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论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6094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纳兰容若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纳兰容若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纳兰容若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纳兰容若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纳兰容若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纳兰容若论文.docx

《纳兰容若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兰容若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纳兰容若论文.docx

纳兰容若论文

谈纳兰词中的“荷”意象

杨媛媛

摘要纳兰词中多用“荷”意象,纳兰笔下的“荷”常常表现为亭亭玉立或清静美好,还表现为清冷愁苦。

用荷来衬托纳兰的高洁品格,追求一种宁静,纳兰把荷作为自己超凡脱俗的象征。

通过这些神态特征来重点阐述“荷”所体现的情感内涵,如“思乡怀友,怀念亡妻,抒写心志”等等,最后,从纳兰居所,身世职位等方面来分析多用“荷”的原因。

关键词纳兰性德“荷”意象选择孤独超尘脱俗

一个诗人有没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建立了自己的意象,一个人的作品能否流传千古,很重要的原因是其是否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而在诗词中风格很大一部分由意象来体现。

另外,意象也具有个性化的特征,一个人在创作过程中总会有自己主观的情绪渗入其中,因此好的诗词的意象及其形成的意境总是个性化的。

从清到今,学者们对纳兰性德本人和纳兰词的研究始终未间断过【1】,给了纳兰词极高的文学评价,纳兰词中用“荷”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也衬托了纳兰追求“出淤泥而不染”的崇高境界。

一纳兰词中“荷”的神态特征和情感内涵

几千年来,荷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荷”形成了一个意象群,有离愁别苦怨恨的意象,有忆旧怀人的意象,有向往美好事物的意象【2】,而纳兰对荷也是情有独钟,纳兰偏爱荷,是纳兰对独立人格的一种追求,他笔下的荷也是他心灵的图腾。

(一)“荷”意象神态特征的具体表现。

用“荷”的意象来表达超尘脱俗的情感,心灵宁静的一种归属。

首先,纳兰词中的“荷”表现为清雅和亭亭玉立的词有:

《山仙子》(人到情多情转薄):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中“风絮飘残已化萍”暗示人已亡逝,。

《清平乐》中的“莲子依旧隐雾,菱花暗惜凌波”这里的“莲”有归隐的意思,莲子谐音“怜子”纳兰在婚前和表妹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最终以表妹入宫作为分离,在这里把表妹看做了那一朵莲,内外明澈劲舞瑕疵,她的纯洁,用“莲”暗示这段情成为滋润心灵的一部分。

《金人捧露盘》中的“藕风轻,莲露冷,断虹收正红窗,初上帘钩”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令人神清气爽,荷叶彼此连结,仿佛出现一幅美丽的画面,夕阳西下,轻风拂动水面撩起了一圈圈涟漪。

其次,荷还表现为清静美好,荷的“静”是纳兰所追求的,这种静在纳兰看来有一种禅意,体现其神态特征的词还有:

《山花子》中的“央及莲花,清漏低,莫相催”,“莲花清漏”即莲花漏,宋代计时器的一种东林寺晋僧慧远,因在庐山中不知更漏,便以铜片做成十二叶莲花形的容器,于泉水上立,因波水转,分定十二时

纳兰心里有对妻子的美好回忆,心里有许多快乐与悲伤,欢喜与幽怨,内心在央求着莲花清漏慢一点,慢一点,不要将幸福的时光催促,用“莲”来表达追求内心和时间的静。

另一首《明儿媚·中元夜有感》中的“莲花漏转,杨枝露滴,想鉴微城”,一种用铜片做成莲花形的容器

是佛教的一个典故,写这首词时,纳兰和卢氏已经生死离别,容若用佛门典故,语带双关,既点明自己此刻身在佛殿,一心向佛,也是在像佛祖坦露自己的心事,呈现了感人的一面,禅与荷花,有禅缘者,相传观音菩萨瓶中的杨枝水,洒向婆娑世界能使其清静无浊,杨枝甘露亦可使世间万物复苏,纳兰借此二物,更明鉴了他求佛之念和思妻之心,对妻子的思念寄托在求佛上,追求心灵宁静。

