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4876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新版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新版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新版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新版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

《新版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

新版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

课堂教学教案

年月日

教材

第四章第8节/课第1课时(总课时)

课题

8.乌鸦喝水

课型

新授

课标

要求

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用硬笔规范的书写汉字。

学习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鼓励学生遇到困难要积极动脑,设法解决。

教学

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激趣导入,审题质疑。

1.出示“乌鸦”图(板书:

乌鸦)。

  2.乌鸦虽然全身乌黑,长得不好看,可是很爱动脑筋。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乌鸦的课文(板书:

喝水),注意看老师写“喝”字,想一想:

“喝”为什么是口字旁?

二、检查预习,导读目标。

1.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2.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同桌合作,交流初读成果。

4.学生提出自己无法解决或有疑惑的问题。

三、初读课文,过字词关,检查学生自学。

1.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端正地拿书,专心看书,认真听读。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词儿连续,句子不读破。

读完后给课文第一段标上序号。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学习第一段。

(1)乌鸦为什么要喝水呢?

谁来读一段?

(2)“渴”是个生字,再读两遍。

想一想,“渴”为什么是“氵”?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点拨:

一个人淌了很多汗,太阳又火辣辣地照着,感觉很渴。

想想看,“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会是什么样呢?

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看?

(4)乌鸦跑了许多地方去找水,真着争啊,谁愿意再读读第一段?

注意“找”是翘舌音,全班多读两遍。

(5)他读出了乌鸦着急的样子,全班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

(1)这时,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多高兴啊!

谁来读一读这句?

“瓶”是后鼻音,再读一读。

(2)“看”是生字,再读几遍。

我们有时为了看清远处的东西,会这样做:

(老师手搭凉蓬做出远望动作),所以这个生字可以用什么好办法记呢?

(3)乌鸦看见一个瓶 子里有水,可是,乌鸦喝不着水,这是什么原因呢?

谁业读第二句?

(4)学生观察插图或实物,想象或演示乌鸦把嘴伸进瓶口喝不着水的情景。

乌鸦多着急啊,谁再来读这句?

(5)谁来读最后一句,注意“怎”和“呢”读音,多读几遍。

3.学习第三段、第四段。

(1)请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三、四段课文,想一想,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2)请学生个别朗读三、四段课文。

(出示三、四段课文)

(3)教师引读:

乌鸦想出的办法是_学生接读第四段。

(4)乌鸦把小石子怎么放进瓶子里的?

谁来演给大家看看?

学习“放”,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字形。

(5)引导学生观察:

随着投放石子的增多,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

学习“升、高”,“升”就是升旗的“升”,“高”就是“高矮”的“高”。

  (6)演示乌鸦喝着水的情景。

乌鸦多高兴啊,请学生读最后一句。

五、综合训练,巩固拓展。

 1.个别读,齐读全文。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描一描生字,记一记“找、怎、呢、法”的字形。

完成生字的书写。

六、总结课堂,简要过渡,提出下学时学习目标。

师板书课题

生思考口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

学生按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师范读。

出示课文第一段。

师总结三点水的字都是和水有关。

生读准翘舌音

读出着急的语气

出示第二段课文

老师手搭凉蓬做出远望动作

边做动作边读好句子

想一想,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学习“放”,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字形。

认读生字。

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书空生字。

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生字。

作业

设计

1.自由朗读课文。

2.练习书写本节课所学的生字,完成《硬笔习字册》。

板书

设计

8.乌鸦喝水

渴喝看办终于渐渐衔起

教学

反思

本课学习单设计

课堂教学教案

年月日

教材

第四章第8节/课第2课时(总课时)

课题

8.乌鸦喝水

课型

新授

课标

要求

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用硬笔规范的书写汉字。

学习

目标

1.学习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看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的含义。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乌鸦在“找水喝”到“喝着水”这一过程中心情的变化。

能简单地复述故事并懂得遇到困难应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

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乌鸦在“找水喝”到“喝着水”这一过程中心情的变化。

能简单地复述故事并懂得遇到困难应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导入,链接新知。

1.谈话导课。

昨天,我们大家一起初学了《乌鸦喝水》一课,和小乌鸦见了面。

(课件出示伴有乌鸦叫声的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故事,现在,小乌鸦衔来了许多字词卡片来考考大家了,小朋友们有信心过关吗?

2.复习检测。

(课件出示字词卡片)开火车认读。

3.区分“渴”“喝”。

(课件示题)()望()牛奶()水

口()望梅止()

二、对话文本,细读研讨。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并思考:

乌鸦遇到了哪些困难?

