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夫阅读答案.docx
《寄夫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寄夫阅读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寄夫阅读答案
寄夫阅读答案
【篇一:
浙江省杭州市2016届高三语文周周练3】
lass=txt>一、语文基础知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站在谢公墩上,我不由再次浮想连篇。
想当年,王安石流连于此时,一定会反复总结自己的功过得失,他一定会深深地不解,为什么以他这样的勇气和信心、这样的地位和能力,还不足以挽救那个王朝一步步倾颓?
b.思想之潮汹涌澎湃,裹狹着事件、人物排山倒海而来,让人目不暇接。
密集的事件当然不是事件的简单罗列,不是流水账。
c.从平原历经群山的阻隔与崎岖,登上高原后,那壮阔与寥远,是一声血性的呐喊。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
我国那些百年老店之所以能历久弥新、基业长青,就是因为他们诚实守信,童叟无欺,一言九鼎。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的一组是()
①“古有刘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先生将《三国》讲活了,他那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也带进了他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②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扮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衷”,才能,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③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为高13米、号称亚洲最大的室内关羽神像,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夜读《春秋》,宝相庄严,。
a.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绘声绘色b.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c.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绘声绘色d.绘声绘色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根据省内各城市经济发展的程度和人口迁移,意见进一步细化明确了2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基本落户条件。
b.简政放权改革初期,有必要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和对执法者的培训,向社会公众公布权力清单及行政审批需要办理的手续。
c.来白中国各领域的优秀企业以白建馆的形式集体亮相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给世界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的新窗口。
d.“天河二号”广泛在基因分析与测序、智慧城市等领域获得应用,成为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人们为什么重视邻里关系呢?
因为它不仅满足了日常生活之需,而且守望相助,危难时还可以互相保卫,这是客观的实际利益需要,也受到了基层政治和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
搞好邻里关系,。
良好的邻里关系还使人体验到了我们同住在一起的亲近感所产生的人生意义感和幸福感。
a.不仅基于互利互助的实用功能,而且邻里和睦,会让人有精神家园之感,继而才会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b.不仅基于互利互助的实用功能,而且邻里和睦,会让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继而才会有精神家园之感
c不仅让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而且邻里和睦,基于互利互助的实用功能,继而才会有精神家园之感
d.不仅让人会有精神家园之感,而且邻里和睦,基于互利互助的实用功能,继而让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6.(鄂豫晋冀陕2016届高三上学期五省联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文化有雅俗之分,而砚台是文人雅士的爱物。
从经典中取材,追求“得象之外”,体现“清雅飘逸”的意境和情怀,没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是难以如此传神地表现于方寸的砚台上的。
总之,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环境,成就了,使宋砚的端庄典雅成为后世尊崇的典范,将砚的功用美推向高峰,也把。
方寸之砚其实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宋代砚的价值,不仅在文物与历史的研究上,也不仅在审美与工艺层面上,而更应在其。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超越时空的量子通信
一种被称为量子通信的新的通信方式初露端倪。
它是一种不受通信双方空间距离限制、不存在任何传输时延的真正意义上的实时通信,因此,它可望承担起未来宇宙通信的使命。
那么,什么是量子通信呢?