《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轻稍”

莲漏三声表明是一个寂静的夜晚,这首词写于寒食节将至,更引起了怀念妻子的悲痛,寂静中渗透了对爱妻卢氏无限的思念。

《浣溪沙》(抛却无端恨转长)“抛却无端恨转长,慈云稽首返生香,妙莲花说试推祥,但是有情者皆满愿,更从何处着思量,篆烟残烛并回肠”

这里的“莲花”喻佛门之妙法,莲花世界被称作西方的极乐世界,很多人都知道纳兰生性多情,但他通晓佛学之事却显为人知,纳兰用佛经暂时解脱痛苦,卢氏的早亡,作为痴情的丈夫没有办法根治内心的凄苦,只能寄托于佛学,追求心灵的宁静。

《清平乐》(上元月蚀)中的“影娥忽泛初弦,分辉借与宫莲”

“宫莲”即莲花瓣的美称,这句写了月食初蚀的景象,神话和现实相融合,时而虚幻,时而真切,意境非常美妙。

此外,荷的神态还表现为“清冷愁苦”,纳兰的词是异常凄凉苦涩的,清冷中含着忧愁,荷意象蕴含这些神态的词有:

《满宫花》中“芙蓉莲子待分明,莫向暗中磨折”雾气与露水隐去了莲花的清晰的面目,虽然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

其中利用了谐音相关,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了男方爱恋着自己,在恋人毫无音讯之下不断犹疑他的爱,暗自伤心流泪,这里的“莲”表现了女子的愁绪。

还有如《齐天乐》中“露脚斜飞,虹桥中断”,连连的荷叶上还沾着一丝雨水,雾蒙蒙的为惆怅的心添了几许哀愁,感叹朝夕之间人世的突变,抒发个人的情绪与抱负,郁郁不得志的胸怀。

荷意象也化作了纳兰心中的“苦”,蕴含“苦”神态的词有:

《蝶恋花》的“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

香的是外物,苦的是内心,在外物之香的衬托下,心里的苦酒显得更苦了,这两句词包含着异常凄凉苦涩,爱妻死亡,“比秋莲苦”容若乃是以非常克制收敛的态度表现出来的,这样恰是表现了纳兰对亡妻的不舍,心比秋莲苦达到了极致。

还有《鹊桥仙》(七夕)中“莲粉飘红,菱花掩碧,瘦了当初一半”

七月正是夏末秋初,池中的藕花几次绽放,又几次零落,在这满目残蕊的季节,已经与妻子阴阳永隔,对亡妻痛彻心扉的想念。

《月上海棠》(中元塞外):

“凄凉况是愁中别,枉沉吟千里共明月,露冷鸳鸯,最难忘,满池荷花,青鸾香,碧天云海音绝”

用荷叶寄托对爱妻的思念多么浓稠,难忘那连连的荷叶,让纳兰回忆起了自己与卢氏相爱的情景,历历在目,但此时眼前只有苍茫的黄沙,更激起了纳兰内心的苦处。

《一丛花》中的中的“藕丝风送凌波去,又低头,软语商量”

表面上描写了并蒂莲的高雅气质,实际上是纳兰在借并蒂莲的柔情相守,来抒发自己的苦愁,借此表达心中的愁绪,会令他想起以前有伊人相伴的岁月,更衬托出如今的他是多么地无限孤苦。

纳兰对荷的钟情,也便是对水的喜爱,因为荷是生于水中,长于水中,荷的意象与水的意象是紧密相连的,纳兰词中写荷花最多,在他的词中也常常出现“水”的意象,侧面写“水”的意象也衬托出“荷”的韵味,纳兰容若是以“水”写愁的高手,通过水的意象写自己的忧愁,当用荷来寄托忧愁时,也就给水增添了愁苦的色彩,对于“水”表现愁苦神态的词有:

《好事近》中“何路向家园,历历残山剩水,都把一春冷,到麦秋天气,料应重发,隔年花,莫问花前事,纵使东风依旧,怕红颜不似”