2.同桌讨论、交流。

3.师点拨:

⑴“口渴”的教学。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口渴”时的感受。

⑵“到处”的教学。

学生观看乌鸦飞来飞去找水喝的动画,想一想:

乌鸦为了找水,飞过了哪些地方呢?

谁能演一演“乌鸦到处找水喝”?

⑶朗读指导。

乌鸦找了这么多地方,真不容易。

该怎么读呢?

请打开书,把课文的第一句话读一读。

要求学生学学乌鸦的动作、表情,边飞边读。

(师评价、鼓励)乌鸦终于找到了一瓶水,你们看,(课件)此时此刻,假如你是这只口渴的乌鸦,你会说什么呢?

心情怎样?

抽学生以高兴的心情读第二句。

(学生评价)

⑷虽然乌鸦找到了水,可是乌鸦却喝不着水,知道为什么吗?

你从哪儿知道的?

请勾出来。

⑸(播放乌鸦看到水,找到瓶子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瓶子及瓶里水的多少,并用手指当乌鸦嘴伸向课前准备的装有水的透明瓶子,来感受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

⑹此时,乌鸦的心情怎样?

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⑺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评价)

三、深层品味,积累沉淀。

1.小乌鸦没有被困难吓倒,它是怎么做的呢?

请大家继续默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全班交流。

3.学生观看乌鸦放石子的动画课件,思考:

乌鸦是怎么放石子的?

(理解“一个一个地”的含义)我们也学着乌鸦的样子试一试。

请大家注意观察:

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4.分组合作做实验。

(实验前要求学生用彩笔把瓶子里水的位置作个记号)

5.交流。

瓶子里的水是一下子升高的吗?

书上是用哪个词来描述的?

6.说话训练。

你能用“渐渐”一词说一句话吗?

7.朗读指导。

8.有感情地齐读二、三自然段。

(师评价)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1.你喜欢这只乌鸦吗?

为什么?

2.乌鸦的这个办法好吗?

要是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怎么办?

3.学生讨论,合作交流。

五、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师小结:

乌鸦聪明,同学们更聪明,通过认真读书,积极开动脑筋,不但弄明白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而且,就是瓶子旁边没有石子的情况下,也为乌鸦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

今天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做做实验,讨论讨论,看看到底哪一种方法最好呢?

明天与小朋友们交流。

六、课外作业,内化升华。

1.用自己的话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故事新编:

在瓶子旁边没有石子的情况下乌鸦是怎么想办法喝到水的。

谈话导入

复习生字词

区分“渴”“喝”

(师相机板书:

找水喝,喝不着)

生演一演“乌鸦到处找水喝”

自由朗读要求学生学学乌鸦的动作、表情,边飞边读

学生互评

在书中找出答案

齐读。

默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师相机板书:

想办法,喝着水

理解“一个一个地”的含义

朗读指导。

(强调许多、一个一个、渐渐、喝着水了)

师相机板书:

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

合作交流

故事新编

作业

设计

1.完成本课补充习题。

2.续编故事。

板书

设计

8.乌鸦喝水

口渴了找水喝

找到水喝不着

想办法喝着水

在困难面前,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

反思

本课学习单设计

课堂教学教案

年月日

教材

第四章第9节/课第1课时(总课时)

课题

9.咏华山

课型

新授

课标

要求

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用硬笔规范的书写汉字。

学习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

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激趣导入,审题质疑。

1.今天我们学习(齐读)9.yong咏华hua山指读两个生字、正音。

  2.你读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提出疑问:

"咏"是什么意思?

"华山"在哪里,有多高呢?

"咏华山"是什么意思?

谁在用诗赞美华山?

这是一首怎样的诗?

为什么这个孩子能写出咏华山的好诗?

这个孩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几岁了?

二、检查预习,导读目标。

1.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2.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同桌合作,交流初读成果。

三、初读课文,过字词关,检查学生自学。

1.借助拼音自由轻声地读一读田字格里面、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抽读生字,纠正字音。

2.出示:

(除生字外都注上音节)

 登华山艰难爬上山顶没着山路吟诵情不自禁

 远远近近寇准古时候朵朵白云连连称赞山腰间

3.把词语放到课文中,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4.标自然段序号。

5.分段指名读,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华山在哪里?

师介绍:

华山在我国陕西省,自古就是以高和险出名的,登上华上要花六小时左右,华山真(高啊)!

2."咏华山"是什么意思?

(生交流)师述:

"咏华山"就是吟诗赞美华山。

3.谁在吟诗赞美华山?

(寇准)寇准是什么时候的人?

当时几岁?

(生交流)

师述:

寇准是北宋时候的人,家乡在陕西省渭南。

从小聪明好学,长大后当了大官,一直做到宰相,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4.课文讲的是寇准七岁时的什么事?

