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表格版4到8单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5571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35 大小:13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表格版4到8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表格版4到8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表格版4到8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表格版4到8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表格版4到8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表格版4到8单元.docx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表格版4到8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表格版4到8单元.docx(1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表格版4到8单元.docx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表格版4到8单元

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

教学内容

13、夜莺的歌声

教学课时

1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屑、挺、拧、蘑、鬼、呻、吟、宛”8个生字,会写“削、喂、哨、挺、斯”等14个生字,懂得“呻吟、宛转、耷拉、轻蔑、以防万一”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认字、读词、朗文

难点:

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

(含网络资料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听录音,激趣导入

1、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鸟儿的叫声好听么?

(学生自由发言)

放夜莺歌声的录音,师:

听听,这是什么鸟儿的声音?

(板书:

夜莺)

2、师小结导入:

夜莺的歌声多美啊!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夜莺的歌声。

(师板书补充课题)

3、质疑过渡:

这个故事非常有意思,写的内容不是介绍夜莺这种鸟儿,究竟是什么呢?

请大家自己来读一读。

二、学生自主读文

要求:

读准确、流畅,标出自然段,想想故事主要写什么。

三、检查自学,了解大意,理清脉络

1、出示本课生词,学生认读,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

2、小组内轮流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正音,并交流共同讨论课文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

课文围绕“夜莺的歌声”,主要写了什么事?

(战争期间,小“夜莺”巧妙地和敌人周旋,利用夜莺的歌声传送情报,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4、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与以往课文不同的地方吗?

(每个部分以空行隔开。

5、默读课文,看看四个部分分别讲什么?

能不能分别用个词概括下作为小标题?

6、交流归纳:

    第一部分──唱歌巧周旋。

    第二部分──歌声传情报。

    第三部分──森林灭敌人。

    第四部分──唱歌站岗哨。

四、合作读文,交流感悟

1、师:

这个故事很精彩,请大家和同桌一起合作分角色读课文,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划下来。

2、学生分角色读文,划精彩句子。

3、课堂交流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简单说说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

阅读是个性化的主体行为,教师无法替代。

此处设计在于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文章语言,对句子的体会、理解是浅表的。

教师应随机予以点拨指导,重在保护阅读积极性,为下节课的深入交流作铺垫。

五、作业

1、抄写本课词语。

2、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

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2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体会文章所表现的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2、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体会文章所表现的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2、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及手段

(含网络资料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破题提问,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

夜莺的歌声

师:

“夜莺的歌声”在本课中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小孩利用夜莺的歌声来传递情报。

2、质疑过渡:

小“夜莺”是怎样与敌人巧妙周旋、为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读读课文。

二、深入读文,感悟体会

1、课文中几次写到了夜莺的歌声?

找出文中相关句子,多读几遍,看看你明白了什么?

2、分别出示三处写夜莺歌声的段落,随机指导感悟:

出示:

⑴ 第2自然段: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① 这段话描述了什么情景?

② 联系第1、3自然段,想想:

你读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士兵们和军官注意听着”、“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等词句,体会小孩唱得起劲是为了引起敌人的注意,才好把敌人带进埋伏圈,表现出勇敢。

③ 仔细读小孩和军官的对话,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小孩在和敌人巧妙周旋?

指名两学生分角色读这段对话,再交流体会。

(抓住“孩子赶紧把小刀放到衣袋里”、“快活的蓝眼睛”、“学杜鹃叫”、“夜莺到是只有我一个”、“不慌不忙地回答”、“野兽来了”、“很有信心地回答”等词句,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体会孩子与敌人巧妙地周旋:

表面装傻,实际言语讽刺敌人、迷惑敌人相信他。

④ 这部分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小孩的机智,在与军官巧妙地周旋?

(同以上方法,引导学生抓住第一部分最后5个自然段品味词句,体会意思。

⑵ 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

“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一边用手打着拍子。

    ① 这里描述的“夜莺的歌声”写的是什么情景?

