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一课一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3300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9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一课一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一课一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一课一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一课一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一课一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一课一练.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一课一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一课一练.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一课一练.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一课一练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3---16课一课一练(含答案)

13最后一次讲演

基础练习

1.给加点的词语注音或根据拼音写词语。

(1)反动派挑拨离间(    ),卑鄙无耻。

(2)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   )下去的!

(3)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wūmiè(   )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

无耻啊!

(4)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bēiliè(    )最无耻的事情!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要________云南光荣的历史!

②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________完成这任务!

③会上大家________讨论并一致通过了这个生产计划。

A.发扬   必须   热烈

B.发挥必需激烈

C.发扬必需激烈

D.发挥必须热烈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

你站出来!

是好汉的站出来!

B.“一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青的战士们的血换来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

C.要想成功就必须全力以赴为之奋斗,我曾读到一个警句,即“成功不是机遇的恩赐,而是奋斗的必然。

D.英国诗人雪莱在他著名的《西风颂》里写道: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4.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    )

(2)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    )

5.演讲要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

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两句富有激情的话。

我明白了一个演讲人的价值,就是要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我们要为实现人生梦想而演讲,为促进社会和谐而演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之,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演讲!

6.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在讲演中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的倒行逆施作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B.文中闻一多开门见山,直趋主题,讲演一开始就义正词严地痛斥国民党政府的无耻罪行。

C.本文多运用感叹句、反问句、设问句,表达了闻一多强烈的愤慨和浓厚的爱国主义热情。

D.文中用“你们”来称敌人,流露出对敌人极端的愤怒和轻蔑;用“他们”来称敌人,表现了对敌人毫无畏惧的挑战,使表达的情感更为直接,打击敌人的力度更大。

能力训练

一、语文要素训练

7.分析下面的句子运用的修辞及其表达效果。

无耻啊!

无耻啊!

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8.下列句子用了哪种句式?

有什么作用?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

 

9.下列两句中人称都有变化,简析这种变化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

你们完了,快完了!

”“你们还站得住几天!

你们完了,快完了!

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2、精段品析

阅读“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热烈的鼓掌)”后,完成习题。

10.选文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

 

11.结合选文说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的含义。

 

12.“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这两句话中“光明”和“打破这个黑暗”分别指什么?

 

13.结合选文,比较下面两句话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①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

②希特勒,墨索里尼,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

 

阅读选文,完成14---17题

在怀疑的时代更需要信仰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

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跟你们一样,    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更多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其实,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

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庇荫,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

《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

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

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

    

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

你们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

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

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精致利己主义”,世故老到,善于表演,懂得讨巧?

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我有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在学生时代就很敬重北大,谈到清华、北大的瑜亮情结时,特认真地对我说:

“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这让我想起中文系诞生百年时,陈平原先生的一席话。

他提到西南联大时的老照片给自己的感动:

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

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

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

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

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

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

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我的最大启示是:

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

    

请记得:

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会黑暗

1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⑥段中的“粉碎机”指具有否定、解构能力的怀疑心态。

B.文中画线句中的“适应”指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坚守”指坚持正确的东西,坚守自己的道德、理想。

C.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演讲稿,议题比较严肃,但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活泼,感人肺腑。

D.在演讲中,演讲者以学姐的身份,真情投入,联系自己和在座同学的学习生活,对比当今和过去,深刻地分析了两个时代的不同特点,精辟论述了北大中文系学生最需要的思想品质,这对我们也很有启示。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6.作者为什么要写老照片上的那群知识分子?

阅读第⑦段,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17.读了这篇文章,你思想上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简要谈谈。

 

18语文实践活动。

最近,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班会活动的通知》。

为积极响应号召,学校准备在近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这一活动。

假若你被推荐为这次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项任务。

(1)请你为这次主题班会写一段开场白。

要求:

突出主题,语言简洁得体。

 

(2)班会活动设计中,有一个人人参与的分享环节——“推荐精忠报国英雄”。

你最崇敬的英雄是谁?

