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育英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2950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育英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省合肥市育英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省合肥市育英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省合肥市育英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省合肥市育英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育英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docx

《安徽省合肥市育英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育英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合肥市育英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docx

安徽省合肥市育英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

2018年安徽省合肥市育英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S-32Na-23Ca-40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用鲜牛奶和乳酸菌制酸牛奶B.利用稀有气体通电发光的电光源

C.铁粉用于延长食品保质期D.用发酵后的面粉和小苏打做馒头

【答案】B

【解析】A、用鲜牛奶和乳酸菌制酸牛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利用稀有气体通电发光的电光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C、铁粉用于延长食品保质期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用发酵后的面粉和小苏打做馒头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

B。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蛋白质是人体必须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

下列菜肴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的是:

A.

麻辣豆腐B.

凉拌黄瓜

C.

东坡肉D.

红烧粉丝

【答案】A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3.掌握正确的实验基本操作,对实验结果、实验的顺利完成乃至师生安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AB.BC.CD.D

【答案】C

【解析】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正确;B、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正确;C、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错误;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正确。

故选C。

点睛:

发的操作注意事项有以下五条:

1.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得超过其容积的2/3;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3.当加热至较多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5.夹持蒸发皿要用坩埚钳。

4.O4是意大利的一位科学家合成的一种新型的氧分子,氧化性极强,可以与黄金反应,该气体在振荡时会发生爆炸,产生氧气:

O4

2O2。

下列关于这种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氧气是同一种物质B.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C.O4这种气体是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D.O4这种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答案】B

【解析】A、O4与氧气分子结构不同,化学式不同,不是同一种物质,错误;B、O4、O2是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正确;C、O4这种气体由O4分子构成,一个O4分子由4个氧原子构成,错误;D、由题意“氧化性极强,可以与黄金反应,该气体在振荡时会发生爆炸,产生氧气”,可见这种气体化学性质不稳定,错误。

故选B。

5.镁有“国防金属”的美誉。

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正确的是:

A.镁原子核内质子数是12

B.镁原子的原子质量是24.31

C.镁在地壳中的含量为24.31%

D.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形成Mg2-

【答案】A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2,表示原子序数为1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镁原子核内质子数是12,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而不是镁原子的原子质量,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而不是镁在地壳中的含量为24.31%,错误;D、根据镁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无法直接确定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是否易失去电子,并且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形成Mg2+,错误。

故选A。

点睛:

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6.我省盛产茶叶,“雪青”“清润名茶”等绿茶享誉省内外.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1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数比38:

26:

23

D.1个单宁酸分子中含26个氢分子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正确,B、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的是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一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正确,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正确,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故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52个氢原子,错误,故选D

考点:

化学式的意义

7.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可用燃着的木条来区别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B.用稀硫酸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碳酸钠

C.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

D.加入铁粉除去硫酸锌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硫酸

【答案】C

【解析】A、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会助燃,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的都熄灭现象相同,故A错误;

B、碳酸钠会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虽然除去了碳酸钠,但硫酸钠对氯化钠来说也是杂质,没有达到除杂的目的,故B错误;

C、浓硫酸有吸水性,能够吸收氧气中的水蒸气,故C正确;

D、铁会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没有除去硫酸锌而除去了铁,故D错误。

点睛:

除杂或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8.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

D.参加反应甲烷和水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

1

【答案】D

【解析】A、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物中没有单质,因此该反应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错误;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错误;C、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2种,分别是甲烷和水,错误;D、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

CO+3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即分子个数之比)为1:

1,正确。

故选D。

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酸性的溶液能使石蕊变红,所以酸溶液一定能使石蕊变红

B.因为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一定是中和反应

C.因为金属能和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能和酸产生气体的一定是金属

D.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A

【解析】A、酸性的溶液能使石蕊变红,酸溶液显酸性,所以酸溶液一定能使石蕊变红,正确;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氧化铜和盐酸反应能生成盐氯化铜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错误;C、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例如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错误;D、水(H2O)和过氧化氢(H2O2)的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比一个水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所以化学性质不同,错误。

故选A。

10.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Cl和NH4Cl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将20℃时某NH4Cl溶液降温到0℃,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20℃时,20gNaCl加入到50g水中,搅拌后不能全部溶解

D.t℃时,NH4Cl饱和溶液和NaCl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NaCl和NH4Cl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正确;

B、将20℃时某NH4Cl溶液降温到0℃,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其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故错误;

