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供水工程引水隧洞开挖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7549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5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供水工程引水隧洞开挖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某供水工程引水隧洞开挖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某供水工程引水隧洞开挖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某供水工程引水隧洞开挖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某供水工程引水隧洞开挖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供水工程引水隧洞开挖施工组织设计.docx

《某供水工程引水隧洞开挖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供水工程引水隧洞开挖施工组织设计.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供水工程引水隧洞开挖施工组织设计.docx

某供水工程引水隧洞开挖施工组织设计

某供水工程引水隧洞开挖施工组织设计

本节适用于本工程施工图纸所示的地下洞室钻爆法开挖工程。

开挖工作项目主要包括:

9#施工支洞、10#施工支洞、8#隧洞、9#隧洞、10#隧洞及4#调压通风竖井。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准备工作、洞线测量、施工期排水、照明和通风、钻孔爆破、围岩监测、塌方处理、完工验收前的维护,以及将开挖石渣运至指定地区堆存和废渣处理等工作。

1.1引用标准、规程规范

(1)《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3)《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_2008);

(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5)《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

(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SL398-2007);

(7)《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378-2007);

(8)《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47-1994);

(9)《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1993);

(1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勘察规程》(SL313-2004);

(1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SL299-2004);

(12)《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326-2005);

(13)《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264-2001)。

上述引用的技术标准及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新版本颁发及代替时,即按新颁发的有效版本执行。

1.2结构型式及地质特性

本工程隧洞为圆形有压隧洞,坡比为0.25%,总长度15854.8m;共分为3段隧洞,隧洞编号8#~10#,成洞洞径为5.1m。

见表1-1、表1-3。

本工程在10#隧洞设调压及通风竖井一座,成井直径5.1m,深度91.2m。

见表1-1。

本工程设2条城门洞型施工支洞,支洞编号为9#、10#,间隔坡比分别为5.8%、7.9%,长度分别为1089.1m、511.2m。

见表1-2、表1-4。

1、建筑物结构型式

表1-1隧洞型式一览表

序号号

桩号

长/深度(m)

建筑物型式

直径(m)

施工方法

1

92+605~94+388

1783

隧洞(8#隧洞)

5.1

钻爆

2

94+388~94+827

439

现浇预应力涵洞

5.1

开挖埋设

3

94+827~99+076

4249

隧洞(9#隧洞)

5.1

钻爆

4

99+076~99+703

627

现浇预应力涵洞

5.1

开挖埋设

5

99+703~109+525.8

9822.8

隧洞(10#隧洞)

5.1

钻爆

6

103+979

91.2

竖井(4#通风井)

5.1

钻爆

表1-2支洞型式一览表

序号号

桩号

长/深度(m)

建筑物型式

直径(m)

施工方法

1

交点桩号104+295.0m

1089.1

隧洞(9#支洞)

5.9×5.9

钻爆

2

交点桩号107+775.5

511.2

隧洞(10#支洞)

5.9×5.9

钻爆

2、建筑物地质特性

表1-3隧洞特性一览表

序号

名称

桩号

长度(m)

埋深

(m)

