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9789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4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绵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省绵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省绵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川省绵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川省绵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绵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四川省绵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绵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绵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四川省绵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四川省绵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历史文献中有多种不同的表述,其中“神农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历史上确有其人B.神话色彩浓厚

C.抑商政策起源早D.农业地位重要

2.大禹治水以疏通为主。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新出现的水利工程着重于拦洪蓄水,实行人工灌溉。

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分封制的瓦解B.治水理念的改变

C.井田制的崩溃D.小农经济的发展

3.《新唐书食货志》记载:

“商贾至京师,委钱诸军、诸使、富家,经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据此可知,飞钱

A.打破了市的时空界限B.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C.破坏了货币管理制度D.标志纸币由此出现

4.“我吴市民图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大户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欠。

"l述现象反映了明朝上南地区

A.劳资双方相互依存B.资本市场异常活跃

C.农业生产陷入萧条D.市民生活比较艰辛

5.该表格是学者对清朝人口的研究。

清朝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抑商政策的松动B.自然经济的解体

C.赋税制度的调整D.时局动荡的结果

6.鸦片战争后,随着洋布、洋纱、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

材料表明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手工业者大量破产

C.近代民族工业产生D.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7.甲午战争后,有识之士指出,今后中国的存亡兴废,“皆以劝工一言为旋转乾坤之枢纽”。

材料表明当时中国

A.兴起了实业救国思想B.找到了救国救民的方案

C.民族矛盾出现了缓和D.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8.1815年,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诞生。

19世纪90年代,上百种报刊创办。

辛亥革命后的半年内,全国报刊就增至700余种。

报刊数量的变化说明

A.民众文化普遍提高B.人们关注时局变化

C.维新思想占据主导D.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9.张謇的大生纱厂招股建厂时无人问津,1921年获利白银上千万两。

1922年以后,大生纱厂开始走向下坡,1925年被江浙财团接管。

大生纱厂的历程反映了

A.民族工业曲折发展B.官僚资本主义膨胀

C.实业救国思想破产D.国内企业竞争加剧

10.1952年,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比为20.6%,到1956年,公有制经济占比上升为85.6%。

这主要是因为

A.土地改革完成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市场经济建立D.三大改造的实施

11.1977年,我国粮食产量为28273万吨,到了1983年,粮食产量为38728万吨,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也发生根本改变。

这得益于

A.生产关系的调整B.人民公社体制建立

C.文化大革命结束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2.2021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出炉,彰显了“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海南岛成为经济特区始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B.土地改革时期

C.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D.十年探索时期

13.马克思指出:

“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

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殖民扩张B.代议制度C.重商主义D.圈地运动

14.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禁止它国商船进入英国。

到1849年,英国废除《航海条例》,维护自由贸易。

英国政策变化的原因是

A.工业革命完成B.维护公平的贸易

C.世界市场形成D.航海事业的发展

15.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

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

据此可知,流水作业法的采用

A.发生在英国革命期间B.导致城市数量减少

C.促成生产生活连锁反应D.加速工人失业步伐

16.1929—1933年,美国的经济危机使世界局势发生深刻的变革。

其突出特点是“一国发生席卷全球"。

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D.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

17.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它违宪。

但该法案的理念一限制工业制品的生产,承认劳动者的团体交涉权,强制企业维护工人的权利一已经深入人心。

据此可知,《全国工业复兴法》

A.根除了经济危机B.防止了法西斯上台

C.缓和了社会矛盾D.导致三权分立矛盾

18.列宁始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忠实最彻底的学生。

他不仅仅是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实行者,同时还是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这表明列宁主义

A.与马克思主义完全一致B.指导了巴黎公社

C.顺应了新时代发展要求D.推翻了修正主义

19.对以下两幅图片场景的变化,最合理的解读是

A.战时共产主义的破产B.苏俄社会性质改变

C.余粮收集制成功实施D.经济政策适时调整

20.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导致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

据此可知,苏联

A.改革的重心在工业B.工业体系形成

C.社会发展基本停滞D.经济结构失衡

21.下表是美国在1975年和1985年经济运行表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凯恩斯主义的盛行B.货币学派的推行

