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自评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2946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自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创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自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创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自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创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自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创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自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自评报告.docx

《创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自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自评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自评报告.docx

创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自评报告

创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自评报告

 

学校名称

苏州市浒墅关中心小学校

校长姓名

朱 建 民

日期

2007年9月17日

扬和谐之帆,载素质之重,启现代化之航

——创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自评报告

苏州市浒墅关中心小学创办于同治七年(1868年),坐落在古镇浒墅关,枕着京杭大运河,仰望着阳山,其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像陈年的美酒芳香四溢。

学校在原生态的和谐背景下,创设和谐的人文环境,发展和谐的教育内涵,朴素而实在地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曾荣获“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集体”、“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江苏省示范家长学校”、“中共苏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苏州市先进教工之家”、“苏州市文明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是“江苏省名小学校”之一。

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以“让孩子成功起步”为办学理念,面向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的学业和人生起好步,开好头,不断从成功走向成功;围绕“把学校办成教育质量高、内涵深、特色鲜明的小学校”的办学目标,落实“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科学发展,争创一流”的办学思路,走和谐发展,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的道路,抓住浒关镇社会、经济大发展和古镇改造的锲机,争创一流的学校。

学校以“三风”建设为抓手,与新课程改革、创新教育理念相结合,传承学校传统,丰富学校“三风”内涵,使广大师生不断自觉践行“三风”,形成了“文明、整洁、勤奋、活泼”的校风,“严谨、热忱”的教风和“求实、广思”的学风。

三年来,学校取得了可喜的办学成果,相继获得了“苏州市少先队特色大队”、“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德育示范学校”、“苏州市少先队工作现代化示范学校”、“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苏州市文明单位”(已连续十四次)、“苏州市校务公开先进学校”、“苏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苏州市艺术教育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

目前,学校有3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66人,教职员工101人。

随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颁布和苏州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给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学校党总支和校行政,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理清思路,抓住机遇,负重奋进,围绕创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的这一目标,确立了“以和谐为背景,以教育现代化为动力,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开始了新的征程。

下面就创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的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投入与管理并重,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

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培养美德,给人以前进的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蓬勃奋发的活力,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因此,学校把和谐校园环境建设作为创建教育现代化小学的奠基工程,做到投入与管理两翼齐飞,双管齐下,建设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一)加大投入,建设和谐的校园硬环境。

浒关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处于运河、居民区的包围之中,教学楼大多是七、八十年代所建,教育设备、设施相对落后,而学校的重建将与古镇的改造同步,还要有待时日,因此,学校摆脱等、靠、要的思想,在政府、区教育文体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创建为锲机,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建设和谐的校园硬环境。

今年为创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投入了160多万元,三年来共投入设备经费近30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创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学校占地面积12738平方米,生均8.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774平方米,生均6平方米;绿化面积3878平方米,生均2.65平方米;运动场地5590平方米,生均3.8平方米,其中软质场地3800平方米,包括塑胶环形跑道、人工草坪的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各1片;室内乒乓球室2个,摆放球台4张,室外乒乓球台4张。

专用教室配备齐全,并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科学实验室2个,是省标准化实验室,今年又完成了现代化改造,同时又设有科学仪器准备室1个;新建了以种植、养殖为主的科学园和小气象站各1个;计算机网络教室2只,计算机资料及工作室、软件制作室和校园网络管理中心各1个;劳技室2只,其中1只是投入10万元新建的;美术教室、书法室及美术准备室各1只,并集中在同一区域,形成美术专用教室区,还通过环境布置,创设艺术氛围;音乐教室3只,其中1只是舞蹈房兼用的,还有配套的音乐器材室2只,舞蹈器材室1只。

这些专用教室大多利用暑期进行了现代化改建和装修,均达到了多媒体教室的配备要求,并投入15万元按省标配齐了体育、艺术、科学等有关器材设备。

学校有多媒体教室13只(专用教室除外),另外还配备了移动投影设备8套,以满足各级部多媒体教学需要。

学校共有电脑208台(包括为教师配备的便携式电脑80台),其中学生用电脑110台,生机比13:

1。

学校有校园广播系统和学校周界报警系统各1套,还投入10万元新建了学校安全监控系统。

学校图书馆有藏书33523册,生均22.87册,并按“中图法”进行分类编码,实行计算机管理;还购买了电子阅览软件一套,可阅览图书3万余册;订购各类教育资料、工具书150种,报刊杂志60种;设有师生阅览室3只,学生座位200只,教师座位50只,定时向师生开放。

另外,学校还投入6万元,在“绿化、亮化、美化”上下功夫,并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环境焕然一新,为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加强管理,建设和谐的校园软环境。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加强人性化管理为抓手,倡导自觉、自律,把完善、规范、严格的制度管理淡化为校园管理的背景,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使和谐平安的校园成为师生共同的学习生活乐园和精神家园。

1、以和谐融洽为特征的人际关系。

学校的人际关系是由干群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学校与社会及家长关系等组成的关系网,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建设和谐校园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浒关小学是一所老校、大校,多年来,学校领导深深体会到坚持以人为本是办好学校的根本。

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在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上,注意从关心、理解、尊重教职工入手,增进了干群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共同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形成了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

一是关心。

关心爱护教职工,满足他们的感情需要,既是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重要方法,也是形成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学校的管理者们注意主动接近教职工,平时绝大多数行政人员分散到各个办公室与教职工一起工作,同甘共苦,利用闲谈、联谊活动、登门拜访等机会,与教职工谈心,交流想法,使他们畅所欲言,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信任,缩短了感情上的距离;在教职工遇到挫折和不幸时,给予关怀和慰问,比如教职工生病,到医院探视(有时家人陪护有困难,学校安排教职工轮流陪护),亲人亡故上门慰问,除了一些物质上的考虑之外,更主要的是精神上的安慰,使职工感到了集体的温暖,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教职工建房或家人找工作遇到困难,学校也会以集体的名义为其协调落实,解决教职工的后顾之忧。

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学校领导也会尽其所能,给予争取和帮助,这样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二是理解。

学校的管理者在工作的计划、安排、实施等方面,设身处地为教职工着想,体察他们在工作中的需求和困难,并及时提供服务,给予帮助和支持,使职工感受到领导对自己的理解,感受到自己工作的背后有领导强有力的支持,这样教职工的干劲更足了。

同时,在教职工中倡导“换位思考”,使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教职工之间增强了解,互相理解,互相配合支持。

另外,还发挥工会申诉机构的作用,使教职工的意见和不满等情绪,有一个倾诉的渠道,并且通过及时的疏导和沟通使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因素得到及时的排解。

三是尊重。

和谐的人际关系,互相尊重是基础。

在工作中,管理者们尊重教职工的人格,尊重教职工的劳动成果,以平等的态度待人。

这样大家互相信任,相互支持,都从内心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同事之间的亲切,轻松、愉快自然而然地成为工作气氛的主旋律。

“人和万事兴”,浒关小学的教职工在宽松、和谐、向上的人际关系中,轻松、愉快地工作、生活,满怀热情,干劲十足。

和谐校园提倡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核心在于平等。

通过学习、师德演讲会等形式转变“师道绝对尊严”的观念,并通过学生、家长问卷等考核形式督促引导教师尊重学生,满怀真情地关爱学生,真切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从而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通过学习、自主管理和各种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自觉践行规范,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在管理中调节自我,在学习中完善自我,养成文明、宽容、谦和地对待他人的人格素养,懂得关注身边有困难的同学,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为同学服务,互助互爱,形成生生之间团结友爱、和谐包容的关系。

学校规范家长学校的运作,通过家长委员会等渠道使家长参与学校管理,通过告家长书,张贴通告,召开家长会,利用家校路路通短信平台等形式,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沟通联系,使家校之间形成和谐协作的关系。

2、以和谐平安为目标的校园管理。

实施以和谐平安为目标的校园管理,实现人性化与法制化相统一,民主与集中相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与平安校园建设同步推进,为师生员工创造一个稳定和谐、充满活力、公平正义的学习工作环境。

