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正义高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0629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正义高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为正义高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为正义高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为正义高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为正义高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为正义高歌.docx

《为正义高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正义高歌.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正义高歌.docx

为正义高歌

第1单元学会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

第一课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

第二项目为正义高歌

古城中学刘建树

【教学依据】

三2.2使学生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一2.6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要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教育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

能力:

使学生了解正义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能力,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地做出选择。

知识:

使学生了解正义行为的判断标准;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分清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

【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中公平、正义和责任意识的教育是整个初中阶段道德教育的升华和拓展,它不仅包含人与人之间道德关系的层面,还包含着个人与社会、国家之间道德关系层面,把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为学生学习后文的国情国策提供了必要前提。

本课两个项目:

公平和正义。

公平是正义的基础,正义为公平的实现提供支持和保障。

本项目安排了两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层次“分清生活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使学生了解划分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标准,理解正义的制度是维护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正义要求每个人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制度、规则和程序,从而使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实施正义的行为,反对和抵制非正义的行为。

本层次设计了两张照片,一张是打击、镇压社会黑势力的公判大会的照片,一张是表彰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的照片,一组文件照片、填写表格活动、三段正文和三组阅读材料。

第二层次“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主要是讲述应当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本层次设计了三段正文、三组阅读材料、一个相关链接、一个课堂活动。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我们学习正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正义感,目的就是使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能自觉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能有强烈的正义感,为建设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课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点、落脚点就在于此。

教学难点:

正义的概念。

教材中对正义行为的分析,也主要是从“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的角度来说明的。

教材引入的案例、设置的情景、设计的活动等,也多以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为内容。

这就增加了我们理解正义概念的难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了解学生对正义的认识,以此设置教学方法。

搜集有关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安排学生编排小品。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正义的人物和事迹,编排小品。

【设计理念】

1.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淡化学科体系,注重学生的感受、经验、体验、学习、升华的过程,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既立足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积极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力求做到在案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比较鉴别中辨认观点,在价值冲突的辨析中澄清观点,在自主探究中提炼观点,让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营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帮助、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

2.从学生角度来说,提到正义,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一些正义的言论、行为,但却很少了解正义还体现在制度上,社会发展需要正义;道德学习更应重践行。

如何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引起学生的共鸣,尝试做一个正义的人是非常重要的落脚点。

因此,教学应适应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内容。

3.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活动法、情景教学法、对比法、讨论法、辩论法引导学生自己认识、体验、践行,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正义感,愿意尝试做一个正义的人。

这种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动脑、动手、动口的形式,可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更符合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要求。

【教学活动】

根据课文层次内容,在教学设计时,我把这两个层次、九个内容,归纳为四个主要环节,

第一个层次:

分清生活中的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

1、社会正义是人们追求的共同目标。

2、划分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标准。

3、正义要求人们遵守制度、规则与程序。

4、正义行为应得到人们的赞扬和支持,

非正义行为要遭到道德的谴责或法律制裁。

第二个层次:

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要为人正直。

2、要有强烈的规则意识。

3、要坚持正义的标准。

4、不侵犯他人的利益。

5、要鄙视和制止非正义的行为。

环节一:

新课导入

导入可采用三种方式:

一、典型人物感染法;二、已知经验重温法;三、情境设置法

第一种:

典型人物感染法

过程:

(1)采用呈现一些典型的有正义感的人物事迹来导入。

如介绍任长霞的事迹

任长霞生平事迹

4年前的2001年4月,任长霞调任登封市公安局局长,成为河南省公安系统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公安局长。

当时面临的形势非常艰难:

民警队伍涣散、积案堆积如山、群众怨声不断,行风评议年年倒数第一。

她深入基层调查摸底,从严治警,清除了队伍中的害群之马,令民警的精神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同时,任长霞将全部精力集中到了破大案、破积案,打响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

大家都说:

“咱登封来了个女神警,案发一起就破一起”。

  2001年4月25日,任长霞抽调20余名民警成立“控申专案组”,把控申工作查处信访积案做为一项“民心工程”,纳入工作的整体目标,她把每周六定为局长接待群众日,诚心倾听群众呼声。