“残山剩水”从中可以看出纳兰前一年五月赋悼亡妻,故扈从途中,感伤情绪甚浓,所经又为昔日烽火,遍燃之地,自然觉得残山剩水无一可恋,是以我观物的移情之辞,然亦可见纳兰将家园感,身世悲融合一起,“水”是纳兰的茫然,哪里才是通向家园的路,纳兰将“山水之景用残剩”修饰,更显得心境荒凉,犹如残败的风景。

《鹧鸪天》“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惊节序,叹浮尘,秾华如梦水东流,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这里的“梦水”指四季更替人生浮尘,美好的时光像梦一样随着流水消失不见了,纳兰的惆怅之情,纳兰二十娶卢氏,夫妻恩爱,比兴卢氏难产而死,纳兰容若对卢氏情真意笃,一旦永诀,摧肝裂胆,痛何如之,纳兰的悲愁无以排遣,但愿忧愁随水而逝,又如:

《月上海棠》中“重檐淡月浑如水”透露了一种难解的相思之情,纳兰由相思之情引起的愁绪。

《东风齐著力》中的“往事水迢迢”,“水”也是内心的一种愁绪,漫天的凄苦,滔滔不绝的水就像纳兰的愁绪。

还有如:

《鹧鸪天》(离恨):

中的“云淡淡,水悠悠,何时共泛春溪月,断案垂杨一叶舟。

”水悠悠,伴和着耳畔的笛声,“水”也烘托出离恨的凄苦。

《摊破浣溪沙》中“半世浮萍随逝水”

这几首词是感慨自己命运的,这里的“水”指自己的命运如浮萍一样,纳兰虽生于富贵,但他的悲剧命运也似乎是与他的天生富贵一起注定的,仿佛一生都在逃离和躲避,这让他的内心充满矛盾,感情更是他一生中的挫折,如“早年丧妻,与平民女子沈婉的有缘无分”,都注定了他命运的悲剧,是纳兰人生凄苦的一种诠释。

(二)纳兰词中“荷”意象的情感内涵。

首先,它体现为纳兰的“思乡怀友”之情,纳兰重友情,喜欢结交困顿守志,不肯悦俗的汉族文人,与汉族朋友结交,纳兰心中万分欣喜,过去他一直是别人羡慕的贵公子,拥有才华,富贵,美眷,未来辉煌的前程,一个人能得到的他似乎都有了,可为什么还总是感到孤寂落寞呢?

身在繁华之中却总有一种失落之感,后来他明白了,因为他没有那种无所不谈,肝胆相照的朋友,而现在纳兰热爱汉文化,也找到了真正的友谊,他对汉文化了解的更具体,更生动,更真切,也从中也学到了许多东西,对朋友也总是鼎力相助【3】,把这种情感体现在词中,如《昭君怨》中“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瘦骨不禁秋,总成愁”纳兰连用两个“愁”字,凄苦之心跃然纸上,“荷之愁”用“荷”来抒发内心的清愁,还有词中“荷裳,被风暗剪,问今宵,谁与盖鸳鸯?

”秋天已经到了,荷塘中一片萧瑟之景,纳兰珍惜友情,以至于友人的分别会让他有万分的不舍,纳兰与友人分别的忧愁萦绕在心头,因此“荷”蕴含了与友人分别的感伤与不舍之情【4】。

他的朋友们就仿佛是一本本打开便不愿再放下的珍贵的书,他们狂率不羁中不失正直天真,知识渊博又淡泊宽厚。

当他们怀才不遇和困顿守志时又不肯悦俗,纳兰追求的便是这不屈的人格。

纳兰的这种思乡怀友的情感寄托“荷”上。

其次,这种情感内涵还体现在纳兰的爱情上,坎坷的情感之路迫使他用“荷”来表达心中的那份情,纳兰与自己青梅竹马的表妹有过一段那种朦胧的情感,两人志趣相投,渐渐地两个人对彼此都有了一份爱恋,但表妹被选秀入宫了,他们的梦想全部破裂了,纳兰的这段初恋就这样给自己留下了遗憾,唯一不变的是表妹像那水中的“荷”,在他心里留下了纯洁和高雅。

