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谯城区大寺高级职业中学高三语文第二单元测试B卷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7315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谯城区大寺高级职业中学高三语文第二单元测试B卷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二单元谯城区大寺高级职业中学高三语文第二单元测试B卷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二单元谯城区大寺高级职业中学高三语文第二单元测试B卷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二单元谯城区大寺高级职业中学高三语文第二单元测试B卷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二单元谯城区大寺高级职业中学高三语文第二单元测试B卷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谯城区大寺高级职业中学高三语文第二单元测试B卷及答案.docx

《第二单元谯城区大寺高级职业中学高三语文第二单元测试B卷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谯城区大寺高级职业中学高三语文第二单元测试B卷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单元谯城区大寺高级职业中学高三语文第二单元测试B卷及答案.docx

第二单元谯城区大寺高级职业中学高三语文第二单元测试B卷及答案

谯城区大寺高级职业中学高三语文第二单元测试B卷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下列红色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中(zhòng)绳糅(róu)参省(xǐng)虎兕(sì)

B.柙(xiá)椟(dú)数(shù)罟饿莩(piǒo)

C.跂(qì)而望跬(kuǐ)步驽(nú)马锲(qiè)而不舍

D.弃甲曳(yè)兵孝悌(tì)渚(zhǔ)崖骐骥(jì)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率尔庠序蓼蓝枯槁

B.饥谨赈济暴晒车舆

C.琴瑟栗粮须臾蚊龙

D.彘肩靛青跂望舟辑

3.辨析下列各句,选出全有通假字(含古今字)的一组(  )

(1)是谁之过与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5)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7)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9)望洋向若而叹曰(10)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11)少益耆食,和于身也(12)祝曰:

“必勿使反。

(13)明日,徐公来,孰视之(1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15)为国以礼,其言不让(16)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A.⑴⑶⑸⑺⑼⑾⒀⒂

B.⑵⑷⑹⑻⑽⑿⒁⒃

C.⑴⑵⑶⑷⑹⑺⑽⑾⑿⒀⒃

D.⑵⑹⑺⑼⑽⑾⑿⒀⒁⒂⒃

4.下列句中红色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议)

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完毕)

C.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者,也许)

D.向之所欣(从前)

5.下列句中红色词的词性与意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想,想要;动词)

B.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坚强的;动词)

C.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支柱,柱石;名词)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形式,样式;名词)

6.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到水边洗濯,嬉游,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

B.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映带:

映照围绕,指景物互相衬托。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相与:

相互结交。

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丝竹:

绢丝和修竹。

7.给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文言虚词(  )

①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闻者彰

④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A.也矣以而

B.矣也而以

C.以者然而

D.者也以然

8.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意思全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组是(  )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②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③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⑤或百步而后止⑥非我也,岁也

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⑧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⑨今齐地方千里⑩“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A.①③⑤⑦⑨

B.②④⑥⑧⑩

C.①②③⑦⑨

D.④⑤⑥⑧⑩

9.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C.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10.对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③填然鼓之④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⑤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①④/②⑤/③⑥

B.①④⑤/②/③⑥

C.①④/②/③/⑤/⑥

D.①/④⑤/②③/⑥

11.与例句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B.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C.及其所之既倦

D.不能喻之于怀

12.下列句中红色的词不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

A.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B.内立法度,修守战之具。

C.外连衡而斗诸候。

D.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鑱。

13.与例句中红色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七十者衣帛食肉

A.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B.王无罪岁

C.君将哀而生之乎?

D.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腕、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14.下列文言语句与现代汉语中意思相当的语句,在说法上有较大不同,我们把这类句子叫文言特殊句式(含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又分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主谓倒装等)。

对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无乃尔是过与?

②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④非我也,兵也。

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⑦夫晋,何厌之有?

⑧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

⑨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⑩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A.④⑨/②⑩/⑤/①③⑥⑦⑧

B.①⑦/③④⑨/②⑤⑩/⑥⑧

C.④⑨/②⑧⑩/⑤/①③⑥⑦

D.①⑦/②⑧⑩/③④⑨/⑤⑥

15.对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孔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B.《孟子》是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了“性善”论,他以孔子学说的继承者与捍卫者自居,故后世常“孔孟”并称,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

C.《庄子》、《老子》都是道家学派的著作。

庄周、李耳并称为“老庄学派”。

D.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当时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学派纷纷出现,在学术思想上各家各派之间有继承,有批判,有发展,从而形成学术繁杂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王羲之,字,东晋书法家,有“”之称。

又因为他曾任右军将军,世称“”。

2.《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记叙了兰亭周围的山水佳胜和,抒发了对的感慨。

3.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

“呜呼!

,,非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4.嗟乎!