请向同学推荐。

要求:

概述英雄事迹,语言简洁准确。

我最崇敬的英雄是____________,推荐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篇演讲词感情强烈,情绪激昂,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这和作者运用了较多的感叹句、设问句和反问句是分不开的。

请你借鉴这种写法写一段话,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

(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

(1)tiǎobōlíjiàn

(2)mánhèng

(3)诬蔑(4)卑劣

2.A

发扬”指发展和提倡,多和“优良作风”“传统”等搭配;“发挥”指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多和“能力”“作用”等搭配。

“必需”表示一定要有,不可少;“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

“热烈”多指情绪高昂、兴奋激动;“激烈”指(动作、言论等)剧烈。

根据各词不同的含义,再联系语境可分析出正确答案。

3.C

C项句末的句号应该在后引号外。

4.

(1)反问

(2)借代

5.示例:

为激发爱国热情而演讲 为振兴中华民族而演讲

6.D

应是“文中用‘他们’来称敌人,流露出对敌人极端的愤怒和轻蔑;用‘你们’来称敌人,表现了对敌人毫无畏惧的挑战,使表达的情感更为直接,打击敌人的力度更大。

7.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两个“无耻啊”连用,加重语气,突出了讲演者对敌人的厌恶,强烈谴责了国民党反动派。

8.运用了双重否定句式和反问句式。

强调国民党失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强调敌人的可耻下场。

9.第一句由“他们”变为“你们”,表现讲演者大无畏的精神和愤怒的感情。

第二句“你们”“我们”相连相对使用,表达讲演者坚定的立场。

10.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11.一个爱国人士被杀害,会有更多的人站起来斗争。

表达对敌人的蔑视和革命必胜的信念。

12.“光明”指革命胜利。

“打破这个黑暗”指推翻敌人的统治。

13.第①句表达效果更好,反问的语气比陈述语气坚决,能更好地发人深思。

14.B这里的“适应”不是指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而是指随波逐流,同流合污。

15.示例:

怀疑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信仰。

16.这是举例论证,是为了论证“怀疑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信仰”这一中心论点;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物质匮乏,生活困窘,但是他们有坚定的信仰,他们值得我们学习。

17.示例: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受最深的是“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这句话,我们现在是中学生,还没有走上社会,但无论外界环境怎样变化,我们都应该守住自己的内心,看护好我们的“激情和理想”。

18.

(1)示例: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千百年来,我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精忠报国的英雄。

他们前仆后继,不畏牺牲,救民族于危亡之际;他们发愤图强,无私奉献,为国家的强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正是一代代英雄的引领,才有我们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缅怀英雄,分享英雄感人故事,铭记英雄先进事迹,将英雄的爱国情怀和报国精神传承下去,争做国家的栋梁之材。

(2)示例:

岳飞 国难当头,他挺身而出,以雄才大略支撑起半壁江山,以精忠报国构建起不败神话。

铮铮铁骨,浩然正气,赢得一世英名、万世传颂——“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9.例文:

你是一颗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

你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希望的田野!

难道不是这样吗?

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

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

我们怎么能不视你为高尚的典范?

我们怎么能不把你当成人生的楷模?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基础练习

1.下列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华裔(yì)彷徨(fáng)清谈袖手旁观

B.瞭望(liào)缅怀(miǎn)格物致知不言而喻

C.论语(lùn)测量(liáng)实验精神一番风顺

D.荣誉(yù)埋没(méi)孜孜不倦不知所错

2.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__________研究学术不可缺少,__________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我们需要__________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__________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A.因为  所以  培养  思考

B.不但而且学习思考

C.不但而且培养实践

D.如果那么积累实践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每一位市民都不应袖手旁观,而应积极参与。

B.对待科学研究,我们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切不可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动手。

C.“司母戊鼎”的名字被改,这使一些群众不知所措。

D.做事情不可能永远都是一帆风顺,如果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就不可能成功。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我们就说什么?

我们跟学舌的鹦鹉有什么区别呢?