(生交流)

5.寇准写了一首什么诗?

(生交流)

师引导学生看投影片:

寇准和先生艰难地爬上山顶,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了什么?

(生交流)

师:

我们一起跟着他们爬上山顶,那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

太阳离我们那么远,爬上山顶却觉得--(近了),在山下看白云觉得那么高,现在却只在--(山腰间)。

华山真--(高啊)!

华山如此高大,小孩心情非常激动,他想把自己看到的、感觉到的都说出来,就做了一首诗随口念了出来。

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6.寇准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诗?

7.听配乐录音课文。

齐读课文。

  8.今天,我们就讨论到这里,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五、综合训练,巩固拓展。

  1.看书在田字格里找出上下结构的字读一读:

岁、华、齐、首。

  2.学习部首:

山(山字头)、文(文字头)。

怎样记四个上下结构的字?

(指名分析字形)

  3.看书上笔顺书空,书上描红一遍。

  4.逐个分析怎么写好?

(说说主要写好哪几个笔画,如起笔、走之儿、门字框)

  范写,生描红1个,仿写1个,临写1个。

  5.学生再描红1个,仿写1个,临写1个。

六、总结课堂,简要过渡,提出下学时学习目标。

 

齐读课文。

学生思考、质疑课题。

检查预习

思考问题。

小组讨论。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师纠正字音。

自由读句子,读准字词

生评读:

他是否达到老师的要求了?

哪个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引导:

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来评价咏华山----板书:

高或者华山真高哇!

小组交流,自由讨论

生交流问题答案

出示古诗,

是华山的雄伟壮丽感染了他。

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

学习新的偏旁:

山(山字头)、

文(文字头)

师范写,

练写生字

教师巡视指导

师对下节课提出学习目标

作业

设计

1.完成本课的习字册。

2.朗读课文。

板书

设计

9.咏华山

真自己间朵无与首

教学

反思

本课学习单设计

课堂教学教案

年月日

教材

第四章第9节/课第2课时(总课时)

课题

9.咏华山

课型

新授

课标

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学习

目标

1.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导入,链接新知。

1.读题。

2.师生接说:

课文主要写了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先生--去登华山。

这个小孩儿名叫--寇准,那年--才七岁。

  3.过渡: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跟着他们一起登华山,细细领略华山的雄伟高大。

二、对话文本,细读研讨。

1.师:

(指黑板上背景图)我们到了华山脚下,眼前的就是华山,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师:

华山自古就是以高和险出名的,登上华上要花六小时左右,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2.自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想一想哪个词语说明登华山非常不容易。

 读第1句时,读出因为华山高峻而十分难爬。

3.登上山顶后,看到了周围的景物,又有什么感觉?

往下读课文,"啊!

……白云。

"

三、深层品味,积累沉淀。

1.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1)看图指名说:

你站在高高的华山顶上,看到了什么,会有什么感觉?

(2)书上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华山很高很高找出来读一读?

(3)出示第1句: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4)出示第2句: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5)读两句话(书上)

(6)看板书练背。

2.我们站在华山顶上,感觉到华山如此雄伟、高大,小孩心情非常激动,简直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了。

他想把自己看到的、感觉到的都说出来,就做了一首诗随口念了起来。

(1)出示:

情不自禁什么样的感情不有控制?

(2)听老师吟诵这首诗。

指名吟诵。

(3)出示图、听诗意、生读诗。

3.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

孩子的先生听了--连连称赞真是一首好诗!

大家竖起大拇指一同来称?

"好诗!

好诗!

"一个刚七岁的孩子为什么能脱口吟出这么好的诗?

(全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读书时边读边起,用心体会。

我们也应该努力学好语文,少壮不努力--(齐说)老大徒伤悲,我今方少年,理当展翅飞。

4.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5.表演、朗读第二段。

  师:

小朋友们真聪明。

老师现在要请一位小朋友来扮演小孩,做动作吟育古诗,谁有这个本领。

老师表演先生。

其他的话由全体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爬山的艰难,想象爬上山顶后的感觉。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1.教师范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评议,说说诗句的意思

  3.自由练习读,尝试背诵古诗。

  4.指名背诵。

五、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小结:

今天,我们去登了华山,还学会了一首写华山的诗,收获真不小。

  请小朋友完整读课文,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六、课外作业,内化升华。

1.扩词。

 顶()()()齐()()()

2.写笔顺。

与 华 

3.抄写生字。

检查朗读:

指名朗读

出示:

华山的图片

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

(生找出"艰难")

