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1298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新闻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广播电视新闻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广播电视新闻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广播电视新闻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广播电视新闻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播电视新闻基础知识.docx

《广播电视新闻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新闻基础知识.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播电视新闻基础知识.docx

广播电视新闻基础知识

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内涵要求

浏览次数:

738次悬赏分:

5|提问时间:

2010-7-2716:

57|提问者:

匿名

推荐答案

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

要求:

要认真贯彻《通知》精神,深入广泛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加强领导,扎实组织,认真整改,务求实效。

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对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真解决好对新闻工作各种各样的模糊观念和错误认识;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对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方针原则,认真解决事业心、责任感、纪律观念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紧密联系作风实际,对照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要求,认真解决工作精神、工作状态、工作追求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错误认识和不良行为。

对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等问题,要扭住不放,一抓到底,集中进行整改,务必得到解决。

四、广播电视常识

作者:

资格考试编委会文章来源:

中国电视纪录片网 更新时间:

2010-7-2812:

30:

36

四、广播电视常识

(一)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简况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开始播音,呼号XNCR,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

1941年12月3日开办日语广播。

1943年春,因电子管损坏而暂停播音,1945年8月中旬于抗战胜利之时恢复播出。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3月中旬迁至瓦窑堡(现子长县)继续播音,于3月21日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此后,随着战局形势的发展,曾先后转移到河北省涉县、平山县境内播音。

从1947年9月起开办了英语广播节目。

延安、陕北台的节目及时宣传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政策和主张,办有新闻、评论节目,并办有《解放区介绍》、《人民呼声》、《对国民党军广播》等专题节目。

国统区听众称之为“茫茫黑夜中的灯塔”,在解放战争中起到巨大作用。

1949年3月25日,陕北台迁进北平,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开始具有中央台的性质。

播音时间逐年增加。

同年9月27日改名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延安时期的广播发射机,1956年被送到中国人民革命历史博物馆。

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

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9年3月25进入北平后使用的台名,同年9月1日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第一台,9月27日又改名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第一台。

另外也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最初的台名。

1949年2月2日开始播音,陕北台迁进北平使用此名后,即改名北平人民广播电台。

同年9月1日起,改称北平新华广播电台第二台。

同年12月5日,又改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沿用至今。

中央广播事业局

简称广播事业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广播电视工作的部门,1949年10月成立,当时属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领导。

1952年2月新闻总署撤销后,由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领导,宣传业务由中共中央宣传部领导。

1954年11月起为国务院直属机构,技术行政业务由国务院第二办公室(一度由文化部)领导,宣传业务仍由中宣部领导。

主要职责为领导和管理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制订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规划,代表国家参与相应国际行业组织等。

历任局长有:

李强、梅益、邓岗、张香山等。

1982年5月,根据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决定撤销该局,其职责划归新成立的广播电视部。

广播电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广播电视工作的部门。

1982年5月,根据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23次会议决定,撤销中央广播事业局,成立广播电视部,属国务院领导。

历任部长为吴冷西、艾知生。

1986年1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14次会议决定,将管理国家电影事业的职责也并入广播电视部,该部改为广播电影电视部。

广播电影电视部

广播电影电视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曾经存在的一个部门,1986年,将文化部电影局,与广播电视部合并,成为广播电影电视部。

1998年6月25日,全国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改组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负责广播电视宣传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的国务院直属机构(正部级),是全国广播电影电视业发展和行业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

1998年3月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方案和经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设置方案,由广播电影电视部改组而成。

同年4月8日正式挂牌并启用公章。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6月的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

广电总局现设办公厅(法规司)、总编室、电影事业管理局、电视剧管理司、社会管理司、人事教育司、计划财务司、科技司、外事司9个职能司局;领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单位。

该局的主要职责包括研究并拟定广播电视宣传和影视创作的方针政策,把握舆论导向;指导广播电视电影创作并协调其题材规划;指导广播电影电视管理体制改革等。

历任局长田聪明、徐光春,现任局长为王太华。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国家广播电台,前身是1940年12月30日开始播音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解放战争时期,该台撤离延安,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3月迁址北平,曾用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的名称,同年12月5日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其英文译名为CHINANATIONALRADIO,英文缩写为CNR。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共办有9套节目,每天播音198个小时,全部上卫星播出。