B.导演杨洁在拍摄《西游记》时,认为“趣经女儿国”一集的情节可以有一段插曲,她决定把作词的任务交给词作家阎肃。

C.中国的BTA(XX、腾讯、阿里巴巴)及其投资或控股的公司,几乎掌握了中国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切。

D.屈原在诗句: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以美人自比,隐喻楚怀王听信谗言,将他流放到外地,使他的才能没有施展之机,恰似“美人迟暮”。

5.下列句子中没有蕴涵“实践出真知”这一哲理的一项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D.山居者知山,林居者知林,耕者知原,渔者知泽。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著名科学家对于学习自然科学的经验之谈。

文章的论点是“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B.丁教授的“格物致知”与《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不一样。

C.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而是需要细致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

D.中国大学生大都俯身于理论而轻视实验,俯身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但不会做研究。

这是中国传统教育所致。

能力训练

1、语文要素训练

7.有人说,本文风格朴实,论证方法多样,请你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

为什么?

(1)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2)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2、精段品析

阅读课文“我是研究科学的人……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回答问题。

9.作者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的?

 

10.作者以自己起初在美国的经历为例,主要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11.作者认为“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12.读了选文,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

 

阅读选文,完成13---17题

谈独立思考

茅盾

  有人问:

如何而能独立思考?

  我想:

这个答案可以很多,其中之一也许是洋洋万言,引经据典,而效果等于不着一字。

但是,也还有另一方式的答案:

  不读书者不一定就不能独立思考;然而,读死书、死读书、只读一面的书而不读反面的和其他多方面的书,却往往会养成思考时的“扶杖而行”,以致最后弄到独立思考能力的萎缩。

  眼睛只看上边、不看下边的人,耳朵只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批评的人,常常只想到自己、不想到别人的人,他们面前的可能的危险是:

让“独自”思考顶替了独立思考。

教条主义是独立思考的敌人,它的另一敌人便是个人崇拜。

如果广博的知识是孕育独立思考的,那么,哺养独立思考的便应是民主的精神。

  井底之蛙恐怕很难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应声虫大概从没有感到有独立思考之必要。

而日驰数百里的驿马虽然见多识广,也未必善于独立思考。

  人类的头脑,本来是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

如果没有,人类就不能从“蠢如鹿豕”进化到文明。

但是人类的这个天赋,是在生活斗争中不断碰到矛盾而又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渐发达起来的。

前人的经验和独立思考的成果,应当是后人所借以进行独立思考的资本,而不是窒息独立思考的偶像。

  儿童的知识初开,常常模仿大人。

这时的模仿,就是吸收前一代的经验和知识,为后来的独立思考准备条件。

做大人的,看见幼儿模仿自己,便赞一声“聪明”,可是到后来看见渐臻成熟的少年不再满足于模仿自己,却又骂他“不肖”;这真是可笑的矛盾。

  从前有些“诗礼之家”,有一套教养子女的规矩:

自孩提以至成长,必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这是把儿童放在抽出了空气的玻璃罩内的办法。

这样培养出来的,如果不是书呆子,是犬儒,便是精神上失去平衡的畸形人,是经不起风霜的软体人。

当然也不会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诗礼之家”现在没有了,我盼望这样的教养方法也和它一同地永远消逝。

13.全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

 

14.第⑤段中的“井底之蛙”“应声虫”“日驰数百里的驿马”分别指哪种人?

 

15.第⑦段中作者说“这真是可笑的矛盾”,请用简洁的语言谈谈你对“矛盾”的理解。

 

16.请用一句话概括第⑨段的主要观点。

 

17.结合全文,请说说要成为独立思考的人需具备哪些条件。

 

18.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学”。

请你参加“‘学’无止境”综合性学习活动。

(1)“学”甲骨文作“

”。

上半部分左右两边是朝下的两只手的象形,突出“帮助,教扶,教导”之义;中间是两根交错的算筹(用于记数或计算的小棍子),与两边的“手”结合,表示“教授算数之法”。

下半部分是一座房子的侧视图,代表一种场所。

上下结合,就表达出了“学”字的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发展到金文,在“房子”下面又加了“子”,使“学”的意思更加明确。

(2)根据下面的材料,你了解到关于“学”的哪些观点?

