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周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59176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理财产品周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银行理财产品周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银行理财产品周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银行理财产品周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银行理财产品周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银行理财产品周报.docx

《银行理财产品周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理财产品周报.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银行理财产品周报.docx

银行理财产品周报

╭╮

╰╯

2012年2月24日

热点新闻

客户爆料渣打QDII产品巨亏:

15万理财只剩7000字号

2月22日杭州日报

  这几天,一则关于渣打银行理财产品巨亏的信息在微博上广为转发:

“三年前渣打银行北京华贸支行给我做了个理财产品,2万多澳大利亚元合15万元人民币下月到期。

昨天给我来个电话告知已剩下7000元。

今天就收到了他们快递来的一个迟到的生日蛋糕。

欲哭无泪啊。

这蛋糕真是太昂贵了。

  亏损幅度高达97%

  记者发现,发表该微博的用户为“Danni地盘”,新浪用户信息显示为北京西城区。

2月15日,这位博主发表了上述微博后被大量转发。

两日后,这条博客就被删除了。

但在这几天的评论和博主回复评论中,还是能看到更为详细的信息。

  有人询问博主买的是哪款产品,博主回复称:

“QD08009EC-代客境外理财-美林环球新能源-澳元。

  另一位用户评论:

“渣打有一款产品赔97%。

”博主回复称:

“我就是这个。

  此外,还有其他受害者评论:

“渣打真是个不让人信任的银行,我也是受害者之一,万幸的是我抽身及时,赔了3万多!

以后打死也不做他家的理财产品了!

  根据博主发布的信息,这款产品应该是她在2009年2月到3月间购买。

但是记者查询了2007年以来渣打银行发售的代客境外理财产品,只在2008年2月有一款产品符合条件。

这款产品的名称为:

代客境外理财产品美林“环球新能源”股票篮子挂钩澳元款,起步金额2万澳元,以1澳元累加,不保本,投资期限两年,收益结束日期为2010年3月8日。

该产品投资于美林1年期环球新能源股票挂钩可转换结构性票据。

该票据挂钩股票:

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FPL集团、威立雅。

  业内人士分析,可能就是这款产品,一般来说,如果银行理财产品到期亏损严重,很多银行会采取展期的方式。

所谓展期,就是继续理财一个周期,以期市场环境有所改变,股票市值有所回升,让客户的亏损能够有所减少。

  “但是展期未必能减少或挽回亏损,最近有中资银行也出现了展期后亏损继续扩大的案例。

”上述人士猜测,渣打的这款产品有可能就是展期后,亏损幅度反而加大了。

  渣打理财亏损投诉不断

  事实上,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渣打理财巨亏的投诉就接连不断。

这里简单列举几个见诸报端的投诉:

成都投资者朱小姐从2008年2月至4月连续购买渣打银行两款理财产品,累计投入500万元人民币,到2008年11月8日赎回时,只有270多万元了,7个月时间亏损223万元;上海投资者王女士1000万元的本金在短短三个月内亏损300万元,王女士一纸诉状,将渣打银行告上法庭,这也成为国内首个对簿公堂的外资银行理财产品案例。

  在众多投诉中,渣打银行工作人员的前期营销误导成为众矢之的。

产品设计过于复杂,风险揭示不够,让很多所谓的高端客户糊里糊涂地买了高风险的产品。

  记者在上述这款2008年销售的美林“环球新能源”澳元款销售信息中看到这段介绍:

“该产品首个月度投资回报期末向客户支付固定收益,收益率为年化30%。

之后每个月度投资回报期末向客户支付收益,收益为逐日观察计算,收益率为年化30%,收益计算前提为篮子中所有股票的收盘水平均不低于初始水平的80%。

”如果不强调后面的收益计算前提,确实会让投资者感觉收益水平十分高。

这样的产品,除了投资者需要有一定的投资知识外,银行相关人员的风险提示就显得十分重要。

  北京的这位微博用户“Danni地盘”在微博中说:

“关键是有峰值好的时候,可以赎回的,他们并不通知用户,等到最坏的时候也到期了才告诉你。

  近几年渣打的“投诉门”也引发了外资银行的信任危机。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已经进驻杭州的几家外资银行中,渣打属于激进派,在产品设计上较为复杂,用预期高收益来吸引客户,但是潜在的风险相当大。

而几家港资的银行在理财产品设计上就相对比较保守,如某家港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大多设计了100%保本或90%部分保本的条款。

  相关链接

  QDII美林“聚焦亚洲”理财产品是渣打银行2007年12月发售的一款非保本浮动型产品,代号为200710,其委托起始资金1万美元,预期收益率在-8.50%至44.00%之间。

据华夏基金网上交易频道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3日,其净值为59.91美元,这意味着该产品已亏损近41%,这远远超出产品预期的亏损幅度。

据介绍,这款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主要投资于股票市场,而2007年发行的投资标的挂钩股票、基金、指数等,被业界称为生不逢时,恰逢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因此这一产品从一“出生”就注定是难以扭转的败局。

目前渣打银行还在运作中的部分产品也有账面亏损情况,而这些产品主要集中发售于2007年。

行业动态

银行理财首推“满期赎回”市场认为是“鸡肋”

2月20日北京商报

 一年赎回难缓流动性市场认为是“鸡肋”

  理财产品经历了火爆之后,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推行创新产品吸引投资者的注意。

日前,兴业银行为其高端客户推出两款特殊的理财产品。

这两款产品首次引入“满期可赎回”概念,每年固定时间会开放一段时间供投资者赎回,

兴业银行旨在为了增加客户资金的流动性。

但是一年赎回一次可谓时间有些长,所谓的创新概念究竟是便民还是“鸡肋”?

  这两款产品,一款是“第五期万利宝私人银行类第四款”,期限为886天,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产品门槛为3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为7%;另一款产品为“2012年第三期万利宝私人银行类”产品,期限为1079天,同样为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产品门槛与预期年化收益率和上款产品相同,都为30万元及7%。

  记者在该行官网找到了这两款产品的介绍。

吸引投资者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就是高收益,预期收益7%,如果客户一年后赎回,产品运作正常,可能1年期的产品会获得7%的收益,在同行同类产品中比较高;另一方面,即“满期赎回”概念。

  “产品收益之所以较高,是因为投资门槛在30万元,银行给予的收益回报自然提高,而且这款产品不仅投资于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等,还包括一些符合私人银行客户风险特征的基础资产,例如信托受益权等。

”某第三方理财机构分析师解释道。

  不过,也有投资者对“满期赎回”不理解。

既然要增加资金的流动性,为何不像一些银行发行开放型产品那样,将满期赎回的期限设定得再短一些,如果一年赎回或者隔年赎回一次,资金的流动性还是欠缺。

“感觉‘创新性’很低,有些‘鸡肋’。

”兴业银行客户许女士直言。

  不过,该行北京地区某支行的客户经理也给予了解释,私人银行类产品一般的发行期限较长,主要在于私人银行客户手中的闲散资金可能更多些,客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实际情况选择期限较短的产品。

如果产品的可赎回期限太短,可能产品运作就难以到达承诺的收益。

  如此一来,对于手头闲散资金较多的客户,可以将自己的资金锁定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中间如果想要提取,可在规定时间中到银行赎回。

  上述第三方理财机构分析师提醒投资者,这类产品期限较长,收益较高风险也比较高,所以客户如果购买这类产品,也要常“体检”,不要置之不理,以防受到损失。

同时,该分析师还建议银行可以缩短赎回期限,如果产品运作良好,可以推而广之到普通客户,降低门槛。

理财产品同样也会不靠谱投资者需慧眼识金!

