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 肺系疾病.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2045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 肺系疾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医护理 肺系疾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医护理 肺系疾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医护理 肺系疾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医护理 肺系疾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 肺系疾病.docx

《中医护理 肺系疾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 肺系疾病.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护理 肺系疾病.docx

中医护理肺系疾病

第一章肺系疾病

第一节感冒的护理

一、感冒的定义、病因

感冒是指感受风邪,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多由于六淫之邪、时行病毒侵袭人体所致。

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可参考本病护理。

二、感冒的常见辩证分型、主要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1.风寒感冒倦怠乏力、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喷嚏、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白。

舌苔薄白,脉浮紧,治以辛温解表。

2.风热感冒恶风发热、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肿、声音嘶哑、咳嗽痰黄。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以辛凉解表。

3.暑湿感冒见于夏秋季节,周身酸困乏力、身热、无汗或少汗、头昏胀重、鼻塞流涕、胸闷泛恶。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以清暑袪湿解表。

4.气虚感冒恶寒发热、自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倦怠乏力。

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治以益气解表。

5.阴虚感冒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头痛咽痛、干咳少痰、手足心热心烦。

舌红,脉细数。

治以滋阴解表。

三、感冒的病情观察要点

1.外感症状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周身不适等。

(1)风寒感冒:

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涕。

(2)风热感冒:

发热重、恶寒轻,口渴,鼻塞流涕黄稠,咽痛或红肿。

(3)咽部肿痛与否常为风寒、风热的观察辩证要点。

2.汗出

(1)发热、汗出、恶风者属表虚证。

(2)发热、无汗、恶寒、身痛者属表实证。

3.咳嗽、咳痰咳嗽的程度、时间与规律;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是否易咳出。

4.胃肠道反应有无纳呆、恶心呕吐、腹泻。

5.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若服药后出现大汗淋漓、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冷汗出为虚脱,立即通知医生。

四、感冒的症状护理

1.风寒、气虚者室温可偏高;风热阴虚者室温宜偏凉爽;暑湿感冒者室内避免潮湿。

2.咳嗽咽痒者,应远离厨房、公路、工地等烟尘较多的场所,病室内禁止吸烟。

3.耳穴埋豆改善感冒症状:

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等;配穴:

内鼻、耳尖、咽喉等穴。

4.穴位按摩和灸法改善感冒症状:

主穴:

大椎、曲池、足三里等、配穴:

风寒型加外关、风池;风热型加印堂、合谷、少商。

5.刮痧疗法治疗感冒:

主穴:

风池、合谷、百会、曲池、列缺。

配穴:

鼻塞不通者配迎香穴;咽痛配尺泽穴;热甚配十宣穴;头痛甚配百会、太阳(双)、印堂。

6.拔罐法治疗感冒:

取穴:

肺俞、心俞、膈俞、天突、膻中、神阙、每穴留罐5~10min,每日一次。

五、感冒的饮食护理

饮食以清淡稀软易于消化为主,多饮水,少食多餐。

忌辛辣、油腻厚味、荤腥食物。

1.风寒感冒宜食发汗解表之品,如葱姜蒜调味等调味的食物,或予生姜红糖水热饮。

食疗方:

姜葱粥、紫苏粥。

2.风热感冒宜食清淡凉润、以助清热之品,如秋梨、琵琶、藕、甘蔗、鲜芦根煎水代茶饮等。

食疗方:

黄豆香菜汤、银翘粥(双花、连翘、芦根水煎去渣取汁与粳米同煮)等。

3.暑湿感冒宜食清热解表、祛暑利湿之品,如冬瓜、萝卜、鲜藿香或佩兰代茶饮等。

食疗方:

荷叶粥、绿豆粥等。

4.气虚感冒宜食红枣、牛奶等温补、易消化之品,食疗方:

山药粥、黄芪粥。

5.阴虚感冒宜食甲鱼、银耳、海参等清补之品。

食疗方:

百合粥、银耳粥等。

六、感冒的中药使用的护理

1.口服中药中西药之间间隔30min左右

(1)中药汤剂:

汤药不宜久煎、风寒感冒宜热服,服药后盖被安卧;风热感冒、暑湿感冒宜凉服。

(2)感冒清热冲剂:

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清热解毒口服液:

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4)感冒软胶囊:

服药期间如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如胸闷、心悸等症状,立即停药。

(5)蓝苓口服液:

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药;脾虚大便溏者慎用。

(6)藿香正气水(软胶囊):

过敏体质者慎用,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食物。

2.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与西药注射剂合用时须前后用生理盐水做间隔液。

(1)双黄连注射液:

首次静脉滴注过程中的前30min应缓慢,忌与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硫酸妥布霉素、硫酸奈替米星、硫酸依替米星)及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吉他霉素)、诺氟沙星葡萄糖、氯化钙、维生素c、氨茶碱、穿琥宁、刺五加、丹参、川芎嗪等配伍时宜产生浑浊或沉淀,过敏体质者慎用。

(2)柴胡注射剂:

只用肌肉注射方式给药,严禁静脉滴注或混合其他药物一起肌注;月经期、体虚者慎用,无发热者不宜使用。

3.外用中药注意局部皮肤反应。

(1)贴敷药:

取穴:

大椎、神阙、风热感冒加涌泉(双);风寒感冒加合谷

(双),早晚各一次。

(2)药浴法:

药浴的水位宜在胸部以下,药浴温度38~40℃,药浴时间10min为宜。

饥饿或过饱时不宜全身药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建议药浴;60岁以上患者药浴时须有家属陪伴;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药浴时出现任何不适,立即停止浸浴并报告医师。

泡洗中、后要适量饮水。

(3)药枕:

一般选用透气性良好的棉布或纱布做成枕芯,药物不可潮湿,否则失效,每日使用6小时以上,连续使用2~3周。

七、感冒的健康宣教

1.用药服药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服用发汗药后,注意观察出汗量,防止大汗虚脱,避免汗出当风。

2.饮食多饮温开水,饮食有节,忌烟酒、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

3.运动感冒期间宜避免过劳,痊愈后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

4.生活起居慎起居,避风寒,天暑地热之时,切忌坐卧湿地;坚持每日凉水洗脸,冷敷鼻部,增强耐寒能力;流行季节,避免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外出带好口罩。

5.情志保持心情舒畅,与人聊天、选择听音乐,伴有头痛者可听贝多芬的《A大调抒情小乐曲》;消除疲劳者可听《矫健的步伐》、《水上音乐》;增进食欲可听《餐桌音乐》等。

6.定期复诊遵医嘱定时复诊,若出现服解热药后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出冷汗或服药后无汗、体温继续升高、咳嗽、胸痛、咯血、或热盛动风抽搐时及时就医。

第二节 咳嗽的护理

一、咳嗽的定义、病因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证。

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

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犯肺,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而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为咳嗽。

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二、咳嗽的常见辩证分型、主要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1.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咳嗽声重,痰清稀色白,气急咽痒,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无汗,全身酸软。

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2)风热犯肺:

咳嗽频剧,咳痰不爽,痰黄粘稠,鼻流黄涕,头痛身热,恶风汗出。

舌苔薄黄。

脉浮数。

治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3)风燥伤肺:

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或痰中带有血丝,咳引胸痛,恶风发热,鼻干咽燥,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治以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2.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而粘,每于晨间咳痰尤甚,痰出咳风燥伤肺缓,胸闷,纳差、腹胀。

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以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2)痰热郁肺:

咳嗽,痰多色稠黄,咯吐不爽,甚或痰中带血,胸闷,口干,口苦,咽痛。

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以清热化痰,粛肺止咳。

(3)肝火犯肺:

气逆作咳阵作,咳时面赤,咳引胸痛,可随情绪波动增减,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量少质粘或如絮条。

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以清肺泻肝,化痰止咳。

(4)肺阴亏耗:

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夹血,或午后潮热,盗汗,日渐消瘦,口干咽燥。

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以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三、咳嗽的病情观察要点

1.咳嗽的性质

(1)干咳或刺激性咳嗽:

急性或慢性咽喉炎、喉癌、急性支气管炎初期、胸膜病变等。

(2)咳嗽伴咳痰: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

2.咳嗽的时间与规律

(1)突发性咳嗽:

吸入刺激性气体、淋巴结或肿瘤压迫气管或支气管分叉。

(2)发作性咳嗽:

支气管内膜结核。

(3)慢性咳嗽:

咳嗽变异型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

(4)夜间咳嗽:

左心衰竭和肺结核患者。

3.咳嗽的声音

(1)声音嘶哑:

声带炎症或肿瘤压迫喉返神经。

(2)金属音:

纵隔肿瘤、主动脉瘤或癌肿直接压迫气管所致。

(3)声音低微或无力:

严重肺气肿、声带麻痹或极度衰弱者。

4.痰的颜色、性质、量、是否易咳出。

(1)粘液性痰:

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2)浆液性痰:

肺水肿。

(3)脓性痰:

化脓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5.伴随症状:

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咯血。

6.年老久病,痰不易咯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四、咳嗽的症状护理

1.剧烈咳嗽,协助病人取坐位或半坐位,告知患者有效咳嗽及咯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频繁咳嗽引起胸痛时,可以手按住胸部痛处,减轻胸廓活动度,减轻胸痛。

3.痰液粘稠难咳时,可遵医嘱给予药物雾化吸入,雾化后用空掌心自下向上轻叩患者背部协助排痰。

4.咳痰多、呼吸有浊气,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5.耳穴埋豆:

主穴:

肺、气管、平喘;配穴:

交感、神门、大肠。

6.拔罐治疗:

主穴:

大椎、膻中。

痰多者加丰隆穴;咽痒咳嗽甚者加天突穴温和灸10~15min;食欲不振者加足三里穴。

7.穴位按揉:

重按风门、肺俞、中府、膻中等穴位3~5min。

外感风热加按风池、大椎、合谷等;燥热咳嗽者,加按脾俞、肾俞等;痰多者加按脾俞、胃俞、天突、足三里、丰隆等。

8.艾灸法:

取穴:

大椎、肺俞、风门穴。

风寒咳嗽加天突、合谷穴;痰湿咳嗽加天突、至阳穴;脾虚者加脾俞;喘甚者加定喘;每日灸一次,每次灸20min。

五、咳嗽的饮食护理

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饮水。

忌辛辣、油腻厚味、荤腥、刺激性食物。

1.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宜食葱白、生姜、蒜等辛温、清淡、宣肺止咳之品。

食疗方:

姜汁冲白蜜。

(2)风热犯肺:

宜食梨、枇杷、萝卜、海蜇、荸荠等清凉润肺之品,如咳嗽不止,用银花、杷叶泡水代茶饮。

食疗方:

丝瓜汤、川贝炖冰糖。

(3)风燥伤肺:

宜食梨、荸荠等清凉润肺食之品,也可用川贝、桑叶、冰糖研末开水冲服;如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可用梨炖白蜜。

食疗方:

冰糖梨粥、玉竹粥、藕粥。

2.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宜食山药、赤小豆、糖菊饼、饮橘汁等健脾化痰之品。

食疗方:

苡米粥、橘红粥。

(2)痰热郁肺:

宜食梨、白萝卜、柚子、马蹄、冬瓜、丝瓜、苦瓜、川贝等清热化痰之品。

食疗方:

枇杷粥。

(3)肝火犯肺:

宜食菊花茶、梨、柑橘、萝卜、海蜇、芹菜等清凉疏利之品。

食疗方:

麦冬芍药粥。

(4)肺阴亏耗:

宜食桑椹、黑芝麻、甲鱼、海蛤、银耳、罗汉果、蜂蜜等滋补肺阴、富有营养之品。

如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可用梨炖白蜜。

食疗方:

沙参山药粥、糯米阿胶粥等。

六、咳嗽的中药使用护理

1.口服中药中西药间隔30min左右。

(1)中药汤剂:

风寒袭肺宜热服,服药后加盖衣被;风热犯肺宜轻煎温服;风燥伤肺宜轻煎,少量频服;痰湿蕴肺宜饭后服用;痰热郁肺宜饭后稍凉服用;肺阴亏虚宜饭前稍凉服用。

(2)急支糖浆:

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3)复方鲜竹沥液:

风寒咳嗽者不适用;服药期间,若发热体温超过38.5℃,或出现喘促气急、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及时就医。

(4)复方甘草片:

不宜长时间服用,胃炎及胃溃疡患者慎用。

2.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与西药注射剂合用时须前后用生理盐水做间隔液。

(1)痰热清注射液:

静脉滴注时浓度不宜过高,10~20ml注射液用250~500ml溶媒稀释为宜;滴速不宜过快,以40~60滴/分为宜。

忌与维生素C、甘草酸二钠、丹参、加替沙星、甲磺酸帕珠沙星、阿米卡星、奈替米星、乳酸环丙沙星、依替米星、泮托拉唑、葡萄糖依诺沙星、头孢吡肟、盐酸莫西沙星、阿奇霉素、西咪替丁、吉他霉素、果糖二磷酸钠、头孢匹胺等配伍。

