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完整.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0429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0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完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完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完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完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完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完整.docx

《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完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完整.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完整.docx

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完整

 

制药设计工艺基础

 

题目:

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

学生姓名:

院(系):

制药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

化学制药

指导老师:

 

文件编号:

VP-P-004(2008)-1

 

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

 

起草人:

-起草日期:

年月日

审阅人:

审阅日期:

年月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月日

批准人:

批准日期:

年月日

执行日期:

年月日

 

分发部门:

质量保证部2份生产技术部2份设备部1份

十三.附录………………………………………………………….40

 

生产工艺规程

一.产品简述

1.品名:

对乙酰氨基苯酚;N-(4-羟基苯基)乙酰胺;对羟基苯基乙酰胺

2.曾用名:

扑热息痛(APAP);醋氨酚。

3.汉语拼音:

duiyixiananjifen

4英文名:

4-acetaminophenol;N-(4-hydroxyphenoyl)-acetamide;p-hyroxyphenylacetylamine。

5.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CAS、EINECS

结构式:

分子式:

C8H9NO2分子量:

151.16CAS:

103-90-2

EINECS:

203-157-5

6.理化性质:

从乙醇中得棱柱体结晶。

熔点为168~172℃,相对密度1.293(21℃/4℃)。

能溶于乙醇、丙酮和热水,难溶于冷水,不溶于石油醚及苯。

无气味,味苦。

饱和水溶液PH值5.5~6.5。

7.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1020448(东北制药六厂)

8.药理作用: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选择性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其解热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等的合成和释放,提高痛阈而起到镇痛作用,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作用较阿司匹林弱,仅对轻、中度疼痛有效。

本品无明显抗炎作用。

9.临床用途:

对乙酰氨基酚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选择性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其解热的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等的合成和释放,提高痛阈而起到镇痛作用,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作用较阿司匹林弱,仅对轻、中度疼痛有效。

本品无明显抗炎作用。

10.包装规格:

片剂0.1g,0.3g,0.5g;胶囊剂0.3g,咀嚼片80mg,0.16g,泡腾片0.5g;缓释片0.325g,0.5g,0.65g;分散片0.1g;溶液剂5ml;凝胶剂5g;糖浆剂15ml;颗粒剂1g。

11.贮藏条件:

遮光、密封保存

12.有效期:

5年

二.原辅料、包装材料规格、质量标注

物料名称

对氨基苯酚

编号

Y-01

规格

工艺

标准编号

SN/T1922-2007

质量标准

项目

性状:

白色片状晶体。

稍溶于水和乙醇,几乎不溶于苯和氯仿,溶于碱液后很快变褐色。

指标

备注

贮存时要避光,防止受热、受潮。

按有毒危险品规定贮运。

包装规格

每桶净重35kg、40kg或50kg。

包装材料

采用铁桶、纸桶或纤维板桶内衬塑料袋包装

材质要求

采用铁桶、纸桶或纤维板桶内衬塑料袋包装

物料名称

乙酸

编号

Y-02

规格

≥99.0%

标准编号

GB/T676-2007

质量标准

项目

外观及气味:

无色液体,有刺鼻的醋味。

溶解性:

能溶于水、乙醇、乙醚、四氯化碳及甘油等有机溶剂。

指标

备注

适装舱型:

不锈钢舱。

储运注意事项:

注意货物温度保持在20-35℃,即货物温度要大于其凝固点16.7℃防止冻结。

装卸货完毕时要尽量排尽管系中的残液。

包装规格

包装材料

材质要求

物料名称

亚硫酸氢钠

编号

Y-03

规格

≥99.5%

标准编号

CNS1949-1991(2004)

质量标准

项目

白色结晶性粉末,有二氧化硫的气味,可溶于水,也微溶于醇。

其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硫酸盐。

指标

备注

密封阴凉干燥保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包装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不宜久存,以免变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包装规格

25、50、1000千克/袋

包装材料

外用聚丙烯编织袋、内衬聚乙烯塑料袋,或纸塑复合袋、牛皮纸袋

材质要求

外用聚丙烯编织袋、内衬聚乙烯塑料袋,或纸塑复合袋、牛皮纸袋

物料名称

盐酸

编号

Y-04

规格

36%-38%

标准编号

质量标准

项目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腐蚀性。

为氯化氢的水溶液(工业用盐酸会因有杂质三价铁盐而略显黄色)。

有刺激性气味。

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作用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会看到酸雾。

