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三个实验34274.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1446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体力学三个实验3427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流体力学三个实验3427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流体力学三个实验3427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流体力学三个实验3427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流体力学三个实验3427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流体力学三个实验34274.docx

《流体力学三个实验3427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体力学三个实验34274.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流体力学三个实验34274.docx

流体力学三个实验34274

 

流体力学

实验指导书与报告

 

静力学实验

流体伯诺里方程实验

雷诺实验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实验中心

学生实验守则

一、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遵守课堂纪律,衣着整洁,保持安静,不得迟到早退,严禁喧哗、吸烟、吃零食和随地吐痰。

如有违犯,指导教师有权停止基实验。

二、实验课前,要认真阅读教材,作好实验预习,根据不同科目要求写出预习报告,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三、实验课上必须专心听讲,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和指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操作,正确读数,不得草率敷衍,拼凑数据。

四、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必须独自完成,不得互相抄袭。

五、因故缺课的学生,可向指导教师申请一次补做机会,不补做的,该试验以零分计算,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累计三次者,该课实验以不及格论处,不能参加该门课程的考试。

六、在使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前,必须接受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详细填写使用记录。

七、爱护仪器设备,不准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

要节约水、电、试剂药品、元器件、材料等。

如发生仪器、设备损坏要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属责任事故的,应按有关文件规定赔偿。

八、注意实验安全,遵守安全规定,防止人身和仪器设备事故发生。

一旦发生事故,要立即向指导教师报告,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重大事故要同时保护好现场,迅速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后尽快写出书面报告交上级有关部门,不得隐瞒事实真相。

九、试验完毕要做好整理工作,将试剂、药品、工具、材料及公用仪器等放回原处。

洗刷器皿,清扫试验场地,切断电源、气源、水源,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

十、各类实验室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守则,报经系(院)主管领导同意后执行,并送实验室管理科备案。

 

1984年5月制定

2014年4月再修订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实验中心

流体静力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用测压管测量流体静压力的技能;

2.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3.通过诸多流体静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和研讨,进一步提高解决流体静力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1.1所示。

 

图1.1流体静力学实验装置图

1.测压管2.带标尺测压管3.连通管4.通气阀5.加压打气球6.真空测压管

7.U型测压管8.截止阀9.油柱10.水柱11.减压放水阀

说明:

1.所有测管液面标高均以标尺(测压管2)零读数为基准;

2.仪器铭牌所注▽B、▽C、▽D系测点B、C、D标高;若同时取标尺零点作为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基准,则▽B、▽C、▽D亦为zB、zC、zD;

3.本仪器中所有阀门旋柄顺管轴线为开。

三、实验原理

1.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1.1)

式中:

——被测点在基准面的相对位置高度;

——被测点的静水压力,用相对压力表示,以下同;

——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力;

——液体容重;

——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另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的U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

有下列关系:

*(1.2)

图1.2图1.3

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搞清仪器组成及其用法。

包括:

1)各阀门的开关;

2)加压方法关闭所有阀门(包括截止阀),然后用打气球5充气;

3)减压方法开启筒底阀11放水;

4)检查仪器是否密封加压后检查测管1、2、7液面高程是否恒定。

若下降,表明漏气,应查明原因并加以处理。

2.记录仪器号№及各常数(记入表1.1)。

3.量测点静压力(各点压力用厘米水柱高表示)。

1)打开通气阀4(此时

),记录水箱液面的标高▽0和测管2液面标高▽H(此时▽0=▽H);

2)关闭通气阀4及截止阀8,加压使之形成

,测记▽0及▽H;

3)打开放水阀11,使密闭箱体内形成

(要求其中一次

,即

),测记▽0及▽H。

4.测出真空测压管6插入小水杯中的深度。

5.测定油比重S0。

1)开启通气阀4,测记▽0;

2)关闭通气阀4,打气加压(

),微调放气螺母使U型管中水面与油水交界面齐平(图1.2),测记▽0及▽H(此过程反复进行3次);

3)打开通气阀,待液面稳定后,关闭所有阀门;然后开启放水阀11降压(

),使U型管中的水面与油面齐平(图1.3),测记▽0及▽H(此过程亦反复进行3次)。

 

五、实验成果及要求

1.记录有关常数。

实验装置台号№

各测点的标尺读数为:

▽B=cm,▽C=cm,▽D=cm,

N/cm3。

 

2.分别求出各次测量时,A、B、C、D点压力,并选择一基准检验同一静止液体内的任意二点C、D的

是否为常数。

3.求出油的容重。

4.测出真空测压管6插入小水杯中的深度。

 

表1.1流体静压强测量记录及计算表单位:

cm

实验条件

次序

水箱液面

▽0

测压管液面

▽H

压强水头

测压管水头

1

1

2

3

(其中一次

1

2

3

注:

表中基准面选在,zC=cm,zDcm

 

表1.2油溶重测量记录及计算表单位:

cm

条件

次序

水箱液面

标尺读数

▽0

测压管2液面标尺读数▽H

h1

h2

且U型管中水面与油水交界面齐平

1

2

3

且U型管中水面与油面齐平

1

2

3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2.当

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

4.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5.过C点作一水平面,相对测压管1、2、7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不是等压面?