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共接待群众来信 3467 人次,使 476 户上访老户罢访息诉,被广大人民群众赞誉为“任青天”、“女包公”。

  为了使更多的孩子得到救助,2002年1月,任长霞向民警发出倡议,在全局开展了“百名民警救助百名贫困学生”活动。

目前全市有126名贫困学生得到了救助,重新回到了课堂。

孩子们都亲切地称任长霞“任妈妈”。

2004年4月14日,任长霞所乘车辆在郑少高速公路遭遇车祸,当即重伤昏迷,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4月15日凌晨1时离开了人世。

(2)问题:

你对任长霞的哪种品质印象最深?

这种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为什么群众称呼任长霞为“女包公”?

(3)结论:

任长霞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正义,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伸张正义,他们给社会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带来了秩序与公正,因而受到了群众的敬佩和支持。

因此,得到了群众的爱戴。

社会渴望正义。

或换一个人如介绍被称为“农民维权英雄”的王幸福的事迹。

他被媒体称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维权英雄”,但在当地,一些人却称他为“刁民”、“无赖”。

王幸福用行动向人证明,他并非“刁民”,而是一个敬畏法律规则的农村老百姓。

如果说王幸福身上有股刁钻劲儿的话,那就是对法律和政令在农村基层的落实追求到了不依不饶的地步。

人物事迹:

今年53岁的农民王幸福,曾于2002年自费秘密调查并揭露河南省宜阳县三级干部参与暴力向农民征收农业税的事实。

他的万言调查报告曾引起国务院和河南省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

2005年5月,王幸福以绝对优势当选为宜阳县高村乡鲁村首任民选村民委员会主任。

问题也随之略改,但要围绕本项目的内容“正义”来设置问题。

如:

为什么王幸福会被一些人称他为“刁民”、“无赖”?

为什么王幸福会以绝对优势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这说明了什么?

结论归结到社会需要正义,社会渴望正义。

类似的人物有很多,可以参考每年评出的“法制人物”。

或放映有关实践正义的一期节目片断,这里给老师们提供了两位正义者的有关视频:

勇救落水者的魏青刚,以身挡车的殷雪梅。

询问学生感受,引导其分析讨论。

设计意图:

用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对正义人物产生敬佩和赞扬,为后文正义的学习奠定情感的基调。

第二种:

情境设置法(小品)

过程:

(1)学生表演小品

小品大意:

五学生扮演在公共汽车上,甲忽喊叫,乙偷了他的钱包,并抓住乙。

乙说没偷,并要售票员开门。

甲不让开门,并呼“抓小偷”。

无人反应。

到站,售票员开门,乙下车跑掉。

甲气愤不已。

(2)询问学生有什么感受,让学生针对小品自己来提出相关问题,老师引导问问题的方向和范围,学生可从乙、乘客、售票员几个方向提,学生所提的问题一般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有什么危害?

”“怎样惩治或解决?

”等。

即使超出这一范围,也没关系。

但这时不急于讨论答案,因为一学生的知识面还不全面,二,可以利用其希望获知答案的心理,引导其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在随后的学习中自己找出答案。

在学完相关知识点后学生自己总结出答案。

设计意图:

正像孔子所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有了疑问,不急于告诉他,使他自己有目标地寻找解决方法,老师在关键处加以引导,教学效果往往能出人意料,有意外收获。

只是这种方法需要老师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否则容易脱离主题。

第三种:

已知经验重温法

过程:

(1)出示几幅有关法制或揭露社会问题的节目,如:

“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

(2)你喜欢这类节目吗?

为什么?