与水混溶,浓盐酸溶于水有热量放出。

溶于碱液并与碱液发生中和反应。

能与乙醇任意混溶,溶于苯。

指标

备注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包装规格

包装材料

玻璃瓶;耐酸坛;陶瓷瓶外普通木箱;半花格木箱

材质要求

耐酸坛或陶瓷瓶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包装材料

材料名称

质量标准

规格

单位

每万板

理论用量

损耗%

每万板

实际用量

药品包装用铝箔

内控质量标准

115×0.024

kg

3.2

6

3.392

药用聚氯乙烯硬片

内控质量标准

115×0.3

淡蓝色

kg

22.8

8

26.624

印刷小纸盒

内控质量标准

120×60×20

10000

0.8

10080

说明书

——

132×112

10000

0.5

10050

POE热收缩膜

内控质量标准

200×120×60

双层膜宽240

单层膜厚1.5丝

kg

1.967

5

2.065

纸箱

内控质量标准

620×425×315

20

/

20

合格证

——

130×95

20

/

20

纸箱隔板

内控质量标准

600×400

40

/

40

封箱带

——

宽60

32.8

/

32.8

包装方式:

10片/板×1板/小盒×500板/箱(10小盒/中包装)

 

三.化学反应过程(副反应)

1.以对氨基苯酚和乙酸酐为原料,

对氨基苯酚对乙酰氨基苯酚

109151

2.副反应——较高温度时对氨基苯酚缩合

四.生产流程图(工艺及设备流程)

1.工艺流程简易图

图1-1乙酰化工艺流程简易方框图

图1-2精制工艺流程简易方框图

2.设备流程图(略)

五.生产工艺过程

1.原料配比

对氨基苯酚:

冰乙酸:

母液(含酸50%以上)=1:

1:

1(质量比)

2.主要工艺条件及详细操作过程

将配料液投入乙酰化罐内,加热至110℃,打开反应罐上冷凝器的冷却水,回流反应4h,控制蒸出稀乙酸速度为每小时蒸出总量的1/10,待內温升至135℃以上,取样检查对氨基苯酚残留量低于2.5%时为反应终点。

加入稀乙酸(含量50%以上),转入结晶罐冷却结晶。

离心,先用少量稀乙酸洗涤,再用大量水洗涤至滤液近无色,得对乙酰氨基酚粗品。

搅拌下将粗品对乙酰氨基酚、水及活性炭加热至沸腾,用1:

1盐酸调节PH=5~5.5,保温5min,将温度升至95℃时,趁热压滤,滤液冷却结晶,加入适量亚硫酸氢钠,冷却结束,离心,滤饼用大量水洗至近无色,再用蒸馏水洗涤,甩干,干燥得对乙酰氨基酚成品,滤液经浓缩,结晶,离心后再精制。

3.重点工艺控制点

项目

要求

检测频次

执行指标

T

333~453K

每批检查

岗位SOP

PH

5~5.5

每批检查

岗位SOP

P

0.10~0.4MPa

每批检查

岗位SOP

4.反应条件与影响因素

a.反应终点要取样测定,也就是测定对氨基苯酚的剩余量加反应液的酸度。

只有保证对氨基苯酚的剩余量低于2%,才能确保对乙酰氨基酚成品的质量和收率。

b.乙酰化时,为避免氧化等副反应的发生,反应前可先加入少量抗氧化剂(亚硫酸氢钠)。

c.在精制时,为保证对乙酰氨基酚的质量要加入亚硫酸氢钠防氧化。

5.异常现象的处理和有关注意事项

生成对乙酰氨基酚反应是可逆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达148)℃进行,生成亚胺醌及其聚合物等,致使产品变成深褐色或黑色,故需加入少量抗氧化剂(如亚硫酸氢钠)。

乙酰化时,采用适量的分馏装置严格控制蒸馏速度和脱水量,是反应的关键。

六中间体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中间产品内控质量标准

1.中间体和半合成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中间产品名称

标准编号

检验规程编号

质量指标

含量检验方法

杂质限度

亚胺醌聚合物

106-51-4

Y-05

化学纯

红外-紫外分光光度法

<=0.01

4,4-二羟基二苯胺

122-37-2

Y-06

化学纯

红外-紫外分光光度法

<=0.01

2.中间产品内控质量标准:

含量:

对乙酰氨基酚96.5%~103.5%,异丙安替比林96%~104%,无水咖啡因92%~108%,(该含量系指依据化验的颗粒含量,计算片重所得含药总量与标示量比较而成)。

重量差异:

±4.5%方法:

片剂平均片重和重量差异检测规程频率:

每班3~4次。

平均片重:

±3%。

溶出度:

83%方法:

溶出度测定操作规程;频率:

每批试压后1次;压完片后1次。

送中心化验室检测

脆碎度检查方法:

片剂脆碎度检测规程;频率:

每班2~3次小于1%

外观检查:

白色片方法:

按片剂外观检查规程(目测);频率:

每班随时。

冲模规格:

异型、浅凹长度:

±0.1mm方法:

游标卡尺测定;频率:

每批开始时测一次。

厚度要求:

5.5mm~6.0mm

六.技术安全与防火

1.服装、设备、工作安全保护制度表

服装

工作前准备工作

工作中遵守标识、告示、操作规程等

工作后清洁工具,清理工作现场等。

设备

了解掌握熟悉机器的基本操作常识及根据安全规则操作

懂得设备法调试维修

工作安全

物料堆存准确

杂物整理整齐

确保办公室安全

2危险化学品的防护与救治

名称

理化性质

危害性

防护措施

急救与治疗

乙酰胺

 乙酰胺无色透明针状结晶,具有老鼠分泌物般的气味,易潮解,可燃,低毒。

熔点81℃,沸点221℃(100kPa),120℃(0.266kPa),相对密度1.159(20/4℃),折射率1.4274。

溶于水、乙醇、三氯甲烷、吡啶和甘油,微溶于乙醚。

本品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动物实验有致癌作用。

本品可燃,易爆危险,具刺激性。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乙酸苯酯

摄入、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

本品对眼睛、皮肤有刺激作用。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特别注意眼和呼吸道的防护。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二氯甲烷

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本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

急性中毒:

轻者可有眩晕、头痛、呕吐以及眼和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较重者则出现易激动、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嗜睡,可引起化学性支气管炎。

重者昏迷,可有肺水肿。

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增高。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主要有头痛、乏力、眩晕、食欲减退、动作迟钝、嗜睡等。

对皮肤有脱脂作用,引起干燥、脱屑和皲裂等。

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戴防化学品手套。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氯化亚砜

淡黄色至红色、发烟液体,有强烈刺激气味。

可混溶于苯、氯仿、四氯化碳等。

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后对身体有害。

对眼睛、粘膜、皮肤和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灼伤。

吸入后,可能因喉、支气管痉挛、炎症和水肿而致死。

中毒表现可有烧灼感、咳嗽、头晕、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穿橡胶耐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酸碱服。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乙醚

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本品的主要作用为全身麻醉。

急性大量接触,早期出现兴奋,继而嗜睡、呕吐、面色苍白、脉缓、体温下降和呼吸不规则,而有生命危险。

急性接触后的暂时后作用有头痛、易激动或抑郁、流涎、呕吐、食欲下降和多汗等。

液体或高浓度蒸气对眼有刺激性。

慢性影响:

长期低浓度吸入,有头痛、头晕、疲倦、嗜睡、蛋白尿、红细胞增多症。

长期皮肤接触,可发生皮肤干燥、皲裂。

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穿防静电工作服。

戴橡胶耐油手套。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乙醇

无色液体,有酒香。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

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长期酗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乙酰乙酸乙酯

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有果子香味。

易溶于水,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醇、醚。

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

对眼睛、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3.易燃易爆原料的特征介绍

a.易燃烧爆炸

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品名表》中列举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超过半数是易燃气体,易燃气体的主要危险特性就是易燃易爆,处于燃烧浓度范围之内的易燃气体,遇着火源都能着火或爆炸,有的甚至只需极微小能量就可燃爆。

易燃气体与易燃液体、固体相比,更容易燃烧,且燃烧速度快,一燃即尽。

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比复杂成分组成的气体易燃、燃速快、火焰温度高、着火爆炸危险性大。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的爆炸极限的范围分别为:

4.1%~74.2%、12.5%~74%、5.3%~15%。

同时,由于充装容器为压力容器,受热或在火场上受热辐射时还易发生物理性爆炸。

b.扩散性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由于气体的分子间距大,相互作用力小,所以非常容易扩散,能自发地充满任何容器。

气体的扩散性受比重影响:

比空气轻的气体在空气中可以无限制地扩散,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比空气重的气体扩散后,往往聚集在地表、沟渠、隧道、厂房死角等处,长时间不散,遇着火源发生燃烧或爆炸。

掌握气体的比重及其扩散性,对指导消防监督检查,评定火灾危险性大小,确定防火间距,选择通风口的位置都有实际意义。

c.可缩性和膨胀性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热胀冷缩比液体、固体大得多,其体积随温度升降而胀缩。

因此容器(钢瓶)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火、防晒、隔热,在向容器(钢瓶)内充装气体时,要注意极限温度压力,严格控制充装,防止超装、超温、超压造成事故。

d.静电性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从管口或破损处高速喷出时,由于强烈的摩擦作用,会产生静电。

