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阶段测评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5520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阶段测评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文化阶段测评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文化阶段测评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文化阶段测评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文化阶段测评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阶段测评一.docx

《文化阶段测评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阶段测评一.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阶段测评一.docx

文化阶段测评一

《中国文化概论》阶段测验一(绪论-第1章)

一、单选题

1、曹魏时期淮河曾结冰,北朝时贾思勰在( )中记录黄河以北的桃花开的时间,比现在要晚十天到半个月。

A、《农书》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曹魏时期淮河曾结冰,北朝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录黄河以北的桃花开的时间,比现在要晚十天到半个月。

参见教材P50。

2、北宋的运河以()为中心,仍然以汴河(即通济渠)为重要的经济补给线。

A、郑州

B、洛阳

C、开封

D、长安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北宋的运河以开封为中心,仍然以汴河(即通济渠)为重要的经济补给线。

参见教材P59。

3、有专家统计,洪武年间的植树总量在10亿棵左右。

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政绩。

A、朱建文

B、朱元璋

C、朱棣

D、朱高炽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有专家统计,洪武年间的植树总量在10亿棵左右。

这的确是朱元璋一个了不起的政绩。

参见教材P58。

4、基于传统解释,学术界经常把英文的“culture”一词对译为( )。

A、文化

B、文学

C、修养

D、教养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基于汉语“文化”概念的传统解释,学术界经常把它与英语的Culture对译。

参见教材P38。

5、“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

A、变化

B、改易

C、融合

D、交流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化”的本义是改易。

参见教材P37。

6、汉代长安一带皇家大规模的园囿,对保护()环境也有相当意义。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汉代长安一带皇家大规模的园囿,对保护西北环境也有相当意义。

参见教材P58。

7、“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出自( )。

A、《易·贲卦》

B、《礼记·中庸》

C、《说苑·指武》

D、《荀子·不苟》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礼记·中庸》说:

“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参见教材P37。

8、截至2013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是( )。

A、埃及

B、印度

C、希腊

D、中国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截至2013年,我国共有30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

参见教材P45。

9、平时我们所说的“筷子文化”,是一种( )。

A、文化产品

B、文化内涵

C、文化现象

D、文化事象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平时我们所说的“筷子文化”是针对所指称事物的文化内涵而言的。

参见教材P39。

10、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是( )。

A、地理环境

B、气候环境

C、社会环境

D、区域环境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

参见教材P47。

11、西晋的傅玄和北魏的(),都提出过注重提高单位产量,而不要过度依靠开垦面积增产增收的主张。

A、徐光启

B、王祯

C、秦湛

D、贾思勰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西晋的傅玄和北魏的贾思勰,都提出过注重提高单位产量,而不要过度依靠开垦面积增产增收的主张。

参见教材P58。

12、中国历史发展的两大趋势是( )。

A、和平与发展

B、战争与和平

C、繁荣与衰败

D、分裂与统一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两大趋势,而追求统一总是占主导的倾向。

参见教材P51。

13、打破了束缚人性的僵化的神学,带来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解放,使人们看到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的是()。

A、产业革命

B、文艺复兴

C、地理大发现

D、殖民主义扩张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打破了束缚人性的僵化的神学,带来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解放,使人们看到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参见教材P38。

14、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认为( )文化是隋唐文化一脉重要的资源。

A、汴州

B、涿州

C、霸州

D、凉州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认为凉州文化是隋唐文化一脉重要的资源。

参见教材P57。

15、中国文化概论是中国传统( )的入门课程。

A、文学

B、地质学

C、习俗学

D、文化学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中国文化概论是中国传统文化学的入门课程。

参见教材P45。

16、碗有它的制造程序,这是它的( )属性。

A、精神

B、物质

C、文化

D、工业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筷子、碗、勺都有制造的程序,这是它们的工业属性。

参见教材P39。

17、司马迁认为,()风俗宽缓阔达,足智慧,好议论,不喜群斗,却善劫持他人,有泱泱大国之风。

A、韩国

B、赵国

C、齐国

D、梁国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司马迁认为,齐国风俗宽缓阔达,足智慧,好议论,不喜群斗,却善劫持他人,有泱泱大国之风。

参见教材P56。

18、在中国历史上常常出现这样的南北对峙:

南方的经济高潮与北方剧烈的()同时并举,构成南北不同的历史景观。

A、民族分裂

B、民族融合

C、经济融合

D、经济崩溃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在中国历史上常常出现这样的南北对峙:

南方的经济高潮与北方剧烈的民族融合同时并举,构成南北不同的历史景观。

参见教材P52。

19、以下对广义的文化的概念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广义的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B、广义的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C、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D、广义的文化关注的是经历历史传承积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狭义的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历史传承积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

参见教材P38-39。

20、中华文化具有()特点,是由中国境内56个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

A、发展性

B、全面性

C、延续性

D、多维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中华文化具有多维性特点,是由中国境内56个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

参见教材P41。

二、多选题

1、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被毁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与( )的地理条件是有关系的。

A、两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恒河流域

E、多瑙河流域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是被毁灭了。

其间原因很多,有一点应当是与其地理条件有关的。

在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的周围,是大片的沙漠,人类能够生存的地方实在太稀少,因此人群之间为争夺生存居住地的斗争过于残酷。

参见教材P52。

2、在西北地区,在南方经济出现之前的先秦两汉时期,曾兴修过()等水利工程,将泾、洛、渭之水引入广阔的农田。

A、郑国渠

B、白渠

C、六辅渠

D、龙首渠

E、红旗渠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在西北地区,在南方经济出现之前的先秦两汉时期,曾兴修过郑国渠、白渠、六辅渠、龙首渠等水利工程,将泾、洛、渭之水引入广阔的农田。

参见教材P58。

3、黄河是中国文化的母亲河,但以公元10世纪为界,此前黄河虽有改道现象,但不严重,基本是稳定的、安流的。

10世纪也就是唐五代开始,黄河下游迁徙变为常态。

主要原因就是( )。

A、中上游地区森林砍伐

B、牧场被开垦成耕地

C、自然植被破坏严重

D、下游地区树木砍伐

E、耕地被开垦成牧场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黄河是中国文化的母亲河,但以公元10世纪为界,此前黄河虽有改道现象,但不严重,基本是稳定的、安流的。

10世纪也就是唐五代开始,黄河下游迁徙变为常态。

主要原因就是中上游地区森林砍伐、牧场被开垦成耕地,自然植被破坏严重。

参见教材P60。

4、我国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有( )。

A、昆曲

B、古琴艺术

C、珠算

D、中医针灸

E、京剧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截至2013年,我国共有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斯)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珠算、中医针灸、京剧、皮影戏等30个项目人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上人选项目最多的国家。

参见教材P45。

5、我国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有( )。

A、泰山

B、黄山

C、武夷山

D、长白山

E、峨眉山和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我国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有:

泰山(1987年)、黄山(1990年)、峨眉山和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1996年)、武夷山(1999年)。

参见教材P43。

6、广阔的蒙古高原,是这些民族与中原发生关系的“前台”。

在这个前台上,截止到蒙古族人兴起,没有一个民族是它的固定主人。

从文献记载可以看到的,蒙古高原最早的人群是玁狁,之后是北狄,秦汉以后有()、金以至蒙古、满族。

A、匈奴

B、鲜卑

C、突厥

D、契丹

E、党项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广阔的蒙古高原,是这些民族与中原发生关系的“前台”。

在这个前台上,截止到蒙古族人兴起,没有一个民族是它的固定主人。

从文献记载可以看到的,最早的人群是玁狁,之后是北狄,秦汉以后有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党项、金以至蒙古、满族。

参见教材P52。

7、孟子提出的不违天时观念在古代有相当的代表性,例如先秦时期,大规模的( )一般安排在秋冬季节进行,都含有着“以时”的观念在内。

A、狩猎活动

B、砍伐树木

C、祭祀活动

D、演练活动

E、征兵活动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孟子提出的不违天时观念在古代有相当的代表性,例如先秦时期,大规模的狩猎活动一般安排在秋冬季节进行,砍伐树木也一般在同样的时候,都含有着“以时”的观念在内。

参见教材P57。

8、我国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有( )。

A、泰山

B、黄山

C、峨眉山

D、平遥古城

E、中国丹霞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不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中国丹霞是世界自然遗产不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参见教材P43。

9、中国文化又称为()。

A、中华文化

B、炎黄文化

C、华夏文化

D、大汉文化

E、中原文化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

参见教材P41。

10、司马迁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四大基本经济区,进而论述各地的地域文化习俗。

这四个地区是()。

A、“山西”(即关中)地区

B、山东(大致包括先秦时期秦国以东的六国)地区

C、龙门—碣石(从山陕交界南端到河北东北部的一条斜线)以北农牧交错地带

D、江南地区

E、中原地带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司马迁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四大基本经济区,进而论述各地的地域文化习俗。

