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见面礼仪.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1478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缅甸见面礼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缅甸见面礼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缅甸见面礼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缅甸见面礼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缅甸见面礼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缅甸见面礼仪.docx

《缅甸见面礼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缅甸见面礼仪.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缅甸见面礼仪.docx

缅甸见面礼仪

缅甸见面礼仪

篇一:

缅甸的风俗礼仪

缅甸风俗习惯

20XX-08-1423:

35文章来源:

驻缅甸使馆经商参处

文章类型:

原创内容分类:

调研

饮食习惯

缅甸人常用米粉、面条或炒饭作早点,也有喝咖啡、红茶和吃点心的。

午餐和晚餐为正餐,以米饭为主食。

菜肴特点为油多、带酸辣、味重。

常用各种幼果、鲜菜嫩叶作小菜,蘸佐料吃。

进餐时将米饭盛在盘子里,用手抓着吃。

随着社会发展,用刀、叉、勺进食者逐渐增多。

服饰

缅族的服饰与中国云南傣族相似,不论男女下身都穿筒裙,统称“笼基”,男裙称“布梭”,女裙称“特敏”。

男上衣为无领对襟长袖短外衣,女上衣为斜襟短外衣。

每逢重要场合,男人多戴缅式礼帽(缅语称“岗包”,用细藤编胚、以粉红或浅黄色纱巾裹扎而成)。

缅甸妇女多留长发,挽发髻,戴鲜花,喜爱用缅语称为“檀那伽”的香木浆涂在脸上,有清凉、防晒、护肤作用。

缅甸人不分男女,不分场合均穿拖鞋,军人除外。

人名

缅甸人只有名字,没有姓,但要在名字前加一冠称,以示性别、长幼和尊卑。

对长辈或有地位的男人,名字前冠以“吴”(叔、伯、先生之意),对平辈冠以“哥”(兄辈之意),对晚辈则称“貌”(意为弟弟)。

妇女也同样,对长辈或有地位的妇女称“杜”(姑、姨、婶之意),对晚辈或平辈称“玛”(意为姑娘姐妹)。

宗教

89.3%的缅甸人信仰佛教。

缅甸佛教是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教)与中国的佛教(大众部,俗称大乘教)是同一宗教,不同教派。

缅佛教徒十分虔诚,每天早晚均要念经一次,每逢缅历初一、十五或斋戒日都要到寺庙朝拜、布施钱财、物品。

遇有红白喜事或做生日等,也常请僧侣到家供斋或到寺庙布施。

佛教传入缅甸已有上千年历史,宗教思想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形成缅甸人民根深蒂固的思想体系。

缅为避免宗教矛盾,未把佛教定为国教。

缅一些少数民族信奉其他教派,其信仰者分别为:

基督教5.06%、伊斯兰教3.8%、印度教0.5%和其他教0.2%等。

皈依礼

按缅甸佛教习惯,男子在成人前,一般从五、六岁起,都要举行剃度仪式,进寺庙当一次和尚,时间可长可短,一般为一个星期,这样才算成人,在社会上才会受到尊敬。

缅历新年(泼水节)

缅甸泼水节是缅甸人民的传统节日,为缅历新年,类似我国的春节。

泼水节一般在公历4月中旬,通常历时三到四天。

按照缅甸风俗,节日期间,不分男女老少,可以相互泼水,表示除旧迎新。

泼水节期间,不论男女老幼,都不会因为被泼水而不高兴,因为泼水节的水象征着吉祥幸福。

泰国、老挝、我国云南省的傣族和缅甸东北部的掸族也有过泼水节的传统。

禁忌

1、缅甸为佛教国家,视佛塔、寺庙为圣地,任何人上至国家元首、外国贵宾,下至平民百姓,进入佛寺一律赤脚(脱鞋、脱袜),否则将被视为对佛教不敬。

2、缅甸人忌讳抚摸小孩的头。

小孩双手交叉胸前,是表示对大人的尊敬。

篇二:

小议英国殖民统治对缅甸传统艺术的影响

XX.cn

小议英国殖民统治对缅甸传统艺术的影响作者:

刘吉仙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XX年第07期

摘要:

由于近代英国对缅甸的入侵和统治,西方文化在缅甸遗留的痕迹仍然历历在目。

缅甸吸收了很多外来文化。

英国殖民统治对缅甸传统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对缅甸音乐、戏剧和绘画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

英国殖民统治缅甸传统艺术影响

1音乐方面

三次英缅战争后,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的音乐开始传入缅甸,并对缅甸音乐产生了一些影响。

西洋乐器是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传入缅甸的。

这些西洋乐器有钢琴、班单琴和曼陀林等。

这些乐器并在当时的缅甸开始流行起来。

英国完全统治缅甸后,随着封建王朝的灭亡,缅甸的古典音乐逐渐衰落下去。

后面逐渐出现了缅甸乐器和西方乐器混合演奏的乐队。

歌曲方面,由于缅甸乐器和西方乐器混合演奏的乐队的大量出现,使缅甸流行歌曲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大量的传播。

随着缅甸电影、电视业的逐步发展,缅甸现代音乐也有所发展。

受到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缅甸现代歌曲变得更短小精悍和通俗易懂了。

随着缅甸反殖民主义革命浪潮的掀起,缅甸也出现了一些以反映爱国思想为题材的歌曲。

例如20世纪30年代德钦丁创作的《我缅人歌》,后来变成了缅甸的国歌。

独立以后,缅甸的音乐又有了新的发展。

中西方音乐都有进入缅甸并和缅甸民歌相互结合创作了许多缅甸现代歌曲。

比如,大学时老师用缅甸语教我们唱的《海鸥》这首歌是50年代由缅甸传入我国的。

后面缅甸还出现了《金色的佛塔》和《我也报以微笑》等歌曲。

随后西方的爵士乐和立体音乐也相继传入缅甸。

2戏剧方面

1930年后,西方的话剧对缅甸的话剧产生了一些影响。

出现了一些剧目以反映现实生活和反殖民爱国主义为题材的话剧。

比如貌廷的《英雄的母亲》和《什么是最重要的》,德钦巴篇三:

缅甸花梨和非洲花梨的鉴别“五大招”

缅甸花梨和非洲花梨的鉴别“五大招”

相比于黄花梨,花梨木的价值就低了不少。

但是同样花梨木类也是有“三六九等”的。

纵观红木标准,我们发现大部分花梨木竟然不属于红木类,只有缅甸花梨是红木。

这也让缅花的身价比普通花梨更“尊贵”些。

目前市场上最容易混淆的莫过于老挝花梨和缅甸花梨了。

因而,有藏友归纳总结出了缅甸花梨和非洲花梨的鉴别“五大招”。

缅甸花梨,学名“大果紫檀”,隶属于国家红木标准规定的5属8类33种木材中的花梨木类。

俗称缅甸花梨,主产于缅甸、泰国和老挝,气干密度为0.80~0.86g/cm3。

其木纹清晰,材质硬重,结构细而匀,生长轮颇明显;心材桔红、砖红或紫红色,常带深色条纹,有些部位有明显的虎皮纹;香气浓郁,散发着一种悠远醇厚、不张扬的檀香味,在红木中以稳定性强著称;划痕可见至明显;木屑水浸出液浅黄褐色,荧光弱或无;木纤维壁厚,木射线在放大镜下可见;波痕在放大镜下略明显或明显;射线组织同形单列。

