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工程简答.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5061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1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油工程简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采油工程简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采油工程简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采油工程简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采油工程简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油工程简答.docx

《采油工程简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油工程简答.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油工程简答.docx

采油工程简答

1、自喷井协调生产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节点数在井口、井底有什么意义?

自喷井协调生产的基本条件是满足质量和能量守恒原理。

2、已知定产量、定井口压力条件怎样确定井口压力注气量?

1)根据要求的产量由IPR曲线确定相应的井底流压Pwf。

2)根据产量、油层气液比等以Pwf为起点,按多相垂直管流向上计算注气点以下的压力分布曲线A。

3)由工作压力Pso利用(2-16a)式计算环形空间气柱压力曲线B。

此线与上步计算的注气点

以下的压力分布曲线A的交点即为平衡点。

4)由平衡点沿注气点以下的压力分布曲线上移∆P(平衡点气体压力与注气点油管内力

之差,用于克服凡尔阻力,一般取0.5~0.7Mpa)所得的点即为注气点。

对应的深度和压力即为注气点深度L(工作凡尔安装深度)和工作凡尔所在位置的油管压力Ptal。

5)注气点以上的总气液比为油层生产气液比与注入气液比之和。

假设一组总气液比,对

每一个总气液比都以注气点油管压力为起点,利用多相管流向上计算油管压力分布曲线D1、D2…及确定井口油管压力。

6)根据上步结果绘制总气液比与井口压力关系曲线,找出与规定井口油管压力相对应的总气液比TGLR。

7)由上步求得的总气液比中减去油层生产气液比可得到注入气液比。

根据注入气液比和

规定的产量就可算得需要的注入气量。

8)根据最后确定的气液比TGLR和其它已知数据计算注气点以上的油管压力分布曲线;此线即为根据设计进行生产时的油管压力分布的计算曲线,可用它来确定启动凡尔的安装位置。

3、定井口压力和限定注气量条件下怎样确定注气点深度和产量?

1)假定一组产量,根据可提供的注气量和地层生产气液比计算出每个产量所对应的总气

液比TGLR;

2)以给定的地面注入压力Pso,利用(2-16a)式计算环形空间气柱压力分布线B,用注入

压力减∆P(0.5~0.7MPa)作B线的平行线,即为注气点深度线C。

3)以定井口压力为起点,利用多相垂直管流,根据对应产量的总气液比,向下计算每个

产量下的油管压力分布曲线D1、D2…。

它们与注气点深度线C的交点,即为各个产量所对应的注气点a1、a2、a3…和注气深度L1、L2、L3…。

4)从每个产量对应的注气点压力和深度开始,利用用井筒多相管流根据油层生产气液比

向下计算每个产量对应的注气点以下的压力分布曲线A1、A2、A3…及井底流压Pwf1、Pwf2、Pwf3…

5)在IPR曲线图(图2-40)上,根据上步计算结果绘出产量与计算流压的关系曲线(油

管工作曲线)。

它与IPR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压力和产量,即为该井在给定注气量和井口油管压力下的最大产量Q相应的井底流动压力Pwf,亦即协调产量和流压。

根据给定的注气量和协调产量Q,可计算出相应的注入气液比,进而计算出总气液比TGLR;

6)根据上步求得的井底流压Pwf和产量Q,以井底为起点用井筒多相流计算对应的注气

点以下的压力分布曲线A,与注气点深度线之C之交点a,即为可能获得的最大产量的注气点,其深度L即为工作凡尔的安装深度。

7)根据最后确定的产量Q和总气液比TGLR,以给定的井口压力Pwh为起点用井筒多相

管流向上计算注气点以上的油管压力分布曲线D。

它可用来确定启动凡尔的位置。

4、从井口到井底依次出现的流动形态?

