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学科学业质量分析诊断及应对措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4881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学科学业质量分析诊断及应对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学科学业质量分析诊断及应对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学科学业质量分析诊断及应对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学科学业质量分析诊断及应对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学科学业质量分析诊断及应对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学科学业质量分析诊断及应对措施.docx

《四学科学业质量分析诊断及应对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学科学业质量分析诊断及应对措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学科学业质量分析诊断及应对措施.docx

四学科学业质量分析诊断及应对措施

四、学科学业质量分析、诊断及应对措施

(一)学生学业总分状况分析

1.全大连市状况

表3全市学生学业总分状况的基本统计量

人数

最低分

最高分

平均分

中位数

得分率

标准差

变异

系数

及格率

优秀

53540

0

98.5

65.47

72.00

0.65

21.31

0.33

68.60

4.69

全市考生人数为53540人,最高分为98.5分,最低分为0分,全卷的平均分为65.47,中位数是72.00,标准差21.31,变异系数为0.33,及格率68.60%,优秀率4.69%。

全市分数分布如图:

分数段

人数

分数段

人数

分数段

人数

分数段

人数

分数段

人数

0

354

20-

1015

20-

1015

45-

2129

70-

5549

1-

183

25-

1142

25-

1142

50-

2494

75-

7395

5-

566

30-

1371

30-

1371

55-

2962

80-

7980

10-

571

35-

1567

35-

1567

60-

3432

85-

5594

15-

782

40-

1828

40-

1828

65

4354

90-

2110

95-

162

数据显示,考生化学分数分布呈负偏态,大多数考生分数集中在65~90之间,低于20分的考生人数较少,高于95分的考生人数很少,基本符合中考毕业兼升学选拔的要求。

 

2.市内四区状况

表4市内四区学生学业总分状况的基本统计量

人数

最低分

最高分

平均分

中位数

得分率

标准差

变异系数

及格率

优秀率

18795

0

98.5

71.89

77.00

0.72

17.66

0.25

80.72

8.11

53540

0

98.5

65.47

72.00

0.65

21.31

0.33

68.60

4.69

 

市内四区考生人数为18795人,最高分为98.5分,最低分为0分,全卷的平均分为71.89,中位数是77.00,标准差17.66,变异系数为0.25,及格率80.72%,优秀率8.11%。

相比全市考生,市内四区考生的平均分高出6.42,及格率高出12.12%,优秀率高出3.42%。

08年市内四区19721人,试卷难度0.76,及格率85.7%,优秀率17.3%。

四区考生分数分布如图:

数据显示,市内四区考生化学分数分布呈负偏态,分数在65~90之间的考生人数相对较多,低于40分的考生人数较少,高于95分的考生人数很少。

 

(二)学生在各大题上的作答情况

1.全市学生的作答情况(全市53540名考生)

表5全市学生在各大题上作答情况的本统计量

满分值

最低分

最高分

平均分

得分率

标准差

变异系数

高分段

得分率

低分段

得分率

鉴别指数

选择题

18

0

18

15.16

0.84

3.34

0.22

0.97

0.61

0.36

填空题

30

0

30

23.51

0.78

7.25

0.31

0.97

0.45

0.52

简答题

18

0

18

9.50

0.53

3.78

0.40

0.74

0.28

0.46

实验题

21

0

21

8.67

0.41

4.39

0.51

0.65

0.15

0.49

计算题

13

0

13

8.49

0.65

4.22

0.50

0.94

0.24

0.71

总分

100

0

98.5

65.33

0.65

21.25

0.33

0.86

0.36

0.50

全市学生各大题的分数分布:

 

以上数据显示,考生在不同大题上的总体表现是有差异的。

在5道大题中,得分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简答题、实验题,选择题和填空题的难度都较低、计算题的难度适中、简答题的难度较大、实验题的难度最大。

鉴别指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选择题、简答题、实验题、填空题、计算题,区分高分段和低分段学生作用最小的是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和计算题区分高分段和低分段学生的作用都较大。

在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上,高分段得分率都很高,说明高分段学生在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上的表现没有明显的差异。

