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养生医药.docx
《和谐养生医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谐养生医药.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和谐养生医药
和谐养生——医药
樊正伦教授
中医学家
课程前言
主持人: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健康大讲堂,现在很多朋友家呢都会备有小药箱,如果觉得不舒服的时候,家里就会很习惯的告诉你说哎呀赶紧得吃点药,那还有的人呢,则习惯会说别动不动就吃药,这病啊能抗抗过去就完了,那到底什么时候该吃药,如何正确的用药呢,中医在这一个方面又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呢?
今天我们健康大讲堂依旧请到了我们国家著名的中医学家樊正伦教授来给我们讲一讲中医文化当中慎医药的话题。
来掌声有请樊教授。
樊正伦:
我们下面要讲的课题呢是讲慎医药的问题。
过去呢中国人的生活比较差,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不去找医生。
小病就扛着,大病就等着,实在不行了再找大夫。
现在呢随着我们国家越来越富强,大家生活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所以大家对健康问题的认识也就越来越重视了,这是不是一件好事,我说他既是件好事又不是件好事。
很多人越来越过分的去依赖医生和药物,我觉得这是一个误区,有的患者到我这说,说大夫你看特别不想吃饭,我说您一天都吃什么呀?
他说我早上吃什么药,中午吃什么药,晚上吃什么药,他能讲出一大堆,结果一天三顿饭,是三大把药吃完了。
我说了您想想您那喂里面这些药都进去了,您那个饭还想吃吗?
老百姓说人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可不是吃药长大的,对吧,五谷杂粮是养人的,没有说谁生下来就吃药,他说不吃东西就吃药,就吃营养素就能长大的,我想这样是不行的。
我们现在再看看我们的孩子,只要一感冒一发烧,到医院肯定打点滴,不管是什么,只要进去肯定打点滴,好象不打点滴这个病就好不了,是药就有三分毒,药是不能乱吃的,医也不是乱投的。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现在出现的情况是非常严重的,这种做法不仅浪费了我们的药物的资源,也影响了我们同志们的寿命,为此呢我觉得在养生的问题上,我觉得有必要讲一讲慎医药的问题,就是谨慎的对待医生和药物。
主持人:
樊正伦教授认为,要想养生必须谨慎使用医药,现代人对健康关注度提高的同时,过分依赖医药的现状令人堪忧,要想养生就离不开医药,这是现代人对养生的一个严重的误区。
那么到底何时该动医药,中医文化又是如何看待医和药的呢?
一、中医文化如何看待医和药
樊正伦:
中国的文化中的医生到底是一个什么含义?
医生为什么叫医?
不叫二、不叫三,就叫医生,医生的医在中国古代是一个什么字呢?
它是一个方块里面有一个剑,这边是一只手就是繁体字的医生的医,底下是一个酒,那就是说人拿着这个盾牌挡着这个剑,然后呢有了这以后用酒去加以治疗,这就是中国医生的医的本字的本源。
那么中国文化中有一个同音就同源就是这两个字如果它的音相同,他的根源可以找一个根源上,字有它的本源。
那么医生的医为什么中国人把它医生上的医生不叫做别的生呢?
我想它有两个含义吧,第一个含义,医生的第一个含义医着依靠也,他和依靠的依同音就同源,当你得了病你自己已经没有办法了,咱们古代的病字是一个什么字?
咱们现在就是一个病了,一点一横一撇这个,在古代这边这两点其实是一个床,这点一点一横原来是一个人,中间中间三点,就是人出了汗躺在床上这就是疾病的病最早含义。
那么就是说你得了病你已经自己没法维持了,你要找一个靠背了,那么医生的第一个含义就应该是患者的靠背,所以医生的责任你当医生你就别想去经商,你别想发财,你如果作为一个医生你第一应该想到的,病人不行了你就让他靠背,你是他的依靠。
第二个中医治病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治到一的状态,这一是什么?
我们中国文化中没有零,中国文化中最早是一个点,这个点就是我们中国文化中的太极,把这个太极拉长了就是一,一在中国的含义里面是阴和阳的有机结合,就是阴和阳完全平衡的时候就叫做一。
所以老子讲道生一,那么一的状态在医学上在中医学上叫做什么?
叫做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就是当你的人阴阳处在完全平衡状态的时候,就是一的状态,一的状态是没有疾病能够发生的,那么就是说你用药性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在治病的过程中最后达到的目的是治成一的状态,而不是治到二的状态,二的状态是阴是阴阳是阳的状态的话,那叫阴阳决离、精气乃绝,那治到最后人死了,那就叫二了,那就不是一了,就是不是一个阴阳和谐的状态,这是中国医生的医的含义。
为什么叫做药?