这四个地区是“山西”(即关中)地区、山东(大致包括先秦时期秦国以东的六国)地区、龙门—碣石(从山陕交界南端到河北东北部的一条斜线)以北农牧交错地带和江南地区。

参加教材P55。

《中国文化概论》阶段测验一(绪论-第1章)

一、单选题

1、有专家统计,洪武年间的植树总量在10亿棵左右。

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政绩。

A、朱建文

B、朱元璋

C、朱棣

D、朱高炽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有专家统计,洪武年间的植树总量在10亿棵左右。

这的确是朱元璋一个了不起的政绩。

参见教材P58。

2、在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重心已经移到南方,接着才是()中心的南移。

A、经济

B、政治

C、农业

D、工业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在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重心已经移到南方,接着才是经济中心的南移。

参见教材P52。

3、文化等同于“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

这一定义出自( )。

A、《苏联大百科全书》

B、《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C、《辞海》

D、《中国大百科全书》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大不列颠百科全书》(1974年版)给文化下的一般性定义是:

文化等同于“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

参见教材P38。

4、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是()。

A、文化传统

B、宗教传统

C、传统文化

D、思想文化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参见教材P43。

5、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情为基础的是()。

A、主体文化

B、上层文化

C、历史文化

D、国别文化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国别文化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情为基础。

参见教材P41。

6、曹魏时期淮河曾结冰,北朝时贾思勰在()中记录黄河以北的桃花开的时间,比现在要晚十天到半个月。

A、《农书》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曹魏时期淮河曾结冰,北朝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录黄河以北的桃花开的时间,比现在要晚十天到半个月。

参见教材P50。

7、中国历史发展的两大趋势是( )。

A、和平与发展

B、战争与和平

C、繁荣与衰败

D、分裂与统一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两大趋势,而追求统一总是占主导的倾向。

参见教材P51。

8、不经Culture转译的中国传统的“文化”概念所具有的后天创造演化观念和人文精神,更适合于今天( )的文化内涵。

A、文化学

B、文学

C、文字学

D、思想文化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不经Culture转译的中国传统的“文化”概念所具有的后天创造演化观念和人文精神,更适合于今天文化学的文化内涵。

参见教材P38。

9、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的( ),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A、汴州

B、涿州

C、霸州

D、凉州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的凉州,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参见教材P57。

10、司马迁认为,( )风俗宽缓阔达,足智慧,好议论,不喜群斗,却善劫持他人,有泱泱大国之风。

A、韩国

B、赵国

C、齐国

D、梁国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司马迁认为,齐国风俗宽缓阔达,足智慧,好议论,不喜群斗,却善劫持他人,有泱泱大国之风。

参见教材P56。

11、黄河、漳水之间的一大都会是( ),司马迁说那里的交通方便,各地风俗都有体现,南与郑、卫风俗相近,有桑间襥上之风。

A、长安

B、邯郸

C、咸阳

D、洛阳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邯郸是黄河、漳水之间的一大都会,司马迁说那里的交通方便,各地风俗都有体现,南与郑、卫风俗相近,有桑间襥上之风。

参见教材P56。

12、西晋的傅玄和北魏的( ),都提出过注重提高单位产量,而不要过度依靠开垦面积增产增收的主张。

A、徐光启

B、王祯

C、秦湛

D、贾思勰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西晋的傅玄和北魏的贾思勰,都提出过注重提高单位产量,而不要过度依靠开垦面积增产增收的主张。

参见教材P58。

13、“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出自()。

A、《易·贲卦》

B、《礼记·中庸》

C、《说苑·指武》

D、《荀子·不苟》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礼记·中庸》说:

“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参见教材P37。

14、平时我们所说的“筷子文化”,是一种( )。

A、文化产品

B、文化内涵

C、文化现象

D、文化事象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平时我们所说的“筷子文化”是针对所指称事物的文化内涵而言的。

参见教材P39。

15、古代“西南夷”杂居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最南的云贵高原,崇山峻岭,地势复杂,是古代所谓“西南夷”杂居的地区。

参见教材P48。

16、越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创造越是受制于( )。

A、心理条件

B、地理条件

C、人文条件

D、气候条件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越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创造越是受制于它的地理条件;越到后来,人类施加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影响越深。

参见教材P47。

17、先秦诸子中,提出不违天时观念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庄子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在保护自然方面,古代有一个重要观点,非常值得注意,就是孟子提出的不违天时观念。

参见教材P57。

18、在从东汉到唐朝中期近八百年的时间里,黄河有一个长时间的安流期,主要是因为()地区的植被状态好。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在从东汉到唐朝中期近八百年的时间里,黄河有一个长时间的安流期,主要是因为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状态好。

