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汉乐府两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6251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 汉乐府两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8 汉乐府两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8 汉乐府两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8 汉乐府两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8 汉乐府两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 汉乐府两首.docx

《18 汉乐府两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 汉乐府两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 汉乐府两首.docx

18汉乐府两首

18 汉乐府两首

一、语言基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欲与君相知相知:

相互了解

B.乃敢与君绝绝:

断绝

C.绵绵思远道绵绵:

绵延不绝

D.入门各自媚媚:

亲爱

解析:

A 相知:

结为知己。

2.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A.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B.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C.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D.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解析:

C 例句与C项中“鲤鱼”均借代书信。

A项,为比喻;B项,为拟人;D项,为设问。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上邪B.展转不可见

C.蒲苇纫如丝D.长命无绝衰

解析:

D A项,“邪”通“耶”;B项,“展”通“辗”;C项,“纫”

通“韧”。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 A项,命:

使,令。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冬雷震震B.夏雨雪

C.夙昔梦见之D.中有尺素书

解析:

D A项,雷:

名词作动词,打雷;B项,雨:

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C项,夙昔:

名词作状语,在早晚。

6.下列对于课文诗句大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句是(  )

A.长命无绝衰。

——长久地使爱情永不断绝、衰退。

B.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忽然又觉得在别的地方。

C.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D.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

解析:

B 应为“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青青河畔草》,回答7~8题。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7.这首诗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塑造深闺思妇的形象?

 

 

 

 

解析:

可由诗歌中的关键字词来判断手法,如“昔”“今”的对比。

再有,诗歌前后两部分对人物的描写完全相反,手法也很容易判断。

答案:

这首诗巧妙地采用了正反对照的手法来塑造深闺思妇的形象。

诗的前半部分是一幅少妇赏春图。

河畔草色“青青”、园中垂柳“郁郁”,而少妇的“盈盈”倩影宛如“皎皎”月光,出现在高楼上。

诗的后半部分则点明: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一边是生意盎然的春景,艳如春花的容颜;一边是空寂无人的闺房,望断云天的泪眼——两相映衬,使读者深深地体会到,这位少妇独守空房,是以如花似锦的青春年华的无奈消磨为代价的。

谁不能从这明丽色彩和空寂内心的强烈对照中体味到深切的悲凉呢?

8.这首诗是如何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的?

 

 

 

 

解析:

要理解本诗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应抓住诗中关键性的语句,如“空床难独守”等描写心理,“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等描写动作行为。

答案:

这首诗抓住了“昔为倡家女”的独特心理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往昔的歌笑生涯使她更易感到春光的撩拨;而从良之后,本指望终身有靠,不料又落到独守空房的境地,内心倍感凄苦。

对正常爱情的渴求促使她盛“妆”登楼、守望良人,而炽热的追求和深沉的幽怨,又使她发出了“空床难独守”的孤苦哀告!

这样的情感和她的生活经历、心理是统一的。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

夜夜曲①

沈 约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

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

孤灯暖不明,寒机晓犹织。

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注】①《夜夜曲》,乐府杂曲歌辞的一种,创始人便是沈约。

《乐府解题》曰:

“《夜夜曲》,伤独处也。

9.有人评论本诗“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二句“无理而妙”,试分析这种说法的理由。

 

 

 

 

解析:

要分析出诗句的独特之处。

“星汉”本是无情物,但在这里却“知”,可见赋予了其人的情感。

由此可以赏析诗句的妙处。

答案:

诗歌首联通过写景显示了时间的变迁。

在此漫漫长夜,思妇耿耿不寐心中若有所思。

于是诗人借她的口吻说:

银河啊你空自流转,北斗星啊你徒然横斜,你们怎知我心中在想念一个人。

“星汉”本是无知无情之客体,思妇却将怨情倾移于其上,貌似“无理”,实则将思妇的愁怨表现得委婉蕴藉。

这两句诗脱口而出,声情毕肖,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

10.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本诗是怎样层层推进地抒发主人公的内心情感的。

 

