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44530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9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血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血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血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血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血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血压.docx

《高血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血压.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血压.docx

高血压

血压的变化

    每个人的血压不是一个刻板的数值,可以说,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中,当你情绪激动,活动增多时,心跳加快,心脏收缩增强,血压自然就上升了,当你处于休息安静或睡眠状态中,心跳减慢,心脏收缩力降低,血压自然就下来了,这是机体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而做出的调整和适应。

所以说正常情况下血压是波动的,有些个病人总是希望他的血压就是在120/70mmHg这个所谓的最理想水平,愿望是良好的,可是只是不符合自然界规律的一厢情愿。

设想一下,如果某人的血压一直固定120/90mmHg这个数值而不变化,他是无法适应自然界的。

正常人的血压在24小时内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在一天当中,有两个高峰,血压水平升高,一是清晨起床到10点左右,二是下午3点到5点左右,同时一天当中有一个低谷,位于睡眠当中(见图)。

整个曲线就象一把炒菜的勺子

    对于有些高血压病人,不仅血压整体水平升高,而且血压的这种24小时变化规律消失,甚至完全相反,例如出现夜间血压明显升高,这些都是不正常的表现。

高血压的判定

    对高血压判定标准的认识经历一段很长的历史,在以前的教科书中,认为血压超过160/90mmHg才算是异常,对于一个血压是150/80mmHg的病人认为不需要降压处理,现在发现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在人群中跟踪调查发现,血压超过140/90mmHg的人,以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机率明显升高,而且血压越高,机率越大。

因此目前“收缩压≥140mmHg及/或舒张压≥90mmHg”被国际上公认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在高血压的判定上要注意,要在安静休息5分钟以上,病人放松的情况下测量,如果在三次不同的时间测量都是血压升高超过140/90mmHg,可以判定为高血压。

我们经常见到各种入学或单位体检时,有些年轻人血压轻度升高,超过140/90mmHg,对于这种情况,对于年轻人,既不要急匆匆的下高血压的诊断,也不可毫不理睬,正确的做法是放松心情,在不同的时间再测量几次后再下判定,如果仍然无法判断,可以选择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或定期监测。

    那么这个140/90mmHg的数值是不是就一定正确呢?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目前这个数值认为是适合大多数人,但是以后怎么样不知道。

同时是不是适合每个人,那肯定不是,这个数值可能适合绝大多数人,但并不是每个病人都适合。

我在临床上经常碰到一些这样的情况,测血压正常,例如130/80mmHg,但是病人说我平时血压没有这么高啊,经常是100/70,现在这么高了,同时自己也觉得明显头晕,用些降压药后,头痛又可以缓解。

或者测血压不高,但是检查发现心脑肾等器官有类似于高血压引起的损害了,例如左室肥厚等等。

那是不是说这个病人的高血压诊断数值是不是该下调为135/70,甚至更低呢?

这些都是还远未研究清楚的问题,你问医生,说实话医生也不知道。

高血压的病因

    凡事有果必有因,高血压一定是有什么原因引起的,但是对于大多数高血压病人,目前的医学知识还找不到原因,我们只好把它无奈的称为原发性高血压,也就是最常见的高血压,多见于中老年人,它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高血压。

还有少部分高血压是身体其他器官有疾病而导致的,我们医生称之为继发性高血压,多见于青年人,其中最常见的是肾脏和肾上腺(位于肾上面的一个很小的器官)疾病,如果治愈这些疾病,高血压自然就消失或减轻了,可惜的是这样的情况在高血压人群中仅占少数。

另外还有部分病人既有继发性的原因又有原发性的原因。

是不是原发性高血压就没有一点办法找到原因了,也不是,现在已经发现了一些线索提示某一类人群容易发生高血压,或者说是发生高血压的高危因素,高危因素这个词在心血管疾病中会经常提到,简单的说,所谓高危因素就是容易发生某种疾病的情况,例如我们说吸烟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就是说吸烟的人较不吸烟的人容易发生冠心病。

目前已经发现一些高血压的高危因素,下面会提到。

高血压高危因素

    目前认为高血压虽然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与后天生活方式关系密切,超重,高钠饮食和中度以上的饮酒被认为是最主要的高危因素。

