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 重点 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9425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 重点 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财政学 重点 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财政学 重点 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财政学 重点 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财政学 重点 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 重点 总结.docx

《财政学 重点 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 重点 总结.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 重点 总结.docx

财政学重点总结

导论-2-

第一章财政概念与特征-3-

第一节财政的概念-3-

第二节财政的本质特征-3-

第三节财政与经济的关系-3-

本章小结-3-

第二章财政职能-4-

第一节市场与政府-4-

第二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4-

本章小结-4-

第三章财政支出总论-4-

第一节公共产品理论-4-

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张趋势与控制-4-

第三节财政支出的分类与结构-5-

第四节财政支出原则-5-

本章小结-6-

第四章购买支出(上):

政府消费-6-

第一节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6-

第二节科学、文教、卫生支出-6-

本章小结-7-

第五章购买支出(下):

政府投资-7-

第一节政府投资概述-7-

第二节基础产业投资-7-

第三节发展农业支出-7-

第四节国家物资储备支出-8-

本章小结-8-

第六章转移支出-8-

第一节社会保障支出-8-

第二节财政补贴支出-9-

本章小结-9-

第七章财政支出效果-9-

第一节财政支出效果的基本分析与控制-9-

第二节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9-

第三节公共劳务收费法-10-

本章小结-10-

第八章财政收入总论-10-

第一节财政收入规模及其决定因素-10-

第二节财政收入的分类与结构-10-

本章小结-10-

第九章税收原理-10-

第一节税收的概念与特征-11-

第二节税收原则理论(如何课税)-11-

第三节税收负担理论-12-

第四节税负转嫁理论-13-

本章小结-13-

第十章税收制度-14-

第一节税收制度概述-14-

第二节税收制度各论-14-

第三节税制结构理论-14-

本章小结-15-

第十四章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15-

第一节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概述-15-

第二节财政管理体制-15-

第三节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16-

本章小结-16-

第十五章政府预算管理与财政监督-17-

第一节政府预算概述-17-

第二节政府预算制度改革-17-

第三节财政监督-17-

本章小结-17-

第十六章财政与宏观调控-18-

第一节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18-

第二节财政平衡、财政赤字的宏观经济效应-18-

第三节财政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18-

第四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19-

本章小结-19-

导论

1、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分配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2、财政学的研究范围比对象范围要宽泛得多,除包含对象范围外,财务、金融、投资、会计、哲学、法学、社会学和公共管理学等学科,也是财政学所必然涉及的从属性领域。

3、财政学的研究方法,根本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具体的方法主要是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法、宏观分析法和制度分析法等。

4、亚当·斯密首创了财政学,但财政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现代财政学已不限于财政收支管理,更不能限于货币资金管理,而要结合资源的配置、收入的分配、经济的稳定,从政府与市场的相互作用,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研究,甚至有人用“公共部门经济学”或“政府经济学”等名称来代替财政学。

5、1949年以前,中国财政学基本上秉承英美财政学体系;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引进前苏联“货币关系体系”的财政学;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国家分配论”的财政学逐渐占据主流地位,其间,各种流派的财政学相继问世;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美英等国外财政理论得到引进和吸收,出版了为数不少的“公共财政学”、“公共经济学”著作,对“国家分配论”的认识也得到了深化。

第1章财政概念与特征

第1节财政的概念

1、财政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经济条件(首要条件)与政治条件(必要条件)。

2、财政概念一般可以表述为:

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利及财产权利,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过敏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包括组织收支、调节控制和监督管理的活动等。

3、财政表现为一种分配活动,所以财政又叫财政分配。

4、这里讲的公共财政涵盖了所有的财政活动。

第2节财政的本质特征

1、财政的一般特征:

国家主体性、无偿性、强制性。

(1)国家主体性:

财政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的社会产品分配,财政部门的一切活动直接代表国家。

(2)无偿性:

财政分配主要是以剩余产品为客体的一种分配。

财政分配的结果,一般是社会产品发生单方面的转移,形成无偿的分配,财政收支的对方单位得不到直接的、相应的或者等价的报偿,因此财政分配一般是所有权和使用权相统一的分配。

(3)强制性:

强制实质上是一种权威,而财政及其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权威。

2、财政的社会特征: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第3节财政与经济的关系

1、所谓经济,就是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2、财政分配与生产的关系:

生产决定财政分配、财政分配制约生产

本章小结

1、经济条件是财政产生的首要条件,政治条件是财政产生的必要条件,即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随着国家政权的更替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同历史阶段财政的性质、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2、财政的一般概念,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利及财产权利,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包括组织收支活动、调节控制活动、监督管理活动等。

财政的本质就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3、财政的公共性有一个发展过程。

如果说在奴隶制、封建制条件下,君主(国王或皇帝)个人收支与国家的收支不可分离,财政的公共性上位彻底独立和成熟;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公共性范围又无序扩张;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公共性则取得了独立、成熟、规范、完全的存在形式——公共财政,亦即市场经济财政。

4、财政的一般特征包括国家主体性、无偿性和强制性,这时财政本质的共性特征,不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财政的社会特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可以概括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则可表述为“取之于民,用之于己”。

5、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财政处于分配环节,而且是分配环节的特殊部分,生产、交换、消费对财政分配起着重要作用,而财政分配对生产、交换、分配也产生重要影响。

财政分配与工资分配、价格分配、信贷分配等,有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第2章财政职能

第1节市场与政府

1、市场失灵: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市场不能自动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2、问题:

资源配置低效:

①竞争失灵;②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③外部性;④风险和不确定性(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完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

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波动

4、政府的经济作用:

①矫正市场失灵:

政府经济作用的边界(反垄断、提供公共品、外部性的内部化、控制风险、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经济稳定)

②政府失灵:

政府经济作用的有限性(信息失灵、决策失灵、管理失灵)

③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的选择

5、政府行为的目标:

效率、公平、稳定

第2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

1、维护国家、配置资源、分配收入、稳定经济、监督管理

本章小结

1、市场失灵的存在标明市场机制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从而构成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动因和政府经济作用的边界。

政府失灵的存在则反正了市场机制的重要性。

从而要求限制政府活动的空间与范围。

正确认识与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已经成为现代财政学的核心内容,是理解政府职能并进而理解财政职能的关键。

2、政府行为的终极目标是政府的存在与发展,而政府终极目标的实现则需要依赖于政府行为的重要次级目标,即效率、公平和稳定。

3、从市场与政府相互关系的角度看,财政具有维护国家、配置资源、分配收入及稳定经济的功能与职责;考虑到政府自我管理,克服自身缺陷的内在要求和完善民主政治的要求,财政具有监督管理的功能与职责。

维护国家的只能可以归属于政治方面的只能,配置资源、分配收入与稳定经济三大只能则归属于经济方面的只能,监督管理只能则归属于管理方面的职能。

第3章财政支出总论

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第1节公共产品理论

1、公共需要:

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利益而不能加以分割的特殊需要,表现为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环境和谐等众多方面。

2、公共产品的特征:

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3、私人产品:

在消费过程中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

4、混合产品:

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完全的产品。

第2节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张趋势与控制

1、瓦格纳法则:

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的政治因素是国家活动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因素是工业化和城市人均收入的提高。

2、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由皮科克和怀斯曼提出,在正常情况下,财政支出呈现一种渐进的上升趋势,只有当社会经历“激变”(如国家经受战争、经济危机、特大自然灾害等),财政支出才会急剧上升,经过这个“激变”期后,财政支出水平会有所下降,但一般不会再回到原来的水平。

原因:

“租税容忍水平”。

替代效应:

激变后公共支出替代了部分四人支出,高税收水平开始替代低税收水平。

集中效应:

激变后全国性调整会扩大到中央政府的财权,造成地方政府财权收缩

检查效应:

激变后人们会加强对社会公共制度的检查和反思,从而促使财政支出水平维持在激变时期的水平上。

3、发展阶段增长论:

即经济发展的财政支出增长理论,由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提出。

初级阶段

中级阶段

成熟阶段

公共积累

投入较大

增长减缓,投入下降

投资增长回升

公共消费

增长不十分明显

随消费档次提高,需政府提供配套设施与管理

转移支出

以确保人们的最低生活水平为目标使转移支出占GDP的比例不会增加

公共支出的目标转向教育、卫生、福利等方面,此时对社会保障和收入再分配的转移支出会大大增加

4、官僚行为增长论:

强调政治制度与官僚行为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

5、财政支出规模扩张的影响因素

政治原因:

国际政治的复杂化、国家职能的扩大化

经济原因:

国家经济干预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物价波动的影响

社会发展原因:

人口与环境保护压力、社会福利的改善、社会分工的复杂化

6、财政支出规模的合理控制:

①明确政府的职能范围:

政府应当具有三项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只能,收入分配只能和经济稳定职能;

②财政支出规模总量的控制:

一般情况下,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不应超过GDP的增长速度;

③财政支出结构增长的控制

第三节财政支出的分类与结构

1、财政支出的分类

按财政支出对象

纯公共产品支出、混合产品支出、私人产品支出

按财政支出的直接补偿性

购买支出(商品和劳务)、转移支出(无偿性支付)

按国家预算体制

中央财政支出、地方财政支出

按国家职能

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社会文教支出、经济建设支出、其他支出

按国家预算支出科目

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

按财政支出是否偿还

无偿性支出、有偿性支出

2、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因素:

财政支出规模、经济发展阶段、经济运行制度。

第4节财政支出原则

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原则、公平原则、效益原则

本章小结

1、公共产品是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公共产品的研究是界定混合产品、私人产品以及政府财政支出的范围的理论前提。

公共产品一般不能由市场来提供,主要应通过政府的财政支出来保障。

2、财政支出规模是政府加以运用的财政支出总量。

从国内外财政经济实践考察,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呈一种不断扩大的趋势。

由于财政支出过度增长对社会经济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合理控制财政支出规模成为一种必要的选择。

3、财政支出的项目繁多,对不同的财政支出进行专门的研究与有效的管理,有必要将财政支出进行科学的分类,讨论各种分类的特殊作用于效应,为建立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依据。

4、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反映了政府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要达到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化,必须明确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主要因素。

其中,财政支出规模、经济发展阶段、经济运行制度等对财政支出结构有重要的影响。

5、为保证财政支出既能为政府职能目标的实现发挥财力保障作用,又能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积极影响,必须合理有效地分配财政支出。

为此,在财政支出安排中应当遵循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相结合的原则、公平原则、效益原则。

第4章购买支出(上):

政府消费

政府消费支出:

政府为了保证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而安排的财政支出,又称为社会消费性支出。

第1节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

1、行政管理和国防都具有典型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

2、行政管理支出:

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权力和管理职能索取的财政支出。

范围包括行政支出、公安安全支出、司法检查支出、外交支出和援外支出五个部分。

3、行政管理支出的特点:

非生产性,连续性,增长刚性(不易受技术条件的控制)。

4、国防支出:

国家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安全需要而用于海陆空军及国防建设的各种费用。

5、国防支出影响因素:

国家制度与内外政策、国家经济力量、国家军事现代化压力、国际环境。

第2节科学、文教、卫生支出

1、科教文卫具有不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属于具有外部性的混合产品。

2、科学研究可以分为基础性科学研究和应用性科学研究。

基础性科技成果具有较强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应用性研究具有较强的排他性和竞争性。

3、教育具有不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而且具有一定的外部性,属于外部性混合产品。

4、尽管教育收益具有外部性,但并不是所有教育收益的外部性程度都是一样的,表现为较大的差异性。

5、不同层次的文化卫生事业的外部性是不同的。

6、公共卫生事业的外部性最强,属于比较典型的纯公共产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外部性较强,基本属于纯公共产品;而其他医疗事业的内部性则较强,并具有一定的竞争性。