C、20℃时,NaCl的溶解度的溶解度为36g,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g氯化钠,故将20gNaCl加入到50g水中,搅拌后不能全部溶解,故正确;

D、t℃时,NH4Cl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故NH4Cl饱和溶液和NaCl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正确。

点睛: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理解:

1.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即饱和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

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3)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

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一般规律是:

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

(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3.面:

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

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

4.交点: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二、非选择题

11.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太阳能路灯(如右图所示)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城市道路的两旁。

节约能源的同时减少了环境的污染,是实现“低碳生活”的一种典型措施。

请你根据图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示的物质属于金属材料的有_________(一个即可,填序号,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各组成材料中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_____(填名称,一个即可);不锈钢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请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证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或⑤) 

(2).③(3).氮气(或硅) (4).混合物(5).Cu+2AgNO3=Cu(NO3)2+2Ag

【解析】

(1)铝合金灯壳以及不锈钢灯柱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

①或⑤属于金属材料,③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氮气和硅属于属于非金属单质,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3)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的活动性比银强,化学方程式为:

Cu+2AgNO3=Cu(NO3)2+2Ag。

点睛:

合金是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2.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装置(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

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Ⅰ、氯酸钾固体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能较快的产生氧气。

小刚同学欲在实验室中以此方法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

(1)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2)用氯酸钾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Ⅱ、小强同学欲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然后利用氢气测定某氧化铁样品中含Fe2O3的质量分数(假设杂质不发生反应)。

选择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接下来连接装置的顺序为:

D1→C→D2→D3。

(已知:

Fe2O3+3H2

2Fe+3H2O;其中D1、D2、D3为三个盛浓硫酸的洗气瓶)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在装药品之前,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具体操作是______。

(2)小强欲通过测量反应前后D2浓硫酸洗气瓶的质量变化,测算氧化铁样品中含有Fe2O3的质量分数。

实验中,在其他操作正常的条件下,若装置中不连接D1,则测算结果将______(填写“偏小”、“偏大”或“不受影响”)。

【答案】

(1).BDF

(2).2KClO3△2KCl+3O2↑(3).A(4).分液漏斗(5).关闭活塞,将右侧导气管通入水中,用手握住锥形瓶,观察导管口有无气泡产生(6).偏大

(2)用氯酸钾制备氧气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

Ⅱ、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属于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反应,故选发生装置A

(1)常见仪器的识记:

分液漏斗;在装药品之前,检查仪器A气密性的具体操作步骤是:

分液漏斗的开关关上,导气管插到盛有水的烧杯中,用手或热毛巾裹住锥形瓶,如果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无气泡冒出则漏气

(2)小强欲通过测量反应前后D2浓硫酸洗气瓶的质量变化,即它的质量增量就是反应生成水的质量,若装置中不连接D1,这样反应前就会含有水,这样就会使得前后D2浓硫酸的质量增量偏大,即生成水的质量偏大,故这样计算出来Fe2O3的质量也会偏大,测算结果将偏大

考点:

气体发生、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仪器气密性的检查,实验误差的分析等

13.牙膏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清洁用品,有着很悠久的历史.轻质碳酸钙可用作牙膏摩擦剂。

工业上常用石灰石(含有少量杂质)来制备比较纯净的轻质碳酸钙。

已知:

①石灰石高温煅烧可以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此外还有少量不反应的杂质剩余。

②生石灰与水充分反应后可得到颗粒非常细小的熟石灰浆。

某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2种转化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温煅烧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该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2)操作Ⅰ、操作Ⅱ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3)采用反应①②③制备轻质碳酸钙的方法优点有(写出一种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

(4)采用反应①②④制备轻质碳酸钙的方法优点有(写出一种即可)_____________。

【答案】

(1).CaCO3

CaO+CO2↑

(2).分解反应(3).漏斗(4).引流作用(5).不需要额外增加反应物,节约成本(6).溶液之间的反应容易进行;可以同时生成重要的工业原料——氢氧化钠等

【解析】

(1)石灰石高温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 

CaO+CO2↑;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2)通过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考虑;

(3)流程一相对于流程二,使用的是制氧化钙生成的二氧化碳,既可以不需要额外增加反应物,节约成本,也能减缓温室效应;

(4)流程二则是溶液之间的反应容易进行;生成了氢氧化钠。

解:

(1)石灰石煅烧会生成氧化钙与二氧化碳。

CaCO3高温CaO+CO2↑;该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2)操作Ⅰ、操作Ⅱ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作用;