中国的文化中药他怎么不叫勺啊,它怎么叫药啊?
这个药我们用的药和钥匙的钥同音则同源。
这个钥匙干吗的?
大家都知道钥匙开门的吧,您这门打不开了,找大夫干嘛?
就是门打不开的时候找大夫配把钥匙,这个钥匙是开门用的,门打不开了,你配一把钥匙把门打开了,这就是药的作用。
如果这个门好好的,你天天拿一个钥匙瞎捅它,好门也会捅坏的,所以药是不能乱用的,如果我们从中国文化的角度你把医和药弄明白了,这个人的状态进入一个阴平阳秘的状态,你用药的目的是真正?
是把门打开。
门开好了,你就让他好养生去,别拿钥匙瞎捅,捅来捅去把好门会捅坏的,这是医药的真正含义。
正因为是这样我们就要谨慎的来对待医和药了。
主持人:
樊正伦教授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和疾病都有其深刻的内涵,“医”通“依”,是人体阴阳平衡的状态被打破时才需要的依靠。
“药”通“钥”,是健康的门无法打开的时候才需要的钥匙,医和药都不适于频繁使用,否则就违背了医药的本源。
那么人究竟是怎么得病的?
中医文化对疾病又是如何看待的?
二、中医文化如何看待疾病
樊正伦:
我们今天是从各个不同环境来的,不管是坐地铁的坐汽车的也好,还是做公交车的也好,我们可以这么说,我们现在坐在这儿的所有同志,你这儿的,我们不说身体里面的,就这儿,你什么细菌和病毒都可能有,为什么?
因为我们呼吸的是自然的空气,吃的是自然的饭,喝的是自然的水,我们不可能在一个纯之又纯的环境里生活,好了,那么大自然不论什么细菌和病毒,大自然给人生命权利,给细菌、病毒同样的生命的权利,那么你这既然有了细菌和病毒,你为什么不得病?
中医很好解释,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就是说你的状态非常平静的状态的时候,你的状态很好的时候,你是可以和所有的细菌、病毒和平共处的这是中国的基本思想。
如果这个细菌病毒一点作用都没有的话,用不着你人来消灭它,大自然就把它消灭了。
它可以在大自然的生物链中,它一定有它的作用,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观念。
那好了,那你什么时候会得病呢?
我们想当你正常状态的时候,你可以和它和平共处,我们不信到医院去查,我们从口腔一直到肠道里没有细菌、病毒是不可能的,都存在,它不发病是因为你没给它条件。
同样在一个气侯中比如说流感,冬天会流感的时候,你会发现有的人得,有的人不得,不是所有人不得,不是所有的人一律得,SARS来的时候,也是有人得有人不得,为什么?
就是说当你这种致病因子只有在你这个个体上找到了它能够发展的条件的时候,它才会发展起来,才可能变成治病的因子。
那么中医在治病的过程里面它怎么解决问题呢?
它认为这个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你的状态被打破了,你外受风寒暑湿燥火,内受喜怒忧思悲恐惊的困扰,使得你的状态被打破了,给了它发展的条件,那好了他就从10变成100,100变成1000个,到1000个的时候它就要损伤你了,这时候你就得病了。
主持人:
樊正伦教授认为,细菌、病毒是大自然的产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一味的想消灭它们,只会使细菌病毒不断的发生变异,而中医认为人和细菌、病毒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只有当人外受风寒暑湿燥火、内受喜怒忧思悲恐惊的困扰,体内原本的平衡被打破的时候,细菌、病毒具备了发作的条件,才会使人生病,所以中西医看待疾病的角度是不同的。
那么中医和西医在疾病的治疗方面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三、中医和西医治病有何本质区别
樊正伦:
我们一得病就到医院去,你发烧了、咳嗽了这个那个你就得到医院去,你到医院里我们现在医院做的什么检查呢?
他的一切检查都到仅仅的围绕着这个致病因子是谁,就是这个捣乱的坏分子是谁,用我们今天最时髦的话讲就是萨达姆在哪或者拉登在哪因为这个动乱是它造成的,找到了他再看看我们的武器库里有没有能够杀死他的武器,如果有我们的医生就很有把握,我有这个武器能杀死它,我把它杀死了这个病就好了。
这就是我们现代医学的一种思维,这种思维对不对呢?