超重就是指体重超重,我们医生会用一个比较简单的指标来衡量,那就是体重指数(BMI):

体重(kg)/身高(m)的平方,如果超过24就是超重,超过28就是肥胖,简单说来,就是越胖的人越容易得高血压。

高钠饮食,就是高盐饮食,长期进食太咸的食物会导致高血压已经成为定论,北方人群高血压发病率高与北方高盐饮食就有一定关系,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目前推荐每天不超过5克,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不仅要注意每天炒菜少放盐,我们日常生活中另外一个容易北我们忽视的是各种加工食品,例如腊肉腊菜,包装食品,这些都含有很高的盐分,高血压病人一定要少吃

为什么要治疗高血压

    总有一些新发现高血压的病人问我,为什么要治疗高血压,我没有感觉任何不舒适呀?

这里就牵涉到高血压的危害问题了,血压这个数值可不象每个人的外貌一样,长成什么样都没关系,正常的血压应该在一定范围内,过高的血压会导致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疾病,例如中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等,麻烦的是高血压导致这些疾病的过程是缓慢的,渐近的,逐渐加重的,不达到一定程度病人是不会感觉到的。

就像一句广东俗语说的,就像温水煮青蛙,慢慢来,等你发现了,其实已经晚了。

例如脑梗塞似乎是一个突发事件,因为大多数人在出现脑梗塞之前没有任何症状,但是其实在发生脑梗塞之前,由于长期的高血压导致血管已经出现了损害,脑血管已经变得非常狭窄,非常僵硬,非常脆弱,在某一次诱因下出现了血管闭塞,出现脑梗塞。

    所以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并不仅仅是降低血压,而是通过减低血压这样一个手段来保护各种容易受到高血压侵害的重要器官。

在我们专业上,我们把这些个容易受到高血压损害的器官叫做靶器官,就像打靶一样,最先击中的目标就是这几个器官。

人体中最容易受到高血压侵害的重要器官有脑,心脏,肾脏,眼,外周大血管(例如下肢)(见图)

    影响到脑就出现脑梗塞,脑出血,血管性痴呆,影响到肾就出现肾血管硬化,肾功能衰竭,影响到眼就出现眼底出血或硬化,影响到心就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阻塞,也就是冠心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最终导致心功能不全,影响到外周血管就出现血管闭塞的表现,等等。

可以说高血压是一个全身性疾病。

我们治疗的目的是避免上述器官受到损害,避免并发症出现,所以高血压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是预防性治疗,是更为高明的治疗。

因为一旦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治疗效果大大下降,功能很难恢复。

所以高血压的治疗一定要尽早开始,长期坚持,才能达到预防并发症的效果。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在说到高血压的治疗之前,我们要明确的一点是,高血压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通俗的说是全身的小动脉出现硬化而导致的各个重要器官如心脏,大脑,肾等等出现功能障碍,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目前治疗高血压就是通过各种药物使血压控制在合适水平,而达到减慢这样一个重要器官逐渐受到损害的过程的目的。

从出现高血压到这些器官出现损害,功能下降所经历的时间每个病人是不同的,如果血压控制不好,其他的高危因素如高血脂,吸烟,饮酒,糖尿病等也没有得到良好控制,那么这个过程就非常短,这就是有些病人从发现高血压到器官功能衰竭仅仅几年的原因;相反,如果血压,血脂等等控制良好,这个过程就会很长,甚至不出现并发症都是有可能的,我们在临床上也看到一些病人,发现高血压后坚持吃药,血压控制良好,20多年过去了,一直没有出现重要器官功能损害的情况。

所以高血压治疗要尽早,并且长期坚持。

有些病人问到为什么降压药物要长期服用,只能说,目前的医学技术还不能达到吃几片药,打一针就根治高血压的水平,只能使用口服药物控制血压,因为高血压的病因不明,不能根治,一旦停止服药,血压就会回升到服药前水平。

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口服降压药物,包括以下几大类,都是属于一线用药,我们医生说的一线用药,就是指在整个人群当中,这几类药物降压疗效大致相当,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保护作用相当,都可以作为起始用药,但具体到每个病人身上,由于年龄,性别,合并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的不同,不同的病人适合不同的种类。

