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冶金技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0898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9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冶金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冶金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冶金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冶金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冶金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冶金技术.docx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冶金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冶金技术.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冶金技术.docx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冶金技术

 

《冶金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修订)

 

专业负责人陈筱莲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

2012年12月

目录

一、专业建设基础2

1、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2

2、专业建设基础和优势3

3、存在的问题6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6

1、专业建设总体目标6

2、人才培养目标7

三、专业建设内容7

1、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校企对接7

2、探索系统培养,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15

3、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践育人19

4、转变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22

5、建设教学团队,形成“德技双馨”“专兼并举”的教师队伍26

6、发挥第三方评价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29

7、发挥专业优势和地区优势,大力开展产学研结合,开展技术服务32

四、改革举措36

五、预期成果与绩效39

六、专业建设预算45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是马钢集团公司投资兴办的一所高职学院。

马钢是中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依托马钢办学,不仅给我校增添了浓厚的冶金特色,更可为学院提供优秀的教师和良好的教学、实习、实训基地。

一、专业建设基础

1、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钢铁产业有力支撑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钢铁工业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我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根本目标,人才是关键。

即使是在产业结构调整的今天,在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到2015年我国粗钢产量要达到8.5亿吨。

在安徽省“十二五”规划中,钢铁工业作为改造提升的传统产业来推进。

由此可见,中国钢铁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钢铁工业的飞速发展,必然增加了对掌握钢铁冶金技术的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对一线技术人员的需求更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发展,总量需求增大。

(2)产业结构调整,技能型人才紧缺。

(3)专业性强、招生数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以上的几个原因造成了市场对冶金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实际该专业毕业生人数的5~10倍。

2、专业建设基础和优势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全日制企办普通高等学校,由“马钢职工大学”改建而成。

学院以“冶金科技”冠名,是因为近30年来冶金专业一直是学校的龙头专业。

2003年学院开设冶金技术专业,学院不断增加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在办学特色、办学水平方面形成了明显的优势。

(1)办学思路明确,特色鲜明

本专业办学29来,为马钢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开办高职以来,本专业为社会输送了358名合格毕业生。

冶金技术专业2007年被批准为安徽省示范专业。

根据教高(2006)16号文的精神,我们符合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

本着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宗旨,我们的毕业生的服务地区主要在皖、江、浙地区,我校也是该地区唯一一所设置冶金技术专业高职学院。

因此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历年保持在97%以上。

(2)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结构合理

冶金技术专业逐渐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并建立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配备了指导教师。

特聘企业专业人员承担部分课程、实习讲授和指导。

专任教师16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7人、硕士3人;专职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66%,其中多名教师有20多年的教学经验,7名教师有企业工作经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满足高职教育的特色。

同时还聘任了校外兼职教师8人。

(3)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完善,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校内建有各专业课程实验室和实训室开展各类实验实训活动。

特别是校企合资150万元建设的《炼钢仿真实训室》是一个集教学、实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室,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属领先水平。

这套装置完全模拟转炉炼钢等工序控制室的操作,因此也是用于全国炼钢技能大赛的装置。

我校隶属马钢公司主管,有得天独厚的实践资源,马钢是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其技术装备、工艺水平、经济技术指标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我们利用马钢的生产车间与实验室作为实习基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性指导是最好的选择。

因此,本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多设在马钢。

同时,拓展建设周边钢铁企业实训基地,实现“学校进企业”,保证学生的“识岗、顶岗、上岗”。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生产、了解冶金技术发展、提高自己实践能力的场所,创造了教师“顶岗实践”的条件。

(4)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成果丰硕

我院兼有培训马钢在职管理与技术人员的功能,因此也拥有了共享企业资源的便利。

在马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马钢各厂矿建立了多个实训基地,把课堂设置在生产现场,由技术人员进行讲解。

同时,聘请马钢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举办讲座,介绍钢铁工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专家们通过传、帮、带,促进了在职教师“双师”素质的提高。

我们也为马钢企业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另外,我们还和周边的钢铁企业联合办班,一方面教师走出校门到实践中去,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也提高了专业的知名度。

近年来,我们还积极参与马钢的科研项目:

其中《钢水中间包红外连续测温系统》项目完成了工业试验,通过了专家鉴定验收,该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内一流,世界领先水平,被列入2007年马钢科研开发项目,并在马钢第四轧钢总厂应用,实现科研的产业化。

(5)培养“三高”型人才,受到社会欢迎

这里所说的“三高”,是指冶金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具有高的素质和高的技能,因而具有很高的就业率。

我们坚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和就业指导课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进正常的教学计划,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95%以上,就业率历年接近100%。