①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王充《论衡》)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论语》)

③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清•刘开《问说》)

(3)班级举办“‘学’无止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设计三个活动形式。

19.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到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请参照示例,运用逆向思维,尝试为下列贬义成语“正名”(任选一个)。

(100字左右)

杞人忧天:

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

东施效颦:

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坏。

见风使舵:

比喻根据形势的变化而改变态度、做法等(含贬义)。

班门弄斧: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片段练习

20.你认为当代中学生最主要的弱点是什么?

这一弱点是如何形成的?

请简要阐明你的观点,写一段100字左右的短文。

 

参考答案

1.B

A项“彷”应读páng;C项“论”应读lún,“一番风顺”应为“一帆风顺”;D项“没”应读mò,“不知所错”应为“不知所措”。

2.C

3.C

“不知所措”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C

A项中“我们就说什么”没有疑问,所以不该用“?

”;B项中“趣经女儿国”的双引号应该改为书名号;D项中应把“:

”去掉。

5.B

B项论述的是“学习”与“思考”的关系,与“实践出真知”无关。

6.A

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只是论题,不是论点。

论点必须是一个完整的能表明作者观点的判断句。

7.①道理论证。

引用古语,如引用《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

②举例论证。

如作者以自己起初在美国的经历为例,生动具体地论证了中国教育偏理论而轻视实验的弊端。

③对比论证。

如中国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强调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内心体悟和自我检讨,与科学发展的历史说明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验得到形成鲜明对比。

8.

(1)不能删掉。

“大都”表示范围,指多数学生而并非所有学生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不能删掉。

“往往”“常常”表示一般规律、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9.主要是从科学发展的历史、实验的过程、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的弱点这几个方面来论述说明的。

10.作者举自己的例子,以个人经验为例,从反面论证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使说理更加真实可信。

11.作者举自己的例子,以个人经验为例,从反面论证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使说理更加真实可信。

12.示例:

应克服只空想动脑而不动手的学习习惯;克服想当然的毛病,培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探究精神。

13.对比论证

14.“井底之蛙”比喻孤陋寡闻的人;“应声虫”比喻人云亦云的人;“日驰数百里的驿马”比喻只知埋头苦干的人。

15.①赞扬模仿自己的幼儿与批评渐臻成熟的少年的矛盾;②少年能够独立思考时,大人应该表扬他们与骂他们“不肖”之间的矛盾。

16.“诗礼之家”的培养方法培养不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17.拥有广博的知识、民主的精神、良好的外部环境。

18.

(1)教人学习的场所,也就是“学校”

(2)示例:

①从来没有不学不问就博学多知的人,善于学习和发问才能拥有智慧;②要边学习边思考,才能事半功倍;③学无止境,在学习过程中,发问必不可少。

(3)示例:

①举行“‘学’无止境”演讲比赛;②举行“‘学’无止境”征文比赛;③举行“‘学’无止境”主题讲座。

19.【示例】我认为“近墨者”未必黑。

不可否认,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但环境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如果这个人意志薄弱,到了肮脏的环境里,就容易变黑;如果这个人意志坚定,在肮脏的环境中,反而会更衬托出他的高洁。

可见,对于具有坚定的信仰、明确的人生目标、果敢坚毅的人来说,即便是“近墨”也不会变黑。

(成语:

近墨者黑)

20.例文:

我们中学生目前最主要的弱点是缺乏责任心。

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长辈过度溺爱。

中学生在家庭里大多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意志薄弱。

在学校及社会教育中对学生的公民意识、责任意识的教育力度较为薄弱也是原因之一。

 

1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趋势(qū) 扶植(fú)平易近人阳奉阴违

B.阻碍(ài)干预(yù)论姿排辈多多益善

C.堕落(zhuì)膏药(gāo)招摇撞骗出类拔粹

D.剥削(xiāo)昂贵(áng)真心诚意豁然开朗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老校长面容慈祥,平易近人,说话又很有趣,我们都喜欢和他在一起探讨问题。

B.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作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

C.这个艺术家是个不修边幅的人,所以人们难得见他剃一次须,理一次发。

D.面对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我的心仿佛也在风口浪尖上颠簸。

3.下列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