第一大类: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大家会觉得这个名字很拗口,没关系,大家注意下,这类药物的化学名都是以“普利”结尾的,例如早期的卡托普利片,依那普利,如今的培哚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等,我们只要见到“普利”这两个字,就知道这种药是这一大类的。

为了和大家交流方便,我就称它为普利类了,普利类是使用非常广泛的降压药物,许多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发现他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还能治疗心衰,糖尿病肾病,甚至有轻度的预防房颤,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特别适合合并有心衰,糖尿病,各种肾病,冠心病这些情况的高血压病人,几乎全世界所有国家的高血压防治指南都大力推荐普利类药物,它适合绝大多数的病人,长期使用可以明显减少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减少住院次数,延长寿命。

在合并心衰和冠心病的病人中,被认为是必须使用的药物。

在糖尿病人中被首先选用,另外它也比较适合年轻的病人。

    这种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体内的一种转换酶,就是这个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这个酶的活性受到普利类药物抑制后,体内一种叫做血管紧张素的物质就明显减少了,这个血管紧张素有很多的不利作用,例如会收缩全身的血管,使交感神经活性增加等等。

这个物质减少了,这些作用减弱了,自然血压就下降了,靶器官也得到保护了。

在稍年轻的病人中,这个血管紧张素的作用比较强,在高血压形成的机制中占比较中的比重,所以普利类效果比较好。

而对于年龄比较大的人群,例如65岁或者70岁以上,可能其他的机制,例如盐分过多,水钠储留的的机制占主要成分,单纯就降压强度来说,就不如后面我们说到钙离子拮抗剂和利尿剂。

    普利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干咳,发生率大约20%,患者会出现咽痒,干咳,一般是开始服用普利类药物1月左右开始出现,大部分病人可以忍受,坚持服用干咳可以减轻,但有些病人的干咳非常严重,只能停药,停药后干咳很快就会消失,不用特殊处理。

病人常常因为这个反复看呼吸科医生,如果碰上一个不熟悉普利类药物的医生,就有可能做很多检查了,甚至什么胸部CT都做了,花费很多冤枉钱了。

所以,如果你在服用降压药物的时候出现干咳,请先检查以下你的药袋,有没有“什么普利”之类药物,如果有,那十有八九就是它引起的,那就应该到心血管专科就诊改用其他药物了。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副作用就是使血钾升高,它使血液中的钾离子增高,一般来说,对于肾功能正常的病人来说,这个不成问题,因为正常的肾轻轻松松就把这些个钾从尿里面排出去了,但是如果肾功能不好,那就要注意了。

有趣的是,轻度的肾功能损害使用普利类药物甚至有好处,在刚开始使用的时候,血肌酐(反应肾功能的一个指标)会轻度升高,但是长期服用后肾功能会得到改善。

但是对于重度肾功能损害,这个服用普利类药物还是有一定风险,需要权衡利弊。

所以如果你有肾功能损害,请告诉你的心血管医生,方便他全盘考虑。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这个普利类不能用于妊娠期妇女,因为会导致胎儿畸形,这个本来不成什么问题,因为以前的高血压病人发病年龄大,那是大家结婚生小孩早。

但是随着高血压发病年龄的前移,结婚生小孩的年龄退后,生小孩前发现高血压也不是那么罕见了。

所以大家注意,如果还没生小孩,发现血压高,可不能自己跑到药店买这些个普利类药物,万一服药期间怀孕了,那就麻烦了。

 第二大类叫做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同样是个成心不让人看懂的名字,作为病人不需要记得这些,大家要知道的是这类药物的命名同样有规律可询,它的命名最后两个字叫做“沙坦”,例如厄贝沙坦(安博维,伊泰青等),缬沙坦(代文,穗悦),氯沙坦(科索亚),替米沙坦(美卡素),坎地沙坦等等,一看到沙坦两个字,就知道它属于这一类的。

上次我们谈到,普利类抑制了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会使血管紧张素这种体内很强的收缩血管的物质减少,从而达到舒张血管的作用,降低血压。

而在人体内,血管紧张素要起作用,是要和血管平滑肌上面的受体结合才行的,沙坦类就是通过抑制这种受体活性,使血管紧张素的作用减弱。

所以普利类和沙坦类这两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有相似之处,正因为如此,一般沙坦类和普利类不会联合应用,但也有例外,下面会谈到。

