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6课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教案岳麓版5.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9446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6课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教案岳麓版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3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6课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教案岳麓版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6课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教案岳麓版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3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6课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教案岳麓版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3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6课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教案岳麓版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6课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教案岳麓版5.docx

《第3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6课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教案岳麓版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6课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教案岳麓版5.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6课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教案岳麓版5.docx

第3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6课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教案岳麓版5

第16课 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或掌握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工农武装割据”和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过程与方法:

通过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等内容的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以及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比较深刻地理解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和实践意义,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党和革命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坚持革命斗争的伟大创举,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同时,也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来源之一。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这种创新和实践精神以及革命先辈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值得后人缅怀和学习。

学习重点:

对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学习难点:

工农武装割据。

【学生预习指导】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在课本勾画,补充即可。

注意做到要点化、序号化)

一、南昌起义与秋收暴动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领导者:

__周恩来__、贺龙、__叶挺__、__朱德__、刘伯承。

过程:

南昌起义,由于国民党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起义军从南昌南下,在广东潮汕地区受挫,一部分转入海陆丰地区;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1928年4月进入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武装汇合。

意义:

是中国共产党创建__军队__,__独立领导__武装争斗的开始。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

确定了__土地革命__和__武装起义__的总方针。

3.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

三路进攻长沙→__“三湾改编”__(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进军井冈山。

(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

八七会议、遵义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井冈会师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时间:

1927年10月~1928年4月。

经过:

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改革;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特点:

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__农村__革命根据地。

2.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

过程:

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分队伍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军会师,成立了__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__;随后又建立了__中央革命根据地__。

道路:

__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__。

意义:

工农红军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三、“红军不怕远征难”

原因:

第五次__反“围剿”__失利。

时间: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进程:

瑞金→冲破4道封锁线→强渡乌江→攻占遵义→__遵义会议__→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入甘陕。

遵义会议(1935年1月):

内容:

解决了博古等人军事领导和战略战术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意义:

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__毛泽东__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会师: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陕北红军在__吴起镇__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在三大主力甘肃__会宁__会师。

意义:

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__骨干力量__,使革命__转危为安__,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红军在长征表现的牺牲精神和英雄气概,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

教学步骤

(一)导:

有人用“血雨腥风”“拨云见日”两个成语形容1927年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这一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疯狂屠杀迫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轰轰烈烈的人民大革命惨遭失败。

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建立起国民政府反动统治,全国陷于一片黑暗之中。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大革命失败后,处于白色恐怖包围之下的中国共产党虽然遭受极大摧残,但很快痛定思痛,逆境奋起,决然以武装起义的枪声回答反动派的暴政,探索革命新的出路,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板书本节课题)

(二)学:

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

一、南昌起义与秋收暴动: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领导者;过程;意义。

2.八七会议: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

3.秋收起义:

三路进攻长沙→“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进军井冈山。

(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

八七会议、遵义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井冈会师: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井冈山会师:

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一条正确道路。

意义:

工农红军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三、“红军不怕远征难”:

进程:

瑞金→冲破4道封锁线→强渡乌江→攻占遵义→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入甘陕。

遵义会议:

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意义:

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使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红军在长征中表现的牺牲精神和英雄气概,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

(三)帮:

一、合作探究:

(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

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长征精神是什么?

长征精神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革命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就是坚定的革命信念。

二、拓展延伸:

(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四)测: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首要任务是( C )

A.克服右倾投降主义           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D.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2.(2016·湘西中考)胡锦涛说:

“这个伟大的时间,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这个伟大的事件”是( A )

A.南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3.毛泽东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战略决策是在( B )

A.八七会议上B.领导秋收起义的过程中

C.南昌起义中D.向井冈山进军的过程中

4.(2016·泰安中考)“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朽的历史功绩。

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C )

A.南昌起义             B.中共“一大”的召开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D.中共“七大”的召开

5.“井冈山精神”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结合”的最大成果是( B )

A.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C.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    D.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6.(2016·娄底中考)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伟大传奇”是指( D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红军长征

7.(2016·泰州中考)“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

”该诗描绘的是中共( B )

A.“一大”B.遵义会议C.“七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

8.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 D )

A.四渡赤水B.巧渡金沙江C.飞夺泸定桥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七律·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二 上海的邓玉平老师重走长征路的一番感悟:

重走长征路线,就是在走进心中珍藏已久的渴望,就是要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一种伟大的精神;就是要在理想和信念的征程中去感悟生命的意义。

请回答:

(1)红军长征的出发点在哪里?

