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第四单元全新测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4761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宋词第四单元全新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唐诗宋词第四单元全新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唐诗宋词第四单元全新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唐诗宋词第四单元全新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唐诗宋词第四单元全新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诗宋词第四单元全新测试题.docx

《唐诗宋词第四单元全新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宋词第四单元全新测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诗宋词第四单元全新测试题.docx

唐诗宋词第四单元全新测试题

《唐诗宋词(选读)》第四单元检测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论述类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

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

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

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

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

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

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

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偶然发现的。

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

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

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

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

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

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

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

测试表明,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

比如,当电流频率在400赫兹时,屏幕摸起来像一张纸,而在8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

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者应用程序。

例如,我们可以把电子书的页面做成像真实的纸张一样粗糙。

当然了,这种虚拟的质地感目前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手机或者ipad上,任何图标再不会摸起来千篇一律都像玻璃了。

在现实世界中,一个装满东西的筐总比没装东西时提起来更加费劲些。

可是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

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比起真实世界来还缺少一样元素:

力感。

美国科学家伊德•科格特正致力于改进虚拟键盘,使它用起来感觉更像真实的键盘:

当你按下一个键的时候,你的手指会感到有一股轻微的抵挡力。

科格特的设计也用到了电振动的原理。

他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

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

所以,最后的效果是两个方向上的振动之合力。

我们只要事先把两个振动调整到合适的“步调”(在物理学上称为相位),这股合力就可以把手指一瞬间推向左边,一瞬间推向右边。

由于振动频率非常高,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垂直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经测量,这个力大约70毫牛顿,大致相当于按下一个真实的键时所受的抵抗力。

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就可以在虚拟键盘上获得真实的按键体验。

总而言之,未来触屏技术将极大地改变我们跟数字世界打交道的方式。

对于信息,我们将不仅局限于看和听,还可以触摸。

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2013年第l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触幻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借助触幻觉,在触摸屏上,你手指下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看、听,还是摸、闻,都可以像一件真实的物品。

B.在指尖大小的地方,要达到对虚拟事物的操作与操作真实物体差不多的效果,唯有借助触幻觉。

C.灯亮时插座表面好像变粗糙了,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移动时会感受到轻微的震动,都可以表明正是交流电导致触幻觉的产生。

D.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味觉和嗅觉还完全没有,而对触觉的模拟已经开始。

B.由于大脑能把手指皮肤的周期性振动解释成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所以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C.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

设计者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应用程序。

D.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

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让人产生力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即将到来的超级触屏时代,触屏手机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触觉体验,使人们对虚拟事物的操作跟真实物体毫无差别。

B.科格特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

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

而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水平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C.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

因此,未来的世界将不会再有虚拟与真实的区别。

D.目前,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它的虚拟质地感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语言文字基础:

(27分)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13岁中国布兰妮”“7岁美女模特”等消息满天飞,使“出名要趁早,出道要趁早”的心态蔓延,孩子们不知不觉地沦为急功近利的牺牲品。

②性格决定命运,任何一个人的命运悲剧实际上就是其个人的性格悲剧,王灿性格孤傲,卓尔不群,因而难以与周围人相处。

③幼儿园入园需摇号,看似做到了概率面前人人平等,但却是一种假公平,这种方式作为缓兵之计不妨一用,但绝不能成为长期施行的政策。

④有一双轻跳舞靴太美观了,细长到不可理喻的地步;那双带布口的漆皮靴,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

⑤在一次大型电视诗歌朗诵会上,殷之光先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⑥老王一心想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加之对这些文物非常熟悉,给考察团汇报时,他洋洋洒洒地说了一个多小时。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⑤⑥D.②③⑥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

B.被访者几乎都表示对北京不甚了解,但都认为北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的城市。

C.我每次向他借书,他都不顾年老体衰,亲自冒着酷暑和严寒,到小书房去找。

D.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这种做法不能说是对孩子的关爱,但结果也许适得其反。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白皮书说,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多年历史。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