    沙坦类药物是最近几年的热点,目前认为它在合并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上有独特的优势,例如许多研究发现它能预防新发糖尿病的发生,它能减少高血压,糖尿病导致的蛋白尿,许多糖尿病,高血压病人检查尿液时会发现有许多蛋白从尿中排除,这是不正常的,进一步发展会导致肾功能不全甚至衰竭,而沙坦类药物能减少尿中蛋白的排泻,延缓肾功能的恶化。

这种治疗效果常常需要在比较大的剂量时才明显,例如厄贝沙坦片用到300mg每天,缬沙坦用到160mg甚至320mg每天。

    普利类药物同样也发现有减少尿蛋白的作用,所以对于合并大量蛋白尿的高血压病人,医生可能会采用普利类和沙坦类联合用药的方案,这种方案有一定的风险,需要在专科医师的严密监测下进行,因为它可能导致短期内肾功能恶化,血中钾离子水平升高,所以如果您同时服用普利和沙坦,请向医生提供既往肾功能情况等,便于医生参考。

     沙坦类药物另外还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副作用较少,病人容易适应,很少有病人某些不适而停药,可以说,耐受性比上次讲到钙离子拮抗剂还要好,因为它作用机理和适应症和普利类有些相似,又没有干咳的副作用,所以常常作为病人服用普利类药物后出现干咳时的替代品。

     补充:

在去年有综合类报纸(非医疗专业类)报道:

沙坦类有增加肿瘤,主要是肠道肿瘤的发生率的可能,好几个病人拿着报纸来找我咨询,要求该药。

就我的临床经验,没有发现这样的趋势,当然我接触的病例是有限的,于是同时我翻阅了一些最新的临床荟萃分析和专家观点,主流的看法是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沙坦类有增加肿瘤发生率的情况,多个研究中对肿瘤发生率的影响结果相互矛盾,所以目前大家不必担心,如果是属于使用沙坦类的优先适应症,例如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使用时没有不适,没有肿瘤家族史,各项指标正常,没有必要担心而停用这种药物,为了一个莫须有的事情而失去了这种适合你的药物。

                    

第三大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

同样它的命名也有规律可询,所有钙离子拮抗剂的学名后面两个字都是“地平”,所以如果你服用的药物中有一个叫做“什么地平”,那它就属于钙离子拮抗剂,目前在临床上用的最多的就是“氨氯地平”,国内外有相当多的厂家生产,商品名五花八门,如“络活喜、彼络平、安内真、兰迪、压氏达、亚斯克平、平能、伏络清、宁立平、施慧达[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玄宁[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其实这些就是一种药:

氨氯地平。

大家不要被商品名忽悠了,记住,拿到一种药物主要要看它的化学名。

顾名思义,钙离子拮抗剂就是拮抗了钙离子的流动,血管的收缩这样一个过程中,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是重要的一个步骤,钙离子拮抗剂阻滞了这样一个过程,达到使血管平滑肌舒张,从而血管舒张的作用,血管舒张了,血压自然也就降下来了。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钙离子拮抗剂有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拉西地平等,这些都是长效药物(关于长效与短效的区别在以后的文章中会谈到),在临床上用的比较多。

还有就是一些比较老的药物,例如尼群地平,硝苯地平普通片,因为这些药物是短效药物,一天需要服用多次,血压波动较大,基本上用的很少了,但是因为历史悠久,价格低廉,在许多缺医少药的地方还在广泛使用。

 钙离子拮抗剂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扩张外周血管来实现降低血压的目的,这一类药物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范围广,基本适合所有高血压病人,没有明显飞副作用,来了一个病人,医生选用钙离子拮抗剂肯定不会有错,虽然不一定是最适合他的。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于我们亚洲人群,降压幅度超过上次我们讲过的普利类。

而白人相反,就对普利类药物反应较好。

第三就是老年人相对适合,为什么呢,因为单从降压幅度来说,老年人对普利类反应不如钙离子拮抗剂和利尿剂。

有趣的是,我们心血管医生对钙离子拮抗剂有一个称呼,称它为“最友好的降压药”,一个是刚才讲的,它适合绝大多数病人,副作用少。

还有一个就是它能够和许多其他种类的降压药物联用(关于降压药物的联用见后述博文),彼此之间增加疗效,减少副作用,可以和其他降压药物交上好朋友。

例如它和普利类可以联用,可以和β受体阻滞剂合用,可以和后面谈到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沙坦类)联用,其中和普利类的联用最受各国指南推荐,临床上用的最多。