围岩类别

围岩特性

1

8#

隧洞

92+605~93+327

722

6~28

Ⅴ类

成洞困难,需加强支护。

93+327~94+388

1061

11~46

估计含3%不稳定洞段。

2

9#

隧洞

94+827~95+700

873

11.6~30.1

进洞困难,存在洞脸及边坡稳定问题。

95+700~99+076

3376

11.6~95.7

估计含5%不稳定洞段,断层、异常带及影响带为Ⅳ~Ⅴ类。

2条断层、4条低阻异常带,对围岩稳定影响相对较小。

3

10#

隧洞

99+703~102+062

2359

17.0~112.5

估计含3~4%不稳定洞段,断层、异常带及影响带为Ⅳ~Ⅴ类。

3条断层、3条低阻异常带分布,对围岩稳定影响相对较小。

102+062~103+491

1429

51~108

估计含2~4%不稳定洞段,断层及影响带为Ⅳ~Ⅴ类。

2条断层,宽度分别为60m、20m,影响带宽度140、30m,对围岩稳定影响较大。

103+491~109+525.8

6034.8

36.6~170.0

Ⅱ类中含2%不稳定洞段,Ⅲ类含2~4%不稳定洞段,断层、低阻带及影响带为Ⅳ~Ⅴ类。

4条断层、1条低阻异常带分布,F50对围岩稳定影响相对较大,其余对围岩稳定影响较小。

4

调压及通风竖井

103+979m

91.2

0~4.5m围岩为Ⅴ类;4.5~8.1m围岩为Ⅴ类;8.1~19.8m围岩为Ⅳ类;19.8~49.0m围岩以Ⅲ类为主,估计不稳定段占10%;49.0~97.3m围岩为Ⅱ类,估计不稳定段占10%。

表1-4支洞特性一览表

序号

名称

桩号

长度(m)

主要岩性

围岩类别

围岩特性

1

9#

支洞

0+088-0+148

60

花岗岩

0+148-0+166

18

花岗岩

0+166-0+229

63

花岗岩

0+229-1+177.1

948.1

花岗岩

估计不稳定段占5%。

2

10#

支洞

0+038-0+186

148

花岗岩

0+186-0+215

29

花岗岩

0+215-0+269

54

花岗岩

0+269+529.2

260.2

花岗岩

估计不稳定段占5%。

0+529.2+549.2

20

花岗岩

1.3施工安排及开挖程序

1、施工安排

隧洞、支洞及竖井的开挖均在相应部位的明挖结束后进行,根据本工程的隧洞型式及施工工期安排,隧洞开挖计划从9个作业面同时进行施工。

作业面布置置见表1-5,开挖程序见图1-1。

表1-5隧洞开挖面一览表

序号

名称

作业面

桩号

计划开挖长度(m)

1

8#

隧洞

进口作业面

92+605

612

出口作业面

94+388

1171

2

9#

隧洞

进口作业面

94+827

1614

出口作业面

99+076

2635

3

10#

隧洞

进口作业面

99+703

3076

9#支洞上游

104+295

1516

9#支洞下游

104+295

1415.5

10#支洞上游

107+775.5

2065

10#支洞下游

107+775.5

0

出口作业面

109+525.8

1750.3

2、开挖程序

4#竖井开挖

8#隧洞开挖

9#隧洞开挖

10#隧洞开挖

图1-1开挖程序框图

1.4施工布置

1、施工供风

支洞及隧洞开挖的供风系统在隧洞进、出口明挖结束后进行布置,在隧洞及支洞洞口的开挖安全范围内布置空压机站,配置20m3/min电动空压机进行开挖施工供风。

洞内供风主管线采用Φ159钢管,管间采用法兰螺栓连接,采用Φ20锚杆进行固定,沿洞壁布置;作业面附近30m范围内采用Φ108钢丝软管供风,为了保证风量及供风压力,在端部布置1.5m3储气罐。