 

 

 

解析:

要逐句分析诗句的主要内容或表达的主要情感。

答案:

诗歌的开头两句借银河和北斗星方位的变化来暗示时间的流逝。

接下去两句写思妇因星汉移动、时光流逝而引发的惆怅心情。

然后诗人的笔锋由夜空转入闺房。

在这个清寒的夜晚,思妇伴着“孤灯”,守着“寒机”,一直劳作到黎明。

听到鸡叫的声音,她不由发出长长的叹息。

从深夜到天明,思妇由独守孤灯到亲理寒机,层次鲜明,以时间的推移和思妇的彻夜难寐表现了她内心的孤独。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11.“行行重行行”句运用叠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

叠词是形式方面,注意答出形式要为什么内容服务以及表达效果如何。

答案:

“行行重行行”句,用叠词来表现内容。

叠词可以使节奏舒缓、绵长,“行行”,走个不停,而又“重行行”,愈走愈远,在空间距离的延展中,又穿越了时间长河,随着空间的延伸,时间也是弥久。

在无情的时空中,思念随着延伸的路向着无垠延伸,思念随着弥久的时间向未来弥漫。

12.“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是怎样表达思妇的感情的?

 

 

解析:

重点体会“老”和“晚”字,“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是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

“晚”,指行人未归,表明春秋匆代谢,相思又一年。

答案:

念君使人难过,又一年将要过去了,一则点明已有多个年月过去,而每个年月都浸透着凝重的思念;二则点明又一年即将过去,在未来的一年或许是又一年中,留给妇人的、伴随妇人的仍将是绵绵无尽的又一天、又一年。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13~14题。

鹊桥仙 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①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①争:

怎。

13.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解析:

比较两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需要首先深入理解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细细体会比较并表述出来。

答案:

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

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

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

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14.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解析:

本题手法已经在题干中说明,只需举例评说即可。

回答时要结合具体事例解释,并说出表达效果如何。

答案:

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③通过“重搅别离情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任选两点作答即可)

三、语言运用

15.按上句的内容及句式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

思念使诗圣叹“月是故乡明”,                 ;思念使边塞诗人老态龙钟望故园,              ;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泪千行,        。

 

解析:

仿写句子从句式和内容两方面考虑。

句式完全一致,内容上下句衔接自然,色彩相符。

答案:

思念使女词人感“人比黄花瘦” 思念使爱国诗人铁马冰河入梦乡 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730人进行的调查显示,多达96.0%的人直言当前青少年普遍爱攀比,其中52.6%的人觉得这样的人“非常多”。

青少年最喜欢攀比什么?

调查中,83.3%的人选了“穿着打扮”,接下来是“电子产品”(83.2%)和“零花钱”(53.2%)。

还有48.7%的人指出,很多青少年喜欢攀比“父母”。

对于很多青少年爱攀比的原因,78.7%的人认为是“受整个社会普遍攀比风气的影响”,77.2%的人觉得是“重物质、轻内涵的社会观念盛行”,62.3%的人直指“家长过于溺爱孩子”,59.2%的人认为是“虚荣心作祟”,53.9%的人觉得是“很多家长自己就爱面子”。

请根据材料,简要谈谈你对青少年攀比风气的看法。

(100字左右)

 

 

 

解析:

本题材料给出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青少年普遍爱攀比,二是攀比什么,三是青少年爱攀比的原因。

题干要求回答对青少年攀比风气的看法,需要根据材料概括总结,找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答案:

青少年爱攀比主要是因为他们受到社会风气、社会观念、家长自身行为的影响。

攀比之风不利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对此,我们应让孩子明白,一个人是否优秀并非由外在物质条件决定,而是由内在品质和修养决定;需要家长主动调整心态;整个社会,尤其是学校和媒体要加强正面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