3.外用中药观察局部皮肤有无不良反应。

(1)中药贴敷:

选用冬病夏治消喘膏。

取穴:

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膈俞(双侧)、于夏季初伏、中伏、末伏每隔10d贴一次,每次4~6小时,连贴3~5年。

使用时应告知患者敷贴处皮肤可能出现灼热、发痒的情况,观察用药后反应。

有明显热证、合并支气管扩张、咯血的病人不宜热敷。

(2)药枕:

一般选用透气性良好的棉布或纱布做成枕芯,药物不可潮湿,否则失效,每日侧卧枕之,使用6小时以上。

七、咳嗽的健康宣教

1.用药祛痰、止咳药饭后服,服药后勿立即进食水。

2.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鼓励多饮水,忌辛辣刺激、过咸、过甜、油腻食物。

3.运动缓解期鼓励患者坚持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改善卫外功能。

4.生活起居保持空气新鲜,戒烟,消除烟尘及有害气体的污染,慎起居、避风寒,防止外感时邪。

5.情志指导病人自我调护的方法,可选择聊天、听音乐、散步等方法。

特别是久病体虚的患者要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

6.定期复诊遵医嘱复诊,对于持续时间大于2周的咳嗽,干咳无痰、痰中带血的病人,宜尽早就诊,明确诊断。

第三节哮证的护理

一、哮证的定义、病因

哮证是以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表现的顽固发作性肺系疾病。

哮证的病因系脏气虚弱,宿痰伏肺,复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过度等因素诱发。

支气管哮喘和喘息型支气管炎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哮喘,均可参考本病护理。

二、哮证的辩证分型、主要表现及治疗原则

1.寒哮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口不渴或口渴喜热饮,面色晦滞带青,形寒畏冷,舌淡苔白滑,脉浮紧或弦紧。

治以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2.热哮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咯痰色白或黄,粘稠厚浊,咯吐不利,烦闷不安,面赤汗出,口苦,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

治以清热肃肺、化痰定喘。

3.肺虚气短声低,咯痰清稀色白,喉中常有轻度哮鸣音,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面色晄白,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

治以补肺固卫。

4.脾虚气短不足以息,少气懒言,每因饮食不当而引发,舌淡苔薄腻或白滑,脉细弱。

治以健脾化痰。

5.肾虚平素气息短促,动则为甚,腰酸腿软,脑转耳鸣,不耐劳累,下肢欠温,小便清长,舌淡,脉沉细。

治以补肾纳气。

三、哮证的病情观察

1.哮症发作前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干咳,鼻咽、咽部发痒等粘膜过敏表现。

2.哮症发作的诱发因素如受寒、过热、饮食不当、疲劳过度、烟酒异味刺激等。

3.观察病情变化哮症发作的时间及持续时间,患者的神志、面色、汗出、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情况,口唇及四肢末梢的紫绀程度。

4.并发症察有无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等。

5.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呼气与吸气时间比,观察患者痰的色、质、量,咯痰时的伴随症状,咯痰的难易程度,呼吸道是否通畅。

6.哮症发作时的观察

(1)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大汗、面色苍白提示病情危重。

(2)当病人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时,应观察是否有二氧化碳潴留,配合医生给予治疗、抢救。

四、哮证的症状护理

1.病室环境

(1)病室应避免各种过敏原,如烟雾、油漆、花草等异味刺激性气体。

(2)寒哮患者病室温度宜偏暖,避风寒。

(3)热哮患者病室应凉爽通风,防止闷热,但应避免对流风。

2.避免诱发因素:

哮症病人应避免寒冷、饮食不节、疲劳、烟酒等诱发因素。

3.及时处理发作前症状:

当哮症患者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干咳、咽痒等发作前症状时,立即通知医生,及时用药,减轻或预防哮症的发生。

4.体位

(1)哮症发作时给予端坐位或半坐卧位,也可让病人伏与一小桌上,以减轻疲劳。

(2)出现烦躁时床档保护,防止跌伤。

5.哮鸣咳痰多,痰声漉漉或痰粘难咳者,用拍背、雾化吸入等法,助痰排出。

6.喘息哮鸣,心中悸动者,应限制活动,防止喘脱。

7.吸氧:

(1)遵医嘱给予适当浓度的吸氧。

(2)有二氧化碳潴留的病人宜选择低流量吸氧。

(3)如伴有意识障碍,应建立人工气道,呼吸机辅助呼吸。

8.艾灸:

哮病发作时可艾灸肺俞、膈俞20min,寒哮发作时艾灸天突、膻中、气海等穴。

9.中药吸入剂:

寒哮发作时,用洋金花叶放在纸卷中点火燃烧,作吸入剂用。

10.热哮可行拨火罐疗法,取双侧肺俞、大椎、双风门、伏兔、丰隆等穴。

11.可自我按摩足三里、合谷、后溪、昆仑等穴,或指压舒喘穴。

12.哮症持续发作,且伴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大汗、肢冷等症,应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五、哮证的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富营养,少食多餐,不宜过饱。

忌生冷、辛辣、鱼腥发物、烟酒等食物。

1.寒哮宜食进温热宣通之品,以葱、姜、胡椒等辛温调味,以助散寒宣肺,忌生冷、海腥、油腻等食物。

食疗方:

麻黄干姜粥(麻黄、干姜、甘草、粳米煮粥服用)。

2.热哮:

宜食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饮食,多饮果汁,如梨汁。

食疗方:

加味贝母梨膏(川贝母、杏仁、前胡、生石膏、甘草、橘红、雪梨熬成糊状服用)。

3.肺虚:

宜食动物肺、蜂蜜、银耳、百合、黄芪膏等补肺气之品。

食疗方:

黄芪炖乳鸽,黄芪炖燕窝等。

4.脾虚:

宜食如莲子、山药、糯米、南瓜、芡实等清淡,易消化、补脾之品,注意少食多餐。

食疗方:

参芪粥、山药半夏粥。

5.肾虚:

宜食木耳、核桃、胡桃、杏仁等补肾纳气之品。

食疗方:

白果核桃粥、五味子蛋(五味子煮汁淹鸡蛋)。

六、哮证的中药用药护理

1.口服中药中西药之间间隔30min左右。

哮病发作时暂勿服药,一般在间歇时服用。

如有定时发作者,可在发作前1~2小时内服药,有利于控制发作或减轻症状。

(1)寒哮汤药宜热服;热哮汤药宜温服。

(2)固肾定喘丸过敏体质者慎用。

(3)哮证因痰而起,故哮证合并咳嗽者慎用止咳药,以免痰液淤积,加重病情。

2.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与西药注射剂合用时须前后用生理盐水做间隔液。

(1)止喘灵注射液:

孕妇、高血压、心脏病、前列腺肥大及尿潴留患者慎用;出现多尿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停药),并观察是否发生血容量降低,电解质紊乱。

不宜与氨茶碱配伍。

3.外用中药注意局部皮肤反应

中药敷贴:

使用时应告知患者敷贴处皮肤可能出现灼热、发痒的情况,观察用药后反应。

有明显热证、合并支气管扩张、咯血的病人不宜热敷。

七、哮证的情志护理

1.病室环境宜安静,减少探视,避免不良情绪刺激。

2.哮证发作时来势凶猛,病人多表现为惊恐万分,因此发作期病人首先应稳定病人的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慢性反复发作的哮证迁延不愈,患者易悲观、焦虑、护士应关心安慰患者,让患者了解哮症是可以控制和缓解的,稳定病人情绪,以利康复。

4.与哮症患者共同分析、寻找过敏源和诱发因素,设法避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八、哮证的健康宣教

1.用药掌握常用吸入制剂的用法、用量,急性发作时能正确地使用,以快速缓解支气管痉挛。

2.饮食宜清淡,忌油腻;宜温和,忌过冷、过热;宜少食多餐,不宜过饱;忌过甜、过咸;不吃冷饮及人工配制的含气饮料;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和产气食物。

3.运动加强体质训练,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太极拳、内养功、八段锦、慢跑、呼吸操等方法长期锻炼。

避免剧烈运动。

4.生活起居注意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防止外邪诱发。

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灰尘。

禁忌吸烟、喝酒。

随身携带吸入制剂

5.情志保持情绪稳定,勿急躁、焦虑。

避免情绪刺激诱发哮喘。

6.定期复查遵医嘱定期复诊。

7.预防做好哮喘日记,记录发病的症状、发作规律、先兆症状、用药情况及药后反应。

积极寻找过敏源,预防哮症复发。

第四节喘证的护理

一、喘证的定义、病因

喘病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它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以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唇甲青紫为特征的病证。