(传递情报)

    ② 自读这部分课文,具体说说小孩是怎样传递情报的?

    ③ 同桌一起读第二部分课文。

⑶ 第四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

① 你读懂了什么?

从最后一句话你看出了什么?

(小孩学夜莺唱歌以假乱真,才能更好地迷惑敌人。

② 这两段话和前面哪部分课文相似?

分男女生对比读前三段和这两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首尾呼应,小孩唱歌实际是在放哨。

3、从小孩的言行,你能想到什么词来赞扬他吗?

(机智、勇敢。

三、总结全文,课外拓展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学到了什么?

2、你想对文中的“小夜莺”说点什么吗?

动笔写一写。

四、作业

  1、抄写含义深刻的句子,写体会。

  2、课后小练笔。

【板书设计】

            巧周旋

           机智 传情报

13、夜莺的歌声(宛转) 

           勇敢 灭敌人

              站岗哨

 

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

教学内容

14、小英雄雨来

教学课时

1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独立阅读,初步理解内容,学习小英雄雨来热爱祖国、憎恨敌人、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读后能说出每一局部的主要内容。

3、练习给每一局部课文加小标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说出每一局部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及手段

(含网络资料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激发情感,释题引疑

  1、课件演示:

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断。

    问:

你们想认识这位小英雄吗?

  2、出示课题:

   ⑴ 理解课题:

     齐读课题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课题表示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⑵ 引导到同学质疑:

看到课题后,你还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

)(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二、汇报预习,以学定教 

  1、自由读文,交流预习自得。

  2、分节读文,相机正音释词。

  3、浏览课文,初步了解文意:

⑴ 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示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

   ⑵ 文章的其它局部与表示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重点内容入手,感悟人物品质:

  ⑴ 自读第四局部,画出描写雨来心理活动的句子,考虑:

敌人是怎样对待雨来的?

雨来是怎样同敌人斗争的?

⑵ 交流:

     你觉得雨来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敌人:

盘问、哄骗、利诱、威胁、毒打。

     雨来:

应付、不上当、不屈服、机智、勇敢。

  2、由重点句切入,体会人物情感:

  划出“俺们是中国人,俺们爱自身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

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

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课文中第一次出现在第二段中。

雨来在夜校学习时,女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念着:

“俺们是中国人,俺们爱自身的祖国。

”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只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

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

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在第四段中。

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

“俺们是中国人,俺们爱自身的祖国。

”鼓舞鞭笞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

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

“俺们是中国人,俺们爱自身的祖国。

”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3、以小标题着手,理清各段联系:

   ⑴ 小组读,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

     第一局部:

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身手高强。

     第二局部:

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局部:

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局部:

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局部:

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局部:

雨来没有死。

   ⑵ 默读,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第一局部:

游泳技高

     第二局部:

上学明理

     第三局部:

掩护大叔

     第四局部:

勇斗日寇

     第五局部:

跳河潜逃

     第六局部:

脱险得胜

   ⑵ 限时读,讨论段间的联系:

   描写还乡河景色美,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脱险打下伏笔;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鬼子阴险狡诈,能反映出雨来坚强不屈;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点明雨来是一个好小朋友;雨来脱险没有死,不只与文章开头互相照应,也是小雨来优秀品质的体现。

  4、用对比读方式,领悟景物描写作用:

   ⑴“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以读体会:

通过引导同学先读句子的主要成分,再逐句把和加成分放进去读,最后连起来读,并进行前后对比,让同学体会到芦花村景色的优美。

要知道,小小的芦花村只是祖国大好河山的一小局部,和芦花村同样美,甚至更美的大片河山正遭受着日寇的蹂躏。

教学中突出芦花村的美旨在引发同学对家乡、对祖国的爱和对侵略者的恨。

⑵ “太阳已经落下去。

(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以读感悟:

这里写出不只白昼的芦花村景色优美,太阳落下去以后,这里依然是那么美。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勤劳善良的村民们。

人杰地灵,人们多么希望雨来这个好小朋友仍活在大家中间啊!