参见教材P58。

19、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主要失误,是()及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

A、土地的过度开垦

B、土地的过度浪费

C、土地的开垦过少

D、土地的开垦过慢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主要失误,是土地的过度开垦及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

参见教材P59。

20、“天下”观念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追求()。

A、独立

B、对立

C、联合

D、统一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天下”观念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追求统一。

参见教材P51。

二、多选题

1、灾荒主要指()等,大水之后往往有瘟疫,大旱之后往往有蝗灾,所以灾荒与疾病是相互联系的。

A、旱

B、涝

C、蝗

D、风

E、雹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灾荒主要指旱、涝、蝗、风、雹等,大水之后往往有瘟疫,大旱之后往往有蝗灾,所以灾荒与疾病是相互联系的。

参见教材P50。

2、下列属于非物质文化的有()。

A、昆曲

B、泥塑

C、丝绸之路

D、口技

E、中国功夫

【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丝绸之路是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参见教材P44。

3、南北朝时期,北方常处在游牧人群向农业居民转化的时期,()经济占有很大比重。

A、牧业

B、狩猎

C、种植业

D、养殖业

E、渔业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南北朝时期,北方常处在游牧人群向农业居民转化的时期,牧业及狩猎经济占有很大比重。

参见教材P58。

4、典范人物带动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

其中,桐城人以文章扬名,( )等人物的典范作用不可低估。

A、陈石麟

B、方苞

C、姚鼐

D、张惠言

E、恽敬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典范人物带动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

其中,桐城人以文章扬名,方苞、姚鼐等人物的典范作用不可低估。

参见教材P55。

5、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定义下列属于物质文化遗产的有( )。

A、石窟寺

B、文献

C、壁画

D、历史文化名城

E、石刻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物质文化遗产,即有形文化遗产。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定义,它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参见教材P43。

6、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律诗盛行于唐代

B、词盛行于宋代

C、小说盛行于汉代

D、绘画盛行于秦代

E、曲盛行于元代

【正确答案】ABE

【答案解析】在诗歌题材问题上,律诗盛行于唐代,词盛行于宋代,曲盛行于元代。

参见教材P40。

7、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 )。

A、后天修养

B、精神的创造

C、物质的创造

D、先天遗传

E、集体意识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修养属改造主观世界的范畴,创造属改造客观世界的范畴。

参见教材P38。

8、在西北地区,在南方经济出现之前的先秦两汉时期,曾兴修过()等水利工程,将泾、洛、渭之水引入广阔的农田。

A、郑国渠

B、白渠

C、六辅渠

D、龙首渠

E、红旗渠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在西北地区,在南方经济出现之前的先秦两汉时期,曾兴修过郑国渠、白渠、六辅渠、龙首渠等水利工程,将泾、洛、渭之水引入广阔的农田。

参见教材P58。

9、起源于东北地域,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民族有( )。

A、鲜卑

B、契丹

C、金人

D、满族

E、汉人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东北平原土地肥沃,居住着许多以狩猎和耕种为生的民族。

几个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的人群,如鲜卑、契丹、金人、满族等,都起源于这一地域。

参见教材P48。

10、用现代地理学的观点观察中国地理的自然特征,可以将广大的中国领土划分为()。

A、东部季风区

B、西北干旱地区

C、青藏高寒区

D、西部季风区

E、西南干旱地区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用现代地理学的观点观察中国地理的自然特征,可以将广大的中国领土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区。

参见教材P53。

《中国文化概论》阶段测验一(绪论-第1章)

一、单选题

1、以下对广义的文化的概念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广义的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B、广义的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C、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D、广义的文化关注的是经历历史传承积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狭义的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历史传承积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

参见教材P38-39。

2、我们对文化传统应有的正确态度是()。

A、尊孔复礼

B、全盘西化

C、全部继承

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对文化传统应有的态度。

参见教材P43。

3、截至2013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是()。

A、埃及

B、印度

C、希腊

D、中国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截至2013年,我国共有30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

参见教材P45。

4、中国文化概论是中国传统( )的入门课程。

A、文学

B、地质学

C、习俗学

D、文化学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中国文化概论是中国传统文化学的入门课程。

参见教材P45。

5、传统戏曲、民间工艺等表现形式属于( )。

A、文化思潮

B、文化观念

C、物质文化遗产

D、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我们所说的非物质文化,实际上是指那些具有不能用典籍记载,又不能外化的文化内涵的文化品种。

这些品种不是没有物质载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