竖井开挖的供风系统在井口明挖结束后进行布置,在井口的开挖安全范围内布置空压机站,配置20m3/min电动空压机进行开挖施工供风。

井内供风主管线采用Φ76钢管,管间采用法兰螺栓连接,采用Φ20锚杆进行固定,沿井壁布置;作业面附近15m范围内采用Φ51钢丝软管供风。

空压机站布置见表1-6,供风管线材料见表1-7。

表1-6空压机站布置表

序号

名称

位置

供风量m3/min

供风范围

1

1#空压机站

8#洞进口

20m3/min×2

8#洞进口进口洞挖

2

2#空压机站

9#洞进口

20m3/min×4

8#洞出口、9#洞进口洞挖

3

3#空压机站

10#洞进口

20m3/min×4

9#洞出口、10#洞进口洞挖

4

4#空压机站

9#支洞口

20m3/min×4

9#支洞上游、下游洞挖

5

5#空压机站

10#支洞口

20m3/min×2

10#支洞上游洞挖

6

6#空压机站

10#洞出口

20m3/min×2

10#洞出口洞挖

7

7#空压机站

4#竖井口

20m3/min×1

调压通风竖井井挖

表1-7供风管线材料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数量m/个

备注

1

钢管

Φ159

18380

钢管6m/根,法兰螺栓连接

2

钢管

Φ76

100

钢管6m/根,法兰螺栓连接

3

钢丝胶管

Φ108

540

胶管30m/根,备用9根

4

钢丝胶管

Φ51

15

胶管15m/根

5

储气罐

1.5m3

9

6

储气罐

3.0m3

6

2、通风、排烟

本工程支洞及隧洞洞径小、洞身长,开挖施工的通风、散烟非常困难。

通风、排烟选用SD-Ⅱ系列子午对旋轴流风机,单机通风距离可以达到1000m以上;通风管道选用Φ1000mm风管,沿洞顶采用锚杆悬挂布置;风管安装应平、直、牢、稳、紧,转弯半径应大于管径的3倍,主管进入支管时应有“人”字接头,风管单节长度为25~30m,风管端口距掌子面距离不大于30m。

条件允许的话,尽量避免在洞内进行接力通风,以免影响轴流风机的通风效果。

根据施工部位的通道不同和施工程序不同,本工程各部位施工通风、排烟规划见表1-8。

表1-8轴流风机布置表

序号

名称

风机位置

风机数量(台)

风筒长度(m)

备注

1

8#

隧洞

进口

1

600

出口

1

1150

2

9#

隧洞

进口

1

1600

出口

2

2620

在1300m处采用硬管风筒进行风机接力连接

3

10#

隧洞

进口

2

3050

在1500m处采用硬管风筒进行风机接力连接

9#支洞口

1

1400

调压通风竖井先行施工,9#支洞上、下游通过竖井排烟

支洞上游

0

0

支洞下游

0

0

10#支洞口

1

520

在主洞700m处采用硬质风筒进行风机接力连接

支洞上游

1

2050

支洞下游

1

0

10#洞出口

1

1750

3、施工供水

隧洞开挖供水管线由洞外供水系统向洞内接引,管线采用Φ108mm钢管,沿洞壁布置,采用Φ20锚杆固定。

竖井开挖供水管线由井口供水系统向井内接引,管线采用Φ51mm钢管,沿井壁布置,采用Φ20锚杆固定。

施工供水材料见表1-9。

表1-9供水管线材料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数量(m/个)

备注

1

钢管

Φ108

18380

钢管6m/根,法兰螺栓连接

2

钢管

Φ51

100

钢管6m/根,法兰螺栓连接

3

胶管

Φ76

540

胶管30m/根,备用9根

4

胶管

Φ51

15

胶管15m/根

4、施工排水

本工程隧洞坡度平缓,支洞坡度较大,支洞进洞前,在洞口做好截水沟,避免洞外汇水流入洞内。

洞内开挖施工时,在掌子面附近设置集水坑,洞内渗水及施工弃水采用潜水泵通过供水管线逆向排出洞外,通过洞外排水系统汇集到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后排放。

为了减少供、排水的工作量,尽量考虑循环利用;洞内渗水量较大时,采用临时水箱集水进行钻孔作业。

施工排水设备及材料见表1-10。

表1-10排水设备材料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数量(m/个)

备注

1

钢管

Φ108

18380

与供水管共用

2

钢管

Φ51

100

与供水管共用

3

胶管

Φ76

800

4

胶管

Φ51

30

5

污水潜水泵

5.5kw

36

6

污水潜水泵

3.3kw

20

7

钢板水箱

1.0m3

9

8

阀门

2~4寸

150

5、施工供电

本工程支洞、隧洞及竖井开挖施工用电均从洞外供电系统接引,380v动力线沿洞壁和井壁布置,采用瓷瓶线架进行固定,距离底板高度不小于2.5m。

施工供电材料见表1-11。

 

