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的病虫害及其防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6097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葡萄的病虫害及其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葡萄的病虫害及其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葡萄的病虫害及其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葡萄的病虫害及其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葡萄的病虫害及其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葡萄的病虫害及其防治.docx

《葡萄的病虫害及其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葡萄的病虫害及其防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葡萄的病虫害及其防治.docx

葡萄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

葡萄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专业:

园艺技术

班级:

园艺081

2010年12月10日

目录

摘要1

前言2

1.萄常见病害及其防治5

1.1葡萄霜霉病5

1.1.1霜霉病的症状及其发生原因5

1.1.2病害的防治措施5

1.2葡萄黑豆病5

1.2.1黑豆病的症状及发生原因5

1.2.2黑豆病的防治措施6

1.3葡萄白腐病6

1.3.1白腐病症状及发生原因6

1.3.2白腐病的防治措施7

1.4葡萄炭疽病7

1.4.1炭疽病的症状急发生原因7

1.4.2防治措施7

2.葡萄常见虫害及其名称8

2.1葡萄透翅蛾8

2.1.1透翅蛾的症状8

2.1.2防治措施8

2.2葡萄根瘤蚜8

2.2.1根瘤蚜的症状8

2.2.2防治措施8

2.3葡萄瘿螨8

2.3.1膺螨的症状8

2.2.2防治措施8

3.常见的生理病害9

3.1日灼病9

3.1.1日灼病症状9

3.1.2预防措施9

3.2生理裂果9

3.3.1葡萄生理裂果症状9

3.3.2防治措施9

4.结论9

致谢10

参考文献11

摘要

本文主要对葡萄病虫害及其防治进行概述。

介绍了葡萄常见病虫害,如葡萄黑痘病、葡萄白腐病、葡萄炭疽病、葡萄透翅蛾、葡萄根瘤蚜及金龟子的症状及其防治措施,并对葡萄的生理病害,如日灼病、生理裂果的症状病因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供生产者和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

葡萄;病虫害;防治

 

前言

葡萄属于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葡萄科,葡萄属。

葡萄的营养价值很丰富,葡萄含糖量高达10%~30%,以葡萄糖为主,能很快被人体吸收,特别是当人体出现低血糖时,若及时饮用葡萄汁,可很快使症状缓解。

葡萄中的多量果酸有助于消化,适当多吃些葡萄,能健脾和胃。

葡萄中含有矿物质钙、钾、磷、铁以及多种维生素B1、B2、B6、C和P等,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常食葡萄对神经衰弱、疲劳过度大有补益。

把葡萄制成葡萄干后,糖和铁的含量会相对啬,是妇女、儿童和体弱贫血者的滋补佳品。

葡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会受到多种病虫害侵害,严重影响葡萄的品质和产量,如不及时防治将会给果农带来惨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阐述了葡萄的病虫害的症状、发病原因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在防治的过程中需注意每一种病害或虫害用药时要交替使用药剂,以防产生抗药性。

用药要做到及早和及时,提高葡萄产量和质量。

 

1.葡萄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1.1葡萄霜霉病

1.1.1霜霉病的症状及其发生原因

症状:

叶片受害,最初在叶面上产生半透明、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淡黄色至黄褐色多角形病斑,大小形状不一,有时数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黄褐色干枯的大型病斑。

空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霉状物(病原菌的孢子梗与孢子囊)。

后病斑干枯呈褐色,病叶易提早脱落。

 

发生原因:

葡萄霜霉病是由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单轴霉属侵染所致。

该菌为专性寄生菌,只危害葡萄。

孢子囊形成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3℃~28℃,最适宜温度为15℃;孢子囊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21℃,最适宜温度为10℃~15℃;游动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8℃~24℃。

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游动孢子的萌发侵染均需有雨水或露水时才能进行。

 

1.1.2病害的防治措施

(1)清除菌源。

秋季彻底清扫果园,剪除病梢,收集病叶,集中深埋或烧毁。

(2)加强果园管理。

及时夏剪,引缚枝蔓,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

注意除草、排水、降低地面湿度。

适当增施磷钾肥,对酸性土壤施用石灰,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

葡萄发芽前喷布5度(波美比重计)石硫合剂。

发病前结合防治其他病害喷布1:

0.7:

200~240波尔多液。

发现病叶后喷布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25%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乙磷铝和瑞毒霉虽然对霜霉病有特效,如长期单一连续使用会很快产生抗药性,因此应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

如与代森锌、代森锰锌、灭菌丹等药剂混合使用不仅有增效作用,也可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

另外,还可使用杜邦系列产品,在发病前喷布美国杜邦易保800~1200倍,7~10d隔,共喷3~4次效果明显。

发病初期喷布克露600~750倍或抑快净2000~2400倍也可收到较好的防效。

为延缓抗药性可交替使用克露和抑快净。

病害发生较严重时,应混合用药,以保证药效。

1.2葡萄黑豆病

1.2.1黑豆病的症状及发生原因

症状:

主要为害葡萄的绿色幼嫩部分,如幼果、叶片、叶柄、果梗、嫩梢等。

黑豆宾刚丛萌芽到生长后期均可发生,春夏季为害严重。

幼果染病初现深褐色圆形小斑点,后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型。

病斑中央灰白色,上生黑色小点,边缘具紫褐色晕圈,似“鸟眼状”,病斑多时可连成大斑,后期病斑硬化或龟裂,病斑局限于果皮而不深入过肉,病斑硬。

叶片染病,出现疏密不等的褐色圆斑,初病斑中央灰白色,后穿孔呈星状开裂,外围具紫褐色晕圈。

幼叶染病,叶脉皱缩畸形,停止生长或枯死。

新梢、枝蔓、叶柄或卷须染病,初呈褐色不规则小短条斑,后变为灰黑色,边缘深褐或紫色,中部凹陷龟裂,严重时嫩梢停止生长,卷曲或萎缩死亡。

 

发生原因: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于病蔓、病梢等组织中越冬,也能在病果、病叶和病叶痕等部位越冬。

病菌生活力很强,在病组织中可存活3~5年之久。

第二年4、5月间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孢子发芽后,芽管直接侵入寄主,引起初次侵染。

侵人后,菌丝主要在表皮下蔓延。

以后在病部形成分生孢子盘,突破表皮,在湿度大的情况下,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

病菌近距离的传播主要靠雨水,远距离的传播则依靠带病的枝蔓。

多雨高湿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传播和萌发侵入;同时,多雨高湿,又造成寄主组织的迅速成长,因此病害发生严重。

天旱年份或少雨地区,发病显著减轻。

 

1.2.2黑豆病的防治措施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如:

山索、白香蕉、巴柯、赛必尔2003、赛必尔2007、贵人香、水晶、金后等。

(2)清除菌源。

秋季葡萄落业后清除落叶和病穗,集中深埋,刮下的老树皮要马上烧毁,春季葡萄芽磷萌动时,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0.3%五氯酚钠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0.3%五氯酚钠。

(3)加强栽培管理。

结夏季修建,细心剪除病枝、病叶、病果,减少再浸染;合理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以增强树势,防止徒长;合理留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等是防治该病重要措施。

(4)早喷药,巧用药。

葡萄开花前或落花后及果实至黄豆粒大时各喷一次1:

0.7:

200倍式波尔多液或30%绿得保胶悬浮剂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1600倍液、40%多硫先副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体、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注意交替或混合使用。

但波尔多液不能与代森锰锌混合使用,否则易产生药害。

葡萄展叶后至果实着色前隔10~15d一次,具体时间和次数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葡萄生长及病害发生情况确定。

1.3葡萄白腐病

1.3.1白腐病症状及发生原因

症状:

病害主要为害果穗和枝梢,叶片也可受害,通常在枝梢上先发病,病斑均发生在伤口处,开始呈水浸状淡红褐色边缘深褐色,后发展成长条形黑褐色,表面密生有灰白色小粒点。

当病斑环切时,其上部叶片萎黄枯死。

后期病枝皮层与木质部分离呈丝状纵裂;果穗受害,先在果梗和穗轴上形成浅褐色水浸状不规则形病斑,扩大使其下部的果穗部分干枯。

发病果粒先在基部变成淡褐色软腐,逐渐发展至全粒变褐腐烂,果皮表面密生灰白色小粒点,以后干缩呈有棱角的僵果极易脱落;叶片受害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形成近圆形、淡褐色大斑,有不明显的同心轮纹,后期也产生灰白色小粒点,最后叶片干枯很易破裂。

 

发生原因:

白腐盾壳霉,于半知菌亚门真菌。

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壁较厚,灰褐色至暗褐色,底部壳壁凸起呈丘形,其上着生不分枝、无分隔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开始无色,随着成熟度的增长而逐渐变为暗褐色,单胞,卵圆形至梨形。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病组织上越冬并能以菌丝在病组织内越冬。

散落在土壤表层的病组织及留在枝蔓上的病组织,在春季条件适宜时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可借风雨传播,由伤口、蜜腺、气孔等部位侵入,经3~5d潜育期即可发病,并进行多次重复侵染。

该病菌在28~30℃,大气湿度在95%以上时适宜发生。

高温、高湿多雨的季节病情严重,雨后出现发病高峰。

1.3.2白腐病的防治措施

(1)由于白腐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在病果和病梢中越冬,所以结合修剪,做好果园清洁是减少菌源,控制病害的有效措施。

