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质量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47310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质量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质量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质量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质量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质量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质量分析.docx

《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质量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质量分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质量分析.docx

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质量分析

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质量分析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执拗(ào)苋菜(xiàn)风姿绰约(chuò)

B.媲美(pì)酬和(hè)长吁短叹(xū)

C.搓捻(niǎn)污秽(suì)深恶痛疾(wù)

D.酷肖(xiào)缄默(jiǎn)酒酣耳热(hān)

【参考答案】B

【分析】第1题考查常用字读音的识记辨析。

能力层级为A级,难度为,较易,区分度为,良好。

考查内容分别涉及到易读错的字、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等方面,体现了同中有变的命题原则。

选项中考查的字都出自课本,辨析难度不大,所考查的12个词语10个出自八年级下的“读一读,写一写”的范围,提现了《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语文》的基本要求和精神。

第1题所考查词语在人教版六册语文教材的出处

选项

词语

出处

词语

出处

词语

出处

A

执拗

八上

《组歌》

苋菜

八上

《端午的鸭蛋》

风姿绰约

课外

B

媲美

八上

《旅鼠之谜》

酬和

八下

《云南的歌会》

长吁短叹

八上

《组歌》

C

搓捻

八下

《再塑生命》

污秽

八下

《雷电颂》

深恶痛疾

八上

《藤野先生》

D

酷肖

八上

《组歌》

缄默

八上

《大雁归来》

酒酣耳热

八下《醉翁亭记》

除了“风姿绰约”是出自课外,其余均属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且有3个词语是出自同一篇课文,提醒了考生应多重视重点、易错词语的识记。

总之,学生应回归语文最基本的学习材料——课本,重视对课内基础知识的落实。

学生答题情况(全样数份)

第1题答案:

B

选项

空白

多选

A

B

C

D

选择人数

选择比率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花卉莫衷一是馈赠正襟围坐

B.忌讳小心冀冀哂笑颤颤巍巍

C.贿赂引经剧典淳朴光耀门楣

D.教诲合辙押韵请柬慷慨大方

【参考答案】D

【分析】第2题考查常用字字形的辨析。

能力层级为A级;难度为,适中;区分度为,良好。

本题要求考生判断题目各项所给词语的字形正误。

所考查的16个词语大部分为八年级下语文课本中每课的“读一读,写一写”,考查重点为同音易错字及形近易错字。

命题者更强调源于教材的应知应会的知识,进一步突出了初中学生基于课堂的日常语文学习与积累对于考试的意义,有利于学(教)与考的统一,必将对今后初中语文教学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

第2题所考查词语在人教版六册语文教材的出处

选项

词语

出处

词语

出处

词语

出处

词语

出处

A

花卉

课外

莫衷一是

八下

《喂-出来》

馈赠

八下

《组歌》

正襟危坐

八下

《列夫托尔斯泰》

B

忌讳

课外

小心翼翼

七上

《走一步,再走一步》

哂笑

八下

《喂-出来》

颤颤巍巍

八下

《喂-出来》

C

贿赂

课外

引经据典

八下

《云南的歌会》

淳朴

八下

《云南的歌会》

光耀门楣

八上

《端午的鸭蛋》

D

教诲

八下

《藤野先生》

合辙押韵

八下

《吆喝》

请柬

课外

慷慨大方

八上《喂-出来》

学生答题情况(全样数份)

第2题答案:

D

选项

空白

多选

A

B

C

D

选择人数

选择比率

3.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香港中文大学颁发了2013年度长期服务奖,获奖员工见证了学校发展的沧海桑田。

B.此车务段加强了职工非正常情况下行车安全教育,在遇险时表现出难得的志得意满。

C.“中国式育儿”表现出溺爱的姿态、短视的动机,带来了鼠目寸光造成的必然隐患。

D.明、清时期的寿山石雕精巧绝伦,融合了中国画和各种民间工艺的雕刻艺术精华。

【参考答案】B

【分析】第3题考查常用词语的辨析。

能力层级为B级;难度为,较易;区分度为,良好。

本题考查考生成语辨析能力,考查形式是选择题,所考查的四个成语中有三个是出自八下课外的“读一读,写一写”,都是传统的常用成语,“沧海桑田”出自《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鼠目寸光”出自《旅鼠之谜》,“精巧绝伦”出自《敬畏自然》,而错误选项的“志得意满”虽然是出自课外,但学生根据字面意思,很容易推测出B是错误选项。

词语的运用题是中考的一个必考点,本题没有设置太多障碍,所以学生都很容易找出正确答案。

但命题者对词语的选择告诉我们,我们平时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吃透课文中的成语,不仅要明白词语的意思,还要注重词语在实际语境中的使用,不但要会读会写还要会运用。