简单地说,量子通信就是根据量子力学关于相互耦合的微观粒子(如电子、光子等)之间存在的超光速关联来实现信息的传递。
量子力学指出,如果我们对相互耦合的一对粒子中的一个粒子进行测量,另一个粒子将会瞬时“感应”到这种影响,并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不管这两个粒子间相隔多远。
上述这种微观粒子间的超光速关联和影响叫做“缠结”,它是一种具有交互作用的粒子之间通过“感应”而建立的神奇连接。
这种连接是实现超光速通信的主要依据。
量子通信的优点很多,首先便是它的零时延,正是由于这个特性,它可望应用于未来的星际通信;其次是它可以不通过双方之间的空间进行,这就避免
了环境对通信的干扰;第三,是保密性强,因为信息载体可以只保存在收发信息的双方,使与此项通信无关的第三者无法干扰和窃听。
此外,它还是一种环保型通信,不会产生电磁污染。
量子通信系统由量子态发生器、量子通道和量子测量装置组成。
按其所传送的信息是经典还是量子而分为两类。
前者主要用于量子密钥的传输,后者则可用于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纠缠的分发。
隐形传态是一种脱离实物的信息传送,它的过程是光提取原物的所有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送到接收地点,接收者再根据这些信息选取与构成原物相同的基本单元,制造出原物完美的复制品。
但是,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不允许精确地提取原物的全部信息,这个复制品不可能是完美的。
因此“隐形传态”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已。
1993年,6位科学家提出了利用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方案:
将某个粒子的未知量子态传送到另一个地方,把另一个粒子制备到该量子态上,而原来的粒子仍留在原处。
其基本思想是:
将原物的信息分成经典信息和量子信息两部分,它们分别经由经典通道和量子测量而获得,量子信息是发送者在测量中未提取的其余信息;接收者在获得这两种信息后,就可以制备出原物量子态的完全复制品。
量子通信的最终实现,需要将量子技术、生物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
另外,通过对人脑意识过程的深入研究,还有可能使量子通信的速率大大提高。
以至有一天,可以将生物芯片植入人的大脑,实现人脑间的超光速通信。
(选自2007年第7期下《百科知识》)
7.下面各项中,对“量子通信”定义正确的一项是
a.量子通信是一种不受通信双方空间距离限制,不存在任何传输时延的实时通信。
b.量子通信是根据量子力学关于相互耦合的微观粒子之间存在超光速关联来实现信息传递的通信方式。
c.量子通信是具有零时延,抗干扰,保密性强的环保型通信。
d.量子通信是由量子态发生器、量子通道和量子测量装置组成的新型通信。
8.下面各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缠结是指测量相互耦合的一对粒子中的一个粒子,另一个粒子将会瞬时“感应”,并发生相应变化的神奇连接。
b.经典信息主要用于量子密钥的传输,量子信息可用于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纠缠的分发。
c.隐形传态的过程是光提取原物的所有信息并传送到接收地点,然后根据这些信息选取与构成原物相同的基本单元,制造出完美的复制品。
d.量子隐形传态的新方案,在信息传送过程中,传送的仅仅是原物的量子态,而不是原物本身。
9.下面各项依据原文进行的推断和想象,正确的一项是
a.量子通信因为具有零时延的优点,所以可用于星际通信。
b.只要利用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就能最终实现量子通信。
c.接收者获得经典信息与量子信息后,就可以制备出原物量子态的完全复制品。
d.通过对人脑意识过程的深入研究,使量子通信的速率大大提高,大脑植入生物芯片后,就可以实现人脑间的超光速通信。
四、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写真寄夫
[唐]薛媛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注释】①写真:
画人像。
薛媛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
楚材离家远游。
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
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梁取琴书等物。
“善书画,妙属文”的薛媛,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
楚材内心愧疚,终与妻团聚。
②丹青笔:
画笔。
③索寞:
憔悴。
10.有人说,首联一“寒”字尽显诗人功力,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11.请联系全诗,说说尾联在全诗的作用。
答:
②③①
周周练参考答案
2.d
3.b“绘声绘色”侧重描绘,扣文中“讲活了”。
“惟妙惟肖”指“描写”“模仿”得美妙逼真,扣“演员扮演角色”;“栩栩如生”强调描述对象不是有生命的,多用于雕塑、画像之类,扣“关羽神像”。
4.c(a成分残缺。
在“人口迁移”后面加“的压力”。
b搭配不当。
在“对执法者的培训”前加“加强”。
d语序不当。
把“广泛”移到“应用”前面)
5.b(根据文意,阐述“主角”在前,阐述“配角”在后,而且是递进关系)
6.①文人雅士的文化艺术修养②砚的文化引向更高的境界③体现出来的文化价值方面(这段文字介绍的是砚台的审美与文化价值。
①与前文“文化艺术修养”相应;②既与前面的“功用美”相应,又与下文的“文化底蕴”相对应;③属于概括。
7-9..bcc
7.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
定义=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外延,b项准确揭示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正确。
a项,介绍量子通信的特点。
c项,介绍量子通信的优点。
d项,介绍量子通信的装置。
a、c、d三项都没有揭示出概念的内涵。