(3)①②③使用的是制氧化钙生成的二氧化碳,既可以不需要额外增加反应物,节约成本,也能减缓温室效应;

(4)①②④则是溶液之间的反应容易进行;同时生成了氢氧化钠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流程图中各步试剂的作用和反应物生成物的成分,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

14.为研究酸的性质,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刚将颗粒大小相同的纯锌粒和粗锌粒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

写出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2)小刚仔细观察后发现纯锌粒和硫酸的反应明显比粗锌粒慢。

通过查阅资料小刚得知粗锌中含有一些不活泼金属。

她猜想可能是粗锌中不活泼金属促进了锌和硫酸的反应。

为了验证小刚的猜想,你认为应该在盛有纯锌粒和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下列哪种物质?

___________。

A.HClB.CuCl2C.NaClD.CaCl2

(3)实验中小刚发现加入上述所选物质,纯锌和稀硫酸的反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快,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刚想通过用一定质量粗锌和足量的硫酸反应,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来计算粗锌的纯度。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在虚线框中应接入上右图中的____________,广口瓶上方残留的空气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对氢气体积的测量造成影响。

【答案】

(1).Zn+H2SO4=ZnSO4+H2↑

(2).B(3).四种溶液中的Cl- 对反应可能起了促进作用(4).②(5).不会

【解析】

(1)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2)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

钠、钙都比锌活泼,铜不如锌活泼,为了验证小刚的猜想,应该在盛有纯锌粒和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CuCl2;

(3)实验中小刚发现加入上述所选物质,纯锌和稀硫酸的反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快,可能的原因是四种溶液中的Cl-对溶液起了促进作用;

(4)氢气的密度比水的小,收集氢气时应短进,故用一定质量粗锌和足量的硫酸反应,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来计算粗锌的纯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在虚线框中应接入图中的②,因为通过排出的水来测量氢气的体积,广口瓶上方残留的空气不会对氢气体积的测量造成影响。

15.实验室用石灰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定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

【查阅资料】

(1)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易溶的碳酸钠,碳酸钠在二氧化碳过量的条件下继续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对比如下表

操作

NaHCO3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稀盐酸

产生气泡

产生气泡

加入稀CaCl2溶液

无明显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现象))

加热溶液至沸腾,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实验反思】学习小组讨论,认为产生此实验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

一种是NaOH与C02发生了反应;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反应,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生成的新物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实验拓展】该小组同学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利用数字化技术测定溶液pH值变化,待完全反应后,观察到溶液中逸出大量气泡,pH出现两段S型变化曲线。

【实验分析】(3)AB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BC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利用实验验证变化后的产物,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产生白色沉淀

(2).试管内液面上升(3).CO2+2NaOH===Na2CO3+H2O(4).二氧化碳溶于水(5).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氢氧化钙溶液或氯化钙溶液)(6).有气泡产生(或白色沉淀生成)(7).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碱性下降(8).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碱性继续下降(9).取最后段的液体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10).变浑浊有碳酸氢钠

【解析】【查阅资料】碳酸钠可以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有白色沉淀生成;

【进行实验】将盛有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中压强减小,试管内液面上升,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实验反思】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会使装置中压强减小,试管内液面上升;

为了进一步证明二氧化碳确实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也可以根据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来证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若两者没有发生反应,则现在的溶液中不会有碳酸钠,若两者发生反应,则会生成碳酸钠,所以可以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再逐滴加入足量稀盐酸(或氢氧化钙溶液或氯化钙溶液),若看到有气泡产生(或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碱性下降,pH下降,即为AB段变化;过量的二氧化碳会继续和碳酸钠及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继续下降,应为BC段变化;由于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时会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取最后段的液体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碳酸氢钠生成。

16.下图是某药厂生产的一种抗酸药(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的说明书的部分内容.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书

主要成分:

碳酸氢钠(NaHCO3)

适应症:

用于缓解胃酸(含有

盐酸)过多引起的胃痛

用 法:

嚼碎后服用

规格:

2.5g/片

注意事项:

胃溃疡患者慎服

现取4片药片碾碎后,加到烧杯中,再往烧杯中加入60g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65.6g,(药品的其它成分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求: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___.

(2)此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

【答案】

(1).4.4g

(2).84%

【解析】解: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60g+2.5g/片×4片﹣65.6g═4.4g

(2)设4片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NaHCO3+HCl═NaCl+H2O+CO2↑

8444

x4.4g

x=8.4g

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84%

答: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g;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