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6课学历案教案.docx
《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6课学历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6课学历案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6课学历案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课时学历案
学科及年级
科学一年级下册
主备人
课题
1.找空气
课时
1课时
资源建议
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
突出了学生常见的与科学密切相关的现象,让孩子知道“多动手”和“勤动脑”是学习科学的方法。
课标要求
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激发学生上科学课的兴趣。
知道科学课上可以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学习目标
1.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使用简单的器材进行“证明空气存在”的实验;能借助物体对无法直接观察的空气进行间接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感知到的空气表现出探究兴趣;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4.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评价任务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感知到的空气表现出探究兴趣
学习过程
思考与调整
课前预习:
1、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2、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课中学习:
任务一:
情境——聚焦
一、实验导入:
不会湿的纸团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只空的玻璃杯,让他们看看杯子红有没有东西生:
杯子中没有东西,是空的。
教师在杯子内的底部塞上纸团,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
在这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一下纸团能不能湿。
教师: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
纸团没有湿。
教师:
为什么纸团不会湿呢?
原来杯子不是空的,里面有空气。
任务二:
方案——探究
(一)基础活动
二、感受空气的存在
教师:
同学们,我们的周围哪里还有空气呢?
生:
教室里、嘴里、被子里、书橱里、书包里、衣服里等。
教师:
既然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那么哪些现象能说明我们周围有空气存在呢?
生:
树叶、衣服、旗子随风飘动、风吹到脸上,脸能感觉到凉凉的。
教师:
同学们想到了很多能证明我们的周围有空气的方法。
谁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吗?
学生交流自己想到的方法:
用手在脸旁扇一扇,用塑料袋上下抖动装空气等。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使学生明确如何操作。
学生进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汇报活动的结果和发现,明确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存在。
在学生交流过重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明确:
用手在脸旁扇一扇,用塑料袋装空气等在教室内外很多地方能够实现;让学生明白我们
周围到处有空气。
教师小结:
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感受到了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
(二)进阶活动
三、找一找物体中存在的空气
教师:
刚才我们感受到周围到处有空气。
那么,我们周围的物体里有没有空气呢?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游戏检验一下。
小游戏:
找一找物体里存在的空气。
实验材料:
塑料盆、矿泉水瓶、玻璃杯、石头、土块、粉笔、海绵、砖头、木块等。
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论、交流找空气的方法学生进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提示学生:
注意安全和卫生;同学之间要相互配合进行试验,完成下表。
……
任务三:
交流——评价
学生汇报找空气的情况,教师适时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找空气知道了我们周围的物体里也有空气。
任务四:
拓展——应用
教师:
我们的衣服里也有空气,你们能想办法检验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吗?
学生讨论,交流检验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衣服充满空气时的大小,用力挤压衣服,把衣服里的空气尽量挤出来。
对比衣服压缩前后体积的变化来分析衣服里空气的多少。
任务五、梳理——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努力学好科学。
教师提出课下思考问题:
水中有空气吗?
哪些现象能说明水中有空气?
你们能找到水中的空气吗?
任务六、检测——反馈
学生能够完成检测任务
作业设计:
水中有空气吗?
哪些现象能说明水中有空气?
你们能找到水中的空气吗?
学后反思:
青岛版小学科学课时学历案
学科及年级
科学一年级下册
主备人
课题
2.认识空气
课时
1
资源建议
要求学生能运用前面学到的探究方法对空气进行初步的研究。
使学生发展自己在认识物体方面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建立科学探究的信心,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研究的兴趣。
课标要求
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
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学习目标
1.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方面认识空气特点。
3.培养爱提问、爱探索、爱发现、爱合作交流的情感与能力。
4.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评价任务
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
教师评价鼓励回答积极的学生。
学习过程
思考与调整
课前预习:
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方面认识空气特点
培养爱提问、爱探索、爱发现、爱合作交流的情感与能力
课中学习:
任务一:
情境——聚焦
一、激趣导入
教师: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
喜欢。
教师: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能猜出来吗?
