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36434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火防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防火防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防火防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防火防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防火防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火防爆.docx

《防火防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火防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火防爆.docx

防火防爆

一.填空题(30题,每题0.5分)

1.燃烧的分子碰撞理论认为,燃烧的氧化反应是由于可燃物和助燃物两种气体分子的相互碰撞而引起的。

2.这些具有能量的、在相互碰撞时会发生化学反应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

3.活性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要比普通分子平均分子高出一定值,使普通分子变为活性分子所必须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4.纵坐标表示所研究系统的分子能量,横坐标表示反应过程,A点表示系统开始时的动力状态。

当这个系统接受转入活性状态B所必需的能量E1后,将引起反应,并且这个系统将减弱能量E2的情况下进入结束状态C。

能量差E1-E2=—Q为反应的热效应。

5.链式反应理论理论认为物质的燃烧经历以下过程,可燃物质或助燃物质先吸收能量而离解为游离基,与其他分子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将燃烧热释放出来。

6.链式反应理论大致可分为三段,链引发、链传递、链终止。

7.链式反应存在着链的增长速度和链的中断速度。

当链的增长速度等于或大于链的中断速度时,燃烧才能产生和持续,当链的中断速度大于链的增长速度时,燃烧则不会发生或正在进行的燃烧会停止。

链式反应有分支连锁反应和不分支连锁反应两种。

8.燃烧是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它可分为闪燃、着火、和自然等类型。

9.氧化和燃烧都是同一种化学反应,只是反应的速度和发生的物理现象不同。

10.凡是物质的元素失去电子的反应就是氧化反应。

11.放热、发光和氧化反应是燃烧现象的三个特征。

12.可燃液体的闪点可采用仪器测定,测定器有开口式和闭口式两种。

13.对闪点较高的可燃液体,经常用开杯仪器测定,为取得试样的燃点,应继续进行加热,并定时断续点火,闭杯测定器通常用于测定常温下能闪燃的液体。

同一种物质的开杯闪点要高于闭杯闪点。

14.煤发生自然热量来自物理和化学反应,是由于它本身的吸附作用和氧化反应并积聚热量而引起。

15.煤在低温时氧化速度不大,主要是表面吸附作用。

它能吸附蒸气和氧等气体。

进行缓慢氧化并使蒸汽在煤的表面浓缩而变为液体,放出热量是温度升高,然后煤的氧化速度不断加快,如果散热条件不良,就会积聚热量,使温度继续升高,直到发生自然。

16.防止煤自然的主要措施是限制煤堆的高度并将煤堆压实。

17.可燃液体的闪点和着火点的区别是:

在着火点时燃烧的不只是蒸气,而且还有液体,另外,在闪点时移去火源后闪燃即熄灭,而在着火点时液体则能继续燃烧。

液体的着火点可采用测定闪点的开杯法进行测定。

18.冷却法灭火,其原理就是将燃烧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使燃烧停止。

19.气体的燃烧速度常以火焰传播速度来衡量,某些气体与空气混合物在25.4mm直径的管道中。

20.火焰传播速度的最大值是在稍高于完全反应浓度的时候,混合物的惰性气体浓度的增加使传播速度降低,混合物的初始温度越高火焰传播速度越快。

21.液体燃烧速度的表示方法燃烧直线速度和燃烧质量速度。

22.燃烧产物包括不能再燃烧的生成物和还能继续燃烧的生成物,燃烧产物的组成比较复杂,与可燃物质的成分和燃烧条件有关。

23.lmol的物质与氧气进行完全燃烧反应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为J/mol。

24.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可燃物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可燃性固体或可燃性液体的热量以J/kg表示,可燃气体的热值以J/m3表示。

25.高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生成的水蒸气也全部冷凝成水时所放出的热量,低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生成的水蒸气不冷凝成水时所放出的热量。