雾流、环流、段塞流、泡流、纯油流

5、泵的工作原理:

抽油杆柱带着柱塞向上运动。

活塞上的游动凡尔受管内液柱压力而关闭。

此时,泵内(柱塞下面的)压力降低,固定凡尔在环形空间液柱压力(沉没压力)与泵内压力之差的作用下被打开。

如果油管内已充满液体,在井口将排出相当于柱塞冲程长度的一段液体。

抽油杆柱带着柱塞向下运动。

固定凡尔一开始就关闭,泵内压力增高到大于柱塞以上液柱压力时,游动凡尔被顶开,柱塞下部的液体通过游动凡尔进入柱塞上部,使泵排出液体。

由于有相当于冲程长度的一段光杆从井外进入油管,将排挤出相当于这段光杆体积的液体。

柱塞上下抽汲一次为一个冲程,在一个冲程内完成进油与排油的过程。

6、抽油机平衡的方法:

气动平衡和机械平衡。

7、影响泵效的因素:

排出部分漏失;吸入部分漏失;其它部分的漏失。

提高泵效的措施:

1)选择合理的工作方式;2)确定合理沉没度;3)改善泵的结构;4)使用油管锚减少冲程损失;5)合理利用气体能量及减少气体影响。

7、水力压裂的基本概念、原理。

水力压裂是利用地面高压泵组,将高粘液体以大大超过地层吸收能力的排量注入井中,在井底憋起高压,当此压力大于井壁附近的地应力和地层岩石抗张强度时,在井底附近地层产生裂缝。

水力压裂增产增注的原理主要是降低了井底附近地层中流体的渗流阻力和改变流体的渗流状态,使原来的径向流动改变为油层与裂缝近似性的单向流动和裂缝与井筒间的单向流动,消除了径向节流损失,大大降低了能量消耗。

8、压裂液滤失到地层受三种机理控制,即压裂液的粘度,油藏岩石和流体的压缩性及压裂液的造壁性。

9、酸和岩石反应的三个步骤:

①酸液中的H+传递到碳酸盐岩表面;②H+在岩面与碳酸盐进行反应;③反应生成物Ca2+、Mg2+和CO2气泡离开岩面。

10、麦克奎尔-西克拉曲线的指导意义:

①在低渗油藏中,增加裂缝长度比增加裂缝导流能力对增产更有利。

②对一定的裂缝长度,存在一个最佳的裂缝导流能力。

11、影响酸岩反应速度的因素:

面容比;酸液的流速;酸液的类型;盐酸浓度;温度;压力。

12、砂岩地层为什么只用土酸而不用HF、Hcl?

土酸液中的盐酸成分溶蚀碳酸盐类物质,并维持酸液较低的pH值,依靠氢氟酸成分溶蚀泥质成分和部分石英颗粒,从而达到清除井壁的泥饼及地层中的粘土堵塞,恢复和增加近井地带的渗透率的目的。

13、自喷井生产系统的流动过程:

1)油层中的渗流:

从油藏到井底的流动;2)井筒中的流动:

从井底到井口的流动;3)水平或倾斜管流:

从井口到分离器的流动;4)嘴流:

对自喷井,原油流到井口后还有通过油嘴的流动。

14、酸压与水压的异同点:

酸压和水力压裂增产的基本原理和目的都是相同的,目标是为了产生有足够长度和导流能力的裂缝,减少油气水渗流阻力。

主要差别在于如何实现其导流性,对水力压裂,裂缝内的支撑剂阻止停泵后裂缝闭合,酸压一般不使用支撑剂,而是依靠酸液对裂缝壁面的不均匀刻蚀产生一定的导流能力。

1.简述常规有杆泵抽油工作原理。

答:

1)上冲程:

抽油杆柱带着柱塞向上运动。

活塞上的游动凡尔受管内液柱压力而关闭。

此时,泵内(柱塞下面的)压力降低,固定凡尔在环形空间液柱压力(沉没压力)与泵内压力之差的作用下被打开。

如果油管内已充满液体,在井口将排出相当于柱塞冲程长度的一段液体。

2)下冲程:

抽油杆柱带着柱塞向下运动。

固定凡尔一开始就关闭,泵内压力增高到大于柱塞以上液柱压力时,游动凡尔被顶开,柱塞下部的液体通过游动凡尔进入柱塞上部,使泵排出液体。

由于有相当于冲程长度的一段光杆从井外进入油管,将排挤出相当于这段光杆体积的液体。

2.根据麦克奎尔—西克拉垂直裂缝增产倍数曲线分析提高增产倍数的措施。

(1)裂缝导流能力越高,增产倍数越高;

(2)造缝越长,增产倍数越高;

(3)以横坐标0.4为界:

左边要提高增产倍数,应以增加裂缝导流能力为主;右边要提高增产倍数,应增加缝的长度。

(在低渗油藏中,增加裂缝长度比增加裂缝导流能力对增产更有利。

因为对低渗油层容易得到高的导流能力,要提高增产倍数,应以加大裂缝长度为主,这是当前在压裂特低渗透层时,强调增加裂缝长度的依据。

而对高渗地层正好相反,应以增加导流能力为主。

3.根据注水指示曲线左移、右移、平行上移、平行下移时的变化情况说明地层生产条件的变化。

曲线左移、斜率变大,吸水能力下降

曲线右移、斜率变小,吸水能力增强

曲线平行上移、吸水能力不变,油层压力升高

曲线平行下移、吸水能力不变,油层压力下降

4.分析油井清砂所用各种清砂方法的特点。

通常采用的清砂方法有两种:

冲砂:

通过冲管、油管或油套环空向井底注入高速流体冲散砂堵,由循环上返的液体将砂粒带到地面,以解除油水井砂堵的工艺措施,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清砂方法。

捞砂:

用钢丝绳向井内下入专门的捞砂工具—捞砂筒,将井底积存的砂粒捞到地面上来的方法。

一般适用于砂堵不严重、井浅、油层压力低或有漏失层等无法建立循环的油井。

5.分析气液混合物在垂直管中的流动型态的变化特征。

(1)原油从油层流入井底后,当井底流压大于饱和压力时,单液相从井底流压为起始压力向上流动——纯液流;

(2)在井筒中从低于饱和压力的深度起,溶解气开始从油中分离出来,这时,由于气量少,压力高,气体都以小气泡分散在液相中,气泡直径相对于油管直径要小很多。

这种结构的混合物的流动称为泡流。

(3)当混合物继续向上流动,压力逐渐降低,气体不断膨胀,小气泡将合并成大气泡,直到能够占据整个油管断面时,在井筒内将形成一段油一段气的结构。

这种结构的混合物的流动称为段塞流。

(4)随着混合物继续向上流动,压力不断下降,气相体积继续增大,泡弹状的气泡不断加长,逐渐由油管中间突破,形成油管中心是连续的气流而管壁为油环的流动结构,这种流动称为环流。

(5)如果压力下降使气体的体积流量增加到足够大时,油管中内流动的气流芯子将变得很粗,沿管壁流动的油环变得很薄,此时,绝大部分油都以小油滴分散在气流中,这种流动结构称为雾流。

6.简述造成油气层损害的主要损害机理。

(1)外来流体与储层岩石矿物不配伍造成的损害。

(2)外来流体与储层流体矿物不配伍造成的损害。

(3)毛细现象造成的损害。

(4)固相颗粒堵塞引起的损害。

7.简述影响深井泵泵效的因素及提高泵效的措施。

答:

影响深井泵泵效的因素有:

1)抽油杆和油管的弹性伸缩;2)气体和充不满的影响;3)漏失影响;4)体积系数变化的影响。

采取的措施有:

1)加强注水,提高地层能量;2)选择合理的工作制度,使泵的工作能力与油层生产能力相适应;3)使用油管锚减少冲程损失;4)合理利用气体能量及减少气体影响;5)降低漏失量,减少漏失的影响。

