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茶碱地西泮临床运用说明.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0913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氨茶碱地西泮临床运用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氨茶碱地西泮临床运用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氨茶碱地西泮临床运用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氨茶碱地西泮临床运用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氨茶碱地西泮临床运用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氨茶碱地西泮临床运用说明.docx

《氨茶碱地西泮临床运用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氨茶碱地西泮临床运用说明.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氨茶碱地西泮临床运用说明.docx

氨茶碱地西泮临床运用说明

氨茶碱注射液【适应症】

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缓解喘息症状,也可用于急性心功能不全和心源性哮喘。

【规格】2ml:

0.25g【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

静脉注射,一次0.125-0.25g,一日0.5-1g,每次用0.25g,以5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40ml,注射时间不得短于10分钟。

静脉滴注,一次0.25-0.5g,一日0.5-1g,以5%~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滴注。

静脉给药极量:

一次0.5g,一日1g。

2.小儿常用量:

静脉注射,一次按体重2-4mg/kg,以5%-2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注射。

【不良反应】

1.常见的不良反应为:

恶心、胃部不适、呕吐、食欲减退,也可见头痛、烦燥、易激动。

2.当静脉滴注过快或茶碱血浓度超过20卩g/ml,可出现毒性反应,表现为心律失常、心率增快、头晕、血压剧降、肌肉颤动或癫痫。

由于胃肠道受刺激,可见血性呕吐物或柏油样便。

【禁忌】

对本品过敏的患者、未经控制的惊厥性疾病患者及急性心肌梗死伴有血压显著低者禁用。

【注意事项】

1、对诊断的干扰:

本品可使血清尿酸及尿中儿茶酚胺的测定值增高;2、下列情况应慎用,并注意监测血清茶碱浓度:

(1)酒精中毒;

(2)心律失常;(3)严重心脏病;(4)充血性心力衰竭;(5)肺源性心脏病;(6)肝脏疾患;(7)高血压;(8)甲状腺功能亢进;(9)严重低氧血症;(10)急性心肌损害;(11)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或有溃疡病史者;(12)肾脏疾患;(13)年龄超过55岁,特别是男性和伴发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14)持续发热患者;(15)茶碱清除率减低者。

3、静脉用药时,应避免与维生素C、促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素、四环素类盐酸盐配伍;4、用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时应注意计算氯化钠的摄入量;5、给药期间注意体血药浓度与疗效相关,尤其是长期用药病人,用量通常大于一般人用量,曾认为茶碱有效血药浓度大约10~20卩g/ml,超过20卩g/ml,即可产生毒性,近来研究提示5〜10卩g/ml左右时也可收到较好疗效;6、用量应根据标准体重计算,理论上给予茶碱0.5mg/kg,即可使血清茶碱浓度升高1

卩g/mlo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本品可通过胎盘屏障,使新生儿血清茶碱浓度升高到危险程度,须加以监测;

2.本品可随乳汁排出,哺乳期妇女服用可引起婴儿易激动或出现其他不良反应o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尽量避免使用o【儿童用药】

小儿的药物清除率较高,个体差异大,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老年用药】

老年人血浆清除率降低,潜在毒性增加,应慎用,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药物相互作用】

1、茶碱与麻黄碱及其他拟交感胺类支气管扩药合用疗效增加但毒性亦增强;2、茶碱与别嘌醇(大剂量)、西咪替丁、普萘洛尔及口服避孕药合用可使茶碱清除率降低,血清浓度增高;3、茶碱与利福平合用可使茶碱血清浓度降低,茶碱与苯妥英钠合用时,两药血清浓度均降低;4、对于需用茶碱的患者,最好避免使用非选择性B受体阻滞药(如普萘洛尔),因它们的药理作用相互拮抗,本品的支气管扩作用可能受到抑制;5、茶碱与巴比妥类、卡马西平及其他肝微粒体酶诱导剂合用可加快茶碱的代和清除;6、与克林霉素、林可霉素及某些大环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喹诺酮类抗菌药(伊诺沙星、环丙沙星)合用时,可降低本品在肝脏的清除率,使血药浓度升高,甚至出现毒性反应,应在给药时调整本品的用量;7、与锂盐合用时,可加速肾脏对锂的排出,后者疗效因而降低;8、与其他茶碱类药合用时,不良反应可增多;9、吸烟者茶碱的肝代加强,需增加本品用药剂量。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

