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承传中华文化005.docx
《如何承传中华文化00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承传中华文化005.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承传中华文化005
如何承傳中華文化(第五集)
蔡禮旭老師 2011/11/24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
02-009-006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學長,大家早安。
我們說處處留心皆學問,處處用心去感受到每個人可貴的地方,感受到每個人他的發心、他的善良、他的細膩,種種這些好品德,都在我們用心當中,能體會到、能學到。
像昨天我們張學長,她年齡不算是最小,她昨天說「諸位長輩」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小動作,她眼睛是看著我們陳校長,大家有沒有注意到?
這個動作很重要。
我們是學在相上還是學在心上,就這個小動作就看到了。
假如我們「諸位長輩、諸位學長」,其實念著,心裡在緊張後面要講什麼,這個心有沒有在每一個當下當中?
你沒有在每一個當下,當下是真誠嗎?
我們常說,怎麼提升自己的誠敬心?
我聽師長講經的時候,怎麼誠敬提不起來?
看一下,打瞌睡了;看一下,好像分心了。
我很想誠敬,看著師長講經要誠敬,不是看的時候提起誠敬,應該是在每一時、每一刻,對每一個人、對每一件事物,都是誠敬的心。
這個時候,你的誠敬心在每個當下提升,一看師父講經,那個誠敬心很自然就提起來了。
有一句俗話叫「平時如戰時」,功夫都是在這些生活的細節當中提升起來的。
假如在某些時候才提起來,很容易就變成做給人家看。
所以「毋不敬」,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時時保持一個恭敬的心。
張學長昨天那個「諸位長輩」的時候,微笑的看著,好像還點了一下頭。
每一句話、每一個眼神都是真誠的,就感染身邊的人,就在為人演說。
比方我們常常跟人家交流到,什麼事要以身作則。
而我們有沒有留心到,什麼時候是以身作則?
有人在的時候,以身作則,沒人在的時候呢?
所以「慎獨」的功夫,就是在沒人看到的時候,跟有人看到的時候完全一樣,心跟行才能合一。
我們在台上常常給人家分享這些經典的教誨,可是私底下,可能我們自己的地都一、二個禮拜沒有拖了,都發黑了,我們還在台上跟人家說「一切皆恭敬」,對人要恭敬,對桌椅、對生活的環境都要恭敬。
講的時候心虛還好,講的時候已經沒有心虛的感覺,那就麻煩了,言跟行的脫節會愈來愈嚴重。
最後是什麼?
連身邊最親的人都不認同我們。
所以我也是愈講愈心虛。
常常想到有一個故事,好像是一個八歲的孩子叫陳藩。
有一個長輩到他們家去,他爸剛好不在,他接待了這個長輩。
結果這個長輩看他的房間很亂,以前的長輩很有責任感,只要是孩子,是我們家族的下一代,是整個民族的下一代的棟梁,都有責任教導。
我記得小的時候做不好,不認識的長輩也會糾正,是吧?
假如家裡的人看到這個長輩在糾正,縱使不認識,感謝他,「謝謝,謝謝,謝謝您教育我的孩子」,這是對的,都有一份責任心。
現在麻煩了,父母愛憎的心太強,太寵愛了,「我的孩子,關你什麼事?
」甚至到學校去,孩子受老師教誨,父母還不高興。
不能怪這些父母,他當父母以前,沒人把這些道理告訴他,他理不明白,就順著自己的習性在走。
話又說回來了,他為什麼不懂?
小時候老師教了沒有?
家長教了沒有?
以至於國家的領導者,有沒有重視到這一點?
應該結婚以前,要上「如何當父,如何當母」的課,這個很重要,而不是結了婚或生一個孩子,多少福利、送多少錢。
這也是關心,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學會如何當父母。
這個長者看到他房間亂了,就跟他說:
「你怎麼不好好的把自己的房間整理好?
」這個小孩說:
「我的手是拿來掃天下的!
」諸位學長,假如我們看到一個八歲的孩子說「我的手是拿來掃天下的」,您會怎麼反應?
「這麼小就這麼遠大的志向。
」有時候,我們理不明白的時候,可能孩子是錯誤的,可是我們還讚歎他。
所以把道理搞明白非常重要。
我們要了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有這麼遠大的志向,從哪裡下手?
