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416.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6355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41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41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41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41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41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416.docx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4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416.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416.docx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416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及其变化(1.4--1.6)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A.用CuSO4溶液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铜粉

B.用CaCO3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稀盐酸

C.用稀H2SO4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CO3

D.用点燃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CO

2.下列潮湿的气体不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A.H2 

B.CO2 

C.CO 

D.O2

3.小丁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溶液或试纸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你觉得不可行的是(  )

A.无色酚酞试液B.FeCl3溶液C.BaCl2溶液D.pH试纸

4.下列四个图象反映了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A.

在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

 O2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C.

等质量的Mg粉和Fe粉与足量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D.

浓盐酸稀释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

5.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A.常见的酸溶液:

H2O、HCl、H2SO4B.常见的黑色固体:

CuO、MnO2、Fe3O4

C.常见的有还原性的物质:

C、CO、O2D.常见的氧化物:

MgO KMnO4 H2O

6.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酸碱反应原理的是()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②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④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

A.①②B.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

7.向一未知溶液中滴人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  )

A.一定是稀硫酸

B.一定是硝酸银溶液

C.一定是可溶性硫酸盐溶液

D.难以确定

8.在混合物中逐渐滴加X溶液,产生的气体或沉淀质量与X溶液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符合的选项是

A.AB.B

C.CD.D

9.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用途或解释符合科学的是(  )

A.浓硫酸、生石灰可用作干燥剂,均是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

B.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水溶液都呈碱性,是因为它们在水中都能电离出OH-

C.盐酸、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它们都具有氢元素

D.熟石灰、硫酸铜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这利用了碱能和某些盐发生反应的化学性质

10.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B.冬天用煤炉取暖,为防热量散失关紧门窗,O2不足煤不完全燃烧易起CO中毒

C.酸碱中和反应都能生成水﹣﹣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了H2O

D.铝制品有抗腐蚀性能﹣﹣实质是表面生成了致密氧化膜起保护作用

11.现有NaCl、NaOH、HCl三种无色溶液,只用下列物质不能鉴别的为(  )

A.紫色石蕊

B.无色酚酞

C.K2SO4

D.Cu(NO3)2

12.含有下列各组离子的溶液,其中的溶质都属于酸的是(  )

A.Na+、H+、SO42- 

B.Ca2+、OH-、Na+

C.H+、SO42-、Cl-

D.K+、CO32-、NO3-

1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

A.K2CO3、HCl、CaCl2、KNO3

B.(NH4)2SO4、NaNO3、NaOH、KCl

C.NaCl、Na2SO4、H2SO4、Ba(NO3)2D.CuSO4、NaOH、NaNO3、NaCl

14.区分稀硫酸和稀盐酸,不能使用的试剂是(  )

A.Ba(NO3)2 

B.BaCl2

C.Ba(OH)2

D.NaCl

15.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实验室制取CO2

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观察液体是否浑浊

C

鉴别H2O、KCl溶液

AgNO3溶液

D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通入O2,点燃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6.现有七种物质:

①硝酸钾②小苏打③熟石灰④聚乙烯⑤生石灰⑥氯化钙⑦碳酸钙.

试按下列要求用序号填空:

(1)常用作干燥剂得到是________ ;

(2)常用作发酵粉主要成分的是________ ;

(3)可以制作食品包装袋的是________ ;

(4)常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___ .

17.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OH)2、KNO3、FeCl3、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据此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

18.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试液变为________色,此时溶液的pH________ ,向此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直至溶液刚好无色时,溶液呈________性,pH________ ;继续滴入稀盐酸,溶液呈________色,pH________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发生了___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19.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K2SO4、K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由此可推断混合物中一定没有_________

(2)取实验

(1)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

根据上述实验可推断:

原白色粉末中一定有_________。

为进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取实验

(1)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推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_________。

20.某学校在进行校园植物园建设,其中设置了一个无土栽培区。

无土栽培是利用硝酸钙、碳酸钾、硝酸钾、氯化铵等盐类配置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

很多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并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1)氯化铵(NH4Cl)各组成元素中对植物生长最有效的元素是________;

(2)小宇同学在氯化铵中加了熟石灰,结果闻到了一股刺激性气味,说:

“怎么像厕所里的气味?

”这是因为________;(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据图填空:

(1)图1所示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__;

(2)图1所示反应恰好完成时的现象是________;

小明认为图2、3中的________可以代表此时的溶液中所含有的粒子(其中的水分子和极少量的酚酞没有画出,并认为可以用________实验证明他的猜想是正确的.

(3)根据图1反应历程图4、5中能正确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的变化曲线是:

________.

(4)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40g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 g.

22.在一烧杯中盛有100g 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先后看到的明显实验现象是___.

(2)最终所得溶液的pH__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求原溶液中Ba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_________________

(4)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B点时,通过计算求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计算结果精确到0.1%)_________________

23.实验后的废液一般需回收处理,不能直接倒入排污管,小科实验后收集到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废液10.22g,他向废液中缓缓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与滴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当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溶液总质量为20g,溶于水的气体忽略不计,则:

(1)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溶液的pH为_________。

(2)图中m=_________g。

(3)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回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提示:

硫酸恰好全部转化为硫酸钠,即H2SO4~Na2SO4)_______?