(1)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

学校领导班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第一要素。

多年来,浒关小学的领导班子已形成了团结、务实、以身作则的传统,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已成为班子人员的共识和班子工作的指南。

按照德才兼备原则,配备了校长兼书记1人,副校长2人,办公室主任1人,教导主任1人,副主任2人,教科室主任1人,副主任1人,德育处主任、少先队总辅导员、总务主任、团委书记、工会主席各1人。

整个领导班子平均年龄39.4岁,中共党员占87﹪,有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区学科带头人3人,区骨干教师3人。

学校领导班子以校长为核心,各司其职,分工合作,注重实效,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加强学习是增强班子战斗力的有效举措。

通过每周一次的行政例会,寒、暑假的专题培训和高新区教育文体局的行政干部培训班等途径,使学习落到实处。

通过学习,增强了班子人员的法制意识,提高了依法治校的水平;通过学习,增强了教改意识,促进了学校新一轮课改的推进;通过学习,提高了班子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落实岗位责任制,是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有力保障。

班子人员,岗位职责明确,进行分层考核,增强大家的责任感、创造性和完成工作任务的紧迫感。

(2)以人为本,依法治校。

和谐的校园必定是法制的校园。

浒关小学在人性化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坚持教代会制度,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提高学校管理的民主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水平。

一是坚持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学校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教代会,学校的重大决策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出台,必须由教代会讨论并通过后,才可实施。

如《学校内部管理改革方案》行政班子经过反复讨论,三易其稿,形成讨论稿,再由全体教职工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讨论稿,再提交教代会讨论。

教代会又作了一定的修改,最后予以通过,充分体现了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

在民主决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

同时由工会负责检查督促教代会决议和提案的落实情况。

每年利用教代会对学校领导干部进行民主评议,使领导干部的工作和言行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一年一次的少代会也得到了坚持,少先队员通过少代会提案,与学校领导面对面的机会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发展。

二是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实现依法治校、建设和谐校园的有力抓手。

学校首先根据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苏州市浒墅关中心小学章程》,并在其指导下,形成了教师“六认真制度”、《财务管理规定》、《校务公开实施方案》、《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包括实施细则,百分考核办法等,高新区教育督导室领导的评价是:

该改革方案已走在高新区各小学的前列)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努力做到了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三是坚持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管理的和谐统一。

在工作任务的布置,各类考核量化过程中,坚持原则,又本着实事求是的宗旨,加强沟通,充分考虑教职工的实际情况,使政策的执行具有弹性,做到既不失于严,又不过于厉,张弛有度,使得教职工口服心服,增强了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2006年5月顺利通过了苏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的验收。

四是加大校务公开力度。

建设校务公开阵地,利用校务公开栏、校园网校务公开专题网页等阵地定期公开校务情况,利用教代会、教职工大会和家长委员会会议通报学校财务情况和工作情况,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由于工作到位,台帐资料齐全,2007年2月,学校被评为“苏州市校务公开先进学校”。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举措。

学校以“三风”为抓手,以创建“苏州市绿色学校”为锲机,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培育校园精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一是形成校园文化体系。

学校以“让孩子成功起步”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以“文明、求实”为校园精神的核心,并与校风、教风、学风等形成了学校校园文化体系。

通过各种形式的解读、宣讲、学习和教育活动,领悟校园文化精髓,传承学校传统。

二是创设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环境在绿化、美化的同时,增加人文内涵和文化气息,做到知识性、教育性和艺术性溶为一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校园内布置了富有童趣的英语角;专辟了学生书画长廊;树起了催人奋进的标语、校风、《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宣传牌;走廊、墙壁也挂起了名人画像、名言警句;每个教室的墙壁上,都布置了“光荣角”、“队角”、“知识角”、“卫生角”等内容,每学期都进行评比。

校园内的宣传橱窗、黑板报均责任到人,定期更换。

三是选择校园文化载体。

设计学校的校徽,传唱校歌;发挥校刊《玉兰学刊》(教师版、学生版)和校园网的作用,使之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成立百灵鸟艺术团,建设田径、足球、乒乓和棋类等体育运动队,举办各类兴趣组活动,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和“文明与我同行”、“争章达标”、“五自”等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红花少年”、“十佳少先队员”、“文明班级”、“文明职工”和“文明办公室”等评比活动;坚持办好两年一届的艺术节;以创建“苏州市绿色学校”为锲机,学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今年下半年将接受市级验收。