我讲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因为这件坏事是它做的,你把它处理了,这个事件就平息下来了。
但是从根本上讲他的弱点是什么?
因为这个致病因子它之所以能够在自然界存在,是它有自然界存在的理由,你想杀死它它就要千方百计的活下去,大自然没让它死,于是它就要千方百计的活下去,它要千方百计的活下去,它就要产生变异,它变异的速度远远比你研制药的塑料要快得多。
大家都知道从上个世纪的开始,人类发现了抗生素,到现在已经发明了7000多种抗生素,而真正现在能在临床上使用不过十几种、数十种,大量的没法用了,为什么?
因为它不起作用了,你杀不死它了,这就使得现代医学进入了一种困惑。
主持人:
人的一生离不开医药,可您知道医药与养生之间的关系吗?
中医、西医,中药、西药、中西医治病究竟有何不同,草根树皮如何医治百病?
樊正伦:
医生在治病、中医在治人。
主持人:
要养生到底该如何看待医药、使用医药呢?
著名中医学家樊正伦教授作客健康之路健康大讲堂与您共同探讨医药与养生的话题,敬请关注。
樊正伦:
那么中医到底是怎么看病呢?
中医为什么能治病?
我要在这儿告诉大家中医没在那儿治病,中医治的是人,佛家有一句话叫因缘相合则为果,因缘,缘就是缘分的缘,后面是结果,那致病的因子是因,得病就是果,中间就有一个条件了。
那么如果说西医治病是从医入手,说要杀死这种细菌的病毒也好,是杀死这个癌细胞也好,他从哪入手的?
它从因入手的,那么中医治病从哪入手的?
从源入手的,从条件入手的,它认为只要把这个条件切断了,这个因是不会变成果的,中医治病的基本有这么一个理念。
那么中医在治病的过程中,我们中医从来没想过杀死谁,我们的祖先在不知道细菌、病毒之前是怎么保健养生的,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大家考虑的问题。
中医真正治疗的不是病,是人,中医治病的时候用那些草根、树皮煮到一起干吗呢?
他是用药性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因为人得天地之全气,物得天地之偏气,大自然赋予了人生命,赋予了自然界一般金石草木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性情,中医在治病过程里面,他用的这些草根、树皮,用的什么这些金石草木,它是用这些东西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被打破的这种内环境,使得你的内环境被调整过来以后,这个致病因子在你这不到他发展的条件了,他很自然的就从1000个退到100个,100个退到10个,你们俩又开始重新和平共处了,这就是中医对疾病的理念认识,也是中医在治病过程中的重要手段,有一个在北京工作的一个北欧人。
她说我呢,她34岁,去找我看病的时候她说,大夫我右侧找了一个卵巢囊肿,德国医生给她检查的,说这个卵巢囊肿呢没有办法,只能摘掉,她说中医有没有办法,我跟她讲既然它能够长出来,从中医的理论上看,她就能够消下去。
她说这不可能,人西医都都说了只能摘不能消,我说那您自己解决吧,于是她就去德国做了手术,把右侧的卵巢摘掉了,三个月以后她又找我来了,她说樊大夫不行了,我左边又长出来了。
我这回不敢摘了,我刚34岁还没孩子呢,她说能不能吃点中药,我说那你就吃中药吧,我给她吃了有三个多月的中药吧,她又去西医检查,回来以后告诉我说中医太神妙了,说西医说这边卵巢囊肿没有了,他说中医既没动刀子也没动剪子怎么就把这个囊肿给消下去了?
就是这件事我给她讲了一个例子,我讲了什么例子呢?
我是这么讲的。
我说吧大家都知道木头是可以长蘑菇的,只要它是木头,如果是钢铁的话它只能生锈,摸透就能长蘑菇,但是不是所有的木头全长蘑菇,木头只有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条件下,他才会长出蘑菇来,那么你这长了一个东西,就像木头上长了蘑菇,这个长了蘑菇怎么办?
只有两种办法,一种办法是摘掉蘑菇的办法,你把这个蘑菇摘了,它长出来你把它摘了。
摘掉蘑菇的办法是不是办法呢?
确实是办法,但我甚为它不是一个根本的办法,因为既然它是木头,在一个环境下它会长这个蘑菇的话,如果这个环境不变,你摘掉这个蘑菇,这个蘑菇肯定还会再长出来,多会长到木头不再是木头的时候,蘑菇就没有了,这是一种办法。
我说我给给你吃了三个月的中药,实际上起到什么作用?