8.简述压裂过程中压裂液的任务。

①前置液它的作用是破裂地层并造成一定几何尺寸的裂缝以备后面的携砂液进入。

在温度较高的地层里,它还可起一定的降温作用。

有时为了提高前置液的工作效率,在前置液中还加入一定量的细砂(粒径100~140目,砂比10%左右)以堵塞地层中的微隙,减少液体的滤失。

②携砂液它起到将支撑剂带入裂缝中并将支撑剂填在裂缝内预定位置上的作用。

在压裂液的总量中,这部分比例很大。

携砂液和其他压裂液一样,有造缝及冷却地层的作用。

携砂液由于需要携带比重很高的支撑剂,必须使用交联的压裂液(如冻胶等)。

③顶替液中间顶替液用来将携砂液送到预定位置,并有预防砂卡的作用;注完携砂液后要用顶替液将井筒中全部携砂液替入裂缝中,以提高携砂液效率和防止井筒沉砂。

9.为什么砂岩地层的酸处理不单独使用氢氟酸?

答:

从砂岩矿物组成和溶解度可以看到,对砂岩地层仅仅使用盐酸是达不到处理目的的,一般都用盐酸和氢氟酸混合的土酸作为处理液,盐酸的作用除了溶解碳酸盐类矿物,使HF进入地层深处外,还可以使酸液保持一定的pH值,不致于产生沉淀物,其酸化原理如下:

依靠土酸液中的盐酸成分溶蚀碳酸盐类物质,并维持较低的pH值,依靠氢氟酸成分溶蚀泥质成分和部分石英颗粒,从而达到清除井壁的泥饼及地层中的粘土堵塞,恢复和增加近井地带的渗透率的目的。

10.写出三种完井方式,并简要说明各自的特点。

裸眼完井、套管射孔完井和割缝衬管完井。

裸眼完井的最主要特点是油层完全裸露,不会因井底结构而产生油气流向井底的附加渗流阻力,这种井称为水动力学完善井,其产能较高,完善程度高。

裸眼完井方式的缺点是:

不能克服井壁坍塌和油层出砂对油井生产的影响;不能克服生产层范围内不同压力的油、气、水层的相互干扰;无法进行选择性酸化或压裂。

套管射孔完井既可选择性地射开不同压力、不同物性的油层,以避免层间干扰,还可避开夹层水、底水和气顶,避开夹层的坍塌,具备实施分层注、采和选择性压裂或酸化等分层作业的条件。

其缺点是出油面积小、完善程度较差,对井深和射孔深度要求严格,固井质量要求高,水泥浆可能损害油气层。

割缝衬管完井方式是当前主要的完井方式之一。

它既起到裸眼完井的作用,又防止了裸眼井壁坍塌堵塞井筒,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砂的作用。

由于这种完井方式的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故而在一些出砂不严重的中粗砂粒油层中不乏使用,特别在水平井中使用较普遍。

11.电潜泵采油装置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电潜泵采油装置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井下机组部分:

潜油电机、保护器、分离器和多级离心泵。

电力传输部分:

潜油电缆。

地面控制部分:

控制屏、变压器和接线盒。

电力由潜油电缆传输到井下潜油电机,电机带动潜油多级离心泵旋转,当充满在叶轮流道内的液体在离心力作用下,从叶轮中心沿叶片间的流道甩向叶轮四周时,液体受叶片的作用,使压力和速度同时增加,并经导轮的流道被引向次一级叶轮,这样,逐级流过所有的叶轮和导轮,进一步使液体的压能增加,逐级叠加后就获得一定的扬程,将井液举升到地面。

12.试比较常规有杆抽油系统所用的杆式泵与管式泵的异同点及其各自的适用范围。

答:

基本组成相同:

主要由工作筒(外筒和衬套)、柱塞及游动阀(排出阀)和固定阀(吸入阀)组成。

按照抽油泵在油管中的固定方式,抽油泵可分为管式泵和杆式泵。

管式泵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在相同油管直径下允许下入的泵径较杆式泵大,因而排量大。

但检泵时必须起出油管,修井工作量大,故适用于下泵深度不很大,产量较高的油井。

杆式泵检泵方便,但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在相同油管直径下允许下入的泵径比管式泵小。

杆式泵适用于下泵深度大、产量较小的油井。

13.作出自喷井油层-油管-油嘴三种流动的协调曲线,并说明各曲线的名称,标出该油井生产时的协调点及地层渗流和油管中多相管流造成的压力损失。

其作图步骤如下:

1)根据已知数据绘制IPR曲线(图中的曲线A)

2)根据已知产量在油井流入动态曲线即IPR曲线的横轴上取Q值,找出相应得井底流压Pr;

3)由Q及Pf值,按垂直管流计算出与之对应的油压值Pt,得出Q~Pt曲线(图中的曲线B);

4)当油嘴直径d一定时,利用油嘴的Q~Pt线性关系,每个油嘴产量Q对应一个油压,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即为直线G,这是嘴流曲线。

直线G与油管曲线B相交于C点(协调点)。

从C点画一垂直线交横轴于Q,交A曲线于E,产量Q即为在此油嘴直径下的油井产量。

对应于E的井底流压即为举升此产量所需的管鞋压力,对应于点C的油压,即为举升至油嘴的剩余压力(油压)。

图中A表示油井流入动态曲线;B表示油管流动曲线;d表示油嘴流动曲线;Ps—Pf表示油层流动所消耗的压力;Pf—Pt表示在油管垂直管流中所消耗的压力;Pt表示井口油压。

14.在酸压中提高活性酸有效作用距离的措施有哪些?

答:

在酸压中提高活性酸有效作用距离的措施有:

(1)采用泡沫酸、乳化酸或胶化酸等以减少氢离子传质系数;

(2)采用前置液酸压的方法以增加裂缝宽度;

(3)适当提高排量及添加防滤失剂以增加有效酸液深入缝中的能力。

15.影响油井结蜡的因素是什么?

1)原油的性质及含蜡量

2)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

3)压力和溶解气

4)原油中的水和机械杂质

5)液流速度、管壁粗糙度及表面性质

16.试述砂岩地层土酸处理的基本原理

答案同9.为什么砂岩地层的酸处理不单独使用氢氟酸?

17.试述影响注水地层吸水能力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

答:

影响因素:

(1)与注水井井下作业及注水井管理操作等有关的因素

(2)与水质有关的因素

(3)组成油层的粘土矿物遇水后发生膨胀

(4)注水井地层压力上升

改善的措施

(1)加强注水井日常管理

(2)压裂增注

(3)酸化增注

(4)粘土防膨

18.影响酸-岩复相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酸的类型、酸液粘度、酸液流速、面容比、酸液浓度、温度、压力、岩石的化学组分和物理化学性质等方面

1.简述油井堵水工艺设计的内容。

答:

编制堵水方案时,首先要本着块状底水油藏以封堵水为主,确定堵剂总体配方、对调堵工艺参数要有一个基本的论证,作为概念设计的依据。

设计内容包括:

(1)堵水工艺方法;

(2)堵水工艺参数堵剂的类型、名称、配方、强度、粘度和用量;(3)封堵施工压力。

2.简述稠油注蒸汽开采方法与常规方法开采的显著差别

答:

(1)由于注入介质的温度高、热能大,因此需在地面设备、完井、注采井筒及地面管线、动态监测等方面要能耐高温;

(2)由于要利用热能来提高油层温度,从而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开发效果,因此在注入过程中要进行隔热保温,降低热损失,提高热效率。

3.简述注蒸汽热采举升工艺的主要特点。

答:

(1)原油粘度高,在井筒中举升时的粘滞力及摩阻力大,流动困难。

(2)油井出砂多。

(3)蒸汽吞吐回采初期产出液温度高,可在200℃左右,井内设备要承受高温,另一方面随时间逐渐降低,周期后期降低至常温,因而如不加热或掺轻油降粘,将无法将原油举升到地面。

(4)油井供液能力不稳定,在蒸汽吞吐回采初期峰值产量与后期产量相差几倍甚至十多倍,举升能力要适应如此大的变化。

(5)多周期蒸汽吞吐采油过程中,油井注完蒸汽后,要求尽快不动管柱转入人工举升,避免注入压井液后井筒降温及伤害油层,要求注汽与采油用一次管柱

4.简述速敏评价实验的目的。

答:

(1)找出由于流速作用导致微粒运移从而发生伤害的临界流速,以及找出由于速敏引起的油气层伤害程度;

(2)为水敏、盐敏、碱敏和酸敏等实验确定合理的实验流速提供依据;(3)为确定合理的注采速度提供科学依据。

5.试写出修正不完善井IPR的Standing方法的计算公式。

答:

6.简述负压射孔完井的负压值设计的要求。

答:

负压使孔眼的破碎压实带的细小颗粒冲刷出来,使井眼清洁,满足这个要求的负压称为最小负压,该值不能超过某个值以免造成地层出砂、垮塌、套管挤毁或封隔器失效等问题,对应的这个临界值称为最大负压。

因此合理射孔负压值的选择应当是即高于最小负压值又不能超过最大负压值。

负压设计分为经验方法和理论方法两种。

1.简述采油工艺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

答:

(1)依据地质研究,油藏工程研究,油井生产条件分析等结果确定采油方式选择原则和要求,准备采油方式选择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2)油藏或区块油井产能预测与分析预测油田不同开发阶段各类油井的产液或产油指数及各类油井产能随时空的变化规律;(3)油井生产动态模拟:

a、根据地面生产和油藏地质条件及各种采油方式的适用范围,初步确定可供选用的采油方式。

b、根据初选结果,建立各种采油方式的有几个那生产动态模拟器,主要包括自喷、常规有杆泵、潜油电泵、水力活塞泵、气举等采油井生产动态模拟器。

C、应用油井生产动态模拟器计算区块或油井采油不同采油方式,在保持一定油藏压力水平,不同采液指数和不同含水阶段的最大产量图版及工作况指标。

D、预测不同采油方式下的油井最大产量。

(4)采油方式综合评价与决策,在应用油井生产动态模拟器确定出不同采油方式在不同含水阶段的生产技术指标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管理和生产条件等因素后,对不同采油方式作出评价与决策;(5)采油工艺方案的编制,根据采油方式综合评价与决策的结晶,选定各类油井应用的采油方式,确定其工艺参数和设备类型,规格,数量与性能,设计配套的管柱结构,进行强度校核,编制采油工艺方案,提出采油方式选择结论及实施建议,并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对油藏工程方案提出修正或选择等反馈建议。

2.简述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油气层伤害的主要机理并举例。

答:

答:

(1)外来流体与储层岩石矿物有配造成的伤害,如注入过程中的粘土膨胀;

(2)外来流体与储层流体不配伍造成的伤害,如酸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沉淀;(3)毛细管现象造成的伤害,如油井作业过程滤液的入侵;(4)固相颗粒堵塞引起的伤害,如注入水中固体颗粒造成的地层堵塞。

3.简述完井工程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

答:

(1)在油藏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油田开发与采油工程要求选择完井方式,并提出钻开油藏的要求;

(2)考虑油田开发全过程油井产能的变化及所在采取工艺,应用节点分析方法,确定油管尺寸和举升方式进行审查套管尺寸选择及强度设计;(3)从钻井和采油工程出发确定套管及井身结构,并提出固井要求;(4)选择完井方式的技术方案(如射孔完井的射孔参数优选射孔方式及工艺设计,砾石充填完井充填方式,砾石直径选择及工艺参数设计等)。