本品为茶碱和乙二胺的复合物,乙二胺可增加茶碱的水溶性。

茶碱通过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和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性介质。

在解痉的同时还可减轻支气管的充血和水肿,解除多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并有舒冠状动脉、外周血管和胆管平滑肌作用;增加心肌收缩力和轻微的利尿作用。

【药代动力学】

本品在体迅速释放出茶碱,后者的蛋白结合率为60%。

分布容积(Vd)约为0.5L/kg,半衰期(t1/2)为3~9小时,在半小时静注6mg/kg氨茶碱,其血药浓度可达10卩g/L,它在体80%~90%被肝脏氧化代,该药生物转化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有明显的个体间的差异。

本品的大部分以代产物形式通过肾排出,10%以原形排出。

地西泮【适应症】

1.可用于抗癫痫和抗惊厥;静脉注射为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对破伤风轻度阵发性惊厥也有效;

2.静注可用于全麻的诱导和麻醉前给药。

【规格】2ml:

10mg【用法用量】

成人常用量:

基础麻醉或静脉全麻,10~30mg。

镇静、催眠或急性酒精戒断,开始10mg,以后按需每隔3~4小时加5~10mg。

24小时总量以40~50mg为限。

癫痫持续状态和严重频发性癫痫,开始静注10mg,每隔10~15分钟可按需增加甚至达最大限用量。

破伤风可能需要较大剂量。

静注宜缓慢,每分钟2~5mg。

小儿常用量:

抗癫痫、癫痫持续状态和严重频发性癫痫,出生30天~5岁,静注为宜,每2~5

分钟0.2~0.5mg,最大限用量为5mg。

5岁以上每2~5分钟1mg,最大限用量10mg。

如需要,2~4小时后可重复治疗。

重症破伤风解痉时,出生30天到5岁1~2mg,必要时3~4小时后可重复注射,5岁以上注射5~10mg。

小儿静注宜缓慢,3分钟按体重不超过0.25mg/kg,间隔

15~30分钟可重复。

新生儿慎用。

【不良反应】

(1)常见的不良反应,嗜睡,头昏、乏力等,大剂量可有共济失调、震颤。

(2)罕见的有皮疹,白细胞减少。

(3)个别病人发生兴奋,多语,睡眠障碍,甚至幻觉。

停药后,上述症状很快消失。

(4)长期连续用药可产生依赖性和成瘾性,停药可能发生撤药症状,表现为激动或忧郁。

【禁忌】1.孕妇、妊娠期妇女、新生儿禁用。

2.本品含苯甲醇,禁止用于儿童肌肉注射。

【注意事项】

(1)对苯二氮类药物过敏者,可能对本药过敏;

(2)肝肾功能损害者能延长本药清除半衰期。

(3)癫痫患者突然停药可引起癫痫持续状态;(4)严重的精神抑郁可使病情加重,甚至产生自杀倾向,应采取预防措施。

(5)避免长期大量使用而成瘾,如长期使用应逐渐减量,不宜骤停。

(6)对本类药耐受量小的患者初用量宜小,逐渐增加剂量。

(7)以下情况慎用:

①严重的急性乙醇中毒,可加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

②重度重症肌无力,病情可能被加重。

③急性或隐性发生闭角型青光眼可因本品的抗胆碱能效应而使病情加重。

④低蛋白血症时,可导致易嗜睡难醒。

⑤多动症者可有反常反应。

⑥严重慢性阻塞性肺部病变,可加重呼吸衰竭。

⑦外科或长期卧床病人,咳嗽反射可受到抑制。

⑧有药物滥用和成瘾史者。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在妊娠三个月,本药有增加胎儿致畸的危险,孕妇长期服用可成瘾,使新生儿呈现撤药症状激惹、震颤、呕吐、腹泻;妊娠后期用药影响新生儿中枢神经活动。