Qh=81wc+300wH2-26(wo2-ws);Qh=81wc+300wH2-26(wo2-ws)-6(9wH2+wH2o)

26.燃烧的必要条件可燃物质、氧化剂、火源,燃烧的充分条件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含氧量、一定的着火源能量、相互作用。

27.火灾的定义凡是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

28.火灾的发展过程为酝酿期、发展期、全盛期、衰灭期。

29.影响火灾变化的因素是可燃物的数量、空气流量、蒸气潜热。

30.灭火的基本方法有隔离法、冷却法、窒息法、抑制法。

31.按照能量来源的不同,爆炸分为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核爆炸;按照爆炸的反应相的不同,爆炸分为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固相爆炸。

32.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主要措施主要有设备密闭、厂房通风、惰性介质保护、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危险物品隔离储存、妥善处理“三废”物质。

33.用通风的方法使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不致达到危险的程度,一般应控制在爆炸下限的1/5以下。

34.氮气等惰性气体在使用前应经过气体分析,其中含氧量不得超过2%。

35.气体燃烧的形式扩散燃烧和动力燃烧。

36.评价可燃气体燃爆危险性的主要技术参数为:

爆炸极限、爆炸危险度、传爆能力、爆炸压力和威力指数、自然点,化学活泼性、相对密度、扩散性、可压缩性和受热膨胀性。

37.凡遇火、受热、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着火和爆炸的气体,都叫可燃气体。

38.评价可燃气体火灾爆炸危险性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闪点、饱和蒸气压力和爆炸极限。

39.可燃蒸气的相对密度是其摩尔质量和空气摩尔质量之比。

40.固体按燃烧的难易程度分为易燃固体和可燃固体。

41.评价固体火灾危险性的危险性的主要技术参数:

燃点、熔点、自燃点。

42.粉尘防爆的原则是缩小粉尘扩散范围、清除积尘、控制火源、适当增湿还可采用抑爆装置。

43.在生产、储存中,将所有遇水燃烧物均划为甲类火灾危险。

44.爆炸性物质按照组成分为爆炸化合物和爆炸混合物。

45.国标GB1369—1992,按照主要危险特性把危险化学品分为八类。

46.危险化学品的危害主要包括燃爆危险、健康危险和环境危险。

47.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方式,分为隔离储存、隔开储存和分离储存。

48.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为以下四种:

不燃性建筑材料、难燃性建筑材料、可燃性建筑材料和易燃性建筑材料。

49.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通过燃烧试验炉进行的。

50.我国现性规范选择楼板作为确定耐火极限等级的基准。

51.防爆厂房的泄压主要靠轻质屋盖、轻质外墙和泄压门窗的泄压面积来实现的。

52.挡烟垂壁是指用于不燃烧材料制成,从顶棚下垂不小于500mm的固定或活动的挡烟设施。

53.防烟方式归纳起来有非燃化防烟、密闭防烟、阻碍防烟和加压送风防烟几种方式。

54.排烟方式为自然排烟方式和机械排烟和喷雾水流排烟。

二.选择题(10道,每题一分)

1.以下燃烧定义正确的物质是(D)。

 A.氧化反应B.放热的氧化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D.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

