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docx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一、意识的起源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即意识是物质自身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这一过程经历了三个决定性环节,从无机物质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感觉、心理→人类意识的产生。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即是社会生产劳动的产物。
劳动使产生意识有了必要,劳动使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产生奠定了生理基础,劳动产生了语言,劳动和语言一起推动着人类意识产生。
可见,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世界统一于物质。
二、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高级神经活动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意识现象。
2.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反映,没有被反映的物质世界提供原材料,就不可能有反映者的意识。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主客观的统一。
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正确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物质世界歪曲的反映。
由此可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根源于物质。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第一性,宣扬意识不依赖人脑和物质世界,是极其错误的。
三、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作用表现为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又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亦即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
人的意识按照一定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大量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判断,从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而揭示了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
(二)能动地改造世界
人的意识在能动地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按照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指出一定的目的、计划、办法等,指导人们进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种不同的性质:
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相反,错误的思想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甚至破坏作用。
四、正确认识和处理的两对关系
(一)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
世界统一于物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意识的反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则是第二位的。
两种作用不是平行的。
同样客观规律是第一位的,主观能动性则是第二位的。
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脱离或违背了客观规律的主观能动性,只会导致实践中的失败。
(二)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主观能动性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在尊重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人们应充分地发挥自身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努力发现和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积极地进行变革事物、改造世界的活动。
我们需要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统一、积极的工作态度与冷静的科学精神的统一。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难点释疑与考题例析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又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
第一,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一般而言,社会意识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另一方面,先进的社会意识又能预见社会发展趋势。
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在历史上常有这种情况:
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步,其社会意识发展水平不一定是较高的;而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落后。
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继承性。
每一个社会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主要是由当时的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也继承了以前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成果。
第四,社会意识形态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
每一种社会意识形式的产生和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同其他社会形式相联系的,政治法律思想是意识形态的核心,它对其他意识形式有强烈的制约作用。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这种反作用有两种性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而落后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通过人的实践实现的。
反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一种思想影响群众的广度和深度。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意义。
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反作用,我们就必须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用共产主义思想武装群众,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和艰巨的。
这种斗争的长期性是由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决定的。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于,这个领域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我们必须注意把人民内部矛盾同敌我矛盾区别开来。
这个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还在于,意识形态斗争是争取人心的斗争,只能靠说服、教育、宣传,不能用强制的办法。
还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用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观念、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
这个任务是艰巨的。
考题例析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个人和群众的关系问题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解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这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故正确答案是D。
这道题考查目的明确,给出的选项也很直接,通过推理排除选项的余地很小。
如果考生在考前就能熟记内容则很容易做答。
单元强化
一、判断题
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意识并不一定和客观事物相符合。
( )
2.没有感觉就不能认识客观事物,但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
( )
3.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像的。
( )
4.上帝、鬼、神是人们按照自身形象塑造出来的。
( )
5.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就能突破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开拓新的局面。
( )
6.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
( )
二、单项选择题
1.电脑以其卓越的性能,可以代替人们完成复杂而繁重的某些工作。
如两名美国科学家用电脑做完了200亿个逻辑判断,终于证明了“四色定理”。
这一事实说明( )
A.电脑能模拟人脑的思维
B.电脑的思维将指挥人脑的思维
C.电脑的思维将超越人脑的思维
D.电脑的思维能完全代替人脑的思维
2.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
这一事实说明( )
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
3.“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 )
A.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 B.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C.否认了相对静止 D.夸大了静止的根本性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许多高寒缺水、土地贫瘠地区,由过去单纯种植粮食改为因地制宜,多种经营,从而摆脱了以往的贫困面貌。
事实表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自然资源优势,在一些不宜种粮的山区,根据自己的特点,可以大种果树,也可改种其他经济作物。
这样,原来的种粮劣势就可变为另一种生产优势。
这说明( )
A.劣势和优势是对立的统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B.劣势和优势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C.劣势和优势既互为存在前提,又相互转化
D.只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就能变劣势为优势
5.“大灾不可怕,就怕精神垮”与“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不同点是( )
A.都强调了人的行动受思想支配 B.是否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C.是否坚持两点论 D.是否承认意识的作用
6.2000年6月28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适应新形势,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提供强大动力与保证。
”从哲学上看,在新形势下之所以要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工作,是因为( )
A.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决定作用
B.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C.精神力量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
D.正确的意识一开始就转化为物质力量
三、多项选择题
1.“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
”这种观点是( )
A.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B.唯心主义的“精神万能论”的表现
C.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D.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2.人们制造强大的火箭,克服地球引力,发射地球卫星,这说明( )
A.人们不仅可以认识规律,而且可以改造规律
B.规律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浮现在事物表面的东西
C.规律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
D.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物质运动规律的特点是( )
A.主观性 B.稳定性 C.普遍性 D.重复性
4.有关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正确的说法是( )
A.它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B.它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
C.它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D.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实际工作的立足点
5.“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句话体现了( )
A.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B.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6.一位科学家说:
“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
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这句话是说( )
A.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B.人生存于其中的世界是人类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C.科学技术在创造人生存的世界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D.实践使天然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
四、论述题
运用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原理,论述在创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D 5.B 6.B
三、多项选择题
1.BCD 2.CD 3.BCD 4.ABCD 5.AB 6.BCD
四、论述题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
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相反,错误的思想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甚至破坏作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进行物质文明建设,坚持改革开放,创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人们的经济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但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一些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如:
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一切向“钱”看等思想也乘虚而入。
如果片面地抓物质文明建设,而忽视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些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就会泛滥起来,阻碍甚至破坏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会偏离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甚至会使已经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成果付诸东流。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它要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够给物质文明建设,给我们创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为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因此,我们在进行物质文明建设,在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使之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不能顾此失彼,一硬一软。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自打有了人的那一刻起,才能说有了意识的存在,因为意识是人的活动。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在人类产生之前,世界是物质的,宇宙间个天体的运动是物质的。
各生物体的产生及人类的产生也是客观的。
在人类产生之后,世界的发展也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人类改造世界必须首先承认世界是物质的,承认世界的客观性。
所以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啊,
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劳动在意识产生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意识的起源证明了意识依赖于物质。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
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要正确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以实践为基础。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必要条件。
反对割裂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关系的错误观点(唯意志论、机械论、宿命论等)。
尽管人智慧有其局限,爱智慧却并不因此就属于徒劳。
智慧果实似乎是否定性:
理论上——“我知道我一无所知”;实践上——“我需要我一无所需”。
然而,达到了这个境界,在谦虚和淡泊哲人胸中,智慧痛苦和快乐业已消融为了一种和谐宁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