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文综综合能力测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5929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模拟文综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模拟文综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模拟文综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模拟文综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模拟文综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模拟文综综合能力测试.docx

《高考模拟文综综合能力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文综综合能力测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模拟文综综合能力测试.docx

高考模拟文综综合能力测试

....

.

.

.

2005年高考模拟文综综合能力测试

一、本卷共35小题,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04年11月18日18时44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试验卫星二号”送入太空。

这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在小卫星研制领域又取得新的进展。

此次发射主要是演示验证卫星平台新技术,并对国土资源、地理环境进行试验性测量和监测。

完成1—4题

1.我国卫星发射时,美国佛罗里达州宇航中心(28ºN,81ºW)的监测屏幕上显示的当地时间为

A.18日5小时20分B.19日8小时8分

C.17日5小时20分D.17日8小时8分

2.此时,全球新、旧一天的时间长短关系是

A.T新>T旧B.T新

3.这一天,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为

A.纳塞尔水库的水位为一年中的最高

B.北印度洋海水自西向东流

C.北极上空存在臭氧空洞

D.地球公转速度正不断加快

4.卫星对地球环境进行测量和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是

A.全球定位系统技术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技术D.摄影技术

装机容量1260万千瓦的中国第二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已进入开工准备阶段,并将于明春正式开工。

国家计划在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河段兴建向家坝、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4座梯级电站。

4座电站的总装机容量3850万千瓦,超过两个三峡工程。

完成5—6题

图1

5.图1中A表示溪洛渡水电站,对其地理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A.属高山高原气候区B.在川、滇、渝三省交界处

C.位于金沙江下游D.属于四川盆地

6.溪洛渡水电站建成以后将对长江三峡的产生的影响有

A.减少三峡水库泥沙淤积

B.水库控制了长江流量,因此三峡大坝年发电总量将减少。

C.长江枯水期,三峡水库的水位将进一步降低,

D.对三峡工程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图2为我国某山区不同地点(山谷、山顶、悬崖)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图2

7.图2中表示山谷气温变化的曲线是

A.aB.bC.cD.d

我国某中学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在春分日这一天,测得该校操场上旗杆在不同时间的影长,其数据如下表,已知旗杆长为10.72m。

回答8--10题。

(tan43≈0.933,tan45≈1,tan47≈1.072,tan49≈1.150)

北京时间(时)

12

13

14

15

16

旗杆影长(米)

12.9

11.5

10

11.5

12.9

8.该学校所在位置的地理坐标为

A.(45°N,135°E)B.(43°N,105°E)

C.(49°N,120°E)D.(47°N,90°E)

9.该校所在地区著名的农产品是

A.瓜果和葡萄B.棉花和花生C.小麦和玉米D.柑桔和油菜

10.当北京时间分别为12时、13时和14时,该活动小组观察到旗杆的影子分别指向

A.西北、正北和东北B.正西、正北和正东

C.西北、西北和正北D.正北、东北和正东

11.2004年我国夏粮获得大丰收,改变了近十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持续下滑的局面,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今年

A.充沛的大气降水B.耕地面积增加

C.优惠的农业政策D.农村劳动力增加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历代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开发、管理和民族政策的调整。

当前我国进行的西部大开发,既要吸取借鉴古代的经验教训,又要保护和利用该地区遗存的丰富的历代文化遗迹。

据此回答12—15题:

12.从西汉到清朝,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开发和治理的相同点是

  A.实行减免赋税政策  B.重视发展商业贸易

C.进行重大工程建设  D.设置政府机构派驻军队

13.我国古代历史上几次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各具不同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汉实行宽松的民族政策,保护丝绸之路畅通

  B.唐朝尊重各民族利益,不搞民族歧视

  C.元朝重用少数民族人才,全方位开发

D.清朝重视发展商业,增加政府税收

14.清朝为加强巩固对西部边疆的统治,多次进行平叛战争,下列选项不属此范围的是

  A.雅克萨之战  B.平定“三藩之乱”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5.下列选项中属于西部重要文化遗迹并有待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有 

①敦煌莫高窟 ②大昭寺 ③云冈石窟遗址 ④龙门石窟⑤布达拉宫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