⑶ “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

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以读品味:

这一段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

人们多么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啊!

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

四、探究活动,回旋主题。

  1、摘抄课文中景物描写的词句。

  2、复述课文,角色扮演。

  3、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或者其他小英雄的故事。

【板书设计】         

           小  游泳技高   

           英  上学明理  热爱祖国

           雄  勇斗日寇  宁死不屈

           雨  跳河潜逃

           来  脱险得胜  勇敢机智

 

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

教学内容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课时

1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读促悟,以读激情。

学会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体验和获取的材料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雷利失去亲人的悲愤、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和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3、初步感悟雷利与爸爸诀别时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战争的决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生字、新词

难点:

1、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体验和获取的材料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雷利失去亲人的悲愤、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和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教学准备及手段

(含网络资料的运用)

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课前预习)1、自学生字新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查阅有关资料。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情感迁移。

1、播放课件:

边观看一组有关战争的图片,边学生聆听配乐诗朗诵《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节选)。

2、师导:

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

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中国这片和平的圣土上,对于战争,他们缺乏深入的了解。

为此,教者创设声像情境,努力实现诗歌、诵读、战争画面的整合,借助视听冲击,达到拓展课程资源,铺垫史实背景,缩小情感落差,把握情绪基调,营造解读期待的目的。

在学生了解了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灾难是何等的痛苦,自身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后,学生畅言个性化表达。

3、谈话导入课题。

二、以疑导引,初读课文。

1、 据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质疑。

3、课件出示“初学建议”

1)自主解决刚才提出的疑问;

2)圈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新词,待会儿讲给同学听。

3)互相说说在书信的正文部分都写了些什么?

4、教师巡视指导。

5、检查读书情况。

6、请学生上台讲解理解到的词语的意思。

课件出示:

卓越   凯旋  灵柩  弥漫  硝烟  呼吁  遗体威胁  联合国维和部队

相机出示:

关于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视频。

三、探究“呼声”,感悟父亲形象。

1、层递性拓展训练:

爸爸在战争中牺牲了,那他是个怎样的父亲?

(设计意图:

以加利先生评价爸爸的一句话中的“卓越”一词为支点,进行层递性拓展:

在学生通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出有关语句,抓住关键词,运用语言多角度多层面谈谈自己眼中的雷利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抓住重点词:

卓越  精通  出色

导:

这些句子体现了雷利怎样的感情?

指导学生读读这些句子。

2、情境创设:

1)雷利多么热切地盼望爸爸凯旋回来,把那顶蓝盔戴在自己头上。

爸爸回来了,可以和雷利一起干什么?

2)飞机已经在机场的上空盘旋,近了,更近了……雷利仿佛看到了什么?

他会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再现雷利一家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场景,形成蕴生活、引导、想象于一体的多元、递进的新情境,与下文的不幸形成强烈的对照。

四、潜心会文,体味丧父之痛。

1、多媒体播放哀乐,相机出示:

语段一:

“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以读促悟,以读激情。

指导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悟雷利失去亲人的悲愤)

语段二:

“ 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和平!

和平!

和平!

(抓住染红、浸满等关键词,揣摩体味,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

播放课件:

灵柩回来了,凄楚、哀婉的背景音乐响起……

师:

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前面的文字我们照着读,后面的文字我们背。

师:

(深情的叙述)孩子们,蓝盔回来了,爸爸回来了,可爸爸是躺在灵柩里回来的。

看着大屏幕,把心沉一沉、压一压,“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生齐读)

师:

同学们,从你们深情地朗读里,我相信雷利一定会感动,加利一定深受感动。

2、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

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

换位思考,移情体验。

3、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课件出示:

此时此刻,你想对(雷利、雷父、雷母、加利先生)(任选)说:

“               ”

(设计意图:

抓住学生内在多元、鲜明的感受,内化为情感,转化为写作迁移训练。

六、 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战争的资料,下节课和同学们继续交流。

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

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2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1、以读促悟,以读激情。

学会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体验和获取的材料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雷利失去亲人的悲愤、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和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2、感悟雷利与爸爸诀别时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战争的决心。

体会他从心底里迸发出的让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美好情感。

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准备及手段

(含网络资料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第二课时

一、自主探究,体会世界并不太平。

1、过渡:

这么优秀的爸爸这样失去了,我们的心当然是很沉重,所以,我们还要读出我们的沉重。

请同学们翻开书,看到第五自然段,怎样读出沉重呢?