哪一部分是同一等压面?

6.用图1.1装置能演示变液位下的定常流实验吗?

7.该仪器在加气增压后,水箱液面将下降

而测压管液面将升高H,实验时,若以

时的水箱液面作为测量基准,试分析加气增压后,实验压力(H+δ)与视在压力H的相对误差值。

本仪器测压管内径为0.8cm,箱体内径为20cm。

伯诺里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1.验证流体定常总流的能量方程;

2.通过对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研讨,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性;

3.掌握流速、流量、压力等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能。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2.1所示。

图2.1自循环伯诺里方程实验装置图

1.自循环供水箱;2.实验台;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4.溢流板;5.稳水孔板;6.恒压水箱;7.测压计

8.滑动测量尺;9.测压管;10实验管道;11.测压点;12.毕托管;13.实验流量调节阀。

 

说明:

仪器的测压管有两种:

1.毕托管测压管(表2.1中标*的测压管),用以测读毕托管探头对准点的总水头

,须注意一般情况下

与断面总水头

不同(因一般

),它的水头线只能定性表示总水头变化趋势;

2.普通测压管(表2.1未标*者),用以定量量测测压管水头。

实验流量用阀13调节,流量由体积时间法(量筒、秒表另备)或重量时间法(电子称另备)测量(以下实验类同)。

 

三、实验原理

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个过水断面。

可以列出进口断面

(1)至另一断面(i=2,3,……,n)

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

值,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v及

,从而即可得到各断面测压管水头和总水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哪些测管是普通测压管,哪些是毕托管测压管,以及两者功能的区别。

2.打开调速开关3,将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检查调节阀关闭后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齐平。

如不平则需查明故障原因(例连通管受阻、漏气或夹气泡等)并加以排除,直至调平。

3.打开阀13,观察思考:

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2)位置水头、压力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3)测点

(2)、(3)测管水头同否?

为什么?

4)测点(12)、(13)测管水头是否不同?

为什么?

5)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管水头如何变化?

4.调节阀13开度,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毕托管供演示用,不必测记读数)。

5.改变流量2次,重复上述测量。

其中一次阀门开度大到使19号测管液面接近标尺零点。

 

五、实验成果及要求

1.把有关常数记入表2.1实验装置台号№

水箱液面高程▽0cm,上管道轴线高程▽Zcm。

D1=cm,D2=cm,D3=cm。

 

表2.1有关常数记录表

测点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管径cm

两点间距cm

4

4

6

6

4

13.5

6

10

29

16

16

注:

(1)测点6、7所在断面内径为D2,测点16、17为D3,余均为D1。

(2)标“*”者为毕托管测点(测点编号见图2.2)。

(3)测点2、3为直管均匀流段同一断面上的两个测压点,10、11为弯管非均匀流段同一断面上的两个测点。

2.量测

并记入表2.2。

表2.2测记

数值表(基准面选在标尺的零点上)单位:

cm

测点

编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t

s

V

cm3

Q

cm3/s

实验次序

1

2

3

3.计算流速水头和总水头。

4.绘制上述测试结果中最大流量下的总水头线E-E和测压管水头线P-P(轴向尺寸参见图2.2,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绘在图2.2上)。

提示:

1.P-P依表2.2数据绘制,其中测点10\11数据不用;

2.E-E线依表2.3

(2)数据绘制,其中测点10、11数据不用;

3.在等值径管段E-E与P-P线平行。

图2.2(水头线)测试结果

表2.3计算数值表

(1)流速水头

管径d

(cm)

Q=(cm3/s)

Q=(cm3/s)

Q=(cm3/s)

A

(cm2)

v

(cm/s)

(cm)

A

(cm2)

v

(cm/s)

(cm)

A

(cm2)

v

(cm/s)

(cm)

(2)总水头

单位:

cm

测点编号

2

3

4

5

7

9

13

15

17

19

Q

(cm3/s)

1

2

3

六、成果分析及讨论

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

为什么?

2.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

为什么?

3.测点2、3和测点10、11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4.试问避免喉管(测点7)处形成真空有哪些技术措施?