我们与校就业部门合作,开发了安徽长江钢铁公司、马钢合钢分公司、安徽芜湖新兴铸管厂、江苏沙钢集团公司、江苏江阴西城钢铁集团公司、常州中天钢铁集团公司、浙江龙盛钢铁集团公司、宝钢梅钢公司、山东日照钢铁公司、甘肃金川集团等数十个就业基地,学生利用最后半年时间在就业基地完成顶岗实习,通过实习阶段学生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使很多学生毕业后直接被企业所留用。

毕业生总体素质高,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合作能力。

社会对我们的毕业生十分满意,称他们“能吃苦、肯实干”。

多数企业表示下年度还来我系招聘,有些单位已提前预约了在校生前去就业。

近年来,由于不断探索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大力开展工学结合,产学合作,冶金技术专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3、存在的问题

本专业经过三十年的建设发展,虽然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还在以下方面存在问题。

1、人才培养模式方面:

虽然已初步形成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但还需进一步深化,并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2、师资队伍方面:

师资年龄结构、专业构成及内涵建设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在现有的师资中,45岁以上的教师有14人,30岁以下只有一人,年龄层次上有脱节的风险存在。

专业结构比例上,专业方向不够合理,这就要求老师打破专业界线,一专多能。

3、实践教学方面: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还需进一步拓展,并完善其功能。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1、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冶金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标准为目标,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题,以能力培养为中心,重构课程体系,以职业需要为依据改革课程设置,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

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下,经过两年的努力,冶金技术专业在安徽省示范专业的基础上,力争在建设期内打造成省内一流的特色鲜明的专业,在专业建设上,引领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突出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造就一支服务地方及周边地区钢铁企业生产一线的主力军。

2、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精神,掌握钢铁冶金专业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专业技能,都能被企业录用,且无需企业培训就能够迅速胜任钢铁冶炼生产一线岗位工作,经锻炼后能胜任班组长、工长、炉长等基层管理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本专业着重实际技能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技术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学生通过课程考试、毕业设计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将获得大专毕业文凭和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三、专业建设内容

1、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校企对接

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

我们根据自身的定位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与企业对接,以培养学生胜任某一岗位或岗位群的应知应会。

校企合作能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使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就能很快上手。

(1)建设目标

以冶金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培养模式。

(2)建设内容

①坚持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企业文化入校园

教育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开设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业发展前景等多门课程,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专业。

我们邀请马钢的新老职工为学生宣讲马钢的“江南一枝花”的传统和“创业创新创造”的企业精神。

开展有冶金特色的文化活动。

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参观活动,让学生感受未来的职业氛围,了解钢铁的生产工艺、生产环境、安全生产要求,培养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思想。

我们在教室和实验室悬挂钢铁生产场面的图片,摆放各种生产模具,课后开展钢铁知识竞赛,为适应冶金生产高效连续化生产的要求,我们有意识地注重对学生的体能训练,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所有这些都将营造与企业文化相接轨的校园文化,实现学生与企业员工无缝对接。

②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冶金技术专业聘请企业和校外专家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专业建设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培养方案设计的指导,定期开展研讨工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把握方向。

在调整教学计划过程中,充分吸收企业专家和用人单位的建议,充分考虑企业的人才需求,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适时开发、调整、优化、整合课程,形成以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面向市场和就业设置新专业或专业方向。

在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企业参与论证的前提下,开设了“冶金设备应用与维护”,拟开设“矿山工程”、“金属材料工程”等专业。

③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高职冶金专业学生毕业不仅要拿到大专学历证书,还要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它体现了高职教育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移,也体现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办学理念。

冶金技术毕业生的主要工作在各类钢铁企业中烧结、炼铁、炼钢、连铸等生产岗位的工艺操作岗位。

而这些岗位都有不同的职业标准,我们通过用人单位对钢铁冶炼生产操作岗位的要求,确定冶金技术专业学生应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有炼铁工、炉前工、高炉原料工,炼钢工、炉外精炼工、连铸工等,我们将职业标准植入专业课程内,调整教学内容,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之中。

把证书课程的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实习大纲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职业技能。

我们从2007年开始,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中,同时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训和综合实训环节,以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近几年本专业毕业生双证获取率均在95%以上。

使学生在职业技能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增加就业机会。

表1冶金技术职业技能鉴定工种一览表

类别

鉴定工种

鉴定级别

备注

烧结、球团

配料工、烧结工、球团焙烧工

中、高

高炉炼铁

高炉原料工、炉前工、炼铁工

中、高

转炉炼钢

炼钢原料工、转炉炼钢工

中、高

电炉炼钢

电炉炼钢工

中、高

炉外精炼

炉外精炼工

中、高

连续铸钢

连铸工

中、高

④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

冶金新技术、新工艺日新月异,而我们的教师如果不及时更新知识就不能与时俱进。

我们利用学院的培训功能,让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一起学习、一起研讨,既开拓了教师的眼界,更新教学内容,又增进了校企的相互了解,奠定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的基础。