「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一直推,推到最後「格物」,從調伏習氣做起。
他連房間都不整理,這是不負責任、好高騖遠;好高騖遠也是貪,不老實。
我們假如沒看到這一點,就沒有辦法指導他,甚至於讚歎他錯誤的認知,愈偏愈遠。
所以要「長善救失」,首先我們要知道「善」是什麼,要知道整個修學的次第,怎麼樣才是正確的。
我記得常明師父曾經有跟我提到,我自己也很慚愧,做得很差。
他說到,要看一個人還有一個家庭修學聖教學得好不好,第一個看他的廁所。
最看不到的地方忽略掉了,那我們很可能就是變成做表面,不知不覺。
我們都知道,修行很難過的關就是面子,其實面子就是做表面的。
所以第一個是廁所。
我們對廁所禮不禮敬?
有沒有把它弄得乾乾淨淨?
第二個是廚房。
一個媽媽能把廚房弄得乾乾淨淨,可能她可以去帶一個軍隊了,是吧?
你看那些東西好像都是她指揮的幹部,都要把它弄得有條不紊,這也是不簡單。
這些做事的原理原則是相通的。
早上剛好跟我大哥通過電話,他說那些做有機農業的,對待農作物都是非常的愛惜。
像玫瑰花,它一長可以長十年,而且它那個花可以做花茶,都不是用摘的,怕傷到它,都是用剪刀一葉一葉這樣剪下來,細心呵護。
你看,做有機農業跟當老師,這個精神相不相同?
都是相通的存心。
你看對一朵花這麼細膩,那不是《大學》講的,「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就像照顧一個幾個月大的孩子,那樣的細心。
幾個月大的孩子這麼小,你一不小心,他會滑下去的。
大家有沒有抱過二、三個月的孩子?
有吧?
假如沒有,那你怎麼去體會「如保赤子」?
對不起,我們中心現在還沒辦法提供這個條件,因為很多道理最好是能夠親身做過,體會過是絕對不一樣的。
你說我從小在大都市長大,我怎麼知道農耕是什麼情況,可是真的讓我呆一個月,每天都在田裡耕作,一個月再回來,我念著那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一不一樣?
不一樣。
我以前很偏食,看我的身材就知道了。
可是我自己去種過菜之後,我種了兩個禮拜,終於把那個空心菜種成。
結果我端上桌,一分鐘就沒了。
大家知道這個是無農藥、無化肥,全部一下子就夾去吃掉了。
我就知道付出是很辛苦的,接受的人是很愉快的。
大樹底下好乘涼,但是我們得要體會到前人種樹的辛苦,體會過。
可是我們觀察一下,現在很多學習都是走馬看花,好像看了很多東西,沒有入心,他沒有去感受。
我大哥是行政院辦公室的一個主管,他跟整個中區有機農業的小農們都很熟悉,他可以做這些安排,就開始聯絡。
而在聯絡的時候,我大哥就說,最重要的,他們不能走馬看花,每天要住在農舍裡面,跟農民在一起生活,他才能感覺更深刻。
包含他們也想去看這些安養的社區,我大哥說,要跟老人住在一起,跟他們一起生活,才知道工作人員每天是怎麼樣呵護這些老人。
學東西不親身體驗還是有差距的。
所以我們提升心性都要在每一個當下,每一分、每一秒當中,不可須臾離也。
其實恭敬的心,只要我們還有看不順眼的人,恭敬心就修不成了,再怎麼用功,很難提升,甚至是在自欺了。
表面上對每個人都點頭,內心裡有沒有對人的壞念頭,這不能不重視。
「務本」,什麼是本?