从近代史开始,中国先进阶级在致力于争取民族独立的同时,也注重借鉴古今中外的经验和教训,建造民主和法制的社会。

据此回答16—19

16.20世纪初期,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就其实质前言

A.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封建势力政治代表的论战   

B.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的继续

C.资产阶级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  

D.民族资产阶级因政见不同而产生分裂的表现

17.民权主义是中国同盟会革命政纲的核心,这是因为它

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B.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C.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D.体现了近代欧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1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议员有弹劾总统的权利,这表明

A.中华民国有真正的民主 B.民国权力的重心在议院

C.临时大总统没有权力  D.孙中山要限制袁世凯

19.《中华民国约法》和《中华民国宪法》的共同点是

A.建立责任内阁制    B.为了遏制革命形势的发展

C.顺应人民立宪的愿望 D.为了强化独裁统治

20.法国大革命中制宪会议颁布的宪法和法令,集中体现了

A.第三等级的愿望    B.农民阶级的要求

C.大资产阶级的意志   D.小资产阶级的要求

殖民体系的兴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发展,是世界近现代历史的重要内容。

结合有关史实,回答20-23题。

21.自从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就开始了对外的殖民扩张。

以下各项正确说明了殖民活动在资本主义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的是

①推动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②加速了世界各古老文明地区的衰落

③促进海外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 ④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其主要表现是

①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②将先进的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

③冲击了旧思想和旧制度④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成为西方的附庸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族解放运动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但西方殖民国家的一些做法却给部分解放了地区的矛盾冲突埋了了种子。

下列地区典型地反映了这种情况的是

A.拉丁美洲地区   B.印度尼西亚

C.巴勒斯坦地区   D.阿尔及利亚

读漫画“何时能排空?

”,回答24—26题

24.漫画告诉我们的是

A.市场形成价格是价值规律的重要表现

B.价值决定价格是在波动中实现的

C.供求影响价格调节需求

D.市场交易需要坚持公平原则

25.上述现象反映的经济学道理是

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需要国家宏观调控

②市场交易原则是规范经营者的原则

③市场经济是配置资源的基础

④整顿市场秩序就是整顿价格秩序。

A①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6.对此,国家计委要求各级价格管理部门严格整顿市场价格秩序。

价格管理部门的行为属于

A.政府运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

B.国家履行经济调节职能

C.政府履行职能为经济发展创设环境

D.政府对某些商品实施严格的价格管制

27.2004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飙升。

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了稳住用户,决定增加石油的日产量,以回落价格。

这说明

A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B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

C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由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

D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由用户的多少来决定

28.近来,面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明确表示,当前要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我国人民币之所以不能大幅度升值,是因为人民币大幅升值会导致我国

①产品出口减少②通货紧缩压力增大

③就业压力增大④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04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

据此回答29—31题:

29.《选举法》中有一处修改引人注目:

候选人应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的问题。

这一修改意味着

①公民选举权的实现做到了有法可依

②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正在进步

③民主的本质进一步落实

④选举与监督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30.对《选举法》进行修改说明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为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它是

A.我国民主政治的基础B.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础

C.人民当家作主的保证D.我国人民民主的法律保证

31.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人大和政协会议期间,国家的任何决议、法律,在表决之前都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调查、研究、讨论、协商、修改,准备得比较成熟了再付诸审议和表决,给持各种意见者充分表达意愿的机会。

这说明

A.民主的完备性体现在公民能够充分表达意愿

B.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C.我国的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具有广泛性

D.民主程序的完善有利于民主本质的实现

32.告别单一GDP指标,北京定位新的科学发展观:

GGDP(绿色GDP),即全面均衡地发展,就是指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这种发展观从哲学上强调了

A.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B.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关系

C.要坚持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D.经济效益要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

33.马克思说:

“价值这个普遍性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与外界事物的关系中产生的。

”这句话表明

①价值不是实体,它表明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②价值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它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中

③认识可以反映价值,但不能创造价值

④价值是客观的社会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4.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作为一种形容外在竞争力的“狼来了”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已经成为促进人们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外在因素。

“狼来了”所产生的效应体现了

A.对立统一关系原理B.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C.因果联系原理D.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35.上题答案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B.唯物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

二、本卷共5小题,共160分

36.(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共32分)

材料一:

珠江是中国南部的一条主要流河,泛珠江三角区域面积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在全国的地位十分突出。

2004年6月1日至3日,由内地九省(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简称为“9+2”)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将在香港、澳门、广州三地举行。

材料二:

图3

图3

(1)“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可以更好地解决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问题。