我们聘请了一批马钢的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和技术骨干担任实践教学教师。

聘请了1位马钢高级技术主管作为专业领军人物,为本专业师生办讲座,介绍钢铁工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对本专业的教学和专业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我们还将聘请1~2名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参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同时我系的部分专业教师也在科研、技改方面与马钢大力合作。

学校为实现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下一步要让学生和教师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和项目开发中去,使校企合作向深度发展。

通过校企人员的互兼互聘工作,实现了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更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⑤“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根据高职办学宗旨,冶金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实践性教学占有较大比重(>50%)。

为了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冶金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逐步确立他们的专业思想,掌握职业技能,本专业配套安排了分阶段的不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除了在学校的理论教学,实验、实训以外,充分利用马钢的天然优势,进行各种实习。

a认识实习:

分别安排在入学后专业教育中和学习专业课以前,增强对钢铁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

b生产实习:

分别安排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和做毕业设计(论文)前,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课题。

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式的现场教学,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既开拓了视野,也能把所学的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

c顶岗实习

毕业班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学生在签约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企业技术人员与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岗位就是将来的工作岗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经过企业生产性顶岗实习,使学生不仅充分检验了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而且在实习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些正是高职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就业的重要法码。

对于每一次不同性质的实习,我们都制定出不同要求的、结合实习厂家情况的实习大纲,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实习。

表2实践环节分配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实践教学内容

学期

周数

1

入学教育与军训

 

1

1

2

毕业综合训练与实习

 

6 

18

3

就业指导

 

2、4、5 

3

4

认识实习

 

3

2

5

生产实习

 

4 

4 

6

生产实习及论文选题

 

5 

6

7

课内实践

 

1,2,3,4,5 

3

8

高炉操作实训

4

2

9

转炉操作实训

4

2

10

电炉操作实训

4

2

11

连铸操作实训

5

2

12

炉外精炼操作实训

5

2

合计

 47

钢铁生产是流程工业,各生产环节既相对独立,更紧密相关,作为钢铁生产者,要对全流程了如指掌,才能完成好本岗位工作任务。

因此,我们将全流程观念贯穿于教学始终。

按流程设置课程、按流程组织实训,教学程序流畅、环环相扣,实现学生宽口径、多领域就业。

按照钢铁生产的工艺过程划分了烧结与球团、炼铁、电炉炼钢、转炉炼钢、炉外精炼、连续铸钢6个岗位群,分解出每个岗位群的专项技能和知识点。

对照岗位群技能,设置课程模块,构建了《炼铁原料》、《炼铁工艺与设备》、《转炉炼钢》、《电炉炼钢》、《炉外精炼》、《连续铸钢》6个核心技术教学模块,形成以工艺流程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核心、岗位技能为重点的专业课程体系。

表3以生产流程为导向课程体系

典型工作过程

职业行动领域

学习领域

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基本素质课程

专业拓展课程

1.烧结与球团生产原料的准备处理

2.烧结与球团配料操作

3.烧结料的混合与制粒操作

4.烧结生产与操作

5.球团混料与造球操作

6.球团焙烧操作

7.成品矿处理

8.烧结矿与球团矿质量检验

 

烧结矿生产与球团矿生产

炼铁原料

烧结实习

机械识图与计算机绘图、机械技术和应用、电气技术和应用、物理化学、冶金原理、热工基础、金属学

物理化学

冶金原理

热工基础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势与政策(讲座)、体育、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普通化学

钢种及钢坯质量控制、冶金企业管理、冶金资源综合利用、专业英语、有色金属、轧钢生产概论

9.高炉上料与操作

10.热风炉操作与维护

11.粉煤制备、输送及喷煤操作

12.高炉生产与维护

13.高炉冷却与维护

14.高炉渣铁处理与维护

15.使用除尘设备净化回收高炉煤气

 

高炉炼铁生产

高炉炼铁工艺与设备、

高炉炼铁操作实训、炼铁岗位等级证书培训、炼铁实习

16.混铁炉、混铁车操作

17.铁水单项脱硫处理操作及铁水三项预处理操作

18.废钢的验收与装槽供应操作

19.散装料的验收与上料操作

20.装料操作

21.顶吹及复吹转炉冶炼操作

22.出钢及合金化操作

23.除尘设备操作

24.炉衬维护操作

25.开新炉操作

 