(说个宝,道个宝,大家一刻离不了。
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动物植物离不了,越往高处越稀少。
生:
空气。
教师:
对,是空气。
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
那么,你们对空气了解多少呢?
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
同学们对空气的了解还真不少。
空气对我们非常重要,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空气,来认识空气。
(板书课题:
认识空气)
任务二:
方案——探究
(一)基础活动
(一)空气的特点
1.认识空气没有颜色。
教师:
同学们,你们经常喝的牛奶是什么颜色的?
生:
白色。
(教师拿出一个装有牛奶的杯子、一个装有空气的杯子)
教师:
同学们仔细看!
隔着装有牛奶的杯子能看到老师的手吗?
生:
看不到。
教师:
隔着装有空气的杯子能看到老师的手吗?
生:
看得到。
教师:
经过对比,想一想空气有没有颜色。
生:
空气没有颜色。
(板书:
空气没有颜色)
2.认识空气没有气味
教师:
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空气。
生:
闻一闻。
教师:
这个方法不错。
怎么闻?
生:
想闻水的气味一样闻一闻空气。
教师:
你们闻到什么气味啦吗?
生:
没有。
教师:
也可以说,空气没有气味(板书:
没有气味)。
3.认识空气能流动。
教师:
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空气呢?
教师:
我们再这样试一试,把气球套在矿泉水瓶口,用力捏矿泉水瓶。
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边做实验边观察)。
教师:
谁来对大家说一说发现?
学生:
用力捏矿泉水瓶,气球会鼓起来;松手手气球瘪了。
教师:
是什么让气球鼓起来的?
这说明什么?
生:
捏矿泉水瓶时,空气跑到气球里,使气球鼓了起来;松手后,空气回到了矿泉水瓶中。
这说明空气能流动。
4.认识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教师:
我们用塑料袋装上玩具,再用塑料袋装上空气,有什么发现?
生:
装玩具的时候,塑料袋鼓起来了;装空气的时候,塑料袋也鼓起来;这说明空气虽然看不见,却和玩具一样实实在在存在的。
(设计意图:
让学生小组交流,各抒己见,培养许文胜愿意倾听并与同学分享的意识;让学生用正确的探究方法得出结论——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5.交流总结
教师:
通过以上活动,你们知道了空气有哪些特点?
生:
我知道了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
课件展示结论:
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
(二)观察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教师:
现在,我们知道了空气能流动。
想不想观察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生:
想。
教师:
可是,我们看得见空气吗?
生:
看不见。
教师:
我,们可以借助什么观察空气的流动方向呢?
开动你们的脑筋想一想。
生:
可以看烟的飘动。
教师:
你的方法不错,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蚊香、蜡烛。
想一想:
你们怎样用这些物品观察空气的流动?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小组内谈论交流)
教师:
那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方案?
