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地理第3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3节地域联系第2课时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0892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地理第3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3节地域联系第2课时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版高中地理第3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3节地域联系第2课时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版高中地理第3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3节地域联系第2课时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版高中地理第3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3节地域联系第2课时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版高中地理第3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3节地域联系第2课时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地理第3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3节地域联系第2课时学案.docx

《版高中地理第3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3节地域联系第2课时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地理第3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3节地域联系第2课时学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中地理第3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3节地域联系第2课时学案.docx

版高中地理第3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3节地域联系第2课时学案

第2课时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重点)

2.掌握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影响的一般方法。

(重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阅读教材P74—P75前两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水路交通与城市的兴起

(1)城市区位:

在重要的江岸渡口或两条通航河道交汇处。

(2)形态:

沿河流带状发展,城市用地多沿河布置。

2.铁路、公路使城市沿交通轴发展

(1)车站成为人流量很大的中心和货运转运枢纽。

(2)城市形态:

沿交通轴发展,改变了城市沿江河单一扩展的形式。

3.综合交通使城市多方向分散扩展

(1)由集中式的团块状向分散的形态发展。

(2)由单一到多方向发展。

(3)由内聚到沿轴放射状发展。

正误判断:

(1)交通条件对聚落的形态起决定作用。

(  )

(2)交通干线一定成为城市发展的中轴线。

(  )

(3)大城市带的形成与交通运输网的布局有密切关系。

(  )

【提示】 

(1)× 交通条件对聚落的形态影响很大,但并非起决定作用,因为聚落的形态受地形、河流、政治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非是一个因素决定的。

(2)× 交通干线加强了对外联系,一般能成为城市发展的中轴线。

实际上,城市的发展除受交通因素影响外,还受地形、河流、政府规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城市为避免交通干线对城市的交通拥堵及污染,其交通干线并不是城市的中轴线。

(3)√ 随着人口、物资和经济活动的聚集,由高速公路、铁路等运输干线组成的运输网,将聚落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将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大城市带。

教材整理2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

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阅读教材P75—P76全部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交通运输方式与商业网点的形成

(1)商业网点:

可以是大、中、小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部具有聚集人流、物流功能的商业中心。

(2)城市形成与交通运输

①帆船、马车运输时代——河流、大道的汇合处。

②公路、铁路运输时代——公路、铁路沿线和交通枢纽处。

2.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与商业网点的发展

正误判断:

(1)商业网点的布局都遵循交通最优原则。

(  )

(2)平原地区的商业网点密度一定大于山区。

(  )

(3)城市的大型综合商场、超级市场都分布在市中心,接近消费市场。

(  )

【提示】 

(1)× 商业网点除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外,还遵循市场最优原则、便民原则;此外,有时行政因素也成为商业网点布局的主导因素。

(2)× 一般来讲,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线路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商业网点密度较小;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人口密集,商业网点密度较大。

但在热带、寒带地区的平原,如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由于气候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类的生存,故人口密度小,商业网点密度也小。

(3)× 大型综合商场、超级市场要求有便捷的交通,城市中心交通拥堵,加上地价高、停车困难,故有些大型综合商场、超级市场多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南临长江,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来,古代扬州几度繁荣,曾有“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美誉。

自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大运河的淤塞,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扬州城市发展缓慢,甚至停滞。

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陆路交通发展,加之京杭大运河的疏浚,才使扬州焕发了青春。

探讨

扬州因何而兴?

【提示】 扬州处在长江和大运河交汇的十字路口,南来北往的船只,在此停靠转运,商贾云集,贸易频繁,城市繁荣。

探讨

如此繁荣昌盛的古城,近代为何走向衰落?

【提示】 由于大运河的北段淤塞,东面海上运输的发展,西面京沪铁路的建成,南北客货流的流通不再经过此处,城市衰落。

探讨

我国南方在河网稠密、水运便利的影响下,城市的分布、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 城市多沿河分布,城市形态沿河伸展。

探讨

交通运输的发展为何会影响聚落形态的变化?

【提示】 交通通过改变空间的通达性,而对城市土地的利用方式产生影响,使城市发展的空间扩大。

城市的功能结构改变,进一步使城市的空间形态发生变化。

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发展速度及形态的影响

1.读株洲市发展图,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

27290054】

(1)过去株洲市区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

(2)株洲市现有街区与1949年以前相比,有何变化?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株洲市城市区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第

(1)题,交通运输是从帆船、马车向公路、铁路运输发展的,因而城市是由沿河、沿大道逐步向沿公路、沿铁路布局。

读图分析,株洲市在新中国成立前主要是沿湘江发展的,其主要区位因素应该是河流。

(2)题,现在的街区分布一方面面积规模有较大扩展,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城市沿河、沿铁路发展的特点。

第(3)题,株洲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体现出了交通方式和交通线的变化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答案】 

(1)河流

(2)街区面积明显扩大 现有街区沿铁路干线分布更加明显

(3)交通方式的变化和交通线的变化是造成株洲城市区位发生变化的原因。

随京广线的建成,株洲临河布局变成沿河和沿京广线分布,湘黔线建成后,城区沿铁路干线发展的现象更加明显。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材料 某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图。

探讨

A、B两个商业中心,哪一个是该市的传统商业中心?