三、探究题

24.小明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知道:

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

于是小明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 ?

小明同学联想到再做“固体碘溶解在酒精中”的实验时,酒精作为溶剂,能溶解固体碘.酒精能否溶解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呢?

小明查阅资料并通过实验获知:

氢氧化钠不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但能溶解在酒精中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

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化学性质相似。

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

至此,小明同学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解决方案。

(1)小明同学的解决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写出解决方案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试剂瓶未盖瓶塞且标识破损,对这瓶溶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提出猜想)猜想一:

氯化钠溶液;  猜想二:

氢氧化钠溶液;  猜想三:

碳酸钠溶液.

(1)(实验推断)①小丽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②小刚另取样品滴加稀盐酸有________产生,小刚得出结论:

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③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另取样品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探究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图),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

猜想一:

氯化钠溶液;猜想二:

氢氧化钠溶液;猜想三:

碳酸钠溶液。

(1)(实验推断)

①小丽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

该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

②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小刚得出结论:

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③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____。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2)(继续探究)另取样加入过量的________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3)(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标签上显示的是________。

27.课外探究时,某兴趣小组同学选择了“金属和酸反应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课题。

(1)其他条件相同,同种金属与不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反应的快慢不同。

取质量相等的铝片,分别放入5%、20%的足量稀盐酸中。

实验表明盐酸浓度越大,反应进行越快。

如图Ⅰ、Ⅱ、Ⅲ是三位同学记录实验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曲线,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其他条件相同,不同金属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反应的快慢不同。

取质量相等的镁片、锌片、铁片中的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曲线如图甲所示。

则曲线A对应的金属与稀盐酸反应后生成的盐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图中曲线B对应的金属是_______________。

(3)其他条件相同,颗粒大小不同的同种金属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反应的快慢不同。

取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锌片,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锌粉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请在答题卡的该图上用实线“───”补画出锌片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再提出一个影响金属与盐酸反应快慢的合理因素_________________。

28.小科发现暖水瓶中有一层淡黄色的水垢.据悉,该地区的水垢中除了碳酸钙外,无其它盐类.他想探究还有没有其它物质,于是他收集水垢后经低温烘干进行下列实验:

(1)取2.5g水垢按图甲中A装置高温加热充分反应(已知CaCO3高温CaO+CO2↑),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B、C装置,实验后发现C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增加了0.88g。

①写出C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②B装置中的浓硫酸是用来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水蒸气,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________性。

③该水垢所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2)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实验,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

四、简答题

29.向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据图回答:

(1)写出PM段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通过计算确定m1的值___________。

(4)M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0.1%)

30.为了节能减排,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以某种镁硅酸盐矿石[主要成分Mg3Si2O5(OH)4]为原料的新型绿色水泥。

全球镁硅酸盐储量丰富,新型绿色水泥不必担心原材料,推广潜力很大。

新型绿色水泥与传统水泥对比如图。

(1)传统水泥和绿色水泥的生产过程分别涉及以下反应:

CaCO3 

CaO+CO2↑     Mg3Si2O5(OH)4

3MgO+2SiO2+2H2O↑

以上两个反应都属于________(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2)与传统水泥相比,每生产和使用1吨绿色水泥能够减少排放________吨二氧化碳。

(3)传统水泥生产中,高温煅烧某种石灰石50吨,可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吨?

_____.已知该石灰石中碳酸钙含量为80%,杂质不反应。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

A、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铜粉,用CuSO4溶液不行,因为铁会与CuSO4溶液反应,而铜不会,错误,B、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稀盐酸,加入CaCO3,发生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正确,C、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CO3,用稀H2SO4不行,因为发生反应:

Na2CO3+H2SO4==Na2SO4+H2O+CO2↑,产生新的杂质Na2SO4,错误,D、用点燃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CO不行,因为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无法点燃,错误,故选B

考点:

物质的除杂

2.B

【解析】

【详解】

A.H2,不与碱发生反应,可以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A错误;

 B.CO2,酸性气体能与碱发生反应,不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B正确;

 C.CO,不能与碱发生反应,可以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C错误; 

 D.O2,不能与碱发生反应,可以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D错误.

3.C

【解析】

【详解】

A、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可根据无色酚酞溶液的变色情况判断反应是否真的发生,故选项错误。

B、FeCl3溶液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可根据是否产生红褐色沉淀判断反应是否真的发生,故选项错误。

C、无论NaOH与H2SO4是否发生反应,氯化钡都会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用于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故选项正确。

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会发生改变,根据pH试纸测定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能判断反应是否真的发生,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4.C

【详解】

A、在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则盐酸首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气体不会从0开始,错误;

B、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错误;

C、等质量的Mg粉和Fe粉与足量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则金属全部参加反应,镁反应的比铁快,产生的氢气比铁多,正确;

D、浓盐酸稀释仍然呈酸性,pH不会大于7,错误.