9套节目各有重点、各具特点:

第一套中国之声,是以新闻为主、对全国广播的普通话综合性节目;第二套经济之声,是以经济、科技信息和生活服务为主的对全国广播的普通话综合性节目;第三套音乐之声,是调频立体声音乐节目;第四套都市之声,是面向首都的生活节目;第五套中华之声、第六套神州之声,是对台湾的广播节目;第七套华夏之声,是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广播的节目;第八套民族之声是民族语言广播节目,使用蒙、藏、维、哈、朝5种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普通话播出;第九套是以评书、小说连播等语言类文艺节目为主的文艺之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全国各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设有39个记者站和办事处,目前已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广播机构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国惟一向世界广播的国家电台,也是世界最大的国际广播电台之一。

广播语种,播音时间和听众来信均居世界前三位。

其前身可追溯到1941年12月3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的日语节目。

1950年4月10日,定名为“北京广播电台”,独立建台。

1978年4月18日,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英文名为:

ChinaRadioInternational,简称CRI。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开办初期每天只有15分钟的日语广播,经过60年的发展,目前每天使用38种外语(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波兰语、匈牙利语、保加利亚语、罗马尼亚语、塞尔维亚语、捷克语、阿尔巴尼亚语、世界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缅甸语、柬埔寨语、菲律宾语、印地语、印尼语、日语、朝鲜语、老挝语、马来语、蒙古语、尼泊尔语、波斯语、泰米尔语、泰语、越南语、豪萨语、普什图语、僧加罗语、斯瓦希里语)以及汉语普通话和4种方言(广州话、潮州话、闽南话和客家话)向全世界广播270小时。

国际台各语种广播节目构成为新闻、时事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专题。

广播节目覆盖全球。

到2002年底,国际台海外落地节目播出的总时数每天达63小时。

该台每天还有长达17个小时的对内调频广播,包括国内外新闻、时事动态、专题报道、商业信息、音乐节目、语言及文化节目,由国内20多家省市电台全部或部分转播,固定听众人数愈千万。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世界各大洲建有27个驻外记者站,并在国内各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建有记者站。

它还有11个海外转播站,并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广播电视机构建立了节目和信息互换,海外听众超过2亿人。

1998年12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互联网站开始对外发布。

2000年,国际台网站被列入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国际在线”现已将国际台目前的43种语言广播节目全部送上互联网,听众可以在网上收听43种语言广播的一周节目,从而实现了在线收听和点播收听。

1999年10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始制作,并通过亚洲二号卫星向全国传送国际新闻电视节目。

现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电视中心每天制作和传送上星5个多小时的电视节目,在全国200多家电视台、近300个频道当中播出。

中央电视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视台。

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并称“中央三台”。

1958年5月1日试播,当年9月2日正式播出。

初名北京电视台,1978年5月1日更名为中央电视台,英文名为ChinaCentralTelevision,简称CCTV。

中央电视台是中国重要的新闻舆论机构,是党、政府和人民的重要喉舌,是中国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发挥着传播新闻、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是全国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中国中央电视台现开办有16套开路播出的电视节目,并开通一个高清晰度电视试验播出频道。

16个开路频道为综合频道、经济频道、综艺频道、中文国际频道、体育频道、电影频道、少儿·军事·农业频道、电视剧频道、英语国际频道、科教频道、戏曲频道、社会与法频道、新闻频道、少儿频道、音乐频道、西班牙语法语频道,内容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同时开办了12个数字电视付费频道和28个网络电视频道。

数字电视付费频道包括风云足球、第一剧场、风云剧场、世界地理、风云音乐、怀旧经典、高尔夫·网球、CCTV-娱乐、CCTV-戏曲、央视精品、国防军事和女性时尚。

网络电视频道包括新闻、央视关注、纪录、旅游、历史、英语、杂技、电视剧、综艺、相声、气象、科技、美食、小品、音乐、体育、生活、卡通王国、时尚、京剧、少儿、经济、法制、教育、游戏、话剧、魔术、人物等。