我没有去摘这个蘑菇,我改变了你这个蘑菇能够生长的环境,我说你如果把一个长了蘑菇的木头,你放到了伊拉克的沙漠里你看它还长吗?
它肯定会长了也会缩回去。
我说我给你吃三个月的中药,我没用手术的办法,我用中药的药性改变了你的内环境,仍然是药性的偏性纠正了人体的偏性,把你这个能够长蘑菇的环境调整过来了,你那个蘑菇不就不长了吗?
长了他也会下去。
主持人:
樊正伦教授认为,中西医治疗疾病的理念不尽相同,西医治的是病,而中医治的是人。
西医是通过消灭致病因子来治疗疾病的,而中医是从改变致病因子的生存环境入手来治疗疾病的,是通过中药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使人体重新回到原本的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二者的致病切入点各有侧重。
那么中药和西药又有哪些区别,该如何看待药物的副作用呢?
四、如何看待药物的副作用
樊正伦:
怎么谈到谨慎的对待医和药呢?
我们知道这个药是药就有三分毒,这个毒是有两种含义的,西医讲这个药有毒性,那个药有毒性,那是讲从分析的角度讲说吃了这个药以后,它对那些脏腑那些组织会造成损害,西药呢,这点西药其实很好,西药它的作用很明显,它的化学成分告诉你就是什么,它都是批量生产的划分药物,它药物的成分很明确,作用也很明显,下面的副作用也很明显,告诉你非常清楚。
所以如果想使用西药一定要严格的在西医大夫的指导下去使用。
中药的那个药的毒是指的偏性的东西都是毒,我们所有使用的药物它都具有着很强的偏性,中药同样有副作用,你说人参好不好?
好。
但是你看给谁用,人参之所以叫做药不叫做食就是因为它的药是偏性的,它总的来讲有很强的补气作用,如果你年轻人你本来里面火力就行旺,你吃了人参就流鼻血,你说它是药还是毒?
正确用在需要的人的身上就是药,用在不需要的人身上就是毒,所以我希望在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要慎重的注意。
这个很多人你们说中医科学,中医怎么科学,你看怎么有很多药物在实验室里你看那个,咱们就举个简单的例子吧,藿香正气,大家知道夏天拉肚子藿香正气,我拉肚子吃点藿香正气,藿香正气,藿香正气是什么呢?
就是内里有了寒和湿的时候,这时候呢你里内寒湿的状态,中医的藿香正气里面都是散寒祛湿的药物,当它在实验室里面这个藿香正气水煮完了以后,你把那个大肠干净放进去,它谁都杀不死,而且它是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但是你喝到肚子里它就能解决问题,为什么呢?
因为它本来藿香正气那些药物就不是杀死这个大肠杆菌的,它是调整你体内状态的,所以你说,西医说,很多人说因为它不能杀死它所以他就不科学,其实科学不仅仅是是一个杀死谁的问题,治病病治好了,把你的状态调整好了,你已经从复写的状态变成正常状态了,你说谁科学谁不科学?
我看两个都很科学。
你可以用抗生素,我可以用藿香正气,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从中医学文化理论的角度讲,中医应该说它更强调了和为贵,因为你老想杀死谁,那谁不想死,自己不让它死,它就千方百计的变异,你今天用了,明天就没有用了,所以现在西方医学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所以西方医学他们已经非常慎重的使用抗生素了,中医预见这个问题怎么办?
它不管你变成了萨达姆还是变成拉登了,你只要有一个环境它就能发展,我把这个环境撤掉了,它在你这找不到发展的条件了,正因为我们祖先从来讲和为贵没想杀死谁,所以我们两千年前用的中药到今天依然有效。
我想如果大家理解了这个理念就能够理解中医那些草根、树皮他煮起来为什么能解决疾病,西医在治病,中医在治人,它们俩的根本理念是不一样的,中医更侧重的是用药性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使得你被破坏的平衡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从而使得疾病不能在你这找到他发展的余地,这就是中医的基本含义了。
主持人:
人的一生离不开医药,可您知道医药与养生之间的关系吗?
中医、西医,中药、西药,中西治病究竟有何不同,草根、树皮如何医治百病。
樊正伦:
西医在治病,中医在治人。
主持人:
要养生到底该如何看待医药,使用医药呢?