设计意图:

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找到新旧知识联系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的这几种方法主要目的是通过创设活动,引出本课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于正义获得直观的感受,但这种感受仍停留在模糊的感性认识上,下一步就是要帮助学生有个理性的认识,使他们从内心深处真正认识其重要性。

环节二:

正义的概念

正义的概念部分包括两大内容:

区分正义行为的标准和正义制度。

教材正文指出了区分正义行为的标准,主要包含两点:

一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行为;二是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

符合这两点就是正义行为,不符合的就是非正义行为。

正义制度部分要求引导学生从社会规则和程序的角度来了解社会正义,以培养学生树立规则意识。

正义制度和社会公平的关系。

(一)关于正义行为的判断标准

辨识行为

正义的判断标准

第一种:

游戏竞赛+运用性活动

这些人身上有什么共同点

正义的判断标准:

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

反之,就是非正义的行为。

过程:

(1)把全班分为四大组,比赛看哪一组能写出与正义有关的词语,如正直、刚正不阿、正大光明、良知等;

(2)让学生根据课前的准备,介绍与这些词语有关的人物和事例;

(3)提问全班这些人身上有什么共同点;

(4)学生先归纳,若是不准确,老师总结。

(5)给出一组行为,辨别哪些行为是正义的,哪些是非正义的。

做课文中的选择和填表格。

个头高大的李强欺负个矮的张名,并经常勒索钱物;

小红为不辜负妈妈的期望,在考试中作弊;

金乐看到汽车上有小偷偷乘客的东西,机警地向乘客示意,一起抓住小偷;

运动会上,有的运动员为提高成绩,服用兴奋剂;

父子两人自费购买消防器材,义务为交通不便的村民灭火。

 

或做书上的材料:

小刚在乘公共汽车上学的路上遇上这样一件事:

一位20左右的青年企图逃票乘车,结果被乘务人员发现,为此,他们停下车就争吵起来,大约有十几分钟。

车上不仅有去上学的学生,也有需要按时上班的工作人员,还有一位身体不适想急于回家的老人。

小华是一个追求上进的学生。

在一次期末考试时,为了考出好成绩,他偷偷看了事先制作的小抄,还偷看了邻桌同学的答案。

考试成绩公布后,由于小华的成绩较好,受到老师的表扬。

小明的父亲在外地打工,一天,他突然返回家中说:

“因为接到村委会通知,明天要选乡人大代表,我便赶回来参加投票,这是我的政治权力,不能随便放弃。

上述行为哪些是正义的行为?

哪些是非正义的行为?

试填写下列表格

范围

常见的正义行为

常见的非正义行为

家庭生活

学校生活

社会生活

设计意图: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游戏竞赛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一种既轻松又热烈的氛围中,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展现出来,顺理成章的得出正义行为的判断标准并能予以运用。

同时,锻炼学生资料搜集整理、语言表达的能力,培养合作探究精神,使他们明白,要想获胜必须得通过合作才能完成,要有团队精神及合作技巧。

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而选择、填表能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动手加深理解,使学生把判断标准与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第二种:

讨论法

过程:

(1)你认为正义行为有没有判断标准呢?

有的话,是什么?

请举例说明。

注:

讨论使学生从原来的被动的听者转变成积极的参与者,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一吐为快,因此有激发兴趣,增强主体意识,发展语言,启迪思维,互相启发,集思广益的特点。

在组织讨论时要注意:

问题要难易适宜,应做到讲究实效,不求形式上的热闹;时间上还要保证讨论的充分性,学生进行讨论需要经过由思考到表达这样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时间作保障是难于想象其效果会如何,同时,讨论内容是否深入也需要时间的保证;形式上可以将观点一致的同学组织在一起,或者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把观点不一致的同学组合在一起,进行一番争论等等,这样学生讨论的热情会更高,兴趣会更足,讨论的效果自然会更好。

(二)关于正义制度

这一内容主要引导学生从社会规则和程序的角度来了解社会正义,以培养学生树立规则意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正义的制度?

怎样理解制度的正义性?

为什么正义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制度、规则和程序?