近年报道,在发病初期用地膜覆盖防止病菌侵染果穗的效果也很好。

(2)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而且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最易发病,特别是暴风雨或雹灾后,造成大量伤口更易发病,所以改善架面、通风透光、及时整枝、打叉、摘心和尽量减少伤口,提高果穗离地面距离,注意排水降低地面湿度等一系列措施,都可抑制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3)由于该病流行性强,为此在预测预报指导下做好药剂防治是非常必要的措施。

通常在发病始期(6月中、下旬)喷第一次药,以后每隔8~15d右喷一次,共3~5次即可。

常用药剂有: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福美双加65%福美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等。

 

1.4葡萄炭疽病

1.4.1炭疽病的症状急发生原因

症状:

葡萄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叶片、新梢、穗轴、卷须较少发生。

在果粒上发病初期,幼果表面出现黑色、圆形、蝇粪状斑点,但由于幼果酸度大、果肉坚硬限制了病菌的生长,病斑不扩大,不形成分生孢子,病部只限于表皮。

果粒开始着色时,果粒变软,含糖量增高,酸度下降,进入发病盛期,最初在病果表面出现圆形、稍凹陷、浅褐色病斑,病斑表面密生黑色小点粒(分生孢子盘),天气潮湿时,分生孢子盘中可排除绯红色的粘状物(孢子块),后病果逐渐干枯,最后变成僵果。

病果粒多不脱落,整穗僵葡萄仍挂在枝蔓上。

 

发生原因:

在露地环境条件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树体上潜伏于皮层内越冬,枝蔓节部周围最多。

翌年5、6月份后,气温回升至20℃以上时,带菌枝蔓经雨水淋湿后,形成大量孢子。

形成孢子的最适宜温度为25℃~28℃,12℃以下,36℃以上则不形成孢子。

病菌孢子借风雨传播,萌发侵染,病菌通过果皮上的小孔侵入幼果表皮细胞,经过10~20天的潜育期便可出现病斑,此为初次侵染。

有部分品种病菌侵入幼果后,直至果粒开始成熟时才表现出症状。

病菌也可侵入叶片、新梢、卷须等组织内,但不表现病斑,外观看不出异常表现,此为潜伏侵染,这种带菌的新梢将成为下一年的侵染源。

葡萄近成熟时,遇到多雨天气进入发病盛期。

病果可不断地释放分生孢子,反复进行再次侵染

1.4.2防治措施

(1)结合葡萄冬剪,彻底清园。

将植株上剪下的枝蔓、穗柄、僵果、卷须及地上落叶,铁丝上绑绳等,全部清除出园。

并焚烧或深埋以清除病源。

(2)在葡萄生长期内,要及时摘心、合理夏剪、适度负载。

随时清除剪下的副梢、卷须,提高园中通透性。

注意排水、中耕,尽可能降低园中湿度。

科学施肥,特别注意氮、磷、钾肥的比例,切忌氮肥过多,还要注意增施微肥,以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

(3)药物防治。

春季萌动前,结合其它病虫害防治,喷波美3~5℃石硫合剂加0.5%五氯酚钠。

葡萄谢花后,喷78%科博500~600倍液或80%喷克600倍液,或1:

0.7:

200倍波尔多液。

见病初发,可喷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500~600倍液。

2.葡萄常见虫害及其名称

2.1葡萄透翅蛾 

2.1.1透翅蛾的症状

症状:

叶片枯黄脱落,该虫为害的最大特征是在蛀孔的周围有堆积的虫粪。

   

2.1.2防治措施

(1)人工防治。

结合冬季修剪,注意剪除节间部变紫色的被害枝,集中烧掉,消灭越冬幼虫。

葡萄生长期发现有叶片凋萎或先凋叶片边缘于枯的枝蔓(即被害状), 应及时剪除,并集中处理,杀死幼虫。

(2)药剂防治。

掌握成虫盛发期或幼虫孵化期,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或50%杀螟松乳油、50%对硫磷乳油1000倍液,2.5%功夫乳油或20%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

2.2葡萄根瘤蚜

2.2.1根瘤蚜的症状

症状:

葡萄根瘤蚜对美洲品种为害严重,即能为害根部又能为害叶片,对欧亚品种和欧美杂种,主要危害根部。

根部受害,须根端部膨大,出现小米粒大小、加呈菱形的瘤状结,在主上形成较大的瘤状突起。

叶上受害,叶背形成许多粒状虫瘿。

因此,葡萄根瘤蚜有根瘤型和叶瘿型之分。

雨季根瘤常发生腐烂,使皮层裂开脱落,维管束遭到破坏,从而影响根对养分、水分的吸收和运送。

同时,受害根部容易受病菌感染,导致根部腐烂,使树势衰弱,叶片变小变黄,甚至落叶而影响产量,严重时全株死亡。

 