著名中医学家樊正伦教授作客健康之路,健康大讲堂与您共同探讨医药与养生的话题敬请关注。
樊正伦教授认为,是药就有三分毒,无论西药、中药都有副作用,西药因为主药是化学成分,所以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就会有相应的副作用,必须严遵医嘱,而中药都有其特有的偏性,所以对症下药非常重要,若不对症用药,大补的药材有时也会成为毒药。
总之无论西药、中药都应当谨慎对待,千万不可随心所欲。
那么那些人群尤其需要慎医药呢?
五、哪些人群尤其需要慎医药
樊正伦:
我认为20岁以下的小孩,5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西药一定要慎重,为什么?
因为西药他的毒性,它的作用很明显,它的副作用也很明显,你在20岁以下的时候,身体没有长成,这时候你大量的使用了抗生素,对于你的机体,你作用是作用,它的副作用比如我们很多抗生素对肝、肾造成的损伤它写的很清楚,这个伤肝,那个伤肾,我们也看到了有很多,我见到一个孩子就是因为打了两针链霉素耳朵就聋了,你说谁负责?
没人负责。
所以这个20岁以前由于他自身的气血还没有长成,自身的排毒能力还不完善,那么这时候就一定要谨慎的使用西药,我们小时候,咱们这个年龄大家都知道,咱小时候西医还没那么普及,我们得了病怎么办?
不是家里老头老太太告诉吃点儿这个小儿至宝丸吧,那吃点儿小儿七珍丹吧,我们不就这么长大的吗,我们现在再看看我们的孩子,只要一感冒一发烧到医院肯定打点滴,你要知道你把这些药物打进去以后,对孩子肌体的损伤是潜在的,到了他青春发育期的时候,由于他的肌体先天,在他的成长过程里面受到了损害,到这时候他都表现出来,一表现出来没有人再替你负责任了,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在西药的使用上,年轻人、小孩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我现在看到的太多了,我们现在家里就一个宝贝,四个人,祖孙三代就天天对他,我们医院里面是只要来小孩看病的时候,那都是四个,三代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来一个小孩起码后面跟着四个,这样的话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严重,而且常常是什么呢?
用上药烧就退,过两天肯定又起来,为什么?
就是因为他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他体内的状态,这个状态没解决,他尽管把这个致病因子控制了,过两天它这个状态仍然存在,这个致病因子仍然会发生起来。
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我希望还是恢复到我们传统中,我们中医有很多很多好的儿科药。
小孩得病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吃出来的,一个是着凉了,所以我们中医养生的时候讲到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小孩呀饿着点不怕,小孩怕撑,因为他的脾胃功能很弱,那么怎么办?
我觉得如果他有点轻微的感冒你就用点小儿至宝丸,如果他有点积食,大便特别臭,大便特别干,你就用点王氏保赤丸,把他里面泻一泻,他里面的热,下海就会平稳了,太珍贵的小孩是长不大的,咱们过去把那个小孩名字都是什么狗了、猫了,就是希望这个小孩非常顺利的去成长。
对于五十岁以后的老年人,西药也要慎重的考虑,为什么?
因为他的解毒能力随着肌体脏腑功能的减弱,他的排毒能力在减弱,那么你这个药物进去以后,他的毒是需要自身来排毒的,如果这个毒排不出去,存积在体内,那就会按下葫芦起来瓢,它引发的那些潜在疾病在老人的身上就反映得更突出了,更突出了,所以我觉得这样两个年龄段的人我希望大家呢一定要慎重的使用西药。
主持人:
樊正伦教授认为,年龄在20岁以下50岁以上的人群用药需要特别谨慎,尤其是西药,因为在人体排毒功能还不完善或者已经衰退的时期,药物的副作用往往会更加明显,毒素会沉积体内难以排出,严重影响人的生命健康。
那么哪些人群最容易陷入用药的误区呢?
六、哪些人群容易陷入用药误区
樊正伦:
另外我个深认为更年期阶段的同志更应该慎重使用医药,为什么?
因为女同志在更年期的时候,她的脏腑要进行一次重新的组合,在这个组合的时候,他就会出现这样和那样指标的改变,西医可能发现血压高了或者血脂出现变化,其实这种情况在更年期的阶段,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变化的阶段,如果你这时候你不去考虑他整体的情况,更多的考虑它的这多了那少的指标的变化的话,用药不当就会把不是病治成病,怎么说呢?