B.家属称,从今年3月开始,锦鹿公司虽然承担戒毒所西北区域的填土项目,但双方未签订合同。

C.虽然学校三令五申,要求学生自觉爱护学校环境,但是随手乱丢垃圾,人走关灯,损坏桌椅等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D.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7、填入下面文段处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当然,表面的公正不等于公正。

____,____表面功夫都不做足,内在的真诚性____是值得怀疑的。

____,议员在议会中打架,____只是作秀,但也有可能是全力为选民争取利益;____假如他们只顾着打呼噜,连表现一下的念头都没有,那就一定是置选民利益于不顾。

①②③④⑤⑥

A然而如果一定那么虽然/

B可是/肯定也许即使那么

C但是如果大概比如也许而

D/一旦似乎也许那么可是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市场法制不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滞后,经济活动中合法与不合法的______不分明。

②有些人利用税制改革的机会,故意把水搅浑,乘机哄抬物价______暴利。

③本文所提出的空白试验及误差分析方法,为测试微反装置的性能和判断故障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A.界线谋取简洁B.界限牟取简捷

C.界限谋取简洁D.界线牟取简捷

9、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了。

B、《康熙王朝》是一部以史实为依据的鸿篇巨制,它囊括了康熙在位时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

C、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在不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

D、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

1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目前,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B、水稻基因组在已知的各类植物基因组中是最大的,共4.3亿对碱基,约为人类基因组的七分之一。

C、世界银行指出,美国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将会延长东南亚地区经济萧条的时间,从而对该地区的贫困人口造成伤害。

D、不久前,中国入世谈判代表龙永衅做客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就入世后人才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天,诺华制药有限公司为27名“换肾人”进行讲座,帮肾友了解有关的知识。

B、没有起码的文字水平而要写歌词,就像没有起码的数理水平而要搞科学发明一样,本属不经之事;但在水能变油、气功能灭火的年代,不算是神话。

C、镇海口海防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D、他以超常的勇气与毅力克服种种考验,甚至五匹狼被围追的生命考验。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6题。

(19分)

(一)

虞美人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

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

②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13.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上片的前两句写诗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上地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

B.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涵”字写出了天空苍茫、水天一色的特点。

C.“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更寄寓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D.此词上片主写景,下片主言情,用语清婉雅丽,情真意切,不失为赠答词中的佳作。

14.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现的?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5分)

(二)

唐多令惜别

吴文英①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②长是、系行舟。

【注】①吴文英,号梦窗,唐代诗人。

一生未第,游幕终身,晚年困踬以死。

②漫:

空,徒劳。

15.“燕辞归、客尚淹留”这一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请具体分析。

(5分)

16.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6分)

四、语境默写:

(每题1分,共20分)

1.《声声慢》从动作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寡居老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悲凉心态的诗句:

,,。

2.《声声慢》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诗句:

,。

3、《声声慢》通过写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来衬托词人晚年凄苦的诗句:

,。

4.《声声慢》中,由景入情,情景交融,表达作者情感融入落花中的诗句:

,,?

5、《声声慢》中词人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自己不能自抑凄苦的诗句:

,。

6.《声声慢》表现作者的愁苦太多太多,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的诗句:

,!

7、《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作者在赏心亭上看到秋空千里冷落凄凉辽阔的南国,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向天边流去的大江的句子是“,”

8、《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有这样的三句“,,”是说词人心中有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

这里用移情及物的手法写心中的愁心中的恨,词篇因此而生动。

9、《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中用快要西沉的夕阳比喻南宋国势衰颓,声声哀鸣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表达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的句子是“,,”

10、《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

这几是句直抒胸臆,选用“看吴钩”“拍栏杆”等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并且把强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笔墨之中,内涵深厚,耐人寻味。

1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词作者说自己不学只是为吃鲈鱼以饱口腹而还乡求得安适的张季鹰,而要壮心许国的句子是“,,?