泛珠江三角区域中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省份是。

(6分)

(2)海内外近百名权威专家和学者共同完成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显示,未来中国经济将越来越向三大城市群集聚,即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

(6分)

(3)简要论述“泛珠三角”与国内其它区域相比突出的区位优势(12分)

(4)“泛珠三角”经济区域的建立对香港这个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而言,最重要的意义是。

(4分)

(5)结合“泛珠三角”的区位因素,当地农业的发展方向为(选择填空)。

(4分)

A.区域化生产B.专业化生产C.高附加值农业D.商品农业

37.(32分)

材料一:

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晚期,中、美两国都成了世界上最具影响的国家之一。

其影响力的提高,都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

两国经济发展都是由于在较好地利用外部条件的同时,又对内部进行了成功的调整。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在近百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三次重大生关系的调整是哪三次?

各有何作用?

(12分)

(2)20世纪中晚期,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两次成功的生产关系调整是哪两次?

各有何作用?

(8分)

(3)中美两国政府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中有何异同?

(8分)

(4)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38.(32分)

材料一: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是个仅有16万人口的贫困小县,地处史称的“苗疆腹地”,以境内民俗风情打造人文旅游的精品:

浩如烟海的口碑文学,富于哲理的曲艺嘎百福,娓娓悦耳的押调苗歌,内涵丰富的鼓笙曲舞,令人叹为观止的服饰艺术,依山傍水的苗寨吊脚楼,庄严肃穆的鼓社集会,别具情趣的婚俗礼仪等。

据统计,1997年该县接待境内外游客仅3955人次,创收300万元。

而2004年上半年就已接待游客25.8万人,创收2093.7万元。

材料二:

2004年6月,一群不远万里而至的新西兰客人到广西,当地的导游为他们特意安排了“黑衣壮”的特色民族风情表演。

那独特的黑衣,神秘动人的山歌,热烈奔放的性情,让这些外国客人兴奋不已。

随即,有的提出要买这种歌舞的VCD光盘,有的希望将这样的服饰买走,但由于没有事先想到,故此没能满足客人们的要求。

据专家推断,像“黑衣壮”那样的服饰,市场价将高出本身价值的5倍左右。

请回答:

(1)如何推进西部地区民俗风情市场化?

(12分)

(2)西部地区资源的利用怎样体现了辨证矛盾的观点?

(10分)

(3)针对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当地政府部门应该怎样履行经济职能?

(10分)

39.

材料一:

自张赛“凿空”西域后,中国的丝绸络绎不绝地运往西域各国。

因此,人们将自我国古代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经甘肃河西走廊、新疆境内,再经今伊朗和两河流域直抵欧洲的东西交通、贸易的通道,称为“丝绸之路”。

这是古代历史上陆地里程最长的一条国际贸易通道。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政府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古老的“丝绸之路”又将焕发青春。

请结合史实回答以下问题:

(1)古代“丝绸之路”开辟于何时?

后来又在哪一朝代成为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选择填空)(3分)

 A.西汉、隋朝  B.西汉、唐朝C.东汉、唐朝  D.东汉、宋朝

(2)在西部大开发的计划中,如果开发主题为“古代丝绸之路风貌”的旅游业活动,以下地点中不能作为发展对象的景点是(选择填空)(3分)

A.秦始皇陵B.云冈石窟C.嘉峪关口D.敦煌莫高窟

(3)从自然和社会的角度看,你认为丝绸之路沿途有哪些旅游资源(10分)

(4)“三山夹两盆”是“丝绸之路”途经的当今哪一省区的基本地形特征?

(3分)你认为该地区发展经济有哪些优势因素?

(5分)

(5)西部是我国古代连接中外交通的陆上丝绸之路所通过的地区。

请指出丝绸之路的大体路线,分析汉代开通“丝绸之路”的条件。

(6分)

(6)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西部的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请简要列出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我国在西部交通运输及工业基地建设所方面取得的成就。

(6分)

(7)我国疆域辽阔,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特点各异、差异明显。

以分区推进的政策思路,在不同经济区域构造各具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极”,以此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正确选择。

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说明分区推进政策思路的正确性。

40.阅读下列地图,并回答问题

图4

(1)A地区四面临海,但降水稀少,主要原因是。

(3分)

(2)图中地区有哪些国际冲突问题?