起心動念是根本。
《大學》說「毋自欺也」,要從不自欺下手。
這幾天聽學長們的分享,感覺到大家都是心繫整個民族文化的復興,胸懷天下的安危。
很多學長發的心都很大,這很可貴。
我們願發了,「學問為濟世之本」,要有真實的智慧跟學問,才能夠利益他人。
願發了,首先要「好學近乎智」,我們好學、會學、善學了,我們智慧不斷提升;學了以後要去做,「力行近乎仁」,愈做愈能感受到人民的疾苦。
其實是苦難的人在成就我們,把我們深深埋藏在心底本有的慈悲心給喚醒。
昨天我們吳學長也提到,她去接觸很多的青少年、中專生,就能感覺到他們這個年齡的苦在哪裡,鞭策她要不斷提升她的道德學問,才可以幫助這些孩子們。
大家看,其實是孩子在喚醒我們的良知,不隨波逐流。
韓國有一個神醫叫許浚,有看過《醫道》的請舉手,還不少,請放下。
這太好看了。
而且大家不要只看到許浚,其中他的師父柳義泰,那是老師的榜樣,許浚是學生的榜樣。
再來,睿珍,大家記不記得?
你不要看電視的時候大小眼,只看男主角、女主角,每個角色所流露的那種真情真意都是我們的學處。
大家看睿珍,她從見到許浚,都是盡心盡力愛護他、幫助他,而且都是默默的,她表演出完全不求回報的愛。
許浚已經有太太了,是吧?
可是她尊重他,她成就他,沒有一絲一毫的索求。
許浚有成就了,她比他還高興,這才是真愛。
愛的心地是無私的,愛的行為是成全的,愛的言語是正直的,愛的感覺是溫暖的,在睿珍身上完全展現出來。
其中許浚就有提到,一般人看起來好像我們救了病人,事實上是病人把我們的慈悲心給喚醒了。
所以利人其實真正是在利己,提升自己的靈性。
我們這次來了很多教育界的同道,我以前講同仁,發現來馬來西亞之後,教育界的人上台都是「諸位同道,大家好。
」聽起來很有味道,同道中人,都是為了教育、為了下一代文化的承傳。
尤其很多幼兒園的老師都感覺,帶著孩子,慢慢自己的愛心愈來愈像泉水一樣湧出來。
但大家注意,修行的路上,可是有很多境界、很多坎要突破,一不小心會掉到陷阱裡面去。
比方我們教小孩的人,教著教著很高興,孩子很可愛,最後不喜歡跟成人講話,喜歡照顧小孩。
我遇到好多人都是這個情況,說成人很麻煩,小孩比較可愛,這不是愛憎的心嗎?
煩惱從哪裡來?
從愛憎來的。
「煩惱起於愛憎,愛憎起於分別」。
所以禪宗的僧璨大師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就是我們在一切人事物當中,起分別執著,嫌棄這個,討厭那個,喜歡、貪愛這個,「唯嫌揀擇」,貪念就在境界當中增長。
「但莫憎愛」,你把愛憎的心放下,你的心一清淨,「淨極光通達」,清淨心就生智慧,「洞然明白」。
在一切人當中,不分別,平等、恭敬。
比方我們一個班上七十幾個學長們,我們可能就開始愛憎,「我跟他太有緣了,那個人跟我無緣,看了不順眼。
」你看,這就在增長愛憎。
甚至於睡的床、蓋的棉被,會不會起愛憎?
會。
「這個枕頭跟我家的那個不一樣,很不舒服」,這也是愛憎。
突破愛憎有個過程,假如真的這個枕頭還是不行,你已經三天沒睡好覺了,一定要跟班主任講,趕快調整。
「理有頓悟,事要漸修」,你假如還沒有辦法一步跨到那裡,慢慢來,不然聽了一大堆道理,自己壓力愈來愈大。
循序漸進,不要急。
我是怕我講完之後,大家生了很多煩惱,我就很罪過了。
慢慢來,慢慢來。
比方看到我們開林法師,一天睡這麼少,一天才吃一餐,「好,下定決心,從今天開始」,那一下身體不適應,不行了。
大家看我今天有沒有胖一點?
我昨天有吃晚餐。
首先我感覺到自己功夫不夠,得要不自欺,還得吃。
第二,因為我犯了殺戒。
殺戒是什麼?
不惱害,不要讓眾生生煩惱,是吧?