C.克林顿的“新经济”D.福利国家的影响

22.如图是1987年,英、法、日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表。

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贸易组织成立B.科技革命的影响

C.区域集团化的推动D.军备竞争的加剧

23.有人认为,最初一体化是“独立的国民经济之间存在贸易关联”,而完全一体化则意味着“其最高形式是建立一个超国家的权威机构”。

最能反映一体化“最高形式”的是

A.亚太经合组织B.北美自由贸易区

C.欧洲联盟D.东南亚国家联盟

24.1960年,美国、中国的GDP世界占比分别为39.6%和4.3%,2018年,美国的GDP世界占比下降为23.9%,而中国则上升为15.8%,据此可知,中国经济的发展

A.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B.形成中国主导世界的格局

C.瓦解了布雷顿森林体系D.导致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

二、材料分析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工业文明因素的发育,许多方面比欧洲、日、俄等国更为优越,但明清高度成熟的农耕母体具有极富韧性的自我整合机制,成为桎梏近代化因素发展的巨大障碍。

商品流通在中国一定程度上是对个体自然经济的补充,金钱则被引导买田,大量回流土地淹没在农耕自然经济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大城市是专制集权统治的政治、军事中心,经济上则以官办手工业为主为统治阶级享乐消费服务。

中国官僚、地主、商人之间固然能够流动,但却因此促使三者融合,转而凝聚、巩固传统农耕体制。

所谓高度平衡的陷阱并不仅只表现在经济层面高度成熟的农耕体制有效地维系着传统的运行轨道,突破产业革命的瓶颈格外艰难。

——摘编自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阻碍明朝向“工业文明转轨”的因素,并从社会演进的角度分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与政治革命大多是短期内急风暴兩式的社会制度变革不同,工业革命是经过较长时间内由分散和个别的发现、发明和变革开始,逐渐和缓慢地积累形成的。

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

这个问题可以在地理大发现后,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及殖民掠夺所造成的经济后果中找到主要答案。

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这是因为只有英国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命的各种条件和因素。

在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相辅相成下,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使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产生了巨大变革。

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工业化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动荡、贫富分化等社会弊病,工业发展产生的一些新工艺不顾人的需求,使人变得冷漠甚至麻木不仁,有着贬抑人性的后果。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资本主义发展基本要素的角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并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有其内在规律和结构平衡要求,不是单靠主观努力就可达成目标。

这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深认识和把握。

“有计划,按比例"本身并不错,关键是在实施中如何保证计划的科学性、比例的协调性。

——摘编自王海林《中国道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界各国工业化为我们提供的经验和启示。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市场、是指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

它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

——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的角度解释其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2021年1月20日,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

他的前任出台了管理货物、服务和资本跨境流动并试图确保经济稳定的相关措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建立这一体系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部分原因是两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给20世纪上半叶全球经济带来了破坏性的影响。

但特朗普时代几乎肯定会与之前不同。

特朗普提醒大家:

边界很重要。

——摘编自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全球化逆潮》

材料三2021年7月6日凌晨,美国宣布将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中美“贸易战”开始。

2021年5月16日,无美国商务部许可,美国企业将无法向华为供应产品,贸易战扩展到科技领域。

时隔一年,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再度升格,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堵住漏洞”,要求使用美国芯片技术和设备的外国公司,要先获得美国的许可,才可以.将芯片供应给华为和其关联企业。

已经形成的全球产业链面临严重挑战。

——摘编自《经济8报》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为建立全球经济秩序所采取的措施。

分析二战后至今,美国采取不同政策的原因。

在“逆全球化“浪潮下,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参考答案

1.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神农是教导人民从事农业种植的圣王,神农出现的频率高说明我国传统的经济结构下,农业的地位很重要,故选D;神农是否确有其人无法确定,排除A;神农出现的频率高和神话色彩是否浓厚无关,排除B;神农时代抑商政策还没有出现,排除C。

故选D。

2.D

【详解】

治水由疏通为主到拦洪蓄水,引水灌溉,这反映出小农经济发展之下对水利灌溉的要求,故D正确;AC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3.B

【详解】

根据”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可知飞钱可以是大商人不必随身携带大量现钱,既能保障安全,又能便于商业贸易,从而推动商业的发展,故选B;宋代市的时空界限才被打破,排除A;飞钱并不影响货币的实际使用,没有破坏货币管理制度,排除C;宋代交子的出现才是纸币出现的标志,排除D。

