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分析的重庆主城医疗设施布局研究规划一所齐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0487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GIS分析的重庆主城医疗设施布局研究规划一所齐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基于GIS分析的重庆主城医疗设施布局研究规划一所齐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基于GIS分析的重庆主城医疗设施布局研究规划一所齐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基于GIS分析的重庆主城医疗设施布局研究规划一所齐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基于GIS分析的重庆主城医疗设施布局研究规划一所齐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GIS分析的重庆主城医疗设施布局研究规划一所齐立.docx

《基于GIS分析的重庆主城医疗设施布局研究规划一所齐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GIS分析的重庆主城医疗设施布局研究规划一所齐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GIS分析的重庆主城医疗设施布局研究规划一所齐立.docx

基于GIS分析的重庆主城医疗设施布局研究规划一所齐立

基于GIS分析的重庆主城医疗设施布局研究

齐立、杨光辉、谢志林

摘要:

以重庆市主城九区行政区划及现状医疗机构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GIS构建基本医疗服务优势度模型,分析评价现有医疗设施空间布局及服务能力。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医疗服务设施优化布局选址模型,通过GIS对各因子数据图层叠加处理,得出规划新增医疗服务设施适宜度区域。

关键词:

医疗卫生设施重庆主城区GIS空间布局

1.背景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体制的改革发展,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当前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最引人关注的民生问题。

国家为此进行了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是其重要目标之一。

努力解决群众“就近看病”和“适度规模”、“合理布局”被确立为公立医院试点改革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本文尝试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角度出发,采用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分析手段,对重庆市主城区现有医疗设施空间布局及服务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探讨设施空间优化布局的可行性,为医疗设施布局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范围

本次规划研究范围为重庆市主城区,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北碚区、南岸区、巴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江北区、渝北区9个行政区(含北部新区和两江新区)及其所辖街道(镇),总面积为5473平方公里。

街道(镇)范围的界定以2014年重庆市政府对重庆主城9区所辖街道(镇)的划分为依据。

2.2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评价对象以研究范围内所有公立综合医院及部分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民营综合医院为基础数据,研究关乎居民日常基本医疗需求的基本医疗服务不同等级区域特征。

专科医院、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原则上不受区域限制,市民对其需求在一定服务半径内具有非必要性,故本次研究不作为评价对象。

2.3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重庆统计年鉴2015》、2014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重庆市卫生和计生生育主要统计数据及互联网上各政府网站的相关信息。

2.4研究方法

首先建立数据库,以2014年重庆市主城区153个街镇为底图,将各街镇内的医疗设施及相关属性数据库联接。

其次,划出各级综合医院的缓冲服务区,将所有医院影响范围界限图层相互叠加并分析,得到每个街镇一、二、三等级综合医院的覆盖频率图层,以反映该地区医院覆盖频率,即市民选择就医自由度。

最后通过叠加各街镇常住人口密度等指数,经GIS标准化数据处理及模型计算,得到主城区各街镇医疗服务优势度。

模型构建:

A=(3/6M+2/6D+1/6F)/R

(1)A为各街镇医疗服务优势度指数:

指医疗机构布局合理性评价的综合指标,反映某个区域人均医院资源分布的整体情况。

(2)M为医院服务能力指数:

指该医院的综合医疗服务水平,包括医院等级划分、科室排名、专家人数、执业医师与注册护士数量、病床数等。

(3)D为就医距离指数:

衡量医疗服务可达性的重要指标,本次研究三级综合医院服务半径为5000米,二级综合医院服务半径为3000米,一级综合医院服务半径为1000,以医院为中心划出相应的缓冲区域,形成各级医院的影响范围。

(4)R为各街镇常住人口:

各街镇2014年现状常住人口数量。

3.现状医疗设施布局评价分析

3.1各级综合医院影响范围分析

通过GIS对各医院影响范围分析后得出一级综合医院的覆盖面积为110.6平方公里,二级综合医院的覆盖面积为636.8平方公里,三级综合医院的覆盖面积为498.4平方公里。

叠加各级综合医院的影响范围,得出主城区综合医院全覆盖面积为922.4平方公里,占主城区地域面积的16.87%。

主要覆盖范围西至中梁山、东到铜锣山、北到渝北区三龙地区(龙溪、龙塔、龙山街道)、南至巴南区鱼洞附近。

包含了渝中区全域、江北区西部、南岸区西部、大渡口区北部、沙坪坝区东部、九龙坡区东部及渝北三龙地区(龙溪、龙塔、龙山街道)、北碚天生—朝阳地区、巴南李家沱—鱼洞地区。

其余地区的综合医院分布较少,尤其是渝北区及巴南区绝大部分都处于综合医院影响未覆盖区域。

图1现状各级医院影响范围图

3.2各街镇常住人口分布

现状医院的分布与各街镇常住人口密度紧密相关,至2014年主城九区常住人口共计约818.98万人,集中分布在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西部、巴南区西部、沙坪坝区东部、渝北区南部、大渡口区北部、九龙坡区东北部以及北碚区南部。

