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3412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2.docx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2.docx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2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2

一、复习《小白菜》、《北风吹》:

1、复习歌曲《小白菜》唱词:

用整齐的、恬静的声音演唱歌曲,上行表现较为激昂的情绪,下行表现较为悲伤的情绪,而平行则表现比较舒缓的、优美抒情的情绪。

2、复习歌谱:

要求人人会唱。

3、复习歌曲《北风吹》:

注意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一字多音的准确。

二、欣赏乐曲《青羊传》:

1、第一遍听:

注意听完歌曲后你有哪些感受?

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2、听唱p11的歌谱:

注意对比《北风吹》、《小白菜》、《青羊传》的旋律,找出相似的音调。

3、指出《北风吹》是以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作品,这样类似的创作手法中外比比皆是,例如普契尼的《图兰朵》中就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

三、学唱《李玉莲调》:

1、分句学唱歌谱:

说明固定调、首调的唱法。

分句唱、练。

2、读词:

按节奏读一读。

3、一行行的自填词。

4、连起来唱一唱。

5、在网上找一找李玉莲的资料:

江都民歌

 

四、学唱《夜歌》:

1、导入:

用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作品的手法,如柴可夫斯基用歌曲《夜歌》创作了《如歌的行板》

 

a、学唱歌谱:

先读后唱

b、自由练习:

c、读词:

d、自由填词:

e、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比较合适?

f、用这样的情绪唱一唱:

五、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夜歌》2、听《如歌的行板》3、拓展《夜歌》的常识

课时

7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对比和演唱俄罗斯民歌《夜歌》、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了解外国音乐作品中运用当地优秀民歌进行创作的情况。

2、能在聆听、演唱作品以及识读乐谱的过程中,发现曲调中的民间音乐素材,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辨别,找出旋律异同之处。

教学重难点

1、对比《夜歌》、《如歌的行板》的旋律,找出相似的音调。

2、能背唱歌曲的歌谱作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李玉莲调》:

1、跟琴唱一唱:

注意音准,用自然、朴实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欢乐情绪。

2、唱一唱歌谱:

提示学生关注旋律的骨干音及进行特点。

二、学唱《夜歌》:

1、导入:

讲故事,1869年,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偶然听到泥水匠唱着一支动人的俄罗斯民歌《孤寂的凡尼亚》,随即记下来,收编于《俄罗斯民歌50首》中。

两年后,柴可夫斯基以这首民歌的动人旋律为主题,写成了著名的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听赏乐曲

 

2、学唱歌曲《夜歌》:

a、学唱歌谱:

先读后唱

b、自由练习:

c、读词:

d、自由填词:

e、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比较合适?

体会思乡与离愁之情,感受四四、四五、四三拍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摇曳、动荡感。

f、用这样的情绪唱一唱:

3、拓展:

《夜歌》的常识,“夜歌”一词来自于古典音乐,是一种抒情性的音乐体裁。

译自德文Nachtlied,意为“在夜晚唱的歌”,夜歌一般是演奏曲,所以也叫“夜曲”(noccturne)。

俄罗斯民歌中有一首“夜歌”非常著名。

德国诗人歌德也曾写过一首叫“流浪者的夜歌”的诗,(《流浪者的夜歌》[德]歌德(钱春绮先生翻译)群峰一片沉寂,树梢微风敛迹。

林中栖鸟缄默,稍待你也安息。

<在这只有八行的短诗中,诗人抒发了一个流浪者在夜色朦胧时面对静寂的大千世界的感受,表现了永恒运动着的大自然中的瞬间静止。

>)后由舒伯特谱曲。

夜歌擅长于抒情,富有歌曲性,常带有忧郁的色彩。

4、再唱一唱,在深入了解了夜歌的常识后,要更好地表现歌曲。

三、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苏格兰的蓝铃花》2、听《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会》3、越剧的常识

课时

8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对比和演唱苏格兰民歌《苏格兰的蓝铃花》,听赏管弦乐作品《在钟表店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选段《楼台会》,找出经音乐作品在音调上与民歌的异同,了解中国歌剧音乐、钢琴独奏作品等与民歌、戏曲等之间密切的联系。

2、能在聆听、演唱作品以及识读乐谱的过程中,发现曲调中的民间音乐素材,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辨别,找出旋律异同之处。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唱好《苏格兰的蓝铃花》。

2、难点:

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夜歌》:

1、复习唱歌: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忧郁与伤感的情绪。

2、复习唱谱:

二、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会》:

1、导入:

“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2、欣赏乐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问:

“你在多次演出中都演奏了这首乐曲,你是不是非常喜欢这首作品?

为什么呢?

3、作品创作背景简析:

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

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两个人物呢?