8.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
c项,张冠李戴,原文说“接收者再根据这些信息选取与构成原物相同的基本单元,制造出原物完美的复制品”,而c项偷换成了“光”。
9.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
a项,或然当必然,原文说“可望应用于未来的星际通信”,题干变成“可用于”。
b项,以偏概全,原文说“量子通信的最终实现,需要将量子技术、生物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而不仅仅是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结合。
d项,或然当必然,原文说“有可能使量子通信的速率大大提高。
以至有一天,可以将生物芯片植入人的大脑,实现人脑间的超光速通信”。
10.答题要点:
冰凉镜
体之寒;对夫失望及韶华易逝之寒。
11.答:
答题要点:
点题,点出写真寄夫的目的;首尾呼应,遥应首句;直抒胸臆,正面规劝丈夫。
【篇二:
2014年宿州市语文高考模拟试卷(三)】
ass=txt>本卷分第i卷和第ii卷。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古代中国的“华夷”观念,至少在战国时代已经形成,那个时代,也许更早些时候,中国人就在自己的经验与想像中建构了一个“天下”。
他们想像,自己所在的地方是世界的中心,也是文明的中心。
大地仿佛一个棋盘一样,或者像一个回字形,四边由中心向外不断延伸,中心是王所在的京城,中心之外是华夏或者诸夏,诸夏之外是夷狄,大约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形成了与南夷北狄相对应的“中国”概念。
古代中国历史的记录和书写者处在中原江河之间,他们当然要以这一点为中心,把天下想像成一个以我为中心的大空间,更何况很长一个时期,中国文明确实优越于他们周围的各族。
②古代中国人一直对这一点很固执,固执的原因是,除了佛教以外,古代中国从来没有受到过真正强大的文明的挑战,古代中国人始终相信自己是天下的中心,汉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顶峰,周边的民族是野蛮的、不开化的民族,不遵循汉族伦理的人是需要拯救的,拯救不了就只能把他们隔离开来。
中国人不大用战争方式来一统天下,也不觉得需要有清楚的边界,常常觉得文化上可以“威服异邦”,而此邦与异邦的地理界限也会随着文明的远播和退守在不断变动。
凡是周围的国家,中国人就相信他们文明等级比我们低,应当向我们学习、进贡、朝拜。
不过,正如有的研究者指出的,尽管古代文献中这样的自我中心主义很明显,但是这种中心与边缘的划分并不完全是空间的,往往中心清晰而边缘模糊,而且,这种关于世界的想像,空间意味与文明意味常常互相冲突和混融,有时候文明高下的判断代替了空间远近的认知。
③应当说,这种观念多少给中国古代人的世界想像带来一些弹性空间,使他们不至于为了异族的崛起或异文明的进入而感到心理震撼,可以从容地用“礼失求诸野”、“乘桴浮于海”、“子欲居九夷”等等说法,宽慰自己的紧张。
所以,在充满自信的古代中国。
很多儒家学者一直倾向于夷夏之间的分别在于文明而不在于地域、种族。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唐代中叶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到了宋代,这种变化更是剧烈。
宋代虽然出现了统一国家,但是,燕云十六州被契丹所占有,西北方的西夏建国与宋对抗,契丹与西夏都对等地与宋同称皇帝,而且宋王朝对辽每岁纳币,与西夏保持战争状态,这时候,东亚的国际关系,已经与唐代只有唐称君主、册封周边诸国成为藩国的时代大不一样了,从这一状况来看,东亚从此开始了不承认中国王朝为中心的国际秩序。
④这一转变相当重要,这使得传统中国的华夷观念和朝贡体制,在观念史上,由实际的策略转为想像的秩序,从真正制度上的居高临下,变成想像世界中的自我安慰:
在政治史上,过去那种傲慢的天朝大国态度,变成了实际的对等外交方略;在思想史上,士大夫知识阶层关于天下、中国与四夷的观念主流,也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天下主义,转化为自我想像的民族主义。
对于国际政治的实际策略,与对于世界秩序的传统想像之间。
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节选自葛兆光《宋代“中国”仪式的凸显》,有改动)
1.下列选项中表述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a.古代中国的“华夷”观念,最晚在战国时就已经形成,而在这之前,中国人也已经在自己的经验与想象中建构了一个“天下”。
b.“中国”这一概念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形成,而古代中国历史的记录和书写者自然也以“中国”为中心,把天下想象成一个以我为中心的大空间。
c.古代中国人有一种文明优越感,常常觉得在文化上可以“威服异邦”,而随着文明的远播和退守,此邦与异邦的地理界限也会不断变动。
d.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想象,空间意味与文明意味常常相互冲突和混融,文明高下的判断代替了空间远近的认知。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首先从“华裔”观念的形成说到“天下”观念的建构,从“天下”观念,谈到“中国”这一概念的形成。
b.第②段逐层论述了古代中国人的自我中心主义的表现和原因,并进一步指出其在空间意味与文明意味之间的复杂关系。
c.第③段指出,儒家关于夷夏之别在于文明而不在于地域、种族的观念至唐代中叶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宋代尤其剧烈。
d.第④段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夷夏之别”认识的转变对于传统中国的华夷观念和朝贡体制是的重大意义。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中国人的“中国”意识既与南夷北狄的观念相对应,也与很长的时期内中国文明确实比周围的民族优越的事实密不可分。
b.即使有异族的崛起或异族文明的进入,古代中国人也可以从容地用“礼失求诸野”、“乘桴浮于海”、“子欲居九夷”等等说法宽慰自己。