分析改变作用水头(如抬高或降低水箱的水位)对喉管压力的影响情况。

5.毕托管所显示的总水头与实测绘制的总水头线一般都略有差异,试分析其原因。

雷诺实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1.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及其转换特征;

2.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园管流态判别准则;

3.学习古典流体力学中应用无量纲参数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并了解其实际意义。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3.1所示。

图3.1自循环雷诺实验装置图

1.自循环供水器;2.实验台;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4.恒压水箱;5.有色水水管;

6.稳水孔板;7.溢流板;8.实验管道;9.实验流量调节阀。

供水流量由无级调速器调控,使恒压水箱4始终保持轻微溢流的程度,以提高进口前水体稳定度。

本恒定水箱还设有多道稳水隔板,可使稳水时间缩短3~5分钟。

有色水经有色水水管5注入实验管道8,可据有色水散开与否判别流态。

为防止自循环水污染,有色指示水采用自行消色的专用色水。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测记本实验的有关常数。

2.观察两种流态。

打开调速器3的开关使水箱充水至溢流水位,经稳定后,微微开启调节阀9,使颜色水流入实验管内并使颜色水流成一直线。

通过颜色水质点的运动观察管内水流的层流流态,然后逐步开大调节阀,通过颜色水直线的变化观察层流转变到紊流的水力特征,待管中出现完全紊流后,再逐步关小调节阀,观察由紊流转变为层流的水力特征。

3.测定下临界雷诺数

(1)将调节阀打开,使管中呈完全紊流,再逐步关小调节阀使流量减小,当流量调节到使颜色水在全管刚呈现出一稳定直线时,即为下临界状态;

(2)待管中出现临界状态时,用体积法测定流量;

(3)根据所测流量计算下临界雷诺数,并与公认值(2000)比较,偏离过大,需重测;

(4)重新打开调节阀,使其形成完全紊流,按照上述步骤重复测量不少于三次;

(5)同时用水箱中的温度计测记水温,从而求得水的运动粘度。

注意:

a.每调节阀门一次,均需等待稳定几分钟;

b.在关小阀门过程中,只许逐渐关小,不许开大;

c.随出水流量减小,应适当调小调速器3的开关(右旋)使供水量减少,以减轻由溢流量引发的扰动。

4.测定上临界雷诺数。

逐渐开启调节阀,使管中水流由层流过渡到紊流,当色水刚开始散开时,即为上临界状态,测定上临界雷诺数1~2次。

 

五、实验成果及要求

1.记录、计算有关常数:

实验装置台号№

管径d=cm,水温t=℃计算常数K=s/cm3

运动粘度

cm2/s

2.整理、记录计算表

表3.1记录计算表

实验

次序

颜色水线

形态

水体积

V(cm3)

时间

T(s)

流量

Q(cm3/s)

雷诺数

Re

阀门开度增

(↑)或减(↓)

备注

1

2

3

4

5

实测下临界雷诺(平均值)

=

注:

颜色水形态指:

稳定直线,稳定略弯曲,直线摆动,直线抖动,断续,完全散开。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

1.流态判据为何采用无量纲参数,而不采用临界流速?

2.为何认为上临界雷诺数无实际意义,而采用下临界雷诺数作为层流与紊流的判据?

实测下临界雷诺数

与公认值偏离多少?

原因何在?

3.雷诺实验得出的园管流动下临界雷诺数为2320,而目前有些教科书中介绍采用的下临界雷诺数是2000,原因何在?

4.为什么在测定Rec调小流量过程中,不许有反调?

5.分析层流和紊流在运动学特性和动力学特性方面各有何差异?

沿程阻力实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1.加深了解园管层流和紊流的沿程损失随平均流速变化的规律;

2.掌握管道沿程阻力系数的量测技术和应用气—水压差计及水—水银多管压差计测量压差的方法;

3.将测得的Re~λ关系值与莫迪图对比,分析其合理性,进一步提高实验成果的整理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4.1所示。

图4.1自循环沿程阻力实验装置图

1.高压恒定自动供水器;2.实验台;3.回水管;4.供水管与供水阀;5.旁通管与旁通阀;

6.测压计;7.水压差计;8.水银压差计;9.滑动测量尺;10.实验管道;

11.水封器;12.测压点;13.实验流量调节阀。

根据压差测法不同,有两种型式:

型式Ⅰ压差计测压差。

低压差用水压差计量测;高压差用水银多管式压差计量测。

装置简图如图4.1所示。

型式Ⅱ电子量测仪测压差。

低压差用水压差计量测;而高压差用电子量测仪(简称电测仪)量测。

与型式Ⅰ比较,该型唯一不同在于水银多管式压差计被电测仪(图4.2)所取代。

本实验装置配备有:

1.自动供水泵与稳压器

自循环高压恒定全自动供水器3由离心泵、自动压力开关、气—水压力罐式稳压器等组成。

压力超高时能自动停机,过低时能自动开机。

为避免因水泵直接向实验管道供水而造成的压力波动等影响,离心泵的输水是先进入稳压器的压力罐,经稳压后再送向实验管道。

图4.2电测仪

1.压力传感器;2.排气旋钮;3.连通器;4.主机

2.旁通管与旁通阀

由于本实验装置所采用水泵的特性,在供小流量时有可能时开时停,从而造成供水压力的较大波动。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供水器设有与蓄水箱直通的旁通管(图中未标出),通过分流可使水泵持续稳定运行。

旁通管中设有调节分流量至蓄水箱的阀门,即旁通阀,实验流量随旁通阀开度减小(分流量减小)而增大。

实际上旁通阀又是本装置用以调节流量的重要阀门之一。

3.水封器

为了简化排气,并防止实验中再进气和误操作引起的水银外溢。

在水银压差计的连通管上装有水封器,水封器由2只充水(不满顶)的密封立筒构成(图4.1)。

4.电测仪

由压力传感器和主机两部分组成。

经由连通管将其接入测点(图4.2)。

压差读数(以米水柱为单位)通过主机显示。

三、实验原理

由达西公式

(4.1)

另由能量方程对水平等直径园管可得

(4.2)

压差可用压差计或电测仪。

以于多管式水银压差有下列关系:

*

(4.3)

式中,

分别为水银和水的容生:

为汞柱总差。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准备Ⅰ对照装置图和说明,搞清各组成部件的名称、作用及其工作原理:

检查蓄水箱、水位是否够高及旁道阀5是否全部打开。

否则予以补水并关闭阀门:

记录有关常数:

工作管内径d和实验管长L(标志于蓄水箱)。

准备Ⅱ启动水泵,本供水装置采用的是自动水泵,接通电源,全开阀5,打开供水阀4,水泵自动开启供水。

如关闭阀5和供水阀4,则水泵无法正常运转,且会对电机造成损坏。

准备Ⅲ调试量测系统。

(1)通水、排气对各有关量测仪及其连通管按下列程序充水排气;

实验管道将旁通阀5,供水阀4和出水阀13全开,将气体排出后,关闭出水阀13。

水压差计关闭阀13,全开阀5,松开(水压计连通管)止水夹,开启阀4,旋开倒U型管旋钮F1(图4.1)(待测管升至一定高度,再按下列步骤适当降低。

以保证有足够的量程),全关阀4,(待倒U型管水位降至测尺值22cm左右)拧紧F1。

压力传感器关闭阀13,开启阀4,打开排气旋钮F2(图4.2),待旋孔溢水再拧紧。

(2)校核关闭阀13,全开阀4和阀5,检查水压差计两测管中水位平否?

否则近上述步骤重新排气。

实验量测

(1)调节流量实验可按流量由小到大依次进行:

微开阀13(阀5已全开),使流量逐次增大,其增量,在流量较小时,用水压差计水柱关△h控制,每次增量可取△h=4~6mm。

初次小些。

按些增量作5个点,第6个点使水压差计达到最大压差。

大流量通过渐关旁通阀,调大压差,量测改用电测仪,流量增量改用电测仪计数控制。

电测仪读数为△hm, 第一次读数(即第7个点)为200cm左右,每次增加200cm,做到第9个点,第10个点也就是最后一个点,使旁通阀5全关,电测仪达到最大读数。

(1)注意:

①当换用电测仪时,务必夹紧水压差计连通管;

②流量每调一次,均需稳定2~3分钟,流量愈大,稳定时间愈长;

③每次测流时段不小于8~10秒(流量大可短些);

④要求变更流量不少于10次。

(2)依次测定压差计测管(或电测仪)读数、相应流量和温度(温度表应挂在水箱中)。

(3)结束工作

①关闭阀13,检查△h=0及△hm=0与否。

否则表明压差计已进气,需重做实验;

②关闭阀4,切断电源。

五、实验成果及要求

1.有关常数。

实验装置台号№

圆管直径d=cm。

量测段长度L=85cm。

2.记录及计算(见表4.1)。

3.绘图分析*绘制lgv~lghf曲线,并确定指数关系值m的大小。

在厘米纸上以lgv为横坐标,以lghf为纵坐标,点绘所测的lgc~lghf关系曲线,根据具体情况连成一段或几段直线。

求厘米纸上直线的斜率

将从图上求得的m值与已知各流区的m值(即层流区m=1,光滑管流区m=1.75,粗糙管紊流区m=2.0,紊流过渡区1.75

 

表4.1记录及计算表常数

cm5/s2

次序

体积

(cm3)

时间

s

流量

Q

(cm3/s)

流速

v

(cm/s)

水温

粘度

ν

(cm2/s)

雷诺数

Re

比压计读数

沿程损失

hf

cm

沿程损失

系数λ

Re<2320

h1

h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

1.为什么压差计的水柱差就是沿程阻力损失?

如实验管道安装成倾斜,是否影响实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