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地区中考化学总复习 教材知识梳理 溶液精讲 练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29655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8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节地区中考化学总复习 教材知识梳理 溶液精讲 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毕节地区中考化学总复习 教材知识梳理 溶液精讲 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毕节地区中考化学总复习 教材知识梳理 溶液精讲 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毕节地区中考化学总复习 教材知识梳理 溶液精讲 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毕节地区中考化学总复习 教材知识梳理 溶液精讲 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节地区中考化学总复习 教材知识梳理 溶液精讲 练习.docx

《毕节地区中考化学总复习 教材知识梳理 溶液精讲 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节地区中考化学总复习 教材知识梳理 溶液精讲 练习.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节地区中考化学总复习 教材知识梳理 溶液精讲 练习.docx

毕节地区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材知识梳理溶液精讲练习

第九单元 溶液

毕节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近五年毕节中考考情分析

2019年中考预测

年份

考点

题型

题号

分值

  本单元是中考命题中的必考重点,主要考点有:

溶液的概念与性质、溶液的稀释、饱和溶液中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互求、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有关计算也是中考考查的热点,对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溶解度概念的考查在中考试题中也经常出现,溶液的配制以及溶液的有关计算,特别是溶液的化学方程式综合计算题在中考命题中都含涉及。

预计2019年毕节中考命题将更加突出实践性和时代性,体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思想。

2018

溶液的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填空、计算题

19

(2)、23

5

2017

乳化现象、溶解度、溶液的有关计算

选择、填空、计算题

7、19、24

12

2016

溶解度曲线

计算题

24

4

2015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溶液的有关计算

填空、计算题

20、24

10

2014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选择题

5

3

知识清单

 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

一种或 几种 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均一的 、 稳定的 混合物,如NaCl溶液、Na2CO3溶液、蔗糖水等。

(2)特征

①均一性:

溶液中的任意一部分,组成性质都完全相同。

②稳定性:

外界条件不变(如温度、溶剂的量、气体压强),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混合物

(3)组成: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①溶质:

被溶解的 物质 (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②溶剂:

能溶解其他 物质 的物质。

最常见的溶剂是 水 ,酒精、汽油等液体做溶剂,溶剂一般是液体。

两种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

当溶液没有指明溶剂是什么物质时,那么溶剂是水。

当溶液中含有水,无论水的量为多少,一般把水看作是溶剂。

溶液中可以是一种溶质,也可以是多种溶质。

特别提醒 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冰,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

2.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常见物质溶解时的放热、吸热现象

物质

现象

整个过程放热、吸热

NaOH

温度 升高 

 放热 

NH4NO3

温度 降低 

吸热

NaCl

温度不变

不放热,不吸热

特别提醒 浓H2SO4溶于水也放热,CaO固体与H2O反应,也放热。

3.乳化现象

(1)乳化:

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能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

(2)应用: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用洗衣粉、洗涤剂洗去衣服上的油污等,都是利用洗涤剂的 乳化 作用。

特别提醒 用汽油也能洗去油污,但原理是溶解油污而不是乳化油污。

NaOH也能去污,是与油脂发生了反应。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在 一定温度 下,向 一定量溶剂 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 继续溶解 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不饱和溶液 。

特别提醒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前提条件:

温度一定,溶剂量一定。

缺少这两个前提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就不能确定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2.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根据溶解现象判断

(2)根据析出的晶体判断

(3)归纳:

只要溶液中有固体存在,那么一定是该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

特别提醒 甲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乙物质,例:

一定温度下的KNO3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NaCl。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1)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物质

(2)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如Ca(OH)2]

特别提醒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Ca(OH)2的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4.溶质结晶

(1)结晶起点:

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是从溶液达到饱和时开始的(溶液达到饱和的两种途径:

①改变温度,②蒸发溶剂)。

(2)蒸发溶剂结晶(浓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

如:

NaCl。

(3)降低温度结晶(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的物质。

如:

KNO3。

(4)降温结晶分离混合物:

适用于A中含有少量B,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可将A中的B分离出来(或除去A中的杂质B,即提纯A)。

 溶解度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 一定温度 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 饱和状态 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

a.一定温

度下;b.100g溶剂里;c.达到饱和;d.溶解的质量。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内因:

a. 溶质 的性质,b. 溶剂 的性质;外因:

c.温度。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的溶解度,表示该气体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内因:

a. 溶质 的性质,b.溶剂的性质;外因:

c.压强,d.温度。

(3)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①压强越大,溶解度 越大 ;

② 温度 越高,溶解度越小。

3.溶解度曲线

(1)定义: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2)应用: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直观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下面以例题进行分析)。

例 ①查找物质的溶解度,并判断物质溶解是否达到饱和。

如图所示(②③④⑤后同),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g,t3℃时将30g的甲物质溶解在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解析】根据曲线图t3℃对应的纵坐标为50,则查找的溶解度为50g。

t3℃时100g水中溶解50g甲达到饱和,50g水中溶解25g甲达到饱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5g,是饱和溶液。