c.从没有佛教以外的真正强大的文明挑战过中国文明,因此古代中国人固执地认为中国文明优于其他民族。
d.随着“天下”观念的转变,中国对于国际政治的实际策略,与对于世界秩序的传统想象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晁错论
苏轼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1]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
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
天下治平,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辞于天下。
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责,则天下之祸必集于我。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之察,以错为之说。
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
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
错不于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
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
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
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之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
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
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于祸。
何者?
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
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
是以袁盎之说,得行于其间。
使吴、楚反,错已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于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
嗟夫!
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
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
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
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
(注:
狃,音同“纽”,习以为常。
)
4.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后有辞于天下说辞、理由
b.安所逃其患怎么
c.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离间
d.而遗天子以其至危遗:
赠送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为变岂足怪哉其皆出于此乎
b.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且夫发七国之难者且焉置土石若属皆且为所虏
d.方其功之未成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事先估计到灾难发生的必然性,再慢慢地画出地形图后,因地制宜,采取积极措施解决问题。
b.当七国发生叛乱的时候,晁错既没有挺身而出承担危险,也没有亲自率兵去阻击叛军,反而留守在相对安全的后方,让景帝刘启亲自率兵出征。
c.作者抓住晁错当时对待吴楚骑兵错采取的措施进行份详细,认为晁错被杀的主要原因不是由于袁盎进谗言,而是“自祸”。
d.本文最后总结的历史经验就是,要想成就非同寻常的功业,就不能只考虑怎样保全自己,否则只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3分)答:
(2)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之察,以错为之说。
(4分)答:
(3)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
(3分)
答: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写真寄夫
[唐]薛媛①
欲下丹青笔②,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③,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注释】①写真:
画人像。
薛媛,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
楚材离家远游。
颍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
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梁取琴书等物。
薛媛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
楚材内心愧疚,终与妻团聚。
②丹青笔:
画笔。
③索寞:
憔悴。
8.诗中通过哪些手法来刻画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结合诗作简要分析。
(4分)答: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概括说明。
(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6分)
甲: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
也。
,,;,,?