管孔在生长轮内部者较大,在肉眼下可见;弦向直径最大269μm,平均127μm;数甚少至略少,1~15个/mm2,常含黄色沉积物。

轴向薄壁组织在肉眼下明显,主为同心层式傍管带状/聚翼状及细线状(宽1~4细胞)。

一、木纹的区别。

缅甸花梨的木纹清晰,结构细而匀,有些部位有明显的虎皮纹,断断续续很是美观。

非洲花梨的木纹虽然近似缅甸花梨但是没有明显的虎皮纹,也不够清晰,棕孔明显,比较粗糙。

二、颜色的区别。

缅甸花梨的颜色偏红,木纹就是淡红色的,整体看好像肉色。

非洲花梨颜色偏黄,黄中有灰色的木纹,(但是市场上的非洲花梨一般都上色,需要拿到明亮的自然光下看才能看清)。

整体有一种发乌,好像有灰,脏,不干净的颜色,感觉不好。

三、味道的区别。

缅甸花梨又称香花梨有一种檀香味,其香悠远醇厚,不张扬。

非洲花梨有明显的臭味,尤其是密闭的柜类家具内,一打开特别难闻。

这个很容易辨别。

四、重量的区别。

缅甸花梨材质硬重,密度高,相对较重。

非洲花梨密度低,相对较轻。

五:

看荧光现象。

缅甸花梨中有一层淡淡的荧光,从木材的切面借着斜射来的光线看,就能发现。

而非洲花梨没有。

篇二:

缅甸的风俗礼仪

缅甸的风俗礼仪

缅甸联邦简称缅甸,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西部.面积67.65万平方公里.人口4030万,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它是一个著名的佛教国家,有寺院2万多座,佛塔10万多座,素有“佛塔之国”之称.首都仰光(Rangoon),意即“战争己经平息”.货币缅元Kyat.

中缅两国人民自古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缅甸人常用“胞波”亲切地称中国人民.位于我国云南西部的景颇族和位于缅甸北部的克钦族,本属同一民族,两国人民友好往来,至少已有2000多年.缅甸是最早与我国建交的国家之一,建交日期是1950年6月8日.

缅甸是世界上大米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柚木等木材也是重要的出口物资,其他农产品还有甘蔗、花生、豆类、芝麻等.

缅甸是宗教意识很浓的国家.在缅甸的街头巷尾,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身披袈纱、手持黑伞的僧侣,全国僧侣有10几万,仅仰光、曼德勒的和尚就有2万多人,平均300人中便有一个是和尚,佛教徒中每个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都必须出家当一次和尚,社会上才承认其成人,还俗以后才能够享有结婚的权力,出家的年龄一般在10岁上下,出家时间,在以前最短为一年,现在已缩短为7夭.也可以几个月,几年,甚至终生为僧.出家手续十分简便.因此,在缅甸有出家容易,还俗也容易的说法.

和尚在缅甸普遍受人尊敬.每天天一亮他们就出去化缘,人们都很乐意给予布施,有的还惟恐布施不及时、不周到;也有人早早就把饭莱做好,到家门口来恭候和尚来化缘,也有的人家甚至常年负责数名和尚的饭食.在农村,当人们见到和尚(特别是法师)时,都要就地跪拜,和尚出门乘坐车船,旁边的人都会自动起身让座,买票时,不是把钱直接交给售票员,而是把钱包打开,由售票员自己来取.和尚们摒弃一切杂念,苦行修道,认为这是达到幸福境界的唯一途径.他仍有许多禁忌,对妇女不能直视,即使是稍微触及一下女人的衣裳,也会认为使苦心孤诣的修行化为乌有.和尚不准杀生,但可以吃肉.男子在出家期间不能娶妻,要想结婚必须在还俗之后.缅甸信佛教的善男信女们朝拜佛像时不是烧香,而是奉献鲜花.每个家中均供奉有佛像,奉献的鲜花天天要换因此使得缅甸鲜花行业生意兴隆.

过去,到缅甸人家里作客,都要进门脱鞋,现在这种习俗已渐有改变.进入佛塔或寺庙时,任何人都要脱鞋,就是国家元首也不能例外,否则被视为对佛的最大不敬,有时还可能要招来麻烦.缅甸人对佛极度虔诚.平时,即使天气炎热山路崎岖,赤脚拜佛的人仍络绎不绝.过去到缅甸人对牛无限崇拜,敬若神明.对“神牛”不准鞭打、役使,更不可宰杀.“神牛”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会拿出最好的食物奉献给它.在路上或闹市中如遇上“神牛”,行人和车辆都要暂时回避.逢年过节,缅甸人要举行敬牛仪式.