比如说我们有很多更年期的同志他血压不稳定了,血压高了,你到医院一检查说这不行,这血压高了,就得吃降压药,而且告诉你一吃上降压药就要终身服药,在这种不稳定的情况下,如果你要用调整的办法,把他的气血个调整过来了,她的血压过了这个阶段就会平衡下来,稳定下来,人有很强的自愈能力,如果这时候你就把它当成病,开始给她用降压药,那好了,就等于你给了她一个轮椅,拿轮椅推着她,用药物来控制她的血管,控制她的血管的结果是什么?
你要知道我们的血管是有一定的弹性的,这个弹性是有一个度的,如果你不断的用这些扩张血管药来控制这个血压的话,那么它本来你的血管就在正常的老化中,如果你不断的要用药物来控制它,控制一段这个药又不行了,你就得换一种药,所以我觉得呢我个人认为在这个时候你就一定要特别注意,用中医的话讲,在这个阶段中呢重在调而不在治,重在调养你的状态,而不在治疗你的疾病,因为疾病只是一种现象,它是由于你的状态不好了,所以才出现了这个疾病。
主持人:
樊正伦教授认为,更年期阶段的人很容易陷入用药的误区,尤其要慎医药,因为更年期阶段,人的脏腑都需要进行一次重新的组合,各项生理指标极不稳定,很容易出现血压、血脂、心率等指标的异常波动,这时需要调整而不是医药治疗。
一味靠医药控制往往会适得其反。
那么对于当下流行的一些养生保健品,中医文化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七、中医文化如何看待养生保健品
樊正伦:
大家都知道现在是保健品满天飞,不止是中国的、外国的,不只是中国的保健品、外国的保健品,确确实实是充斥着我们的市场,而且很多保健品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今天这名字明天那名字,很多保健品说这个药可以打补元气,那个药可以打补元气,我希望大家不要相信这个话。
元气按照中医学的理论元气是不能补的,元气是什么?
元气就是你生命之气,人的元气是爸爸妈妈给你的先天之气,中医叫做元气,叫做原始之气。
这个元气爸爸妈妈给了你这个生命,如果你要不用后天的食物来哺养的话,那么你什么都不吃,就只能活七天,就七天的寿命,元气耗尽的时候就是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所以中医学中讲,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就是说你是受什么呢?
所受于天,你的生命是爸爸妈妈给的,当你生下来以后这个天既有爸爸妈妈的先天之气就是我们说的元气,同时呢你还有后天的呼吸之气和水谷之气来维持你整个生命过程,在这个生命过程中,元气从你生下来开始一直到你走,它是一个不断消耗的过程,维持了你的生长壮老已的全过程,这是我们中医说的元气的理念。
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元气与寿命呢?
元气它就像一个定数,我们再举一个就像我们天天用的煤气罐,爸爸妈妈给你这个生命的时候,有时候这个气就是满罐,有的是半罐,这个半罐和一罐他和寿命是什么关系?
刚才我们讲了,我们讲节饮食也好,顺四时也好,调情志也好,慎医药也好,干吗呢?
就是你,你元气的消耗就像前面的火门,当你在外受风寒暑湿燥火,内受喜怒忧思悲恐惊,受到疾病干扰的时候,你的火门就被开大了,你火门被开打以后,你的元气的消耗就多了,元气消耗的越多,你的寿命越短,他就是这么一个辩证的关系,如果你爸爸妈妈给你很好,很圆满的一罐,你24小时前面的活门开着你的寿命也不会长,如果爸爸妈妈可能给了你半罐,你老把那个火门开的小小的,老让它小的溜去使用它,你的寿命就长,这恐怕就是元气与寿命之间的关系。
我认为真正的元气只有你自己节约的使用你爸爸妈妈给你的生命志气,那么你的寿命才会长。
医生的责任是什么?
就是当你外受风寒暑湿燥火,内受喜怒忧思悲恐惊,当你处在一种疾病状态的时候,你的元气过度消耗的时候,医生的责任就是把你元气的消耗限制在最小的程度,这就是大夫。
所以老百姓说一声治病救不了命,你元气耗尽的时候,我拿人参堆着你你也活不了,我希望大家对医药不可过度的迷信,当你不舒服的时候,可以找医生去调整,如果你把医药都看成是神仙话的,你就忘掉了自我,我们现在很多人因为生活好了有点钱了,所以见了什么保健品就吃,只要说那个大夫好,你就趋之若鹜,我觉得这种趋势是应该注意的。
自己应该更注意自己的养生,随时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这是非常重要的,人不完全靠指标活着,首先要凭借感觉活着。
不是说你完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