②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如图所示,t1℃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解析】t1℃时,对应甲、乙曲线上的点M、N点,明显N点高于M点,大小顺序为乙>甲。

③判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如图所示,将t3℃时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解析】温度由t3℃降为t1℃,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析出溶质甲变为t1℃甲的溶解度,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由t3℃降为t1℃时,也有溶质析出变为t1℃时的溶解度;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根据质量分数的计算:

甲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乙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故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

特别提醒 在不知道t3℃时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时,不能确定析出溶质质量甲>乙。

④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如图所示,将t2℃时甲、乙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3℃时,

所得的溶液为甲、乙的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解析】从坐标图中可以直观判断甲、乙物质的变化趋势是温度升高,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因此,温度升高,甲、乙都变为不饱和溶液。

特别提醒 Ca(OH)2的变化曲线向下,说明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⑤根据曲线判断物质的结晶或提纯方法。

如图所示,从甲的饱和溶液中分离出甲,应采用      方法;从乙的饱和溶液中分离出乙,应采用      方法;若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则提纯甲应采用      方法。

【解析】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大,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故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使乙结晶。

甲中含有少量乙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提纯时,将甲和乙的混合物溶于热水,制成热饱和溶液(甲饱和,乙不饱和),降低温度时甲结晶,而乙(因为乙的含量少,在溶液中始终不饱和)始终不结晶,得到的结晶中只含有甲。

 溶液的有关计算

1.溶质的质量分数

(1)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中 溶质 的质量与 溶液 的质量之比。

(2)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100%

(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100%

2.溶液的配制

溶质为固体时的溶液的配制(如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①仪器:

 托盘天平 、 药匙 、烧杯、 量筒 、 胶头滴管 、玻璃棒。

②步骤:

 计算 、称量、 量取 、 溶解 、装瓶。

③注意事项:

a.天平使用时应 左物右码 ,普通固体(如氯化钠)称量时需在托盘的两端各放一张等质量的纸,但是称量氢氧化钠时则需要装入玻璃器皿中。

b.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液体 凹液面的最低点水平 

c.烧杯应该干燥。

d.玻璃棒的作用—— 搅拌 ,加速 溶解 。

④误差分析:

质量分数偏小:

从溶质角度分析:

 溶质不纯、天平称量时左码右物(使用游码)等 。

从溶剂角度分析:

 仰视量筒读数、烧杯不干燥等 。

3.溶液的稀释

溶液稀释后的计算:

稀释前后 水 的质量发生变化,而其中的 溶质 质量不变,根据溶质的质量不变列出等量关系式,计算结果。

特别提醒 ①溶液的体积不能相加减,遇到体积通过密度转化为质量相加减。

②没有溶解的质量(沉淀,气体,溶液饱和后没有溶解的溶质等),不能计算到溶液的质量之内。

体验中考

 乳化现象

1.(2017毕节第7题)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可用化学知识分析、解释。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金属生锈是世界面临的难题,铁生锈是铁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B.综合运用沉淀、过滤、蒸馏几项操作净水效果更好

C.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原理

D.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因此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2.(2017毕节第19题)根据表中NaCl和KNO3部分溶解度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0℃时,NaCl的溶解度是 36.3 g。

(2)NaCl与KNO3相比较,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物质是 NaCl 。

(3)20℃时,在100g水中加入50gNaCl或50gKNO3,充分搅拌后,将溶液温度升高到40℃(不考虑水分蒸发),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则加入的物质是 KNO3 。

3.(2016毕节第24题)如图是某物质甲的溶解度曲线。

求:

(1)t1℃,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2)t2℃,B点对应的溶液

是否饱和?

解:

(1)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的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16.7%。

(2)t2℃,B点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4.(2015毕节第20题)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图像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由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①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② 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

(2)20℃时,将50g甲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

甲 > (填“>”“<”或“=”)乙。

5.(2014毕节第5题)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60℃时,在100g水中加入100g甲,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200g

B.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采用降温的方法可将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溶液的有关计算

6.(2018毕节第19题节选)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图为氯化钠注射液的标签说明。

请结合标签说明回答下列问题:

(2)若要配制1000mL该氯化钠注射液需称取 9 g氯化钠,称量时氯化钠固体应放在托盘天平的 左盘 (填“左盘”或“右盘”)上。

解:

1.0g/cm3×1000mL×0.9%=9g。

7.(2018毕节第23题)已知KNO3在20℃时的溶解度是31.6g,求此温度下将15.8gKNO3固体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需加水 50 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24% (结果精确至1%)。

解:

×15.8g=50g

×100%≈24%

8.(2017毕节第24题)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就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

现将2.8g铁粉投入40g硫酸铜溶液中,充分搅拌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请计算:

(1)反应后生成铜的质量是多少?

(2)反应前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至0.1%)?

