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4429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2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

《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

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2010~2014年高考真题备选题库

第3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一课时 鸦片战争

1.(2014·江苏单科,3分)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鸦片战争。

依据“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可知,该条约还未签订,因此C项错误。

由谕旨中道光帝准许厦门、宁波、上海等地贸易,说明颁发于鸦片战争期间,故A项错误。

依据“香港仍坚持‘赏借’”,可知道光帝的天朝上国思想浓重,但并不坚决捍卫国家主权,故B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

B 

2.(2014·重庆文综,4分)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

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

“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

”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  )

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

B.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

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

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

解析:

材料中李鸿章强调只有轮船开到重庆,英国商民才能到重庆经商、居住,而当时长江的通航条件极差,轮船很难到达重庆,因而他是借故拖延重庆对外通商,D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与史实不符;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李鸿章的做法不是变相的同意,而是借故拖延,B项错误。

答案:

D 

3.(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4分)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意在考查考生正确、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

在国外设立领事馆,是近代外交的重要特征。

清政府此举实际上顺应了国际外交发展的趋势,走向近代外交,所以C项符合题意。

清政府的这一做法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并不是制度性的改变,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D两项叙述错误,应排除。

答案:

C 

4.(2013浙江文综,4分)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

“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西方列强通过侵华攫取的特权,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

“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体现了“利益均沾”原则,由此可判断此言论针对是片面最惠国待遇,故B项正确。

材料并未直接涉及司法问题、居住及租地权和“门户开放”政策,A、C、D三项错误。

答案:

B 

5.(2013北京文综,4分)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

其中一项权益是(  )

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解析:

本题考查《天津条约》,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历史事实的能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美国参与签订了《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军舰可以驶进中国长江各口岸,据此可知D项正确。

美国没有直接参战,未获得军费赔偿,A项错误;《辛丑条约》规定在北京设立使馆界,B项错误;《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C项错误。

答案:

D 

6.(2012北京文综,4分)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

“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解析: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已获得“最惠国待遇”,排除A项。

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总理衙门成立于1861年,D项错误。

鸦片战争以后,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于是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后,就决定采取武力解决问题。

故选B项。

答案:

B

7.(2011福建文综,4分)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

“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藉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

”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

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解析: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前列强大量走私鸦片对中国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林则徐强调如果任由鸦片泛滥,中国不仅会没有可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军队,也会没有军饷,白银大量外流,这就增强了盗寇的力量,即为列强增加了财源。

故选D项。

A、B两项只能反映材料的部分信息,与材料的主旨不符;C项明显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第二课时 太平天国运动

1.(2012重庆文综,4分)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

“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

战其即败。

”这位将领是()

A.秦日纲

B.陈玉成

C.李秀成

D.石达开

解析:

1862年1月,李秀成率大军第二次进攻上海,重创英法干涉军和洋枪队,故C项正确;秦日纲在“天京变乱”中追随韦昌辉,参与屠杀杨秀清及其部将,后被处死,A项错误;1862年,由于歹徒出卖,陈玉成在庐州被俘获,不可能在“上海”等处与“洋兵”交战,B项错误;石达开在“天京变乱”后带兵出走四川,D项显然错误。

答案:

C

2.(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4分)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尊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解析: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洪秀全宣扬拜上帝教,反对孔子思想,而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秀全却大力宣扬孔子的思想,这说明原来的拜上帝教不能稳定政权,故选A项。

太平天国运动的前后期以天京变乱为分界点,B项不正确;C、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答案:

A

3.(2010山东文综,4分)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

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对历史材料的辨别与评判能力。

太平天国运动不但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的封建统治,而且还颁布了《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近代化意识的文献。

同时,太平天国运动转战南部大半个中国,长达14年,破坏了南方某些先进省份的生产力,而且《天朝田亩制度》的有些内容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由此可见,最符合笔记中评价内容的历史事件应当是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

A

第三课时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4分)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

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在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

这表明(  )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解析:

本题考查清朝末期面临的严重的统治危机,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与解读信息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信息可知,虽然清政府颁布了向各国宣战的懿旨,但刘坤一、张之洞等的行为明显与清政府的意图相违背,这说明他们不服从于中央政权,反映了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危机,故选B项。

答案:

B

2.(2011北京文综,4分)右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

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Λ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

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解析:

本题考查西方殖民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图文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可知,A不符合题意,排除;由中国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被西方殖民者贬低为“野蛮”、而外国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却自诩为“文明”可知作者意在斥责和抨击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B符合题意;由画面中的“杀人”可知,C不符合题意,排除;D不符合“政治讽刺漫画”的特点,排除。

答案:

B

3.(2010江苏单科,3分)下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

解析: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地图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地图上“威海卫”“清舰队”“日舰队”等可知,该战役是威海卫战役。

威海卫战役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A说法正确;B说法显然与题干无关;邓世昌壮烈殉国于黄海大战,C说法错误;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的是丰岛海战,D说法错误。

答案:

A

4.(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4分)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

“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

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解析:

本题考查甲午战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材料、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材料体现了中日双方的不同记载,说明了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答案:

A

第四课时 辛亥革命

1.(2014广东文综,4分)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

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解析:

“1917年”“新知事(县长)于昨日初夜入城,今朝接篆视事”“行跪礼拜礼”说明,该县长属于封建旧官僚,仍然遵循封建习俗,“非新派一流人,可望其布泽于民也”说明该教育会副会长对此持肯定态度,这反映了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是旧的封建习俗和思想意识仍然存在,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故B项正确。

A、C项在材料中均不能体现。

国民革命兴起于1924年,D项明显不符合逻辑。

答案:

B 

2.(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Ⅰ,4分)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现代化的历程,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历史观点的能力。

“现代化”主要指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A项清末新政实质是维护清王朝统治,故排除;B项符合题意,故选择之;C项为列强侵华史,D项为中国抗争史,均与现代化不符,故均排除。

答案:

B 

3.(2012北京文综,4分)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

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

他所指的“新希望”是(  )

A.利用义和团B.颁布明定国是诏

C.预备立宪D.南北和谈

解析:

“革命党”应指中国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故可排除A、B。

“南北和谈”指的是中外反动势力向革命党人施加压力,并支持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形势日益高涨,清政府为遏制革命,宣布“预备立宪”,其目的是借“立宪”之名,消灭革命党人,维护封建专制。

故选C项。

答案:

C

4.(2012安徽文综,4分)右图为民国年间的漫画,画中人物指的是(  )

A.袁世凯B.段祺瑞

C.张勋D.溥仪

解析:

从漫画中“不可活”可知这个事件已失败;从“民国六年”可知,这幅画描述的事件发生在1917年,加上图中的“万岁”,可知是张勋复辟帝制失败。

故C符合题意。

答案:

C

5.(2012福建文综,4分)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空壳”“辛亥革命成果”。

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都出现在辛亥革命之前,排除含有这个项的选项,答案为D。

答案:

D

6.(2012浙江文综,4分)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

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 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

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①反映了1905年同盟会的成立,②体现了1894年兴中会的成立,③是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致力于民生主义时的言论,④反映的是1918年护法运动的失败。

答案:

C

7.(2011江苏单科,3分)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

“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解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按照西方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分权制衡原则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A正确;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实行省制,B错误;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显然不符合史实,C错误;袁世凯曾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没有西方民主观念,D错误。

答案:

A

8.(2011安徽文综,4分)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

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这一评价(  )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解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观点的能力。

“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反映了辛亥革命在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方面的意义;“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反映了辛亥革命在民众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即没有动摇和消除封建儒家思想对人们的影响;基于此认识,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了新文化运动,A正确。

答案:

A

9.(2010安徽文综,4分)右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解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爆发,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图文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仔细观察漫画和其上面文字可知,漫画中“葫芦尚未捺下”暗喻四川保路运动尚未被镇压,“瓢儿又起来了”暗喻武昌起义爆发,A符合题意;B、C说法不够全面,D说法显然错误。

答案:

A

10.(2012浙江文综,26分)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

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

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

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靡费精神的竞争今改而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

——屈勒味林《英国史》

材料三 

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

中国

清朝(1644~1912年);中华民国(1912~1949年)

日本

明治天皇(1867~1912年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年在位)

印度

1849年英国殖民者占领全境;1947年成立印度自治领

阿拉伯

16世纪起为奥斯曼帝国统治;19世纪英国侵入;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独立

土耳其

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年);土耳其共和国(1923~)

伊朗

卡扎尔王朝(1796~1925年);巴列维王朝(1925~1979年)

——据《辞海》等整理

(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原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制国家寥寥无几。

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

(10分)

(2)在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

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

(7分)

(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9分)

解析:

(1)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一是美利坚合众国,二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第二小问抓住其宪法的地位进行说明。

(2)问,第一小问要明确英国“光荣革命”的基本史实并加以概括;第二小问需要解释说明“光荣革命”的基本含义。

第(3)问,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时不能照搬教材,要注意从世界宏观角度并结合本题材料信息进行概述,主要阐明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对亚洲和世界的影响。

答案:

(1)美利坚合众国。

其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其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2)斯图亚特复辟王朝倒行逆施。

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率军来英国,并成为国王。

詹姆斯二世逃亡。

没有流血而政治制度发生变革(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转变)。

(3)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中华民国是继美、法之后的共和制大国,也是亚洲最早的共和制大国。

革命中没有流很多的血,避免了人民的巨大牺牲。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第五课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2014浙江文综,4分)《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

这些情形出现于(  )

A.辛亥革命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D.全面抗战时期

解析:

由“苏联顾问”“武汉……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等信息可知此时应为国民革命时期,故选C。

答案:

C 

2.(2014天津文综,4分)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一“革命的火焰”(  )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解析:

通过材料可知这一“革命的火焰”是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基础,D项正确。

答案:

D 

3.(2013山东文综,4分)1923年,陈独秀说:

“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

解析: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意在考查考生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四运动时期,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开启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故材料中“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应该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B项符合题意。

A、C两项均在五四运动之前已经出现,不符合“新的方向”这一要求,而D项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主要是资产阶级的新三民主义,亦不能体现“新的方向”,D项不正确。

答案:

B 

4.(2012福建文综,4分)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

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

A.自强与求富B.进化与革新

C.改良与革命D.民主与科学

解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核心词语“打倒偶像”和“启蒙”的把握,与此对应的主要内容是民主与科学,答案为D。

答案:

D

5.(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4分)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

“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解析:

本题解答的关键信息是“1920年12月”“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

材料中毛泽东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当时中共尚未成立,但十月革命通过中心城市工人暴动夺取政权的做法已得到中共早期组织成员的共同认可,且从“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可知暴力革命是必然的选择。

故答案为C。

答案:

C

6.(2012山东文综,4分)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解析:

国民革命运动以失败告终,并没有改变中国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因此A项错误;B、C两项与题干中“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不符;D项是国民革命运动的最主要功绩,为民主政治的实行提供了机遇。

答案:

D

7.(2012广东文综,4分)下图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

解析:

根据“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可知此时是国民大革命时期,而反对袁世凯独裁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