“红军不怕远征难”,究竟有多远?

“三军过后尽开颜”,三军最后会师的地点在哪里?

 江西瑞金;二万五千里;甘肃会宁。

(2)材料一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哪些重大事件?

(至少写3项)

 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会宁会师。

(3)红军进军到贵州遵义时,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什么会议?

这个会议有何意义?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多少周年?

结合平时所学和材料二,谈谈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什么?

 81周年;长征精神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学生学情和教学反思】

集体:

 

个人:

 

第11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民主与科学的意识;通过学习本课,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对学生进行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学习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

学习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学生预习指导】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在课本勾画,补充即可。

注意做到要点化、序号化)

一、《新青年》与新文化阵营

1.背景:

袁世凯下令__“尊孔读经”__,声称“孔子之道”是立国的根本。

2.兴起:

__1915__年,__陈独秀__在上海创办《__青年杂志__》,后改名《__新青年__》。

3.代表人物:

__陈独秀__、__李大钊__、__鲁迅__、__胡适__,等。

4.主要阵营:

《__新青年__》。

二、“民主与科学”

1.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__科学__,反对愚昧,提倡__新道德__,反对旧道德。

2.矛头:

斗争锋芒直指礼教和孔孟儒学。

3.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开启了思想启蒙的闸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激发了人们追求__救国救民__真理的热情,促进了__马克思主义__在中国的传播。

三、文学革命

1.标志:

它的显著标志是提倡__白话文__反对文言文,提倡__新文学__,反对旧文学。

2.内容:

(1)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__文学改良争议__》,大力提倡白话文;

(2)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__文学革命论__》,公开打出了“__文学革命__”的旗号;

(3)1918年5月,鲁迅发表《__狂人日记__》和《__阿Q正传__》,把__白话文__的形式和__反对专制__的内容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教学步骤

(一)导:

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新课之前,我们一起走进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19世纪末的时候,资产阶级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20世纪初,资产阶级辛亥革命,民主和共和深入人心。

但是,民主政治却与中国擦肩而过。

有一群激情洋溢的人物,他们认识到国家贫困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的阻碍,要振兴中华必须首先刷新人们的观念,将国魂重铸,于是他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以重铸国魂为理念,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思想赞歌。

重温那段似乎已经逝去的历史,我们能够体会先辈们那份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今天,我们就将走进他们,走进新文化运动。

(二)学:

新文化运动:

一、《新青年》与新文化阵营

1.背景:

袁世凯为实行独裁和专制,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3.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4.阵营核心:

《新青年》。

二、“民主与科学”:

内容及矛头。

三、文学革命:

1.标志。

2.内容。

3.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开启了思想启蒙的闸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帮:

一、合作探究:

(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

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今天“尊孔复古”的文化现象?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又应该持何种态度?

我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先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们在肯定古代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时,不能不承认其中有许多封建、迷信和错误的内容。

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拓展延伸:

(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经历了三个阶段,向西方学习从学习器物、制度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学习器物的代表性事件是洋务运动中所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中体西用”;制度方面的学习主要是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维新变法希望建立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是想建立民主共和制;思想文化的学习就是新文化运动。

这三个阶段是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

所以陈旭麓说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四)测:

1.如果你要研究新文化运动的有关问题,主要应该参考( C )

A.《万国公报》      B.《民报》      C.《新青年》      D.《申报》

2.(2016·鄂州中考)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有某一历史事件:

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它宣传了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

你认为该历史事件是( D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3.下列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中创作了《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的是( D )

A      

B      

C      

D

4.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D )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科学 ③三民主义 ④变法维新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②

5.(2016·徐州中考)学者齐卫平认为,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

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第三个主导因素应该是上海( C )

A.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B.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

C.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D.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地方

6.下列对新文化运动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B.激发了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

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7.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

他领导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2)图二是《青年杂志》,该杂志从第二卷即改名为什么?