2月20日成都日报

 期限99天寓意“长长久久”,预期年化收益5.20%谐音“我爱你”……在刚刚过去的2月14日,不少银行纷纷推出了情人节理财产品,使得这些理财产品也过起了“情人节”。

不难看出,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已成为如今普通老百姓投资渠道中最活跃的市场。

相对于普遍亏损的股票以及基金投资来说,理财产品不仅能较存款取得更高的收益,且风险极低,深受投资者偏爱。

  在过去的一年里,日益膨胀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增长速度之快、扩张规模之大,都是史无前例的。

在异常火爆的理财产品市场中,虽然大部分产品均实现了预期收益,但其中也不乏“坑爹”的产品,让投资者防不胜防。

同时,面对理财产品的复杂条款,多数市民都是“一头雾水”。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银行理财产品风险较低,且预期收益容易实现,但市民也不能如同“买白菜”那样选购,还是应该通过仔细研究,购买适合自己的、优质的产品。

  理财产品

  日益火爆规模翻番

近日,记者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发现,除了柜台业务等候区坐着大量市民以外,如今理财专区也热闹起来。

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以抵御通胀,越来越多的市民已开始关注银行理财产品,就连不少本打算办理储蓄业务的市民也不自觉地前去理财专区凑热闹。

  随着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关注度的不断提高,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和发行规模均出现了高速增长。

根据普益财富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19176款,较2010年同比增长71.40%;产品发行规模为16.49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幅度高达1.34倍。

  统计数据还显示,2011年度共有到期18742款银行理财产品,其中公布到期收益率的有15038款,其平均到期收益率为3.82%,而到期收益率超过最高预期收益率的则有59款,只有37款没有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

由此可见,大多银行理财产品确实具备着较高收益、风险偏低的特点,这也是其越来越受投资者所青睐的重要原因。

  理财产品

  同样也会不靠谱

  虽然理财产品市场异常火爆,但记者发现,备受投资者追捧的理财产品也有不靠谱的时候,有的甚至让投资者损失惨重,堪比股票和基金。

市民文先生告诉记者,他之前购买了一款渣打银行于2007年年底发售的理财产品,名为美林“聚焦亚洲”,其是一款非保本浮动型QDII产品,委托起始资金1万美元,预期收益率在-8.50%至44.00%之间。

然而,截至今年2月3日,该产品已亏损近41%,这远远超出产品预期的亏损幅度。

“当初只看到超高的预期收益,没想到会亏这么多,比我买的股票还惨,银行理财产品原来也有这么‘坑爹’的。

”文先生抱怨道。

除外资行以外,国有银行也有让投资者失望的时候。

如工商银行于2010年1月发售的第一期高净值客户专属理财产品,于今年1月30日到期,收益类型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预期年化收益率达6%。

由于该产品的投资方向为股票、新股申购、基金等投资品种,而自产品推出之后,股市始终不给力,导致其最终累计亏损16.45%,成为今年以来亏损最大的理财产品。

为了减少投资者的损失,工行决定将该产品转换成开放式产品进行展期。

如果投资者选择赎回该产品,还可再购买一款年收益8%的专项半年期保本产品继续投资,但投资本金亏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行业动态

央行再调存款准备金率你的理财思路也要跟着调

2月22日搜狐理财整理

  央行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你的理财思路也要跟着调

  本报讯央行上周宣布从2月24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市场普遍预期存款准备金率下降通道已经形成,年内仍有数次调降举动。

货币政策虽然没有转向,但今年资金面相对去年还是会宽松不少,因此对银行、基金及黄金等理财产品的影响深远,投资者的理财思路也要跟着调,银行理财产品中应增加长期产品占比,加大对偏股型、债券型基金以及黄金的投资力度。

  长期理财产品逐渐增多

  工行最近发行了一款期限长达5年的信托类产品——“工银财富”专属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达8%,该产品投资于某轨道交通行业公司股权,投资到期可通过股权转让实现收益。

  无独有偶,兴业银行本月也发行了2012年第三期万利宝私人银行类产品,期限1096天,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7%。