解:

(1)设反应的硫酸铜质量为x,生成硫酸

亚铁的质量为y,生成铜的质量为z。

Fe+CuSO4===FeSO4+Cu

56 160   152 64

2.8g x    y z

x=8g,y=7.6g,z=3.2g。

答:

反应后生成铜的质量是3.2g。

(2)反应前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00%=20%。

答:

反应前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

(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00%≈19.2%。

答: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9.2%。

9.(2015毕节第24题)200g稀硫酸恰好与26g锌完全反应,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解:

设制得氢气的质量为x,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  98       2

26g y       x

解得x=0.8g,y=39.2g

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9.6%。

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0g+26g-0.8g=225.2g。

答: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8g。

(2)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3)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25.2g。

重难突破

 乳化现象

例1 (2018衡阳中考)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氧气用于切割金属

氧气有可燃性

B

洗洁精可用于除油污

洗洁精能溶解油污

C

大多数物质受热膨胀

随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D

一氧化碳有毒

一氧化碳比氧气更易与血红蛋白结合

【解析】A.根据氧气助燃,不能燃烧进行解答;B.根据去污原理进行解答;C.根据分子之间有间隔进行解答;D.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解答。

1.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B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D.用醋洗去水壶中的水垢

2.在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中处处离不开溶液。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c (填序号)。

a.泥土   b.食用油   c.碳酸钠

(2)以下现象不属于乳化作用的是 ABC (填序号)。

A.用汽油除去油污

B.用洁厕灵洗马桶

C.用酸洗涤瓷砖上的水锈

D.用洗涤剂去除碗筷上的油污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例2 如图所示为X、Y、Z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X中含有少量Y,应采用    的方法提纯X。

(2)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

(3)t3℃时,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X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    。

(4)t3℃时,等质量X、Y、Z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溶液质量没有变化的是    。

【解析】

(1)因为X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故提纯X采用降温结晶。

(2)根据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高低可知,溶解度大小关系是Y>X=Z。

(3)t3℃时,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X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

×100%=20%。

(4)t3℃时,等质量X、Y、Z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只有Z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没有晶体析出,故Z溶液质量没有变化。

 溶液的有关计算

例3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清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浓盐酸,标签如下,根据标签计算。

(1)HCl中氢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2)这瓶盐酸溶液的质量为    g。

(3)现要配制38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的质量为    g,需要这种浓盐酸    瓶。

【解析】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利用标签,读取该瓶浓盐酸的体积和密度,然后根据m=ρV

计算该瓶溶液的质量。

(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3.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

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甲 (填“甲”或“乙”)溶液。

(2)图2中P点表示的意义是 30℃时,M、N的溶解度相同 。

(3)图2中表示乙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N (填“M”或“N”)。

4.根据图中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t1℃时,A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降温(或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等) 。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A>B>C(或C

(3)将t2℃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不会析出晶体的是 C 。

5.过氧化氢溶液长期保存会自然分解,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小军从家中拿来一瓶久置的医用过氧化氢溶液,

和同学们一起测定溶质质量分数。

他们取出该溶液51g,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0.48g 。

(2)计算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

(1)由图示可以知道,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0.48g。

(2)设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为x。

2H2O2

2H2O+O2↑

 68       32

 x       0.48g

 x=1.02g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

答: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

复习评价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B.物质溶于水时都放出热量

C.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2.如图是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图中P点所表示的溶液是t3℃时甲的饱和溶液

B.可用t1℃时20%的甲溶液配制10%的甲溶液

C.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分别将t3℃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3.下表给出了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推断合理的是( D )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碳酸钠

12.2

21.8

39.7

49.6

A.碳酸

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钠的溶解度大

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30~40℃之间应出现交点

C.30℃时,将100g水加入30g氯化钠中,充

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D.40℃时,将碳酸钠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有晶体析出

4.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B )

A.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5.用洗洁精洗掉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 乳化 作用。

6.如图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a、b在溶解度曲线上。

(1)a点对应的溶液是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a点对应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00% (只列计算式)。

(3)将a点对应的溶液升温到70℃,其溶质质量分数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欲使KNO3溶液的状态从b点转化为c点,可采取的措施是 加溶剂 。

7.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D 。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

(2)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

量为 16g ,水的体积为 84mL (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3)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

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40g 。

t2℃时,若从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 乙 (填“甲”或“乙”)物质的饱和溶液。

 

图1        图2

(4)按如图2所示装置,将液体X注入装有固体Y的试管中,会导致U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

则可能的组合是 AD 。

选项

X

Y

A

氧化钙

B

硝酸铵

C

浓硫酸

D

稀盐酸

8.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有以下操作:

(1)已知:

水的密度为1.0g/mL。

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氯化钠 2.5 g,需要量取水 47.5 mL。

(2)配制的操作示意图如下,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CBDEA (填字母)。

(3)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

可能是 ①②③ (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9.(2018襄阳中考)10%的CaCl2溶

液常用作路面的保湿剂。

(1)CaCl2中Ca、Cl元素的质量比为 40∶71 。

(2)要配制200kg10%的CaCl2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 180 kg。

解:

(1)CaCl2中Ca、Cl元素的质量比为40∶(35.5×2)=40∶71。

(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200kg10%的CaCl2溶液,需CaCl2的质量=200kg×10%=20k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200kg-20kg=180k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