表1-11供电材料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数量(m)

备注

1

380V动力线

VV-3×240+1×180

5320

2

380V动力线

VV-3×120+1×70

12120

3

380V动力线

VV-3×50+1×25

450

4

380V动力线

VV-3×25+1×16

300

5

照明线

BV-2×25

17440

6

应急灯

60

6、施工道路

洞外施工道路均沿用洞外明挖施工道路,洞内施工道路随开挖向前延伸,底板开挖后及时进行欠挖处理,然后采用石渣回填,保证开挖出渣通道的畅通。

7、避、回车洞

本工程支洞、隧洞洞身较长,洞径较小,同时受支洞纵向坡度和隧洞圆型断面的限制,洞内开挖装、运渣作业面较小、难度较大。

为了最大限度的缩短装、运渣时间,加快开挖施工速度,在合理增加开挖及回填混凝土工程量的基础上,增设避、回车洞,具体布置如下:

(1)避车洞

支洞宽度满足装车及避车要求,不另设避车洞;隧洞为圆型断面,无法满足装车及避车要求,避车洞沿洞长间隔120m左右布置,将两侧腰线以下部位隧洞扩挖,具体见图1-2。

图1-2隧洞避车洞示意图

(2)回车洞

支洞回车洞间隔各平段布置,间距280m左右;隧洞回车洞间隔一个避车洞布置,间距约240m左右。

回车洞垂直洞轴线方向布置,采用城门型断面,具体见图1-3。

图1-3支洞、隧洞回车洞示意图

1.5工期计划

根据本工程各洞段的地质条件及总体工期安排,各部位的工期计划见表1-12、表1-13、表1-14。

表1-12支洞开挖工期计划表

序号

名称

围岩类别

长度(m)

计划月进尺(m)

计划工期(月)

1

9#

支洞

948.1

130

7.3

63

130

0.5

18

80

0.3

60

60

1.0

小计

9.1

2

10#

支洞

260.2

130

2.0

74

130

0.6

29

80

0.4

148

60

2.5

小计

5.5

表1-13竖井开挖工期计划表

序号

名称

围岩类别

长度(m)

计划月进尺(m)

计划工期(月)

1

竖井导井

42.2

30

1.4

29.2

30

2.0

11.7

22.5

0.5

8.1

22.5

0.4

小计

4.3

2

竖井扩挖

42.2

80

0.6

29.2

80

0.4

11.7

60

0.2

8.1

60

0.2

小计

1.4

合计

5.7

表1-14隧洞开挖工期计划表

序号

名称

围岩类别

长度(m)

计划月进尺(m)

计划工期(月)

1

8#

隧洞

1061

130

8.2

722

60

12.1

小计(双侧开挖)

10.2

2

9#

隧洞

3376

130

26.0

873

60

14.6

小计(双侧开挖)

20.3

3

10#隧洞

进口

3076

130

23.7

9#支上游

1516

130

11.7

9#支下游

Ⅱ、Ⅲ

1415.5

130

10.9

10#支上游

Ⅱ、Ⅲ

2065

130

15.9

10#支下游

Ⅱ、Ⅲ

585

130

4.5

出口

Ⅱ、Ⅲ

1161

130

9.0

小计

23.7

1.6开挖原则

1、为了保证进洞安全,明挖结束后首先进行洞口的锁口施工,根据地质情况可采用超前支护施工。

2、Ⅳ、Ⅴ类围岩及断层破碎带开挖应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的原则进行;

3、地下渗水、涌水等主要采用引、排结合的方案,将积水集中至低处,由排水系统集中抽排至洞外;