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

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

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

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

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

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

“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

由于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

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4、乐曲的结构采用了欧洲古典传统的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引子:

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

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展开部:

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

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

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

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

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

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

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

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

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

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

再现部:

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

“化蝶”(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

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一动人的情节。

下面我给同学们朗读一段“化蝶”的歌词。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人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

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

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欣赏《楼台会》:

1、导入:

《楼台会》是整个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最高潮的一场戏。

梁山伯满怀欣喜,千里迢迢迫不及待地来到祝家,没想到一颗火热的心被浇了一盆冷水,霎时从天堂掉进了地狱,那种悲、那种痛,无以言表。

2、听赏越剧《楼台会》:

感受和体会旋律的起伏变化在表达情绪上的作用,体会戏曲与歌曲演唱的不同。

3、简介中国传统戏曲剧种――越剧,主要浒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越剧擅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越剧初由男演员演出,后改为由女演员演出。

四、学唱《苏格兰的蓝铃花》:

1、自读词:

了解歌词的内容和含义。

2、范唱:

注意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及演唱形式。

3、分句学唱歌曲:

4、连唱:

5、伴着伴奏带唱一唱:

表达对朋友情谊的留念与期待。

五、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青羊传》、《向阳花》2、唱《李玉莲调》

课时

6

教学目标

1、聆听不同体裁、形式的《青羊传》、《向阳花》,感受音乐情境的美,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喜爱我国优秀民族音乐艺术,追求生活的纯真与美好。

2、用中速、流畅的声音演唱《李玉莲调》、《夜歌》,感受苏北民歌的魅力,从网络资源共享同谱异词。

教学重难点

1、对比《北风吹》、《小白菜》、《青羊传》的旋律,找出相似的音调。

2、歌曲《李玉莲调》教学完成时,用地方方言唱一唱。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白菜》、《北风吹》:

1、复习歌曲《小白菜》唱词:

用整齐的、恬静的声音演唱歌曲,上行表现较为激昂的情绪,下行表现较为悲伤的情绪,而平行则表现比较舒缓的、优美抒情的情绪。

2、复习歌谱:

要求人人会唱。

3、复习歌曲《北风吹》:

注意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一字多音的准确。

二、欣赏乐曲《青羊传》:

1、第一遍听:

注意听完歌曲后你有哪些感受?

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2、听唱p11的歌谱:

注意对比《北风吹》、《小白菜》、《青羊传》的旋律,找出相似的音调。

3、指出《北风吹》是以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作品,这样类似的创作手法中外比比皆是,例如普契尼的《图兰朵》中就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

三、学唱《李玉莲调》:

1、分句学唱歌谱:

说明固定调、首调的唱法。

分句唱、练。

2、读词:

按节奏读一读。

3、一行行的自填词。

4、连起来唱一唱。

5、在网上找一找李玉莲的资料:

江都民歌

 

四、欣赏《向阳花》:

1、导入:

由歌曲《李玉莲调》说到1962年王玉西创作的歌曲《社员都是向阳花》,歌曲以其清新的旋律、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及鲜明的民族风格向人们展示了社会主义农村的崭新风貌。

2、听赏歌曲《社员都是向阳花》:

你都听到了什么词?

什么感觉?

3、听赏乐曲《向阳花》,改编者在歌曲旋律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和变奏,其曲调优美、欢畅,情绪轻松、活泼。

4、再听:

与《李玉莲调》对比,感受主题与变奏之间的紧密联系。

五、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幽静的山谷》2、听《瑞士山歌》、《孤独的牧羊人》3、拓展:

约德尔山歌

课时

9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演唱《幽静的山谷》,唱准弱起拍,感受欧洲民歌的风格,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2、通过欣赏《瑞士山歌》、《孤独的牧羊人》等作品,让学生从音乐中领略欧洲各地的人文风情,建立多元的文化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感受与表现弱起乐句的韵律,感受歌曲的感情。

2、难点:

唱好弱起乐句。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第三单元:

滔滔多瑙河蓝色多瑙河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滔滔河水孕育了人才辈出的乐都。

多瑙河在欧洲仅次于伏尔加河,是第二长河,被人赞美为“蓝色的多瑙河”,像一条蓝色飘带蜿蜒在欧洲大地上。

它发源于德国西南部的黑林山的东坡,自西向东流经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在罗马尼亚的利纳附近注入黑海。

它流经9个国家,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支流廷伸至瑞士、波兰、意大利、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捷克以及斯洛文尼亚、摩尔多瓦等7国,最后在罗马尼亚东部的苏利纳注入黑海,全长2850km。

它不仅连接着中欧和南欧,还是欧洲的文明纽带,多瑙河流域也是现代欧洲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滔滔河水孕育了人才辈出的乐都维也纳。

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古典音乐和古典音乐大师。

奥地利:

音乐神童――莫扎特,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

意大利:

公元14-15世纪,意大利文艺空前繁荣8,成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伽利略等文化与科学巨匠对人类文化的进步作出了无可比拟的巨大贡献。

如今,在意大利各地都可见到精心保存下来的古罗马时代的宏伟建筑和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雕刻、古迹和文物。

德国:

音乐是德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德国造就了各个不同时期的音乐大师,如贝多芬、巴赫、门德尔松、瓦格纳等。

柏林爱乐乐团更是享誉世界。

教堂、宫殿和古堡德国重要的文化遗产。

……

二、欣赏《瑞士山河》、《孤独的牧羊人》:

1、欣赏《瑞士山河》:

听一听什么感觉?