带电性也是评定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危险性的参数之一,掌握其带电性有助于在实际消防监督检查中,指导检查设备接地、流速控制等防范措施是否落实。

e.腐蚀毒害性

主要是一些含氢、硫元素的气体具有腐蚀作用。

如氢、氨、硫化氢等都能腐蚀设备,严重时可导致设备裂缝、漏气。

对这类气体的容器,要采取一定的防腐措施,要定期检验其耐压强度,以防万一。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除了氧气和压缩空气外,大都具有一定的毒害性。

f.窒息性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都有一定的窒息性(氧气和压缩空气除外)。

易燃易爆性和毒害性易引起注意,而窒息性往往被忽视,尤其是那些不燃无毒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氦、氩等惰性气体,一旦发生泄漏,均能使人窒息死亡。

g.氧化性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氧化性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明确列为助燃气体的,如:

氧气、压缩空气、一氧化二氮;一种是列为有毒气体,本身不燃,但氧化性很强,与可燃气体混合后能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气体,如氯气与乙炔混合即可爆炸,氯气与氢气混合见光可爆炸,氟气遇氢气即爆炸,油脂接触氧气能自燃,铁在氧气、氯气中也能燃烧。

因此,在消防监督中不能忽视气体的氧化性,尤其是列为有毒气体的氯气、氟气,除了注意其毒害性外,还应注意其氧化性,在储存、运输和使用中要与其它可燃气体分开。

4.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及安全防范

a.危险品库房、实验室、锅炉房、配电房、配气房、车库、食堂等要害部位,非工作人员未经批准严禁入内。

b.各种安全防护装置、照明、信号、监测仪表、警戒标记、防雷、报警装置等设备要定期检查,不得随意拆除和非法占用。

c.易燃易爆、剧毒、放射、腐蚀和性质相抵触的各类物品,必须分类妥善存放,严格管理,保持通风良好,并设置明显标志。

仓库及易燃易爆粉尘和气体场所使用防爆灯具。

d.木刨花、实验剩余物应及时清出,放在指定地点。

e.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必须专人保管,保管员要详细核对产品名称、规格、牌号、质量、数量、查清危险性质。

遇有包装不良、质量异变、标号不符合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安全处理。

f.忌水、忌沫、忌晒的化学危险品,不准在露天、低温、高温处存放。

容器包装要密闭,完整无损。

g.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库房周围严禁吸烟和明火作业。

库房内物品应保持一定的间距。

h.凡用玻璃容器盛装的化学危险品,必须采用木箱搬运。

严防撞击、振动、摩擦、重压和倾斜。

i.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查出隐患,要及时整改和上报。

如发现不安全的紧急情况,应先停止工作,再报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七.综合利用与“三废”治理

名称

日产出量

含量

回收处理方法

回收率

对氨基苯酚

蒸馏

乙酸

50%

蒸馏

三废

名称

Sop编号

处理方法

亚硫酸氢钠

7631-90-5

回收

母液

回收

水解废水和精制废水

先沉降回收磺胺甲噁唑,再进入生化处理。

废活性炭

水解脱色的活性炭可焚烧处理

八.操作工时与生产周期

操作工时:

6小时

生产周期:

8小时

九.劳动组织与岗位定员

岗位

人员数量

工作制度

车间主任

1

白班

技术人员

1

白班

统计员

1

白班

班长

3

三班倒

操作工时

6

三班倒

领料

1

白班

十、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10.1设备一览表

岗位

设备编号

设备名称

材质

规格

型号

数量

SOP编号

溶解

Y-01

溶解罐

不锈钢

内316L,厚5mm,外304

1个

结晶

Y-02

结晶罐

不锈钢带搅拌

内316L,厚5mm,外304

1个

干燥

Y-03

真空干燥器

不锈钢

Φ600mmx1200mmx1020mm

FZG-15

1组

蒸馏

Y-04

蒸馏罐

不锈钢

内316L,厚5mm,外304

1个

10.2主要设备生产能

设备名称

数量

容量

装料系数

日生产能力

年生产能力

溶解罐

1

320L

0.7

结晶罐

1

320L

0.7

蒸馏罐

1

320L

0.7

十一.原材料,动力消耗定额和技术经济指标

原料

理论定额

核定定额

对氨基苯酚

乙酸

亚硫酸氢钠

名称

单价(元)

消耗量

总计

纯化水:

吨/月

生活水:

吨/月

度/月

立方米/月

名称

合格品

优质品

收率

含量

水分

消耗定额=实际损耗重量/实际重量×100%

成品收率

十二.物料平衡

投入物料名称

数量

产出物料名称

数量

计算公式

平衡限度

制粒产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