(4)建设平安校园。

校园平安是和谐校园的基本保障。

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实行岗位安全责任制,明确岗位安全责任。

全校教职员工进一步确立了“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增强了安全意识。

完善各项安全制度,落实安全措施,制订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课间护导值日、学生放学路队管理、食堂管理、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等规章制度,各项安全工作落实到人。

加强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安全知识宣传橱窗、板报、红领巾广播、国旗下讲话、浒关交警中队校外辅导员的交通安全讲座和专题班队活动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上好心理健康课,开设心语室和知心姐姐信箱,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心理疏导,对“问题学生”耐心帮教,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

加大技防设施、设备的投入,安装了周界报警系统和学校安全监控系统,完善学校治安防控体系,为创建平安校园提供物质支撑。

三年来,学校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二、培养与发展统一,建设亲和敬业的教师队伍。

学校共有专任教师89人,大专以上学历81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91﹪,其中本科学历33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37﹪,其中中高2人,小学高级教师72人。

学校现有市、区学科带头人5人,区级以上教坛新秀、教学能手23人。

专任教师全员通过了省教育信息技术考核和普通话测试,45周岁以下教师全部参加了全国教育技术水平测试,并取得了合格证书。

浒关小学的教师们践行着“严谨、热忱”的教风,并在传承中不断丰富、充实,使其具有了新的内涵。

涌现了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的教师楷模,如爱生如已出、耕耘不息、探索不止的全国优秀教师夏莲芳,先后三次受到国家体育局、教育部表彰的体育教师许新元等四位全国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以及李豪媛等5位苏州市、高新区学科带头人。

在身边这些榜样的带动下,锻铸师魂,苦练内功,科研引领,教师们师德水平、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一支亲和敬业的教师队伍,成为浒关小学的脊梁。

1、锻铸师魂。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

学校充分发挥党、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了“创文明校风,树师表形象”活动,通过学习、引领、考评等形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一是重视学习,每学期制订学习计划,明确学习重点和要求,采用学理论、看录像、写心得、谈体会等多种形式,注重学习的实效。

组织教师学习贯彻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市、区教育局《三项规定》及实施意见等纲领性法规文件。

二是榜样引路,邀请特级教师、优秀教师来校现身说法,挖掘教师的闪光点,通过师德征文、演讲等形式,用身边的榜样来教育大家。

三是考核评比,在校党总支领导下,每月进行一次文明职工、文明办公室评比和师德考核,不定期地进行家长、学生问卷,了解教师的师德表现,并与年度考核有机结合。

近几年来,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特别是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学习,逐步树立了以人的发展为本、一切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观念,基本掌握了语文、数学、艺术、体育、科学等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调整师生角色关系,教师由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引领者。

教师关心各类学生的学习、生活,不歧视、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良好的师德师风已基本形成。

三年来,教师中有6人成为了中共党员,有19人次获得了区、市、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2、苦练内功。

学校努力为教师自身的提高和发展提供支持,创造机会。

广大教师在认真工作的同时,不断充实着自己,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已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要求。

学校建立了进修登记制度,鼓励教师在职进修。

截止2007年9月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91﹪,37﹪达本科学历。

在提升学历层次的同时,教师业务水平也不断提高,教学基本功更为扎实。

学校组织了各类基本功校本培训班,如“三字一画”、普通话、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等。

特别是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周期长,要求高,但教师利用课余、双休日、寒、暑假分期分批培训,全员通过了省教育信息技术考试,45周岁以下教师均取得了全国教育技术水平测试合格证书,在此基础上,又组织了课件制作提高班和校园网专题培训。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

工作1—2年的新教师设立“新苗奖”;工作3—5年的青年教师设立“校教坛新秀”;40周岁以下教师设立校学科带头人和校学术带头人与市、区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评比相衔接,形成了梯队。