它的最常见副作用就是某些病人使用后可能会出现脚踝部的水肿,程度不一,大多数可以耐受,但也有明显水肿的,如果您在服用降压药物过程中出现踝部水肿,同时又没有出现气促等症状,那很有可能就是某种“地平”引起的,并不是什么肾功能不好,心功能不好看,不必担心。

当然如果比较严重可以考虑换用其他种类药物。

还有一个就是有些病人服用后出现面红,发烫,或者头痛,这些都是由于扩张血管引起的,一般都不严重,服用一段时间后会减轻会消失。

还有一个就是某些病人会出现反射性心动过速,病人可能会觉得心悸,这个在以前的硝苯地平比较多见,目前使用的这些长效药物相对少见,这时我们医生常常将钙离子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合用,后者会使心跳减慢(后述博文详细介绍),这样两者联用,降压疗效提高,副作用减少了,这也是我们医生常用的一个联用方案。

硝苯地平控释片,氨氯地平,非洛地平

这三种药都是长效的钙离子拮抗剂,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应该如何选用。

   一般来说,医生,尤其是专家们不愿说这些,即使医生心中有自己的想法,因为他不想得罪任何一方。

其实没有一种药是包打天下的,市面上有这么多药,就说明它们各有各的优势,谁也取代不了谁。

对这三种药,我在临床上应用,有一定体会,但只是个人体会,并不一定正确,不一定适合每个病人,写下来,供大家参考。

    这三种都是长效,但是,它们达到长效所采用的方法是不同的,拜新同叫做控释硝苯地平,说明它是将以前的普通短效硝苯地平,采用新的制剂方法--控释技术来达到缓慢,平稳释放的效果,从而保持到24小时后仍然有效。

那么什么是控释呢,简单说,它采用的办法就是将普通硝苯地平做成药芯,然后外面包上一层半透膜,再在上面采用激光技术打些孔,药物就从小孔中慢慢流出来,通过这层膜定时定量匀速的释放,从而达到使血药浓度平稳,维持时间长的效果。

    而波依定呢,就是缓释的非洛地平片,同样通过改进制剂而达到长效的目的,它采用的技术是缓释,与控释有何不同呢?

缓释是将药物分成非常多微小的颗粒,有些外面不包膜,这是最早释放的,有些包一层薄薄的膜,这是随后释放的,有些呢包着厚厚的膜,这是最后释放的,不同的小微粒按照一定的比例整合在一起,做成一整片,就是非洛地平缓释片。

    缓释与控释虽然都是长效,但还是有区别的,缓释片释放药物是按时间变化先多后少的非恒速释药,还是有一定的峰值的。

而控释制剂释放是不受时间影响的恒速释药,可以得到更为平稳的血药浓度,即“峰谷”波动更小,直至基本吸收完全。

所以相比而言,控释要比缓释片更平稳。

某些缓释片可能需要服用两次,早晚各一次(例如康泰克,鲁南欣康等),而控释片一般每天一次即可。

    具体说到这两种药,各有各特点,拜新同一方面具有传统硝苯地平的特点,就是起效快,降压力度大,我在临床上发现,拜新同起效要快于其他的长效钙离子拮抗剂,而且降压力度要大些。

所以,我个人常常用于需要快速而强力降压的病人。

另一方面又具有控释片的特点,对于大多数病人可以做到24小时控制血压。

缺点就是相对容易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等交感兴奋的表现。

正常人在血压降低的同时,心跳会增快,这是人体的一个代偿反射,因为血压下降了,为了维持血压,就使心跳加快点,使每分钟心脏的泵血量增多了,而使血压回升,这对正常人是必须的,但是对于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病人来说,过度的反射性心动过速可不好。

而波依定呢,起效也不错,因为它服药后有一个高峰,而且半衰期是12小时,所以有一些病人可能不能达到24小时有效,需要每天服用两次,早晚各一次,所以叫做中长效更合适。