转炉炼钢生产

转炉炼钢工艺与设备

转炉炼钢操作实训、炼钢岗位等级证书培训、炼钢实习

26.检查电弧炉设备

27.炉衬维护

28.电弧炉炼钢物料准备及装料操作

29.电弧炉熔氧操作

30.出钢操作

 

电弧炉炼钢生产

电炉炼钢工艺与设备、

电炉炼钢实习

31.各种炉外精炼设备的使用及维护

32.正确进行吹氩搅拌

33.真空脱气、真空脱碳、真空脱氧操作

34.炉外精炼的加热操作

35.炉外精炼过程中钢液成分和温度的控制

36.炉外精炼中常见故障、事故及质量问题的处理

 

炉外精炼

炉外精炼原理与工艺、炼钢实习

37.钢包、中间包的准备及操作

38.连铸浇钢操作

39.加渣操作

40.二次冷却操作,检查二次冷却状况

41.铸坯的切割操作

42.出坯操作

43.主控操作

44.主电操作

45.精整操作

 

连续铸钢生产

连铸工艺与设备、连铸实习

⑥创新培养模式——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模式:

学生入学前,校企合作制订培养方案,合作策划招生办法,教学实施过程中,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接受“专门化”教学,学生毕业后企业接纳学生就业。

我们在拟开设的“矿山工程”专业中,计划采取这种培养模式。

(3)绩效考核指标

①新生入学后,必须到马钢企业参观一次。

②专业委员会成员每年度深入企业调研一次,掌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培养计划。

③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

“双证书”取得率达98%。

④完成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方案。

⑤完成拟开设“矿山工程”专业““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费20万元。

主要用于行业、企业调研,专业论证,培养方案的立项、制订、实施,效果分析,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费用等。

2、探索系统培养,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

(1)建设目标

充分利用两校教学资源,推进中高职衔接,探索“中高职一体化”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制度和形式,使中高职教育共同发展。

(2)建设内容

为进一步整合和利用好马钢教育培训资源,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和安徽马钢技师学院合并,形成了高中职多层次办学的格局。

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也是我校面临要解决的问题。

校领导及时提出“中高职一体化”的思路,目的是充分发挥中职与高职的教育资源和办学优势。

我校在合并前有过中高职办学的经历,一种是与中职学校联合办学,学生前3年在中职学习,后2年在我校学习,中高职学校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整合、重组中高职的课程和教学计划,按阶段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

另一种是对口招生,即招收专业对口的职高毕业生。

两校合并后,使我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办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可能。

中高职衔接不是把两种学制简单的加合。

而是打破原来中职、高职两个阶段各成系统的教育形式,建立共同培养目标,按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

①培养目标方面的衔接

  借鉴马钢技校多年开办中职的经验,聘请有经验的中职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全程参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探讨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就业岗位和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等。

冶金专业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培养与冶金生产岗位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冶金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钢铁冶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适应从事本专业领域生产、技术和管理的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高中职一体化培养目标: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以服务学生就业为导向,面向生产第一线,根据岗位所需能力与素质,提炼、整合教育教学体系,培养理论知识适度、动手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②课程方面的衔接

针对中高职(3+2)学生入学年龄小、基础较差(初中毕业)的特点,对课程进行重组,统筹5年的教学内容,改变原有的那种中职阶段把所有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一遍,升入高职后又把所有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在相同层次上再学一遍,不但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更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特别是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制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入深,中职课程重基础,学习工科学生应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强调知识的应用,高职课程重专业知识,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

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方面,改以往只在高职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的做法,在中职阶段就开设就业指导课,使学生尽早建立职业观念。

在整个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始终以技能训练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结合学生的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生理心理特点,开展有层次的现场参观、模拟操作、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

顶岗实习时间可延长到一年。

冶金技术专业所对接的中职冶金专业,在中职阶段主要学习相关基础知识(数、理、化、英语、计算机,钢铁生产概论,炼铁、炼钢原理等课程),高职阶段开设炼铁、炼钢工艺和设备等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为学生就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做准备。

在职业技能鉴定方面,组织学生参加不同层次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中职阶段基本完成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高职阶段完成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

这样既缩短了学生取证的时间,又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③师资和教学资源的衔接

两校合并前,冶金专业有多年“委托培养”模式办中职教育的经验。

企业将招收的准员工送到学校学习二年,回企业实习一年,经校企双方考核后,取得中专学历证书和中级工证书,回企业工作。

在校期间,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企业的技术骨干和学校的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和实习任务。

中职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在电工、钳工实验室操作训练,和在企业跟班大生产实习,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强:

高职教师理论水平较高,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中高职教师要加强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