 

学生答题情况(全样数份)

第3题答案:

D

选项

空白

多选

A

B

C

D

选择人数

选择比率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不但潮州刺绣深受潮汕人喜爱,而且深受广东人和港澳同胞以及海外华人的喜爱。

B.虽然下着雨,但是经过这次足球赛,使初二年级所有班级的凝聚力都有了明显增强。

C.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法律的宣传,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和监督闲置土地处置工作。

D.厉行节约不是一时的事,要杜绝把节约作为口号的作风,要防止浪费腐败不再反弹。

【参考答案】C

【分析】第4题考查语病的辨析。

能力层级为C级;难度为,较易;区分度为,良好。

本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给出的句子辨析出无语病的一项,考查形式是一贯的选择题形式,所涉及的语病类型也是常见的病因,大多数考生能找出判断出现的语病类型。

A项考查的是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但”应放在“潮州刺绣”的后面;B项考查的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将“使”去掉;D项考查的是否定不当,删去“要防止浪费腐败不在反弹”的“不”字。

在四个选项当中,A、B、C三个选项都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就A项而言,“关联词”这种语病类型本是考生最为熟悉的,但学生在做题的过程只考虑关联词的搭配,而忽略了关联词的位置。

B“成分残缺”这种语病类型本是考生最为熟悉的,这是一个较长的分句,学生会被前面的“虽然……但是”干扰,而忽略了句子存在的毛病。

C项是考查动词的顺序,本题的动词顺序是正确的,“参与和监督”。

D项则是比较明显的否定不当,我们在复习中常见的“避免不再发生”的变形,部分学生看到“杜绝把节约作为口号的作风”是正确的,却忽略了“防止浪费腐败不再反弹”的错误。

从答题情况来看,本题的正确率较高。

本题选项表面上涉及的病句类型并不复杂,而且今年的语句长度有所缩短,但考查的病句仍然有一定隐蔽性,能较好地锻炼学生在复杂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句意的能力。

本题要求学生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辨析语病,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注重理解句子内容,找对句子成分和弄清句子结构,然后再辨析语病,培养学生综合判断、具体分析和迁移变化的能力。

学生答题情况(全样数份)

第4题答案:

C

选项

空白

多选

A

B

C

D

选择人数

选择比率

第5题:

本题为选择题,结合《岳阳楼记》考查对联知识,对课文内容稍有印象即可正确选择。

第6题:

本题考查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探究传统节日。

1、除极个别空白外,绝大部分学生能答对前两个空。

2、填写诗句出错的有两种情况:

一是不会空着不写,而是所填诗句与节日不符。

3、所填节日以清明节、中秋节、春节为多,个别忽略题目“传统节日”的信息,写了“母亲节”、“教师节”等。

第7题:

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失分率较高,改卷老师预计平均分6分左右。

错误原因分析:

1、诗句不熟,张冠李戴,如“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混淆

2、错别字严重,如“徙”写为“徒”,“奉”写为“逢”,“反”写为“返”,“蜡炬”、“枥”、“窥”、“暮”等字出错率较高;

3、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思,第3小题乱填的现象突出。

第8题: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1、大部分考生4个小题能做对3题。

2、“奔”有解释不严谨的,如“像飞奔的马一样”;“走”字解释较好;“食”部分考生误解为名词“喂马的人”或动词“饲养”,答这些答案的大多没有写出通假字导致失分,建议学生必须记牢通假字;“去”错的大多解释为“往、到、走、远离”等,是四个解词中较多考生出错的一个。

第9题:

本题考查了文言实词和虚词在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其中A选项“乐其乐”中的“乐”释为“以……为乐”“同其乐”中的“乐”释为“快乐”;B选项“射者中”的“者”解作“……的人”,“晦明变化者”的“者”解作“……的景色”;C选项“从”均解释为“跟从”,是正确答案;D选项的“绝”分别解释为“极点,独一无二”和“停止,断”,均是实词。

所考查四个文言词语及其语境,均出自初中教材。

第10题:

本题考查学生对两个文言句子的翻译,共4分,学生平均得分2.6分。

其中第一句为2分,第一句考查的关键点是“得”和“寓”的字词含义以及句子大意。

第二句考查的关键词是“发”和“幽香”,“发”可译为“开放”,“幽香”可译为“散发幽香”“芳香四溢”等。

这几个字词的含义,学生较为陌生,难度较大。

第11题:

本题属于文言文阅读理解题,涉及对文章内容深层理解的考查,以及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从阅读材料着眼要求考生能够读懂全文。