正义制度和社会公平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材正文主要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程序就组成了正义制度。

第二、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普遍性。

第三、正义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

第四、每个人都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正义制度规则的约束。

其中,前三个都是从规则、程序的角度来分析正义制度,第四个是对其的拓展。

为此,我又把这一内容分成两个小环节:

一,正义要求人们遵守制度、规则与程序。

二,正义与公平的关系。

关于正义要求人们遵守制度、规则与程序,方案如下:

第一种:

材料分析法

过程:

(1)展示违反规则的事例材料:

如违反考试制度、违反交通规则、违反刑法等的事例。

在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中国农业大学考场发现11名考生找人替考。

11名来自其他单位的人员分别替农大9名03届毕业生和两名在校学生参加考试。

由于前来替考的是非本校人员,因此,学校保卫处向海淀区东升派出所报了案,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与此同时,学校取消了这9名毕业生今后的四级考试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其所在单位;对于两名找人替考的本科生,学校将依据事实,按照《学生手册》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今后,替人考试有可能被判刑。

因为,经过两年酝酿的《国家教育考试法》草案,日前完稿,目前已经交到了国务院法制办审查,并将报全国人大等待最终审议。

“枪手”和雇主,将受到罚款、拘留甚至终生禁考的处罚。

制造团体性恶性舞弊事件的,还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最高的可判处七年徒刑。

从交通管理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绝大部分交通事故是由于当事人违反交通规则而引起的,真正的交通意外事故微乎其微。

闯红灯、乱变道、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是造成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

(2)问题:

1.材料中涉及了哪方面的规则、程序?

2.请继续列举社会的规则和程序。

3.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制度、规则和程序,社会生活将会怎样?

(3)结论:

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

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具体事例,使学生更能主动学习,施展各自才华。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更积极、主动的去阅读、理解和分析材料隐含的知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从而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第二种:

动手体验法

过程:

(1)让学生探讨班级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自己来制定适合本班特点的班规守则。

(2)设立小交警队、小检查员等职,让学生自己纠查实行的情况。

设计意图:

如果只向学生讲规则意识的重要,没有他们的亲身体验,规则意识是树立不起来的。

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和生活体验中培养规则意识。

学生自己制定班规,对照实行,会更能从行动上体验规则的重要。

学生在系列自主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

唤起并强化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

第三种:

情境设置法(漫画)

过程:

(1)展示漫画,漫画大意:

甲生发现自己的自行车又被偷了,一气之下,看见路边停着一辆新自行车,就把锁撬开,想骑走。

被人发现后扭送到派出所。

甲想不通:

别人偷我的自行车你们不抓,为什么单抓我一个?

(2)其他学生来给甲做思想工作,使其认识到错在哪。

(3)结论:

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加上初一、初二学过的法律知识,学生很容易认识到错在哪里,给别人做工作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自己理解、掌握知识并加以运用的过程,并整理出这节课的要点:

遵守规则和程序是对每一个人的要求,没有人可以例外。

注:

这种只有一个人犯错的事例,我认为最好不要用小品的方式,否则在同学评论时,扮演的学生会觉得是在针对自己提意见。

对正义问题的理解,在课堂上要有所拓展,要让学生知道正义的存在对于社会公平、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正义与公平的关系:

正义为公平的实现提供支持和保障。

这一部分是对第一项目的补充拓展。

第一种:

材料分析法

过程:

(1)展示三则材料

材料一:

国内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500元的

5%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45%

材料二:

“两免一补“:

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国家每年拿出1亿元,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的补助。

为保证助学金制度的顺利实施,国务院要求各级政府都要建立助学金专款。

此外,中央财政每年还另安排1亿元(2002年为2亿元,2003年为4亿元),用于向未完成“普九“任务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中西部农村地区贫困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材料三:

“两免一补”使贫困地区入学率大幅提高 ,2005年宁夏海原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海原县小学报名入学的学生净增了1920人,初中生报名入学人数也增加了近200人。

(2)问题:

材料中涉及了哪些规则、制度?

这些规则、制度有什么作用?