故选B。

4.A

【详解】

根据”大户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欠“可知反映了机户购置织机,机工通过向机户出卖劳动力为生的现象,说明劳资双方相互依存,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雇佣现象的出现,没有体现资本市场异常活跃,也不能说明农业生产陷入萧条,排除BC;材料仅反映了机工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不能反映市民生活艰辛,排除D。

故选A。

5.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清代康熙年间实行”盛世滋丁,永不加赋“,雍正年间推行地丁银制度,废除了人头税,从而促进了人口的大量增加,故选C;清代抑商政策更为严格,并没有松动,排除A;自然经济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以后,排除B;康乾年间社会大体稳定,排除D。

故选C。

6.B

【详解】

根据所学,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大量流入中国,导致中国传统的手工业者大量破产,与材料中的现象相符,B正确;完全解体说法错误,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工业,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矛盾问题,排除D。

7.A

【详解】

“皆以劝工一言为旋转乾坤之枢纽”的意思是都把劝工强国的话作为“中国向何处去”的关键。

材料是甲午战争后,表明当时兴起的实业救国的思想,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甲午战争后一些中国人认为通过创办实业可以救国救民,但是不是真正找到了救国救民的方案,B错误;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是一战期间,排除。

8.B

【详解】

报刊的功能主要是传播讯息,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报刊数量的激增说明迎合了人们关注时局,迫切获取信息的需求,故选B;报刊数量的激增不能说明民众文化普遍提高,排除A;辛亥革命时民主革命思想占据主导,维新思想已经不再受欢迎,排除C;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新文化运动爆发于1915年,时间不符,排除D。

故选B。

9.A

【详解】

根据“1922年以后,大生纱厂开始走向下坡,1925年被江浙财团接管”可以看出,大生纱厂受到一战后西方列强加紧侵略的影响而走向下坡,体现了其曲折发展的特点,故A正确;官僚资本出现于1927年,排除B;材料不能证明实业救国思想破产,排除C;大生纱厂是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而衰败的,而不是国内竞争加剧的结果,排除D。

10.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我国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从而使公有制经济比重大幅上升,故选D;土地改革完成是确立了农民土地私有制,排除A;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公有制经济比重大幅上升没有必然关系,排除B;市场经济的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C。

故选D。

11.A

【详解】

相比1977年,1983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出现大幅提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因为1978年我国在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革了生产关系,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选A;人民公社体制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粮食产量的提升,排除B;文化大革命在1976年就已经宣告结束,排除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排除D。

故选A。

12.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85年海南岛被划定为经济特区,此时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故选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是1949年,排除A;土地改革时期是指新中国成立初期,排除B;十年探索时期是1956—1966年,排除D。

故选C。

13.D

【详解】

根据“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圈地运动圈占农民的土地养羊以为纺织业的发展提供原料,将土地转化为资本。

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则被迫进入工厂出卖劳动力,从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故选D;殖民扩张、代议制度和重商主义都不符合”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的描述,排除ABC。

故选D。

14.A

【详解】

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是为了在于荷兰的竞争中维护本国经济利益。

废除《航海条例》因为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需要通过推行自由贸易进行对外的扩张,故选A;英国颁布和废除《航海条例》都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而非维护公平贸易和航海事业发展,排除BD;世界市场形成是在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C。

故选A。

15.C

【详解】

从材料可以看出,流水作业生产,引发了汽车行业、住房、人口流动等方面的变化,反映出其引起了连锁的效应,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是哪个国家,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到城市数量,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工业失业问题,排除D。

16.B

【详解】

根据所学,经济危机席卷全球,这要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世界联系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B正确;AC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17.C

【详解】

《全国工业复兴法》虽然违宪,但是其中的一些理念使得企业开始注重工人的权益,这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C正确;根除的说法错误,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到法西斯上台的总理,排除B;最高法院裁决《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是合理合法的,并不存在三权分立的矛盾,排除D。

18.C

【详解】

根据”是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可知列宁主义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这种创新发展是时代发展变化的结果,列宁能够进行创新说明他顺应了新时代发展要求,故选C,排除A;巴黎公社发生在法国,列宁是俄国革命领袖,因此与列宁无关,排除B;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但他没有推翻修正主义,排除D。

故选C。

19.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20年苏俄发生示威游行是因为人们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

1922你那农民踊跃缴纳粮食税是因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符合人民的意愿和要求。