离散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简答题、计算题。

选择题的离散程度最小,说明选择题的整体要求较低,简答题和计算题的离散程度都很大,说明学生在计算和简答方面的学习成绩分化程度较大。

与08年的比较见市内四区的分析。

 

2.市内四区学生的作答情况

表6市内四区学生在各大题上作答情况的基本统计量

满分

最低分

最高分

平均分

得分率

全市得分率

标准差

选择题

18

0

18

16.05

0.89

0.84

2.66

填空题

30

0

30

25.63

0.85

0.78

5.63

简答题

18

0

18

10.57

0.59

0.53

3.59

实验题

21

0

20.5

9.59

0.46

0.41

3.45

计算题

13

0

13

9.95

0.77

0.65

4.09

总分

100

0

98.5

71.89

0.72

0.65

17.54

以上数据表明,市内四区的考生在不同大题上的总体表现也有差异。

5道大题中,得分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简答题、实验题,5道大题的得分率高低的顺序与全市是一致的,但市内四区的各大题的得分率都高于全市的数值,其中计算题的差异较大,说明市内四区的学生的表现明显好于其他区(市)县,尤其是在计算题上的表现较为突出。

相比08年:

难度系数

0.90

0.89

0.65

0.60

0.74

高分段得分率

0.98

0.99

0.82

0.82

0.96

低分段得分率

0.76

0.69

0.44

0.33

0.42

鉴别指数

0.22

0.30

0.38

0.49

0.54

在5道大题中,学生表现的平均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简答题、实验题。

 

(三)学生在各知识领域上的作答情况

1.全市学生的作答情况

表7全市学生在各知识领域作答情况的基本统计量

知识领域

满分

最低分

最高分

得分率

标准差

变异系数

高分段

得分率

低分段

得分率

鉴别指数

身边的化学物质

41

0

41

0.67

9.14

0.33

0.88

0.36

0.52

物质构成的奥秘

19

0

19

0.67

4.91

0.39

0.91

0.33

0.58

物质的化学变化

17

0

17

0.57

4.56

0.47

0.82

0.21

0.61

化学与社会发展

17

0

17

0.82

3.16

0.23

0.94

0.61

0.33

科学探究

6

0

6

0.27

1.06

0.66

0.44

0.15

0.29

以上数据显示,考生在不同知识领域上的总体表现是有差异的。

在5个知识领域中,得分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化学与社会发展、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科学探究,“化学与社会发展”知识领域的难度较低,“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和“物质的化学变化”知识领域的难度较高,“科学探究”知识领域的难度最大。

鉴别指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科学探究、化学与社会发展、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和物质的化学变化,区分高分段和低分段学生作用较小的是科学探究和化学与社会发展,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和物质的化学变化区分高分段和低分段学生的作用都较大。

与08年的比较见市内四区的分析。

 

2.市内四区学生的作答情况

表8市内四区学生在各知识领域作答情况的基本统计量

知识领域

满分

最低分

最高分

平均分

得分率

全市

得分率

标准差

变异系数

身边的化学物质

41

0

41

30.16

0.74

0.67

7.49

0.25

物质构成的奥秘

19

0

19

14.11

0.74

0.67

4.06

0.29

物质的化学变化

17

0

17

10.99

0.66

0.57

3.92

0.36

化学与社会发展

17

0

17

14.65

0.86

0.82

2.53

0.18

科学探究

6

0

6

1.87

0.31

0.27

1.18

0.63

市内四区的考生在不同知识领域上的总体表现也是有差异的。

在5个知识领域中,得分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化学与社会发展、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科学探究,5个知识领域的得分率高低顺序与全大连市是一致的,但市内四区各知识领域的得分率都高于全市的数值,说明市内四区的学生中各知识领域的表现都明显好于其他区(市)县,其中“化学与社会发展”和“科学探究”的表现差异相对较小,“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和“物质的化学变化”的表现差异相对较大。

08年考生总体表现最好的是“物质构成的奥秘”,其次是“化学与社会发展”、“身边的化学物质”,最差的是“物质的化学变化”。

 