中央电视台拥有近40万小时的节目资源。

年播出总量为230248小时,平均每天631小时(包括北美长城平台节目,付费频道和高清节目频道);自制节目比例达739%。

中国中央电视台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和设施,采录制作设备已实现全面数字化,节目播出实现自动化,并率先在国内开展了高清晰度电视、交互式电视播出试验,建设了先进的新闻共享系统。

先进的技术保障体系成为确保日常节目制作和重大宣传任务安全播出的重要支柱。

中央电视台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同全国各级地方电视台和文化机构建立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世界134个国家和地区的208个媒介机构建立了业务关系,并通过设在全球的14个驻外记者站及时报道世界各地的重大新闻事件,并在台湾地区建立了记者站点,成为当今中国第一大电视台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传播机构。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原“北汽摩厂址”),紧临东三环,地处CBD核心区,占地19700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最高建筑234米,工程建设总投资约50亿元人民币。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主楼(CCTV)、电视文化中心(TVCC)、服务楼及媒体公园。

项目建成后,中央电视台将具备200个节目频道的播出能力。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

简称《早报摘》,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发布国内外要闻、政令和当天首都报纸摘要为主的综合性重点新闻节目。

其前身是开办于1950年4月10的《首都报纸摘要节目》,1952年1月20日停办。

1955年4月4日《中央报纸摘要》节目重新播出,7月4日易名《新闻和报纸摘要》。

后又更名为《新闻和中央报纸摘要》。

1967年1月26日恢复《新闻和报纸摘要》名称,最初播出时间是18点30分至45分,从1955年7月4日开始固定在每天早晨6点30分至7点播出,7点至7点30分重播。

1983年2月1日起开始增加当天地方报纸版面内容介绍。

50多年来,《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的收听率始终名列各类广播节目榜首。

目前《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分国内要闻、今日天气、简讯、媒体介绍、国际新闻五个部分。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是中央电视台以发布国内外要闻、政令和当天首都报纸摘要为主的综合性重点新闻节目。

每天19点至19点30分于一套节目播出,全国各地方电视台同时转播。

它是全国城乡观众获取新闻的重要来源,长期以来也是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

1976年7月1日开始试办,名为《电视新闻》,每次15分钟,全部是国内新闻。

1978年1月1日正式定名为《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后简称《新闻联播》。

1980年4月中央电视台的国际新闻节目并入该节目,节目时间增加到30分钟。

1981年7月1日起实行国内、国际的图像新闻与口播新闻按轻重主次统一编排,并开辟了若干小栏目。

从1984年起开始播出有关台湾地区与港澳地区的报道和有关亚洲各国的报道。

中国广播网(wwwcnrcnwwwcnradiocom)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具有鲜明的广播特色,是中国最大的音频广播网站,旨在通过互联网“让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

“中国广播网”的前身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站,1998年8月注册开通,是中央新闻单位中最早开通互联网站的单位之一。

2002年1月1日,正式更名“中国广播网”。

目前,“中国广播网”共设有新闻、财经、体育、音乐、书院、汽车、旅游、军事、民族、台湾等64个专业频道,400多个栏目。

网站音频数据总量2TB。

网站同时以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流媒体音频广播技术,为网民提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9套节目网上直播、270多个重点栏目的在线点播服务。

2005年7月2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广播网银河台开通仪式。

银河台致力于打造集娱乐、资讯、知识、情感、教育节目为一体的网络时尚元素旗舰。

节目制作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模式,内容、形态、风格、理念等方面均立足于网络特点,符合网络文化传播规律。

技术上银河台实现了固定网、移动网、广播网络的三网合一,网民可以通过因特网和手机两种方式收听、点播、甚至参与制作银河台的新节目。

“中国广播网”正以丰富的新闻信息资源和音频节目资源为基础,建设一个以中央台为中心、全国各地电台为依托,面向全国、面向全球的“中国广播网”。

“中国广播网”银河台将以“我们的银河我们作主”为宗旨,逐步打造集图片、文字、声音、影像为一体的多媒体播客平台(M-blog),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时尚乐园。

“国际在线”(CRIOnline)

是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政府重点新闻网站,1998年12月26日正式对外发布。