(6分)

(3)造成这一地带国际关系紧张和局势动荡的原因有哪些?

(8分)

(4)如何认识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0分)

(5)该地区不断出现争端和流血冲突说明了什么?

请运用政治学常识,简要说明我国政府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所持的原则立场。

(10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A

D

B

C

A

B

D

A

C

C

D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B

A

C

B

D

D

C

A

D

C

D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A

C

A

A

B

B

D

C

B

A

D

36.

(1)四川、贵州、云南(6分)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环渤海地区城市群(6分)

(3)最早实行改革开放,具有政策体制优势(3分)紧邻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3分)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3分)丰富的廉价劳动力(3分)

(4)大大扩展了香港的经济腹地(4分)

(5)ABCD(4分)

37.

(1)美国调整:

①19世纪末垄断资本主义(或垄断组织)产生;②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③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作用: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美国经济在19世纪末跃居世界首位。

②调节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奠定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③推动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

(2)中国调整:

①50年代中期的三大改造;②文革结束后的经济体制改革。

作用:

①前者实现了生产资料向公有制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

②后者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对内进行城乡经济全面改革,对外实行全面开放,国家经济实力极大增强。

(3)相同点:

①中美两国都是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推动经济发展。

②两国经济成分中都有国营经济存在。

不同点:

①美国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中国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②中国变革生产关系都是政府干预的结果,美国则不全是政府干预。

(4)原因:

两国国情不同。

38.

(1)对西部地区民俗风情应迅速发展深加工,提高自身的附加值;(6分)同时,根据市场需要,优化配置旅游资源,逐步形成特色产业。

 (6分)

(2)优势和劣势是对立统一的。

西部地区拥有丰厚的资源优势,但在不能利用的时候是经济劣势。

(3分)

西部地区用民俗风情打造人文旅游精品,实现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3分)

市场会不断提出新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继续推进旅游业的发展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分)

(3)材料二反映出市场自身存在着缺陷,因而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及时提供信息引导旅游经济发展;(5分)提供公共服务,以旅游业作为产业龙头,发展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链,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5分)

39.

(1)B(3分)

(2)B(3分)

(3)从自然的角度看:

西部特有的山川、湖泊等景观(2分)和沙漠、西部野生生物等生态景观(2分)

从社会角度来看:

古代丝绸之路沿途有敦煌莫高窟、嘉峪关等闻名遐迩的历史遗迹。

(2分)有回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生活区域的风土人情,(2分)西北边界的异国风情。

(2分)

(4)“三山夹两盆”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基本地形特征。

(3分)

优势因素:

①地广人稀,可提供广阔的开发空间。

(1分)②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

(1分)③丰富的旅游资源(1分)④漫长的国界线,利于发展对外贸易(1分)⑤光照充足,利于发展棉花、瓜果等特色农业(1分)

(5)路线:

长安一-河西走廊-一新疆一-安息一-欧洲大秦。

条件:

国力强大;两汉丝织业的发展;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

(6)①“一五”计划期间在西部修建了宝成铁路和康藏、青藏、新藏公路。

②1956一-1966年建成了包头钢铁基地和兰新铁路。

③1966一-1976年建成了湘黔铁路和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葛州坝水利枢纽建成。

(7)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2分)由于我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特点各异、差别明显,因此应选择分区推进的政策思路。

(3分)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2分)采用分区推进的政策思路,构造各具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极”,以带动我国整个经济长远发展。

(3分)

40.

(1)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3分)

(2)巴以冲突、美国对阿富汗的反恐战争、印巴冲突(6分)

(3)根本原因:

缘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贫富差异。

(2分)具体原因有:

这一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不仅是欧亚陆上交通要道;还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因而成为西方大国争夺的目标。

(2分)该地区民族和宗教矛盾尖锐;(1分)西方大国趁机插手该地区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事务;(2分)另外,该地区还存有历史上殖民统治遗留的问题(1分)

(4)当今是世界形势的特点是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2分)当今世界的不安定因素是暂时的、局部的,(2分),各国之间通过协调、增强信任,共同努力,这些地区冲突是能够得到缓解(2分),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4分)

(5)上述争端和冲突说明: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2分)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与稳定形成威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最大障碍。

(2分)

我国政府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的原则立场是: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根据国际问题的是非曲直决定我们的态度和政策(2分)、国际争端和冲突应通过和平方式合理解决,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2分)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要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