师:

爸爸倒下了,可是战争停止了吗?

课文哪些段落在写战争还没停止?

2、学习课文6、7自然段。

 课件出示语段:

今天,我们……娇嫩的“和平之花”。

1)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2)结合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战争的资料,举出具体事例,请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第6自然段。

过渡:

“和平之花”是娇嫩的(副板书“娇嫩”),战争给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老师这儿准备了一个短片,相信大家看完以后一定会把这段文字读得更好。

   (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

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

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

目前世界各国约有30万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军队中当“儿童兵”,许多人还不到11岁。

4)看了这些凄惨的画面和触目惊心的数据,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让我们再次拿起书,把我们看完后的心情读出来。

5)从多个层面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

6)师导:

二十一世纪已经来到,可是战争的丧钟还没有敲响,今天战争仍然充斥在世界各地,孩子们学完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思考一下,把它写下来。

7)抽生念所写内容。

三、深化情感

在课文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段音乐,让我们一起憧憬美好的明天。

(师生共同欣赏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四、拓展与作业。

短暂的40分钟的课堂让我们无法停止对和平的呼唤。

“和平、和平、和平”的心声永不停息。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

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也可以召开“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主题班会。

因为,让和平永驻人间不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心愿!

 

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四

教学课时

1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我的发现:

能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日积月累:

读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读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用。

教学准备及手段

(含网络资料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第一课时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

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地感受一下吧。

二、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①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

读准字音。

②小组学习:

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③学生书写“读读写写”的词语。

④教师听写词语。

三、学习“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②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

③全班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

这两组句子中带点的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④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⑤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对这些词句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这些句子,而且还用你那充满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用聪明的大脑去思考,可谓一举多得!

语文王国里精彩无限,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会感受到魅力无处不在,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四、学习“日积月累”

①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

注意:

读准字音。

②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③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④学生上台讲成语故事。

⑤总结:

流传千古的成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多积累些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

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

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2\3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习作练习:

写一篇看图作文,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认真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要丰富合理。

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互相交流。

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简洁、清楚。

教学难点:

认真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要丰富合理。

教学准备及手段

(含网络资料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第二、三课时看图写话

一、触景生情

1、播放残酷的战争录像,然后定格在书中的那张照片上。

2、启发谈话: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看了刚才的录像和这张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二、真情表达

1、提出要求:

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照片,展开合理的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2、指导观察和表达

a.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

说一说:

图上讲的是什么?

b.突出图中重点“孤独的孩子”,引导学生去想象:

这个小孩为什么哭?

他的父母在哪里?

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

c.完整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调动已学的知识或课外资料帮助表达,力求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

d.在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三、课外延伸

师:

同学们,希望你们通过课文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活动,了解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并讲给你的朋友听。

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

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4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互相交流。

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简洁、清楚。

教学重点与难点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互相交流。

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简洁、清楚。

教学准备及手段

(含网络资料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第四课时口语交际

一、提问导入

①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

你们平时都是用什么方式来了解新闻的?

②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上网,这些方便、快捷的途径,让我们随时都能了解到国内和国外的新闻,让地球变得越来越小。

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应该关注国内外发生的事情。

那就让我们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吧!

二、前期准备

①要完成一次成功的新闻发布会,你们认为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a.要选一个灵活、机智、知识丰富、口才突出的新闻发布会主持人。

b.发布的新闻要有意义。

c.发布的新闻稿要结构完整,简洁明了,能够吸引人。

d.作为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