“国际在线”主要提供新闻、文化和经济类信息,并以丰富的音频节目为特色。

目前拥有简体中文网、繁体中文网和英语、西班牙语、德语、葡萄牙语、法语、俄语、朝鲜语、日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世界语、罗马尼亚语、保加利亚语、印尼语和越南语等外语网站,共44个站点,是一个依托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广播资源和27个驻外记者站以及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31个省市记者站的多语种、多媒体集群网站。

网站每天发稿近千篇,其中中文400篇左右,英文200篇左右。

目前,已发展成为由43种文字、48种语言音频节目组成的中国语种最多的网站。

“国际在线”的访问者来自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网上节目时长达到每天2215小时,日均收听人次70万。

此外,通过开展对外合作,转载“国际在线”内容的境外网站不断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范围内链接“国际在线”各语种网站首页的网站数量已经达到近15000个。

“国际在线”于2005年7月13日正式开播了多语种网络电台InetRadio(wwwinetradiocn),使用汉语普通话、英语、德语和日语播出。

节目内容由资讯、谈话、音乐和外语教学四大类节目组成。

2006年7月13日,“国际在线”推出了汉语、英语、日语和朝鲜语国内首家多语种播客。

2007年9月14日,由9种语言组成的11个境外网络电台(CRIWebCast)正式开播,标志着以“本土化”为目标的新型多语种境外网络电台全面启动。

从此,国际台的新媒体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央视国际(CCTVcom)

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网站。

1996年12月建立并试运行,是我国最早发布中文信息的网站之一。

2000年10月,CCTVcom被列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成为新闻媒体网站的国家队和主力军。

2001年5月25日,中央电视台成立网络宣传部,将网站纳入节目宣传部门。

自此,CCTVcom建设全面推进,并迅速成长为有影响力的网络媒体。

2006年4月28日,中央电视台成立网络传播中心和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央视国际(CCTVcom)同时实现全新改版。

CCTVcom是一个集新闻、信息、娱乐、服务为一体的具有视听、互动特色的综合性网络媒体,目前已实现CCTV14910新闻频道等12套节目网上同步视频直播。

此外网站对CCTV重点栏目、特别报道、大赛晚会还制作网上视频点播节目,并提供多种视频码流,满足不同上网条件用户需求。

2005年12月27日,CCTVcom具有视听特色的栏目《视听在线》被国务院新闻办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评为“2005年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

目前,中央电视台近400个电视栏目主要内容及其主创人员已实现网上传播,栏目内容整体上网270余个。

CCTVcom每年与电视在特别节目、晚会大赛中的直播互动达100多场,网上社区全年组织在线访谈近300场,社区可支持10万多人同时在线。

依托CCTV节目网站还创办了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和台湾频道,用CDN技术向全球推送CCTV外宣节目,通过互联网扩大电视外宣覆盖面。

海外网民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加拿大、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参考阅读】

2006年4月28日,央视国际实现全新改版,CCTVcom与ICCTVcn合二为一,统一域名CCTVcom。

改版后的央视国际重点建设电视指南、新闻、经济、体育、娱乐、电视剧、电影、动画、音乐、生活、科学、教育、社区、网络电视、商务等内容版块;推出视频搜索引擎,加大视频直播与点播等特色服务;引入主持人博客、播客和央视社区等互动新概念。

全新改版后的央视国际凸显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1实现海量信息总汇

“汇天下精华、扬独家优势”,通过技术与流程的优化萃取精华,将央视国际打造成海量、权威、时尚的具有视听互动特色的新媒体平台。

2打造网上知名论坛

以央视热播节目为基础,结合社会热点话题,打造形态多样、功能齐备、人气旺盛的系列化论坛群,其中重点建设“央视论坛”(时事类)品牌并与“博客”、“播客”、在线访谈等共同构成综合性网络社区。