银行发行的长期理财产品数量逐渐增多。

普益财富统计显示,上周银行发行的1个月至3个月(含)期理财产品182款,市场占比为53.06%,较前一周市场占比减少7.59%。

6个月至1年(含)期产品40款,市场占比为11.66%,较前一周发行数增加26款,市场占比增加2.28%;发行的1年期以上产品达到9款,比前一周增加了3款。

  正如本报去年年底央行首次“降准”后就一直强调的,在降准通道中,市场利率将长期走低,投资者应增加长期银行理财产品占比,以锁定未来收益。

  目前在售的长期产品中,预期年化收益率普遍能超过6%,可轻松跑赢CPI。

  利好债基和股基

  央行本次调准预计可释放约4000亿元资金,改善市场流动性,利好债券和股票市场。

  投资者可适当增加债券型基金的仓位,品种的选择上,按照风险承受能力依次可选择纯债、稳健债基和激进债基。

特别高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可考虑受益于债市牛市行情的分级债基高风险份额。

另外,可转债下跌时有债底保护,上涨时空间超过普通债券,处于攻守兼备的位置,可以选配一些可转债基金。

  如果今年货币政策能继续放松,股票市场的投资机会更大,因此,对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来说,目前可以加大对偏股型基金的投资力度。

  货币基金高收益时代或结束

  “降准”政策早于市场预期到来,对于近期一直维持高收益率的货币基金来说却是个利空信号,货币基金高收益时代将就此结束。

  事实上,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往往与当期的市场资金面密切相关,通常,在市场资金面紧张时,短端货币市场利率就会上涨,从而推动货币基金的投资收益上升,而从去年四季度以来一直到今年初,市场资金面一直偏紧,是货币基金短期收益率得以持续高升的根由。

  随着降准通道的形成,如果未来伴随着政策的适度放松,资金面逐渐宽松,则货币基金的投资收益也会有所下降。

  黄金或重拾升势

  不仅中国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近期多国央行宽松举动不断。

日本央行上周二宣布通过购买更多长期日本国债,将资产购买计划规模扩大10万亿日元。

英国央行上周投票决定扩大国债购买规模,欧洲央行同期也决定扩大向欧洲银行业提供低息3年期贷款项目的适用范围。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欧债危机仍未根本性解决,欧元区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中东局势紧张依旧,我国央行与欧洲央行宽松货币政策不仅短期对黄金的上涨存在着支撑,从黄金中长期的趋势上看,也进一步的说明了未来全球货币政策的导向,宽松的大环境不变,黄金也很难出现较大幅度的跌势。

理财产品销售乱象:

投资标的少公示片面强调收益

2月21日长江商报

 在银行理财产品日益火爆的同时,近日多家银行均爆出收益巨亏的消息。

昨日,记者走访市场了解到,市民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只看收益不看风险,而银行也片面强调收益,对风险避而不谈。

  投资标的少有公示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水果湖的某国有大型银行网点,银行大厅明显位置公示了近期销售的理财产品

  信息:

“45天,收益率4.5%;99天,收益率5.3%……”

  记者随后来到该行理财窗口,询问近期有哪些理财产品销售,工作人员指了一下公示牌说:

“上面写的有。

”当记者询问,有没有更详细的信息时,该工作人员表示,你还要什么信息呢?

上面公示的就是最重要的信息。

  随后记者走访了近十家银行网点,银行只公示投资期和收益率的现象比较普遍,市民购买时也是懵懵懂懂。

  在银行贵宾室,在客户经理的介绍下,市民李小姐购买了一款理财产品。

事后,李小姐告诉记者,她只知道买的是一款保本的理财产品,投资标的是什么她也不知道。

“合同有十几页,没时间看完,也看不懂,就根据理财经理的介绍买了。

  银行片面强调收益率

  目前,市场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大都走“资金池”模式。

但这个“池子”里面有些什么标的,银行多以“投资于多种资产组成的资金池,包括优质企业的收益权、信贷资产”等字眼一笔带过,并不明确公布。

  “我买了一款产品也是什么组合投资,投资债券、基金什么的,反正也是没弄懂。

”市民小吴最近也买了一款理财产品,他告诉记者,当时购买时,银行的人就告诉他产品是保本的,收益率有5.2%,比定期存款高多了。

  记者在一家银行网点采访时,银行工作人员介绍一款预期年收益6.5%的债券型产品,当记者想进一步了解这些资金是买什么债券、投资比例如何分配时,该客户经理却称:

“放心吧,产品是组合投资,以前也出过类似产品,都能达到预期收益。

  此外,对于理财产品的风险,银行工作人员要么是客户不问便不提,要么是笼统或含糊带过,只重点谈预期收益,而且强调“最高预期收益”。

业内人士提醒,市民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还是要尽量详细了解产品信息,再签合同。

期限和收益多雷同银行理财产品转向中长线

正文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2012年02月22日06:

47来源:

大江网-信息日报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  继情人节多家银行发行了期限相同、收益相同的理财产品之后,记者又注意到目前市场上的理财产品开始“转向”,虽然期限和收益还是非常雷同,但与去年短期理财产品大行其道有所不同,现在中长期理财产品开始增多。

据业内人士透露,原因在于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方向、运行模式以及销售流程受到严格监管。

  近期理财产品中长期多

  在某事业单位工作了5年多的陈静,几年省吃俭用终于攒足了10万元。

看着身边的朋友、同事都在规划自己的“小金库”,陈静也想投资理财,出于对资产保值的考虑,他决定把钱投资于银行理财产品。

  “没买时常听人说收益高,要买时才发现银行理财产品的名堂真不少,收益高的风险大且设计复杂,承诺保值的产品收益又相对较低,来来回回折腾了一个多月,却发现选择的空间越来越窄。

”陈静说,最后自己选择了一款稳健性产品,一年的期限,预期年化收益率5.0%。

  也确实如陈静所说,近段时间以来,相比短期产品,中长期理财产品呈现出扎堆发行的态势。

“和往年一样,春节长假之后,客户手中的资金宽裕了,就开始理财了。

”某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普通老百姓追求的是稳健性投资,和陈静一样,顾忌比较多。

出于这方面考虑,各银行发行了大量年化收益率较高的中长期理财产品。

  记者从这位经理手中接过的产品表上看到,10款产品中,有6款的期限在3个月以上,1款为228天。

不过,相比短期理财产品,购买中长期产品的门槛也提高了,多数产品的起售点已从之前的5万元提高至10万元。

  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

  各银行的情人节理财产品期限和收益都相同,因为有特定的寓意。

而对比近期市场上正在发行的产品之后记者发现,除了大家都热衷于中长期产品之外,收益率、投资方向也非常相似,在3家银行的理财产品表格中共25款产品,有5款产品的起息日是21日,7款产品的起息日是23日,预期收益率的也都在4.80%~5.00%之间,投资方向为同业、债券类产品。

  有业内人士分析,原因在于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方向、运行模式以及销售流程受到严格监管,产品创新受到一定的限制。

  投资者多看中稳健型产品

  在一家商业银行的大厅里,一位客户经理正在接待3位前来咨询理财产品的客户。

  “15款产品,既有保本保收益的,也有无风险提示的,看得有些眼花缭乱了。

”客户这样告诉记者。

对此,这位客户经理介绍说,相比于1月份发行量锐减的局面,2月份各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速度有点快。

收益方面,中长期产品的收益率略有上涨。

  据某网站检测数据显示,进入2月份以来,各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从产品投资标的类型来看,主要为混合投资类理财产品,与节前理财产品差别不大;而从预期收益率情况来看,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水平有所下降,而中期产品保持一致,长期产品预期收益率水平略有上涨。

  “除了收益之外,我还考虑是否保本。

”在随机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期普通市民购买理财产品时,考虑的问题大多与陈静相同,看收益、看风险,主要选择风险较低的稳健型产品。

  追求资产增值也要规避风险

  投资理财都是想寻求资产的增值,同时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因此,不论是年前的短期还是年后的中长期理财产品,投资者都应该谨慎购买,不要一味追求高收益。

  首先,不要盲目团购理财产品。

中长期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往往比较高,有的高达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一时拿出这么多的“闲钱”实在困难,于是很多人留意到部分理财网站推出的产品团购活动。