我犯了殺戒,因為我不吃晚餐,有點瘦下來,讓很多人擔心,所以我犯了殺戒。
你們不要太緊張。
惱害眾生。
其實要不犯殺戒也很難,舉步要常看蟲蟻才行。
每一天要下床前,至誠恭敬祈求自己這一天,不要傷害生命。
縱使無意傷害,也希望牠們可以往生淨土,純是一顆慈悲的心。
剛剛跟大家講到的,我們修學過程,假如沒有發覺自己的執著產生、貪瞋痴產生,可能會愈陷愈深,自己會不知道。
所以時時提升什麼?
清淨、平等、覺悟的心。
對人有沒有平等?
對一切事物有沒有清淨、不貪著?
都要在這裡下功夫。
大家心繫天下,這個願心發出來,我們首先在學問當中用功夫,在力行當中解行相應,在力行當中體會大眾的疾苦,叫「力行近乎仁」,仁慈心就出來了。
而且在力行的過程當中,看到自己起心動念的習氣,然後趕緊對治,這叫「自愛」。
發現習氣,把它去除掉,才是愛自己;讓自己習氣增長,那是在殘害自己。
真的自愛不容易。
我們冷靜觀照,我們學了三年、學了五年,我們愛自己了沒有?
首先,我們的恭敬心有沒有提升?
我們謙卑的心有沒有提升?
我們的細心有沒有提升?
我們的定力有沒有提升?
假如我們一觀照,退步了,那我們就忽略了愛自己。
而且這個觀照,「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只要有一個心境是退步的,基本上全部都是退步的。
真心是恭敬的,真心是細膩的,真心是有定性的。
能這麼觀照,也是不自欺,才能真正找出問題在哪、退步在哪。
有時候我們會想,「我好像謙虛退步了,可是我哪一方面好像進步了」,看起來是進步,還是沒有從心源隱微處、從心底深處下功夫。
有的話一定可以發現,自己覺得進步的部分,可能還是做樣子而已。
我們好學要有好的學習心態。
首先,我們跟聖賢人學,要學他們的存心,要從根本學習。
我們一開始也講到,從今天開始,我們一言一行、起心動念,依三教聖人的標準來做。
首先第一個,「慕賢當慕其心」。
我們今天可以回去做一個作業,我們最尊敬的、身邊最崇敬的三個人,我們寫出他們的優點。
寫出來以後,我們看自己效法了哪一點?
這就很真實,我們既然崇敬他,應該很自然會去效法他。
假如都沒有學到他的優點,那這個崇敬可能還是很表淺的,「見人善,即思齊」還沒有深植在我們心中。
「慕賢當慕其心」。
師長從十幾歲,剛好遇到戰亂失學,老人家就起了個心願,希望能夠讓天下人都讀聖賢書。
老人家從小就是悲天憫人。
大家不要小看一個願心,就像一顆種子種在地上,你給它很好的照顧,它會成長茁壯,開花結果;又結成果實,果實裡面又有種子,請問又變成多少個種子?
這些種子再種到地上,就是一片森林。
我們想一想,現在效法白方禮老先生的人有多少?
他一個願心,現在又變成了多少顆善的種子在成長茁壯。
這樣的人生有意義啊!
師長這一顆願心,希望天下人讀聖賢書,你看現在全世界,有多少地區都接受老人家的教誨,還有多少的學生,還繼續在承傳他的志向。
發願重要啊!
發了願,「如是願心永不退」。
我們昨天聽到任學長分享,真的體會「發意圓成」。
發的是真心,一定可以圓滿,再困難都不怕。
真心不會變,會因為考驗而變的,那還不是真心。
任學長上了五天的課,發了兩個心願,這是至誠。
我們上個禮拜《群書治要》講到的,「孝悌之至,通於神明」,無形當中,有形無形的力量統統來幫助她。
至誠就交感。
我們有沒有願不大敢發的經驗?
還是要把它發出來。
發不出來的原因要不就是太自私了,要不就是沒信心,怕自己做不到。
做不到,下輩子再做,是吧?