”。

1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人借用典故否定学求田问舍的许氾,表明自己不为私利,而要为国为民的词句是“,,”。

1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而第三境,则取自于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中的一句,即:

“   ,   ,   、      。

14、《青玉案·元夕》中“       ,     、      ”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十五之夜焰火乍放后缤纷如落雨的美丽景象。

15、《青玉案·元夕》中写出女子盛装观灯情态的句子是:

“    ,      。

16、《青玉案·元夕》中“        ,      ,         ”生动地展现了元宵整夜百乐齐鸣、花灯炫目的热闹景象。

17、《青玉案·元夕》中用“       ”一句写车水马龙、人潮拥挤的观灯盛况。

18、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色;姜夔的《扬州慢》中说“,,”,写出了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

19、《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一词中化用李白“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之意的句子为:

“,、”。

20、《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词人感慨知音稀少的诗句为:

“,”。

五、文本类现代文阅读(25分)

听风者侯发山

农业局办公室的马秘书身怀绝技,听力非常好,有“听风者”之美誉。

跟你这么说吧,屋顶上溜过一只猫,他能听出是公猫还是母猫;窗外溜过一丝风,他能听出是东风还是西风,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树梢上有两只麻雀叽叽喳喳在黏糊,他能根据鸟语分辨出是哪个再向另一个求爱……马秘书自己也说,他还能够通过聆听胎动,预测孕妇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是不是双胞胎,是不是龙凤胎。

不过,截止目前,还没有哪一个孕妇自告奋勇愿意尝试。

有人会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嗨,机会还真就来了。

这一天是个国际性的节日,具体什么节日并不重要,局里上午首先举办了座谈会,然后开展了拔河、跳绳等一些娱乐性的活动。

这些活动都结束后,离中午聚餐的时间还有那么一点时间,有人就提议做个小小的游戏,测试一下马秘书的听力。

具体步骤是这样的:

把马秘书关在办公室里,让人从门外的走廊上走一趟,让马秘书猜猜是哪一个。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马秘书笑眯眯的,乐呵呵的,一副胸有成竹、志在必得的样子。

游戏正式开始。

第一个上场了,刚走两步,马秘书就在屋里叫道:

是傅局长。

不错,正是农业局的老一傅局长!

马秘书得意地说,傅局长办事果断,雷厉风行,走路也是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这话不免有拍马屁的嫌疑,但他毕竟猜对了,瑕不掩瑜,大家还是报以热烈的掌声。

第二个也只是走了不到五步,马秘书就在屋里叫道:

是郑副局长。

这一次,马秘书也猜对了,门外走的正是农业局的二把手郑副局长。

马秘书说,郑副局长做事稳重,为人低调,走路也是一样稳重。

第三个是打字员小娟。

为了增加难度,小娟特意用平底鞋换掉了高跟鞋。

这也难不倒马秘书。

他说,小娟年轻开朗,身轻如燕,走路都像是在跳舞。

第四个是办公室主任老李……

第五个是司机大牛……

第七个是门卫老焦……

第八个是厨师小胖……

局里百十号人依次走过,马秘书都一个不差地给猜了出来。

真是神了!

有人说,这要在战争年代,马秘书绝对有用武之地,不说是英雄,但肯定不是狗熊。

“再来一个!

”傅局长示意马秘书进屋,然后让老李把大门口栓着的两只狼狗放进来一只。

这两只狗一个叫大黄,一个叫二黑。

放进来的是大黄。

狼狗在走廊上遛了一圈。

马秘书猜出来是狗,但没分辨出来是大黄还是二黑。

第二趟大黄刚开始走,马秘书就在屋里叫道:

是大黄!

这一次,马秘书除了捕捉狗的脚步声外,还借助了狗的呼吸声。

现场又是掌声、叫好声一片。

这时,从大门又来了一个人。

这个人大家都认识,也是马秘书的熟人。

老李灵机一动,让马秘书不要开门出来,让他猜猜来人是谁。

凭马秘书的本事,猜出来应该不是难事。

一趟,一趟,一趟……来人在走廊上来回走了五六趟,走得额头上都冒出了汗。

呵呵,还真是奇怪,马秘书愣没猜出来。

他在屋里丧气地说出了谜底:

不是熟悉的人猜不出来。

哼!