商务活动必须注意,在缅甸,女性地位高,不可歧视女性.认为左手是不洁的.男女不可牵着手走路.游客如果对寺庙、佛像、和尚等做出轻率的举动,会被视为“罪恶滔天”.跨坐石佛像上拍照,会惹出麻烦,甚至有可能被课刑.一般人决不会坐在高过和尚的坐位,商客必须“人境随俗”.为了接待和尚,缅甸商人天大的事可不管,约会也只好改期.

缅甸人喜爱鲜明色彩,也喜欢用猫头鹰作图案.他们除了喜欢穿“纱笼”以外,,还爱用金首饰,不少人宁愿节衣缩食也要买一二件首饰佩戴.妇女首饰除金耳环、金项链、金戒指、金手镯之外,还有金脚镯,男人简单些,通常是金项链、金戒指翻金钮扣.缅甸男人头上爱扎素色裹巾,缅甸人称之为“岗包”.女子穿的纱笼一般很薄,配有底裙,有的还系上银带或装饰钮扣,最隆重的盛装是穿着白色蝉翼纱的上衣和红色的纱笼.在缅甸,不论男女平时很少穿鞋袜,不是光脚,就是穿拖鞋或有孔的凉鞋,政府官员只是在接待外宾时才穿鞋袜缅甸人以米饭为主食,吃饭不用筷子,也不使刀叉,而是用手来抓.有爱好洗澡的习惯,一般早晚各洗一次.

缅甸人的口味特点是酸、辣、清淡,不油腻,类似我国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爱吃鸡、鸭、鱼、虾、虾酱、鱼酱,喜食咖哩,要求略带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们喜

欢用水果做莱.如把芒果切成片,拌入黄豆粉、虾米松,虾酱油、洋葱头以及炒过的辣椒籽,吃起来又酸、又咸、又辣、又鲜.

缅甸人喜欢鲜明的色彩,例如传教徒所穿的番红黄色装束.缅甸人名字的传统性特点是有名无姓,并往往在名字之前加上一定的称谓词,以标明其性别、年龄、官位、尊卑及特定的感情色彩.成年、幼年或少年男子的名字前,往往加“貌”,意即自谦为“弟弟”或向对方慰称“弟弟”.对长官或受尊辈的男子,其名前往往加“吴”,意即敬称对方为“叔叔”、叫“伯伯”.对平辈或年轻的男子,名前往往加“郭”,意即称对方为“兄”.

缅甸人认为在星期二做事情必须做两次才能成功.所以,一般人都避开在星期二做事,缅甸人有个风俗,每逢星期五这一天,忌讳乘船渡河.缅甸人送给别人东西时,必须在星期一至星期六进行,星期天禁忌送物.尤其禁忌送衣服、纱笼等.避讳母鸡在布上下蛋,以防破财.避讳旅途遇蛇,若遇蛇,则应返回并推迟行期.忌在“安居期”(从缅历4月15日至7月15日)结婚、宴请、迁居、娱乐,僧人亦不得外出.严忌不脱鞋就进入佛塔或寺庙.忌睡高床.在吃饭时,须按照男右女左的习俗入座.

篇三:

见面的礼节

刘老师好!

发来的教学设计看过,因为之前听过刘老师的课,大家也研讨过,能看出刘老师的教学设计作了一定的修改,所以,我这里能提出的建议不多。

首先就是教学目标部分的表述建议调整一下。

表述方式:

教学目标的主语应该是学生,不过具体表述中“学生”这个主语往往省略,直接表述为(学生)“知道?

?

了解?

?

学会?

?

”。

表述内容:

是否可以把1、2的内容顺序调整一下,先是掌握一些礼节的正确知识,然后才上升到培养意识的层面;目标1中,我觉得“提高学生重礼守节的意识”和“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是否目标定得有些高了?

本节课能达成这样的目标吗?

请斟酌一下。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北京教育学院张学岩

教学设计

主题:

见面的礼节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不同国家和地区见面礼节的多样性,并学会不同国家与民族下不同交往习俗、交往方式,从而提高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学生重礼守节的意识,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各国人民的友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