分娩前及分娩时用药可导致新生儿肌力较弱,应禁用。

(2)本品可分泌入乳汁,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

【儿童用药】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对本药异常敏感,应谨慎给药。

【老年用药】老年人对本药较敏感,用量应酌减。

【药物相互作用】

(1)与中枢抑制药合用可增加呼吸抑制作用。

(2)与易成瘾和其他可能成瘾药合用时,成瘾的危险性增加。

(3)与酒及全麻药、可乐定、镇痛药、吩噻嗪类、单胺氧化酶A型抑制药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时,可彼此增效,应调整用量。

(4)与抗高血压药和利尿降压药合用,可使降压作用增强。

(5)与西咪替丁、普奈洛尔合用本药清除减慢,血浆半衰期延长。

(6)与扑米酮合用由于减慢后者代,需调整扑米酮的用量。

(7)与左旋多巴合用时,可降低后者的疗效。

(8)与利福平合用,增加本品的消除,血药浓度降低。

(9)异烟肼抑制本品的消除,致血药浓度增高。

(10)与地高辛合用,可增加地高辛血药浓度而致中毒。

【药物过量】

出现持续的精神错乱、严重嗜睡、抖动、语言不清、蹒跚、心跳异常减慢、呼吸短促或困难、严重乏力。

超量或中毒宜及早对症处理,最重要的是对呼吸循环方面的支持疗法,此外苯二氮受体拮抗剂氟马西尼(flumazenil)可用于该类药物过量中毒的解救和诊断。

中毒出现兴奋异常时,不能用巴比妥类药。

【药理毒理】

本品为长效苯二氮类药。

苯二氮类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抑制,随着用量的加大,临床表现可自轻度的镇静到催眠甚至昏迷。

本类药的作用部位与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认为可以加强或易化丫-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作用,GABA在苯二氮受体相互作用下,主要在中枢神经各个部位,起突触前和突触后的抑制作用。

本类药为苯二氮受体的激动剂,苯二氮受体为功能性超分子(supramolecular)功能单位,又称为苯二氮-GABA受体-亲氯离子复合物的组成部分。

受体复合物位于神经细胞膜,调节细胞的放电,主要起氯通道的阈阀(gating)功能。

GABA受体激活导致氯通道开发,使氯离子通过神经细胞膜流动,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超极化,抑制神经元的放电,这个抑制转译为降低神经元兴奋性,减少下一步去极化兴奋性递质。

苯二氮类增加氯通道开发的频率,可能通过增强GABA与其受体的结合或易化GABA受体与氯离子通道的联系来实现。

苯二氮类还作用在GABA依赖性受体。

(1)抗焦虑、镇静催眠作用。

通过刺激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的GABA受体,提高GABA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增强脑干网状结构受刺激后的皮层和边缘性觉醒反应的抑制和阻断。

分子药理学研究提示,减少或拮抗GABA的合成,本类药的镇静催眠作用降低,如增加其浓度则能加强苯二氮类药的催眠作用。

(2)遗忘作用。

地西泮在治疗剂量时可以干扰记忆通路的建立,从而影响近事记忆。

(3)抗惊厥作用。

可能由于增强突触前抑制,抑制皮质-丘脑和边缘系统的致痫灶引起癫痫活动的扩散,但不能消除病灶的异常活动。

(4)骨骼肌松弛作用。

主要抑制脊髓多突触传出通路和单突触传出通路。

地西泮由于具有抑制性神经递质或阻断兴奋性突触传递而抑制多突触和单突触反射。

苯二氮类也可能直接抑制运动神经和肌肉功能。

【药代动力学】

肌注吸收慢而不规则,亦不完全,急需发挥疗效时应静脉注射。

肌注20分钟、静注1~3分钟起效。

开始静注后迅速经血流进入中枢神经,作用快,但转移进入其他组织也快,作用消失也快。

肌注0.5~1.5小时、静注0.25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4~10天血药浓度达稳态,T1/2为20~70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9%。