2、介绍约德尔唱法:

这是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区歌曲的特殊唱法。

这种唱法的特点是,在演唱开始时的中低音区用真声唱,然后突然用假声进入高音区,而且用这种方法迅速地交替演唱,一会儿真声,一会儿假声,形成奇特的效果。

3、再听一遍:

你听到了歌声中的“咿、噢、来”等各种衬腔吗?

这种源于山里牧羊人呼喊的声音有什么特征?

4、欣赏《孤独的牧羊人》:

这是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作品,听一听,歌曲的演唱与《瑞士山歌》有哪些相似之处?

5、复听:

请在“来咿噢都”处轻轻地和着拍子拍手。

6、模仿一下大跳的唱法。

三、学唱《幽静的山谷》:

1、自由读歌词:

2、按节奏读词,由老师带领着,体会弱起小节,正确的换气、分句。

3、分句学唱歌曲:

注意一音两字、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可以适当示范。

4、完整地唱歌曲:

提醒学生正确换气、分句。

分析歌曲:

第一乐句以级进为主,第二乐句两次四度大跳使旋律突然明朗。

第三乐句6小节,前半句运用附点节奏,啬了音乐的动感,后半句再现了第一、二乐句的音乐元素,在回味中结束歌曲。

四、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我和小提琴》2、听《爱尔兰风笛》

课时

10

教学目标

1、1、通过学习演唱《爱尔兰风笛》,唱准弱起拍,掌握八三拍的韵律感,感受欧洲民歌的风格,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2、通过欣赏《爱尔兰风笛》等作品,感受西洋管弦乐队中弦乐、木管乐和钢管乐、打击乐家族中主要乐器的音色及表现特点,并能用听辨主要的音色,让学生从音乐中领略欧洲各地的人文风情,建立多元的文化观。

教学重难点

1、1、重点:

感受与表现弱起乐句的韵律,掌握八三拍的强弱规律,感受歌曲的感情。

2、难点:

唱好弱起乐句,掌握八三拍的强弱规律并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幽静的山谷》:

1、复习唱歌:

注意歌曲中的弱起小节和强弱规律。

2、p21填空:

歌曲中平稳的旋律使你感受到。

歌曲中起伏较大的旋律使你感受到。

二、欣赏《爱尔兰风笛》

1、导入

 

2、欣赏乐曲:

说说风笛声音有什么特点?

从这首乐曲中你感受到怎样的情绪?

3、介绍爱尔兰风笛:

p22

4、再听乐曲《我心依旧》:

感受爱尔兰音乐的特色。

那一段是爱尔兰风笛,影片中的配乐十分优秀,尤其是苏格兰风笛的运用的确魅力无穷。

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中也运用了凄婉的风笛声,风笛实际出自古罗马,被许多民族吹奏过,当时英格兰就正流行风笛,只是后来因为苏格兰风笛太过有名,风笛才被看成苏格兰的民族乐器。

从那时起,风笛也被大量使用在爱尔兰民乐之中。

苏格兰风笛和爱尔兰风笛虽然都是善于叙述情感的乐器,但如果你仔细倾听,它们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苏格兰风笛的音色是发散的细碎的,爱尔兰风笛则是集中的圆润的;苏格兰风笛是质朴的,爱尔兰风笛则是精致的;苏格兰风笛有点像中国的唢呐,爱尔兰风笛则接近中国的笛子。

苏格兰风笛跟爱尔兰风笛在演奏跟音色上有区别,苏格兰风笛是用嘴吹气的,而爱尔兰风笛靠气囊演奏。

苏格兰风笛的声音感觉很像电子音乐。

三、学唱《我和小提琴》:

1、自由读词:

2、理解八三拍的拍号定义及强弱规律。

简介挪威,通往北方的路。

3、分句学唱歌曲:

用对比教学法第三、四乐句,感受运用附点带来的情绪变化。

分析歌曲结构a+a1+b+b1。

4、完整地唱好歌曲:

附点为歌曲增加了活跃、俏皮的情绪。

5、用电子琴的自动和弦为歌曲伴奏,看到绿点弹la,看到红点弹re。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苏格兰的蓝铃花》唱2、唱《梁祝》

课时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