(四)典型试题分析

1.难度系数≥0.70的试题合计66分,主要分布在选择题(除18小题外)和填空题,另外还有简答题的29、32、实验题的34、计算题的38小题。

表10得分率相对较低的选择题

得分率

高分段

得分率

低分段

得分率

鉴别指数

A

B

C

D

t16

0.61

0.95

0.21

0.74

2.71

61.38

17.13

17.90

t17

0.68

0.98

0.28

0.69

10.55

16.67

68.46

3.33

t18

0.52

0.73

0.32

0.41

5.52

34.82

7.14

51.70

如T16考查的内容标准是“知道常见酸的主要性质”,正确选B的为61.38%、错选C的为17.13%、错选D的为17.90%;低分段得分率仅为0.21,说明中低层次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掌握不全面。

T17考查的内容标准是“认识溶解现象”,正确选B的为68.46%、错选A的为10.55%、错选B的为16.67%、错选D的为3.33%,低分段得分率仅为0.28,说明中低层次学生对常见物质溶解时伴随的放热、吸热现象不够了解。

T18考查的内容标准是“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物”,得分率0.52,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正确选D的为51.70%,错选A的为5.52%、错选B的为34.82%、错选C的为7.14,高分段得分率为0.73、低分段得分率为0.32、鉴别指数0.41,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石油是化工原料还是化工产品是混淆的。

得分率相对较低的填空题是26题,考查的内容标准是“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得分率0.66、高分段得分率0.99、低分段得分率0.16、鉴别指数0.83,说明中低层次学生对该基础知识的掌握是不到位的。

【29题】地球是一个巨大的能源仓库,不仅蕴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还蕴藏着丰富的可再生的地热能。

地热能是人类历史上开辟的又一新能源,它可直接用在居室取暖、温室、供热和工业的发电上。

从环境、能源方面具体说明使用地热能的实际意义。

(答出三条)

题目

市内四区

得分率

外区(市)县

得分率

全市

得分率

高分段

得分率

低分段

得分率

鉴别指数

t29

0.88

0.83

0.85

0.974876

0.60873

0.366146

试题考查的内容是“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考查的能力水平为“记忆”。

试题通过简介“地热能”这一新能源,要求学生从环境、能源等方面说明使用地热能的实际意义,以考查学生对“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这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意识,考生总体作答情况较好。

【34题】根据所给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ABCD

(1)图中仪器a的名称;

(2)用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收集氧气可选用的一种装置是(填装置字母代码)①,选择该装置的依据是②;

(4)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5)用A装置还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题目

市内四区

得分率

外区(市)县

得分率

全市

得分率

高分段

得分率

低分段

得分率

鉴别指数

t34

0.88

0.75

0.80

0.98144

0.412177

0.569263

试题考查的内容是“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考查的能力水平为“记忆”。

由于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初中化学核心知识,考查方式也比较常规,所以考生总体作答情况较好,问题(4)检验氧气的方法,部分考生只答实验操作而没有答出判断依据,少数考生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上出现错误。

(2)难度系数在0.45~0.70之间的试题合计15分,分别是18、30、31、39小题。

【18题】下来关于石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石油是混合物B.可利用石油产品发电

C.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D.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题目

市内四区

得分率

外区(市)县

得分率

全市

得分率

高分段

得分率

低分段

得分率

鉴别指数

t18

0.55

0.50

0.52

0.731674

0.319586

0.412088

得分率为0.55,难度中等,超出预期;鉴别指数为0.41,区分度优良。

试题考查的内容是“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物”,考查的能力水平为“记忆”。

卷面典型问题:

正确选项D为51.70%,错选A的为5.52%、错选B的为34.82%、错选C的为7.14,B选项的干扰性最强,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石油是化工原料还是化工产品是混淆的,测试结果反映出部分学生该知识内容掌握的不全面、不准确。

【30题】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

(1)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可采用什么方法?