题目设置的难度适中,从考生答题情况来看较为理想,大部分学生都能拿到满分。

第12题:

本题平均得分是2—3分,出现零分和满分的都不多。

其中第1小题大多数学生选择了“比邻”来解释,但答案不够准确,常写成了“邻近”“旁边”“相邻”等含义。

第2小题学生能正确回答“积极”、乐观“等答案。

第13题:

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句子内容的理解,难度稍微降低了。

参考答案是A。

B选项“说明托尔斯泰眼界很宽,能一下子看见很多事物”只是从字面上的理解,没能说到实质。

C选项虽然说到托尔斯泰“眼光也十分独特”,但还不够全面精确。

D选项更是完全把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错了。

第14题:

本题考查对句子内容的理解,学生的表达能力。

本题得分情况不理想,出现很多空白不填,部分学生得1分,因为能答出第一个要点,写出“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

第二个要点“无法改变”则很少人能答出。

学生的答案错答、漏答严重,完全脱离文本答非所问的、分析方向出错的都很多。

说明学生没有认真审题,懒得动脑思考,也不会立足文本,不懂得从文中找答案。

建议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关键的是要教会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法。

第15题:

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信息的梳理、概括,只要学生认真阅读文段,很容易找出正确答案B。

选项A可以在第④段找到相关信息,选项C可以在第⑤段找到相关信息,选项D则可以在第⑦段找到相关信息。

选项B中“五毒其实并没有毒”的说法是错的,而文中第③段只说了“无毒蛇和壁虎其实并没有毒”,如果学生粗心大意,没有认真审查清楚就会选错。

第16题:

考查学生对文章段落的归纳、概括能力。

能力层级为C;平均分为1.5分,难度约为0.8,较易。

此题为说明文的概括题,从学生的卷面情况来看,得分率较高,满分为2分,平均得分在1.5左右,大部分学生能把握题目的意图,从两个方面进行概括,能写出所指段落中蝎子的特点。

典型问题:

不少学生在概括的时候仍停留在抄写文段的原句上,如“栖息在干燥的地方”、“行走时,两只脚平平地伸在前方,尾巴向上翘起”等,而不能用“生活习性”和“行走时的特点”这样的词作精要概括。

也有少数同学理不清本段的层次,笼统进行概括,分不清要点,说明学生理清层次、准确判断信息的能力比较欠缺。

教学建议:

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把握和理解,要多进行概括训练,提高学生找准信息,分辨信息再概括信息的能力。

第17题:

考查学生通过上下文分析句子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平均分为1.3分左右,难度约为0.54,难易适中。

此题为说明文中的句子理解分析题,从学生的回答情况来看,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答出两个要点,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出“医用”这一点。

典型问题:

大部分学生都漏掉了“捕捉小虫和小动物”这个要点,因为他们在做题的过程中没有审清题目中的“联系上下文”这个关键词,所以相应的忽略了这一提示信息,也就不可能在“都是益虫,倒更恰切”这一句的前一句中找到相应的答案。

不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不能准确判断和筛选信息,这是学生在考试中常见的错误。

教学建议:

平时教学中一定要提醒学生重视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特别是分析理解句子的时候,找到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然后再从这个句子的前后句子的相应内容中找答案。

另外,要提醒学生审清题目,留意题干中的信息,这有利于准确完整地答题。

第18题:

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能力层级为C,平均分约1.39,难度为0.69,比较容易。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把握两部分的写作对象分别是“北平的春季和夏季”,许多学生都能准确概括文中北平春天的特点“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新绿”、“短暂”“来得迟去得快”等;也能概括北平夏天的特点,如“凉爽”、“清爽”、“舒适”、“不炎热(熏蒸)”、“闲适舒服”等。

典型问题:

有部分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只是直接抄写某些景物描写,如写春天的“琼岛春阴”、“春暖花开”、“可爱美丽”等,写夏天的“冰茶雪藕”、“纬度上的优越”、“天然冰”、“避暑妙招”;也有学生理解错误,直接写夏天“炎热”、“酷热”。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对于夏天特点回答准确率较高,因为原文出现了直接概括特点的词语,而对于春天的“短暂”这一特点,文章的描写相对比较含蓄,需要学生自己揣摩概括,所以准确率比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有小部分学生审题不清,将全文各部分的内容都概括出来填写在两个空上,如

(1)写为“冬天的暖”

(2)写了“春天的绿,夏天的凉爽”。

个别学生更是随意抄写一两句话上去,或写了“天气”“环境”“温度”等,完全没有看题目和给出的答案示例。

此外,此次考试中出现不少空白卷,为非智力失分。

教学建议:

1、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如何理清思路,特别是篇幅较长,内容特别丰富的文章,一定要注意先划分结构。

2、增加阅读的训练量,特别是限时训练。

教学生学习如何快速把握写作内容和写作对象的特点,可以从引导学生筛选关键词句,掌握答此类题目的技巧和方法等方面入手。

3、丰富学生的词汇,尽量避免词不达意,导致出现因概括不准确而丢分的现象。

4、提高审题意识,引导学生留意题目本身的要求和提示,特别是对那些已经有了答案示例的题目,要注意示例包含了几个部分以及结构成分等细节问题。

5、从情感上激励学生,让学生不因情绪消极而出现不做题或是乱做题的现象。

第19题:

本题出得有点模糊,所以很多学生都不能答对(放在12段最合适),写放哪一段的都有,最多的是写放在11段的,都以为那段也是写秋天的。

第20题:

本题的平均得分为2.68,空白卷太多,很多学生均能对甲、乙两句的修辞作出准确的判断,但在分析上,甲句的难度比乙句稍大,很多学生都不能分析出“震撼”这一答案。

另外,个别学生在答题规范上仍要加强(一部分学生没有分析之前作出主观判断,则没有说明选择甲或乙)。

第21题:

个别同学留空,得0分;多数同学能理解“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热爱(喜爱、怀念……),得2分;能举例并分析的也不少,而分析得较全面的不多,也有分析不准确的。

22.按要求作文。

(60分)

请以“你我之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600字以上。

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学校名称。

作文分项分等评分表

项目

一等(好)

二等(较好)

三等(中)

四等(较差)

内容

(25分)

25—21

20—16

15—11

10—0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语言

(25分)

25—21

20—16

15—11

10—0

语言准确、流畅、生动

语言准确、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有语病

语言基本通顺,

语病较多

结构

(6分)

6

5

4—3

2-0

结构严谨、完整

结构完整有条理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不完整

文面

(4分)

4

3

2

1-0

卷面美观,偶有错别字和标点错误

字体端正,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少

字体清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少

字迹难辨,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

 

【分析】第22题考查语言综合运用与表达。

能力层级为D级,平均分为28.41分,难度为0.71,较易;区分度为0.18,较低。

(一)作文试题分析

题目由两部分组成:

“你我”和“之间”。

“你我”限制人称,“之间”是范围,“你我之间”,“你我”起主导作用,“之间”起补充作用;“你我”是主体,“之间”是对“你我”的具体范围的说明。

“你我”直接说明并限制了写作的人称是以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为主。

“之间”的含义是说明了文章表述的范围是两者之间,限定了写作的范围。

题目“你我之间”限定了写作表述的人称和范围,写作的对象没有具体限制,可以为人、可以为物,并且发生的事情只能为两者之间。

写作内容及重点:

①标题为“你我之间”,写作内容必须既体现人称“你我”,又体现“之间”。

可以写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情。

可以写人与物体发生的一些故事。

例如可以写“我与谁”之间的事情,或者是“我与物”之间的故事。

凡是属于两者之间经历的故事,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②如写记叙文,可通过具体描述“你我之间”的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来表达两者之间的经历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如写议论文,要能清晰表达出作者对第二人称的经历之后的思考和评价,体现出一定的思想性和逻辑性。

可正向立意,谈对第二人称的看法。

无论是记叙过程,还是生发议论、抒情,都要紧扣标题“你我之间”的事例,不能脱离对“你我之间”过程的感悟与思考,考生要写出对生活事例的发现、感悟与思考,以真情实感动人。

③感悟、思考、评判必须与所写的“你我之间”的事例贴切吻合。

所有感悟都应是由所写的“你我之间”自然引发出来的,并且与事情的原因、过程保持高度一致——即“事”和“情”、“事”和“理”能够巧妙融合,过渡自然,水到渠成。

反对华而不实、虚情假意、生搬硬套的文章。

(二)学生写作分析

1.审题立意

从审题来看,多数考生能够审清题目要求,准确地把握题意,扣住题目中的两个关键词,既写了“你我”,也表述了范围“之间”。

学生的文章能展现出考生丰富的生活阅历、宽广的视觉和个性化的思维方式。

如从生活、社会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紧紧围绕“你我”和“之间”,两者之间自然、和谐地有机结合,切合题目要求。

符合题意的文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能够清晰具体地展现“你我”具体的人称,突出“之间”的范围。