生:
点燃蚊香,我们观察烟飘动的方向,就可以知道空气是怎样流动的了。
教师:
这个方法好。
我们虽然用眼睛看不到空气,但可以借助烟的飘动来观察空气的流动,体会空气的流动情况。
可以通过吹蜡烛的火焰,观察空气的流动。
教师:
各组选择你们喜欢的实验去研究,把你们观察的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
通过研究,我们观察到了空气的流动现象。
我们身边的空气一直在流动着,因为它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所以我们平时看不到。
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也可以借助别的物体观察到空气的流动。
教师:
想一想,你们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证明空气流动的现象。
生:
国旗迎风飘扬。
对着脸扇扇子、倒热水时,我们看到上面有白气飘动,说明空气在流动。
教师:
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想到了这么多生活中空气流动的现象。
任务三:
交流——评价
小组四位同学相互交流,谈谈感受。
任务四:
拓展——应用
教师:
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空气,在以前的学习中认识了水。
水和空气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
同学们先猜一猜生:
我觉得水沉一些
教师(出示课件):
两个相同的矿泉水瓶,一个里面装满了空气,一个里面装满了水。
试一试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生:
水更重一些。
教师:
是的,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了猜测是正确的,同样多的水和空气,水更重一些。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用感官观察事物的能力,训练学生对比观察的能力)
教师:
我们这节课认识了空气,研究空气,知道了空气的特点。
请课下继续探究,找一找生活中空气流动的现象,把观察到的现象画下来,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任务五:
梳理——总结
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说出自己这节课学到的知识。
任务六:
检测——反馈
学生能够完成检测任务。
作业设计:
找一找生活中空气流动的现象,把观察到的现象画下来,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学后反思:
青岛版小学科学课时学历案
学科及年级
科学一年级下册
主备人
课题
3、纸风车
课时
1
资源建议
1.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2.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3.我们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在学习时适当让学生交流,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课标要求
1、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制作风车并能讨论交流风车转得快的方法。
2、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3、初步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1、知道借助空气能让纸风车转起来。
2、能看图制作纸风车,培养想象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3、通过实验,知道怎样让风车转得更快。
4、了解生活中风车的用途。
评价任务
能根据视频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
思考与调整
课前预习:
1、通过实验,知道怎样让风车转得更快。
2、了解生活中风车的用途。
3、培养爱提问、爱探索、爱发现、爱合作交流的情感与能力
课中学习:
任务一:
情境——聚焦
一、激趣导入
激趣导入
师谈话:
同学们,见过风车吗?
(见过)
师:
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
(指生答)
师:
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些漂亮的风车,大家想看吗?
(播放视频)
同学们想不想做一个风车?
(生:
想。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3课——纸风车,完成同学们的心愿。
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
3、纸风车)
生:
3、纸风车……
任务二:
方案——探究
(一)基础活动
1.做一做,做个纸风车。
(1)请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纸风车,它有那几部分组成?
生:
小棒、大头针、用纸做的能转动翅膀
师:
你非常善于观察。
绕着中心转动的“翅膀”叫“风叶”!
它是一个风车最主要的部分。
【出示板贴:
风叶】
师:
我们玩风车主要是因为风车什么好玩?
生:
风车能转动。
【出示板贴:
转动】
师: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制作纸风车和它的转动,好吗?
(2)指生交流制作风车的步骤、方法。
师:
小朋友们,你知道制作纸风车需要什么器材吗?
生:
……
师:
你认为这个纸风车应该怎样来做?
说说你的想法。
(生回答或交流)
(3)看视频,作参考。
师:
你认为这样做纸风车就可以了吗?
师:
老师这里有一个制作风车的方法,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
【播放视频】最后一屏出示“制作流程图”。
(生观看视频)
(4)制作风车
①交流注意事项,师PPT出示“温馨提示”。
师:
在制作过程中,你认为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生答。
)
师:
根据同学们的提醒,老师总结了一下,请看大屏幕!
(出示PPT“温馨提示”。
)
(提醒参照视频和流程图)
②生制作风车,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评价!
师:
老师准备了很多不同的纸张,同学们结合制作流程,做你喜欢的风车吧!
(二)进阶活动
2.玩一玩,让风车转起来。
(1)风车转、转、转。
师:
纸风车制作好了,你想让它转起来吗?
下面,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让风车转起来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一段时间后】
师:
老师还准备了一些工具,大家看看借助这些工具能否让风车转起来。
(2)汇报展示。
师:
谁展示一下,你们让风车转起来的方法?
(各小组轮流展示)
师生共同总结:
用口吹、迎风跑、原地转、用电风扇吹,用纸板扇等方法都可以让纸风车转起来。
(3)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1、2题。
师:
刚才咱们探究了纸风车的制作和让它转动起来的方法,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好吗?
(引导学生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1、2题。
)
(4)探究“转”的原因。
师:
大家有这么多方法可以让纸风车转起来,那么你认为最终是什么让风车转动起来的呢?
生:
风……
师:
风是什么?
它是否有颜色、有气味?
与我们前面那种物质相同?