(2)如果饮用被病菌污染的水会感染疾病,向水中通入氯气可杀死病菌。

氯气能跟水发生如下反应:

Cl2+H2O=HCl+HClO(次氯酸),使水显酸性,腐蚀金属管道。

为了使自来水厂输出水的pH约为8,输出前通常向水中加入熟石灰,写出可能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题目

市内四区

得分率

外区(市)县

得分率

全市

得分率

高分段

得分率

低分段

得分率

鉴别指数

t30

0.57

0.49

0.52

0.749538

0.231477

0.518061

得分率为0.57,难度中等;鉴别指数为0.52,区分度优良。

试题考查的内容是“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影响”,问题

(1)考查的能力水平为“记忆”,问题

(2)考查的能力水平为“理解与应用”。

卷面典型问题:

问题

(2)中少数考生书写盐酸与氢氧化钙的反应方程式出错,多数考生不能正确书写次氯酸与氢氧化钙的反应方程式。

测试结果反映出学生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欠缺,知识迁移能力不强。

【31题】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向气象气球中充入氢气,随着气球的上升,其体积逐渐变大。

(2)贮存气体的容器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不泄露,而贮存氢气的容器要达到这一条件却非常困难。

题目

市内四区

得分率

外区(市)县

得分率

全市

得分率

高分段

得分率

低分段

得分率

鉴别指数

t31

0.52

0.38

0.43

0.749744

0.11164

0.638104

得分率为0.52,难度中等;鉴别指数为0.64,区分度优良。

试题考查的内容是“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考查的能力水平为“理解与应用”。

卷面典型问题:

部分考生只在宏观层面上分析,而没有将宏观事实与其微观本质建立起联系;有的考生能将气球体积的变化与气体分子间距的变化联系起来,但在分析变化条件时却错误地认为随着气球的上升,温度升高,分子间距变大。

测试结果反映出学生在新情境下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不强。

(3)难度系数≤0.45的试题合计19分,是试卷中的33、35、36、37小题。

【33题】某同学在进行稀硫酸分别与A、B两种金属反应的实验时,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

(提示:

实验前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均以除掉)

金属

稀硫酸

溶液温度/℃

金属

消失时间/s

种类

质量/g

形状

溶质质量分数/%

体积/mL

反应前

反应后

A

0.10

5

50

20

34

500

B

0.10

5

50

20

40

100

A

0.10

粉末

5

50

20

35

50

A

0.10

8

50

20

35

200

(1)对于金属A来说,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相近,均约为15℃,解释原因。

(2)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题目

市内四区

得分率

外区(市)县

得分率

全市

得分率

高分段

得分率

低分段

得分率

鉴别指数

t33

0.27

0.21

0.23

0.393694

0.080617

0.313077

得分率为0.27,难度较大;鉴别指数为0.31,区分度良好。

高分段得分率是0.39,低分段得分率是0.08,说明试题对考生能力的要求很高。

试题考查的内容是“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能对事实与证据进行比较、归纳、概括,得出正确的结论”,考查的能力水平为“问题解决”。

卷面典型问题:

问题

(1)部分考生只考虑到一定量的A与稀硫酸完全反应放热相同,而忽视了溶液吸热,问题

(2)结论归纳的不全、不准。

测试结果说明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7题

】铜器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生成一层绿色的

固体,俗称“铜绿”。

为了探究铜绿的生成与哪些

物质有关,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采用右图装置加热

干燥的铜绿,观察到绿色固体变成黑色,试管口有

水滴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由上述实验可知,“铜绿”中一定含有的元素

是①,由此推断,空气中一定参加反应的物质

是②,不能确定是否参加反应的物质是③。

(2)设计对比实验,探究不能确定的物质是否参加了反应。

题目

市内四区

得分率

外区(市)县

得分率

全市

得分率

高分段

得分率

低分段

得分率

鉴别指数

t37

0.23

0.17

0.19

0.461148

0.026752

0.434396

得分率为0.23,难度较大;鉴别指数为0.43,区分度优良。

试题考查的内容是“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问题

(1)考查的能力水平为“理解与应用”;问题

(2)考查的能力水平为“问题解决”。

卷面典型问题:

问题

(1)有的考生不能根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对铜锈的成分以及生锈条件作出合理的推测。

问题

(2)有的考生在设计对比实验时不能有效地控制变量,也有的考生设计出合理的方案,但没有说明如何确定物质是否参加了反应,测试结果说明学生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