(3)结论:

由税收制度的调节,带来尽可能多的人能接受教育,实现教育的公平。

得出没有正义制度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

正义为公平的实现提供支持和保障。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用齐玉苓诉陈晓琪侵犯受教育权一事,(它体现了正义的另一个类型:

赔偿正义),对一些贫穷地区实行优惠的经济发展政策等。

设计意图:

联系社会热点与课本知识相结合,既能培养学生用课文分析实例,用实例论证课文的能力,又能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其关注时政,达到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目标。

第二种:

辩论法

过程:

(1)确定辩题:

正方:

公平促进正义反方:

正义促进公平

(2)全班分为两大组,选择辩手,所有组员人人参与,搜集资料组内深入讨论。

老师巡回指导方向。

(3)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加以辩论。

设计意图:

围绕公平与正义的关系,开展一场辩论赛。

这会使学生对这两个项目的内容有个全面的认识,对正义与公平的内在联系有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和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注:

老师对学生加以指导,可从如下方面来准备。

正方:

如果实现制度上的公平,可以堵住某些人钻空子的机会,创造一个人人受益、均可平等发展的环境,所以社会成员不必违反规则,损害他人的利益,公平意识的树立使大家不会去做或减少去做非正义的事。

还可以通过一些公平制度,如社会保障制度、下岗再就业工程,来减少冲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从而促进正义的实行。

反方:

正义要求每个人都要遵守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

如果不遵守规则,社会合作就无法进行,社会将是一片混乱,就没有公平可言。

人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时,可以寻找正义制度的支撑。

正义可以通过制度的调节来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公平的实行。

如“百日维权”活动。

因此,正义促进公平。

环节三:

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第二个层次“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要做到以下五点:

1、要为人正直。

2、要有强烈的规则意识。

3、要坚持正义的标准。

4、不侵犯他人的利益。

5、要鄙视和制止非正义的行为。

我设计了两种方案:

“囫囵吞枣式”和逐条解说法。

所谓“囫囵吞枣式”就是通过分析一个事例得出这五条内容。

材料分析法+讨论法:

过程:

(1)展示材料或排成小品

小品大意:

小强平时为人豪爽,爱打抱不平。

一次,他听说同班同学小王被外班同学打了,他马上领着几个人找到那位同学“理论”,并把那位同学痛打了一顿,为小王“报了仇”。

为此,小强受到了学校的纪律处分。

(2)分析:

小强等人的行为错在哪里?

讨论:

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哥们儿义气算不算正义行为?

他可以怎样解决问题?

(3)结论:

小强不问是非,就替同班同学打抱不平,这不是为人正直,而是愚昧鲁莽的表现。

小强等人违反了学校纪律和《中学生守则》,他们的行为违背了规则,伤害了他人的身体,是非正义的行为,情节严重还是违法犯罪。

而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是正义的最起码要求,故意伤害他人的身体乃至生命是最严重的非正义行为。

而且小强等人的行为并不是制止非正义行为的正确方法。

可见,小强不讲方法,只凭感情冲动而行的哥们儿义气不是正义行为。

他可以反映给学校老师,可以找到外班同学讲清道理,以释前嫌等等。

设计意图:

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同学误认为替朋友打抱不平的哥们义气就是伸张正义,就是有正义感。

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此类事情甚多,许多学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存有误区,才导致了走入歧途,违法犯罪。

通过讨论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小强为同学报仇不是正义的行为,因为他侵犯了别人的利益,伤害了他人的身体,是最严重的非正义行为。

也就从反面提示了同学应该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这个事例带有典型性,并能概括第二层次所有的五条内容,一定要充分利用起来。

1.为人要正直

正反事例感悟法

过程:

(1)从正反两个方面通过事例进行直观地、感性地教育。

一是应列举大量的正面行为和事例如列举林则徐、巴金、钟南山、王选等一些有浩然正气的典型人物或他们的名言。

欧阳修:

正直者不可屈曲。

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

中国清代爱国政治家、思想家、诗人。

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缴获和焚毁大批鸦片,并粉碎了英国侵略者的多次武装挑衅,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出身贫寒家庭,为官清廉正直,关心民隐,为民众所称颂。

叶欣,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2003年初开始,非典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叶欣所在的广东省中医院二沙急诊科就开始收治非典病人。

于是,叶欣也从2月8日起开始加班。

面对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