下輩子再做不到,就一定把它做到圓滿,你有這個決心,「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你就不會退縮了。
在佛陀那個時代,有一個真實的故事。
剛好有一個村落,大家在一起聚餐,就好像古代鄉酒禮,那個村落基本上都是同姓的人相聚。
這個鄉酒禮很有意義,長幼有序,都是晚輩伺候長輩。
突然發現失火了,而且火勢很大,把他們團團圍住,他們就非常的驚恐,危在旦夕,大部分的人開始哭泣。
突然有人說:
「佛陀好像在這個村的附近,我們別慌張了,趕緊稱念『本師釋迦牟尼佛』。
」有人一至誠,突然間佛陀就到他們面前來了。
佛陀說到:
「我以清淨的智慧之水,幫助眾生消除貪瞋痴的三火、三毒,假如我做的是真的,所說的是對的,這些大火在瞬間消失。
」當下一講完,火勢就沒有了。
結果在這個當下,所有的村民都是萬分誠敬的心感激佛陀,佛陀當下給他們說法,很多人就證果了。
旁邊的弟子看到這麼殊勝的因緣,非常的歡喜,「歎未曾有」,趕緊請教佛陀,這是什麼因緣,怎麼能這麼殊勝?
佛陀說到:
「在久遠劫以前,我是一隻鸚鵡,叫歡喜首。
剛好森林發生大火,我看火勢這麼強烈,就飛到海邊用我的翅膀,把翅膀弄濕,然後又飛快的回到火災現場,把水滴灑在大火裡面,就這樣來來回回無數次。
因為我的同伴們牠們很多是不會飛的,森林裡面的這些動物,牠們太危急了,我一定要幫助牠們。
」
結果就在來來回回當中,天帝看到了,祂非常的吃驚,這隻鳥到底在幹什麼?
牠這麼做,對這麼大的火勢根本於事無補。
天帝化身下來問牠:
「你這樣在做什麼?
」牠說:
「我要撲滅這個大火。
」天帝說:
「你這麼做是不可能辦得到的,這樣滅不了火的。
」歡喜首說:
「我相信我只要堅持,可以滅這個火,假如我葬身火海,我下一輩子再來滅這個火,直到它熄滅為止。
」
講到這裡,我突然腦海裡浮現了一幕,不知道大家跟我的影像一不一樣?
張海山學長,上一次自我介紹的時候,他說有兩個人對他的一生影響最大,一個就是他的兄長,一個就是他們當地國學學校的張老師,是吧?
那個張老師說,「我下一輩子還來做我們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工作。
」你看,感應了,感應這麼難得的年輕人來效法他。
天帝也感動了,馬上就把火勢給撲滅掉。
而那個森林裡面的眾生就是這一世那村民們。
前世結了這麼好的緣,這一世又相聚了,又解除了他們的危難。
最後信任達到極處,一聽什麼,馬上接受,就得大利益。
所以要廣結善緣,任何一個機會可以利益眾生都不要放過,很可能你下一世遇到他,他對你很信任,你就可以成就他了。
我曾經也聽過一個真實的例子。
我們大陸有一個高僧,本煥老和尚,他今年應該是一百多歲了。
他年輕的時候,文革時期,被派去照顧鴨子。
鴨子也是眾生,所以法師也常常跟鴨子說法。
後來因為德高望重,往後就都在佛寺裡面負責。
有一天,來了一個大學生,那大學生才二十出頭,一看到老人家就非常非常的歡喜,就跪下來要拜他為師。
結果一拜下去,就現了一個相,是一隻鴨子。
老人家一看就明白了,這是他幾十年前照顧的那些鴨子,現在轉世了。
但是你看,這輩子不一樣了,他有善根。
這一輩子當人,又遇到老法師,給他教誨,他完全接受,可能這輩子就成就了。
所以不要輕忽了任何一個緣分,都可能是成就他人的機會。
包含佛經裡面很多故事都是啟示。
兩個師兄弟去見一個老太太,第一個去了,要去跟她講經說法,被老太太用掃把轟出來;第二個師兄弟去了,以上賓接待他。
第一個心裡就很不平衡,「我也是要去利益她,怎麼她對我這麼不好?
」佛陀就告訴他,「前世你們師兄弟倆走在路上,突然看到一隻死老鼠,第一個人看到了,『怎麼這麼髒?