本章小结

1、行政管理支出是指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权力和管理职能所需的财政支出,是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国防支出的目标是保卫国家安全,但不创造直接的物质财富。

国家应根据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式的变化及趋势来合理确定政府的国防支出,并采用必要的制度和方法来降低国防支出的成本,以节省国防经费开支,使更多的资源能用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科教文卫支出对一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国民素质和国民福利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政府应从全剧和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对科教文卫支出的安排,并根据其提供服务的属性来决定各种科教文卫部门发展的资金来源及政府支持的重点,达到有效提高科教文卫支出效果的目的。

第5章购买支出(下):

政府投资

第1节政府投资概述

1、政府投资:

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作为特殊的投资主体,为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利用财政支出对特定部门进行的投资活动。

2、政府投资的特征:

①政府投资的领域是基础性领域及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型项目;

②政府投资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良性循环为目标;

③政府投资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3、政府投资的范围:

公共事业投资与产业投资。

第2节基础产业投资

1、基础产业:

能为实现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和条件的特定经济部门的总称。

基础产业部门通常指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工业部门

2、基础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不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并具有明显的外部性特征,属于混合产品的范畴。

3、基础产业投资的一般模式:

政府直接投资,无偿提供;政府直接投资,非商业性经营(公共交通、自来水、燃气);政府间接投资,商业性经营(过路费);BOT经营模式(建设-经营-转让)。

第3节发展农业支出

1、农产品具有竞争性与排他性,属于典型的私人产品;而农业具有不完全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属于国民经济中比较特殊的行业,具有一定的混合产品属性。

2、农产品供求的特征:

①农产品供给的双重风险性(自然风险、市场风险)

②农产品需求的双重约束性(生活需求的稳定性和生产需求的变动性)

3、发展农业支出主要内容:

①农林水气等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

②农林水气等部门的事业费

③支援农村生产支出

④财政支农周转金

⑤其他形式的财政资金支持

第4节国家物资储备支出

1、国家物资储备:

国家为防备因各种难以预见因素所造成的重大意外事故和国民经济的重大脱节而形成的物资缺口,有计划建立的物资后备。

2、国家储备物资的社会经济效应:

①抵御自然灾害和重大意外事故;②克服社会产品供求不平衡;③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3、国家储备的构成:

中央储备(不能轻易动用)和地方储备(主要用于解决地方性的重大物资供给缺口)。

本章小结

1、政府投资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投资活动的固有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中,政府投资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基础产业支出、扶持农业支出和国家物资储备支出等。

2、基础产业是一国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部门的总称。

该部门具有明显的外部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系全社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与持续发展,这使基础产业投资在相当程度上要依靠政府投资来保证。

3、政府扶持农业的必要性是由农业经济的属性及农产品供需特点决定的。

在现代各国,政府无不采用一定的政策和措施来保证农业的稳定和发展。

一方面,政府通过直接投资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另一方面,政府通过特殊的税收、价格、补贴等政策来扶持农业发展。

4、国家物资储备是国家为防备因各种难以预见因素所造成的重大意外事故和国民经济的重大脱节而形成的物资缺口,有计划地建立的物资后备。

国家物资储备支出是指为购买国家物资储备而安排的支出,是国家应付重大不测、调节社会产供求不平衡及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物质保证。

第6章转移支出

转移支出是政府通过一定的渠道和形式对相关社会成员或特定社会团体给予财政资金的无偿性支付。

主要内容表现为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支出。

第1节社会保障支出

1、社会保障是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和规定,强制性地参与一部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基本福利提供保障的一系列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是一种非市场化的再分配方式和社会机制。

2、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福利性、强制性、互济性。

3、社会保障建立的理论基础:

①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和缺陷,促进社会公平;

②平滑终生消费水平,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失业保险,退休金)

