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姑熟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0094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5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马鞍山市姑熟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姑熟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姑熟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姑熟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姑熟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马鞍山市姑熟镇.docx

《安徽省马鞍山市姑熟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马鞍山市姑熟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马鞍山市姑熟镇.docx

安徽省马鞍山市姑熟镇

安徽省马鞍山市

姑孰镇

——人文地理特征研究报告

07地理2班刘静170207075

一自然地理概况:

1当涂县姑孰镇地理位置:

31°30′50.40″N118°26′33.71″E

2气候:

年平均气温在15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升。

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和,降水丰富。

3地形:

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以平原为主。

二人文地理概况:

1、区位条件:

位于安徽省东沿,长江下游东岸,介于南京、芜湖之间,紧倚并隶属于钢城马鞍山。

县城距芜湖朱家桥外贸码头30公里,距马鞍山外贸码头20公里,建设50万吨级内贸码头一座,距芜湖湾里军民两用机场及芜湖长江大桥均为20公里;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40公里。

交通、通讯、给排水、供电等各项基础设施齐全。

通江达海,交通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2、人口:

县城人口人数约十二万人,属于较大的县城。

3、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逐步增强。

现在以其为中心的当涂县的经济实力已经在安徽省排名第五,是安徽投资十佳县。

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已初步形成,主要有冶金、建材、机械、化工、纺织、食品等行业。

主要产品有:

化肥、农药、水泥、铜材、刃具、模具、折弯机、剪板机、电机、民用钢质船、水泵、锡制品、黄金;棉纱、棉布、台布、巾被、丝织品、塑料制品、新型塑料建材、磁性材料;大米、菜籽油、色拉油、白酒、矿泉水、茶干、面条、皮革制品、碘伏系列药品等,其中获部优、省优和省系统优质产品10多种。

开放型经济正在兴起,出口创汇企业10多家,出口产品20多种。

4、旅游:

当涂自然景色秀丽,历代骚人墨客钟情吟游,人文景观较多。

自然:

当涂的青山风景区自然秀美,附近的采石矶乃是万里长江第一矶,是国家3A级景点,年游客量很大。

人文:

境内有“姑孰八景”、“三塔两浮桥”等众多名胜古迹.诗仙李白一生浪迹天涯,独恋当涂,晚年定居、终老长眠于斯地,李白墓园为中国国际吟诗节重要活动场所。

(1)唐朝大诗人李白晚年定居当涂,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终老葬于我县县青山脚下。

李白墓、李白祠为中国国际吟诗节主要活动场所之一,每年有数万名中外游客前来凭吊、观光、游览。

投资2100多万元的李白墓园改造扩建工程正在实施,现已完成一期工程。

(2)县城还有南朝黄山塔和明朝金柱塔等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多处。

(3)穿城而过的姑溪河,更是一唐代诗人李之仪的一句“君在长江头妾在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的千古佳句为世人所熟悉,现在在县城东侧还有诗人的墓葬。

5(当涂县的)历史沿袭:

本汉县,属九江郡,故城在今蚌埠市西郊涂山。

据《元和郡县志》:

“以涂山为邑,故以名焉。

”晋成帝时,以江北当涂流民纷纷渡江南下,乃于江南侨立当涂县。

隋移今治,沿用侨置县名。

  宋朝至1987年行政区划资料摘自《当涂县志》:

   宋元丰三年(1080),全县辖14乡6镇。

史籍记载的有6镇,即采石镇、慈湖镇、黄池镇、青游镇、丹阳镇和薛店镇。

  元设都、图,全县置31都,其所辖图及分布情况不详。

  明嘉靖十年(1531),全县设14乡、5镇、13市,115社。

石城乡在县东北,辖知钦、钦化,寺南、寺北、黎西、黎东、武林、林西、塘南、塘北、白贮、戴伫、抄陂、故竹、故城15社。

  清康熙十二年(1673),辖14乡、14镇,9市、115社。

乡社沿明制,镇市调整为:

丹阳镇、黄池镇、采石镇、慈湖镇、大信镇、薛镇、博望镇、新市镇、塌桥镇、乌溪镇、塘沟镇、青山镇、亭头镇、花津镇;褚桥市、十里市,云居市、江口市、黄山市、灌渡桥市、青游市、新沟市、三湖市。