』嫌棄牠。
第二個一看到,生慈悲心,趕快把牠埋葬。
」
大家看,因果絲毫不爽,起個惡念,嫌棄一隻死老鼠,下一輩子是被人家拿掃把掃出來。
起個惡念會有利息,會加減乘除。
起個善念把牠埋葬了,下一輩子奉為上賓。
當然,我們不是要求被人家奉為上賓,求那個幹什麼?
最重要是求那個善緣之後,以正法供養他。
最後他給這個老太太說法,老太太就依教奉行了。
我看很多學長都還很年輕,要廣結善緣,不只對人要善良,對一切動物、生命都要結善緣。
哪怕是看到一隻死老鼠,都要起善心把牠埋葬。
可能二十年之後,你在講中華文化,你講到很多人都走了,就有那三、五個人縱使在那裡打瞌睡都不忍心離開你,那三、五個可能就是你曾經埋葬的這些生命。
所以我很怕以後講課沒人聽,我看到昆蟲都趕緊把牠埋起來。
當然這一念心不是很好,有點愛慕虛榮,但是還是要用愛心去埋葬牠。
所以誠心能感通,歡喜首的誠心感動天神,就把火給滅掉。
所有不可能的事情,都因為至誠而變成可能。
我們看昨天任學長談的,她第一個,希望孝養她的父母。
那誠心一發,她的弟婦感受到了。
當然她也是做出來,感動了弟婦也生起一個對自己公公的孝心。
老人家八十歲,看到自己的媳婦講了這麼誠心、孝心的話,那感動沒有辦法用言語來形容。
我怎麼講起來好像那時候就在她們家,旁邊觀禮一樣的高興。
我也曾經到陳老師家,她們家老奶奶大壽,她們家孩子、孫子輩輪流來給老人磕頭,我看了很感動。
看老師她們兄弟姐妹三人磕完,我也忍不住了,就跟著她孫子輩一起磕頭。
我還聽說又有一年給老人家祝壽的時候,剛好有工人來她們家修理東西。
結果修理完了,因為剛好看到她們在給老人祝壽,後來修理完就不跟她們拿錢。
「人之初,性本善」,看了覺得很感動,很受啟發,感通了。
「孝悌之至」不是理論,是真實道理。
「悌」是什麼?
為天下的同胞,希望在教育界能推展《弟子規》、倫理道德。
這一念心,我不知道有多少聖賢祖先,冥冥當中在護佑,就感來全國很多優秀的老師,都到他們那裡去分享。
包含我們吉林松花江中學的呂杰校長,跟王琦老師都去了,那不知道飛幾千公里。
已經有二、三千個第一線的老師都接受過這樣的講座,《幸福人生講座》。
願心不可思議,大家一定要發出來。
老人,我們的師長,起的這一份悲心,接著的感通,遇到三個這麼好的老師,都是依教奉行。
章嘉大師告訴師長,學釋迦牟尼佛,老人家一聽,依教奉行,就這樣學了六十年,百折不撓。
所以一個人道德的成就,根本在孝親尊師。
老人家走到哪裡講經,一定掛著母親的照片,還有三位老師的照片。
這也是師長以自己的身教,來啟發我們這些學生。
包含講經不斷,五十三年,這是悲心,我們體會到了,要效法。
老人家最近見了非常多的官員,也難得這些大官,都願意來聽老人家教誨。
後來馬上接著又去了梵蒂岡,那跟我們的時間是完全倒過來的。
這樣長途跋涉,又是行程這麼緊湊,一回來又馬上講經,一天四個小時。
剛好這幾天老人家感冒、咳嗽,身邊定弘法師,我們幾位像劉素雲老師她們剛好都在,陳大惠老師,就勸請老人家休息,講兩個小時,不要講四個小時。
禮拜天因為有很多的同胞一起到香港去,那一天是一點半到三點半,四點到六點,就是連續講四個小時,怕老人家太累說,不然禮拜天就講兩個小時就好。
師長說到:
「一個禮拜少講兩個小時,一年就少講一百個小時,這樣大眾就少受利益。
」誨人不倦,為法忘軀,為了正法久住,忘記自己的身軀。
我們跟在師長旁邊,時時能看到老人家的慈悲心,進而去效法他,要看到老人家的智慧去學習。
老人家有智慧,看到整個世界的動亂必須靠教化。
人心轉,災難才能轉。
所以自己做出榜樣,五十三年教學不間斷。
又洞察到,轉變人心靠什麼力量最好、最快?