其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 A。

地处城市中心,是城市的繁华地段,交通的通达性好,具有集聚人流和物流的功能,市场条件最优越。

探讨

A、B两个商业中心,形成较晚的是哪一个?

其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 B。

靠近交通干线,交通便捷。

探讨

近年来,该市传统商业中心发展变慢,原因是什么?

【提示】 随着私人小汽车的普及,驾车购物已经成为顾客商业行为的主要方式。

传统商业中心地处城市中心,建筑密集、道路狭窄,汽车通行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再加上用地紧张,缺少必要的停车场,严重影响驾车购物,因而发展缓慢。

1.交通运输方式与商业网点的形成

2.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交通运输变化

商业中心的变化

原因

私人小汽车普及

距离不再是决定顾客商业行为的主要因素,道路通行能力成为影响购物的重要条件

驾车购物成为顾客商业行为的主要方式,移动能力、活动空间大大增强

高速公路建设,城郊快速道路网形成

发达国家的一些商业网点配置于城市边缘交通条件优越的地方

高速公路或快车道便捷、省油

发达国家城市中传统中心商业区衰落

建筑密集、道路狭窄,交通受阻,用地紧张,停车不便

城市郊区交通运输布局改变

城市郊区化,要求形成商业中心

消费需求

3.图示法理解商业网点的布局原则

商业网点的分布一般是遵循市场最优原则,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但更多是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图示如下: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地某传统美食历史悠久,闻名遐迩。

自从沿线高速公路建成后,以经营该传统美食为主的餐饮业在甲地逐渐衰落,而在乙地日趋兴盛。

下图示意区域中心城市M至甲地的交通线。

分析高速公路建成后,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饮业在甲地和乙地此衰彼盛的原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变化对商业的影响。

根据图示甲地只有普通公路,而乙地有高速公路经过,而且具有出入口;根据图中的92km,可以判断乙地距离中心城市M地距离较近,而且交通便利。

本题可以反映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改变能够影响服务业的分布。

【答案】 M市为主要的食客来源。

高速公路快捷、方便,吸引M市更多的食客,高速公路在乙地有出入口(乙地来往M市远比甲地方便),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馆在乙地开设更多,名气旺盛;而甲地因交通相对不便,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饮业逐渐衰落。

 中国主要商业中心城市的分布(2002年)

探讨

商业中心形成必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提示】 有广阔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市场;便利的交通。

探讨

商业中心为什么往往与交通枢纽结合在一起?

【提示】 通过交通枢纽集散周围地区生产的各种商品。

探讨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商业中心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些交通线上?

【提示】 长江中下游沿岸和京广、京沪、陇海、哈大等铁路沿线聚集了许多全国性和地区性商业中心城市。

探讨

商业发展与城市发展之间有何关系?

【提示】 商业依赖于城市的发展,而城市的发展也要以商业为动力,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1.由图可知东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2.由图可知东部沿海地区主要商业中心城市多,西部少。

3.由图分析可知主要商业中心城市多数也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大城市。

3.读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交通角度来分析,主要商业中心城市具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主要商业中心城市多数也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大城市?

(3)上海为何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答案】 

(1)主要商业中心城市多数分布在沿海、沿河及内陆地势相对平坦、交通便利的地区。

(2)大城市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居民购买力强。

(3)一方面,上海本身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另一方面,上海拥有广阔的商品经济腹地,市场广阔。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1.读某历史名城图,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

27290055】

(1)该城市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你认为旧城区①区域和②区域哪个形成时间较早,请说明你的理由。

(3)影响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4)新城区发展向什么方向延伸?

(5)旧城区发展速度缓慢,形态基本保持不变,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解析】 由图可知,该城区附近煤、铁资源丰富,且旧城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新城区主要沿铁路线布局。

旧城区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应最早形成。

旧城区发展缓慢可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以及资源枯竭有关。

【答案】 

(1)河流 煤铁资源

(2)①区域。

因为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3)交通(铁路的修建)。

(4)南北方向沿铁路伸展。

(5)河流淤积导致航运能力下降;铁路出现,河流运输地位下降;煤、铁资源枯竭。

对点训练2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读某城市内部和对外联系路线图,完成2~3题。

2.最不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是(  )

A.甲B.乙    

C.丙   D.丁

3.对图中路线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内部道路网比较合理

B.城市内部道路不宜改造成为“井”字形道路

C.城市内外联系十分方便

D.高速公路、铁路应穿越城市中心

【解析】 第2题,图中丁地既远离市中心,也不靠近交通干线,最不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

第3题,高速公路、铁路穿越市中心会造成市内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加重。

【答案】 2.D 3.D

我还有这些不足:

(1)                             

(2)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