  清宣统二年(1910)7月,推行区域自治,全县划为9个自治区,设4镇3乡8个自治公所。

第一区,城区自治公所设城关府学宫;第二区,北镇区自治公所,设采石镇,第三区,北乡区自治公所,设慈湖镇;第四区,东镇区自治公所,设薛镇;第五区,东镇区自治公所,设博望;第六、七区,东南镇自治公所,设塘南阁;第八区,南乡区自治公所,设年陡门;第九区,西南区自治公所,设埭桥。

4镇为北镇(采石),东镇(薛镇),东镇(博望),东南镇(塘南阁)。

3乡即北乡(慈湖),南乡(年陡),西南乡(埭桥)。

  民国初年,县境行政区划仍袭清制,设9个自治区。

民国19年(1930),改编为10区、264乡、26镇。

  民国23年(1934)推行保甲制,全县编组为123联保、555保、5448甲。

同年,奉令扩大区政、将原10个区合并为5个区。

即原第一、四两区并作第一区,区署设城关;第二、三两区并作第二区,区署设采石;第八、九两区并作第三区,区署设大桥;第六、七两区并作第四区,区署设马桥;第五、十两区并作第五区,区署设丹阳。

  民国25年(1936),全县设5区、20乡镇、476保、5547甲。

翌年,又将20乡镇划作62乡镇。

  抗日战争时期,县境曾先后建有3个政权,并按各自控制的范围施政。

  民国27年(1938)9月,国民县政府在大官圩恢复。

由于原第一区所辖区域大都沦陷,乃重设5区、25乡镇、314保。

  民国32年(1943)冬,新四军在江宁、当涂、溧水3县边区建立横山县,下设谷里、云台、亭山、铜山、明觉、博望6个区和1个山西办事处(范围包括朱门、陆郎、濮塘、霍里等地区)。

新市、丹阳、禄口、陶吴、湖阳、薛镇亦一度划入游击区。

  民国29(1940)年,汪伪县政权将当涂沦陷区划分为16乡、11镇。

16乡为竹山乡、益全乡、盛管乡、落星乡、西全乡、江心乡、霍里乡、杜塘乡、藏汉乡、耕宁乡、新禾乡、洞阳乡、访贤乡、广义乡、广芮乡、滨江乡11l镇为薛镇、新市镇、丹阳镇、博望镇、采石镇、大桥镇、乌溪镇、黄池镇、马家桥镇、查家湾镇、塘南阁镇。

嗣后,又在全县虚设10区、60乡镇、540保、5510甲。

民国34年1月,又改10区为4区,即薛津区、采石区、大桥区、博望区。

原城区改为姑溪镇。

  抗日战争胜利后,于民国34年(1945)9月国民县政府迁回县城,同年撤销区建制,划全县为44乡镇、448保、4835甲。

翌年又将44乡镇缩编为姑溪、采石2镇和聚贤、黄山、湖阳、薛津、黄池、公安、河南、济国、塘南、石福、灵应、霍里、新市、江心、楼云、丹阳、博望、乌溪、新塌、围屏、大桥、马桥、亭头、常坝、慈湖、佳冯、护河、永宁等28乡,共321保、4038甲。