生:
空气。
师:
虽然空气无处不在,你看我手中的“纸风车”,它转动了吗?
应该是空气怎么样?
谁来补充?
生:
“空气流动”让“纸风车”转动起来。
师:
回答很完整,掌声送给他!
生交流后,师生共同总结:
“空气流动”使纸风车转动起来。
【板书:
空气流动】
任务三:
交流——评价
3.怎样让纸风车转得更快?
(1)减小摩擦
师:
刚才同学们在玩风车的时候,老师发现有些同学的风车和大屏幕上的两个风车一样,转动得很慢,是什么原因?
【预设一个风车】
生:
可能大头针压的太紧了。
生:
可能风车中间的小洞太小了……
师:
你能来帮帮他吗?
(生上台来解决)谁的风车也有这样的困难?
大家改进一下吧?
(生活动,师巡视。
)
师:
现在可以转快了吧?
(可以)
师小结:
其实刚才是属于摩擦力大的情况,咱们把小洞磨大了,大头针拔松了,是减小了摩擦,风车转快了。
(2)加快空气流动速度!
师: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方法让风车转动得更快?
请大家来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做到的?
生①:
用力吹!
吹的时候对准风叶。
生②:
做大一点的风车。
生③:
跑得快一些、摇得快一些……
师总结提升:
刚才这些方法是加快了吹得速度,也就是“增加空气流动的速度”!
空气流动的速度越快,风车转动得越快!
任务四:
拓展——应用
在生活中,你知道风车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吗?
师:
其实,纸风车只是风车家族中最普通的一员,在风车家族中,有许多风车可以帮助人们干许多事情。
你知道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吗?
(生答。
)
播放《风车的用途》视频。
【出示利用风车工作的视频,拓展学生的认知。
(利用风车发电、磨面、提水、测风速等】
师:
风车的用途可真不少,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搜集生活中应用风车的图片,贴在《活动手册》拓展研究一栏。
任务五:
梳理——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师:
经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制作纸风车,让风车转起来,还学会了怎样让纸风车转动得更快!
任务六:
检测——反馈
选一选
1、要使风车转得更快,可以()
A、到风大的地方B、到风小的地方
2、风车转动跟空气哪个特点有关()
A、没有颜色B、没有气味C、能流动
作业设计:
1、课后拓展:
继续完善你的纸风车,把它设计的更漂亮一些。
2、查阅资料:
风车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学后反思:
青岛版小学科学课时学历案
学科及年级
一年级科学
主备人
课题
4.常见的动物
课时
1
资源建议
教材、《学生活动手册》、教材图片、多媒体、微课、当堂达标题等课内资源;科普读物、互联网等课外资源
课标要求
1、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点。
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
能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知道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科学探究:
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科学态度: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动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初步意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提高学生保护动物意识。
评价任务
1、学生根据课件说说认识动物的名称。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常见动物的名称。
3、小组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常见动物的形体特征。
4、有保护动物的意识。
学习过程
思考与调整
课前预习:
一、情境——聚焦
1、多媒体展示动物图片,自然界动物种类很多,大约有150万众,今天我们就走进动物的王国。
2、说说你们认识哪些动物?
3、我们又认识哪些常见动物?
4、板课题:
4、常见的动物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1、学生根据课件说说认识动物的名称。
1、课堂上大胆回答问题。
★
2、积极性高。
★★
探究欲与强★★★
课中学习:
二、方案—探究
(一)基础活动
一、说一说常见动物及特点
谈话:
同学们认识的动物可真多,下面我们分小组说说你常见动物的名称吧!
(一)、分小组交流自己常见的动物名称
小组汇报
(二)、火眼金睛:
找找它们的特点
活动要求:
小组分工明确;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动物基本特点;用科学、规范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特征。
1、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汇报
3、小组展示
(1)、想一想采用什么方法介绍动物?
(抓外形特点)
(2)、你来说,我来猜(教师指导:
模仿动物叫声和动作、猜谜语等)
(3)、学生展示
预设:
大熊猫有黑白两色,耳朵和眼睛都是黑的。
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蝴蝶的翅膀有多种花纹......