我在临床上常常用于较年轻一点的病人,白天服用,因为他们24小时血压波动的勺型曲线仍然保留,一般是白天血压高,夜间血压一般正常,早上一片足以。

另外我还用于某些老年病人,其他的降压药物例如普利类,利尿剂一般放在早上吃了,但是仍然夜间血压高,或者次日凌晨血压高,我会处方一片波依定睡前服,以控制夜间及凌晨血压,感觉效果不错。

    而氨氯地平是另外一种办法达到长效平稳的效果,主要就是它的血浆半衰期很长,达30-50个小时,也就是说,服用后,血药浓度下降很慢,之前在前面的博文中,我说道服用5个半衰期后,药物浓度就基本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浓度,这种半衰期长的药物的特点是起效慢,长期服药后血药浓度稳定,可以达到真正长效。

偶尔漏服不会影响血药浓度,停药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从血液中彻底消除。

我们心血管内科中,还有几种药也是如此,可能有些病人在服用,例如地高辛,胺碘酮等。

    所以氨氯地平,它的优势一是平稳,缓慢降压,很少有病人因为刚服药降的太猛而受不了,而拜新同就不是,可能一开始服用几天就出现血压明显下降了。

二是长效,对于绝大多数的病人可以做到真正24小时有效,虽然这三个厂家都说他们的药物24小时有效,绝对一天一次可以,其实根本没有的事,在临床上,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一种药物对所有的病人都可以做到24小时有效,但是,比较而言,络活喜要名副其实些,因为它是通过长半衰期达到这个效果的,而拜新同和波依定要靠“包装”--改进制剂方法来想办法,这会受到消化道疾病或者其他一些因素的干扰。

三就是刚才说的,偶尔漏服一次,血压不会有波动,好多病人反应这个情况,说我昨天忘记吃氨氯地平了,今天血压还这么好是不是不用吃了,这个情况,我在以前的博文说了,请大家参阅(7-19日,答高血压病友问----血压不高了还要吃药吗?

)。

当然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那就是起效慢,不适合需要快速降压的患者,一般来说要2-3个礼拜才可以看到效果,所以,在病房里用的少些,因为病房的病人相对病情重些,需要较快的降压。

同时我感觉降压力度不及拜新同,不知其他同道感觉如何。

所以就这个药,我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稳定的高血压病人,他不需要迅速降压,给他一片络活喜,一个月后再来测血压就已经慢慢降下来了,病人没有任何感觉,非常平稳和舒适。

  第一个就是高血压药物中的钙离子拮抗剂,就是地平类,有些朋友在服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副反应。

作为地平类,有这样三种最常见的副作用,我们心血管内科医生称之为钙离子拮抗剂的老三样,头痛,心悸,脚肿。

    所谓头痛,就是有少数病人服用地平类药物后可能出现头痛,有时可以感觉到脉搏的搏动,同时可能伴有头涨,面红,好似红光满面一样。

这种情况一是要排除血压明显升高导致,还有就是可能血压已经控制良好,但是由于这个地平类药物引起副作用。

这是由于地平类药物强烈的扩张外周血管引起的。

不同的患者反应有所不同,有的人没有反应,有的人反应非常剧烈,无法忍受,只能放弃地平类。

绝大多数病人没有反应,或者反应轻微可以继续服用,相当一部分病人继续服用后这个反应可以逐渐减轻。

    心悸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病人感觉到心跳加快,心跳有力,有一种心中难受的感觉,但是心脏检查除了发现心跳较服药前稍微加快外,没有其他新发的异常。

这也是地平类药物引起的,这时由于血压下降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引起的,这在以前的中短效地平类药物中更为常见,例如心痛定。

反应的强度同样是因人而异。

由于这个原因,医生常常将地平类药物和贝塔受体阻滞剂合用来控制血压,因为贝塔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少心悸的发生,同时心悸的副作用也可以得到缓解。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拉西地平和比索洛尔,或者波依定和倍他乐克这样的联合方案控制血压

    脚肿,很容易理解,就是双脚,主要集中在踝关节,这种肿,一般来说是比较轻微的,可能粗心的病人还不一定能发现,但也有一些比较明显,但很少有严重的水肿。

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