让纳兰摆脱初恋的阴影是和两广总督的女儿卢氏的结合,纳兰娶了卢氏,卢氏婉丽端庄又柔情似水,深情地爱着纳兰,两人伉俪情深,夫妻相得,可惜仅结婚三年卢氏不幸夭亡,这给了纳兰沉重的打击,对亡妻刻骨铭心的爱不能忘怀,仿佛摧肝裂胆的沉痛,他从此成了感情的附庸,对妻子的相思爱恋之情无法排遣时便寄托在词中,因此在纳兰的词中便多了亡妻词,如《蝶恋花》中的“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香的是外物,苦的是内心,在外物之香的衬托下,心里的苦酒显得更苦了,这两句词包含着异常凄凉苦涩,爱妻死亡,秋莲是苦的,但纳兰的心却远远苦于秋莲,“比秋莲苦”容若是以非常克制收敛的态度表现出来的,这样恰是表现了纳兰对亡妻的不舍,“心比秋莲苦”达到了痛苦的极致。

纳兰的第三次情感是与汉族女子沈宛的结合,得到众人的反对,与汉民女子的结合,让纳兰的父亲明珠没有任何颜面,像是一种侮辱,这样更不能光宗耀祖,纳兰不再迷恋仕途,也不再留心富贵显达,很明显他想过普通人的生活,纳兰也愈来愈不加掩饰的表现出对仕途的冷淡和厌倦,纳兰和沈宛志趣相投却给不了沈宛想要的,也无法保护她,沈宛毅然决然地走了,这也终是爱情的悲剧,他想要的真正爱情根本无法得到,用“荷”传达他的相思爱恋和心中的那份压抑之情。

也用“荷”排遣心中的那种愁苦。

最后,“荷”蕴含的情感内涵体现为抒写心志,纳兰厌倦仕途,年纪轻轻做了康熙帝身边的一等侍卫,但这不是他想要的,无实权,徒有虚名,让他对官场的世俗嗤之以鼻,而寻常男子毫不在乎的自由和感情却是纳兰求之不得之物,世间之事就是如此奇特,想要的不会给你,不想要的却无法逃避。

他向往自由的生活,这种自由的天性在生活中受到了压抑,于是便转移到了词中对“荷”意象的描写,来寄托内心追求高洁,向往超脱的理想,他要追求那种无拘束的,不受任何牵绊的生活,荷的内心是纯洁的,也是有崇高的志向,荷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抒写了自己的心志,而纳兰自己也期盼像荷那样。

二.纳兰词中多用“荷”意象的原因

为什么纳兰对“荷”情有独钟呢,在纳兰的词中,写荷花的很多,纳兰对于荷花的喜爱是他用于标识自己性情清廉高洁,不与俗世红尘为伍,佛教中把荷花视为菩萨的身下洁白之蕊,作为超凡脱俗的象征,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究纳兰多用“荷”的原因。

(一)纳兰平生喜水爱荷。

在他的词中写水和荷的也最多,他曾经将自己的居所称为“渌水亭”,纳兰对荷花的喜爱也是对水的喜爱,他欣赏水性的清澈,淡泊与高远,期盼以水为友,以水为伴,而“荷”与“梅兰竹菊“相比,更加寄托了浓厚的情感成分,正如郑板桥笔下的竹,金农笔下的梅,曹雪芹笔下的石,都是他们心灵的图腾,而纳兰笔下的“莲”也是他的心灵图腾。

(二)“荷”高雅的品质,超尘脱俗的性格是纳兰所在追求的。

纳兰是豪门相后,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作为帝王的首辅重臣纳兰明珠曾经先后协助康熙皇帝取得一系列重大政绩,有效地维护了大清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但有这样一种说法,纳兰的家族和爱新觉罗之间既有姻亲又有仇恨,前者,皇太极的皇后就是纳兰性德的高祖母,后者,叶赫兵曾在萨尔浒战役中策应明军,并随着明军一起被努尔哈赤击败,随后,努尔哈赤消灭了叶赫,纳兰性德的曾祖母便被努尔哈赤的军队所杀。