民国37年1月,县政府奉令在县境增设4个联防区,共辖30乡镇、327保、4264甲。

采石联防区辖采石、霍里、慈湖、黄山、永宁、佳冯、聚贤、江心等8个乡镇,共86保。

大桥联防区辖姑溪、河南、新塌、大桥、楼云、常坝等6个乡镇,共68保。

大公圩联防区辖护河、石福、公安、亭头、马桥、塘南、乌溪、济国、黄池、灵应等10乡,共101保。

博望联防区辖新市、薛津、丹阳、湖阳、博望、围屏等6乡,共72保。

  民国38年(1949)4月县境解放。

8月,析当涂县城置当涂市,市区划15保、148甲;县辖4个区、30乡(镇)、302保、3663甲。

  1950年废保甲制,建立行政村。

同时撤销30个乡镇,改设马桥、塘南、湖阳、薛津、霍里、黄池、大桥、博望、采石、护河、年陡、新市、慈湖等13个区,共辖行政村303个。

同年5月废市入县,增设第一区11个街道,马桥区改为亭头区,余不变。

同年8月又划成325个行政村(含城区11个街道)。

  1952年4月,撤销行政村,恢复乡(镇)建置,将325个行政村划并为136乡(镇)。

1953年11月,为便于对船民管理,建立当涂港(乡级),隶属市区。

1954年2月,析慈湖乡金家庄,设马鞍山镇(区级);同年12月,建立湖阳乡。

是年,全县共设15区、137乡、镇(港)。

  1955年1月,析慈湖乡、向山镇、马鞍山镇设立马鞍山矿区。

同年12月,又将全县15个区划并为9个区,共49个乡、镇(港)。

市区辖建设镇、光明镇、当涂港;黄池区辖保城乡、福社乡、兴永乡、塘南乡、马桥乡、三福乡、黄池镇;护河区辖清潭乡、石桥乡、新丰乡;大桥区辖金涂乡、三镇乡、龙山乡、永桥乡、钓鱼乡、常岭乡、大桥乡,博望区辖新博乡、博望乡、和平乡、大溪乡、澄心乡、山河乡;薛津区辖关马乡、四合乡、龙团乡、薛镇乡、藏汉乡、丹阳镇;霍里区辖霍里乡、祠林乡、濮塘乡、尚钟乡、冯杨乡;采石区辖江心乡、金山乡、小桥乡、宝庆乡、雨山乡、采石镇;马鞍山矿区辖慈湖乡、向山镇、马鞍山镇;县直属乡为中闸乡、湖阳乡和青山乡。

  1956年8月,马鞍山矿区划出,成立马鞍山市筹备处。

市区撤销,成立城关镇。

原市区所辖光明镇、建设镇改为街道办事处。

同年11月,马鞍山镇、采石镇、向山镇、慈湖乡正式划归马鞍山市。

  1957年,全县划为4区、39乡(镇),其中区辖21乡(镇),县直属18乡(镇)。

黄池区辖保城、福兴、兴永、塘南、马桥、三福6乡和黄池镇;护河区辖清潭、石桥、新丰3乡;博望区辖博望、新博、和平、澄心、山河5乡;薛津区辖四合、龙团、薛镇、丹阳、藏汉、关马5乡和丹阳镇;县直属乡(镇)有城关镇和湖阳、中闸、青山、尚钟、濮塘、霍里、冯杨、宝庆、江心、小桥、金山、金涂、三镇、大桥、钓鱼、常岭和永桥等17乡。

  1958年3月,县直属尚钟、冯杨、濮塘、霍里等4个乡划归马鞍山市。

8月,撤区并乡,全县35个乡(镇)合并为城关镇及新桥、钟山、大桥、大公圩、湖阳、博望、丹阳、薛津、宝庆、江心共11个乡(镇)。

同年10月,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共改组成立10个人民公社。

原城关镇为火箭人民公社,钟山乡为钟山人民公社,大公圩乡为原子人民公社,新桥为钢铁人民公社,湖阳乡为红旗人民公社,博望乡为东风人民公社,薛津乡为卫星人民公社,宝庆乡为宝庆人民公社,江心乡为长江人民公社,丹阳乡为光芒人民公社,共辖生产大队120个。

11月大桥乡划归芜湖市。

1959年1月,公社名称又全部改以原乡镇名称命名。

  1962年1月,根据中央《关于改变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精神,社队规模普遍缩小,全县析为34个公社,303个大队,3874个生产队,并增设6个区。

大公圩区辖中闸、马桥、黄池、乌溪、塘南、石桥、大陇、护河、青山共9个公社;新桥区辖新桥、金涂、年陡、查湾、龙山桥等5个公社;黄山区辖宝庆、银塘和姑溪3个公社;博望区辖博望、和平、沙埂、新博等4个公社;丹阳区辖丹阳、山河、新市、澄心等4个公社;薛津区辖藏汉、围屏、龙山、薛镇、关马等5个公社;江心公社、湖阳公社、丹阳湖(渔业)公社和城市公社为县直属公社。

  1963年4月,黄山区撤销,所辖宝庆、银塘、姑溪3个公社改为县直属公社。

5月,析塘南公社为塘南、兴永2个公社;析大陇公社为大陇、新丰2个公社;9月,沙埂公社改名安南公社。

  1964年4月,大桥公社划归县辖,为县直属公社。

1965年9月,恢复城关镇建制,全县划为5个区、1个镇、36个公社、316个大队(含6个居委会)、4019个生产队。

同年12月,撤销大公圩区,改设黄池、护河和大陇3个区;撤销中闸公社,改设亭头、西河2个公社;析黄池公社为黄池、福山2个公社;析石桥公社为石桥、起陇2个公社,析青山公社为青山、河东2个公社;析护河公社为护河、光明2个公社。

