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查询与利用综合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4857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3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信息查询与利用综合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现代信息查询与利用综合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现代信息查询与利用综合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现代信息查询与利用综合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现代信息查询与利用综合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信息查询与利用综合报告.docx

《现代信息查询与利用综合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信息查询与利用综合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信息查询与利用综合报告.docx

现代信息查询与利用综合报告

《现代信息查询与利用》综合报告格式

1.需求分析:

(1)课题需要的文献信息为全面性文献资料或是专深性文献资料:

(根据课题含盖的内容特征来判断)

(2)检索出的文献资料的文献类型:

(期刊、图书…)

(3)文献加工深度:

(全文、摘要)

(4)检索文献时选择的的时间范围:

(起始和终到年代)

(5)检索出的文献的作者:

(XXX等) 

(6)文献的质量:

(是否核心期刊或出版单位、作者是否权威)

(7)语种范围:

(中文、英文、法文…)

2.关键词分析:

(根据课题题目提取出检索关键词,并且扩展出相关的等同词与下位词)

3.背景知识:

(通过文献资料汇集书写300字左右的课题的背景材料,可包括课题描述的事物发展历程、种类、现状,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机构、项目、代表人物和已经取得的学术成果等)

4.拟解决的问题:

(通过思维分析活动和了解课题背景知识对课题进行主题分析,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检索与收集

1.检索方法:

(文献检索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的检索方法,例如常规法、追溯法、访谈法、二次检索法、综合法等)

2.检索工具:

(查找文献的工具;文献检索过程中使用到的中外文数据库;中外文搜索引擎;纸质书籍、报纸、期刊等)

3.检索主题词:

检索表达式

(文献检索过程中使用的主题检索词,检索技术的应用--布尔逻辑)

4.检索过程:

(根据提取的主题检索词,依次使用不同的检索工具,运用构建相匹配的检索表达式并且使用适合的检索方法,分别获取检索结果)

  三.检索结果的整理与组织

1.检索结果的整理

(阅读与分析检索结果的方法应用、筛选检索结果,要求著录三篇相关文献的文摘格式)

2.检索结果的组织:

综述

(按照课题要求,分析整理检索的文献资料,书写综述,字数1000-2000字)

(1)题目:

(2)引言:

(3)正文:

(4)结论:

(5)参考文献:

(按照标准的参考文献标注格式书写)

 四.我的信息素养

对照本课程的信息素养评价指标,根据课程学习的心得体会,写下自我信息素养提高的总结,300字。

(信息素养自测在图书馆主页的“信息课程”中,请同学们自我实践,写出心得)

 

综合报告范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一、研究主题的确立与分析

1、需求分析

根据5W法对课题进行需求分析,首先是外部特征的分析:

(1)全面性/专深性:

全面地查找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方面的文献。

(2)本课题的目的:

完成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综述文章。

(3)文献类型:

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网络信息。

(4)相关文献的时间范围:

近五六年内相关的文献数量较多,时间范围确定在2005—2010年。

(5)相关文献的文献加工深度:

选择一次文献中的论文、译文、专著;二次文献中的文摘、搜索引擎信息;三次文献中的综述文献。

(6)相关文献的作者:

主要来自于各大高校、研究所、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士,并在该领域发表了多篇论文。

(7)相关文献质量:

主要为核心期刊上,被引用率较高的文献。

(8)语种:

定所查的相关文献语种为简体中文。

内容特征的分析:

现状如何

为什么

如何改善

目的(Why)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目的能否有所改进?

对象(What)

全部大学生还是部分大学生?

为什么要选择这部分群体?

如何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做出改进?

场所(Where)

在何种场合?

公开?

私密?

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场所?

应该选择在什么场所?

时间(When)

什么时期做比较好?

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期?

应该选择在什么时期?

人员(Who)

谁在承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为什么要由他们做?

应该由谁来承担?

手段(How)

教育的方法手段有哪些?

为什么要那么做?

有没有更好的手段方法?