祖先的仇恨与亲情,纠缠不清。

因此康熙帝没有重用他,他只是作为康熙帝身边的花瓶和棋子而出现,用纳兰来牵制纳兰家族的势力,因为康熙不可能重用他,他努力奋斗过,结局却是悲惨的,他入仕的目的是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最后终究没有实现。

对于纳兰来说官场是失意的,其中夹杂着人生的忧愁,官场使他疲惫不堪,他开始厌恶仕途。

他想远离官场追求一份宁静,但这又从侧面禁锢了纳兰的脚步,这种无奈以至于他离诗词越来越近,因此他更是生活在痛苦之中,而荷的高雅使他远离仕途的黑暗,追求超凡脱俗的人生。

(三)“荷”的淡雅宁静给予精神上的慰藉以及蕴含的“禅意”。

纳兰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17岁入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远赏识,推荐给礼部侍郎徐乾学,在名师的指导下,他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

其次,纳兰干净的诗词文风,纯洁的人生经历,洁白的生活历史等,使得纳兰被誉为“清初第一词人”和“清代第一学者”。

国学大师王国维甚至极力颂扬到:

“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出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5】纳兰身为满族人,在词坛上独树一帜,他的绝世才华使他超凡脱俗,但他的才华没有得到施展,更没有得到重用,由于自己的寒疾,失去了第一次科举考试的机会,理想与现实第一次激烈冲突的,造成了他思想上的沉重和压抑,这泯灭了他追求自由的个性,变得越来越忧郁,但想摆脱束缚的意念一直没有泯灭,“荷”始终成了他人生的象征,表现他追求高洁,远离世俗的决心。

在纳兰词中荷是淡然宁静的,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禅意,是纳兰的一种精神上的慰藉,纳兰性德认定了荷花,有禅缘者,因此他看重荷花更在情理之中,无论是官场的失意,还是爱情的失败,友人的别离,他对待任何一件事情都是那样情感真切,执着于人生却落的满是惆怅,悲伤,哀怨和凄凉,精神受到了打击,这些种种使纳兰钟情于与佛紧密联系的“荷”,佛教中曾认为荷花是脱离尘世的,不与世俗为伍的,荷的这种禅意也让他远离了俗世的烦恼而追求一份心灵的安宁。

几百年来,纳兰性德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后人倾注内心的热情去探究,走进这个多情的富家公子,许多在别人看来非常矛盾,不可思议的事情却和谐地交融在他的生命中。

纳兰的一生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却始终照耀着后人,我们仿佛能看到那个拥有着绝世才华,出众容貌,高洁品行的人站在那里,散发着一种遗世独立的,浪漫凄苦的气息,华美至极,多情至极,深沉至极,孤独至极,他追求的是“高尚的自己,纯洁的人格像荷一样”,那种高尚是发自内心深处的。

无论从纳兰的艺术风格的本身探究,还是纳兰的身世境遇,他都算一例古史词坛中令人惊叹又鲜活实在的一代佳人。

纳兰的忧郁也是注定的,也注定他是一个孤独的人,好像纳兰心事没有几人知,“荷”的意象正是他情感的表达,便是时时透露着忧愁。

纳兰在生活中受到了束缚,在创作中才任由自己的情感自由驰骋,生活与创作是密切联系的,把那种压抑寄托在词中,但往往是愁上加愁,“荷”更用于自我逃避,想追求心灵的安宁和自由,追求一种归隐的生活,。

对于生下来就是锦衣玉食的纳兰若容,拥有一切的风光,但我们却从他的词里感受不到生活的安逸和享乐,且纳兰的词里尽是哀婉,凄凉,字里行间透出悲怆,愤恨,充斥着一种对人生无可奈何的态度,他对自己的人生是多么的无奈,留给世人惋惜。

