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文尖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6020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文尖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文尖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文尖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文尖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文尖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文尖试题.docx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文尖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文尖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文尖试题.docx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文尖试题

新干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第二次段考

历史(文尖)试卷

一、选择题(2×25=50分)

1.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

”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

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它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

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

据此可知,“差序格局”

A.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B.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

C.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D.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依据材料推断“差序格局”是宗法制的体现。

宗法制产生于商周时期,早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故D项错误;先秦血缘政治被秦朝之后的官僚政治取代,宗法制并没有使其延续,故B项错误;宗法制带来的世卿世禄,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故C项正确;官僚政治建立后,宗法血缘关系不再是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故A项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2.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朝廷内制的敕、诏、册、表等,由六部转归内阁负责。

这一现象说明

A.内阁成为行政权力的中心

B.内阁的权力已完全合法化

C.内阁掌握军国大事决策权

D.内阁的权势及其地位提高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内阁负责敕、诏、册、表等的拟制,说明六部的部分职权转归内阁,是内阁权势和地位提高的表现,D项正确。

题干反映内阁的权势及其地位提高,不能说明内阁成为行政权力的中心,排除A。

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内阁的权力是否合法化,排除B。

C项表述与明代内阁制的相关史实不符,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3.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写道: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

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

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下列措施中对“权威的根基被摧毁”作用最大的是

A.财产等级制度

B.实行陶片放逐法

C.建立五百人议事会

D.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

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度,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地位,故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故A正确。

实行陶片放逐法,属于克里斯提尼,故B错误。

建立五百人议事会,也属于克里斯提尼,故C错误。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也不能此根本上打击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地位,故D错误。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梭伦改革

4.作为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件,理应含有某种不同于旧时代的新内容。

然而,《权利法案》却并非如此。

事实上,议会所获得的立法、财政、监督行政权14世纪时已获得了,议员在议会中的言论自由、不受迫害等权利在15世纪后也已经逐渐得到公认。

该内容反映了17世纪英国革命的政治目的是

A.为了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B.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C.为确立新兴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D.为确定和维护传统之权利与自由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权利法案》却并非如此。

事实上,议会所获得的立法、财政、监督行政权14世纪时已获得了,议员在议会中的议论自由、不受迫害等权利在15世纪后也已经逐渐得到公认”说明民主是在维护传统权力与自由的妥协,故D项正确。

考点:

欧美为代议制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

5.2016年又是美国大选之年,而近些年来美国人对“一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同属于一个党)还是“两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不同属一个党)的选择一直反复不定,但认为“一党政府”好的选择平均值明显高于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而且其比例有日趋增长的趋势。

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立法权与行政权制衡作用的削弱

B.美国总统的行政权不断扩大

C.两党竞争相互监督的作用在加强

D.美国民主政治逐渐走向衰落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美国总统拥有行政权,国会拥有立法权。

“一党政府”的选择平均值明显高于“两党政府”选民比例,说明立法权与行政权制衡作用的削弱,故A项正确;美国总统的行政权不断扩大说法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一党政府”好的选择平均值明显高于“两党政府”说明“两党竞争相互监督的作用在加强”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美国民主政治逐渐走向完善,故D项错误。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联邦制的权力结构、两党制

【名师点睛】美国1787年宪法的分权制衡原则是常考的考点。

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归总统,司法权归法院,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

国会有立法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有权否决,国会又有权在一定条件下推翻总统的否决;总统有权任命高级官员,但须经国会认可,国会有权依法弹劾总统和高级文官;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经国会认可,最高法院又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以违宪为由宣布无效。

6.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时其中并未包含保护公民权利的“人权法案”,作为宪法主要起草人之一的汉密尔顿对此曾这样论述:

“在公开宣称基于人民权力,由人民的直接代表与公仆执行的宪法之中,就严格意义而论,人民不交出任何权利;既然人民保留全部权利,自然无需再宣布保留任何个别权利。

”下列表述与汉密尔顿观点一致的是

A.“人权法案”的缺失是宪法制定者无意疏忽所致

B.“人权法案”的制定不符合建立强权政府的需要

C.公民权利通过主权在民的宪政原则受到充分保障

D.公民权利通过政府权力严密的分权制衡得以保障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注意从总结归纳题干的核心思想,即未包含保护公民权利的“人权法案”的原因是作者认为在“宪法中…人民不交出任何权利…自然无需再宣布保留任何权利”,反映出人民的公民权利都在宪法中,故C项正确。