2.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称为(C)。

 A.着火B.闪燃C.火灾D.自燃

3.液体可燃物燃烧过程描述正确的是(D)。

 A.氧化分解一燃烧一气化B.燃烧一气化一氧化分解C.气化一燃烧一氧化分解

  D.气化一氧化分解一燃烧

4.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属于(B)火灾。

 A.A类B.B类C.C类D.D类

5.属于D类火灾的物质(D)。

 A.钠B.铜C.磷 D.木材

6.下列关于自燃特征的正确说法是(B)。

 A.无需着火源作用B.无需明火作用C.无需加热D.无需氧化剂作用

7.油脂滴落在高温暖气片上发生燃烧现象是属于(D)。

 A.着火B.闪燃 C.自热自燃D.受热自燃

8.油脂接触纯氧发生燃烧属于(D )。

 A.着火B.闪燃C.受热自燃D.自热自燃

9.煤堆在空气中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属于(B)。

 A.受热自燃 B.自热自燃 C.着火  D.闪燃

10.衡量可物质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是(B)。

  A.沸点 B.闪点  C.自燃点 D.燃点

11.在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中,轰燃发生于(B)。

  A.初起期 B.发展期 C.最盛期 D.减弱期

12.火灾的初期阶段,(A)是反映火灾特征的主要方面。

  A.烟气 B.温度 C.烟气浓度 D.特殊产物含量

13.下列火灾探测器中(A)属于接触式探测器。

  A.感烟式探测器 B.光束式探测器  C.图像式探测器  D.光焰式探测器

14.非接触式探测器主要是根据火焰或烟气的(D)进行探测的。

  A.化学性质 B.温度 C.浓度  D.光学效果

15.非接触式探测器可以在离起火点较远的位置进行探测,适宜探测(A)的火灾。

  A.发展较快  B.发展较慢 C.发生回燃  D.发生阴燃

16.遇水燃烧的物质火灾不得采用(A)进行扑救。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二氧化碳灭火器  D.干沙

17.高倍数泡沫灭火剂的发泡倍数高达(C)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充满着火空间,特别适用于大空间火灾,并具有灭火速度快的优点。

  A.100~500  B.100~1000 C.201~1000  D.500~1000

18.(D)适用于扑灭A类(木材、棉麻等固体物质)和B类(石油、油脂等自然液体)的初起火灾,是目前国内外油类火灾基本的扑救方式。

  A.干粉灭火器  B.二氧化碳灭火器  C.水  D.泡沫灭火器

19.公共建筑防烟楼梯间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B)m2。

  A.5  B.6  C.7  D.8

20.室外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 )m,倾斜角一般不大于( )度,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于( )m。

正确答案为(B)。

 A.0.8;30;1.2 B.0.9;45;1.1 C.1.0;50;1.2 D.1.1;45;1.1

21.泡沫的灭火机理(D)

A.隔离法B.冷却法C.窒息法D.冷却法和窒息法

22.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B)。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23.解释燃烧实质的现代燃烧理论是(D)。

 A.分子碰撞理论B.燃烧素学说 C.过氧化物理论D.链式反应理论

24.可燃液体发生闪燃时,其持续燃烧时间不足(A)。

 A.5秒  B.10秒  C.15秒  D.30秒

25.可燃气体的火灾属于(C)火灾。

  A.B类  B.D类  C.A类  D.C类

28.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则发生着火的危险性(B)。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29.可燃液体发生着火时,燃烧的是(C)。

  A.可燃蒸气 B.可燃液体  C.以可燃蒸气为主和部分可燃液体  D.以可燃液体为主和部分可燃蒸气

30.一氧化碳浓度低于12.5%时不会发生燃烧,是说明燃烧的(B)。

  A.必要条件  B.充分条件  C.一般条件  D.综合条件

31.轰燃使得火灾的发展过程由(B)。

  A.初起期进入发展期  B.发展期进入最盛期  C.发展期进入减弱期  D.最盛期进入减弱期

31.在火灾中,由于中毒造成人员死亡的罪魁祸首是(B),火灾中约有一半的人员死亡是由它造成的。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硫化氢  D.烟

32.防火技术采取通风良好的措施是为了消除(B)。

  A.氧化剂  B.可燃物  C.着火源  D.降温

33.甲级生产的车间建筑耐火等级应(A)。

  A.1~2级  B.3~4级  C.4~5级  D.不限

34.规定电石库距离锻工、铸工等产生火花的车间需30m以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为了(C)。

 A.消除着火源B.消除可燃物C.避免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 D.消除氧化剂

35.储存闪点低于一18度的可燃液体的库房属于(A)。

  A.甲级储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