5.B

【解析】

【详解】

A、H2O属于氧化物,不属于酸;HCl、H2SO4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常见的酸溶液,故选项分类错误。

B、CuO、MnO2、Fe3O4均是常见的黑色固体,故选项分类正确。

C、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氧气具有氧化性,故选项分类错误。

D、MgO、H2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KMnO4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分类错误。

故选B。

6.D

【详解】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属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②碳酸氢钠能够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钠,碳酸氢钠为盐,该反应不是中和反应;③氢氧化钙为碱,能够与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降低土壤酸碱度,属于中和反应;④稀氨水显碱性,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显酸性)止痒,属于中和反应;故选D。

7.D

【详解】

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此沉淀可能是硫酸钡或氯化银,因此未知溶液中可能含有银离子或硫酸根离子,故不能确定溶液的具体成分。

8.B

【解析】

【详解】

A、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氢气的质量应该从零开始逐渐增大,故A错误;

B、CuCl2、HCl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钾会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铜反应,所以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钾后,才会出现沉淀,故B正确;

C、CaCl2、HCl溶液中加入碳酸钠固体,稀盐酸会先与碳酸钠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所以一开始就会出现气体,故C成为;

D、Ba(OH)2溶液、BaCO3固体中加入稀硫酸,沉淀或气体应该从零开始,故D错误。

故选B。

9.D

【详解】

A、浓硫酸、生石灰都能作为干燥剂,浓硫酸利用吸水是物理性质,而生石灰吸水发生化学反应,利用的是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水溶液都呈碱性,但碳酸钠(Na2CO3)并不能电离出OH-;故不符合题意;

C、盐酸、硫酸具有酸性,是由于能电离出H+ ,故不符合题意;

D、可溶性碱和某些盐能发生反应,熟石灰、硫酸铜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并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絮状物,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0.A

【详解】

A、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会变大,故A不正确;

B、冬天用煤炉取暖,关紧门窗,O2不足煤不完全燃烧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易造成CO中毒,故B正确;

C、酸碱中和反应都能生成水,实质是酸中H+与碱中的OH﹣结合生成了H2O,故C正确;

D、铝制品有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了致密氧化膜起保护作用,故D正确。

故选A。

11.C

【解析】

A.紫色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B.无色酚酞遇碱变红,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逐渐变为无色。

C.K2SO4与NaCl、NaOH、HCl三种无色溶液均不反应。

D.Cu(NO3)2与氢氧化钠生成蓝色沉淀,遇酸沉淀消失。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以及酸碱指示剂的应用。

12.C

【解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即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溶液中溶质都属于酸.

A、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其中的溶质不都属于酸.故选项错误;

B、溶液中不含有氢离子,溶质中没有酸.故选项错误;

C、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其中的溶质都属于酸.故选项正确;

D、溶液中不含有氢离子,溶质中没有酸.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3.A

【详解】

A、

K2CO3

HCl

CaCl2

KNO3

K2CO3

无现象

气体

沉淀

无现象

HCl

气体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CaCl2

沉淀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KNO3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四组现象各不相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

(NH4)2SO4

NaNO3

NaOH

KCl

(NH4)2SO4

无现象

无现象

气体

无现象

NaNO3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NaOH

气体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KCl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有两组现象分别相同,不能鉴别,故B错误;

C、硫酸钠、硫酸都会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C错误;

D、首先依据溶液显蓝色,鉴别出硫酸铜,再用硫酸铜鉴别出氢氧化钠,但是不能鉴别出硝酸钠和氯化钠,不能鉴别,故D错误.

14.D

【详解】

A、稀硫酸能与Ba(NO3)2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Ba(NO3)2与稀盐酸不反应,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可以鉴别;

B、稀硫酸能与BaCl2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BaCl2与稀盐酸不反应,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可以鉴别;

C、稀硫酸能与Ba(OH)2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水,稀盐酸能与Ba(OH)2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但无明显变化;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可以鉴别;

D、氯化钠与稀硫酸和稀盐酸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不能鉴别。

15.C

【解析】

试题分析: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A错误;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与是否浑浊无关,观察是否浑浊无法进行判断,B;氯化钾会和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而水和硝酸银混合无明显现象,C正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的含量也较低,不能将其点燃,所以不能用通入氧气,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D错误。

故选C。

考点:

除杂质,物质的鉴别

16.⑤②④③

【解析】

试题分析:

(1)氧化钙能与水反应吸收水分,因此可作干燥剂;

(2)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可用于食品发酵;(3)聚乙烯为无毒的热塑性塑料,可用于制作食品包装袋;(4)熟石灰廉价易得,碱性较弱,适于中和酸性,改良酸性土壤。

考点: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酸、碱、盐、有机合成材料

17.氢氧化钡、碳酸钠硝酸钾硫酸钠和氯化铁

【详解】

由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可知固体中不可能含有氯化铁(氯化铁的溶液为黄色,与其它物质间反应生成的沉淀也是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