3建立名主持人、名记者博客

建立央视国际专门的博客团队,为央视名主持人、名记者建立个人博客空间,内容包括个人主页、日记、文摘、图片、视音频、fans俱乐部等。

为主持人、记者搭建一个与网友与观众进行展示、沟通并交流的平台。

借助央视主持人、记者等独特资源与品牌知名度,提升央视国际的访问量与影响力,扩大网友参与空间。

4推出视频搜索引擎

根据互联网由文字图片向视频发展的趋势,依托央视巨大的电视节目资源,全面借助新媒体技术(包括视频搜索引擎、P2P流媒体传播、即时通信、视频会议等技术),实现央视国际视频搜索零的突破,逐步建立最强大的视频搜索中心。

5建设台网联动中心

成为央视大型活动、特别节目的网络宣传推广和互动中心,提供从全案策划、内容制作到组织实施的全程服务。

充分利用互联网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打造电视活动网上互动参与平台,包括预告、报名、征集、调查、投票、答题、预赛、网上路演等。

6开办网上增值服务

(1)电视增值服务:

提供比电视节目更丰富的内容,欲知详情请登录央视国际;对优质电视节目资源进行整合、加工、包装后转化为丰富多彩的网上视听产品。

适时推出付费订阅服务。

(2)电信增值服务:

提供手机流媒体及短信、彩信、彩铃业务等增值服务,为产业发展和经营业务开辟空间。

央视国际(CCTVcom)正不断借助互联网新技术研发网络媒体的新内容、新功能、新服务,逐步建立包括网站、手机、PC客户终端等在内的、覆盖面更广的新媒体服务平台。

全新的央视国际(CCTVcom)计划用3至5年时间,努力打造成为国内最强大的视频网站,争取进入国内网站以及世界媒体网站前列。

齐越(1922~1993)

原名齐斌濡。

1922年2月23日生于黑龙江满洲里。

1942~1944年在西北大学学习时投身进步学生运动。

1946年10月来到解放区,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任编辑。

1947年春调到新华社临时总社,任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编辑,8月始任播音员。

解放战争时期曾播出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等众多重要文告,鼓舞了人民的士气,瓦解了敌人的斗志。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盛况,是他与丁一岚一起向全世界现场直播的。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的几十年漫长播音生涯中,他以特有的庄重、深沉的声音感染了千百万听众。

许多人从他的播音中更深切地感受到《谁是最可爱的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名篇的魅力。

1975年齐越调到北京广播学院任教。

1978年评为新中国第一位播音学教授。

1993年11月7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夏青(1927~2004)

原名耿绍光。

1927年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

1948年入东北大学中文系读书并参加革命。

1950年5月在北京新闻学校第一期毕业,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曾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学研究委员会会长、名誉会长,1986年首批被评为播音系列最高职称播音指导。

夏青在政论性文章和古典文学播音方面造诣很深。

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文;60年代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论战中,他主播“九评”等一系列重要文章;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全文宣读了《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在古典文学和诗词作品方面,夏青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阅读与欣赏》节目里讲解朗读难度很大的古典文学名篇,录制毛泽东诗词,受到广大听众喜爱,节目堪称精品。

2004年7月2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二)广播电视节目概述

广播电视节目

广播电视节目是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有播出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

它是一个按时间段划分、按线性传播的方式安排和表现内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统。

就一个台来说,至少包括三个层次:

1一套节目,即一个台每天以同一呼号或在同一频率、频道中播出的全部节目,它们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节目群,形成节目的顺时链;

2一个节目,即在特定时间段、连续播出的具体内容整体;这个节目既是顺时链的一环,自身又可由每天在同一时间段播出的多次节目组成自成一体的历时链,属于整个节目系统的基本层,又称作栏目:

3一次节目,即在当天某一特定时间播出的具体内容的整体,它是节目历时链的具体环节,属于整个节目系统的基础层次。

这三个层次以统辖——隶属的关系,构成了一个台的有机节目系统。

如果一个台有几套节目,那么在同一时间内就有几个节目在播出,这些节目之间又形成了共时链的关系。

整个系统形成了梯级构建。

而作为节目系统的基础层次的一次节目,本身也是完整的微观系统,往往包含着一系列下属概念,如报道形式、样式、体裁等。

广播、电视节目存在着多种分类

按内容性质,分为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和服务性节目;

按内容构成和组合形式,分为综合节目、专题节目、杂志型节目;

按播出方式,分为直播节目和录播节目;

按播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