全县共设7个区、42个公社。

  1968年12月,撤销薛津区,所辖薛镇、关马、藏汉、龙山、围屏5个公社,并为薛津公社。

1969年2月,撤销丹阳湖(渔业)公社,将所辖6个专业渔业大队分别并入湖阳、大陇、薛津、姑溪和博望5个公社。

同年3只,撤区并社,又将全县37个公社320个大队并为19个公社,280个生产大队。

  1970年12月,析薛津公社为薛津、围屏、关马、龙山4个公社;析丹阳公社为丹阳、新市2个公社;析博望公社为博望、新博2个公社;析新桥公社为新桥、龙山桥2个公社;析青山公社为青山、河东2个公社;析黄山公社为黄山、银塘、姑溪3个公社,析大陇公社为大陇、新丰2个公社。

1971年12月,又析亭头公社为亭头、西河2个公社,析年陡公社为年陡、查湾2个公社。

1974年l0月,析塘南公社为塘南、兴永2个公社。

至此,全县共划成32个公社和321个生产大队、3755个生产队。

1982年3月,河东公社更名为太白公社。

  1983年7月,当涂县划属马鞍山市,原县辖大桥公社划属芜湖市。

  1984年1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镇)建置。

原31个公社改为31个乡生产大队同时改为行政村,生产队改为自然村。

  1985年11月,撤销姑溪乡。

析围屏乡松塘、藏汉、甑山、石山、寺山5个行政村和关马乡五村,姑溪乡白伫村共7个行政村建立藏汉乡。

原姑溪乡凌云、行陈、五星、坨塘、小桥、武林、焦家及姑溪渔业8个行政村划属城关镇管辖。

全县共设城关、黄池、乌溪、博望、丹阳、龙山桥、银塘7个建制镇和马桥、石桥、亭头、西河、大陇、新丰、塘南、兴永、护河、青山、太白、薛津、围屏、关马、龙山、新市、新博、新桥、年陡、查湾、湖阳、江心、黄山、藏汉等24个乡,辖306个行政村,13个居民委员会和3894个自然村。

  1987年2月,龙山乡更名龙泉乡。

3月,护河乡改为护河建制镇。

1989年9月,薛津乡改为薛津建制镇。

2000年,当涂县辖14个镇、11个乡。

2004年,将当涂县的银塘镇划入马鞍山市雨山区。

2004年底,当涂县辖10个镇、4个乡。

2004年改县城城关镇为姑熟镇。

6宗教:

居民多信仰佛教和基督教。

7节庆:

中国传统的节日在姑熟镇都得到很好的沿袭,一年有三个大节,春节、端午、中秋。

以春节这个最最重要的节日为例,人们会进行以下的活动:

贴春联:

早在节日降临前一个月,一般华人家庭都开始忙碌,准备一番。

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家家户户都在节日前把住家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一些家庭还在门上贴上春联,写上吉祥联语,祈求好运,年年丰收。

春联的习俗据说起源于汉代。

传统的对联是在红纸上写上黑色或金色的联语,常见的有“财源广进”“步步高升”“富贵满堂”等等。

有时候还可以看到人们把象征吉利的“春”“福”等单字当作装饰品挂在门上或墙上,有者还特意把这些单字倒贴,那是因为“倒”与“到”谐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

送灶神: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道教徒的重要节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

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说好话,因此这一天道教徒特别准备了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年糕:

在春节前夕,一般家庭都忙着制作糕饼等食品,既可当礼品,也可用来款待到访的亲友。

年糕(又称黏糕〕是一种象征吉利的春节必备佳品。

这种用糯米制成、带褐色、黏性大的糕品,因名称与“年高”谐音而具有“年年高升”的含义。

送礼:

送礼是向亲戚朋友表示敬意与爱意的表现,根据华人尊老敬贤的传统,幼辈应送礼物给年长者。

比如女婿在春节前一周送礼给岳父岳母,为了表示吉利,礼品都是双数的,在传统礼节上,受礼人都要回礼,以表示谢意。

这种互赠礼物的习俗,正是华人“礼尚往来”的处事态度。

团年饭:

除夕这一天对所有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在塔畈乡也不例外。

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尽量赶回家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

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祭祖:

中国人过节总不会忘记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

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我国华人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迎春:

根据华人的计时方法,新的一年及生肖是晚上11点钟开始,因此传统的迎春时间多在晚上11时正。

一般华人仍有迎接财神爷的习俗,人们也在这一天涌到寺庙去许愿或祈求平安。

拜年:

传统上,拜年的习俗是晚辈向长辈跪拜、祝福。

不过对于年轻一代的塔畈人来说,跪拜是令人感到别扭的,他们都不再遵循这种习俗,今天普遍的做法是,带上一包糖、糕和其他礼品去看望长辈。

红包(压岁钱〕:

派“红包”也是华人新年的另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尤其是小孩子),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

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三、李白与当涂:

(一)、李白在当涂的游踪

故宫藏李白画像 

 

     在当涂县城东南青山西麓,有一座苍松掩映、翠竹环绕的古墓,它背倚郁郁葱葱的大青山,面对奔流不息的青山河。

千百年来,多少人跋山涉水前来凭吊。

长眠于墓中的, 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李白。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生于唐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卒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其大部分时间是在唐玄宗的开元、天宝年间度过的。

他一生虽流离坎坷,但酷爱“入名山游”,曾漫游了大半个中国。

他与当涂更有不解之缘,自25岁第一次到当涂开始,直至63岁终老当涂,38年间先后7次来到当涂。

南朝大诗人谢脁曾筑宅当涂青山,常来此居住吟咏。

李白一生仰慕谢跳风范,同样眷恋姑孰山水。

他多次来当涂,寻幽揽胜,题诗吟咏,留下了50余首诗文。

其中《夜泊牛渚怀古》、《望天门山》、《横江词》等,成为千古名作,广为人们传诵。

诗人晚年漂泊困苦,穷愁潦倒,投奔其从叔当涂县令李阳冰。

最后客死当涂,骨埋青山。

     李白第一次游当涂是在唐开元十三年(725),当时他25岁。

开元十二年秋,李白乘船离蜀,出三峡,南游洞庭,居安陆,游襄汉。

第二年夏,东下金陵、扬州,途中沿着浩瀚长江,饱览了当涂天门山、牛渚矶、白壁山、望夫山的风光,写下著名七绝《望天门山》。

天门山地势险要,风光绮丽,吸引着历代墨客骚人。

李白自此后曾多次来游,其诗文多有描绘。

如“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横江词》);“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进帆天门山,回首牛渚没”(《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歌动白伫山,舞回天门月”(《书怀赠南陵常赞府》)等。

李白专写天门山的诗文,除《望天门山》、《天门山铭》外,还有《姑孰十咏》中的《天门山》。

     开元十五年(727),李白东涉溟海之后,溯舟西上观云梦,途中在采石矶停舟夜宿。

有《夜泊牛渚怀古》纪其事。

     开元二十七年(739)秋。

李白由安宜(今江苏宝应县)溯江西上巴陵经当涂,舟中作《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天宝六年(747)春,李白由扬州、金陵溯江而上,来到当涂。

诗人十分喜爱这里的山光水色。

他常到“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的采石江上泛舟;到雄奇壮美的天门山欣赏“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的奇景,并在“连峰人户牖,胜概凌方壶”(《赠丹阳周处士惟长》)的横望山寻幽探胜,借以洗涤他遭谗被逐后内心的苦闷。

这期间,李白来往于当涂、金陵、宣城之间,写有《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望夫石》、《天门山铭》等诗,适逢当涂县令李有则铸制成化城寺大钟,李白为之作《化城寺大钟铭》。

     天宝十三至十五年间(754—756),李白盘桓于金陵、当涂、宣城、泾县、青阳、秋浦之间,几乎游遍了皖南的山山水水,特别是在当涂有较长时间停留。

这期间,李白陶醉于当涂的山河胜景之中,所到之处尽情游赏,尽兴题诗,写下了《姑孰十咏》、《横江词》等名篇。

同时,与当涂的官员、寺僧交往频繁。

天宝十三年秋,李白与隐士殷十四夜泊黄山脚下,有诗《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纪其事。

天宝十四年五月,登黄山送溧阳尉李济押解漕运粮船东下,写有《登黄山凌歃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

人夏,陪宣州司马武幼成游宴姑孰亭,作有《夏日陪司马武公与群贤宴姑孰亭序》;陪当涂县令李明化游化城寺,作有《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李白与当涂县尉赵炎也是莫逆之交。

赵炎为河北人,是位画家。

李白有《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寄当涂赵少府炎》诗。

他的《赠友人三首》,第二首在敦煌唐写本残卷中题作《赠赵四》,即指赵炎。

天宝十五载春,赵炎“以疾恶抵法,迁于炎方”,离开当涂时,李白一直送至城西南30里外天门山下,作《春于姑孰送赵四流炎方序》。

     天宝十五载——肃宗至德元年(756)冬,永王李磷以平乱为号召,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县)起兵,引水师东下,李白应聘下庐山,入永王军为僚佐。