本品主要在肝脏代,代产物有去甲地西泮、去甲羟地西泮等,亦有不同程度的药理活性,去甲地西泮的T1/2可达30~100小时。

本品有肠肝循环,长期用药有蓄积作用。

代产物可滞留在血液中数天甚至数周,停药后消除较慢。

地西泮主要以代物的游离或结合形式经肾排泄。

【贮藏】遮光,密闭保存。

异丙嗪

适应症】⑴皮肤粘膜的过敏:

适用于长期的、季节性的过敏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对血液或血浆制品的过敏反应,皮肤划痕症。

⑵晕动病:

防治晕车、晕船、晕飞机。

⑶用于麻醉和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包括镇静、催眠、镇痛、止吐。

⑷用于防治放射病性或药源性恶心、呕吐。

【规格】2ml:

50mg

【用法用量】肌注射。

成人用量①过敏,一次25mg(0.5支),必要时2小时后重复;严重过敏时可用肌注25〜50mg(0.5〜1支),最高量不得超过100mg(2支);②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可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至0.25%,缓慢静脉注射;③止吐,12.5〜25mg(0.25〜0.5支),必要时每4小时重复一次;④镇静催眠,一次25〜50mg(0.5〜1支)。

小儿常用量①抗过敏,每次按体重0.125mg/kg或按体表面积3.75mg/m2,每4〜6小时一次;②抗眩晕,睡前可按需给予,按体重0.25〜0.5mg/kg或按体表面积7.5〜15mg/m2。

或一次6.25〜12.5mg,每日三次;③止吐,每次按体重0.25〜0.5mg/kg或按体表面积7.5〜15mg/m2,必要时每4〜6小时重复;或每次12.5〜25mg,必要时每4〜6小时重复;④镇静催眠,必要时每次按体重0.5〜1mg/kg或每次12.5〜25mg。

【不良反应】异丙嗪属吩噻嗪类衍生物,小剂量时无明显副作用,但大量和长时间应用时可出现吩噻嗪类常见的副作用。

⑴较常见的有嗜睡;较少见的有视力模糊或色盲(轻度),头晕目眩、口鼻咽干燥、耳鸣、皮疹、胃痛或胃部不适感、反应迟钝(儿童多见)、晕倒感(低血压)、恶心或呕吐(进行外科手术和〈或〉并用其他药物时),甚至出现黄疸。

⑵增加皮肤对光的敏感性,多恶梦,易兴奋,易激动,幻觉,中毒性谵妄,儿童易发生锥体外系反应。

上述反应发生率不高。

⑶心血管的不良反应很少见,可见血压增高,偶见血压轻度降低。

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症及再生不良性贫血则属少见。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⑴已知对吩噻嗪类药高度过敏的人,也对本品过敏。

⑵下列情况应慎用:

急性哮喘,膀胱颈部梗阻,骨髓抑制,心血管疾病,昏迷,闭角型青光眼,肝功能不全,高血压,胃溃疡,前列腺肥大症状明显者,幽门或十二指肠梗阻,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儿童,服用本品后痰液粘稠,影响排痰,并可抑制咳嗽反射),癫痫患者(注射给药时可增加抽搐的严重程度),黄疸,各种肝病以及肾功能衰竭,Reye综合征(异丙嗪所致的锥体外系症状易与Reye综合征混淆)。

应用异丙嗪时,应特别注意有无肠梗阻,或药物的逾量、中毒等问题,因其症状体征可被异丙嗪的镇吐作用所掩盖。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⑴孕妇使用本药后,可诱发婴儿的黄疸和锥体外系症状。