此余之所得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乙:
(1),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3),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
(4)苟以天下之大,,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
(5)女娲炼石补天处,(李贺《李凭箜篌引》)
(6)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靛蓝的耶稣(节选)
王蒙
在欧洲旅行的时候,你到处都会看到教堂,你到处都会看到耶稣。
最具代表性的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图景:
残酷,痛苦,悲哀,升华,超凡入圣。
这里,被残忍地钉死的耶稣的神态是非人间非世俗的,他的脸面有一种平静和超脱的凝结,他的身体有一种伸展和奉献的大度,他的胡须有一种化解和顺通的引导。
耶稣的样子与其说是一个被屠杀者受毒刑者,不如说是一个拯救者升腾者。
然而,在柏林西部的著名大教堂里,你看到了另一个耶稣,“他”被孤悬在迎面的蓝色镶拼玻璃墙上,在一片靛蓝的幽光映衬下,他低垂着再没有任何力量与情感,没有任何风息与波澜能够发生的头颅;树全静,风不起,他的身体松弛瘫痪,再没有任何痉挛反射哪怕是本能反应遗迹,没有任何挣扎奋斗最后一搏或些微的痛楚;十字架上的耶稣在这里如同一个空荡的口袋,悬挂在玩友已经寂灭坏死的空洞里。
他表现为绝对的悲哀,故而不再悲哀,再不悲哀;表现为对人类的彻底失望,故而不再失望,再不失望;他表现为刺身刺心的疼痛,故而不再疼痛,再不疼痛。
他没有神性,没有使命,没有信念,没有博爱,没有牧羊人对于羔羊的怜惜,没有拯救的责任与可能,没有复活的力量,没有天国的憧憬慰安,没有献身的充实的悲剧感,没有天父的依仗和盼头。
总之,除了悲哀除了痛苦,除了失望除了绝望,他已经什么都没有,于是连失望绝望悲哀痛哭也已经蒸发净尽。
你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悲痛或不悲痛的耶稣。
这是一个被打倒了的被战败了的被消灭了的耶稣。
耶稣还有遗体,还有躯壳,但已经没有了前途没有了目标没有了大愿(天主教用语,略同誓言)没有了能力。
耶稣已经不是耶稣。
那么,请问是哪
一个撒旦把耶稣毁成了这个样子?
可惜,耶稣的敌人不是魔鬼,不是犹大,不是法利赛人,不是邪教徒异教徒,而是人。
这样的耶稣是耶稣对人类的控诉,这样的耶稣是耶稣对人类的辞别文书。
你无法不为这耶稣的痛苦而痛哭,你想到人类的罪孽,人类的不知自爱,人类的互相残杀,人类的贪欲、自我膨胀、自欺欺人、冥顽不灵、丑恶下流,而人类自己制造了而且继续制造着正在使自己灭种使世界毁灭的奇灾大劫。
你想到这个教堂是建造在柏林,建造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的战败德国,建造在给人类带来罪恶的屠杀的法西斯的故乡,建造在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里。
它理应是这样,它只能是这样!
就在隔壁,是战争中毁于轰炸的原柏林教堂遗址,德国人正确地决定不拆迁也不修复这个遗址,他们称这个残破的旧教堂为“纪念教堂”,让它的断垣残壁,让它的硝烟留下的黑色,让它的尸体的气息永远矗立在新教堂毗邻。
然而,我仍然没有说完全,你再仔细看一下这里的耶稣,你会发现,“他”不仅是悲哀不仅是痛苦,不仅是失望和绝望,还有一层,耶稣在为了人类而羞愧,而自责,而叹息,欲哭无泪,欲叹无声,欲恨无力,欲爱则已经不能。
呵,我终于找到了你,西柏林教堂的耶稣!
我曾想说你是悲哀的,我曾想说你是痛苦的,但是又有哪个钉上了十字架的耶稣是不悲哀不痛苦的呢?
难道耶稣能够是快乐的或幸福的么?
这个耶稣像最最冲击我的一点,最使我震动惊愕的一点也许应该说是那种已经不能再爱的决绝的放弃了吧。
教堂外,我们在战争阵亡者的坟墓前默哀:
矗立的一个个一排排的十字架和文字说明,还有永远年轻的相片?
?
11.结合文意,理解文中两处划线句子。
(6分)
答:
(1)
(2)
12.请结合全文,分析德国人决定不拆迁也不修复柏林旧教堂,并称这个残破的教堂为“纪念教堂”的用意。
(4分)
答:
13.请鉴赏文中第二段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6分)
答:
14.本文以西柏林大教堂靛蓝的耶稣为写作对象,而尾端却以作者在“战争阵亡者的坟墓前默哀”作结,有人认为这是多此一举,可删去;也有人认为这是作者匠心独运的构思,应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