,。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杜牧《阿房宫赋》)

5.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贾谊《过秦论》)

6.《阿房宫赋》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灭亡的历史教训,说: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7.仰观宇宙之大,,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8.“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此二句出自《》。

9.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10.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

“然秦以区区之地,,,百有余年矣。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8分)

1.《过秦论》的作者是西汉贾谊。

过,这里是动词。

对错

2.“外连衡而斗诸侯”,译为“对外取用连横的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

”其中“外”与“斗”都是名词活用做状语。

对错

3.《过秦论》的中心论点是全文最后一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对错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句中的“为”表被动,“然后以六合为家”句中的“为”是“变为”、“当作”的意思。

对错

5.《阿房宫赋》写作目的是借古讽今,借回顾历史来向当地统治者进行讽喻,希望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提醒唐敬宗不要为自己享乐而劳民伤财,最终落得亡秦的下场。

对错

6.《兰亭集序》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

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

对错

7.杜牧深受苏洵《六国论》的影响,“以古事为题,寓悲伤之旨”,创作了千古名篇《阿房宫赋》。

对错

8.杜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因他与李商隐齐名,故有“小李杜”之称。

《阿房宫赋》是作者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作者留下的著名诗句。

对错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2分)

以下四首诗均从项羽的乌江自刎写起,但评价各异,试比较分析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前三首诗虽然都是写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不一样,他们的角度是什么?

第一首是从角度来评价的。

第二首是从角度来评价的。

第三首是从角度来评价的。

2.这四位作者对项羽的成败都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指出这四首诗的观点。

4.杜牧和王安石的观点你同意哪一个?

为什么?

5.“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此句的用意何在?

6.典型的语言描写能形象地刻画人物个性特点。

读下面语言片断,试说明反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恰当的选项,并写出人物姓名。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

③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

④唉!

竖子不足与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

A.刚愎自用 B.憨直磊落 C.豪壮威严 D.骄横气盛

E.忠直老谋 F.气急败坏 G.机敏狡诈 H.不亢不卑

五、阅读一(每题1分,共7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每小题2分,共6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下列句中红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

尽。

B.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夺:

耽误。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戴:

带着。

D.鸡豚狗彘之畜畜:

畜养。

2.对下列句中红色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③斧斤以时入山林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④树之以桑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3.文段中,孟子认为使天下百姓归顺的两条措施是()

A.加强农业,解决百姓温饱;加强法制,积极推行仁政。

B.加强农业,解决百姓温饱;加强教化,善待老人,改善社会风气。

C.加强工商业,解决百姓后顾之忧;加强法制,尊老爱幼,积极推行仁政。

D.加强工商业,解决百姓后顾之忧;加强教育,尊老爱幼,改善社会风气。

六、阅读二

阅读下文,完成1-6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戚将军景通,字世显,定远人。

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因功从军政掌印。

部使者举孝廉,升江南运粮把总。

至则祛积弊,却羡余①,比输大仓。

故有鬻筹②之弊,客以告。

作色曰:

“景通自结发事君,壹勿欺。

吾宁受簿责,毋宁自欺。

”已输仓,不中计,对簿度支③,当降级,所部张千户者怀赢金三百馈之。

景通笑曰:

“吾以不欺受罪,顾纳赢金为欺耶?

”事白复官。

戚勋以总督备倭至,欲引将军为同姓。

景通谢曰:

“先世故姓倪,载在勋府。

即自附,玺书之谓何?

”卒却之。

拜总督备倭,升山东都司佥书,升太守都司掌印。

河间治河,久未底绩。

属为植,不逾月而告成。

大宁缺佥书一人,部署匈奴内附者,景通言“安荣可”。

荣奉百金为寿,目摄之曰:

“吾荐贤,故荐君。

以此相加,则吾荐非也。

”荣惭而退。

……斑白始有子,曰继光。

继光綦履④过庭,将军大诟曰:

“童子何知!

綦履必锦衣,锦农必肉食,尔父清白,必不尔餍。

尔他日将饕卒伍以自封!

”既知为外氏所遗,卒裂綦废勿著。

居第垂二百年,始改作。

命绮疏⑤四户,列两楹间。

工请益绮疏十二。

景通曰:

“使吾无得罪于先世,犹聚族于斯,四户足矣。

不然,此且不保。

”季年画策备胡,累数百牍。

(选自《续藏书》)

注:

①羡余:

古代官吏以无名杂税巧取豪夺,而以赋税盈余名义进贡皇室的部分财物,称“羡余”。

②鬻筹:

指虚报纳入官仓的粮食数量谋取私利;③度支:

官名,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调。

④綦履:

绣花鞋。

綦,鞋上花纹;⑤绮疏:

雕饰花纹的窗户。

1.对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至则祛积弊祛:

除去

B.事白复官白:

(查)清楚

C.使吾无得罪于先世使:

如果

D.季年画策备胡策:

(举起)马鞭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红色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至则祛积弊,却羡余  斑白始有子