各街镇人口密度基本与现状综合医院分布相匹配。

3.3医院覆盖频率等级分析

医院覆盖频率主要反映某地居民对医疗服务选择自由度,指数越高,提供的医疗服务选择的范围则越广。

综合医院覆盖较高的街镇有渝中区的菜园坝街道、两路口街道、化龙桥街道、大坪街道以及江北区的观音桥街道、华新街街道和南岸区的南坪街道、铜元局街道、花园路街道及九龙坡区的渝州路街道、石桥铺街道等。

整体趋势由中部向外扩展,由西向东,覆盖指数逐渐由大变小。

图2现状常住人口分布图图3现状医院覆盖频率等级图

3.4医院服务能力指数分析

医院服务能力指数在反映各区域医疗服务质量高低的同时,也能体现各地居民对不同等级医疗服务的需求偏好。

医院服务能力指数最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渝中区和江北区,然后依次呈环状扩散,包括南岸区西部、九龙坡区东北部、沙坪坝区东部及渝北区南部。

由于渝北区北部及巴南区南部没有综合医院覆盖,其医院服务能力指数也最低。

3.5医疗服务优势度指数

医疗服务优势度是各街镇医院布局合理性评价的综合指标,反映了某区域人均医疗资源分布的整体情况。

如图5处示:

渝中区全域、江北区大石坝—铁山坪、南岸区花园路—鸡冠石地区的医疗服务优势度指数最高,尽管该区域人口密度较高,但这里涵括了主城区大部分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整体医疗分布情况最好,完全能满足当地的医疗服务需求。

其次为沙坪坝区与九龙坡区中梁山以东地区、北碚区天生—朝阳地区、渝北区三龙地区,上述区域医院服务能力指数较高,但人口密度也较大,因此医疗服务优势度相对不高。

渝北区及巴南区地域广阔,大部分地区不被综合医院所覆盖,因此整个全域的医疗服务优势度都很低。

图4现状医院服务能力指数图图5现状医院优势度指数图

4.基于GIS的医疗设施布局优化

4.1选址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

包括拟选址用地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气象、水文等条件,新增医院选址应力求地形规整、地貌简单、地质状况清楚稳定。

(2)交通因素:

包括轨道交通站点、公交站场以及道路网密度、通达性、路幅宽度、停车场数量等。

(3)容量因素:

包括拟选址用地的用地性质、土地权属、地块边界、占地面积、用地指标等,同时还需考虑土地成本、建设成本及建后维护费等。

(4)需求因素:

包括该地区幅员面积、人口密度、年龄结构、可支配收入、诊疗次数、住院人次等。

(5)供给因素:

包括该地区城市基础设施状况(给水、排水、燃气、通讯、学校、工矿企业、政府机关等)、现有医院负载能力、作用范围、受周围同类医院竞争的影响以及环

境资源承载力等。

4.2选址准则与权重

本次规划选址研究从资源区位配置理论出发,综合考虑自然因素、交通因素、容量因素、需求因素、供给因素等,对研究区域内的综合医院选址进行优化研究。

其中,交通便捷程度通过拟选址用地与最近的轨道站点、公交站点及城市主干道的距离来衡量,距离越近,权重越大;就医便捷度通过居民点与拟选址用地的距离以及居民点人口密度来衡量,距离越近、密度越大则权重越大。

本次选址研究在总结文献、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确定规划医院选址的准则及因子权重:

1)拟选址用地与轨道站点、交通主干道之间的距离;

2)拟选址用地与现有综合医院的距离;

3)拟选址用地与规划集中居民点之间的距离及居民点人口密度;

4)拟选址用地在规划中的用地性质、面积、权属等。

4.3基于GIS的空间处理

对各轨道站点、道路数据、现有综合医院、规划居民点以及拟选址用地属性等因子图层进行缓冲分析,再对不同的缓冲范围进行赋值。

为了研究方便,采用同一个赋值体系,范围为1、2、3、4、5。

图6轨道站点缓冲区分析图图7主要道路缓冲区分析图

(1)交通便捷度图层缓冲区分析:

轨道站点建立100米、200米、500米、1000米、1500米缓冲区;主要道路建立200米、500米、800米、1200米、1500米缓冲区,叠加两大缓冲区并赋值,依次为5、4、3、2、1,得到交通便捷度缓冲区图层,距离轨道站点及主要道路越近的地块越适合选址。

图8一级医院缓冲图图9二级医院缓冲图图10三级医院缓冲图

(2)现有医院图层缓冲区分析:

对三级医院建立3千米、5千米、8千米、10千米、15千米缓冲区;二级医院建立1千米、2千米、5千米、8千米、10千米缓冲区;一级医院建立0.5千米、1千米、2千米、3千米、5千米缓冲区。

图11规划人口规模分析图图12规划人口密度分析图

叠加各级医院缓冲区并赋值,依次为1、2、3、4、5,得到现有医院缓冲区图层,距离现有医院越远的地块越适合选址。

(3)规划人口图层缓冲区分析:

对主城区各街镇规划人口规模及人口密度进行分级,规划人口规模分为0-2万人、2-5万人、5-10万人、10-20万人、20万人以上五个等级;对人口密度进行分级,分为0-1000人/km²、1000至5000人/km²、5000至10000人/km²、10000至20000人/km²、20000人/km²以上五个等级,叠加人口及人口密度缓冲区并赋值,依次为1、2、3、4、5,得到规划人口图层缓冲图层,人口规模越大,密度越高的地方越适合规划选址。

图13主城区住宅建设态势图14主城区土地储备权属图

(4)规划拟选址用地属性分析:

拟选址地块的用地性质适宜度依次是居住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工业仓储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分别赋值为5、4、3、2、1。

拟选址用地必须位于城市规划用地上,且不得为绿地、广场、道路用地。

拟选址用地面积宜在2.34—10.9公顷之间,用地权属宜为各区区属储备用地。

表1规划医院选址赋值及权重

准则要素

归一化权重

交通便捷度(A)

0.2

与现有医院距离(B)

0.15

人口密度分级(C)

0.15

拟选址用地属性

用地性质(D)

0.25

用地面积(E)

0.15

用地权属(F)

0.1

(5)各因子赋值分类后,将其统一到同一等级体系内,使每个具有较高适宜性类别都被赋予了较高的值,根据前面确定的权重,形成医院单指标布局优化模型G,根据表1综合医院选址赋值及其权重,规划综合医院选址优化模型为:

G=0.2*A+0.15*B+0.15*C+0.25*D+0.15*E+0.1*F

4.4优化拟选址结果分析

通过GIS对各因子数据图层的叠加处理,将单指标布局优化模型插值后进行空间展示。

待优化指数(适宜性等级)表示某地区规划建立综合医院的适宜程度,其指数越高,表明从交通便捷度、就医便捷度、与居民点距离、人口密度、与现有医院距离综合考虑来看,越适宜建立综合医院,反之,则相反。

如图15所示,除去北碚区、巴南区、渝北区27个主城小城镇外(浅黄色区域),渝中区、江北区西部、沙坪坝区中梁山以东、南岸区铜锣山以西、九龙坡区东北部待优化指数低,表明现状医院建设规模已达到规划目标值,不宜再新增医院,建议整合现有医疗资源,优化布局结构,严格控制医疗机构盲目扩张。

江北区东部、北部新区、沙坪坝区中部、南岸区(南坪—弹子石片区)、九龙坡区北部、北碚区、大渡口区、巴南区西北部、渝北区南部待优化指数居中,表明现状医院建设规模与规划目标值有一定差距,建议该区域根据规划人口分布与设施布点相结合,重点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设施,以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为主,提高区域服务质量。

沙坪坝区中梁山以西、南岸区铜锣山以东、渝北区中部、九龙坡区南部待优化指数较高,表明现状医院建设规模与规划目标值有较大差距,建议该区域为今后重点建设区,通过新增设大型综合医院,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区域医疗整体综合服务能力。

渝北区中北部(回兴-木耳-龙兴)巴南区与南岸区交接部(南泉-长生桥)的待优化指数最高,表明该区域内的新增医疗设施的迫切度最高,该地区是今后都市功能核心区人口转移的主要区域,也应当是医疗设施重点规划增长的区域。

 

图15规划拟新增医院适宜度分析图

5.结语

本次研究尝试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与SPSS数理分析,结合医疗设施供需模型,对重庆主城区基本医疗服务等级区域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医疗设施可达性服务水平进行评价,探讨设施空间优化布局的可行性。

研究结论与实际状况基本吻合,初步达到了构建优势度模型的预期结果,为重庆市主城区医疗卫生事业领域的调整与规划提供支持与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成新.基于的城市医疗设施布局研究一一以长沙市开福区为例.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11

[2]徐飞龙.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医院布局研究.重庆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14

[3]胡瑞娴,陈忠暖,方远平.广州中心城区基本医疗服务等级区域分布及其特征.热带地理[J].2009,29

(2)

[4]余珂,刘云亚,易晓峰,李晓晖.城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编制研究.规划师[J].2010,26(6)

[5]刘萌伟,黎夏.基于Pareto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选址研究——以深圳市医院选址为例[J].热带地理.2010,06.

作者简介:

齐立(重庆市规划设计院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杨光辉(重庆市规划设计院规划一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

谢志林(贵阳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