来人听到这话,气得扭头就走。

“大叔……”在场的人纷纷挽留。

马秘书打开门,看到那人佝偻的背影,张了张嘴,终于叫出了声:

“爹!

“我不是你爹!

鳖儿子,半年不见就拿爹不当爹了……”

阅读理解: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马秘书身怀绝技,听力非常好,有“听风者”之美誉,可以凭听觉判断一切事物。

B.在那个国际性节日里,局里开展了一些娱乐性的活动后,特意安排测试马秘书的听力。

C.小说细节描写很见功力,“马秘书笑眯眯的,乐呵呵的”刻画出马秘书成竹在胸的样子。

D.傅局长故意用两只狼狗为难马秘书,马秘书识破了局长的心思,故意第二次才猜出。

E.小说结构一波三折,故事情节简单有趣,叙事也干净利落,很有特色。

2、小说在语言风格和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6分)

3、小说前面详尽交代马秘书“听风”的高超本领的用意是什么?

(6分)

4、对于小说的主题,有人说是表现了马秘书的精明算计,有人说是讽刺了马秘书对亲情的淡漠。

你同意哪一个?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8分)

 

《唐诗宋词(选读)》第四单元检测

班级:

姓名:

分数:

★选择题答案:

1—5:

;6—10:

;11-13:

14.(5分)

15.(5分)

16.(6分)

四、语境默写:

(每题1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   、      。

14、“       ,     、      ”

15、“    ,      。

16、“        ,      ,         ”

17、“       ”

18、“,,”

19、“,、”。

20、“,”

五、文本类现代文阅读(25分)

1、(5分)

2、(6分)

3、(6分)

4、(8分)

参考答案:

1.A。

夸大其词。

2.B。

因果倒置,原文是“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3.D。

A项,“毫无差别"过于绝对,原文是“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B项,张冠李戴,末句中“水平方向”应为“垂直方向”;C项,强加因果,无中生有。

4、C。

“急功近利”的意思是急于求成,贪图眼前功利。

用在此处恰恰合乎“出名要趁早,出道要趁早”的语境。

“卓尔不群”:

优秀卓越,超出常人。

用于此处望文生义,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孤傲,难以与周围人相处。

“缓兵之计”意为使敌人延缓进攻的计策,借指使事态暂时缓和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

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应用“权宜之计”。

“不可理喻”:

不能用道理讲明白,形容蛮横或固执。

使用对象错,不能用于鞋。

“声情并茂”:

(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

指演唱、朗诵等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

与“熟悉”“一个多小时”等词所表达的意思吻合。

5.A项动宾不搭配,\'采取……改革\'不通。

C项把“亲自”放到“到”字的前面。

D项否定不当,应去掉\'不能说\'。

6、A.(B项“虽然”放到“锦鹿公司”前面;C“人走关灯”与“十分严重”搭配不当;D删掉“由于”)

7、C

8、(B界线:

指具体的事物;界限:

指抽象的事物。

谋取:

设法取得(多指利益);牟取:

谋取(名利或暴利)。

简洁:

(说话、行文)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话;简捷:

简便快捷。

9、B(A振聋发聩:

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C差强人意:

稍微的使人满意。

D趋之若骛:

像鸭子一样,成群的跑过去。

多比喻追逐不正当的事物。

10、(BA.寻根究底:

寻找根源,追究底细,弄清来龙去脉。

B.春秋鼎盛:

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

比喻正当壮年。

应用对象应该是人,不能用于修饰“时代”等,这里用错对象。

C.崇论宏议:

崇,高;宏,大。

指高明宏大的议论或见解。

D.明日黄花:

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

原指重阳)

11、A(“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动宾搭配不当)

12、B(A项“进行讲座”搭配不当;C项“分序厅等六部分组成”句式杂糅,D项“克服种种考验”搭配不当,“五匹狼被围追”,“被”字位置不当)

13.C(“背飞双燕”尤言“劳燕分飞”。

《玉台新咏》卷九《东飞伯劳歌》云: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牵牛)织女时相见。

”后即用来称朋友离别。

“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

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

14.本词表达了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