4、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要体现快速、及时形成的原则,保证按进度完成施工。

1.7开挖方案

本工程隧洞围岩类别不同,采用的开挖断面型式不同,但开挖形式基本相同,不同围岩开挖方案见表1-15。

表1-15隧洞开挖方案一览表

序号

围岩类别

施工方案

1

Ⅱ类

Ⅲ类

采用YT-28手风钻进行全断面开挖,循环进尺3.0m,周边光面爆破。

3m3装载机配15t自卸车出渣。

2

Ⅳ类

采用YT-28手风钻分上下两层开挖,上层视情况分左右幅施工,循环进尺1.2m,周边光面爆破,3m3装载机配15t自卸车出渣。

3

Ⅴ类

采用YT-28手风钻分上下两层开挖,上层开挖分左右两幅,视情况采用核心土法施工,循环进尺0.8m,3m3装载机配15t自卸车出渣。

4

洞脸及锁口段

采用YT-28手风钻分上下两层开挖,上层开挖视情况采用分左右两幅或核心土法施工,循环进尺0.8~1.0m,3m3装载机配15t自卸车出渣。

本工程支洞围岩类别不同,采用的开挖断面型式不同,但开挖形式基本相同,不同围岩开挖方案见表1-16。

表1-16支洞开挖方案一览表

序号

围岩类别

施工方案

1

Ⅱ类

Ⅲ类

采用YT-28手风钻进行全断面开挖,循环进尺3.0m,周边光面爆破。

3m3装载机配15t自卸车出渣。

2

Ⅳ类

采用YT-28手风钻分上下两层开挖,上层视情况分左右幅施工,循环进尺1.2m,周边光面爆破,3m3装载机配15t自卸车出渣。

3

Ⅴ类

采用YT-28手风钻分上下两层开挖,上层开挖分左右两幅,视情况采用核心土法施工,循环进尺0.8m,3m3装载机配15t自卸车出渣。

4

洞脸及锁口段

采用YT-28手风钻分上下两层开挖,上层开挖视情况采用分左右两幅或核心土法施工,循环进尺0.8~1.0m,3m3装载机配15t自卸车出渣。

本工程调压及通风竖井围岩类别不同,采用的开挖断面型式不同,但开挖形式基本相同,不同围岩开挖方案见表1-17。

表1-17竖井开挖方案一览表

序号

围岩类别

施工方案

1

导井

Ⅱ类、Ⅲ类

采用YT-26手风钻进行开挖,导井直径2.2m,循环进尺0.8m。

采用10t卷扬提升0.5m3吊罐出渣到井口,3m3装载机装15t自卸车集中出渣。

2

导井

Ⅳ类、Ⅴ类

用YT-26手风钻进行开挖,导井直径2.2m,循环进尺0.6m。

采用10t卷扬提升0.5m3吊罐出渣到井口,3m3装载机装15t自卸车集中出渣。

3

扩挖

Ⅱ类、Ⅲ类

采用YT-26手风钻进行开挖,扩挖直径6.5m,循环进尺0.8m。

通过导井溜渣到下部隧洞,通过3m3装载机装15t自卸车出渣。

4

扩挖

Ⅳ类、Ⅴ类

采用YT-26手风钻进行开挖,扩挖直径6.5m,循环进尺0.6m。

通过导井溜渣到下部隧洞,通过3m3装载机装15t自卸车出渣。

1.8工艺流程

根据招标文件及图纸资料,本工程支洞、隧洞及竖井主要是Ⅱ类、Ⅲ类围岩,局部或断层带为Ⅳ类、Ⅴ类围岩。

支洞及隧洞Ⅱ类、Ⅲ类围岩均采用YT-28手风钻进行全断面钻孔爆破作业,钻孔及装药均在钻爆平台上进行。

石渣采用3.0m3装载机装15t自卸车,分别经隧洞进出口、9#支洞、10#支洞和场内施工道路运至指定渣场。

Ⅳ、Ⅴ类围岩开挖主要工序及方法基本同Ⅱ、Ⅲ类围岩,开挖遵循“短进尺,弱爆破”的原则,进尺控制在0.8m~1.2m。

对不良地质段必须增加超前小导管灌浆支护,对未开挖岩体进行灌浆、加固,确保在开挖爆破施工过程中围岩的稳定;并在开挖结束后系统支护跟进,对层间错动带、小断层及节理裂隙较为突出的部位进行随机支护或加强支护。