所以这两幅图场景的变化反映了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故选D;A项仅能反映图一,不能体现图二,排除A;苏俄是调整了经济政策,社会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B;图一反映的是余粮收集制带来的负面影响,排除C。

故选D。

20.D

【详解】

勃列日涅夫时期重点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而关乎人民生活水平的轻工业与农业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反映出当时苏联经济结构失衡,D正确;AB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1.B

【详解】

据表格信息可知,与1975年相比,1985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提升,通货膨胀率下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里根政府采用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暂时解决了美国经济的“滞胀“问题,故选B;到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已经宣告失灵,并引起了”滞胀“问题,排除A;克林顿的”新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排除C;福利国家是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凯恩斯主义的表现,排除D。

故选B。

22.B

【详解】

根据材料可以看到1987年英、法、日第三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约为60%,说明服务类、教育类非物质生产领域所占比重超过第一、二产业之和,这种经济结构变化的结果是因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的,故选B;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于2001年,A错误;区域集团化促进地区贸易、经济的发展,并不能造成在产业结构上的变化,C错误;军备发展属于重工业,即第一产业,与材料内容不符,D错误。

23.C

【详解】

根据“最高形式是建立一个超国家的权威机构”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欧洲在联合的程度上发展最高,出现了政治一体化的趋势,组建了超国家的欧洲议会,故选C;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南亚国家联盟主要局限在经济合作方面,不能反映一体化的“最高形式”,排除ABD。

故选C。

24.A

【详解】

1960年中国的GDP站到世界的4.3%,到2021年上升为15.8%,表明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冲击了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的地位,由此可知,中国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故选A;目前仍然是美国为主导的世界格局,B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就瓦解了,C错误;目前美国的霸主地位并没有丧失,D错误。

25.

(1)因素:

小农经济的束缚;资金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商人、地主与统治阶级的融合,巩固了传统农耕体制。

影响:

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阻碍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迈进。

(2)原因:

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拓展了国内外市场;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本;工场手工业长期技术的积累;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劳动力。

影响: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成为世界工厂;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改变了经济地理结构和人口结构,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工业革命也带来了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

(3)启示:

加强制度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化解社会矛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详解】

(1)因素:

根据材料一“商品流通在中国一定程度上是对个体自然经济的补充”可知小农经济的束缚;根据材料二“金钱则被引导买田,大量回流土地淹没在农耕自然经济的汪洋大海之中”可知资金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根据材料一“中国大城市是专制集权统治的政治、军事中心,经济上则以官办手工业为主为统治阶级享乐消费服务”可知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根据材料一“中国官僚、地主、商人……凝聚、巩固传统农耕体制”可知商人、地主与统治阶级的融合,巩固了传统农耕体制。

影响: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从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阻碍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迈进来分析回答。

(2)原因:

根据材料二“这是因为只有英国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命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结合所学可以从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拓展了国内外市场、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本、工场手工业长期技术的积累、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劳动力进行回答。

影响:

根据材料二“在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相辅相成下,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使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产生了巨大变革。

”并结合所学可以从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成为世界工厂、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改变了经济地理结构和人口结构、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等方面分析回答;根据材料二“工业化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动荡、贫富分化等社会弊病”可知工业革命也带来了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

(3)根据材料三“这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深认识和把握……关键是在实施中如何保证计划的科学性、比例的协调性。

”结合所学可以从加强制度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化解社会矛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等方面分析回答。

26.

(1)过程:

产生于新航路开辟;初步形成于工业革命后;完全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影响:

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全球日益联结成为一个整体;西方逐步将全球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

(2)措施: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关贸总协定确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

原因:

二战后:

消除战争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推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当今的美国:

力图维护世界霸主地位,遏制中国崛起。

中国策略:

坚持改革、扩大开放;团结尽可能多的国家维护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投入。

【详解】

(1)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结合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两次工业革命进行作答即可。

带来的影响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是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全球日益联结成为一个整体;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看是西方逐步将全球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

(2)二战后,美国为建立全球经济秩序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包括组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组建关贸总协定。

二战后美国采取的经济政策主要是为了消除战争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推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当今美国采取的经济政策主要是为了维护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和遏制照顾共崛起。

面对“逆全球化”浪潮,中国应该坚持改革、扩大开放;团结尽可能多的国家维护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投入。

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