如有考生细腻地描述了两者的关系,一是“我”与“书本”的相处,“书本”给了“我”知识;二是“我”与“父亲”或“母亲”关系的逐步改变,从疏离到亲密。

文章不仅符合题意,且富有真情实感,有较强的感染力。

能侧重表现主观与客观两者之间的过程、意义和价值。

如有考生描述了“我”与“父亲”或“母亲”的关系,先直写两人之间的关系较为僵硬,之后因为自己自我反省,两者的关系有了新的转机。

描写具体细腻,语言流畅自然。

(3)部分考生写自己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有密切变为疏远或者由误会变为好朋友,能体现你我之间的友谊、理解和帮助等。

(4)有同学的作文立意比较恢弘,如:

“我”与“地球”;“国家”与“国家”,这样立意有待商议。

不足之处:

对题目的把握不完整。

这类考生往往只关注题目中的“你我”,而完全忽略了题目的另一个词语“之间”。

例如一考生单单写自己与朋友之间的矛盾,后面就一笔带过写到与朋友的和好,对于这个过程表述的不够详尽,文章结构安排不妥当,详略不当。

不能够正确把握“你我”的人称范围。

如有考生在文章中还出现使用第三人称的现象,写自己与第三人称之间的经历、结果,所以导致与文章的标题不够贴切。

从立意来看,本次作文题目可以思考的范围相对较小,在人称与写作范围都做了限定,考生可从正面或反面揭示自己对文题的认识、体悟。

可以表现由“你我之间”而带来收获,也可以从反向立意,通过记叙具体事件,说明某些事物、原则“你我之间”带来的不好影响。

绝大多数考生能够透过对“你我”一词的理解,谈自己对第二人称的经历,并说出从中的得到的收获与感悟。

优秀文章的立意丰富深刻,在行文思路上,都能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文章大气严谨,富有感染力,展现两者之间互为感染的积极方面。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关注第二人称的对象。

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取材,以小见大,从自己熟悉的人物去着手,有写“父亲”、“母亲”、“老师”等,都能够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写出主体与客体之间发生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并且多能够从积极的方面去联想,符合大纲要求,有部分文章的用语较为优美,富有哲理意味。

从其他方式的思维去取材。

如有考生选择写自己与“书本”等物体之间的故事,从书本中获得了知识与智慧,能够将物写得较为的生动形象,文章描写细腻,立意深刻,感情真挚。

也有考生选择写自己与“坚强”“坚持”等抽象概念之间的故事,立意比较新颖,感情的抒发也很真切。

这些考生能从生活细处着眼,以小见大,见解独到深刻,体现了成熟理性的思维。

不足之处:

有部分考生不能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存在着立意上的明显等问题。

立意肤浅。

部分考生对生活缺乏细致的观察与认真的思考,只是流水账式地叙述事情,但对事情的价值和意义却不做任何挖掘,思考与感悟只是一笔带过,文章的思想、感悟缺乏深度和广度。

如一位考生叙述了自己与朋友之间的交往,全文能紧扣题目叙写朋友之间的情感变化过程,但文章只在结尾写了一句“我们是永远的好朋友”就匆匆结束了,文章缺乏深入的思考。

(2)立意不健康。

考生虽然能围绕“你我之间”来写,但立意不够积极健康。

例如考生有全文都在阐述自己与某个女生之间的邂逅,之后演“独角戏”,在文章结尾再来一句“我以后都不会打扰你”等字眼;有些学生整篇文章都在表达怨恨、愤怒的感情。

此类文章反映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仍需正确引导。

当然,这种立意的文章属于极少数,绝大多数的考生能够从健康积极的方面来进行思考感悟。

2.内容题材

这次作文是标题作文“你我之间”,没有提示语,审题难度较低。

写记叙文的考生一般会从自己与“某人”或者“某物”的经历来构思全文;写议论文的考生则多从“我”与“某人”的经历之间的事情的价值意义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选材范围广,能覆盖考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既有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又有社会热点中的材料。

取材家庭生活的考生,一般会写自己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的行为、态度通过自己的反省或某些事情的影响,最后的出自己与亲人之间的感情的珍贵,如有考生写妈妈成天的唠叨,之后母亲的一些细节的行为感动了他,便开始觉得自己对母亲的误会,感情发生了变化,这一点点的变化,使母子之间的感情的到了提升。

大多数考生能从自己熟悉的家庭生活中取材,以小见大,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取材校园生活的考生,能关注自己和老师、同学的相处,例如一考生写“我”以前再学校学习时是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后来遇上了自己喜欢的一个老师,之后慢慢的发生改变,自己的学习成绩上来了,再文章中就写到了自己与老师的关系。

还有考生写到自己再以前学英语时遇到了一个非常严肃并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