2、关键词分析

直接从课题中提取的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民族

关键词的同位词:

观察、策略、心理问题、心理调节、地域、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的下位词:

贫困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追踪观察、心理健康水平、抽样调查、西部地区

3、背景知识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

除此以外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

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前提,心理咨询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其更高的目标是培养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心理健康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方面同样也是如此。

针对这一情况,近年来,国内学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很多实证性的研究。

取得的一些成果如下:

钟为民,王志勇等对甘肃西部大学生这个特殊的小团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结果发现西部地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并且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男生在思想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有较多的难以控制的敌对情绪,女生表现为多愁善感、胆怯、退缩等恐惧症状。

王艳春等对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发现所调查的高校中特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81%,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精神病性等方面。

其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特困大学生的14.77%,男性特困与非特困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精神病性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女性特困生与非特困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等方面存在差异。

李晶等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表明,大学2年级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对于1年级的新生来讲,大学生活要比高中生活丰富精彩,新鲜轻松,主要面临对新环境以及学习方法的适应,心理问题相对较少;3年级是比较稳定的时期,是他们进入专业课学习时期。

进入高年级后,因面临就业,考研压力等,使得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又有所回升。

吕一军、牛芃等的研究表明,心理健康状况也存在性别差异。

女生在人际关系方面优于男生,女生恐怖因子得分要高于男生,男生敌对性、强迫性和偏执性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

谢桂阳、程刚在对贫困生的调查结果中显示,与非贫困生相比较,贫困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性和精神症状5个因子以及总均分和阳性症状均偏高。

而城乡生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也显示,农村学生相对城市学生有较多的不适应,加之自卑感和自身交往能力不足等因素,其中一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常发生障碍,主要表现为:

不敢交往,不善交往或容易发生冲突,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经历着更多的矛盾与困惑。

齐平、张艺馨等在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比较研究发现,独生子女大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非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大学生比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更合群,开朗,更加敢为,而世故性和紧张性的得分则更低。

邓香兰等研究表明,职业技术学院、民办高等院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

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较,他们可能存在更深程度的焦虑,敌对和恐怖情绪。

马晓明、徐宪春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进行了研究,发现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相关,认为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能增进心理健康,而同一性危机将会给个体带来冲突、不安、痛苦和焦虑,影响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

提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客观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人际关系及社会区域文化的影响;主观因素包括人格特征、情绪和意志力等。

4、需解决的问题

(1)在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是什么?

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目前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效果如何?

(3)近年来国内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如何?

理论成果有哪些?

(4)作为一名大学生毕业生,为解决大学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进行怎样的思考和建议。

二、研究问题的信息检索过程和方法

1、检索方法:

根据题目要求,明确查询需要,确定查询方法。

根据所需信息,笔者选择采取综合法,包括了顺查法、追溯法、二次检索法。

2、检索工具:

主要选择的检索工具类型为:

中文期刊论文、中文的学位论文和中文搜索引擎;

具体使用的检索工具为:

(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

(3)谷歌学术搜索

3、主要检索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研究

4、检索过程

(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a.使用标准检索

检索词一:

大学生检索项:

题名;

检索词二:

心理健康教育检索项:

题名;布尔逻辑关系:

and

构建检索式为:

(题名=大学生)and(题名=心理健康教育);

限定条件为:

期刊年期:

2005年到2010年;

来源类别:

核心期刊;

结果排序方式:

发表时间;

得到结果记录数213条:

b.对标准检索的结果进行二次检索:

增加检索词三:

现状检索项:

主题布尔逻辑关系:

and;

对213条记录进行二次检索,得到记录数26条;

c.对二次检索结果进行结果分组(缩检):

使用学科类别对检索结果进行分组,属于“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的检索结果”记录数为22条:

得到结果记录数936条;

 

(2)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

a.使用标准检索

检索词一:

大学生检索项:

题名;

检索词二:

心理健康教育检索项:

题名;布尔逻辑关系:

and

构建检索式为:

(题名=大学生)and(题名=心理健康教育);

限定条件为:

期刊年期:

2005年到2010年;

结果排序方式:

发表时间;

得到结果记录数50条;

b.追溯法检索与引文检索

选择一篇《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思考》

追溯法检索:

通过检索此篇论文可以得到其参考文献记录数18条;

引文检索:

通过检索此篇论文可以得到其引证文献记录数9条;

(3)谷歌学术搜索

使用谷歌学术搜索的高级搜索:

包含全部字词:

大学生and心理问题;

包含确切的词语:

心理健康教育;

出现搜索字词的位置:

文章中的任何位置;

年期:

2005——2010;

得到搜索结果记录数21900条;

三、检索结果的组织与整理

检索结果的评价和筛选。

依据检索结果,根据评价文献的可靠性、先进性、适用性标准,对检索获得的相关文献进行选择;

得到了下列的重要文献(包括追溯法检索与引文检索法获取的文献):

1.