多因外感六淫侵袭肺系,或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欲久病所致。

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脏性哮喘、矽肺及癔病等发生呼吸困难时,可参照本病护理。

二、喘证常见辩证分型、主要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1.风寒闭肺喘咳气急,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色白,伴有头痛,恶寒,或伴发热,口不渴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以宣肺散寒。

2.表寒里热喘逆上气,胸胀或痛,鼻煽,咳而不爽、痰吐粘稠,伴有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治以宣肺泻热。

3.痰热遏肺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粘稠色黄,或痰中带血,或目睛胀突,胸中烦热,面红,身热有汗、尿赤,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以清泄痰热。

4.痰浊阻肺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粘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纳呆,口粘不渴,苔厚腻,脉滑。

治以化痰降逆。

5.肺气虚喘促气短,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舌淡苔剥,脉细弱。

治以补肺益气。

三、喘证的病情观察

1.呼吸型态

(1)观察是否有呼吸急促,张口抬肩,胸部满闷,不能平卧等。

(2)观察喘证发作的时间、程度等特点。

2.咳嗽、咳痰:

(1)咳嗽的时间、频次、诱发因素

(2)咯痰的色、量、质及咳吐的难易度。

3.喘证发作时的伴随症状

(1)发热、汗出的情况。

(2)水肿患者观察尿量和皮肤等情况。

4.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喘息,咳嗽,面色及神志如出现呼吸困难、神志不清、四肢厥冷、面青唇紫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做好配合处理。

四、喘证的症状护理

1.喘憋、气促

(1)空气清新,避免刺激性气体或粉尘,定时开窗通风。

(2)急性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坐位,鼓励适当活动下肢,防止动脉血栓形成;缓解期注意休息,体位以病人舒适为宜;出现神志恍惚或躁动不安时,加床档保护,防止跌伤。

(3)遵医嘱吸氧。

(4)拔火罐:

主穴取定喘、风门、肺俞,配穴取中脘、肾俞,走罐2~3遍。

(5)指导患者延胸椎1至胸椎5的脊柱两侧按摩,重按肺俞、脾俞、膏盲俞。

实证配合按摩风池、风府、迎香、足三里,虚证配合按摩中脘后按摩风池、风府。

(6)刮痧疗法:

主穴取大椎、定喘、肺俞、天突,配穴取太渊、天突、内关。

先刮主穴,再刮配穴,由轻到重,出现痧痕为度。

2.咳嗽、咳痰

(1)如喉中痰鸣,咳痰不畅,应翻身拍背,以助咳痰。

(2)遵医嘱予清肺化痰的中药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必要时给予吸痰。

3.伴随症状的护理

(1)对于喘证高热的患者,慎用冰袋和酒精擦浴进行物理降温,以防邪气郁闭不得宣达,喘作更甚。

(2)因外感诱发的喘证,要注意观察使用解表药后的汗出情况,如出汗较多,应勤换衣被。

(3)长期卧床水肿的患者,准确记录出入量,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做好受压部位皮肤的护理。

五、喘证的饮食护理

饮食宜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为宜,忌辛辣、油腻、刺激、生冷和产气的食物,禁喝烈性酒和吸烟,水肿者限制钠盐摄入。

1.风寒闭肺宜食海带,大豆,莲子,萝卜等清肺散寒之品。

食疗方:

杏仁粥。

2.表寒里热宜食梨肉、罗汉果、莲子、薏米、银耳等祛火化痰之品。

食疗方:

百合糯米粥。

3.痰热遏肺宜食梨肉、大豆、银耳等清肺热,和气平喘之品。

食疗方:

银耳莲子粥。

4.痰浊阻肺宜食蔬菜、栗子、木耳、大枣等生津化痰之品。

食疗方:

薏苡仁粥。

5.肺气虚宜食梨肉、杏肉、百合、大枣、花生等清淡甘润,益肺健脾之品。

食疗方:

山药茯苓粥。

六、喘证的用药护理

1.口服中药:

中西药之间间隔30min左右。

(1)服用麻黄汤或定喘汤时,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2)小青龙颗粒(合剂、胶囊):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服。

(3)苦甘颗粒: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服。

(4)服用痰饮丸可导致便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大便情况。

2.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与西药注射剂合用时须前后用生理盐水做间隔液。

(1)清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