总之,纳兰的“荷”意象以凄婉,幽怨,清雅,高洁的美构筑了他充满情韵的世界,意象本身就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渗入了纳兰的人格和情趣,往往一个成熟,有个性的词人,意象便是他人生和全部情感的寄托,纳兰就是如此,他的词中往往出现的是传统的意象,“荷”意象便透露了他的追求流露出的永远是那份真性情,在词中赋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是在诗词方面的成就,不愧于“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他把自己那份对平淡的向往,追求高洁傲岸的人生追求加入词中,通过词来回馈命运,把他的感情以及那得不到的赋予词中,在词中,我们看到了一种贵族气质,他有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却要极力追求平凡,拥有的是贵族的情操,贵族的修养,或者是一种永远脱离大众的高雅,诗的审美体验也是更深层更深远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梅”“兰”“竹”“菊”和“松”“柏”荷花等人格化,赋予人的个性与情感﹑志趣,使其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蕴”,纳兰词中有很多意象,但“荷”始终是他灵魂的一个写照,透过“荷”的意象,我们可以看到纳兰容若是一个极重感情的词人,忠于“荷”爱于“荷”是纳兰选择自己人生的体现和无奈,他执着于人生,但并不擅处人生,在情感方面是他真实的内心体现。

他短暂的一生,却给中国的文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是宋代以后数百年中第一大词人,更是满族文学中的瑰宝。

纳兰的词有自己的特点,它是中国词怨中的一朵特殊的花卉,纳兰容若也为我国词的繁荣和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通过对纳兰词的研究感受其中的词的魅力和情感。

注释:

[1]张本瀛《清代杰出词人纳兰性德》,中国档案报,2006..06.23第2页

[2]孟修祥《论中国文学中的莲荷意象》,荆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04).第1页

[3]杨勇《论纳兰容若的个性气质对词的影响》,湖北大学学报,第1页

[4]李少辉编著《纳兰全词》,第246页

[5]王国维《人间词话》,通行本第52条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2.叶嘉莹《论纳兰性德—从我对纳兰词之体认的三个阶段谈起》,南开学报,1992年.第2期。

3.徐乾学《纳兰君墓志铭》,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79年。

4.刘德鸿《论纳兰性德的思想轨迹》,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5年。

5.杨子怡《生命的情感、心灵的图画---试论纳兰性德的情感美》,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

6.张龙《纳兰性德词学思想综述》,西北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7.张草纫《纳兰词笺注》,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8.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9.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

中华书局,1985年版。

10.艾冶平《清词论说》,上海:

学林出版社,1999年。

11.张钧《纳兰性德全传》,长春,长春出版社,1998年1日。

12.汪龙麟《试论纳兰词的意象选择》,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

13.唐圭璋《纳兰容若评传》,中国学报,1994年。

14.姚红莉《浅析纳兰词和佛学的关系》,青年文学家,2009年。

15.孙艳侠《简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审美意象》,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

 

致谢:

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指导老师王修华在确定选题(收集资料、整理思路等)方面给了我细心的指导,在论文完成之际,特此向尊敬的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

 

Talkingaboutthe“Lotus”imageofNalan’s

YangyuanyuanDirectedbylecturerWangxiuhua

AbstractNalanalwaysuses“Lotus”inhisarticle.Hislotusisoftenexpressedasastandgracefullyerect.Quietandcoolorbeautifulsorrow.“Lotus”isusedtoexpresshisnoblecharacter.Hispursuitofapeaceful.The“Lotus”isalsousedasasymbolofNalan’svulgarity.Throughtheseexpressioncharacteristicstofocuson“Lotus”reflectstheemotionalconnection.Forexample:

homesickness.Bosomfriends.Themissofhiswifetheexpressionofhismindandsoon.Finally.Thefromtheresidenceandlifepositionisanalyzedintermsoftheuseof“Lotus”reason.

KeywordsNalan“Lotus”thechoiceofimageslonesomevulgarit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