自由读、指读、齐读

指导说话。

出示第一句

出示第二句

指导朗读

("情不自禁"是指自己的感情自己不能控制。

(出示有关诗句,有意颠倒排列诗句。

全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读书时边读边起,用心体会。

我们也应该努力学好语文,少壮不努力--(齐说)老大徒伤悲,我今方少年,理当展翅飞。

自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加动作)。

指名读古诗,评议,说说诗句的意思

作业

设计

1.完成本课的习字册。

2.朗读课文。

板书

设计

9.咏华山

真自己间朵无与首

教学

反思

本课学习单设计

课堂教学教案

年月日

教材

第四章第10节/课第1课时(总课时)

课题

10司马光

课型

新授

课标

要求

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用硬笔规范的书写汉字。

学习

目标

1.学会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

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教学

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激趣导入,审题质疑。

1.教师:

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位朋友。

他生活在古时候,离现在有一千多年了,他的名字叫“司马光”。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重点指导“司”的笔顺、结构。

2.教师采访学生:

你姓什么呀?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

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呀?

3.齐读课题,注意词的节奏:

司马——光

二、检查预习,导读目标。

1.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文本的朗读、生字词的预习、对文本的了解等方面内容。

2.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三、初读课文,过字词关,检查学生自学。

1.老师想看看你们到底预习的怎么样?

首先来看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

组织同学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生字词。

指读,正音。

2.强化重点词语的读音,对同学们的回答进行归纳整理,教给学生方法。

在字音方面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生字的读音?

比如:

韵母拼写、平翘舌、声调书写位置等方面知识。

3.请同学们试着去掉拼音自己读一读生字词。

4.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这些字的读音我们都掌握了,下面请你与同桌交流一下: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些字的字型的。

如:

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形声字,象形字,结合文意识记等。

识字方法举例:

(1)换偏旁识字:

块、救、劲。

(2)猜字谜识字:

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

(司)

一个三框面朝东,一块石头背后撑,一条毛巾藏肚中。

(砸)

(3)组词识字:

假—真假、假装;使—使劲、天使、大使馆、使用。

5.出现单独的生字,请同学们读字组词,不会的问问同桌,请老对帮忙。

6.刚才我们已经学完生字了,下面请你把这些生字带到课文中读一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指名读课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相机学习词语:

古时候(轻声)一口水缸一不小心举起使劲砸破得救假山

五、综合训练,巩固拓展。

 1.指导“别、到”。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

(2)在田字格中一笔一画范写生字,并进行详细讲解。

巡视指导。

2.指导次重点生字。

(1)指导学生运用方法,观察次重点生字的书写要领。

(2)教师根据学生的归纳,范写。

巡视指导。

3.指导其余生字。

(1)组织学生独立观察其余生字,巡视指导学生独立书写。

(2)组织学生对同学独立书写的生字进行评价。

“别、到”二字应写得左宽右窄,立刀旁的竖钩要写正直。

“吓、叫”二字都有口字旁,可以一起指导:

(1)两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口”字应该写得小而高。

六、总结课堂,简要过渡,提出下学时学习目标。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齐读课题。

了解复姓知识

齐读课题

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检查预习,导读目标

自由朗读,分组读、个人读生字词

师正音,生模仿

归纳,纠正读音

交流识字、记字的好方法

识字方法举例

出现单独的生字,请同学们读字组词,不会的问问同桌,请老对帮忙。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相机学习词语

(先整体观察生字,再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最后观察哪一笔在书写时容易出错)观察生字。

“别、到”二字应写得左宽右窄,立刀旁的竖钩要写正直。

作业

设计

完成《硬笔习字册》

板书

设计

10司马光

司古时候别哭没那

教学

反思

课堂教学教案

年月日

教材

第三章第10节/课第2课时(总课时)

课题

10司马光

课型

新授

课标

要求

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用硬笔规范的书写汉字。

学习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

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

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

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

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导入,链接新知。

1.练习复述课文。

a.指名朗读。

b.看图复述故事。

c.让学生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2.同学们相互评议。

3.练习背诵课文。

二、对话文本,细读研讨。

 1.自由读故事,遇到生字,结合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俩人互相认识课文后的生字,拿笔把对方有困难的字圈起来。

想想用什么识字方法记住这些难认的字。

俩人交流识字方法。

3.教师了解学情后,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针对学生普遍难认的字进行重点指导。

如:

砸——拿着石头砸装了毛巾的箱子(三框儿)。

破——小心石头割破皮。

4.回到文中再把课文读一读,争取读流利。

三、深层品味,积累沉淀。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要求读流利。

(2)指名读第一句话: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读完后,问“他指谁?

(3)指名读第二句话:

“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