肃宗李亨以为其弟永王李磷率军东下是想同他争夺帝位,遂下诏讨伐。

李磷兵败被杀,季白也因此获罪下浔阳狱,后流放夜郎,在巫山途中遇赦。

此后,他又辗转于金陵、当涂、宣城、历阳(今安徽和县)等地。

     代宗宝应元年(762)夏秋之交,李白闻朝廷委派的河南副元帅太尉兼侍中李光弼统领八道节度使的百万大军往东南平叛至彭城(今徐州),遂动身北上投奔李光弼,以图再次为国效力。

无奈半道病还,折回金陵。

李白在金陵穷困潦倒,无依无靠,于十月底或十一月初,抱病乘舟而往当涂投奔县令李阳冰。

开始,李阳冰不知其意,直到看见《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后,才把处于窘境的李白挽留下来。

此时,李白病重卧床不起,遂枕上授稿,托付李阳冰编集作序。

尽管李阳冰时值“临当挂冠”,仍于十一月初十撰写了《草堂集序》。

李阳冰接友以仁,李白非常感激,特为之作《当涂李宰君画赞》,赞其“缙云飞声,当涂政成”。

     第二年,代宗宝应二年(763)早春(七月改广德元年),寓居当涂养病的李白,身体略见好转,且有子女在身边相伴(见《游谢氏山亭》),但心情却抑郁沉闷。

此时李阳冰早已卸任离开当涂,李白在当涂无所依靠,处于“天涯失归路”的彷徨孤独之中。

是年重阳节,李白再登龙山,举觞赋诗,怅咏悲凉一生。

重阳登高归来,又写《九月十日即事》,借花自惜,自伤自悼。

入冬,李白沉疴日亟,自知康复无望,病中长吟《笑歌行》、《悲歌行》,终于以“腐胁疾”,病死在当涂,病逝前还赋有的临路歌》一首。

     李白病逝以后,先殡于当涂县南10里处的龙山东麓。

儿子伯禽定居当涂,贞元八年(792)不禄而卒。

孙子出走,下落不明。

两孙女嫁给当地农民,“一为陈云之室,一乃刘劝之妻”。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李白死后54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在察访三四年后,乃得知李白两孙女的信息。

根据李白生前“悦谢家青山”遗愿,将李白墓迁至青山之阳。

     李白爱当涂,当涂怀李白。

千百年来,当涂流传着有关李白的许多美好的传说。

他的死因,人们传说是入江捉月,骑鲸升天;他游览过的地方,人们接踵而来寻踪、凭吊;他的墓茔,当涂人民世世代代地守护着。

每当清明时节,祭扫的群众络绎不绝,凭吊这位“千古一诗人”。

 

(二)、李白在当涂的遗迹

1、采石遗迹

  

(1)牛渚矶

   又名采石矶,在当涂县城西北17公里的采石镇西翠螺山西南部(今马鞍山市雨山区境内)。

高约50米,峭壁临江,山石嶙峋,与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

早在1500多年前,南朝萧梁诗人王僧儒在《至牛渚忆魏少英》诗中,就赞誉牛渚矶如“悬石”、“危岛”,矶上“枫林暖如画”,水边“江岸净如扫”。

   牛渚矶,因古时曾有金牛出渚的传说而得名。

又相传三国赤乌年间,矶上建寺掘井,石矶院和尚从井中得一块璀璨斑斓的石头,凿成五彩香炉,供在寺内,故得名“彩石矶”,又称采石矶。

采石矶地势险峻,突兀江流,扼长江天险,故为历代兵家争夺之地。

三国东吴名将周瑜、陆逊都曾在采石屯兵;东晋镇西将军谢尚镇守采石,筑城设防,传说采石东北的荷包山曾是谢尚操练兵士之地。

历史上许多战争都与采石有关。

著名的有隋开皇九年(589),大将韩擒虎渡江破牛渚灭陈;北宋开宝七年(974)大将曹彬攻采石灭南唐;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虞允文于此大败金兵;元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常遇春三打采石矶等。

历代群雄纷争为采石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采石矶名震四方,千百年来声誉不衰,主要是因为它与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

李白曾多次登矶游览,流连忘返,触景生情,写下《夜泊牛渚怀古》、《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牛渚矶》、《横江词》等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一带还流传着李白身穿宫锦袍、泛舟赏月以及醉酒跳江捉月、骑鲸上天的动人传说。

后人为表达对诗人的爱戴之情,唐朝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