4.简述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设计的基本思路。

答:

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设计是以油藏—人工水力压裂裂缝—油水井所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获取最大的油藏开发净现值或原油采收率为目标,其设计思想是将具有不同缝长与裂缝方位的人工水力裂缝设置于低渗透油藏中,运用现代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和经济模型,预测油藏在不同井网和开发时期的产油量,注水量,采收率及其经济效果,应用水力压裂模型和压裂经济评价模型优化压裂工艺参数和计算其成本,并根据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结果优化裂缝参数和方位,以实现油田开发的高水平,高效益。

5.简述稠油注蒸汽开采机理。

答:

稠油注蒸汽开采包括蒸汽吞吐和蒸汽驱两种方法,能把大量的热量带入地层,从而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原油的流动能力,改善开发效果。

(1)降粘作用:

可增加油层的温度,改变地层原油的物性,降低地层粘度。

(2)热膨胀作用。

(3)岩石渗流物性改变作用。

(4)蒸汽的蒸馏作用。

(5)蒸汽对矿物及孔隙结构的影响。

(6)蒸汽使自吸作用加强。

6.简述油井堵水工艺设计的内容。

答:

编制堵水方案时,首先要本着块状底水油藏以封堵水为主,确定堵剂总体配方、对调堵工艺参数要有一个基本的论证,作为概念设计的依据。

设计内容包括:

(1)

(2)堵水工艺方法;(3)堵水工艺参数堵剂的类型、名称、配方、强度、粘度和用量;(4)封堵施工压力。

1.简述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

(1)设计方法必须有较强的科学性;

(2)方案涉及内容必须全面;(3)必须满足油藏工程和地面工程的要求;(4)加强敏感性研究,进行多方案优化;(5)方案的实施必须具有较好的可能性;(6)坚持“少投入,多产出“的经济原则。

2.简述油田开发总体建设方案中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的作用。

答:

(1)首先油田开发指标和原油生产计划的工程技术保证;

(2)评价油藏工程方案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3)结合地面工程设计与建设方案,衔接油藏工程及地面工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4)是油田开发总体建设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总体方案实施核心。

3.试分析热采油井中出砂的原因。

答:

(1)沉积环境形成的储层疏松,这是一般稠油油藏储层的显著特点。

疏松砂岩,颗粒由粗到细变化很大,钙质胶结物较少,泥质胶结有多有少,普遍存在沥青质、胶质胶结。

一般渗透率都较高,在0.2~10μm2之间,常规冷采时,由于原油粘度高,流速低,油井产量低,出砂也少。

(2)当注入蒸汽后,原油粘度降低,沥青质、胶质及泥质胶结物被破坏,砂岩结构变为松散状态。

注汽结束回采时,一般生产压差较大,排液速度成数十倍地增加,甚至油井能自喷,这样将引发油井出砂。

(3)蒸汽吞吐作业时,注汽强度较大,先“吞”后“吐”,液流双向反复,导致岩石颗粒更加松动。

(4)高温蒸汽对油层岩石的溶蚀及粘土的膨胀解体作用。

注蒸汽锅炉出口水相中的PH值普遍很高,所以高碱性在高温下,对油层中的石英溶解作用很强,造成岩石结构破坏。

此外,对粘土矿物也引起吸附、膨胀、分散、迁移等作用,这样,造成油层出砂严重。

(5)蒸汽窜流导致油井出砂严重。

有些油藏或区块,在蒸汽吞吐开采期间,由于注汽压力及注汽强度过高,以及油层非均质性严重等,发生汽窜现象,导致这些井在进行蒸汽吞吐回采时,出砂严重。

(6)注蒸汽热力采油的注采强度大的特点,不仅导致油井易出砂,而且防砂难度极大。

4.简述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油气层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