靠宗教的力量。
因為全世界的宗教徒有幾十億人,各個宗教的領導人帶頭來,整個人心的轉變就大了。
怎麼辦?
自己帶頭做,在新加坡團結九大宗教;到了馬來西亞來,團結馬來西亞的各個宗教。
但願眾生得離苦,毫無保留的盡心盡力的做。
由於這一念心,澳洲政府對他老人家非常佩服,把他奉為上賓請到澳洲常住。
因為澳洲也是多種族、多宗教的地方,希望老人家的智慧來幫助他們的國家。
而師長在澳洲,我記得剛好在零五年初,我也去了澳洲,老人家在散步的時候,說澳洲像人間的天堂一樣。
真的,澳洲沒有污染,很漂亮,感覺一抬頭,那個風景好像是在畫裡面看過的,好像一幕一幕都是美麗的圖畫,這麼美的地方。
可是師長說:
「雖然這裡是天堂,不過人民有苦難,我們要下到凡間去了。
」說完沒多久,師長就長住在香港,這是願心感召因緣。
你看我們華人當中,經濟發展,高度發展就是香港這個地方。
但是假如道德沒有跟上,造業的速度也很快;造業速度快了,自然感得的苦難也會多。
但是我們看,師長給我們表演,愈苦難的地方,他愈大慈大悲的去幫助。
師長每一個思想都是智慧跟慈悲的體現。
包含到聯合國去,把倫理道德、因果教育介紹給一百多個國家地區。
結果大眾說,「你講的很好,是理想,做不到。
」老人家聽了之後,覺得非常震撼,覺得現在最大的危機是信心危機,連從事和平工作的人,都對和平失去信心。
這個時候不做出一個榜樣來,很難讓大眾起信。
大家有沒有看到,師長面對任何一個境界都想著怎麼突破、怎麼利益大眾,不怕艱難,「寧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在自己的故鄉安徽廬江,辦了廬江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那段期間,很多大眾到廬江交流,看了之後,看到當地老百姓的善良,生起信心。
我們聽到這一段,我們自己也要成為身邊有緣人對聖教的信心。
聖教弘揚起來,現在最重要的,每一個家要有家的榜樣,每一個身分要有他盡本分的榜樣,每一個團體、每一個行業都要有榜樣。
在大陸,很多人做得非常好。
你看在銀行界,我們趙副總經理,不能再叫他趙行長,人家現在已經升到副總了,趙副總。
他在銀行界出淤泥而不染,那個行業誘惑太多太多了,他能夠堅持推展聖教,現在很多行業,包含政府單位,都請他去講倫理道德。
在學術界,我們劉余莉教授,在黨校裡推展。
現在《群書治要》已經被中央黨校列為必修的科目。
你看這每個行業的堅持,對整個文化弘傳都是最重要的堅石、最重要的基礎。
我們這一代人都要有志向,當文化復興的墊腳石,都踏在我們身上上去。
老人家又看到,整個文化承傳最重要的元素是大家庭。
一個人在一個大家庭成長,心胸寬闊,懂得孝養父母、尊重長輩。
我們去觀察,現在只要是獨生子女,家裡沒有兄弟姐妹,又是小家庭,他要學孝悌就不容易,從小不知不覺都想自己,他心量打不開。
中華文化這些做法都有深遠的意義,為什麼齊家可以治國?
他從小跟幾百個親人一起相處,人情事理他都非常圓融,能體恤。
現在八年抗戰把整個大家族給打亂掉了,怎麼辦?
你看老人家的睿智跟慈悲,倡導企業家,企業當一個大家庭的家長,把倫理道德這些道統的教育,傳給所有員工的家庭。
以前是血緣關係,現在是道義,一份道義,照顧所有的員工、照顧老人、照顧下一代。
我們胡小林董事長,他們做得很好。
全中國多少的企業都在效法他們的精神跟做法。
師長每一個理念都是可以救世界的智慧,我們體會到了,看自己的緣分是什麼,全心全意把這個理念做好,為這個世界做最大的貢獻。
你不要說「我全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