AB项不符合题意;D项题中没有涉及,排除。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

7.1896年,俾斯麦接受了李鸿章的拜访。

他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

“反朝廷是不行的。

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

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

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

”这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

A.实行君主专制政体

B.统治者强烈主张国家统一

C.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尖锐

D.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项错误,德国当时实行的是君主立宪政体;D项材料未体现;B项说法正确,但是与材料的要求“从侧面”不符。

C项体现了皇权对相权的制约作用。

故选C。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8.这个条约撕开了一个专制政权的铁幕。

战前清廷朝野普遍认为民主国家决策程序复杂,不能尽快作出决定;人民拥有权利,不会拼死作战。

但无情的战争把这些谎言扔进了垃圾箱。

条约签订后,“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迅速的在中国漫延开来。

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冲击的是清廷,对普通民众的思想影响不大,排除AB;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民众改变了对民主国家的看法,从此民主、共和和立宪成为主流,随后中国掀起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C正确;《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工具,其签订之前,“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早已宣传开来,排除D。

9.清人戴鸿慈在日记中说:

“观(伦敦)博物院。

……陈设者率以国分室。

中国室内,则有内廷玉玺两方存焉。

吾国宫内宝物流出外间者不少,此其一也。

若扣其所从来,固亦凡国民所铭心刻骨、永不能忘之一纪念物也。

”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

A.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刺激了国人的近代民族意识

C.打开了近代西学思潮的闸门

D.标志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起步

【答案】B

...........................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10.从事长途贩运的山西商帮,为解决商业资金汇兑的需求创办了票号。

但近代票号逐渐将业务重心转向服务于政府,甚至承担汇兑海防经费和庚子赔款等业务,普通商人和百姓的小宗业务则已完全不看在眼里。

这说明近代票号

A.出现了服务对象的异化

B.完成了向近代银行业的转变

C.充当了列强侵华的帮凶

D.已经演化为封建的官办机构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山西商帮为了解决商业资金汇兑的需求创办了票号;但到了近代,票号服务于政府,说明近代票号服务对象发生变化,A项正确。

题干强调票号服务对象的变化,与向近代银行业的转变无关,且无法体现“近代”因素,排除B。

题干体现票号服务对象的变化,没有体现充当了列强侵华的帮凶,排除C。

题干体现票号为政府服务,没有说明演化为封建的官办机构,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11.18世纪以前,初级工业化开始后,西方国家大宗产品供治与大宗原材枓需求逐步增加,但此时中国在与其贸易中往往居于顺差地位。

这表明中国

A.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B.农耕经济发达

C.推行贸易保护政策

D.主导世界市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中国在18世纪以前与其贸易中往往居于顺差地位,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造成的,一家一户的经营不需要大量的商品买卖,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只是一个方面,不能解释为什么进口货物少的原因;C选项不是本质上的原因;D选项说法错误。

12.武昌起义爆发后,46名北洋将领联名诉求“立定共和”,否则将“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

驻扎各地的满洲旗营部队也较少进行抵抗,大都很快瓦解。

这表明

A.民主共和观念已经被军队普遍接受

B.军队革命化是导致清朝灭亡的主因

C.北洋军以及满洲旗营响应武昌起义

D.军队失控和旗营涣散加速清朝崩溃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洋将领本是清王朝的官员,北洋将领联名“立定共和”和满洲旗营部队抵抗较少,反映了清朝对军队失去控制和旗营涣散加速其崩溃,D正确;材料体现了北洋将领联名诉求“立定共和”,但不等同民主共和观念已经被军队普遍接受,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军队革命化,排除B;满洲旗营响应武昌起义与材料“满洲旗营部队也较少进行抵抗”矛盾,排除C。

所以选D

13.五四运动发生后,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

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

这说明

A.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

B.运动爆发有广泛群众基础

C.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D.中国人亟需接受启蒙思想

【答案】A

【解析】根据时间“五四运动”可知,五四运动的爆发时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依然是中国的主要矛盾,故A项正确;B项中的“群众基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与国内无关,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最大的作用就是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D项错误。