它在这场运动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新青年》;新文化阵营的核心。

(3)图三中的人物给这场运动添加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色彩,他是谁?

 李大钊。

(4)从整体来说,这场运动既是时代的产物,又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你认为主要产生了什么影响?

 开启了思想启蒙的闸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学生学情和教学反思】

集体:

个人:

 

第11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民主与科学的意识;通过学习本课,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对学生进行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学习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

学习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学生预习指导】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在课本勾画,补充即可。

注意做到要点化、序号化)

一、《新青年》与新文化阵营

1.背景:

袁世凯下令__“尊孔读经”__,声称“孔子之道”是立国的根本。

2.兴起:

__1915__年,__陈独秀__在上海创办《__青年杂志__》,后改名《__新青年__》。

3.代表人物:

__陈独秀__、__李大钊__、__鲁迅__、__胡适__,等。

4.主要阵营:

《__新青年__》。

二、“民主与科学”

1.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__科学__,反对愚昧,提倡__新道德__,反对旧道德。

2.矛头:

斗争锋芒直指礼教和孔孟儒学。

3.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开启了思想启蒙的闸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激发了人们追求__救国救民__真理的热情,促进了__马克思主义__在中国的传播。

三、文学革命

1.标志:

它的显著标志是提倡__白话文__反对文言文,提倡__新文学__,反对旧文学。

2.内容:

(1)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__文学改良争议__》,大力提倡白话文;

(2)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__文学革命论__》,公开打出了“__文学革命__”的旗号;

(3)1918年5月,鲁迅发表《__狂人日记__》和《__阿Q正传__》,把__白话文__的形式和__反对专制__的内容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教学步骤

(一)导:

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新课之前,我们一起走进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19世纪末的时候,资产阶级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20世纪初,资产阶级辛亥革命,民主和共和深入人心。

但是,民主政治却与中国擦肩而过。

有一群激情洋溢的人物,他们认识到国家贫困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的阻碍,要振兴中华必须首先刷新人们的观念,将国魂重铸,于是他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以重铸国魂为理念,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思想赞歌。

重温那段似乎已经逝去的历史,我们能够体会先辈们那份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今天,我们就将走进他们,走进新文化运动。

(二)学:

新文化运动:

一、《新青年》与新文化阵营

1.背景:

袁世凯为实行独裁和专制,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3.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4.阵营核心:

《新青年》。

二、“民主与科学”:

内容及矛头。

三、文学革命:

1.标志。

2.内容。

3.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开启了思想启蒙的闸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帮:

一、合作探究:

(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

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今天“尊孔复古”的文化现象?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又应该持何种态度?

我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先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们在肯定古代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时,不能不承认其中有许多封建、迷信和错误的内容。

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拓展延伸:

(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经历了三个阶段,向西方学习从学习器物、制度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学习器物的代表性事件是洋务运动中所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中体西用”;制度方面的学习主要是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维新变法希望建立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是想建立民主共和制;思想文化的学习就是新文化运动。

这三个阶段是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

所以陈旭麓说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四)测:

1.如果你要研究新文化运动的有关问题,主要应该参考( C )

A.《万国公报》      B.《民报》      C.《新青年》      D.《申报》

2.(2016·鄂州中考)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有某一历史事件:

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它宣传了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

你认为该历史事件是( D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3.下列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中创作了《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的是( D )

A      

B      

C      

D

4.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D )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科学 ③三民主义 ④变法维新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②

5.(2016·徐州中考)学者齐卫平认为,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

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第三个主导因素应该是上海( C )

A.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B.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

C.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D.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地方

6.下列对新文化运动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B.激发了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

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7.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

他领导了中国近代史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