2.2.2防治措施

1.加强检疫 

  葡萄根瘤蚜唯一传播途径是苗木,在检疫;苗木时要特别注意根系所带泥土有无蚜卵、若虫和成虫,一旦发现,立即进行药剂处理。

其方法是:

将苗木和枝条用50%辛硫磷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1000~15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浸泡1~2分钟,取出阴干,严重者可立即就地销毁。

 

 2土壤处理 

  对有根瘤蚜的葡萄园或苗圃,可用二硫化碳灌注。

方法:

在葡萄茎周围距茎25cm处,每1㎡打孔8~9个,深10~15cm,春季每孔注入药液6~8g,夏季每孔注入4~6g,效果较好。

但在花期和采收期不能使用,以免生产药害。

还可以用50%辛硫磷500g拌入50kg细土,每亩用药土25kg,于下午3~4时施药,随即翻入土内。

 

2.3葡萄瘿螨

2.3.1膺螨的症状

 症状:

葡萄瘿螨主要为害叶片,最初在叶片背面产生苍白色不规则斑点,大小不等。

随后叶片表面隆起,叶背凹陷,呈现白色绒毛毡,故称毛毡病。

后期逐渐变为黄褐色至茶褐色,叶片皱缩凹凸不平。

严重时,还可为害嫩梢、幼果。

其上面也产生绒毛物。

 

2.2.2防治措施

(1)清除病原 在生长季节发现病叶要及时摘除,集中深埋或烧毁。

 

 

(2)药剂防治 在早春萌芽前,喷50石硫合剂,或芽萌动时喷0.5~1.50石硫合剂,防治效果均较好。

发芽后用药较发芽前用药较果更好。

 

 (3)苗木消毒 将苗木、插条用40℃温水浸5~7分钟后,再移入不敷出50℃温水浸5~7分钟,可杀死鳞片中的瘿螨。

  

3.常见的生理病害

3.1日灼病

3.1.1日灼病症状

 症状:

受害果粒最初在果面上出现淡褐色、豆粒大小的病斑,后逐渐扩大成椭圆形,病斑表面稍凹陷,受害处易遭受炭疽病菌或其它果腐病菌的后继侵染而引起果实腐烂。

 

 病因:

水分供给失调;高温和强光;栽培管理不当。

 

3.1.2预防措施 

果实膨大期加强水分供给;果穗套袋;改变架势使果穗处于阴蔽处;加强果园管理;少施氮肥,多施有机肥。

 

3.2生理裂果

3.3.1葡萄生理裂果症状

  症状:

果实从果蒂部产生环状、放射状或纵裂口,果汁外溢,招引蜂、虫、蝇于裂口处吮吸果汁,果实不能食用。

黑提葡萄此病较重。

3.3.2防治措施

避免土壤水分变化过大,干旱时适时浇水,降雨时及时排水,尤其是地势低洼的田块更要注意排水;在果树根部地面覆盖作物秸杆,防止土壤水分急剧变化;采用设施栽培和管道微滴灌溉,有效控制土壤水分;对果粒紧密的品种,要适当调节果实着生密度,使树体保持稳定、适宜的坐果量。

对果实进行套袋,防止果实吸水,可以减轻裂果;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通透性,也可以减\轻裂果的发生。

4.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葡萄的消费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从而对葡萄的产量和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葡萄的生长过程中,通过对葡萄常见的病虫害症状和防治措施的了解,对以后更熟练有效的防治和提高葡萄的质量和产量提供了方便,因此要准确了解葡萄的病虫害种类以及它们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有效的控制病虫害、提高产量和质量、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致谢

在此次论文设计中感谢一直以来不辞辛劳为我精心修改的老师,使我得以完成毕业论文,在那期间老师认真负责、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精湛的学术成为我学习的楷模。

另外还要感谢在这三年中陪我一路走来的老师和同学们,再次向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

最后,也向在百忙之中审阅本文的老师以及答辩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

 

参考文献

[1]张一萍.葡萄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金盾出版社.2005-5-1

[2]高继才.北方葡萄无公害高效栽培.大连出版社.2007-10-1

[3]温秀云.葡萄79种病虫害防治.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5-1

[4]袁章虎.无公害葡萄病虫害诊治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3-1

[5]顾新良.辛大昊.寒地大棚葡萄无公害栽培技术.[期刊论文]-现代农业科技2008-2-2

[6]赖新.李涛.葡萄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期刊论文]-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5

[7]李知行.萄病虫害防治.金盾出版社.2007-7-1

[8]金立平.病虫害防治百问百答.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2

[9]杨治元.病虫害防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2-19

[10]姬延伟.萄病虫害防治彩色图说.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1

 

学生论文评价表

姓名

姚婷婷

专业班级

园艺技术

答辩日期

成绩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年月日

答辩委员会:

 

主任签字: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