竖井导井开挖采用YT-26手风钻钻孔,采用10t卷扬提升0.5m3吊罐出渣到井口存堆,3m3装载机装15t自卸车集中出渣,经场内施工道路运至指定渣场。

竖井扩挖采用YT-26手风钻钻孔,通过先期完成的导井溜渣到下部10#隧洞,石渣采用3.0m3装载机装15t自卸车,经9#支洞和场内施工道路运至指定渣场。

不同围岩开挖工艺流程见图1-4、图1-5、图1-6。

 

图1-4Ⅱ类、Ⅲ类围岩开挖工艺流程框图

 

 

图1-5Ⅳ类围岩开挖工艺流程框图

 

 

图1-6Ⅴ类围岩开挖工艺流程框图

1.9爆破设计

1、爆破设计原则

本工程支洞及隧洞洞身较长、洞径较小,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及岩性、技术规范要求、开挖方法及以往施工经验,支洞及隧洞分别采用全断面爆破开挖成型、分层法开挖以及核心土法开挖的方式。

本工程支洞Ⅳ类围岩较少、占洞长的3%,Ⅴ类围岩较多、占洞长的13%,均位于支洞进口处;因总量相对较少,对开挖工期影响不大。

考虑到支洞洞径较小,钻孔采用手风钻进行,设计轮廓线进行光面爆破。

隧洞基本没有Ⅳ类围岩,Ⅴ类围岩较多、占洞长的10%,且相对集中,分别位于8#、9#隧洞的进口段,因总量较多,对开挖工期影响较大。

考虑到隧洞洞径较小,钻孔采用手风钻进行,设计轮廓线进行光面爆破。

地质条件差的洞段(断层及其影响带、节理发育洞段)、喷锚支护和混凝土衬砌结构附近保护层开挖,爆破设计按“短进尺、弱爆破、少扰动、预注浆、管超前”的原则进行,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对爆破参数进行测验,根据实测参数进行爆破设计。

2、主要钻爆参数设计

(1)施工支洞

招标图纸中,9#、10#施工支洞仅提供一个开挖剖面,暂按此进行不同围岩的典型断面爆破参数设计。

1)典型开挖断面

施工支洞典型开挖断面见图1-7。

图1-7施工支洞开挖断面图

2)典型断面爆破设计

Ⅱ、Ⅲ类围岩开挖布孔见图1-8,爆破参数见表1-18;Ⅳ类围岩开挖布孔见图1-9,爆破参数见表1-19;Ⅴ类围岩开挖布孔见图1-10,爆破参数见表1-20。

图1-8施工支洞Ⅱ、Ⅲ类围岩开挖布孔图

表1-18施工支洞Ⅱ、Ⅲ类围岩爆破参数表

图1-9施工支洞Ⅳ类围岩开挖布孔图-1

图1-9施工支洞Ⅳ类围岩开挖布孔图-2

 

表1-19施工支洞Ⅳ类围岩爆破参数表-1

表1-19施工支洞Ⅳ类围岩爆破参数表-2

图1-10施工支洞Ⅴ类围岩开挖布孔图-1

图1-10施工支洞Ⅴ类围岩开挖布孔图-2

表1-20施工支洞Ⅴ类围岩爆破参数表-1

表1-20施工支洞Ⅴ类围岩爆破参数表-2

3)循环作业时间

支洞Ⅱ、Ⅲ类围岩单循环开挖进尺3.0m,每天完成1.7个循环,计划月进尺130m。

循环作业时间见表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