14.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议案中指出:

“有了农村暴动的广泛发展,有了工农红军的迅速扩大,有了兵士群众的动摇与自觉哗变的增加,有了统治阶级这样的严重危机,的确只要在产业区域与政治中心爆发了一个伟大的工人斗争,便马上可以形成革命高潮——直接革命形势。

”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

A.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开始独立自主的领导中国革命

B.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C.仍然坚持“城市中心论”,革命潜伏失败危险

D.重视农村农民斗争与城市工人暴动的相结合

【答案】C

【解析】材料“的确只要在产业区域与政治中心爆发了一个伟大的工人斗争,便马上可以形成革命高潮——直接革命形势”,可见当时中国共产党坚持“城市中心论”,故B错误,选C;材料没有正确分析中国的革命形势,排除A;材料认为农民暴动是城市暴动的基础和铺垫,而非两者的结合,排除D。

15.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国民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解决资金、能源与材料问题,拨出专款组织国营矿东迁,同时给部分私营企业以复员贷款。

材料反映的是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的政策

B.抗战时期经济生产的重新布局

C.抗战结束以后国民经济的恢复

D.解放战争时期官僚资本的膨胀

【答案】C

【解析】材料“国营工矿业”与“给部分私营企业以复员贷款”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战结束后,西部的企业重新迁回曾经的沦陷地区,同时政府组织因为战争导致失业的员工复员,故C项正确;ABD项反映的阶段特征不符合题意,排除。

16.1931年底,国民政府取消了地方政府设卡征税的厘金税制度,实行新的统税制,规定凡缴纳了统税的商品准许在全国范围流通销售,地方不得征收其他任何捐税。

统税制的实施

A.得益于法币政策的推行

B.有利于增加政府的关税收入

C.抵制了外国资本的侵入

D.有助于削弱军阀割据的基础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实行新的统税制”和“地方不得征收其他任何捐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存在新军阀割据纷争的局面,统税制的实行有助于削弱军阀割据的基础,故答案为D项。

法币政策的推行在1935年,排除A项;统税制不是针对进口货物征收,与关税收入的变化无关,排除B项;实行统税制的目的不是抵制外国资本的侵入,统税制不可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排除C项。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曲折的发展

17.1923年陈独秀指出,“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

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瞿秋白在同年提出:

中国的民族运动“得最宜于组织、最宜有团结的无产阶级之猛进”,要“联合小资产阶级”,“督促资产阶级而行向民族革命。

”两者的主要分歧在于

A.民族资产阶级是否具有双重性

B.是否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先后问题

D.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问题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没有提及到民族资产阶级是否具有双重性、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故A、B错误。

因为材料在强调两种革命,故D错误,故选C。

1921年中共成立后,关于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内存在着分歧。

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即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

但关于先后顺序产生了纠纷。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革命道路的探索

18.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俄罗斯1917年的革命风暴》将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

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两者都

A.着力推翻沙皇专制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C.推进和平民主的进程

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C

【解析】着力推翻沙皇专制是二月革命的成果,排除A;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是农民的土地要求,排除B;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排除D;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都推进了和平民主的进程,故选C。

19.某文件明确规定:

“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这份文件应该是

A.《新民主主义论》

B.《共同纲领》

C.中共八大决议

D.《论十大关系》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可知该文献颁布于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新中国建设制定纲领,应该是《共同纲领》,B项正确。

《新民主主义论》涉及发表于1940年,涉及革命的前途、领导阶级等内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

中共八大召开时、《论十大关系》发表时,我国已经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与题干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不符,排除C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等,运用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20.丘吉尔在二战后极力鼓吹欧洲联合,但在表述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时却用“with”一词而不用“of”一词。

这表明丘吉尔

A.正视英国战后国际地位的下降

B.奉行英国传统的外交思想

C.试图建立英国主导的欧洲联合

D.积极推动欧洲联合的进程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with”表明,英国还是把自己和欧洲大陆区别对待,希望欧洲联合后能有自己有一席之地,拥有特殊的发言权,故A项错误,C项正确;英国传统奉行大陆均衡政策,材料并未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的侧重点在后半部分,而D项的内容,倾向于前半部分,故D项错误。

【名师点睛】

“with”和“of”区别:

“with”表示与...一起,“of”表示属于。

用“of”一词表述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表明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一样,是同等的关系,用“with”一词表述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表示英国与欧洲其他国家不同,拥有特殊的地位,体现出试图建立英国主导的欧洲联合。

21.均田制下授田并承担赋役的起始年龄逐渐从15岁调整到18岁,还田除役的年龄逐渐从71岁调整到56岁,与此同时女性逐渐不负担赋役也不授予土地。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A.儒家的民本思想理念受到重视

B.垦荒使私有土地的范围缩小

C.土地占有不均衡的现象加重

D.农业生产方式出现重大调整

【答案】C

【解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材料表明,均田制下,国家通过政策的调整减少土地的授予数量。

究其原因,是土地兼并严重,国家掌握的土地逐渐减少,故C项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民本思想理念受到重视,故A项错误。

垦荒会使私有土地的范围增大,故B项错误。

在这一时期农业生产方式没有出现重大调整,故D项错误。

22.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主要包括

①“工商食官”

②实行市坊制度

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④商帮形成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答案】A

【解析】“工商食官”是西周时期的政策,故①错误实行市坊制度是在宋朝以前,故②错误;明清时期,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形成,故③④正确,故选A.③④。

23.据历史记载:

中国历史上的金银比值一直很稳定,在明朝初年及以后很长一段时期,一直维持在1:

6上下,到崇祯(1628—1644)年间,这一比值已达1:

15之多。

对此,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天启中权阉用事,百官献媚者皆进金卮,金价渐贵”。

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

A.明朝政治腐败,官员行贿受贿

B.海禁造成对外贸易大幅萎缩

C.明朝政府推行赋役征银政策的影响

D.新航路推动全球贸易时代来临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明朝政治腐败,官员行贿受贿与银价下跌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海禁造成对外贸易大幅萎缩,那么国内金银价格不会波动这么大,故B项错误;明代嘉靖时期推行赋役征银政策,材料信息是崇祯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金价上涨,银价下跌,与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流入中国有关,故D项正确。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名师点睛】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24.12—13世纪西欧城市产生了行会。

马克思认为:

“联合起来反对勾结在一起的掠夺成性的贵族的必要性,在实业家同时又是商人的时期对共同市场的需要……全国的封建结构——所有这一切产生了行会。

”而中国的唐宋时期也产生了行会,“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二者都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行会制度加剧了商业竞争

C.二者都是工商市民反封建的结果

D.二者都带有经济垄断性质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的行会没有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排除A。

加剧了商业竞争的表述错误,与题干“在实业家同时又是商人的时期对共同市场的需要”矛盾,排除B。

“全国的封建结构——所有这一切产生了行会”反映了行会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不是反封建的结果,排除C。

“联合起来反对勾结在一起的掠夺成性的贵族的必要性”“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体现了行会带有垄断性质,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25.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

“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

……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

”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

B.工业革命与科技的进步

C.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

D.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要

【答案】D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整个十九世纪期间,文艺复兴所解放出来的西方文明的思想正集中于仍有待进行的创造性的社会和政治改造事业.一股在人类力量和物质生活状况方面发生普遍变化的浪潮冲刷着世界,使得这一变化成为可能的是那解放了的思想最初在科学上的努力。

——(美)威尔?

杜兰特《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亨利?

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

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一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材料三现代的观察家将我们的时—述为存取时代.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联网的计算机传递产生了一个地球村,消除了以往在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孤立。

然而,由于购买必要的设备、维护和升级设备、训练人员去使用这些设备都需要资金,许多国家感到很难融入地球时,联系起来的和没有联系起来的国家之间存在的鸿沟,也因此可能成为没有边界的世界的一个边界。

——(美)杰里?

本特利赫伯特?

齐格勒《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材料-中“人类力童和物质生活状况方面的浪潮”指的是什么?

据材料说明19世纪前期出现这一浪潮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的“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说明“存取时代”到来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认识。

【答案】

(1)浪潮:

工业革命。

原因: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科学技术的积累和进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带来的思想解放。

(2)原因:

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

影响: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的产生。

(3)影响:

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剧贫富差距。

(4)认识:

科技进步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同时加剧世界发展的不平衡;社会的发展也会推动科技进步。

【解析】

(1)本问考查学生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