(4)、教师及时规范学生描述,并适时让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教师小结:
蝴蝶、燕子、金鱼、大熊猫等都是动物,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
(三)、法治在线
动物们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义务。
所以我们要做保护动物的小卫士。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1、小组合作交流自己常见动物的名称。
2、小组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常见动物的形体特征。
3、有保护动物的意识。
继续努力(★)
已能做到(★★)
表现优良(★★★)
(二)进阶活动
二:
说说它们生活在哪里?
1、说说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
师提问:
你们知道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吗?
学生看课件观察,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人与动物关系密切吧,我们不能破坏它们的生活环境。
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2、按照动物的生活环境分一分,连一连。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1、能正确的说出常见动物的生活在哪里?
2、有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继续努力(★)
已能做到(★★)
表现优良(★★★)
三、交流——评价
教师:
请各小组选代表汇报探究后的收获和想法。
其他小组认真倾听。
出示评价标准,小组评价。
我们小组可以得()★,因为()还不足。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1、主动交流,大胆说出自己想法。
2、参与评价,说出理由。
1、大胆回答问题、积极性高。
★
2、小组合作、主动参与讨论、交流、探究、评价★
3清晰、明了的阐述理由。
★
合计:
★★★
四、拓展——应用
1、课件展示图片:
说说绵羊和山羊有什么不同?
小组观察探究
全班交流
师小结:
山羊轮廓清晰,棱角分明,绵羊体型较丰满;山羊一般有胡须,绵羊没有;山羊的尾巴短小上翘,绵羊的尾巴肥大或瘦长且下垂等。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通过观察动物的外形,找出动物的不同。
继续努力(★)
已能做到(★★)
表现优良(★★★)
五、梳理——总结
预设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样?
谁的表现最好?
为什么?
指生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预设2:
这节课我们交了很多的朋友有蝴蝶、燕子、金鱼.......它们都是动物.通过科学探究知道了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
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与它们和谐相处,让争做保护动物小卫士吧!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总结本节课收获。
1、每说出一条收获得一颗★
2、大胆、语言清晰有条理得一颗★
六、检测——反馈
(一)生做活动手册
(二)自评、改错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1.5分钟内独立完成当堂检测。
2.完成自评,并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
继续努力(★)
已能做到(★★)
表现优良(★★★)
自己发现错误并能订正额外得一颗★
板书设计
4、常见动物
蝴蝶、燕子、金鱼、大熊猫......都是动物
作业设计:
1、想一想鹅和鸭子有什么不同?
学后反思:
青岛版小学科学课时学历案
学科及年级
一年级
主备人
课题
5动物的反应
课时
1
资源建议
在上节课动物的种类,能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初步意识到要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来认识动物,并且在对动物进行特征描述的过程中增加对动物的了解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程。
课标要求
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特点以及各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特点以及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及其特点。
(3)归纳总结出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动物各种行为的学习,培养探究自然界奥秘的能力。
(2)通过“探究金鱼的觅食行为”探究活动,知道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逐步培养分析处理资料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评价任务
1,初识动物的行为。
2,学习动物的行为,区分动物行为的类型。
3,探究金鱼的觅食行为探究金鱼的觅食行为。
学习过程
思考与调整
课前预习:
1.要求同学们用3分钟时间预习课本。
课中学习:
评价任务1.
一.自主学习——初识动物的行为。
1.要求同学们用3分钟时间预习课本。
2.提出问题:
(1)什么是动物的反应?
(2)按照对动物所起的作用,你知道动物的反应有哪些类型?
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课本:
动物的反应这一节,并思考。
评价任务2.学习动物的行为,区分动物行为的类型
二.预习反馈
1.倾听同学们对预习题的解答。
2.通过图片和视频补充、强调、介绍动物的行为和类型。
3.表格总结动物行为的类型,举例,作用。
学生:
1.交流预习成果,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2.认真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