因此,孕妇在临产前1〜2周应停用此药。

⑵哺乳期妇女应用本品时需权衡行弊。

【儿童用药】一般的抗组胺药对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和早产儿有较大的危险性;小于3个月的婴儿体药物代酶不足,不宜应用本品。

此外还有可能引起肾功能不全。

新生儿或早产儿、患急性病或脱水的小儿以及患急性感染的儿童,注射异丙嗪后易发生肌力障碍。

【老年用药】老年人用本药易发生头晕、滞呆、精神错乱、低血压。

还易发生锥体外系症状,特别是帕金森氏病、不能静坐(akathisia)和持续性运动障碍,用量大或胃肠道外给药时更易发生。

【药物相互作用】⑴对诊断的干扰:

葡萄糖耐量试验中可显示葡萄糖耐量增加。

可干扰尿妊娠免疫试验,结果呈假阳性或假阴性。

⑵乙醇或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特别是麻醉药、巴比妥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或三环类抗抑郁药与本品同用时,可增加异丙嗪或(和)这些药物的效应,用量要另行调整。

⑶抗胆碱类药物,尤其是阿托品类和异丙嗪同用时,后者的抗毒蕈碱样效应增加。

⑷溴苄铵、胍乙啶等降压药与异丙嗪同时用时,前者的降压效应增强。

肾上腺素与异丙嗪同用时肾上腺素的a作用可被阻断,使B作用占优势。

⑸顺铂、巴龙霉素及其他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水酸制剂和万古霉素等耳毒性药与异丙嗪同用时,其耳毒性症状可被掩盖。

⑹不宜与氨茶碱混合注射。

【药物过量】用量过大的症状和体征有:

手脚动作笨拙或行动古怪,严重时倦睡或面色潮红、发热,气急或呼吸困难,心率加快(抗毒蕈碱M受体效应),肌肉痉挛,尤其好发于颈部和背部的肌肉。

坐卧不宁,步履艰难,头面部肌肉痉挛性抽动或双手震颤(后者属锥体外系的效应)。

解救时可对症注射地西泮(安定)和毒扁豆碱。

必要时给予吸氧和静脉输液。

【药理毒理】异丙嗪是吩噻嗪类抗组胺药,也可用于镇吐、抗晕动以及镇静催眠。

⑴抗组胺作用:

与组织释放的组胺竞争Hl受体,能拮抗组胺对胃肠道、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或挛缩,解除组胺对支气管平滑肌的致痉和充血作用。

⑵止吐作用:

可能与抑制了延髓的催吐化学感受区有关。

⑶抗晕动症:

可能通过中枢性抗胆碱性能,作用于前庭和呕吐中枢及中脑髓质感受器,主要是阻断前庭核区胆碱能突触迷路冲动的兴奋。

⑷镇静催眠作用:

可能由于间接降低了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的应激性。

【药代动力学】注射给药后吸收快而完全,血浆蛋白质结合率高。

肌注给药后起效时间为20分钟,静注后为3〜5分钟,抗组胺作用一般持续时间为6〜12小时,镇静作用可持续2〜8小时。

主要在肝代,无活性代产物经尿排出,经粪便排出量少。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本品可用于短期治疗如下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包括耳、鼻、喉):

如反复发作的扁桃腺炎。

-下呼吸道感染:

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大叶性肺炎及支气管肺炎。

-鼻窦炎。

-中耳炎。

-生殖泌尿道感染:

如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如疖、脓肿、蜂窝组织炎、外伤感染。

-骨和关节感染:

如骨髓炎。

-其它感染:

如腹腔感染等。

本品

还可用于预防大手术感染,如:

胃肠、盆腔、头、颈、心脏、肾、关节移植和胆道手术。

本品可用于短期治疗如下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包括耳、鼻、喉):

如反复发作的扁桃腺炎。

-下呼吸道感染:

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大叶

性肺炎及支气管肺炎。

-鼻窦炎。

-中耳炎。

-生殖泌尿道感染:

如膀胱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