卒却之        居第垂二百年,始改作

A.两个“却”字相同,两个“始”字不同。

B.两个“却”字不同,两个“始”字也不同。

C.两个“却”字不同,两个“始”字相同。

D.两个“却”字相同,两个“始”字也相同。

3.分别比较下列名句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故有鬻筹之弊,客以告。

②戚勋以总督备倭至。

③以此相加,则吾荐非也。

④尔他日将饕卒伍以自封。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③相同,②和④句不同。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戚景通正直清廉的一组是()

①至则祛积弊,却羡余        ②吾宁受簿责,毋宁自欺

③先世故姓倪,载在勋府……卒却之  ④属为植,不逾月而告成

⑤景通言“安荣可”         ⑥命绮疏四户,列两楹间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戚景通升任江南运粮把总,按实际情况征收粮食输入太仓。

因过去有虚报粮食数量的作弊行为,而戚景通坚决不这样做,致使输入官仓的粮食不符合账簿数目,因此受到度支官的审问,判罪降级。

B.戚景通升任大宁都司掌印,在河间治河之事上扭转了长久未取得成效的局面。

举荐安荣为佥书,后安荣献给景通百金祝寿,景通严厉地批评了他的这种做法,使得安荣惭愧而退。

C.戚景通老年得子,但能严格教子。

看到继光穿绣花鞋过庭,他生气地训斥。

他认为孩子现在锦衣肉食,就会败坏了父亲的清白,将来会贪占军队的钱财自求富足。

D.戚景通身为高官,居第垂二百年,始改作。

工匠请求增加十二扇花窗,而景通则坚持四扇窗足够,他认为自己的行为只有合乎祖先的好传统,才能使家庭不衰而长住此房。

6.翻译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1)必不尔餍。

译文:

(2)此且不保。

译文:

(3)既知为外氏所遗,卒裂綦废勿著。

译文:

七、写作训练(共53分)

用四个反问句重组下面的语句。

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须保留原意,并保持语意连贯。

(3分)

每个人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就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却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

2.作文(50分)

题目:

有人曾问我:

“世界上最长的桥是哪一座?

”我思考了很久,才微笑着告诉他:

“世界上最长的桥是心灵之桥,你想它有多长,它就有多长……”

要求:

以“建造心灵之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谯城区大寺高级职业中学高三语文第二单元测试B卷答案

一、选择训练1.B2.A3.C4.D5.A6.D7.B8.A9.D10.C11.A12.B13.C14.A15.A

二、填空训练1.逸少、书圣、王右军

2.宴会的盛况、世事变幻,生死无常

3.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

4.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5.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7.俯察品类之盛

8.过秦论

9.奈何取之尽锱铢

10.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三、判断题1.对2.错3.对4.对5.对6.对7.错8.对

四、简答题

1.兵家用兵;民心向背;节操(气节)

2.杜牧的诗,表达了他对项羽乌江自刎这一轻率举动的惋惜,和对霸业丧失的同情。

王安石的诗,以一个政治家的眼光,道出了项羽失败的彻底,是对他彻底的否定。

李清照的诗,表达了她对项羽精神的肯定与赞扬。

毛泽东的诗,表达他对项羽战略失误的否定,以及自己从中得到的教训。

3.杜牧认为:

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

(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

  王安石认为:

军民离心,败势难回。

(根据“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等可分析出作者的意图)

  李清照认为:

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

(因为该诗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

  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

这里毛泽东引用这段历史事实,意在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军指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蒋家王朝。

4.这道题的答案是灵活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答。

本答案仅提供参考。

前诗说项羽如果回到江东,组织人马,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

批评项羽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揭示胜败乃兵家之常事。

后诗说即使江东子弟今还在,难道他们还肯为项羽去争天下吗?

提出了同杜牧诗相反的观点,指出项羽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项羽失败的历史必然性有:

①项羽策略失误,并听不进正确的意见,刚愎自用;②刘邦注意收揽民心,重视人才,又有富饶的关中作根据地,实力超过项羽。

5.当年楚汉战争,项羽为图好名声,在鸿门宴上曾错过杀掉刘邦的机会,结果刘邦结聚力量,反败为胜。

项羽被迫至乌江无路可走,无颜见江东父老,拔剑自刎。

毛泽东运用此典故,告戒全党把解放战争进行到底,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

(此题要联系写作背景)

6.①选G.机敏狡诈,写的是刘邦;②选C.豪壮威严,写的是樊哙;③选B.憨直磊落,写的是项羽;④选F.气急败坏,写的是范增。

五、阅读一1.C2.B3.B

六、阅读二1.D2.D3.D4.A5.C

6.

(1)一定不会满足你。

(2)这将不能保留下来。

(3)知道了绣花鞋是外祖父家送的以后,最终还是扯下花饰扔在一边不许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