其实,理财产品的团购行为很可能是一种机构炒作的噱头。

由于没有正规合同,也没有相关法规对此进行保护,很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

  其次,投资者要留意理财产品的募集清算期。

比如一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募集期是14天,投资者如果在募集第一天就购买产品,那么资金将在账户上闲置14天,不产生任何收益。

  此外,中长期理财产品虽然收益较高,但是期限也比较长,大部分为3~12个月。

在这个期限内,银行不接受客户提前支取本金和收益,投资者一定要注意资金流动性方面的限制,以免影响资金使用的效率。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未来或整体下滑字号

2月22日扬子晚报

  普益财富研究员叶林峰昨向本报分析,“降准”后,从银行理财产品上来看,银监会去年9月底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依然是银行发行短期理财产品的一道“紧箍咒”,尽管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令市场短期流动性紧张的情况有望很快缓解,但央行扩大银行存款保证金缴纳基础使得市场整体流动性偏紧的情况并没有出现根本性转变,这意味着银行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整体的数量以及收益率并不会出现较大的改变。

从普益财富的统计数据来看,2012年1月份,银行发行的1个月以下的理财产品为108款,占比已经从去年同期的28.83%大幅下降至7.02%,但平均预期收益率和去年相比则上升约1.11个百分点至4.34%,预计未来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将依然维持在平均4%左右。

不过,他指出,倘若央行未来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且市场流动性偏紧的情况得到有效缓解,流动性增强将使得票据贴现收益率开始下降,这也导致一些票据、债券类产品收益下滑,那么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未来可能会出现整体下滑的情况。

考虑到未来央行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的可能性,投资者在购买此类产品的时候可以多关注中长期的产品。

澳元理财收益长期独领风骚亏损起来一样吐血

2月23日成都商报

 一段时间以来,澳元理财产品在理财市场上的表现可谓独领风骚。

然而,近日曝出某外资银行的澳元产品巨亏超过90%的消息,也给热衷于澳元理财的投资者敲响警钟。

  血淋淋的现实告诉人们,高收益背后的高风险不可小觑。

理财专家认为,澳元理财产品的风险有高有低,尤其是汇率风险等因素,可能“蚕食”产品本身的收益。

所以,对于受到热捧的澳元理财产品,仍需谨慎。

  澳元理财产品频现高收益

  去年以来,澳元理财产品一直是理财市场上的明星。

普益财富本月初公布的一期周报显示,当周到期的148款理财产品中,澳元理财产品独揽收益榜前八名,其中招商银行的一款39天产品实现了8%的年化收益率。

而从整个一月份到期的理财产品来看,到期年化收益率达6.00%及以上的共计49款,其中24款为人民币理财产品,另外25款都是澳元理财理财产品。

  不仅已经“结业”的澳元理财产品表现出色,近期各银行新发售的澳元理财产品,也频现明显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率的产品。

普益财富发布的1月份银行理财市场月度报告显示,澳元理财产品的平均期限为117天,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82%。

而其他币种的外汇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水平则明显差一个档次:

比如,美元理财产品的平均期限为179天,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66%;港币理财产品的平均期限为171天,平均预期收益率为2.96%。

  一款澳元理财产品被指亏九成

  羡煞旁人的高收益,自然让澳元理财产品更受关注。

但是近期网络上一则爆料让人明白:

钱也不是那么好挣的,高收益伴随的高风险随时可能让投资者哭不出来。

  日前,一位微博用户称,三年前某外资银行给他做了个理财产品,2万多澳大利亚元合15万元人民币下月到期,但近日该银行来电话称其账户仅剩7000元,“今天收到了他们快递来的一个迟到的生日蛋糕。

欲哭无泪啊。

这蛋糕真是太昂贵了。

  由于该外资银行未公布相关产品的收益率,成都商报记者未能查询到具体的产品信息。

但通过微博博主的爆料和网友回复看,有人询问博主买的是哪款产品,博主回复:

“Q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