③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经济的自动稳定;

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4、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提供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帮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残疾人,烈属等)。

5、社会保障金来源:

社会保障税,社会统筹费,预算拨付。

6、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机制:

完全基金制,现收现付制,部分基金制。

7、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

①储蓄效应:

财富替代效应,退休效应,遗赠效应;

②分配效应:

代际分配(工作的人不享受,退休的人享受),代内分配(高收入不一定享受,低收入不缴或少缴更有可能享受);

③劳动力供求效应

第2节财政补贴支出

1、财政补贴:

是国家协调经济运行中各方面利益分配关系的经济杠杆。

2、财政补贴的特征:

政策性、价格变动性、灵活性、时效性。

3、财政补贴分类:

政策性补贴、企业亏损补贴与其他补贴。

4、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

①平抑物价水平,保证居民生活水准;

②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产业竞争力;

④扭曲价格体系,增加财政负担。

本章小结

1、社会保证是国家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依照一定的法律和规定所提供的各种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是一种非市场化的再分配方式或社会机制。

它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四项内容。

虽然在社会保障的资金筹集上方式各异,但借助法律手段,强制性地征收社会保险税(费)是最普遍的做法。

在现代社会,社会保障制度发挥着社会“减震器”和“安全网”的作用。

2、财政补贴是国家根据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向某些特定企业和个人提供的无偿补助或津贴。

它具有政策性、价格变动相关性、灵活性、时效性等特点。

财政补贴内容广泛,能够平抑物价水平,保证居民生活水准;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产业竞争力。

当然,财政补贴也可能扭曲价格体系,增加财政负担。

第7章财政支出效果

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核心是投资标准和贴现率的选择,公共劳务收费法的核心是制定合理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第1节财政支出效果的基本分析与控制

1、私人支出是指市场主体的支出,仅以自身的成本与收益作为决策基础,而不考虑其支出的外部效益;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主体的支出,基本目标是为实现政府的职责。

2、财政支出的宏观效果:

实现国家安全、保障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

3、财政透明度原则:

①政府及其所属公共部门的作用与责任的清晰划分;

②强调预算管理信息的准确性;

③强调公开预算的重要性;

④强调预算的真实性。

第2节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

1、内容:

成本效益条目的列举、目标函数的确定、成本效益的鉴定与测量、投资标准的确定、时间价值和贴现率的确定。

2、财政支出项目的比较与选择:

项目性质分析(公共or私人)、可行性分析、预算分析、排斥性与关联性分析、分割性分析。

第3节公共劳务收费法

1、公共劳务收费法:

又称公共产品定价法,是指对以政府支出形式为社会提供的公共项目适当收费的方法。

2、公共劳务收费法条件:

公共劳务具有排他性,收费成本必须比较低,付费方获得公共服务的大部分收益,收费不能违反公共政策目标。

本章小结

1、财政支出作为政府配置资源的表现形式,能够产生宏观经济效果和微观经济效果。

要提高财政支出的社会经济效果,必须加强对财政支出选择的管理与监督。

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与实现财政透明度原则的基本要求对控制财政支出规模、提高其使用效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对社会经济获得投入及其收益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

通过成本效益对比,投资者能直观地了解投资行为产生的效果,从而为投资主体提供投资决策的依据。

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是通过对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总成本和社会总效益进行全面测算分析,并经过多种方案间的比较,以求得目标函数的最大化作为财政支出决策的依据,为提高财政支出效果服务。

3、公共劳务收费法,又称公共产品定价法,是指对以政府支出形式为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项目适当收费的方法。

公共劳务收费法的核心在于制定合理的价格和收费标准,以适当约束和限制社会对公共服务的消费,从而达到防止浪费、节约财政开支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第8章财政收入总论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筹资活动所占有和支配的财政资金。

第1节财政收入规模及其决定因素

1、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经济水平、经济制度、价格水平、管理水平。

第2节财政收入的分类与结构

1、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

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入,非税收入,债务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