感受那澎湃的黄河情、爱国心。
请和老师一起朗诵《黄河颂》,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认识,深刻体会歌词的感情。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朗读,时间约2分钟)
模块四:
深入感悟
教学板块6:
感受战争岁月
在民族存亡的时刻,一个心系祖国命运的诗人,面对黄河,产生了不可抑止的激情,对赶走侵略者,建设美好的家园充满了决心和信心,借助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把心中的感情,也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感情抒发了出来。
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走进那个战火喧天的时代。
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