【题名】大学生心理冲突现状调查

【作者】章明明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心理辅导中心

【刊名】高教探索,2007年02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冲突;观念冲突;文化环境

【摘要】采用自编的“心理冲突调查问卷”,调查分析了531名在校大学生心理冲突的基本现状和主要特点,结果显示:

(1)大学生普遍面临心理冲突,其内容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2)大学生心理冲突存在有明显的性别差异;(3)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内部需要之间的冲突”与“就业与多元价值观引起的冲突”两个类型之间上有显著差异。

选择原因:

文献来自于核心期刊,由权威作者写作,内容新颖,而且数据来源于531名大学生学生的统计数据,数据准确,采用的研究方法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发表时间较新综上所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先进性和适用性。

故选择。

2.

【题名】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因素及对策研究

【作者】郝丽红

【作者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0

【刊名】教育探索,2006年04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教育

【摘要】当前,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和人际关系等压力,进而引发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研究、探索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选择原因:

文献来自于核心期刊,由权威作者写作,从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方面入手,剖析了产生的原因,并且从校园管理和网络管理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发表时间也较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先进性和适用性。

故选择。

3.

【题名】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研究

【作者】张绍波;傅文第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刊名】教育探索,2006年03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机构

【摘要】大学生心理危机导致的恶性事件已经影响到部分学生的健康成长,因而应明确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社会学意义,防止大学生发生心理危机的应激事件,为此,要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机制。

选择原因:

文献来自于核心期刊,由权威作者写作,内容从大学生自身产生心理危机问题入手,分析了产生的原因以及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防范的机制,发表时间较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先进性和适用性。

故选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走进人的心灵深处的工作,是一种提高生命质量的事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体制、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的变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强烈。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复杂,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

“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开发心智潜能,增进心理健康,防止心理疾病,培养健全人格,提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指导大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社会的要求,是高校思政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大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

1.心理冲突。

章明明通过调研发现大学生普遍面临心理冲突,主要有自身观念与社会环境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引起的冲突,内部需要与经济条件限制的冲突等。

而表现出的不良心态有心虚自卑、喜怒无常、敏感多疑、急功近利、心性孤僻、心志脆弱等。

2.心理危机。

指个体由于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出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致使当事人心理状态严重紊乱,产生精神疾病。

主要有行为变化(不能正常学习与生活,产生过激行为);认知改变(难以区分事物异同,决断能力下降);情绪异常(高度紧张、焦虑、愤怒、烦恼)。

心理危机的特点具有累积性、突发性、紧急性、复杂性和破坏性。

3、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主观因素:

杨江水、齐平、安莉娟等认为,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观因素包含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个性特征:

内向、敏感,体验深刻,但思维固着,不灵活;自尊但不自信,内心封闭,自我防御机制较强;缺乏独立意识,意志力薄弱,消极退缩,受暗示性强。

(2)认知偏差:

在自我认识上,未能建立自己独立的需要结构与价值观,过低的自我评价和消极的自我暗示,把希望寄托在未来而不立足现在,由心理上不很成熟易入情感误区;在人际交往上追求完美,要求绝对化,拿自己的标准和价值观去要求别人。

客观因素:

赫丽红、肖耀南等认为,社会、家庭和学校是影响学生心理状况的三大客体。

(1)国内外各种思潮观念的撞击,社会竞争压力加大,社会不良现象的扭曲;

(2)家庭教育忽视学生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培养,畸形的家庭教育(过于溺爱,过于严厉,过于放任)的毒害;

(3)学校重知识轻心理教育培养模式的影响,忽视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不健康的校园文化的影响,网络环境因素的影响。

如果造成心理危机还有诸多因素:

生活中出现了导致心理压力增长的意外事件;躯体和意识出现严重不适;遭到依靠自身能力无法应付的困境等等。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改进措施

(1)目标转变说。

顾海良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有四个转变:

教育层面上从局部心理健康教育向整体素质教育转变;工作模式上从重在治疗心理疾患向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本转变;教育方式上从单纯课堂教学向综合实践教育转变;队伍建设上从兼职教师为主向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职结合的队伍结构转变。

(2)以人为本说。

高海滨主张科学认识心理教育与德育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促进两者的融洽;组织普查学生心理状况,鼓励学生参与咨询活动;动员各方面力量(教师、家长、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导师负责制,深入学生中间(包括寝室)做好心理引导工作;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建档备案,专人负责,制定干预方案,以防万一。

(3)危机干预说。

肖耀南主张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三系统:

(a)危机预警系统。

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听心理讲座、进行心理训练与成长训练,增强抵御心理危机的能力;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室、班级心理信息员、教师心理咨询员、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四级防护网络宏观引导;家长要多与子女沟通交流,给予心理支持。

(b)危机处理系统。

面临危机,危机处理委员会要迅速行动,并通知家长共同处理,必要时向社会专业心理机构求助。

(c)危机重估系统。

危机结束后,危机干预各方应对整个危机干预过程进行反思,评估干预效绩,探讨危机干预的得失。

(4)三位一体说。

赫丽红指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是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a)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关心、支持大学生的成长,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和谐、有益、宽松的环境;

(b)家长要摒弃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

(c)学校要通过各种咨询和心理行为训练校正学生的心理偏差,利用课堂教学、广电网络、宣传窗等媒体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组织高品位的文体活动、营造有时代感艺术感的校园景观,提升校园文化育人氛围,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管理,解决心理问题要与解决学业上、生活上等实际问题相结合。

5、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

重心理测试,轻科学分析;重障碍咨询,轻发展咨询;重心理问题诊治,轻预防引导;重心理问题调查,轻心理求助方式的调研;重心理课程的开设,轻心理训练活动的开展。

据此,得出三点启示:

(1)提高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与认识,加强校园道德教育,促成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

(2)把预防性普及教育作为重点,防患于未然,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大学生全方位的能力,增进人际关系交往与沟通,在心理问题形成的萌芽阶段进行疏导。

(3)全员高度重视心理高危人员,对于先天或者后天形成的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及时救助。

参考文献:

[1]章明明.大学生心理冲突现状调查[J].高教探索,2007

(2):

120-122

[2]杨江水.塑造青年大学生“阳光心态”的对策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7

(2):

33-35

[3]齐平,安莉娟.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原因探析[J].教育探索,2006

(2):

96-97

[4]赫丽红.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因素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6(4):

112-113

[5]肖耀南.实施危机干预机制,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2007(3):

18-19

[6]高海滨.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好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7(3):

57-58

[7]张绍波,傅文第.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6(3):

106-107

四、我的信息素养: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快速而有效地获取信息是每个现代人都应该而且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技术,我们大学生尤其应该努力提高利用信息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期对《现代信息查询与利用》课程的学习,我较熟练地掌握了国内外期刊文献信息和专利文献信息的检索方法和技巧,学会了使用词位检索,截词检索和限制检索等检索技术,从而快速,准确地检索文献信息。

并初步了解了如何加工、整理检出信息的方法。

在检索实践中,我亲身体会到国内外各信息数据库特有的优缺点,掌握了一定的检索技巧,了解到检索词的选择会影响查全率,检索字段的选择会影响查准率,而检索词之间的组配更是直接影响检索效率。

通过检索报告,我学会了分析,综合手中的信息,从检索到的已有信息出发,得出当前国内外这一方向的研究动态,从而得出应该着手的研究方向,避免在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上重新开始。

而且可以通过检索国内外学术论文和专利,获得所要研究方向的相关内容,把结果拿来参考使用,不必从头开始,以节省时间和精力。

总之,这门课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是从事科研必不可少的准备工具。

学习好这门课,为以后完成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以及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做综合报告的过程中,我遇到很多的问题,通过自己认真思考,反复实验和与同学们的交流,使得所以问题得以解决,我从中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得自己又有了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