目前,专任教师中,苏州市学科带头人1名,区学科带头人4名,市、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23名。

3、课改同行。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传统的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教师自身的提高和发展创造了机遇。

因此,学校提出了“课改与教师发展同行”的设想,落实“五个到位”,以达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教师素质不断提升,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

一是领导到位。

学校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健全了组织机构,做到组织协调到位,职责分工到位,课改经费到位,为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提供组织保证。

二是计划到位。

根据学校实际,认真制订课程改革实施计划,体现目标清晰,任务明确,措施落实,操作性强的总体要求,为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指明方向,明确要求。

三是培训到位。

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基础,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实行分层全员培训,把培训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

骨干参加省、市、区组织举办的各种培训活动,再分组分学科传达领会;邀请专家来校面向全体教师作专题讲座,并与骨干教师座谈,聆听专家的当面指导,再由骨干教师在教研组内组织学习消化;印发学习材料,进行自学,撰写心得体会,分组交流。

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促使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

四是研讨到位。

在学习培训、理论研讨的基础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习研讨才真正落到实处。

课堂教学是课改的主阵地,研讨活动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开展以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和教学反思为主要内容的研讨活动,通过对周三下午的“精品课”,每周一次的“随堂课”,青年教师的“一人一课”、“评优课”等课堂教学实践的研讨,剖析教育行为,反思成败得失,切实有效地进行研讨,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走进了教师的头脑,走进了课堂。

五是实践到位。

教育实践是学习研讨的落脚点,课改只有与常规教学相结合,与常规教学管理相结合,才真正使课程改革落到了实处。

因此,学校把课程改革的理念、方法、策略纳入“教师六认真”的考核内容中,并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管理等方面逐项落实。

课程改革的实施,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4、科研引路。

学校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引领教师业务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1)制订科研规划。

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这个中心,教科室制订了学校科研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

(2)健全组织机构。

形成了校长室领导下,教科室具体管理指导,课题组长负责的管理模式。

同时,为了提高科研的实效性,做到科研与教研结合,教研组长(部分备课组长)兼任子课题组长,使科研活动与教育教学研讨紧密地结合起来。

(3)完善管理制度。

学校把科研工作纳入百分考核内容,每学期综合考核一次;制定了《苏州市浒墅关中心小学教育科研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制定了《课题组成员考核细则》和《关于落实课题管理“理论学习制度”、“汇报交流制度”的暂行办法》,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学校面向全体教师提出了“四个一”的要求:

即每位教师至少订一种教育杂志;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一篇较高质量的教育论文(三十五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月一篇);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教育论文交流活动;每学期出版一期《玉兰学刊》(分教师版和学生版两本)为广大师生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4)科研成效显著。

学校先后进行了市级课题《小学体育灵活分组教学实验的研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家长学校办学模式的研究》和《苏南小城镇学校双语教育实践的研究》等市级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特别是《苏南小城镇学校双语教育实践的研究》是由朱建民校长亲自负责的苏州市“十五”重点课题(2000、06—2006、06),课题组教师积极投入到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探索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教育水平,增强了科研能力,形成了由5位苏州市、高新区学科带头人及部分教育骨干组成的优秀教师群体,荣获高新区优秀教师群体的称号,研究成果荣获苏州市第五次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并在《上海教育科研》上发表,还入选了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区域教育科研创新成果选》。

近三年,我校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文章60篇,在市级以上论文评比中有45篇获奖。

目前,学校主课题——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抓实教学反思,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实践研究》,以及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构建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滚动课题(重点课题)《双语小学和谐环境创设的实践与研究》和苏州高新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小学信息技术双语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等市、区级课题的研究已全面启动,并在构建学习型组织方面有不少新的举措,如学术沙龙、校园网博客论坛、校刊专题论坛等,教师踊跃参与,正掀起新一轮的科研热潮。

三、优化与特色齐行,建设和谐的教育体系。

学校在“让学生成功起步”的办学理念引领下,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面向每一位学生,完善、优化德育和学科教学,有效开展课外活动及以“蚕桑”和科技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培育和发展体育、艺术、双语教育特色,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